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必修一(学生用书第页)——《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目标.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重点掌握“可以”、“所以”、“以为”三个词的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了解一下通假规律。.背诵《劝学》、《师说》、《赤壁赋》全文。.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金就砺则利,颓然就醉))\\\{\\(\\\\(逝者如斯,斯天下之民至焉))\\\{\\(\\\\(虽有槁暴,虽一毫而莫取))\\\{\\(\\\\(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答案解析项这那么。项接近,到。项即使。项凭借。.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知日之入))\\\{\\(\\\\(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答案解析项意动用法,以……为师。项向东,名词活用作状语东进,名词活用为动词。项每天,名词活用作状语太阳,名词。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不同,低于攻下。.写出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①而)\\\{\\(\\\\(登高而招表顺承,不译,连词,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不译,连词,扣舷而歌之表修饰,不译,连词,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表转折,却,连词))②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介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介词,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介词,寄蜉蝣于天地在,介词)).“而”字作为连词,最难辨别的是承接关系和修饰关系,因为它们连接的均是动词或动词短语。如何区别呢?首先,从意义上辨析。表承接关系的,前一动词(或动词短语)与后一动词(或动词短语)有先后、相连关系。如“卧而梦”,“梦”是“卧”的结果。而表修饰关系的,前一动词对后一动词起着修饰作用,或说明其方式或描述其情态。如“客喜而笑”,“而”表修饰,“喜”是“笑”的方式或情态。其次,可以用试就词语的办法来辨析。表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然后”、“就”等词,意思不变;表修饰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地”、“着”等词,意思不变。请说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体会一下辨析方法。①吾尝跂而望矣②吾从而师之③则群聚而笑之④顺流而东也⑤耳得之而为声⑥到则披草而坐⑦穷山之高而止⑧箕踞而遨答案承接:②⑤⑥⑦。修饰:①③④⑧。.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故木受绳则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犹且从师而问焉,风雨兴焉))\\\{\\(\\\\(生乎吾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假舟楫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答案解析项均为“……的人”。项就却。项之于之。项在词尾,……的样子。.看看下面一组句子,找出它们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①何为其然也②而今安在哉③而又何羡乎④何以知之⑤大王来何操⑥沛公安在答案均为宾语前置,条件是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前置。.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字。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⑦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⑧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⑩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一)“可以”、“以为”、“所以”的理解.解释下列句中的“可以”。①学不可以已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③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④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答案①②⑤与现代汉语同;③④是两个词,“可以凭借”的意思,“以”为介词。“可以”什么时候是一个词,什么时候是两个词,取决于“以”字后所跟词的词性。一般说来,“以”字后跟名词(“口、舌”),这时可以看做两个词。不过,一定要结合句子情况而定。.解释下列句中的“以为”。①以为轮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④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⑤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⑥(满座宾客)以为妙绝答案①②③均是“以(之)为……”,可译为“用……做……”或“把……看做……”。④⑤均是一个词,认为。⑥是“认为……是……”。“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的“以为”、“认为”相同,然而更多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有两种情况,第一相当于“用……把……”或“把……当做……”,“以”是介词,作“为”的状语。如①②③。第二,是“……以(之)为……”,“以”是动词,认为,“……为……”是主谓短语,作“以”的宾语。如⑥。.解释下列句中的“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圣人之所以为圣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④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⑤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⑦先王之所以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⑧(贼)必于渡淮之所以火标之答案①④⑥⑦中的“所以”是“……的办法”或“用来……的”。②③⑤皆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而⑧中“所以”则是两个词,“所”,……的地方;“以”,用(火把)。“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固定结构,有表示原因和凭借两个意思。但有例外如⑧。总之,需结合语境灵活辨析。(二)如何辨识通假字.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看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①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④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通“趋”构成通假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读音相同或相近;②字形相似,有一偏旁相同。.根据通假字的特点,试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炎”通“焰”③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陵”通“凌”④余甚或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或”通“惑”,“傥”通“倘”.翻译下列的句子。①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②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译文:自从我成为受刑戮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常常忧惧不安。(要点:“僇”通“戮”,刑辱;恒,常常。).试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注意句中的通假字和“所以”一词。①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要点:判断句;“振”通“赈”,赈济。)②土工洊(à,再度)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译文: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要点:“罢”通“疲”,疲劳;于,表被动;所以,用来……的。)辨识通假字,有一个语境前提,就是用该字来解释,与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毫不相干,或者用该字在句中无法解释,这时,就有可能通假了。再根据音同音近或形近原则,就大致能推断出所通的本字了。学案必修二——《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目标.系统归纳两篇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并“瞻前”而“顾后”,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背诵其中的主要段落,对关键句进行精准翻译。.