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15 生物的进化 (一)_第1页
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15 生物的进化 (一)_第2页
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15 生物的进化 (一)_第3页
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15 生物的进化 (一)_第4页
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15 生物的进化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新高考新教材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

专题15生物的进化

高频考点

考点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该考点的基础层级训练内容为自然选择学说等,重难层级试题常以细菌的耐药性为情境考查自然选择

学说的内容。

限时15分钟,正答率:/4。

基础

1.(2018浙江4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C

2.[2022T8联考(1),8]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应环境的性状来源于可遗传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C.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

答案D

重难

第1页共18页

3.(2021湖北,5,2分)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生素对疾病治疗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

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列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同时使用,可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B.青霉素能直接杀死细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畜牧业中为了防止牲畜生病可大量使用抗生素

D.定期服用抗生素可预防病菌引起的肠道疾病

答案A

4.(2021天津南开中学月考四,13)抗生素耐药性是微生物的一种自然进化过程。现在我们使用的抗生素

大多来自放线菌,研究发现,病原细菌的耐药基因往往是通过图1所示的机理获得的。

图1

(1)病原细菌通过接合方式将自己质粒上的一段DNA序列a转移到放线菌细胞中,放线菌的抗生素耐药

基因“演跳”至病原细菌的DNA序列上,与病原细菌的DNA发生(填可遗传变异类型),形成

bo

(2)放线菌裂解死亡后b会释放到环境中。病原细菌从周围环境中吸收b,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菌的,

病原细菌将吸收的b整合到自己的上,从而获得抗生素耐药性。

(3)病原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主要机理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病原细菌产生耐药性有以下途径:通

过抗生素失活酶使抗生素降解,失去功能;O

第2页共18页

(4)研究发现,由于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滥用,导致人类肠道中病原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从进化的角

度分析细菌耐药性增强的原因;.

答案(1)基因重组(2)转化拟核(3)通过(特异性或多重耐药)外排泵将抗生素排出细胞,降低胞

内抗生素浓度而表现出抗性;通过对抗生素靶位点的修饰,使抗生素无法与之结合而表现出抗性(4)

抗生素对病原细菌的选择作用,导致病原细菌中耐药基因频率增大

考点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该考点的基础层级训练内容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和物种的形成,重难、综合层级试题常给予具体

的进化实例,要求考生利用生物进化观分析蕴含的生物学道理。

限时35分钟,正答率:/IIo

基础

1.(2021浙江1月选考,14,2分)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答案C

第3页共18页

2.(2021湖南,8,2分)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

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

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答案B

3.(2021福建,5,2分)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

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

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B.甲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甲发生了进化

C.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

D.甲、乙、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D

重难

4.(2022广东,14,4分)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氟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

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第4页共18页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I).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II、D的基因频率

答案D

5.(2021广东,10,2分)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

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答案C

6.(2021天津,12改编,4分)为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可采取基因策略、田间策略及国家宏观

调控政策。其中,田间策略主要是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例如我国新疆棉区,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一

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为棉铃虫提供专门的庇护所;长江、黄河流域棉区多采用将转基因抗虫棉与高

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的方式,为棉铃虫提供天然的庇护所。

关于上述田间策略,下列叙述惜误的是()

A.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可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

第5页共18页

B.混作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C.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敏感棉铃虫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

D.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

答案A

7.(2021海南,8,2分)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CCR5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

CCR5结构改变,使得H1VT入侵该免疫细胞的概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基因丰富了人类种群的基因库

B.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通过药物干扰HIV-1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病毒繁殖

D.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的概率下降

答案B

8.(2021河北,6,2分)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

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

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

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

答案B

综合

第6页共18页

9.(2022湖南,12,2分)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

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

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交配

①X②②X①①X③③X①②X③③X②

0X3)

交配率

081624618

(%)

精子传

0000100100

送率

(%)

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

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

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

答案D

10.(2021湖北新高考适应卷,8)线虫的npr-1基因编码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该基因突变后(突变基因

NPRT),其编码的雷白质第215位氨基酸残基由缎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导致线虫觅食行为由“独立觅食”

