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做05 自由组合定律(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1页
精做05 自由组合定律(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2页
精做05 自由组合定律(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3页
精做05 自由组合定律(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4页
精做05 自由组合定律(新高考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做05自由组合定律1.某闭花受粉植物,茎的高度和花的颜色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以矮茎紫花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高茎白花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结果发现F1中只有一株表现为矮茎紫花(记作植株X),其余均表现为高茎紫花。让F1中高茎紫花自交产生F2有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矮茎白花=45∶3∶15∶1。请回答:(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花的颜色至少受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2)在F2矮茎紫花植株中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杂合子比例占_________。(3)有研究者推测导致出现植株X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父本的某个花粉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二是母本发生了自交。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来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子代的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原因一。若子代的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原因二。【答案】两根据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花:白花=15:1可知花的颜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84/5实验思路:让植株X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矮茎紫花∶矮茎白花=15∶1全为矮茎紫花【解析】(1)根据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花∶白花=15∶1,是9∶3∶3∶1的变式,可知花的颜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2)由分析可知,F1高茎紫花的基因型是AaBbDd,F1自交得到F2,矮茎的基因型是dd,紫花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8种,因此矮茎紫花的基因型为8种;F2矮茎紫花中的纯合子有AABBdd、aaBBdd、AAbbdd,占到矮茎紫花的比例是(1/4×1/4×1/4+1/4×1/4×1/4+1/4×1/4×1/4)÷(1/4×15/16)=1/5,所以杂合子所占比例占4/5。(3)据分析,导致出现植株X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父本的某个花粉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二是母本发生了自交。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让植株X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矮茎紫花植株X是由母本自交引起的,由于母本基因型是AABBdd,则该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dd,自交后代的性状全为矮茎紫花。若F1矮茎紫花植株X是父本的某个花粉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则该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dd,自交后代A-B_dd∶A-bbdd∶aaB_dd∶aabbdd=9∶3∶3∶1,其中aabbdd表现为矮茎白花,其他表现为矮茎紫花,即矮茎紫花∶矮茎白花=15∶1。故实验思路为:让植株X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子代的性状为矮茎紫花∶矮茎白花=15∶1,则是原因一。若子代的性状全为矮茎紫花,则是原因二。2.果蝇的X、Y染色体上存在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果蝇的黑身和灰身受等位基因B/b的控制,翻翅和正常翅受等位基因M/m的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让某黑身翻翅雄果蝇和某灰身正常翅雌果蝇杂交,所得F1中灰身正常翅雌果蝇:灰身翻翅雄果蝇:黑身正常翅雌果蝇:黑身翻翅雄果蝇=1:1:1:1。让F1中的黑身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正常翅雌果蝇:黑身翻翅雄果蝇=1:1。回答下列问题:(1)在果蝇的黑身和灰身这对相对性状中,黑身为________性状。结合杂交实验结果,叙述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2)分析杂交实验可知,M/m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填“常染色体”、“Ⅰ区段”或“Ⅱ区段”)上,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有某灰身翻翅雄果蝇,该果蝇可能存在________种基因型,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雌果蝇与该灰身翻翅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即可判断出该灰身翻翅雄果蝇的基因型。(4)若F1的黑身雌雄果蝇随机交配过程中,某对雌雄果蝇的杂交子代中同时出现了黑身翻翅雌果蝇和黑身正常翅雄果蝇,则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隐性亲代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子代中灰身果蝇:黑身果蝇=1:1,因此亲本为测交类型;F1黑身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全为黑身果蝇,因此黑身果蝇为纯合子Ⅱ区段bbXmYM×BbXmXm6bbXmXm该对雌雄果蝇中的黑身翻翅雄果蝇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位于X、Y染色体上的Ⅱ区段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基因型为bXM和bYm的精子【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亲代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子代中灰身果蝇:黑身果蝇=1:1,由此可推测,雌雄亲本为测交类型(bb×Bb),F1果蝇为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根据F1中的黑身雌雄果蝇相互交配,所得F2全为黑身果蝇,可推测F1黑身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是Bb(杂交后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黑身果蝇为隐性纯合子。