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 二 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 二 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 二 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 二 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二部分 二 第七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词)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各

种手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要构建表达技巧思维网络。

明考型:直接问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

反语、反问、双关、互文

暗考型:标有“赏析”“如何j审题型

表现”等词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衬托、

对比、联想想象、用典

整体看表现手法)

审范围

局部看修辞手法)「描写:视听结合、观察顺序、正侧结合、动静

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白描

一个:哪种)达方

多个:哪些)审数量

直抒胸臆

宽角度:笼统问表达技巧I审角度间财陶:借“人噂隔、借粥•佛、

窄角度:明确从哪个角度赏析)

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简单型:只说出表达技巧赏

审步骤」f开门见山型

完整型:指出技巧+分析技表

开头托物起兴型

巧+点明效果达

技I交代背景型

依据对■象(题文照应

[首尾照应

依据关系

依据层级准确-]

结构技巧

判断

依据位置岬

依据技巧特征线索物线

I事线

紧贴诗歌本身赏效果1宽出(启人想象型

紧贴技巧本身赏效果效果」结尾卒章显志型

j〔以景结情型

说明:因各种版本对有些技巧的分类并不一致,例如,有的把动

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托物言志等归入了表达方式,而有些图

书则将其归入了表现手法。因此,如果题目中问到表达技巧、表现手

法时,考生要从多角度思考。

一、明确表达技巧题的审题“4要求”

表达技巧题题干用语一般包括题型、范围(区间)、角度、数量等方

面的要求。审题,就是要审清这些要求。

(一)要辨析“表达技巧”这个概念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法”“写作

特色”“艺术表达”等都属同义语。从实际命题和使用这一概念看,各

省市还是有不同理解的。一部分题目是具体地要求考生回答“表达技

巧”中的一种,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情有什么特点”“描写

上有什么特色”。一部分题目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回答“艺术手法”,

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是怎样的”“有什么独特的手法”。

考生答题主要纠结在这一点上。这时不妨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结构技巧”“修辞手法”上全面排查,选取最突出、最明显的“手法”

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或者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

构技巧的顺序考虑作答。如果方向明确,则应结合某个方面的具体技

巧,准确判定。

“表现手法”也是个较模糊的概念。一般命题上将这个概念等同

于“表达技巧”,这样一来,连“修辞手法”也算在“表现手法”中了。

再者,在各种表达技巧中确实有交叉、重叠的部分。如“用典”,

有人看作是修辞手法,有人认为是表现手法。这些都可看作例外情况,

学习时可特殊对待。

(二)要审清4大要求

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

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

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

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

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

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

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

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分

清提问的大小(宽窄)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宽)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

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窄)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

手法,就不能答表现手法;问表现手法,就不能答修辞手法,等等。

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4.审数量。

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

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

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

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因

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少答;要

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

答题的规范和准确。

二、掌握解题“3步骤”

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

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3步骤”。

|步骤一:明技方-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诗中相

L关信息,明确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I: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如何运用表达

I步骤二、释运点E技巧

◊一

步骤三:析作用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

(效果)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说明:(1)若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2)作答

时“步骤二、步骤三”可以合并,也可以调换顺序。

题型一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

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

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

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修辞手法内涵作用示例赏析

突出事物特坤边人似词句巧妙地

把一种事物

征,使所要月,皓腕凝以“月”作

或情景比作

比喻表达的事物霜雪。[韦庄比,写尽了

另一种事物

更加生动鲜《菩萨蛮五江南女子的

或情景

明首(其二)》]美丽与温柔

采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

法。“先偷

眼”写白鹤

把物当作人

爱梅情切,

来描写叫拟使读者产生霜禽欲下先

还未飞下,

人,把人当联想,使描偷眼,粉蝶

就迫不及待

比拟作物或把甲写的人、物、如知合断

地偷看;“合

物当作乙物事表现得更魂。(林逋《山

断魂”写粉

来描写叫拟形象、生动园小梅》)

蝶因爱梅而

断魂。这两

句诗把鹤、

蝶对梅的喜

爱之情表现

到极点

开头设问,

以设问作

问题引入,若问闲情都

结,以实写

先提出问带动全篇;几许?一川

虚,一问一

题,接着说中间设问,烟草,满城

设问答,将一腔

出自己的看承上启下;风絮,梅子

愁思化为具

法结尾设问,黄时雨。(贺

体可感的形

深化主题,铸《青玉案》)

令人回味

用“绿”和

借用相关的

“红”分别

事物来代替

知否,知代“叶”与

所要表达的突出描写对

否?应是绿“花”,写出

事物,分为象的特征,

借代肥红瘦。(李了叶的茂盛

部分代整使语言简

清照《如梦和花的凋

体、具体代练、含蓄

令》)零,烘托出

抽象、特征

作者的感伤

代本身等

情怀

用结构相上句写昭君

从形式看,一去紫台连

同、字数相离开汉室,

语言简练,朔漠,独留

同的一对句下句写葬于

整齐对称;青冢向黄

对偶子或短语来青冢不得归

从内容看,昏。[杜甫《咏

表达两个相故土,对仗

意义集中含怀古迹五首

对或相近的工整,写出

蓄(其三)》]