变为“聚集觅食”。觅食行为的改变,在食物匮乏时,使线虫活动范围受限,能量消耗减少,有利于交配,

对线虫生存有利。针对以上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7页共18页

A.npr-1基因发生的上述突变属于碱基替换

B.在食物匮乏时,npr-1基因频率会提高

C.新基因的产生为线虫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D.这两种觅食行为的存在有利于线虫适应环境

答案B

11.(2021湖北,24,15分)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疟原虫为单细胞生物,可在按蚊和人两类

宿主中繁殖。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随着青蒿素类药物广泛应用,逐渐出现了对青蒿素

具有抗药性的疟原虫。

为了研究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机制,将一种青蒿素敏感(S型)的疟原虫品种分成两组:一组逐

渐增加青蒿素的浓度,连续培养若干代,获得具有抗药性(R型)的甲群体,另一组为乙群体(对照组)。对

甲和乙两群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在甲群体中发生的9个碱基突变在乙群体中均未发生,这些突变发

生在9个基因的编码序列上,其中7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为确定7个突变基因与青蒿素抗药性的关联性,现从不同病人身上获取若干疟原虫样本,检测疟原

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与存活率正相关)并测序,以S型疟原虫为对照,与对照的基因序列相同的设为野

生型“+”,不同的设为突变型。部分样本的结果如表。

存活

基因基因基因基因基因基因基因

疟原虫

率闾123456

0.04+++++++

八昭、、

10.2++++++-

23.8+++-++-

第8页共18页

35.8+++--+-

423.1+++4----

527.2++++---

627.3+++-+--

728.9+++----

831.3++++---

958.0+++一+--

回答下列问题:

(1)连续培养后疟原虫获得抗药性的原因是,碱基突变但氨基酸序列不发生改

变的原因是.

(2)7个基因中与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是,判断的依据

是O

(3)若青蒿素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基因突变是导致疟原虫抗青蒿素的直接原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

段,将该突变基因恢复为野生型,而不改变基因组中其他碱基序列。经这种基因改造后的疟原虫对青蒿

素的抗药性表现为.

(4)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一条防控疟疾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⑴青蒿素对疟原虫不同变异类型进行了选择,存活的抗药性个体通过繁殖使抗性变异逐代积

累并加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⑵基因7抗药性突变的个体的基因7均发生了突变(3)敏感型

(4)做好个体防护,减少按蚊叮咬

易混易错

第9页共18页

易混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

1.(2022江苏南京、盐城一模,9)经DNA检测发现,中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的两种海龟曾经是同一物种。

因火山爆发导致它们被分隔成两个地区的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海龟的进化方向相同

B.两种海龟产生地理隔离后,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两种海龟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D.DNA检测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答案D

2.(2022陕西商洛期中,20)图中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

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捕)/\^食

甲(地理隔离)乙

A.若甲和乙仍然是同一个物种,则甲和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差别

B.据图可知,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若甲和乙仍然以丙为食物,则甲和乙之间不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D.若甲和乙所处环境条件区别较大,则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答案D

易错生物变异与选择的关系

3.(2021辽宁六校期中联考,27)西班牙《趣味》月刊发表了文章一一《昆虫抗菌肽给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带来了希望》。文章称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应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

第10页共18页

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抗性的产生所

起的作用()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答案B

疑难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4.(2022重庆八中月考三,8)图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甲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乙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必经的过程

C.丙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D.丁表示新物种形成,但与原物种的基因库无明显差异

答案C

第11页共18页

疑难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5.(2021广东,8,2分)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

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5%.85%B.25%、75%C.35%、65%D.45%、55%

答案B

6.(2020湖南四校2月联考,5)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

个较大的熊猫种群,雌雄个体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

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从能量流动分析:大熊猫食性的进化可以减少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

B.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主要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40%

D.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的概率约为28.6%

答案C

7.(2019天津理综,6,6分)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

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

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

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

第12页共18页

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

答案B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丽鱼新物种的形成(2022福建漳州一模,7)维多利亚湖是一个巨大的水体,含有多个丽鱼物种。研究发