(2)根据杂交实验及结果可知,F1雌雄果蝇中都有灰身和黑身,只有雌蝇出现正常翅,雄蝇均为翻翅,且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可判断出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M、m位于Ⅱ区段上,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bbXmYM×BbXmXm。(3)灰身翻翅雄果蝇的基因组成为B_XMY-、B_XmYM,共有6种可能的基因型。选择基因型为bbXmXm的雌果蝇与该灰身翻翅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若后代雄性全部为翻翅,雌性全部为正常翅,说明该灰身翻翅雄果蝇基因型为B_XmYM;若后代出现其他情况,则说明该灰身翻翅雄果蝇基因型为B_XMY。(4)F1的黑身雌雄果蝇(bbXmXm、bbXmYM)杂交,若其中的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会产生基因型为bXM和bYm的精子,受精后会出现黑身翻翅雌果蝇(bbXMXm)和黑身正常翅雄果蝇(bbXmYm)。3.某XY型性别决定的双翅目昆虫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长翅和残翅、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分别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小组利用该昆虫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1)将残翅雌性与长翅雄性个体杂交,F1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为1∶1,F1随机交配,F2雌雄个体表现型的比均为长翅:残翅=2∶3。对出现该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若F1中长翅昆虫相互交配,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2)另取多对灰身雌性和黑身雄性个体杂交,逐对统计子代表现型,产生的子代有两种情况,一种F1全是灰身,另一种F1中灰身雄:灰身雌∶黑身雄:黑身雌=1∶1∶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为显性性状。为了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可利用上述实验的子代为材料设计两个杂交方案(只需写出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___。(3)若通过实验确定了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确定控制眼色基因的位置,取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性和黑身白眼雄性杂交,F1全为灰身红眼果蝇。让F1随机交配,F2中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9∶3∶3∶1。根据上述性状分离比仍不能确定眼色基因的位置,请对实验结果进一步统计分析,并进行确定。方法__________。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答案】长翅基因纯合致死长翅:残翅=2:1灰身灰身雌×灰身雄黑身雌×灰身雄统计子二代中白眼个体的性别若白眼个体全为雄性,则说明眼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白眼个体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则说明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长翅和残翅性状在雌雄个体中表现一致,说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用A、a表示长翅和残翅,将残翅雌性与长翅雄性个体杂交,F1中长翅与残翅的比为1∶1,说明亲代为Aa和aa,子一代也是Aa:aa=1:1,子一代自由交配,产生雌雄配子都是1/4A,3/4a,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下一代为1/16AA,Aa为6/16,aa为9/16,F2雌雄个体表现型的比均为长翅:残翅=6:9=2∶3。对出现该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A致死,即长翅基因纯合致死。F1中长翅只有Aa,相互交配后子代长翅:残翅=3:1,长翅纯合致死,所以子代长翅:残翅=2:1。(2)另取多对灰身雌性和黑身雄性个体杂交,逐对统计子代表现型,产生的子代有两种情况,一种F1全是灰身,可以推知灰身是显性,判断基因的位置常用的是雌隐雄显,即黑身雌×灰身雄,也可以用灰身雌×灰身雄。(3)无论眼色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F2都会出现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9∶3∶3∶1。如果想进一步确定位置要统计子二代中白眼个体的性别,若白眼个体全为雄性,则说明眼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白眼个体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则说明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4.某雌雄同株植物花色产生机理为:白色前体物→黄色→红色,其中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黄色,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控制红色。研究人员用纯种白花和纯种黄花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实验结果如下表中甲组所示。组别亲本F1F2甲白花×黄花红花红花∶黄花∶白花=9∶3∶4乙白花×黄花红花红花∶黄花∶白花=3∶1∶4(1)根据甲组实验结果,可推知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定律。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和______。(2)研究人员某次重复该实验,结果如表中乙组所示。经检测得知,乙组F1的2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研究人员据此提出假说:含该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种性别的配子致死。则发生染色体缺失的是____________(填“A”或“a”)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乙组中F1的2号染色体的缺失部分____________(填“包含”或“不包含”)A或a基因。(3)若要进一步探究是雄配子致死还是雌配子致死,请以亲本中的白花植株和乙组中的F1红花植株为材料,设计相互印证的两组实验加以证明。(写出实验思路、结果和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由组合(或分离和自由组合)aaBBAAbbA不包含用这两种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分别观察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若红花作父本时,后代全为白花,而红花作母本时,后代中既有红花也有白花,则为雄配子致死;若红花作父本时,后代既有红花也有白花,而红花作母本时,后代全为白花(即:正反交实验现象与上述结果相反),则为雌配子致死。