意思了昭君不幸

的一生

加强语气,谁怕?一蓑使用反问句

用疑问的形

表达强烈感烟雨任平式表达了词

反问式表达确定

情,激发思生。(苏轼《定人旷达的情

的意思

考风波》)怀

对事物的形以夸张的手

有更突出、怒发冲冠,

象、特征、法,写出了

更鲜明地表凭栏处、潇

夸张作用、程度作者忧愤国

现事物的作潇雨歌.0(岳

等做扩大或事、痛恨敌

用飞《满江红》)

缩小的描述人的心情

东边日出西“晴”与

边雨,“情”同音,

分谐音双关

表达委婉含道是无晴还以晴天、下

双关和弦外之音

蓄的情感有晴。雨暗示恋人

两种。

(刘禹锡《竹貌似无情中

枝词》)的有情

寻寻觅觅,叠音词使词

增强语言的冷冷清清,句更加生动

重复使用同

叠字韵律感或起凄凄惨惨戚形象,营造

一个字

强调作用戚。(李清照出凄凉的氛

《声声慢》)围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沧浪亭怀贯之①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惊②,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③。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②惊(c6ng):快乐。③衰翁:指诗人

自己。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请你答题](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答案:①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明技巧)②酒友离散如同秋

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释运用)③颈联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析

作用)

[牧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继而登上高台四处远望。秋色入林,霜叶

自红,颜色暗淡,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更显得玲珑。

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

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你来了一刻又原路返回,喝醉了苦吟谁来

和我相伴。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这是诗人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一开始就出现了诗人孤独寂寞

的形象。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正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

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由于

心境寂寥,望中的景色也偏于清冷。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在拟

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

其间,更显得玲珑。林红竹翠,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

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颈联两句

写景,比兴意味很重,零落的秋景中带有人事象征,因而自然地过渡

到末联,引起诗人惋惜聚散匆匆,慨叹无人伴其醉吟。

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簧雪

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屡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糜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

种修辞手法。

[请你答题](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答案:比拟、排比。(明技巧)“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麋战”,

用“争先”“廛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

用“缴缠”将“诗”拟物,(释运用)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

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析作用)“诗豪与风雪

争先,雪片与风麋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释运用)描写了作者

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析作用)

■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入夜,洞庭湖上昏茫茫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只有岸

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舱外一阵阵北风肆

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

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

雪片与暴风揽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我朗声大笑,心

情无比畅然。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前两句交代了孤舟停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

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

可想而知作者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朔

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它补出了严冬的时令。朔风的劲

烈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于是才有“推开篷”细看究

竟的相应举动,这样看来,“朔风”在这里还有陡至的意味。推篷是因

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

生,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以下写风、雪与诗情搅成一片,

难分难辨,活脱脱是一幅江天风雪行吟图。风雪催诗,“一笑琅然”,

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崖州城作闺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

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

妙处。

[请你答题](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答案:①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明技巧)②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地

快速地飞翔,可是即使是鸟儿,也要半年才能飞到,极言自己离开京

师之遥远。(释运用)③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

回京之难的感叹。(析作用)

[数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遥望帝京,这是鸟儿也要飞上半年的路程。

连绵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转千回层层围住这崖州郡城。

[数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独上高楼望帝京”,诗一开头,眷怀故国之情便昭然若揭。“鸟

飞犹是半年程”,极言去京遥远。这种艺术上的夸张,其中含有浓厚的

抒情因素。“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百匝千遭”的

绕郡群山,正成为四面环伺、重重包围的敌对势力的象征。人到极端

困难、极端危险的时刻,由于一切希望已经断绝,对可能发生的任何

不幸,思想上都有了准备,心情往往反而会平静下来。不诅咒这可恶

的穷山僻岭,不说人被山所阻隔,却说“山欲留人”,正是“事到艰难

意转平”的心理的反映。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函《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请你答题](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答案:韦诗:比喻。(明技巧)以烛喻月,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宛如

夜烛相伴,照人无眠。(释运用)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

无依。(析作用)

赵诗:借代。(明技巧)借“晕”代月,并配以“冷”字,(释运用)

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析作用)“晕”又预示天气变化,结构上引出下句,

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析作用)

[赦师用书独具•白话诗为

秋斋独宿

山月皎洁一如眼前的蜡烛,秋风瑟瑟不时吹动房外的竹子。栖息

的鸟儿半夜惊寒当空叫,窗户下静卧闲思人独自安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清冷的烛火浸没在快要燃尽的蜡烛,绵绵的秋雨敲打在竹林深处。

