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教案
21.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
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
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
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
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3.出示【课件3:课题】(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课
题。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
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
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
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再也不弹琴了。)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
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5.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锤
子期听他弹琴。
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锤子期会欣
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
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板书:伯牙鼓琴锤子期听)
师:锤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
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锤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
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锤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
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
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预设答案:还会有L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
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
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一一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一一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
到的,锤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一一(预设答案:知
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在遇到锤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锤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锤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
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一一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巍巍)
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一一
生:汤汤乎若流水。
(板书:志在流水汤汤)
⑤师:当他没遇到锤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
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
情。(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为什么认为
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
样。……)
(板书:死绝弦)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
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
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
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出示【课件4】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
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
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
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
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
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
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
首乐曲《高山流水》。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4.师生分角色读。
5.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书戴嵩画牛》。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
“知音”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板书
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
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思呢?(“书”,是
写的意思。“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我们来了
解一下戴嵩。
3.了解戴嵩,出示【课件6】
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长画农
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
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
入微。
【课件7】《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
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
⑵这幅画上是什么?
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书戴嵩画牛》这个故
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
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
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
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
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
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
思不同;“掉”的古今异义等。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
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板书:戴嵩《牛》)
出示课文大意:【课件8】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
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
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
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
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土笑笑,
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
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四、自读思考,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
戴嵩的画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处士手里,因为他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
很多。他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
(板书:杜处士好锦囊玉轴)
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从这具体的做法看
出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
⑵这幅画上是什么?
画上是斗牛。
大画家画出的牛应该是非常逼真的吧?
可能一般人都这么认为。但有人指出了画面的错误之处。谁这么大胆?
一位牧童!
戴嵩的画错在哪儿?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斗牛的力气用在
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
斗。)
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观察得最多的人才最了解真实的情况。
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
应该去问女佣。”
(板书:牧童笑掉尾而斗)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勤于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
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拊掌大笑尤所爱
牧童--------斗牛图--------处士
谬也(掉尾而斗)然之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第一课选编的是《文言文二则》,这充分说明文言文在我国语文
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
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
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
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
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很下了不少
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要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
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
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
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的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这样,以后对孩
子还是有一点好处的。
22.《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
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
教育。
2.学习掌握“谱、莱”等9个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
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
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体会由实在事物展开的适当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体会人物的心境和乐曲
的意境的统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
2.范读课文,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3.讲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说起月光,你一定会想起许多优美的诗句,回忆起许多与月光有
关的故事或传说。这一课我们就看看《月光曲》是如何诞生的。【出示课
件1:课题】(板书课题:月光曲)这篇课文很美,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
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自学课文,读后提问
(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不是,是一个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懂得《月光曲》这篇课
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
曲。)
4.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课件2】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这
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
是多么的幸福!”
5.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
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
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
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三、理解结构,引导分段
1.这一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可以分成几大段?
段意:①总的介绍。②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4.这是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你们听老师读课文。范读课文第二大段。
四、读后提问,分清层次。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
《月光曲》?