把握重要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同形异义词。.解释下列多义词。①患\\\{\\(\\\\(诸侯之所大患担心,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忧虑,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祸患))②使\\\{\\(\\\\(使负栋之柱让,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宜可使出使))③暴\\\{\\(\\\\(暴秦之欲无厌残暴,暴霜露冒着,忠义暴于朝廷显扬))④举\\\{\\(\\\\(举以予人拿,函谷举攻占,杀人如恐不举全、尽)).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座,所).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李牧连却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丢失)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六王毕,四海一(结束)答案解析再:两次。.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②\\\{\\(\\\\(秦爱纷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未易量))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①②③.④⑤⑥.①③⑥.③④⑤答案解析①两个“厌”都是满足;③两个“速”都是邀请,前一个是形象的说法,招致;⑥两个“却”都是使退却,打败;②中分别是喜欢、爱惜;④中分别是大概、危险;⑤中分别是有人、或许。.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义。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待②未云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龙③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守正义④朝歌夜弦:朝、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歌、弦,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弹琴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坚持到底.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盘盘焉,始速祸焉))\\\{\\(\\\\(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其势弱于秦,齐人勿附于秦))\\\{\\(\\\\(苟以天下之大,不赂者以赂者丧))答案解析项均为表示转折的连词。项……的样子助词,不译。项比表动作行为的对象。项凭借因为。.写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否定判断句②洎牧以谗诛:被动句③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④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短语后置句.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字。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③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④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⑤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一)“可怜”、“与”的理解.解释下面句中的“可怜”。①可怜焦土:可惜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值得同情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可爱.()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与”的意义和用法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动词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和,介词③则与一生彘肩:给予,动词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和,连词⑤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和,连词⑥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赞成,动词⑦无乃尔是过与:吧,助词⑧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给,替,介词⑨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和,介词“与”作介词与连词时,意思相同,都是“和”、“跟”的意思,只是词性难以区别。这是掌握“与”字的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如何区分呢?颠倒前后语序,意思不变的,是连词,反之则是介词。()演练体悟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①\\\{\\(\\\\(遂与李及道士别,今君与廉颇同列))(安徽卷)②\\\{\\(\\\\(白居易与刘宾客齐名,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浙江卷)③\\\{\\(\\\\(戎尝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山东卷)答案①介词连词②同为介词③介词连词(二)如何掌握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实词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看做古今同形词。其中包括单音词如“山”,也包括双音节词如“成立”;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这里主要谈双音节实词。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同形同义,如“可怜”、“可以”、“逦迤”、“戏弄”等。这不是重点。②同形异义。看起来与现代双音节词完全一样,但它是两个词,须要拆成两个词。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因而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解释其义,并体会其特点。①其实百倍:其实,它的实际数量②思厥先祖父:祖父,祖辈、父辈③可谓智力孤危:智力,智慧、力量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⑤而气候不齐:气候,天气⑥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指出来给……看⑦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进,走上前进献⑧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内亲外戚,内外亲属⑨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山东,殽山以东⑩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细说,奸细的说法这种古今同形异义实词一般说来,很少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故在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两个词翻译。它们如果出现在句中,往往是得分点,须格外留心。.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现象。①(清廷)购仰(田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沈通明,人名)家。(江苏卷)译文:(清廷)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的家。(要点:购,悬赏捉拿;妻子,古今同形异义词,妻子儿女;踪迹,名词活用作动词,追踪觅迹。)②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山东卷)译文:哥哥(张讷)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去了。(要点:无论,古今同形异义词,不要说;归,使……回家,使动用法。)③“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山东卷)译文:“我的弟弟,不同于一般人的弟弟,何况他是为我而死的。(他死了)我怎么还能活着呢!”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要点:夫人,古今同形异义词,一般人。)(三)精准翻译句子.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该句翻译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译出被动句,②译出省略成分(“使”后的“之”字),③译出感叹语句。然而,实际翻译过程中,漏译了“使”字,感叹语气未译出,形成了有瑕疵的翻译。因此,要做到精准翻译,须补出省略成分,准确译出感叹或反问或疑问的语气。.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答案.请辨别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点的个词语,解释正确的是(填序号)。