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宜荆荆随恩高三5月联考高三语文试卷2024年宜荆荆随恩高三5月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恩施高中命题教师:高三语文组审题学校:随州一中
考试时间:2024年5月16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汪教授写了一部关于海洋的科普著作,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部分)、试读内容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图书目录(部分)
第六章
祸从海底来
第一节
地震与海啸
第二节
海底火山爆发
第三节
海底漏油和漏气第四节
海底滑坡
第七章
深海藏宝
第一节
多金属矿第二节
烃类资源第三节
生物资源
第八章
无风也起浪
第一节
深海权益之争
第二节
海底的保护第三节
权益之争与深海科技第四节
人类与深海
试读内容早期的人类社会,与海洋只有零星的关系。16世纪人类在平面上进入海洋,通过航海导致的“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轨迹。当前的21世纪,人类正在垂向上进入海洋向海洋深处进军。那么这次人类和海洋关系的变化,是不是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改变历史的进程?未来的事,只能由历史自己来回答,当前我们能做到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长远的目光,处理好人和海洋的关系,处理好进军海洋进程中人类内部的相互关系。回顾人类历史,其实是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史。在新石器时代里,人类在陆地上从狩猎转向农牧,摆脱了动物世界的“丛林规则”。现在人类进入海洋内部,准备开发海洋的深处。估计不用上百年的工夫,就有可能将深海、海底纳入人类社会生活的范畴。但是,人类对深海的了解实在太少,远没有学会如何和海洋相处。地球表面只有陆地与海洋两个部分,人类需要学好海和陆两种学问,才能和它们处好,把它们用好。人类对陆地的认识已经获得了大学文凭,开始读研;而对海洋的认识至多有个小学毕业的水平,还没有考入初中。认识海洋比认识陆地难,认识深海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开发深海”决不能学当年的“淘金潮”一拥而上,浮夸、急躁不但无济于事,而且隐患无穷。“殷鉴不远”,墨西哥湾漏油就是前车之鉴,根源在于人类对深海的了解实在太少。最为可怕的是以“万物之灵”的身份摆出“征服自然”的架势,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还没有弄明白深海有些什么,更不知道和深海如何相处,就忙着要发“深海财”。进军深海的另一条原则,是要处理好人类内部的相互关系,这里重要的是汲取历史的教训。15—16世纪,欧洲人越洋远航,通过海面航道的开拓将世界各大洲联系起来,发展了殖民经济,为自身带来了几百年的繁荣。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的海上探险家、发现家,至今世界地图上许许多多海湾和海峡的名称,都在铭记着这些欧洲开拓者的贡献。宏观地说,16世纪的所谓“地理大发现”并没有改变人类依靠陆地的原则,只是借海面的舟楫之便,跨海到另一个大陆去掠夺,海洋开发的本身,依旧是“渔盐之利,舟楫之便”。即便如此,这已经产生了扭转社会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人类那一次进入海洋,带有浓重的血腥气。虽然几百年前的历史,经过人脑记忆的“长距离筛选”,留下来的是被人称颂的英雄事迹,可是历史本身并不会消失。近年来有人旧事重提,说到“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惨剧。从15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从葡萄牙开始,欧洲人在四个半世纪里将上千万个奴隶贩运到拉丁美洲开矿种地。他们像牲口般被锁在船舱底部,在途中大量死亡。这里并不是想说几百年前的悲剧还会重演,只是21世纪人类进入海洋内部,向海洋深处发展,必然也会给人类社会本身带来新的挑战。新一轮进军海洋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果?显然这是百年,或者几百年后才能回答的问题,但是至少可以在两个层面上指出方向:海洋的保护和海洋的合作。如果人类依然把大洋当作地球的“垃圾桶”,如果核废料和有毒废料的投放得不到控制,海洋就有可能变为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负面因素。如果世界各国在深海的开发利用上不能协调合作,如果将16世纪的掠夺伎俩搬进深海,海洋就有可能沦为地球上的“火药桶”。进军深海,为华夏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历史上看,具有大陆性质的华夏文明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地中海海洋文明,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直到15世纪初,中国海军的实力仍远远超越欧洲。