2.第二部分按照贝多芬弹第一首和第二首为根据,分成两层。
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一层:第2—6自然段
第二层:第7—10自然段
五、进入情境,体会内心
读讲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L指名读本段第一节。
2.通过教师描述,带入情境:
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写了一个非常美的画面:出示【课件4:相
关图片】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莱茵河
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同学们想一想,在这
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
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
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3.这儿离热闹的地方比较远,又给人美的感觉,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我
们就可以说这儿多么幽静啊!这小路就可以说幽静的小路。
4.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
琴声,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
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请同学们联想。
5.贝多芬正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来还走进了茅屋。
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他听到了一个姑娘和一个男的对话后,走
进了茅屋。)
(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现在让我们跟着贝多芬来到茅屋的窗口,便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
(2)读后指导:
那有多好啊!这句话要把姑娘渴望能听到贝多芬弹琴的心情读出来。(板
书:聆听谈话)
谁能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
出示【课件5】
男的()地说
一个姑娘()地说
同桌对读。
指名两人。现在让我们大家跟随贝多芬来到小茅屋的窗外听屋里的谈话。
6.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
的人也爱我的曲子;但是他们又这么穷,票价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给
他们听,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
7.从哪一个词里说明他一点儿也没有犹豫,(就)说明他对穷苦人是非常
同情,很有感情的。(板书:同情)
8.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哪些词语说明茅
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确实太穷?自己说说看,把这些词语画下来,再练习读
读。
(一支、微弱、正在、旧、瞎)
指点: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吧,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因为弹琴的
是个盲姑娘。
9.下面是贝多芬和他们的对话。指名分角色读本段4、5两节的对话。
10.读后指导。
指点(结合示范):注意姑娘已经听得入了神,他是那样激动地说。
应该怎么读呢?要读好,首先要理解。
解释:纯熟就是技术高超而又熟练。
出示【课件6】重点指导: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技术这么熟练,感情表现得这么深,盲姑娘会想,这弹琴的人是谁?因此
课文上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
她作出了判断,弹得这么好的,只有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
您就是
示范;练习朗读。
通过填充练习,小结课文。出示【课件7】
()贝多芬走近()茅屋,给一位()()姑娘弹
琴,贝多芬的琴声使盲姑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2.总结课文、练习。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前后衔接,进入新课
1.从前课导入:第一课我们学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讲贝多芬走进了低矮
的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曲子,那么激动,
那么兴奋。上一课我们提到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还说,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啊。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
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3.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
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即兴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
下来。)
4.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
钢琴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
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层。(学生自学)
二、感受情境,享受艺术
1.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钢琴曲呢?这个情景
课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出示【课件8】(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
了……按起琴键来。)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这个情景
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
么美。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
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
路上散步。这两个词的意思加在一起是清幽、幽静,都有寂静的含义。但
清幽有秀丽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2.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
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学生各自准备,
同桌两人对话。)
出示【课件9】例话: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
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
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
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
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3.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
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4.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
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
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学生自学。)
5.学生读写实的部分:出示【课件10】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
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处写事实的课文,从内容上讲是连贯的。
6.从事实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
(板书:好像……仿佛……)
7.下面,我们先看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么?有几个
画面。
学生自学课文分层次。
月亮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三个画
面。
他们兄妹俩听着好像看到了这些美妙的画面。
8.用简易画创设情境,理解课文词句,体会感情。
(1)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小屋里,站在盲
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想象自己也看到了课文上的一幅幅画面。
老师轻声地慢慢地哼唱《月光曲》起始句,我们也好像看到了大海,还看
到了什么?你们说,老师画。
(2)第一幅画面:月亮应该画在哪儿?为什么要画在海平线上?(理解
水天相接)
边作画边指点:粼粼指水清。
指导想象画面: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从大海上慢慢升
起,这是一个平静的大海上的月夜,你们想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贝
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也比较慢。)
(板书:月亮升起)
(3)第二幅画面。
叙述:贝多芬继续弹着,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板书:月亮升高)
微云是小云吗?从整个句子看,是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一想,这儿的
“微”是什么意思?(薄)一缕一缕的微云又是什么样的,你们说老师
画。(边讨论边画图,见右图)(板书:微波粼粼)
这时贝多芬的琴声,一定比开始时怎么样?(再回到插图,进一步把学生
带入情境)
(4)第三幅画面:
描述: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情景可以
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卷起巨浪波涛汹涌)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结合学生回答作画:雪亮的
浪花一个连一个涌向岸边(见右图)
指点:可见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乐的,令人激动的情
景。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
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
节奏也越来越快。)
9.描述性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
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
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
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广阔自由的天地呀!
10.皮鞋匠所联想到的,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和看到呢?从哪儿可以看出?
【出示课件11】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
的景象一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指点: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向往的那个光明美好的情景。这一点
还表现在哪里?(恬静的脸上。)
解释恬静:盲姑娘脸上是恬静的,表示心里很舒适的,很安逸的。这波涛
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没有看到过?