【解析】(1)根据甲组实验F2中红花:黄花:白花=9:3:4,可推知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发生染色体缺失的是A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由于乙组中F1表现为红花,且而F2中红花:黄花:白花=3∶1∶4,可知2号染色体的缺失部分不包含A或a基因。(3)根据题意分析,若要进一步探究是雄配子致死还是雌配子致死,让亲本中的白花植株(aaBB)和乙组中的F1红花植株(AaBb)进行正反交实验,分别观察后代表现型。若红花(AaBb)作父本时,后代全为白花,而红花(AaBb)作母本时,后代中既有红花也有白花,说明雄配子致死;若红花作父本时,后代中既有红花也有白花,而红花作母本时,后代全为白花(即:正反交实验现象与上述结果相反),则为雌配子致死。5.某雌雄异株植物中,基因型FF、Ff、ff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基因型RR和Rr控制红色花瓣,基因型rr控制白色花瓣;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纯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全部为红色小花瓣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大红花瓣大白花瓣小红花瓣小白花瓣无花瓣雌株1/801/401/8雄株1/161/161/81/81/8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植株有无花瓣这一性状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两对性状________(填“是”或“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2)F2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雌株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中雌株中大红花瓣的基因型为________。(3)若对F1雌性小红花瓣植株测交,则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不考虑性别)。【答案】常是有无花瓣在常染色体上、红白花瓣在X染色体上,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23FFXRXR、FFXRXr小红色花瓣∶小白色花瓣∶无花瓣=1∶1∶2【解析】(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子代中无论雌株还是雄株,有花瓣与无花瓣的比都为3∶1,说明植株有无花瓣这一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表格中雌株没有白花瓣,而雄株有白花瓣,说明花瓣颜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基因应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有无花瓣在常染色体上、红、白花瓣在X染色体上,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根据表格数据结合(1)分析可推知,F1基因型为FfXRY、FfXRXr,故F2的基因型有3×4=12种,雌株的基因型为FFXRXR(大红花瓣)、FFXRXr(大红花瓣)、FfXRXR(小红花瓣)、FfXRXr(小红花瓣)、ffXRXR(无花瓣)、ffXRXr(无花瓣),即雌株的表现型有3种。(3)F1雌性小花瓣植株的基因型为FfXRXr,对其测交,即让其与ffXrY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FfXRXr∶FfXrXr∶ffXRXr∶ffXrXr∶FfXRY∶ffXRY∶FfXrY∶ffXrY=1∶1∶1∶1∶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小红色花瓣∶小白色花瓣∶无花瓣=1∶1∶2。6.某植物的两性植株和雌株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两性植株上有雌花和雄花,雌株上只有雌花。植株的高度由基因B/b控制,叶型由基因E/e控制。研究人员选取纯合高秆柳叶雌株和纯合矮秆掌状叶两性植株作亲本杂交得F1,让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掌状叶两性株:矮秆掌状叶两性株:高秆柳叶雌株:矮秆柳叶雌株=9:3:3:1。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2)基因A/a与E/e位于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若杂交后代出现了少量的掌状叶雌株和柳叶两性植株,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3)为进一步验证基因A/a与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用上述实验中涉及的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__________。【答案】AaBbEe高秆掌状叶两性株一对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掌状叶两性株∶柳叶雌株=3∶1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选取矮秆雌株与F1进行杂交(测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后代将产生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两性株∶矮秆两性株∶高秆雌株∶矮秆雌株=1∶1∶1∶1【解析】(1)由题知,由于F2中,高秆:矮秆=3:1,掌状叶:柳叶=3:1;两性:雌性=3:1,因此判断高秆、掌状叶、两性为显性性状,且F1三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子,因此F1基因型为AaBbEe,性状为高秆掌状叶两性株。(2)由于F2性状分离比中,掌状叶和两性株总是一起出现,柳叶和雌株总是一起出现,没有出现掌状叶雌株和柳叶两性株,因此判断A/a和E/e连锁,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连锁时偶尔出现掌状叶雌株和柳叶两性株的可能原因是发生了交叉互换。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所以部分基因交换,就会出现掌状叶雌株和柳叶两性株的个体。(3)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通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的测交来验证。即将F1与矮秆柳叶植株杂交,统计后代性状比例。此时可以不统计叶形,AaBb×aabb,若AaBb(高秆两性株):aaBb(高秆雌株):Aabb(矮秆两性株):aabb(矮秆雌株)=1:1:1:1,即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7.果蝇灰身(H)对黑身(h)为显性,长翅(R)对短翅(r)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将基因型为HhRr的雌雄果蝇多次重复杂交,发现F1中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7:1:3:1。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杂交实验中常选择果蝇作为材料,其优点是_________(写出两点)。(2)甲组认为:基因型为_________的雌配子致死导致了F1表现型及比例的出现,则基因型为HhRr的雌果蝇与黑身短翅雄果蝇进行杂交,后代将不会出现_________果蝇。(3)若上述假设成立,F1灰身长翅中各基因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4)乙组认为:该种雄配子致死也会导致F1表现型及比例出现。