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航行早90年,郑和的船队超越哥伦布一两个量级,郑和的航程是哥伦布的5倍,但是改变世界历史航程的却是哥伦布的航行,中国的“海禁”和欧洲的海上崛起都是在此之后。随后的几百年里,这两种文明各行其道,直到19世纪的碰撞,中国的大陆文明败给西方的海洋文明,中国沦为次殖民地。现在,古老的中国已经重新崛起,“建设海洋强国”的国策已定,但是华夏文明的大陆性质留存至今。华夏振兴的道路需要翻山越岭,考验之一就是要过“海洋关”。了解深海、进军深海,对于中国来说,有着比其他国家更加深刻的意义。读者评论小慧:华夏文明具有大陆性质,作者也说认识海洋比认识陆地难,认识深海更是难上加难。我认为保持对深海的神秘感,不要过多地打扰深海,其实就是对它的最好保护,我们不必在深海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1.以下不符合试读内容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地理大发现”使人类建立起了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并没有对海洋进行开发。B.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海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C.人类向深海进军需要处理好人和海洋的关系,以及进军海洋进程中人类内部的相互关系。D.华夏文明和地中海海洋文明的性质不同,从历史上看,这两种文明的发展轨迹也不相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比华夏文明,海洋文明展现了强大的扩张性和侵略性。B.郑和下西洋规模大、航程远,但他的影响力远远小于新航路开辟者。C.文本提及“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惨剧,意在提醒人类警惕记忆的“长距离筛选”。D.21世纪人类向海洋深处发展必然带来挑战,必须特别重视海洋保护和协调合作。3.根据材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球表面只有陆地和海洋两个部分,深海是人类目前了解最少的区域。B.从图书目录判断,试读的内容应该选自第八章,小节标题是“人类与深海”。C.麦哲伦海峡、哈德逊湾等都是以航海家命名的,是对这些航海开拓者的一种纪念。D.大量石油泄露事故使人们开始反思发展深海工业的安全性,警醒人类不发“深海财”。4.材料提及的“进军深海”,是人与海洋的特殊关系的一种反映,下列不属于“进军深海的一项是(3分)A.中国海上钻井平台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B.多个城市通过填海造地拓宽了城市的有限空间。C.我国对位于西北太平洋的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进行勘探。D.“奋斗者”号下潜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5.请结合图书目录和试读内容,梳理可以用来反驳读者小慧的要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半张纸斯特林堡(周纪怡译)①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②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象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③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象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载着:承办人。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④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6.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和以及手法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小说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住所时,对过往生活的一些追忆,有甜蜜也有悲伤。B.小说对主人公的生活没有做细致的描写,而是类似意识流的写法,随心所欲,漫无边际,使小说新意顿生。C.小说仅仅通过半张纸被注意,就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布局别具一格。D.小说描写主人公即将搬离时的复杂心情——哀婉留恋、若有所失,给读者也造成“他有什么放不下”的悬念。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处“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悲情低沉的情感基调。B.②处“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这句话意在表明主人公东西搬得非常干净,做事十分细心。C.