(板书:月光照耀)
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快乐得入
迷了,时间比较长,程度比较深,忘掉了一切,就叫陶醉。
出示【课件12】指导读: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
象。
这里运用重复,强调看到得是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
11.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同在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
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
人。)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
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
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
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男生读写实部分。
女生读联想部分。
12.照应前文指点;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
光曲是恬静、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
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13.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
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可以看
出他也很激动?(飞奔)。
贝多芬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走进低矮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弹了一
首又一首,这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这个动人的传说本身,
同样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这也表达了人民对贝多芬的爱。所以课文
用《月光曲》做题目,是很有道理的。
三、满怀深情,激情描述
1.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哥哥或者妹妹,与贝多芬先生之间发生
了这么一段故事,现在,贝多芬回旅馆了,你的心情怎样?
2.创造性描述:
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时,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请你写
一段话描述。
(板书:创作《月光曲》感动)
出示【课件13】要求:
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贝多芬在追记时,眼前可能出现了什么景象,学习在写事中加入联
想。注意用上好像、仿佛,引出联想的内容。
学生描述。
总结:
学习了这个美妙的传说,我们知道了贝多芬对劳苦大众的感情是很深的。
课文本身写的是关于《月光曲》创作的传说,其实这个传说本身也是一首
动人的《月光曲》。
板书设计:
月光曲
创作(7-10)(结束)谱曲(11)
弹奏(4-6)(高潮)月亮升起一月亮升高一风起浪涌一风平浪静
听曲(2-3)(发展)平静一稍快一激昂一舒缓(发生)
教学反思
《月光曲》讲的是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一一《月光曲》
的故事。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了一
曲,又弹了一曲?”统领全文。让学生读书、思考、交流。同学们在体味
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更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
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所感动。
第九段是重点段,让学生认真读书,了解哪些是联想,哪些是实在事物。
之后听过聆听《月光曲》,指导感情朗读。“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部
分,这乐曲的曲调应该是比较轻柔的,而且也是比较缓慢的。而联想到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的部分,应该是比较轻快的,因为他们感觉到了快
乐。在他们联想到“月光照耀巨浪奔涌”的部分,则应该是比较热烈、激
昂的,因为只有这激昂的音乐,才能让他们有这样的联想。
只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是远远
不够的。让学生应该学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在最后,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
笔“盲姑娘和哥哥醒来后,会说些什么?”可以学习文中联想和想象的方
法。学生的作品令人惊喜。比如“啊,简直太美妙了!不愧是大音乐家!
贝多芬先生的演奏,让我仿佛看到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月
光……被月光照耀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我太感谢贝
多芬先生了,能为我们兄妹演奏,这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习作不
仅表达了对贝多芬的感谢,还会运用文中的优美语言,真正达到了学以致
用。
23.《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
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剧艺术不
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
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
特色。【课件L课题】(板书课题:京剧趣谈)齐读课题。
二、读通读准课文
1.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
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在书上标记一下。
2.【课件2】出示词语认读:
驰骋尴尬虚拟高扬低垂装饰约定俗成
缅鞋底酒宴唯恐不可开交戛然而止越发
三、了解京剧特点
1.【课件3】出示第一部分《马鞭》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
(2)京剧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
(3)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2.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3.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舞台方圆太小,马无法驰骋,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替代,马鞭是比较合
适的。(板书:虚拟)
演员手拿马鞭,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演员有无穷
无尽的表演自由,随心所欲,不受限制。(板书:马鞭)
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
《拾玉镯》中小姑娘缅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
的。
(板书:绡鞋底举杯饮酒)
3.全班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
四、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马鞭说起,为的是说明京剧表演中
的什么特色。
2.读第二、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演员表演缅鞋底,针线都是虚的,但感觉可以使用。三、演员表演
举杯喝酒,实际上并不真喝。)
3.作者说京剧中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以使用时,用了什么
说明方法?(举例子,一是缅鞋底,二是举杯喝酒。)
4.京剧欣赏,看表演领悟京剧表演的艺术特色。
(1)多媒体播放:【课件4】京剧中骑马、绡鞋底、举杯饮酒的图片。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
五、体会表演特点
1.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亮相》部分,要求读懂这部分内容后,把重点讲给别人听。注意讲
清楚:
(1)这一部分讲了京剧表演中哪两种奇特场面?