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排除该可能性______(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答案】繁殖速度快、后代数量多、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Hr灰身短翅1∶1∶2∶3实验设计思路:将基因型为HhRr的雄果蝇与黑身短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果蝇,且比例接近1∶1∶1∶1【解析】(1)动物杂交实验中常选择果蝇作为材料,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后代数量多、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由题文描述可知:两对等位基因H与h、R与r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HhRr的雌雄果蝇分别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雌配子(HR、Hr、hR、hr)和四种比值相等的雄配子(HR、Hr、hR、hr)。将基因型为HhRr的雌雄果蝇多次重复杂交,所得F1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短翅个体的数量比均较理论值减少了2份,说明基因型为H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若基因型为Hr的雌配子致死,则基因型为HhRr的雌性果蝇与基因型为hhrr的黑身短翅雄性果蝇进行杂交,后代将不会出现基因型为Hhrr的灰身短翅果蝇。(3)结合上述(2)分析可推知:若基因型为Hr的雌配子致死,则题干F1中灰身长翅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HHRR∶HHRr∶HhRR∶HhRr=1∶1∶2∶3。(4)甲组所用的探究方法为假说一演绎法。若要证明假说(基因型为Hr的雌配子致死)的正确性,需要排除”基因型为Hr的雄配子致死”的可能性,因此第一小组应再设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将基因型为HhRr的雄性果蝇与基因型为hhrr的黑身短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如果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果蝇,且比例接近1∶1∶1∶1,则可排除”基因型为Hr的雄配子致死”。8.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第________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在第1组、第2组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4)第2组亲本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F2中的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答案】2AABB、aaBB3∶2∶3AAbbAABb和AaBb5【解析】(1)由第2组的实验可知,后代出现3:6:7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第1组中,纯合白花(AABB或aaBB或aabb)×纯合红花(AAbb)→粉红色花(A_Bb),F1自交后代出现1:2:1的分离比,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第2组中,纯合白花(AABB或aaBB或aabb)×纯合红花(AAbb)→粉红色花(A_Bb),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3)第1组的F1(AABb)自交所得F2为AABB(白花):AABb(粉红色):AAbb(红色)=1:2:1,其中1/4AABB和1/4AAbb能稳定遗传,1/2AABb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1/4AABB、1/2AABb、1/4AAbb),所以F2中表现型及比例红花:粉红色:白花=(1/4+1/2×1/4):(1/2×1/2):(1/4+1/2×1/4)=3:2:3。(4)第2组的F1为AaBb,亲本白花为aaBB,则亲本红花为Aabb。第2组的F1为AaBb,自交所得F2红花为AAbb或Aabb,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F2中的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9.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个品种,花色遗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A、a和B、b基因控制。为了探究A、a和B、b基因之间的关系,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用纯合紫花与纯合白花进行杂交实验I,F1全为紫花,F1自交得到的若干株F2表现为紫花、粉花和白花,其中甲同学提出解释: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才表现为紫花,只有A或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粉花,A、B基因都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花。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根据甲同学解释,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2)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粉花:白花=12:3:1,请你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①请以杂交实验I中的品种为材料重新设计一个简单实验以证明你的解释,写出实验方案和预期结果。实验方案: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②若你的解释正确,用F2中的一株粉花植株自交一代能否一定得到白花植株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答案】紫花:粉花:白花=9:6:1只要A(或B)基因存在就表现为紫花,A(或B)基因不存在而B(或A)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粉花,A、B基因都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花F1与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子代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粉花:白花=2:1:1不一定因为F2中的粉花植株基因型为A_bb(aaB_),只有当粉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时自交才能得到白花植株(或写“当F2中的粉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时自交子代得不到白花植株”)【解析】(1)根据甲同学解释,若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才表现为紫花,只有A或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粉花,A、B基因都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花,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F1(AaBb)自交,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花∶粉花∶白花=A_B_∶(A_bb+aaB_)∶aabb=9∶6∶1(2)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粉花∶白花=12∶3∶1,即(A_B_+A_bb)∶aaB_∶aabb=12∶3∶1或(A_B_+aaB_)∶A_bb∶aabb=12∶3∶1,可解释为:只要A(或B)基因存在就表现为紫花,A(或B)基因不存在而B(或A)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粉花,A、B基因都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花。