③处是一个议论句,看似主人公对朋友由辉煌到落寞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慨叹。D.④处“吻了吻”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和直面现实的生活态度。主人公的情感并未消极下去,相反更加昂扬。8.小说没有对主人公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对这半张纸,却不吝笔墨,仔细地描绘了它的形状颜色、质地以及纸上的各式各样的电话号码,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分)9.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戏剧《茶馆》主要采用截取横断面的手法来展开,小说《半张纸》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析这种截取横断面的手法在结构方面的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韩信数项羽之失曰:“有功当封爵者,印刑①敝,忍不能予。”由斯言也,信之所以徒任为将而不与闻天下之略,且以不保其终者,胥在是矣。封爵者,因乎天之所予而隆之,非人主所以市天下也。若夫项羽之所以失者,非吝封爵之故。信之说,不如陈平之言之允也。陈平曰:“项王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故羽非尽不知人,有之者也。琐琐姻亲,持大权,而士恶得不蔽?虽然,亦有由尔。羽,以诈兴者也:事怀王而弑之,属宋义而戕之,汉高入关而抑之,田荣之众来附而斩艾掠夺之。积忮害者,以已度人而疑人之忮已。轻残杀者,大怨在侧而怨不可狎。左顾右盼,亦唯是兄弟姻党之足恃为援。则使轻予人以权,已且为怀王,己且为宋义。惴惴慄慄戈戟交于梦寐抑恶能不厚疑天下哉然而其疑无救也。为汉王之腹心者项伯也,其叔父也;追而迫之到者吕马童也,其故人也。从之于大败之余者三十余骑,而兄弟姻亲不与焉。怀求援,而终以孤立。非印不与者己而贼之,其亲戚之叛已久矣。不疚于天,则天无不祐;不愧于人,则人皆可驭。正义以行乎坦道,而居天下之广居;无所偏党,而赏罚可以致慎而无所徇;得失之几,在此而不在彼明矣。不然,舍亲贤,行诱饵,贱名器,以徇游士贪夫之竞躁,固项羽之所不屑为者也。——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汉高帝之二》材料二: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注】①(wán):磨损。②基(jì):憎恨,怨恨。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惴惴慄慄A戈戟交B于梦寐C抑恶能不D厚疑E天下哉F然而G其疑H无救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徒,只是、仅仅,与《与妻书》中“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的用法不同。B.属,指跟随,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词义不相同。C.度,推测、估计,与《过秦论》中“与陈涉度长絜大”的“度”词义相同。D.亲戚,内外亲属,与现在所说的“亲戚”相比范围不一样,属于古今异义词。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项羽并不是完全不知人,只是有人蒙蔽了他,韩信对项羽过失的说法,不如陈平的公正。B.文中列举怀王、宋义、刘邦等例子来证明项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别人都在嫉妒陷害自己。C.材料一指出项羽不屑于以封爵为诱饵从而曲从于贪婪的游说之士的竞相追逐,也肯定了项羽的英雄气。D.张良有运筹帷幄之才,项羽没有重用范增,刘邦的这些评价在《鸿门宴》中都有相应的情节对应。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封爵者,因乎天之所予而隆之,非人主所以市天下也。(2)得失之几,在此而不在彼,明矣。1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项羽对人才的任用,请分别概括韩信、陈平和刘邦对此的看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寒食雨二首①(其二)苏轼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②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③吹不起。[注]①元丰三年,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寒食节。②君门,指皇帝所居之所。③死灰:《史记·韩长孺传》:“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独不复燃乎?’田甲曰:‘燃则溺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头写春江满溢之态,突出寒食节雨量多,自然引出下文有关小屋的感慨。B.诗歌第三句到第六句,诗人由屋外写到屋内,真实再现了当时在黄州的生存条件。C.“那知”二字表明诗人原本并不知道此时正是寒食节,后因见乌鸟衔纸才恍然大悟。D.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收尾,用朴实的笔触,表达了朝廷浑浊的局面如死灰般难以改变。16.与黄州时期苏轼其它诗作相比,贺裳在《载酒园诗话》说此诗“最为沉痛”,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和景明,踏青出游,徜祥在山间地头,草木繁荣滋长,溪水细细流淌,满眼春景使他突然想起《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诗“