(2)这两种表演有什么好处?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讲给别人听。
3.师生评议。(板书:亮相静止杂技)
4.片段欣赏,体会好处。
多媒体播放:【课件5】相关的京剧片段,学生结合文字描述体会这种
表演方法的好处。
六、拓展阅读资料
出示:【课件6、7]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
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
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4EE,,
夕甲O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
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
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
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
合性的艺术。
板书内容
京剧趣谈
虚拟:马鞭缅鞋底举杯饮酒
亮相:静止杂技
教学反思
京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略读
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又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我们
该怎么做呢?我认为:
一、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
大意。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加强课内外联系,沟
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
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
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
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
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
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
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
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
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教学目标:
1.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和名家作品。
2.在交际过程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一些情况。
教学难点:
感受书法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
课件(书法家及书法作品图片)
教学设计:
一、出示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
【课件2】一组古代书法家作品图。
2.教师谈话: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
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
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
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
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3.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主题就是:聊聊书法(板书)
二、认识书法名家
1.小组内同学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古代书法家以及他们的故事。
2.谁知道王羲之,能和大家说一说吗?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珊
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的书法兼善
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
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座桥。有个老婆婆
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
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
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
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
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
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
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
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
书法,都抢着买。一号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3.谁还知道其他书法家,到讲台前来给大家说他一说。(板书:王羲
之柳公权)
三、欣赏书法作品
1.出示古代名家书法作品。
【课件3、4]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赵孟^的作品。
学生欣赏,说一说自己欣赏后的体会。
四、交流学习感受
1.你学习过书法吗?把你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指名书法好的同学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示例1.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我们起
初接触到的是篆书,然后过渡到隶书,接下来是楷书,每种书法字体都有
它的特点。我觉得篆书的笔画是非常优美的,隶书是比较柔和的,而楷书
是挺拔有力,有气势的。而且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特别是颜真卿的楷
书,因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写的时候,都能胸有成竹的写好
每个笔画的形,写的时候注意起笔、顿笔、提笔和收笔,但只要心中有它
的形就比较容易掌握了。
示例2.我觉得学好书法,也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
感。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
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
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
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
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
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
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板书:感受乐趣超越自我)
五、畅谈学书益处
1.学生小组内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感受到的学习书法的好处。
2.教师总结:
(1)培养耐力和自信心
(2)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
(3)提高人的整体能力
(4)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
六、总结交际要领
1.学生讨论,本次交际活动要注意什么?
2.教师总结,出示:【课件5】
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
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3.课后搜集一些名家书法作品图片带到学校,和同学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聊聊书法
王羲之柳公权
感受乐趣超越自我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有二:一是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学习有条理地表达,
如可以分几点来说明,也可以清楚地分开层次来说明;对自己感兴趣的话
题可深入交谈,让别人听懂自己了解的内容。二是聊一聊关于书法的话
题,在交流中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书法家以及他们的一些传说或故
事;欣赏一些书法作品,从感官上感受书法作品的美;谈一谈学习书法的
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
在教学中,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主要是对书法知识了解的不太多。整节
课当中,对书法知识的指导过多,对交际的指导少了一些。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教学目标
学习在习作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
能确定写作的顺序,知道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教学难点
写作前怎样列出合理的提纲。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经常听有的同学说:唱歌是我的拿手好戏。还有的同学说,画画是我的
拿手好戏。是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拿手好戏。
2.看看下面的十八般武艺中,有你的拿手好戏吗?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3.今天,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拿手好戏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课件
1:课题】(板书:我的拿手好戏)
二、审清课题
1.首先看清题目中的关键词:我拿手好戏
2.分析:文章要写“我”而不是别人;写“拿手好戏”,即自己最擅长的
事情,而不是不熟悉或做不好的事。
3.小结:文章要求写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
三、弄清选材
1.应该怎样来写好这次作文,首先弄清这次作文的中心是自己的拿手好
戏,所以,按照这个要求选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写自己的一种本领。
2.应该怎样选材。
(1)同学们想一想,该选哪些具体材料?