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①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②江东,地方③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④,当横行⑤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⑥;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⑦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⑧,必生疾病⑨。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⑩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⑪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赤壁之战》)①其实: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②割据: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③地方:某一区域。④乐业:乐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⑤横行:依仗势力做坏事。⑥后患:以后的祸患。⑦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⑧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⑨将军:率领军队。⑩疾病:同今天“疾病”之义。⑪自立:不依靠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答案②④⑥⑧⑩阅读时如碰到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时,不要轻易地用现代汉语同形同语的意义去解释。而要“瞻前顾后”,看看上下文,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想想它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是古今同形同义词还是古今同形异义词。如初步认定了,可将它放入原文“代入检验”,文意通,则认定的意义正确;否则不正确。学案必修三(一)——《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学案目标.把本专题四篇文言文分散的语言点集中归类,重点掌握“其”、“因”、“则”等虚词。.从本专题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出发,重点掌握“类聚法”积累实词、辨识文言偏义复词以及利用对称特点推断词义的方法。.解释下列多义词。①间\\\{\\(\\\\(得间奔真州机会,间以诗记所遭有时,间或))②按\\\{\\(\\\\(按诛五人追究,查办,缇骑按剑而前握))③殆\\\{\\(\\\\(殆例送死接近于,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④视\\\{\\(\\\\(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看,观察))⑤治\\\{\\(\\\\(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理得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治理))⑥易\\\{\\(\\\\(以乱易整,不武代替,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容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⑦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治))⑧已\\\{\\(\\\\(无能为也已通“矣”,亦已众矣太,极,学不可以已停止))⑨请\\\{\\(\\\\(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请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申告))⑩诚\\\{\\(\\\\(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诚心,诚能见可欲如果))⑪相\\\{\\(\\\\(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互相,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他)).解释下列虚词的意思和用法。①则\\\{\\(\\\\(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连词,就,北虽貌敬,实则愤怒连词,却))②其\\\{\\(\\\\(吾其还也副词,表婉商,还是,其可忽乎副词,表反问,难道,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大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肯定,一定)).注意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译文:在贾家庄(我)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句式:被动句。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译文:现在(情况)紧急却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句式:判断句。③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它的欲望)有什么满足?句式:宾语前置句。.用类聚法记实词。通常,对于实词,尤其是多义词,采用的是以本义为中心向引申义扩散的辐射法。其实,为了更快更多地掌握词义,还可以使用类聚法。即把同一意思的词放在一起集中记忆。例如:表示“去、到、往”意思的文言词语,有“之”、“如”、“适”、“造”、“至”、“诣”、“趋”等。①请说出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除、拜、迁。②请说出表示假设意思的连词:若、使、苟、诚、向、如、而。③请说出表示“不久”、“没有多久”的复音词:已而、既而、未几。④请说出表示“随即”、“立刻”、“马上”的词语:.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如何辨识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在文言文里常出现,辨识它对理解文言文不可或缺。如何辨识偏义复词呢?首先,了解特点:①由两个相对或相反的词或语素构成;②词义不是两个单音词词义相加,而是偏指一方,即只取其中一个单音词的词义,另一个单音词仅作陪衬,凑音节。其次,掌握方法。第一步,看组成。看这个复合词是否由两个单音词——相对或相近的()试着运用上面的辨识方法,判断下列句中加点的偏义词偏指何意。①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偏指“死”②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③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偏指“首”④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指“车”()偏义复词有时容易与同义复词相混淆,特别需要联系语境辨析。请判断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是否是偏义复词。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③不能容于远近。④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⑤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⑦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答案①④⑤⑥属偏义复词,偏指“入”、“园”、“贼”、“仇”。.利用结构对称的句式特点推断其义。()利用加“”的字,推断或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体会这种解释词义的方法。①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慎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选择③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效:献出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逸享乐⑤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更加⑥变姓名,诡踪迹:诡:非形容词“诡秘”义,而是动词“隐蔽”义⑦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腰佩上述推断或解释词义的方法叫“对称推断法”。它是指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解释的方法。如①②③⑤句可以叫相同相近推断,④叫相对相反推断。它有时可以先推断词性,然后再推断其义。如⑥⑦。这种方法使用上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是结构对称,高考中常考利用此法解释其义。()演练体悟利用结构对称法解释句中的加点字。①讲章句、课文字而已:利用“讲”可推知“课”,讲授(四川卷第题项)②周穷振乏,家无余财:利用“周”(周济)可知“振”通“赈”,赈济(广东卷第题项)③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足以周役:利用“尽”可推知“殚”,用尽(重庆卷翻译题)④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利用“胜”可推知“举”,尽⑤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利用“诵”可推知“歌”,朗诵⑥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利用“用”可推知“以”,任用⑦流血漂橹,追亡逐北:利用“亡”字可推知“北”,逃亡、溃败的士兵.