,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
”采用比喻的手法,寓情于景,深有寄托,表现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3)在为人处世方面,君子和小人会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中国古诗文中有许多论及君子和小人区别的句子,例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①纸媒的新闻标题,②从引题、副题到主题,③精彩如何呈现,④是“三题并用”还是“双题齐下”,⑤抑或“单题独秀”,⑥一直以来就有诸多考量和研究,⑦更不乏教科书式的范例。⑧如果古诗词用在新闻中能全面准确地表现所报道的新闻事实,⑨无疑是画蛇添足。⑩其渲染的含蓄之美反倒会成为新闻报道迷惑受众视听的败笔之举。纸媒主标题在表达“诗性”的同时,通常可利用引题或副题来补充新闻事实,深化报道内涵。采用单行题,则相对少了“虚实结合”的空间,在运用上更要“瞄得准、用得妙”。新闻标题的“诗性表达”,不能因诗性而任性,不能为求新出彩不顾一切地冒险、刻意做作地表达。说到底,它有“小而美、秀而精”的特质。“诗性表达”有一定规律,采编人员要善于找规律,以“实事求是”作为坐标参照,把握好分寸,才能做到巧用、妙用、善用。诗歌是表达视觉形象的好载体,尤其在新闻标题上。红网报道湖南新田的野菜季,以《采摘一把春天的味道》为题抒发诗意;新疆伊犁河湿地美景引来大批游人观光,人民网拟制的标题《春水律动飞鸟翔集》,亦充满诗意的动感。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19.“题好一半文”。好标题不仅凝练了最核心的新闻事实,而且给人以美感,使新闻的传播效果倍增。请在以下标题中任选一个,推荐给好新闻评选小组,并阐述推荐理由。(4分)(1)北斗远在天外应用近在身边(2)(引)福建省长汀县种树能手马雪梅
(主)“植”此青绿(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清晨行走在老街上,与一位挑担客劈面相逢。只见他那根包了浆的古铜色扁担下,担着两只竹筐,筐内是红艳艳的荷花。可他并没有叫卖,是卖荷的人都不叫卖吗?走进一条巷子,早餐店里袅袅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有粽子的香、包子的香、蒸糕的香、八宝粥的香···我却想去闻一闻荷香,于是三步并作两步随卖花人走至巷口。他停下来,我凑上前问:“
A
?"他满脸笑容地轻声说:“这些荷花还睡着呢。叫醒了就要盛放,不耐看了。”我瞬间心里酥麻——眼前这憨厚的中年男人,竟可以这般柔和细腻···说着话的间隙,有人围过来买花,没多大一会儿满担荷花就仅剩了一枝。他慢腾腾地拿起来最后一枝荷花,说:“这朵不卖了,看您喜欢,送您吧。”我接过花来细看,带着毛刺的茎秆,摸起来有些沙沙的样子,抬头时见那卖花人已走出了10米开外。我緊喊“谢谢!”
B
,做出一个“嘘”的手势,应该是怕我吵醒了那枝荷花吧?太阳升起,巷子里晨雾和炊烟袅袅。我举着一枝荷,旁边经过的路人纷纷侧目。我知道,他们看的是荷花。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下列句子中的“作”,与原文加点字“作”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2.文中加点词语“侧目”能否换成“侧目而视”?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听人劝,吃饱饭”。耳熟能详的俗语背后,体现着公众对外来意见、他者经验的信赖,如今“听劝”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互联网社交方式:求助者抱着“听劝”的真诚态度,通过广泛听取其他人的建议或意见以获取经验或新的认知;助人者则不吝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建议。那么,为何年轻人愿意听劝,也愿意乐此不疲地分享?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宜荆荆随恩高三5月联考语文答案1.A【解析】“并没有对海洋进行开发”错误。文中的表述是“海洋开发的本身,依旧是‘渔盐之利,舟之便’”,表明“渔盐之利,舟相之便”也属于海洋开发。2.C【解析】文章提及“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惨剧,不是用来提醒人脑具有“长距离筛选”的功能,而是用来说明16世纪“地理大发现”,人类进入海洋,带有浓重的血腥气。3.D【解析】“不发‘深海财’”说法不严谨,原文只是反对“还没有弄明白深海有些什么,更不知道和深海如何相处,就忙着要发‘深海财’”的做法。4.B【解析】填海造地不是进军深海。5.