夜雨阵阵,鸟儿难耐,不时惨叫几声,枝头湿,身体寒,鸟儿打颤难

安宿。

[教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秋斋独宿》紧扣“秋”和“独宿”展开诗意。开篇即从月光入

笔,山月皎洁,本可以和亲友饮酒唱和,尽享快乐时光,但此时独自

栖居山中的诗人,只能听屋外秋风动竹、山鸟惊栖之声,凸显秋夜的

寂静。这些气氛的渲染,让人倍感孤独无依,最后,结出“窗间人独

宿”的意旨,卒章显志。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作为唱和之作,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

的韵脚都和韦应物的诗作相同。开篇仍然从月光入笔,但这月光已经

着上了“冷”的色调,一“冷”、一“侵"、一"残”,道出了冷月残烛

的凄凉意境。而“雨声深竹”的点染,更加浓了凄清的氛围。那在雨

夜惊飞的山鸟,“寒枝不成宿”的形象,何尝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

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鹑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

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

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鹦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

其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请你答题](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答案:双关、借代、比喻、夸张。

①“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

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②“飞红万

点”运用了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

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③“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

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

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教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悄地溜走了。花影摇曳,莺声喷

昉。因人在外地飘零,不能在一起喝酒,彼此相思,衣带也宽松了。

所等之人迟迟不来,同自己相对的只有黄昏天边的碧云。

追忆往昔汴京金明池相会,同僚们一块乘车出游。握手言欢处,

今日还有谁在?回到皇帝身边的好梦破灭了,一照镜子才发现容颜渐

老。好的光景不再,官僚们的愁苦如海深。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枝词闺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

的民歌。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请你答题](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答案:①“晴”和“情”谐音双关,(明技巧)②表面上说晴雨的“晴”,

实际上说情感的“情”(“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释运用)③含蓄贴切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听到情郎的歌声时所产生

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情感。(析作用)

[数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在江上的歌声。东边出着太阳西

边下着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题型二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

高考中重点考查描写、抒情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后面表现

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1.描写手法

(1)侧面描写。

手法说明及作用示例赏析

二、三两句从客

体落笔侧面描写

乐曲之美妙。优

吴丝蜀桐张高美悦耳的弦歌声

秋,一经传出,空山

亦称“间接描空山凝云颓不旷野上的浮云便

写”。通过其他事流。颓然为之凝滞,

侧面物或环境描写对江城啼竹素女仿佛在俯首谛

描写主要对象加以渲愁,听;善于鼓瑟的

染烘托,使之突李凭中国弹箜江娥素女,也被

出、鲜明Mo乐声触动愁怀,

(李贺《李凭箜篌潸然泪下。极力

引》)烘托了箜篌声神

奇美妙,具有“惊

天地、泣鬼神”

的魅力

⑵正面描写。

手法说明及作用示例赏析

白描原是中国绘全诗运用白描手

画的传统手法,法,寥寥数语勾

文学中指用简练父耕原上田,子勒了父子辛勤劳

的笔墨,不事雕祈山下荒。作,官家修筑粮

白描饰,抓住对象的六月禾未秀,官仓的画面,表现

特征,勾勒出人家已修仓。了批判封建统治

物、事件与景物(聂夷中《田家》)阶级残酷剥削、

的情态面貌的手压榨农民的深刻

法主题

黄梅时节家家“闲敲棋子”这

是对细微而又具

雨,一细节,既写出

体的典型环节加

青草池塘处处了诗人雨夜候客

以生动细致的描

蛙。来访的情景,又

绘。它可以是一

细节描写有约不来过夜揭示了诗人因客

个动作、一种情

半,不来,夜已过半

景、一个特点或

闲敲棋子落灯的惆怅、烦躁的

一种景物等。于

花。心情,可谓形神

细微处见精神

(赵师秀《约客》)兼备

对事物、景物作第二句极写春山

人闲桂花落,夜

动态、静态的描月夜之静,而“花

静春山空。

写,或以动衬静,落”“月出”“鸟

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

或以静衬动,或鸣”则是以动写

鸣春涧中。

动静结合,相辅静,静中有动,

(王维《鸟鸣涧》)