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可以养松乔之寿答案.翻译下列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思考推断词意句意的方法。子张问:“令尹子兰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论语·公冶长》)译文:三次被罢免职务,也没有恼怒的脸色。推断方法:此句的对称句是“令尹子兰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仕(出仕)”与“已”对应,可知是“罢免”意;“喜”与“愠”对应,可知为“恼怒”意。这也叫对称推断,不过语意相反。无论是结构对称推断,还是其他方法推断,最根本的是有强烈的推断意识,尤其当句中遇到较难理解的字的时候。不过,结构对称推断有个最明显的形式特征,句式多为整句、排比句。学案必修三(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学案目标.作为高考考试重点考查的两个重点篇目,对其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全面梳理,重点掌握。特别要掌握“所以……者,……也”句式的译法。.重点掌握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特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于是相如前进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传之美人,以戏弄臣.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答案.解释下列多义词。①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觞满酌拿,引以为流觞曲水持引导))②负\\\{\\(\\\\(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依仗,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③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道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④幸\\\{\\(\\\\(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幸,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亏,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某地,幸勿为过希望)).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且庸人尚羞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卒廷见相如,常以身翼蔽沛公))\\\{\\(\\\\(左右欲刃相如,臣活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毕礼而归之))答案解析项名词作状语。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项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翻译下列句子。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文:衡量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要点:“均”、“之”、“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译文: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到赵国了。(要点:“诚”、“负”、“间”,被动句)③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译文: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所佩戴的玉玦多次给项王示意。(要点:“数”、“目”、“示”).名词活用为状语有什么规律特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应怎样解释?它们的活用有何共同规律、特点?①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②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③间至赵矣:抄小路④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⑤(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⑦(樊哙)头发上指:向上上述词的活用属名词活用为状语。它的活用有一个特点:该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为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谓之间的名词一般活用为状语。如“天高地迥”这是主谓关系,而“人得以隶使之”,该句主谓关系为“人使之”,而“隶”(奴隶)这个名词处在其中,只能作状语,“像奴隶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规律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不构成主谓关系)=状语+动词或形容词()演练体悟指出下列句中活用词的活用类型,并体会其活用规律。①草行露宿:草,在草中;露,在露水中②北虽貌敬:貌,表面上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向东;西,向西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像犬马一样⑤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日⑦骊山北构而西折:北,从北面;西,向西⑧天下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响声一样.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什么规律特点?()下列句中加点词应该怎样解释?它们的用法有什么共同的规律特点?①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安置②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穿衣;怀揣着③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④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⑤沛公欲王关中:称王⑥刑人如恐不胜:对……施刑⑦臣乃敢上璧:献上⑧道芷阳间行:取道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性强,但情况较复杂:.副词后名词活用,因为副词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④⑨⑫.名词+名词(组成动宾关系),前一个名词活用,如①②⑥⑦⑧⑩.能愿动词(欲、得)后名词活用,如③⑤.名词+而+动词(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词+而+名词(不构成动宾关系),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如⑪()演练体悟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名词,解释其义,并说出活用的特点。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步,跑出十步,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②缇骑按剑而前:前,走上前,名词+而+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③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名词+名词,组成动宾关系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用匣子装,“之”前名词活用为动词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能愿动词后名词活用⑥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笼,用笼子装,名词+名词,前一个名词活用⑦顺流而东也:东,向东进发,动词+而+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⑧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官,使……做官,副词后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①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③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④既来之,则安之:前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后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直可惊天地,泣鬼神:动词的使动用法⑥(秦孝公)外连衡而斗诸侯:动词的使动用法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两者区别为:①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是指甲(主语)使乙(宾语)发出某个动作行为或发生某种变化。一般用法,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由甲(主语)发出、发生。意动用法是指甲(主语)思想上、意念上认为乙(宾语)具有某种身份或表现出某种性质或发生某种变化等。