示例(1):①从图书目录看,第六章“祸从海底来”及第七章“深海藏宝”分别从海洋(深海)的灾难祸害与资源宝库的角度(一“祸”一“宝”),说明海洋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见我们有认识深海的必要性;②从试读内容看,我国已经制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策,进军深海,能为华夏振兴提供新的机遇。对于中国来说,了解深海、进军深海,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示例(2):①从图书目录看,第六章“祸从海底来”说明海洋可能带来许多气候、地质问题,了解海洋才能更好地应对;②第七章“深海藏宝”表明海洋蕴藏着诸多宝藏,合理开发利用,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③试读内容人为人类已经向海洋进军,进军深海,才能把握发展的先机。我国已经制定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策,进军深海,为华夏振兴提供了新的机遇。(评分参考:结合图书目录第六、第七章从“祸”和“宝”的角度梳理,各2分:结合试读内容梳理2分,从把握发展先机或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国策梳理均可)6.B【解析】虽是意识流,但是并非随心所欲,漫无边际,而是按照电话号码的先后顺序作为主人公意识流动的轨迹7.B【解析】这句话是隐喻作者要和过去的生活告别,也是引出对半张纸的描写,不是强调他的细心。8.答案:从人物形象上看:这半张纸记录了他这两年里的生活琐碎之事,也侧面塑造了一个从喜到悲,再到振作的主人公形象;(1分)从情节上看:这半张纸是整个文章的线索,打开了年轻房客的记忆闸门,带着他回忆过去,体会人生百味:(2分)从主旨上看:半张纸成为一种情感的象征,从刚开始主人公的哀戚到后面亲吻这张纸,带着半张纸的启迪开启新的人生之路。所以作者细致的刻画了这意义非凡的半张纸。(2分)9.答案:①《半张纸》把整个故事情节集中在这半张纸所记录的电话号码中,将一个个不连贯的生活片段连缀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结构紧凑精炼。《茶馆》也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连成的,来往人员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两篇文章都留有大量空白,给读者自由想象空间。②《半张纸》以半张纸的内容折射出一个年轻房客两年来的生活,切入口很小,但是以小见大,这点和《茶馆》通过“茶馆”这个特殊的舞台了解更广阔的背景上所反映的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有异曲同工之妙。(每点3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0.ACF所以他每天惴惴不安、战战栗栗,在睡梦之中也能看到戈与戟相交的格斗情景,又怎么能够不对天下人抱有深深的猜疑呢?然而他的猜疑并不能挽救他覆亡的命运。11.A/C《过秦论》“度”的意思是“衡量,比较”。12.B证明的观点是“项羽是靠奸诈而崛起的”。13(1)封赏爵位,是顺应上天的意愿赐给有功的人来尊崇他们,而不是作为君主收买天下人心的手段。得分点:因,顺应:隆,尊崇,推崇;市,收买;各自1分,句意1分。(2)得失的先兆,在不行仁义而不在吝惜封爵,是显而易见的。得分点:几,苗头、预兆;明,显明,显而易见;各自1分,句意2分。14.答案:韩信:舍不得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陈平:只重用项氏家族和姻亲。刘邦:可用之人少,而且得不到重用。译文:材料一:韩信列举项羽的过失说:“有功劳的人应当封爵,但项羽将印绶都摩挲损坏了,也舍不得授予别人。”由这句话可以看出,韩信只是名义上被任命为大将,却不能参与天下大计的制定,而且最终难以保全自身的原因全在于此封赏爵位,是顺应上天的意愿赐给有功的人来尊崇他们,而不是作为君主收买天下人心的手段。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吝惜封爵。韩信的说法,不如陈平的说法公正。陈平说:“项王所喜爱重用的人,不是项氏一族,就是妻子的兄弟,除此之外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所以项羽并不是不知人,只是有人蒙蔽了他。平庸狠琐的众亲戚们,掌着大权,士人们又怎么能够不被排挤和抑制呢?虽然如此,项羽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项羽是靠奸诈而崛起的,他以臣子身份侍奉怀王却杀死了他,跟随宋义做副将却杀害了他,看到汉王刘邦抢先入关便压制他,田荣的人马前来归附项羽却杀害掠夺他们。项羽接连因嫉妒而残害别人,是因为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别人都在嫉妒陷害自己。轻率地残杀他人的人,必定会在自己周围招来十分怨恨自己的仇人,而这些仇人自然是不能亲近和任用的。他左顾盼,发现只有自己的兄弟和姻亲值得信赖,可以重用以作为援助。如果轻率地把大权交给其他人,那么自己就可能成为第二个楚怀王,成为第二个宋义。所以他每天惴惴不安、战战栗栗,在睡梦之中也能看到戈与戟相交的格斗情景,又怎么能够不对天下人抱有深深的猜疑呢?然而他的猜疑并不能挽救他覆亡的命运,在楚阵营中作刘邦内应、被刘邦引为心腹的是项伯,他是项羽的叔父:穷追不舍,将项羽逼迫到乌江自的是吕马童,他是项羽的老朋友。