现,多个丽鱼物种都是来源于早期的同一个物种,而形成的原因是不同颜色的雄丽鱼专挑特定颜色的雌

鱼作为交配对象,形成生殖上相对隔离的族群,而不同的族群以不同生物为食,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丽鱼与被捕食者之间会发生协同进化

B.不同颜色雌鱼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C.在形成多个丽鱼物种的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

D.形成多个丽鱼物种时经过了长期地理隔离,从而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

答案D

2.岩松鼠与白栋间的协同进化(2022北京朝阳一模,8)岩松鼠取食并分散贮藏白栋的种子,且种子越大

被贮藏的概率越高。白栋种子成熟后可快速萌发,但岩松鼠可将种子的胚芽切除,利于长期保存。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大种子具有更高营养价值,更易吸引动物贮藏

B.种子快速萌发是避免被捕食的一种适应性策略

C.切除胚芽行为有利于白栋种子的扩散和更新

D.岩松鼠与白栋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协同进化

答案C

复杂情境

第13页共18页

3.稻飞虱的进化与防治(2022海南海口一模,5)稻飞虱食性单一,是一种主要危害水稻的害虫。农业生产

上一般采用农药对稻飞虱进行防治,扑虱灵是防治稻飞虱的特效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扑虱灵可能会诱导稻飞虱产生多种抗药性突变类型

B.稻飞虱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形成

C.在扑虱灵的选择作用下,稻飞虱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长期使用扑虱灵防治稻飞虱会导致其种群数量降低直至灭绝

答案C

4.杀虫剂的使用(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实验中学二模,4)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使害虫抗药性增强

而降低杀虫剂的杀虫效果。某二倍体害虫亲代中,杀虫剂抗性基因T的频率为0.1,杀虫剂敏感基因t

的频率为0.9。若该害虫群体进行随机交配。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所有杀虫剂抗性基因和敏感基因构成该害虫种群的基因库

B.长期使用该种杀虫剂导致害虫变异产生杀虫剂抗性基因的能力逐渐增强

C.杀虫剂敏感个体死亡和抗性个体繁殖后代,导致基因T的频率增大

D.若停止使用该种杀虫剂,则该害虫种群子代中基因t的频率将为0.81

答案C

5.北草蜥种群的基因频率(2022山东潍坊二模,6)北草蜥是肉食性动物,它的祖先却是素食主义者。现有

一个野生北草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它的某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来控制,其中A的基因频率

为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草蜥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A、a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B.A基因频率高于a,表明A控制的性状将更加适应变化的环境

C.北草蜥食性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对有利变异的保存

D.若A、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纯合雄性北草蜥所占比例为7/26

第14页共18页

答案D

复杂陌生情境

6.遗传漂变(2022广东惠州一模,11)较小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遗传漂

变。如某种群个体数很少,其中某些极少数个体有某种基因,可能会因极少数个体的偶然死亡或没有交

配,而使这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发生遗传漂变的本质是基因突变

B.发生遗传漂变的种群必然发生了进化

C.自然选择是非随机的,遗传漂变是随机的

D.种群数量越大,发生遗传漂变的可能性越小

答案A

7.捕食中的进化(2022安徽合肥三模,31)在自然界中,捕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

(1)捕食是指的现象。生态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

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该模型属于(填“物理”“概念”或

“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从模型中推测捕食者和猎

物的K值分别为、。

猎物种酢数量XV)

(2)植物通常会产生某些次生化合物(例如有毒物质或会降低口味的物质)来阻止食草动物牧食,食草动

物也会通过积累变异最终使生理代谢发生改变来适应这些次生化合物,这种现象称为。

第15页共18页

(3)根据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分析,捕食者的存在通常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填

“增加”“减少”或“不确定”),原因是»

答案(1)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学负反馈P2N2(2)协同进化(3)增加捕食者通过

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生存提供了空间

审题解题

1.(2021湖北,15,2分)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

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

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补充设问

审题方法

设问①如何判断丽鱼种群出现的这两种齿形是否属于可遗传变异?

解题思路

设问②两种齿形丽鱼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题技巧

设问③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D

未卜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