一般用法,某种身份、性质或变化由甲(主语)所具有、发生。②特性不同使动用法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意动用法则没有明显的强制性。③种类不同名词、动词、形容词均有使动用法,而名词、形容词有意动用法,动词则没有。④翻译不同使动用法一般用“谁使(让)谁怎么样”即“使之××”的格式翻译。如“惊天地”可译作“使天地惊奇”。意动用法一般用“谁认为(感到)谁怎么样”或“谁把谁当做(看做)什么”,即“以之为××”的格式翻译。如“吾妻之美我”可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下面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亚父南向坐,奚以之九万里而图南))\\\{\\(\\\\(东犬西吠,西望武昌))\\\{\\(\\\\(于是相如前进缻,于是直前诟虏帅失信))\\\{\\(\\\\(臣乃敢上璧,怒发上冲冠))答案解析项名词作状语。项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项名词作状语,向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项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下面加点字的词性全部活用的一项是()\\\{\\(\\\\(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赵王遂行,相如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请指示王))\\\{\\(\\\\(大王必欲急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东犬西吠,顺流而东也))答案解析项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项前“从”活用为使动。项前“王”活用为使动。项后“东”活用为动词。.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译文:您替我请他进来,我必得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要点:“为”,“替”、“给”;“兄”,名词用作状语。)②季布(人名)名所以益闻(出名)者,曹丘(人名)扬之也。译文:季布的名声更加显扬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要点:“所以……者,……也”句式的翻译。).翻译下列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国语·鲁语上》)①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译文: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做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妇,马也不喂粮食。(相:做国相。衣:穿。均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②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人们大概会认为您是吝啬,而且使国家也显得不光彩?(华:使……光彩,名词的使动用法。)③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吧!(相:做国相,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有规律可循,只要多做练习巩固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译法。名词活用为状语一般译作:①像……一样(表状态);②在……,向(表时间处所);③用……(表凭借);④每日(月),一天天地(时间副词)而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要用这个名词加上一个动词来译。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字,宜译作“使眼色”,不能译为“示意”、“暗示”。学案必修三(三)、必修四(一)——《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目标.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过、相、窃、凶等)、虚词(焉、之、以等)、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背诵相关名句。.重点辨析“焉”的用法,掌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句的特点。.翻译重点句式(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等)。.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答案解析项“有事”是“用兵”之意。项“河东”是“黄河以东”之意。项“以为”是“把……作为”之意。.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分别是①()\\\{\\(\\\\(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秋水时至,斧斤以时入山林))\\\{\\(\\\\(以亏人自利也,亏无为之大道哉))\\\{\\(\\\\(入人园圃窃桃李,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宜可使))答案解析项损害,毁坏。项过错责备。项按时节时节。项偷窃私下,表谦副词。②()\\\{\\(\\\\(夫如是,故远人不服,无乃尔是过与))\\\{\\(\\\\(河内凶,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则将焉用彼相矣))\\\{\\(\\\\(材木不可胜用也,刑人如恐不胜))答案解析项尽,全。项这样与“尔”同义。项收成不好,荒年不幸。项辅佐搀扶盲人走路的人。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固而近于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虎兕出于柙,移其粟于河内))答案解析项取独。项……的时候……的人。项表递进表转折。项从到。.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既来之,则安之答案解析项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下列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答案解析项省略句式。.名句名篇默写。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找出下列句中的同类词。()表示“更加”之义的词①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愈、兹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愈③寡人之民不加多:加④滋可痛已:滋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⑥每逢佳节倍思亲:倍()表示“轻视、看不起”之义的词①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②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易③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小.“焉”字用法辨析。说出下列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①则将焉用彼相矣:哪里,疑问副词②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句中助词,舒缓语气③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句末助词,不译④斯天下之民至焉:代词,之;一说为句末助词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⑥盘盘焉,囷囷焉:词尾,相当于“乎”、“然”、“尔”,可译作……的,……地“焉”的用法与其位置关系密切。一般地说,放在疑问句句首,为语气副词;当“焉”放在句末时,有三种情况:放在名词后,为语气助词;放在不及物动词后,作兼词;放在及物动词后,相当于“之”。当然,有时也有例外。演练体悟()试用位置推断法推断其意。①焉用亡郑以陪邻:句首,怎么,哪里,疑问语气副词②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志”后,助词,不译③夫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死”为不及物动词,作兼词④犹且从师而问焉:及物动词“问”后,相当于“之”⑤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地样子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助词,不译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版”后,属例外,可作兼词⑧吴之民方痛心焉:名词“心”后,属例外,可作兼词()试用此法做高考题(无需上下文)。判断各组句子中,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①\\\{\\(\\\\(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安徽卷第题项)答案“造”,拜访,及物动词后,代词,它,小屋;不及物动词后,兼词,于此②\\\{\\(\\\\(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浙江卷第题项)答案词尾;兼词.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说说下列句子有何共同特点。①以为莫己若者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恐年岁之不吾与④古之人不余欺也⑤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答案均是宾语前置句这类宾语前置句,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否定词“不”、“莫”、“未”等;第二,作宾语的往往是代词。