在惨败之后仍然跟随项羽的有三十多名骑兵,其中却没有一个是项羽亲近的兄弟姻亲。项羽怀着奸邪之心想求得亲友援助,最终却落得孤立无援。并不是项羽舍不得封赏的那些人因为怨恨而残害他,实际上项羽的内外亲属早已背叛他很久了。不愧于天,则上天没有不保佑的;不愧于人,则人人都可以被驾驭。坚持正义行于仁义的坦途,就可以居天下宽广的住所;不偏袒,则赏罚更加谨慎而无法徇私情。得失的先兆,在于不行仁义而不在于吝惜封爵,是显而易见的。不这样,如果舍弃亲近贤臣,以封爵为诱饵,滥封爵位而使其价值降低,从而曲从于贪婪的游说之士们的竞相追逐,本就是项羽都不屑于做的事情。材料二:高祖说:“说到那在帷帐中运筹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连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们,这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却不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15.D【解析】“朴实的笔触”错,最后两句均用典,诗句并不是不加修饰、不是雕琢。“朝廷如死灰般”错,结合注释可推知是作者自己心如死灰。16.①环境艰苦,居所凄凉:诗人在诗中描写雨势凶猛,长江暴涨,诗人居所在风雨飘摇之中,如一叶渔舟。②物质匮乏,生活艰难:诗人以“空”、“寒菜”、“破灶”、“湿苇”等空寒物象,表现了物质生活的窘迫。③时节渲染,内心凄怆:寒食节,只见乌鸟衔纸而来,满目凄凉,却不能像昔日一样实现祭扫之事。④归朝不能,对政治冷淡诗人借用阮籍的典故,以深深的“君门”、“死灰”等意象,表现对政治的冷淡和沉痛的心情。(每点2分,答出点给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7.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示例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示例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示例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示例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8.②“从引题、副题到主题”改为“从引题、主题到副题”③“精彩如何呈现”改为“如何精彩呈现”⑧“能”改为“不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以及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处,根据新闻标题的先后顺序应将“从引题、副题到主题”改为“从引题、主题到副题”。③处,整个句子主语为“纸媒的新闻标题”,原句“纸媒的新闻标题,从引题、副题到主题,精彩如何呈现”中途易辙,应改为“如何精彩呈现”。⑧处,结合后文“画蛇添足”和“败笔”,根据语意逻辑判断,整个句子是否定的态度,应该将“能”改为“不能”。“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19.示例:(1)从新闻事实上看,“远在天外”表明了北斗的工作位置,“近在身边”则展现北斗系统在众多行业领域实现深度应用,助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xx塑料农药瓶项目建议书
- 肿瘤的免疫治疗
-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吃的萝卜》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件 高二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册 第十七章 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案
- 智能医疗仪器介绍
- 检讨书之工作落后检讨发言稿
- 急救技能大赛策划书
- 糖尿病与心力衰竭
- 校园防暴安全培训
- (中职组)植物病虫害防治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MOOC 职场英语-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届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题
- 写作 语言要连贯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科技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 茅以升完整版本
- MOOC 市场调查与研究-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海洋动物资源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 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重点02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原卷版+解析))
- 《装配式成品支吊架安装验收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