①可用杂交实验I中的品种为材料,利用测交法证明该解释。实验方案:让F1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子代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粉花∶白花=2∶1∶1②若该解释正确,F2中的粉花植株基因型为A_bb(aaB_),用F2中的一株粉花植株自交,不一定得到白花植株,因为当F2中的粉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时自交子代得不到白花植株。10.某植物的紫苗与绿苗(A/a),松穗与紧穗(B/b),白种皮与黄种皮(D/d)三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4种植株:甲和乙均为紫苗松穗黄种皮,丙和丁均为绿苗紧穗白种皮。甲和丙杂交,子代全为紫苗紧穗黄种皮;乙和丁杂交,对子代的性状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4种植株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有_____。(2)根据乙和丁杂交结果,可以推断乙、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3)若丙和丁杂交,F1自交,则F2中紧穗与松穗的比例为_____。(4)甲和丙杂交得到F1,F,自交,F2中紫苗紧穗黄种皮植株占_____。(5)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子代中紫苗紧穗黄种皮植株占9/32,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答案】甲、丙(答不全不给分)AabbDdaaBbdd7:127/64AaBbDd【解析】(1)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丙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2)根据乙和丁杂交结果,可以推断乙、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3)若丙和丁杂交,F1的基因型为1aaBBdd:1aaBbdd,F1自交,F2中紧穗与松穗的比例为7:1。(4)甲和丙杂交得到的F1,F1的基因型为AaBbDd,F1自交,F2中紫苗紧穗黄种皮植株占(3/4)3=27/64。(5)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子代中紫苗紧穗黄种皮植株占9/32,也就是18/64,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可推知植株X的基因型为AaBbDd。11.番茄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番茄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已知在番茄的6号染色体上存在抗青枯病的基因(相关基因用T/t表示),但基因的显隐性未知;此外,番茄抗黄化(Y)对易黄化(y)为显性,但基因的位置不明确。某研究结果如下:抗青枯病易黄化植株甲与感青枯病抗黄化植株乙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抗青枯病抗黄化:感青枯病抗黄化=1:1。(1)根据上述研究结果,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抗青枯病与感青枯病的显隐性关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利用上述F1中的感青枯病抗黄化植株与某感青枯病易黄化植株进行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感青枯病抗黄化:抗青枯病抗黄化:感青枯病易黄化:抗青枯病易黄化=3:1:3:1,则说明抗青枯病对感青枯病为_________性,且基因Y/y______(填“在”或“不在”)6号染色体上。(3)若上述(2)的结论成立,利用上述材料通过最简单的杂交育种方法选育能稳定遗传的抗青枯病抗黄化的番茄新品种,请写出简要的育种思路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亲本杂交组合为测交,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隐不在利用F2(或F1)中抗青枯病抗黄化植株进行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抗青枯病易黄化的植株,直到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解析】(1)抗青枯病易黄化植株甲与感青枯病抗黄化植株乙杂交,根据子一代抗青枯病:感青枯病=1:1,可知亲本基因型为Tt和tt,子一代基因型比例为Tt:tt=1:1,显隐性比例一致,即亲本杂交组合为测交,无法通过后代比例确定显隐性。(2)根据分析,感青枯病与感青枯病的后代出现了抗青枯病,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知,抗青枯病为隐性。子一代的杂交组合为TtYy×Ttyy,若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TtYy形成的配子为TY、ty或者Ty、tY,Ttyy形成的配子为Ty、ty,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TTYy:TtYy:Ttyy:ttyy=1:1:1:1或者TTyy:Ttyy:TtYy:ttYy=1:1:1:1,与题干不符;若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TtYy配子有TY、Ty、tY、ty四种,Ttyy配子有Ty、ty两种,后代T-Y-:ttY-:T-yy:ttyy=3:1:3:1,符合题意,故Y/y不在6号染色体上。(3)选育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杂交方法为自交,即可选择子二代的抗青枯病抗黄化的植株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抗青枯病易黄化的植株,直到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12.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导致无法继续表达。用纯合的黑毛和黄毛亲本杂交得F1。回答下列问题:(1)A基因可以控制黑色的性状,据题干信息,可以推断该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_____。(2)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若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则F1自交后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也有同学认为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要证明上述结论,请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证明该同学的假设。(要求:写出实验所用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假设的预期实验结果。)