相成以动衬静,形象

地描写了心境的

闲适、夜晚的静

谧及春山的空寂

把眼前实写与回“还似……正春

忆、想象结合起风”三句,极写

来。凡是写想象往昔的繁华生

和回忆、虚幻世多少恨,昨夜梦活,属于虚写,

界和梦境以及设魂中。还似旧时与词人当前无限

想之景的均为虚游上苑,车如流凄凉的处境形成

虚实结合

写。实与虚是相水马如龙,花月对比,以虚衬实,

对的,现实为实,正春风。以虚写实,虚实

抽象为虚;己方(李煜《望江南》)结合,以梦中虚

为实,对方为虚;幻的繁盛景象反

当前为实,过去衬醒后现实的凄

与未来为虚凉无奈

点面结合就是“蓑笠翁”在画

“点”的详细描面上显得比较

写和“面”的叙千山鸟飞绝,万小,但处在非常

述或概括性描写径人踪灭。显眼的位置,是

的有机结合。孤舟蓑笠翁,独诗的中心,属于

点面结合

“点”,突出重钓寒江雪。(柳宗点的描绘;“千山

点,体现深度;元《江雪》)鸟飞绝,万径人

“面”,顾及全踪灭”属于面的

局,体现广度。铺陈,对突出人

点面结合,可以物坚忍不拔、卓

既有深度又有广然而立的品格起

度地反映人事景到了很好的铺垫

物的形象状态,作用

最充分地表现思

想,抒发感情

长江万里白如

观察者所处的方练,淮山数点青由近而远,由水

位不同,角度不如淀。江帆几片写到山,由地写

同,或由近而远、疾如箭,山泉千到天,由静写到

由上而下、俯视、尺飞如电。晚云动,由昼写到夜,

角度变化

仰视、远眺、近都变露,新月初高低远近天上地

看,视觉形象会学扇,寒鸿一字下,通过铺垫,

呈现千姿百态,来如线。生动形象地描写

变化万千(周德清《塞鸿了一幅秋景图

秋•洛阳即景》)

通过视觉、听觉、江、山、花、鸟

触觉、嗅觉,或江碧鸟逾白,山四景,分别被敷

通过色彩、声音青花欲燃。以碧绿、青葱、

去描写景物。凡(杜甫《绝句》)火红、洁白四色,

绘声绘色是诗词中出现了已讶衾枕冷,复景色清新,令人

绘形颜色词,即应考见窗户明。赏心悦目。

虑视觉(或绘色);夜深知雪重,时“衾枕冷”是触

出现了表声音的闻折竹声。觉,“窗户明”是

词,即应考虑听(白居易《夜雪》)视觉,“折竹声”

觉(或绘声)或动是听觉,从多角

静结合;如有冷度侧面烘托了夜

暖,须考虑触觉;雪之大

如有花香之类,

须考虑嗅觉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

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

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

②赌:与人竞赛。③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

[请你答题](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答案:①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技巧)②词的上阕从正

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噫亮的歌声,

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释运用)③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

超。(析作用)

[数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我家住在西秦,开始只是靠小小的随身技艺维持生活。在吟词唱

曲上别出心裁,翻新花样。我偶然学得了念奴的唱腔,声调有时高亢

能遏止住行云。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我的一番辛劳。

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不过是一些剩酒冷饭。满腹心

事,该向何人去诉说?若得知音赏识,我不会拒绝为他唱尽高雅美好

的《阳春白雪》的曲子。唱完一曲后我在酒宴上当众落下泪来,再次

拿起罗帕掩面而泣。

[敛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上阕通过描写歌女年轻时的盛况,反衬出年老的失意。一、二句

是歌女自述的口气,自信而又自负。“花柳上,斗尖新”,这是歌女说

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

绝不流俗。“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

的才能如何。“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写当年得意之时,歌声一

发,令众人倾倒,博得赏赐无数,不辜负自己多年的辛劳。

下阕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

冷炙漫销魂”,是失意后凄凉冷落境遇的写照。“衷肠事,托何人?”

歌者(多数是女子)因为在封建社会没有独立的地位,盼望能找一个可以

终生相托的人,盼望找到一个足以托身的所。“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

唱阳春”,假如有一个知我心的人“见采”(“采”,选择、接纳),那么

我将唱尽高雅美好的《阳春白雪》的曲子,把自己一切最美好的东西

都奉献给他。最后两句,这个歌女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

的满堂彩声,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当即流下了眼泪。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

潘间①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②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③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

峦!

[注]①潘阖:宋初著名隐士、文人。②三竺:指杭州飞来峰东南

天竺山上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寺。③白猿:相传晋代高僧慧

理曾在灵隐畜养过一头白猿。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上阕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请你答题](请参考前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答案:①上阕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明技巧)②如“长忆西山,灵

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交代了风景点,是远景、

大景;“冷泉亭上旧曾游”一句是近景、小景。(释运用)③这三句只标

明地点,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有多美好,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

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析作用)

[牧师用书独具•白话诗歌]

经常想起杭州的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峰后,冷泉亭上昔日我都曾

游过,尤其是冷泉亭,三伏天清爽怡人好像是清秋。曾经攀高树的白

猿,长啸一声不知道到哪里去了。离别后,想念那里几次拿出画来看,

总是没有真山的韵味。

[数师用书独具•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含蓄委婉的笔触,交替使用白描、想象、反衬等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