符合上述条件者,均是宾语前置句。演练体悟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还原为正常句式。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答案弗怠之②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天津卷翻译题)答案必不予吾③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浙江卷翻译题)答案惟恐其不予吾也④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四川卷翻译题)答案不继吾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重点语句翻译。①无乃尔是过与?译文: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无乃……与”,固定句式,表示推测语气;特殊宾语前置句,等于“无乃过尔与”;重点实词,过,责备。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这样做却不能称王,是从未有过这种情况的。.该句句式上有两点:一是“者……也”判断句,“者”极易误译作“……的人”;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译时“之”作代词不可漏译。.词语,“然而”,古今同形异义词,须拆开翻译。“王”,名词活用为动词,须译出。.下列句中“焉”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且焉置土石))答案解析项代词,之。项语尾助词之。项句中助词形容词尾。项哪里于何。.阅读下面的语段,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傅弈,相州邺人也。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汝等勿学也。”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节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①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译文: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说的就是你萧瑀吧!非,非议,批评;亲,父母;“之谓矣”,宾语前置句。②举世皆惑,唯独窃叹,众不从我,悲夫!译文:所有的人都被迷惑了,我只能独自偷偷地叹息,大家不听从我的建议,可悲啊!惑,窃,从;“众不我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句。③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译文:(他)虽然研究阴阳五行之术,但并不相信这些。究,“并不之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傅弈是相州邺县人。武德七年,傅弈上疏请求铲除佛教,疏中说:“佛教在西域,在遥远的地方制造祸乱,本地人翻译佛经时,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肆意附会。因而使得百姓不忠不孝,有的削发为僧,对父母君主无礼;(有的)游手好闲,穿上袈裟逃避赋税。现在的和尚尼姑,请让他们还俗成婚,就有十万户人家,生男育女,自然对国家有益,可以使兵源充足。国家免于疆土被侵占的灾祸,百姓知道皇上的威严和自己的福分。”又上疏十一篇,言词尖锐率直。高祖把他的意见交给群臣讨论。中书令萧瑀与他争论说:“佛是圣人。傅弈发出这样的议论,是‘诽谤圣人目无礼法’,请对他施加严刑。”傅弈说:“礼本出自对父母的奉养,终结于对皇上的侍奉。而佛祖(释迦牟尼)逃出城外,离开家庭,逃离他的父亲;以一介匹夫而对抗天子,以子女的身份却背弃亲人。萧瑀竟然尊奉这种无父之教,我听说‘非议孝道的人,他眼中没有父母’,说的就是你萧瑀吧!”萧瑀不能回答,只是合掌说:“地狱的设置,正是为了这种人!”高祖将要采纳傅弈的意见,恰逢传位而作罢。贞观十三年傅弈去世,终年八十五岁。临终告诫他的儿子说:“佛教扰乱国家,所有的人都被迷惑了,我只能独自偷偷地叹息,大家不听从我的建议,可悲啊!你们不要研习佛教。”傅弈平日遇到生病,未曾请医吃药,虽然研究阴阳五行之术,但并不相信这些。又经常在醉卧时,突然惊起说:“我一定要死了!”因此自己写下墓志铭说:“傅弈,与青山白云为伍的人,因醉酒而死,呜呼哀哉!”他的放纵旷达都表现在这一类事上。学案必修四(二)——《〈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滕王阁序并诗》、《秋声赋》学案目标.重点掌握三文中常见常用的实词、虚词,了解文中涉及的文化典故等常识,背诵《滕王阁序并诗》第、两段。.重点掌握“以”作连词和介词的区别,省略句式。.下列多义词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控蛮荆而引瓯越,恭疏短引))\\\{\\(\\\\(一言均赋,横槊赋诗))\\\{\\(\\\\(视清季有加,视五人之死))\\\{\\(\\\\(都督阎公之雅望,是所望于郡公))答案解析项比较。项接引序言。项写作吟诵。项声望希望。.下列加点的字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百忧感其心))\\\{\\(\\\\(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屈贾谊于长沙))\\\{\\(\\\\(襟三江而带五湖,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答案解析项同为使动用法。项为动用法,为……立传使动用法。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项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找出下列句中所用的典故,并解释其内容。①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碧血”源于“苌弘化碧”,传说志士苌弘死后,血凝为碧,后化指为正义而死。②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陈蕃下榻。东汉太守陈蕃是一代儒宗,平时不接俗客,但特地为接待当时的品学兼优之士徐孺子准备了一张卧榻,他走后便将榻挂起。③今晨捧袂,喜托龙门:龙门。龙门今在山西稷县西北,相传为大禹开凿,鱼集于其下,登者化为龙。④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音传说。指古代传说钟子期与伯牙弹琴成知音的故事。.填空。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③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⑤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⑥骈体文在句式方面的特点是骈偶和“四六”。.“以”字作连词和介词的辨析、点拨。()辨析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并试归纳其规律。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②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③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④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⑤初淅沥以萧飒⑥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答案①②⑥为介词,其余为连词。“以”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兼类虚词,可作连词可作介词。如何辨别这两种用法呢?最简便的办法是:除去表原因的,凡是能用“而”替换的就是连词,否则是介词。在表原因时,“以”的用法最难辨析。这时,表原因的“以”,后面是分句,它是连词;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是介词。()试用上述方法快速辨析下列句中“以”的用法。①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②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③引以为流觞曲水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⑤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⑦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⑧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答案②③④⑦为介词,其余为连词。()试用此法做高考题。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①\\\{\\(\\\\(何以报为,妻卧草中以号)) (北京卷第题项)②\\\{\\(\\\\(持节发仓粟以赈之,作《师说》以贻之))(江西卷第题项)③\\\{\\(\\\\(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湖南卷第题项)答案①不同。前“以”是介词,用;后“以”是连词,表修饰。②均为连词,表目的,来③连词,因为;介词,因.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①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是指甲(主语)使乙(宾语)发出某个动作行为或发生某种变化。一般用法,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由甲(主语)发出、发生。例如:.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秦孝公)外连衡而斗诸侯。