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37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37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37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37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长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错题再练(一)(时间:45分钟总分:5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灭掉陈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局面”的统治者是A.北魏孝文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因此灭掉陈朝的是隋文帝,故B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没有完成国家统一,排除A;唐太宗、唐玄宗是唐朝时期的皇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统一局面的帝王,排除CD。故选B。2.(唐)杜佑《通典》记载:“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材料反映大运河的开通()A.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往来C.加强了南北地区联系 D.维护了社会秩序安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表明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成为贯通南北水路的大动脉,C项正确;大运河的修建劳民伤财,没有达到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没有反映有利于中外经济往来,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联系,没有体现维护了社会秩序安定,排除D项。故选C项。3.《全球通史》--书指出:“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2000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最直接的作用是A.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C.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点:科举制度,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一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符合题意;科举制度的诞生没有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A排除;科举制度的诞生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C排除;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与科举制度无关,D排除。故选择B。4.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下列局面出现在唐朝的有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⑤康乾盛世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点:中国古代出现的治世局面。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②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排除;③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时期,符合题意;④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符合题意;⑤康乾盛世出现在清朝,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5.杜甫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典·食货典》也载:天宝八年官仓存粮相当于国家4年的粮食收入。可见当时唐朝处于繁盛时期。这一案例表明,历史研究()A.无需依据文献记载 B.必须摒弃文学作品C.完全凭借考古发掘 D.应该重视史料互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和历史著作《《通典·食货典》的记载完全吻合,他们共同证明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体现了史料的相互印证,D项正确;历史研究必须注重史料,依据史料,排除A项;文学作品也是史料的一种,要善于进行甄别,排除B项;针对不同时期的历史需要不同的史料来印证,仅靠考古发掘是不正确的,排除C项。故选D项。6.下图描绘是唐代前期十分流行的中亚胡旋舞,“禄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迷君心”的诗句也透露出这种舞蹈在当年的风摩。材料可以反映唐朝()A.政府重视美术教育 B.民族交往十分密切C.兼收并蓄外来文化 D.国势开始由盛转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中亚胡旋舞”可知,中亚舞蹈传入中原,受到欢迎,这体现的是唐朝兼收并蓄外来文化,C项正确;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不是美术,排除A项;中亚文化传入中原,这是中外交往,不是民族交往,排除B项;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开始由盛转衰,排除D项。故选C项。7.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随处可见外国人。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材料描述的情景最可能出现在()A.东汉洛阳 B.东晋建康 C.唐朝长安 D.明朝北京【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有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C项正确;唐朝后期,开始打破市坊界限,东汉时期的洛阳和东晋建康的市坊还未分开,与材料“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不符,排除AB项;“随处可见外国人”与明朝的北京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8.唐朝将边疆归附的少数民族的部落组织纳入国家的行政体系之中,承认和保护这些部落首领的地位。唐太宗在谈及民族关系时说道:“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据此可知,唐朝()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社会风气开放包容C.民族交往强调文化认同 D.已经消除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题干材料“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表明唐朝推行开明民族政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唐朝的民族关系问题,不是社会风气问题,排除B项;材料说明唐朝时的民族政策开明,没有强调文化认同,排除C项;已经消除民族矛盾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9.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具有“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的特点。这里的“他”是唐朝的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鉴真【答案】B【解析】【详解】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他的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题干中的“他”是唐朝的白居易。选项B符合题意;AC项都是唐朝诗人,但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的特点不符,排除;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之间的交往,D排除。故选择B。10.唐朝前期的中外交流达到了20世纪之前中国对外交流的最高峰。下列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B.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C.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D.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C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排除A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排除D项。故选C项。11.唐统治者屡次派遣专人往海外寻访医药。……外来药物、医生、验方、医术和医学著作等大量涌入唐朝境内,大大丰富了中国医学宝库的内容。从目的与作用上分析,这种情境类似于()A.鉴真东渡日本 B.遣唐使来华学习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统治者屡次派遣专人往海外寻访医药。……外来药物、医生、验方、医术和医学著作等大量涌入唐朝境内,大大丰富了中国医学宝库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C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等,与题干信息“唐统治者屡次派遣专人往海外寻访医药。……外来药物、医生、验方、医术和医学著作等大量涌入唐朝境内,大大丰富了中国医学宝库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遣唐使来华学习,与题干信息“唐统治者屡次派遣专人往海外寻访医药。……外来药物、医生、验方、医术和医学著作等大量涌入唐朝境内,大大丰富了中国医学宝库的内容”不符,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与题干信息“唐统治者屡次派遣专人往海外寻访医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时间轴再结合所学,581年到907年,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唐朝末年,统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发生。907年,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故阶段③是隋唐时期。隋朝统一了南北,唐朝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实行对外政策,与世界各国交流频繁,科技、艺术方面都有很大建树。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项正确;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对应④,是宋元时期,排除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应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对应①,是秦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3.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但这一时期()A.社会经济获得大发展 B.采取休养生息政策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蕴含着统一的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D项正确;南方经济有所发展,北方经济没有发展,因此社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没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排除B项;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14.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A.分散知州的权力 B.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C.超越知州的权力 D.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宋太祖统治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强化中央集权,分知州的权力,A项正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于中央,排除B项;通判没有超越知州的权力,排除C项;为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排除D项。故选A项。15.有学者认为,宋代正是因为……才没有重蹈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覆辙。该句中省略号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A.发展经济 B.减免赋税 C.发展海外贸易 D.重文轻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末至五代,藩镇割据严重,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导致唐朝灭亡和五代的混乱局面,为了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削弱武将力量,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D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末至五代的覆辙并不是经济问题,排除A项;宋朝时期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以避免了重蹈唐末五代覆辙,而不是以减免赋税的方式,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末至五代的覆辙是藩镇割据,而不是发展海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分)16.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建树熠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唐·杜甫《忆昔》材料二:“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景象。”(1)材料一诗歌的作者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请写出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2)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出现政权分立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实质是什么?(3)依据材料二,请说说唐太宗时期“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根据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唐文化的特点。(4)综合上述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启示?【答案】(1)事件:安史之乱。(2)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3)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点:博大精深或兼收并蓄、泽被东西。(4)启示:要保持政治清明,努力发展经济;要保持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要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减轻人民负担;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经验等。(任答对1点)【解析】【小问1详解】事件: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小问2详解】实质: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小问3详解】意义:依据材料二“唐朝是民族交融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主要指唐蕃和亲。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特点:根据材料二“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可知特点是博大精深或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小问4详解】启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材料一反映了开元盛世,材料二反映了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对外开放等方面分析概括启示即可,如:要保持政治清明,努力发展经济;要保持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要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减轻人民负担;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管理经验等。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职官志》材料三:宋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