(2)确定了要写的“拿手好戏”怎样来选择具体的材料呢?比如,
“我”的拿手好戏是钓鱼,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别人看出钓鱼是我的拿手
好戏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材料合适呢?【课件2】
示例:我每次去钓鱼,总是钓很多。
我经常钓到一些大鱼。
有一次我钓到了一条五斤多重的大鲤鱼。
在一次钓鱼比赛中我获得了冠军。
我的鱼竿和钓钩比伙伴们的好。
(3)请同学说出这些材料哪些最能符合这次作文?
(4)小结:选材时,要注意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例。
3.请同学们说出要选的材料。
(板书:精心选材)
四、写作指导
1.怎样写好同学们所选的材料呢?(板书:按顺序写)
2.思考讨论:《我的拿手好戏》选择的材料有哪些?这些材料哪些要先
写,哪些要后写?(根据文章需要确定,要让读者能一眼就看明白记叙的
事情,还要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读下去。)
3.思考讨论:哪些内容要详细写,哪些内容要简略写呢?(最能表现中心
意思的内容要详细写,其他略写)
(板书:详略得当)
五、范文评析
1.【课件3、4]出示例文《我的拿手好戏》
我的拿手好戏
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五彩缤纷的烟花,红彤彤的大灯笼……不知不觉,新
年已经来临,人们都在忙碌着,准备着。我想:新年中,我也应该做点什
么。于是,我便决定表演一下我的拿手好戏,做一盘我的拿手好菜一一西
红柿炒鸡蛋。
我来到厨房,系好围裙,拿出刀和菜板放在桌子上,又拿出两个鸡蛋和三
个大西红柿,然后把鸡蛋打在碗里。我很有把握地拿着鸡蛋往碗边磕去,
“啪”地一声,我成功地把鸡蛋打在了碗里,我往碗里一看,呵,真像个
“小太阳”!接着我又开始搅拌,我一会儿轻,一会儿重,一会儿快,一
会儿慢,鸡蛋很快就搅拌好了。这时,我把西红柿洗干净放在了菜板上,
又小心地拿起菜刀,真沉呀!但是,凭着我的经验,这一点算不了什么。
我对着西红柿左一刀,右一刀,很快就切好了,啊,真棒!我真为我自己
感到骄傲。接下来,我打着了火,往锅里倒进油,然后把鸡蛋放进去,翻
了几下又把西红柿放进锅里,再放些酱油、盐、白糖、味精继续翻炒。虽
然锅里的油吱吱的响,但是我一点也不害怕。就这样,我的拿手好戏表演
完毕―-西红柿炒鸡蛋做好了!望着这盘菜,我心里甜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人美容院与时尚博主互动直播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教育贷款借款合同
- 2025年度居住权租赁合同解除与纠纷调解协议
- 2025年度合伙份额转让与体育产业投资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游戏账号社区建设与活动策划合同
- 2025年度个性化教育资料打印服务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 2025年包装设备行业政策分析:包装设备行业标准确保设备安全
- 2025年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贵州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信息论与编码 自学报告
- 中班:语言挤啊挤
- 二年级乘除法口诀专项练习1000题-推荐
- 贷款项目资金平衡表
- 唯美动画生日快乐电子相册视频动态PPT模板
- 设计文件签收表(一)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 公务员入职登记表
- 临水临电计算公式案例
- 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全部教案(共7节)
-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四年级上册卡片(可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