例,“斗”由主语“两虎”发出;例,“斗”是主语“秦孝公”使宾语“诸侯”发出的动作行为,为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甲(主语)思想上、意念上认为乙(宾语)具有某种身份或表现出某种性质或发生某种变化等。一般用法,某种身份、性质或变化由甲(主语)所具有、发生。例如:.君美甚.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例,“美”这一性质是由主语“君”表现出来,为一般用法;例,“美”这一性质则是主语“吾妻”思想上、意念上认为宾语“我”所具有,表现出来,是意动用法。②特性不同使动用法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意动用法则没有明显的强制性。③种类不同名词、动词、形容词均有使动用法,而名词、形容词有意动用法,动词则没有。④翻译不同使动用法一般用“谁使(让)谁怎么样”即“使之××”的格式翻译。如“惊天地”可译作演练体悟()指出下列句中的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①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无③腾蛟起凤:“腾”、“起”,动词的使动用法④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无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⑥其气栗冽,砭人肌骨:无⑦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劳”,动词的使动用法()“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人教社年版释“王之”就是“以他为王”。而人教社年版释“王之”为“使……为王”。你认为哪种解释正确?为什么?答案后一种解释正确,“约曰”如何,是激励诸将奋勇破秦的措施,是要兑现的,不是“先破秦入咸阳者”自己要“王”,而是怀王要使他为王,要封他为王。.下列两组均为高考题,你能在不顾及上下文语境的情况下判断其用法和意义是否相同吗?①\\\{\\(\\\\(饥民赖以全活,以吾一日长乎尔))(上海卷第题项)答案不同解析前为连词,表目的;后为连词,表因为。②\\\{\\(\\\\(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四川卷第题项)答案相同解析介词,凭借。③\\\{\\(\\\\(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清传主宋清不以怠遇其人))(北京卷第题项)答案不同解析动词,认为;介词,凭借。.下列不是名词活用为意动的一项是().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侣鱼虾而友麋鹿.吾从而师之解析项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下列不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的一项是().忧劳可以兴国.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答案解析项意动用法。.翻译下列句子。①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江苏卷翻译题)译文:让我不因为富贵贫贱而使自己的心烦劳,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要点:句式,判断句。关键词:累,使动用法;其,我,自己。)②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山东卷翻译题)译文: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便让他停下来吃饭。老朋友说:“好。”(要点:止,使动用法,使……止。).翻译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①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②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篇第六》)译文:①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不好看做耻辱,不把被人污辱看做耻辱。②不被荣誉诱惑,不被诽谤吓退,顺着正道而行,端直地使自己品行端正。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活用现象,不仅要能辨识出,更要能在翻译时落实,准确译出它们的用法。学案必修五(一)——《陈情表》、《项脊轩志》、《报任安书(节选)》学案目标.这三篇文言文是重点篇目,既要全面梳理文言基础知识,又要背诵重点段落。.重点掌握虚词“者”字、“见”字的特殊用法及判断句式。.用类聚法写出表示“等,等到”之义的文言词:及、洎、逮、比、迨。表示“不久”之义的文言词:寻、未几、已而、既而、已。.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①().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举:推荐.当侍东宫当:应当.殆有神护者殆:大概答案解析项当:担任。②().妪每谓予曰每:每次.听臣微志听:听任,允许.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奏效,指获取功名.若望仆不相师望:怨恨,抱怨答案解析项每:经常,常常。.下列加点的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犹蒙矜育,不矜名节))\\\{\\(\\\\(辞不就职,草创未就))\\\{\\(\\\\(门衰祚薄,日薄西山))\\\{\\(\\\\(幸勿为过,无乃尔是过与))答案解析项责备。项怜悯顾惜。项到成功。项浅薄迫近。②()\\\{\\(\\\\(谨拜表以闻,闻姊家有阁子))\\\{\\(\\\\(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余问古事))\\\{\\(\\\\(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为乡党所笑))\\\{\\(\\\\(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答案解析项看。项使……知道听说。项使……跟从向。项慎重更加。.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太上不辱先,客逾庖而宴))\\\{\\(\\\\(倡优所畜,垣墙周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亦遂增胜))答案解析项名词作状语。项使动名词作动词。项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项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翻译下列句子。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译文:我因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遇了不幸。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译文:我之所以忍辱苟且偷生,被囚禁在如粪土一样的牢狱中而不肯死的原因,是痛惜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不能在后世显露。.“者”字用法辨析。“者”主要有两种用法:()代词①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数词之后,指代有关的人、事、物,可译为“……的人(的地方的方向的情况)”。如:.顾视无可置者(的地方).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的人).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事物)②代词,用在时间词或者否定词后,表示“……的时候”或“……的话”。如:.曩者辱赐书(的时候).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的话)③定语后置的标志,译为“……的人”。求人可使报秦者(此说法有争议,编者采用较流行的说法)()助词,有以下几种作用:①用在判断句中,表提顿。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用在“若”、“似”、“如”后作宾语,译作“……的样子”。如:殆有神护者③用在疑问句末,表疑问语气。如: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分辨“者”是代词还是助词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这就是看“者”字可不可以去掉;不可以去掉的是代词,可以去掉的是助词。演练体悟用上述方法,辨析下列句子中的“者”是.代词还是.助词。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②今者有小人之言:③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④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⑤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⑦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⑧吾二臣者皆不欲也:⑨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相”、“见”的特殊用法“相”、“见”这种特殊用法表现在:用在动词前,偏指动作的承受方,“相”字可偏指“你”、“我”、“他”(可据语境灵活掌握);“见”一般偏指“自己”、“我”。例如:.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相逐=逐+他).慈父见背(见背=背+我)不过,这种特殊用法极易与表“互相”之义的“相”和表被动的“见”混淆,因为它们都用在动词前。不过,当翻译觉得不顺时,稍联系上下文,还是能够加以区别的。演练体悟说出下列句中“相”、“见”的用法。①不耻相师:互相②若望仆不相师:偏指“我”意③乞见谅:表承受方,我④信而见疑:表被动⑤甫(申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表被动⑥府吏见丁宁:表承受一方,我.判断句判断句作为文言特殊句式,是文言文最常见句式之一,也是高考最常考的句式之一,须用心辨别。