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白毛黑毛:黄毛:白毛=3:3:10F1白毛×F1白毛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毛:白毛:黄毛=1:2:1,则证明该同学的结论【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白毛;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一代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毛:黄毛:白毛=3:3:10。(3)若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与b在一条染色体上,a与B在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让上述子一代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则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毛:白毛:黄毛=1:2:1。13.果蝇的眼色深红色、猩红色和无色为相对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C、c;D、d)控制。当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D时,果蝇的眼色表现为深红色;当基因型中含基因C而不含基因D时,果蝇的眼色表现为猩红色;当基因型中不含显性基因时,果蝇眼色表现为无色。现有多只基因型为CCDD雄果蝇、多只眼色为无色的雌果蝇和双杂合的雌雄果蝇。回答下列问题:(l)利用上述实验,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方案一:杂交组合:_________;预测结果:若子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时,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方案二:杂交组合:_________;预测结果:若子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时,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2)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CCdd的雄果蝇和基因型为ccDD的雌果蝇交配,获得F1,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深红色果蝇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让F2中的猩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猩红眼雄果蝇与无色眼雌果蝇交配,其子代始终不产生无色眼果蝇,则该猩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答案】双杂合雌雄果蝇杂交深红色:猩红色:无色比例为12:3:1双杂合雄果蝇和无色雌果蝇杂交深红色:猩红色:无色比例为2:1:11/6猩红眼果蝇:无色眼果蝇=8:1CCdd【解析】(1)依题意可知:若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即确定这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既可以采取自交方案(方案一),也可以采用测交方案(方案二)。前者(方案一)是让双杂合雌雄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后者(方案二)是让双杂合雄果蝇和无色雌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在方案一中,双亲的基因型均为CcDd,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深红色∶猩红色∶无色=(9C_D_+3ccD_)∶(3C_dd)∶(1ccdd)=12∶3∶1;在方案二中,亲本双杂合雄果蝇和无色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CcDd和ccdd,二者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深红色∶猩红色∶无色=(1CcDd+1ccDd)∶(1Ccdd)∶(1ccdd)=2∶1∶1。(2)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CCdd的雄果蝇和基因型为ccDD的雌果蝇交配,F1的基因型均为CcDd,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深红色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CCDD∶CCDd∶CcDD∶CcDd∶ccDD∶ccDd=1∶2∶2∶4∶1∶2,所以F2深红色果蝇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CCDD、ccDD)所占的比例是1/6。F2中的猩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2/3Ccdd、1/3CCdd,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2/3Cd、1/3cd,因此让F2中的猩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猩红眼果蝇∶无色眼果蝇=(1-1/3cd×1/3cd)∶(1/3cd×1/3cd)=8∶1。猩红眼雄果蝇(C_dd)与无色眼雌果蝇(ccdd)交配,其子代始终不产生无色眼果蝇(ccdd),说明该猩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中不含基因c,进而推知:该猩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CCdd。14.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白色两种。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该植物的纯种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对此实验结果,兴趣小组内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对该植物的花色遗传最后得出了如下解释:①由一对基因(A、a)控制的,但含a的雄配子(花粉)部分不育;②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A、a,B、b,C、c……)。(1)如果假设①正确,上述实验F1紫花植株产生的可育雄配子中a配子的概率是________。(2)为验证上述假设,该小组一致同意对F1进行测交实验,请预测两种假设的实验结果:假设①:(F1♀)___________,(F1♂)___________。假设②:(F1♀)___________,(F1♂)___________。如果实验证明假设②是正确的,则上述实验F2中的紫花植株中纯种占__________。(3)有同学认为还有其他的假设可以解释上述现象,请提出第三种假设并作简单的合理解释:_______。【答案】1/32紫花:白花=1:1紫花:白花=31:1紫花:白花=7:1紫花:白花=7:17/63(1/9)由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雌、雄配子均部分不育;当雌雄可育配子中a配子的概率均为1/8时,也会得出题中的结果【解析】(1)若植物的花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则F1基因型为Aa,F1♀产生的配子有1/2A、1/2a,含a的雄配子(花粉)部分不育,F1紫花植株产生可育雄配子中a配子概率=1/64÷1/2=1/32;(2)根据假设①,F1基因型为Aa,F1♀测交即Aa×a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