它可分为有标志词的判断句和无标志词的判断句。()有标志词的判断句①用语气助词.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也”表判断).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表原因判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②用副词.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按诛五人……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③用判断词“为”、“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自言本是京城女(“是”作判断词,用法很少)()无标志词的判断句.其人勇士.秦,虎狼之国辨别判断句要既看形式又看句子性质,简单的办法是看能否译成“……(不)是……”或“……(不)是……的”。形式对,又能译成“……是……”的是判断句;否则不是。演练体悟()下列句子中,有无判断句,如有,则指出为哪种类型。①李斯,相也:“也”表判断②难为俗人言也:非③今臣亡国贱俘:直接判断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非”表判断⑤然是说也,余犹疑之:非⑥灭六国者六国也:“也”表判断⑦故木受绳则直:非⑧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非⑨今君乃亡赵走燕:非⑩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皆”表判断()翻译下列语句。①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译文:它用来摧败花草树木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要点:所以,“乃”表判断。)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译文:(六国)贿赂秦国力量就亏损了,这是它们灭亡的原因。(要点:“也”表示的判断句;“道”,原因。)翻译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湖北卷翻译题)译文: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使用的人,再也不计算他们的收入情况。(要点:“者”,……的人;“出入”为偏义复词,偏指“入”字。)()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山东卷翻译题)译文: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要点:信,相信;非,否定判断句。)()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湖南卷翻译题)译文: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要点:句式,判断句,“也”作标志;两个“者”均为代词;辞,拒绝。)这三组翻译,均是把“者”的用法与判断句结合考查的好题,又都是高考题,有代表性。“者”字作助词还是作代词,实际上关系到句式的判断和翻译,不可不慎。学案必修五(二)——《渔父》、《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学案目标作为必修教材最后一册的最后三篇文言文,自身语言点丰富,又可与前几册联系梳理,构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对此,复习时要实现下列目标:.全面梳理教材语言点,重点突出三篇文言文丰富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特点,掌握“之”、“且”重点虚词以及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背诵《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的重点段落。.用类聚法写出表示“怎么、哪里”之义的文言疑问代词:何、安、曷、奚、胡、恶、焉。写出表示“流放”之义的文言实词:流、放、迁、谪等。.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夫人之相与,于是舍人相与谏曰))\\\{\\(\\\\(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答案解析项一般人。项周旋、应付短暂。项相互结交一起,共同。项用来……的…………的原因。②()\\\{\\(\\\\(虽趣舍万殊,梦亦同趣))\\\{\\(\\\\(暂得于己,如听仙乐耳暂明))\\\{\\(\\\\(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适足取辱耳,且适南冥))答案解析项全。项取赴。项暂时突然。项恰好到,往。.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之二虫又何知.彼且奚适也.大王来何操答案解析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其他三项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指出下列句子的固定句式,说明句式特点。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同“何以……为”,表强烈的反问语气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不亦……乎,表委婉的反问语气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表选择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乎,表反问语气.翻译下列句子。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为何要飞至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②之二虫又何知!译文:这两只鸟又知道什么呢!.名句名篇默写。①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④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之”字用法辨析。指出下列句中加点“之”的意思与用法,并试着归纳其用法特点。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的②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人称代词,他⑤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向往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⑦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到⑧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指示代词,这⑨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人称代词,它⑩蚓无爪牙之利: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⑪顷之,持一象笏至:音节助词,无义⑫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⑬夫晋,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⑭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⑮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⑯吾属今为之虏矣:人称代词,他位置推断法。“之”用法较多。它在什么情况下作什么词用,是什么意思,有规律可循。这“规律”就是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及相邻关系推断。例如:()作动词.“所”后必作动词。如⑤⑦。.“之”后是表示方位的名词或代词,作动词,如⑥。()作代词.“之”前是动词或介词,一般作人称代词,如④⑯(⑨看做特殊句式)。.“之”后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一般作指示代词,如③⑧。()作助词.“之”放在两个名词或两个名词短语之间,一般是结构助词“的”,如①。.“之”放在主谓之间,一般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如②⑫⑮。.“之”放在“顷”、“久”后一般是音节助词,如⑪。.至于作定语后置或宾语前置的标志,要视句式而定。一般说来,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之”为标志词,如⑩⑬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市监控系统布线合同
- 地铁物业员工招聘合同
- 煤矿车辆驾驶员聘用协议
- 儿童教育顾问聘用合同
- 通信设施顾问服务协议
- 防溺水幼儿园安全教育
- 图书馆砌墙施工合同
- 天大嵌入式系统课件-0-介绍
- 电工触电应急演练
- 关于实习生的个人实习报告集锦九篇
- 老旧小区整体改造施工投标方案(技术标)
- 新湘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复习计划
- GB/T 44200-2024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产成套装备技术要求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小手摸一摸》课件
- 文言文阅读训练:《通鉴纪事本末-刘邦起兵》(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 食品辐照行业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 离婚协议中子女抚养权的确定
- 全媒体运营师职业技能竞赛题库及答案(1-250判断题)
- 2024场地转租协议
- 家长会课件:小学数学家长会课件
- 传染病防治规划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