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_第1页
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_第2页
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_第3页
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_第4页
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

(作者:单位:邮编:)

关键字:针灸胃肠动力障碍基础研究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胃肠运动异常所致

的一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常以吗叮琳、西沙比利

等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为主。针灸治疗本组疾病常具有很好疗效。现对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胃轻瘫、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贲门失弛缓症及胃肠功能紊乱等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

相应的基础研究作一概述。

1临床研究

1.1肠易激综合征本病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腹泻和便

秘,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群。其特征是

肠道功能的易激性,病理生理学基础为胃肠动力异常。属于中医“泄

泻”范畴,脾肾虚弱是发病的病理基础。郑关毅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在每日固定时间针刺双侧足三里治疗本症30例,有效率达90%(1卜

刘桂珍采用针灸加心理疏导治疗50例患者,选足三里、内关、中院、

天枢、太冲、脾俞、肾俞、命门等穴轮流针刺,每次3~4个穴位,

同时用艾条悬灸神阙穴30min,治疗1~6疗程。针刺同时给予心理

疏导。结果表明,针灸加心理疏导的治愈率为72%,有效率为96%,

与单纯针灸(有效率84%)或单纯心理疏导(有效率80%)相比有

显著性差异(2卜付怀丹等依据辨证分型治疗本病40例,其中脾胃

虚弱型14例,选足三里、脾俞、肝俞、天枢、中院、阴陵泉,用补

法;肝脾不和型10例,选足三里、脾俞、肝俞、天枢、太冲,用平

补平泻法;脾肾阳虚型8例,选足三里、脾俞、肾俞、天枢、中院、

命门、太溪,用温针法;湿热滞留型8例,选足三里、脾俞、天枢、

阴陵泉、支沟,用泻法。对照组选用中西药治疗。结果表明,针灸治

疗的有效率为85%,较对照组(有效率为53%)有显著性差异,但

治疗组各型的疗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卜刘鼎清等用艾条温和灸足

三里、天枢穴治疗30例患者,治愈15例,总有效率达90%(4卜

另有报道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50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

治疗,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5}以上研究均以足阳

明胃经下合穴足三里为主穴,针刺或灸此穴能改善脾胃的功能,消除

脾胃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理症候,从而起到治疗作用。除以足三里为

主穴外,曹伟民结合针与灸法,采用三头火针点刺与脾、肾、胃关系

密切的任脉穴---神阙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的疗效(6)o

1.2麻痹性肠梗阻是一种由于肠道肌肉神经病变引起的肠

壁肌肉运动功能性障碍以致肠管无力,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的疾病。

腹部手术后经常发生。中医学属“肠结“关格”范畴,常因脾肾气虚、

胃肠传导无力所致。裘小玲采用针刺双侧足三里、天枢、地机穴和气

海治疗本病36例。针刺得气后,天枢、足三里接电针仪。每天1次,

10次为1个疗程。第2疗程加黄黄注射液穴位注射天枢、足三里。2

个疗程后均有效(7卜马天伟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术后麻痹性肠

梗阻43例,取双侧足三里、内关、合谷穴,呕吐者加公孙,内关、

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合谷、公孙用捻转泻法。针刺后探取耳穴神门、

胃、交感、大肠,予王不留行粒压之。治愈31例,有效11例,无

效1例(8卜杨承昌用电针刺天枢、足三里,配上皖、中脱、下院、

关元、神门、内关、三阴交、内庭中2~3穴,予捻转补泻法,同时

灸神阙穴,治疗46例患者,治愈率66%(9卜上述研究采用诸穴配

伍,共奏补益脾胃之气,推动胃肠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3胃轻瘫是一种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常继

发于糖尿病和胃部手术后。现代研究认为胃动力障碍是发病机理中最

重要的因素,胃肠运动不协调,胃壁顺应性的降低以及胃电活动的异

常与本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本病为气血亏虚,脾胃受

损,加之精神因素致肝气犯胃,肝胃气滞,使脾胃升降失司所致。马

成福等治疗胃轻瘫38例,选双侧足三里、手三里及耳穴胃区针刺,

治愈27例(71%),好转11例(10b赵屹采用双侧足三里、内关

交替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术后胃轻瘫患者21例,痊愈17例,有

效4例(11卜近来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胃

轻瘫,针刺足三里、脾俞、肾俞、胰俞、肺俞、太溪,加灸曲池、足

三里,可使绝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改善,治疗有效率达90%以

上(12b以上治疗均以足三里为主,刺激该穴可使胃张力增加,胃

排空时间缩短。

1.4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组非常多见的以上腹部不适为

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常见症状为上腹隐痛、腹胀、暧气、烧心、纳差、

便秘与腹泻交替等,上胃肠道运动障碍是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

本症属中医“胃院痛”范畴,其辨证分型中最多见的脾胃虚寒型与胃动

力功能减退关系最为密切(13卜治疗本症应取背俞、任脉经穴为主,

针灸并用,常取得较好疗效。有研究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中皖、足三

里、胃俞、内关治疗103例患者,并以41例口服吗叮咻的患者作对

照组,结果表明,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5.15%,疗效优于

对照组(14卜郑自芳等以补脾益胃,温中散寒为主,取足三里、

内关、脾俞、气海,加灸神阙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脱痛患者18例,痊

愈5例,显效3例,好转8例,无效2例(15卜高杨应用耳穴治疗

仪,以胃穴为主,配脾穴、肾穴治疗72例患者,痊愈52例,总有

效率为76%,而药物治疗组60例的有效率为63%,二者之间有显

著性差异(16卜

1.5贲门失弛缓症系食道的一种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因

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属中医“噎膈”范畴。

临床以吞咽困难、胸膈痞满疼痛和食物返流为其主症。樊树英针刺治

疗60例患者,以中腕、双侧足三里、内关为主穴,电针治疗,同时

根据不同辨证分型配相应穴位,有效率为86.6%O其中气滞痰凝型

有效率90.6%,痰凝瘀阻型为95.0%,气血两虚型为50.0%(17'

有报道针刺足三里、内关、中皖、膻中,同时配耳穴的交感、神门、

肝、胃、皮质下,针内关、足三里前沿经轻叩,以引气至胃,收到很

好临床疗效(18卜本病治疗应以正虚为本,针灸疗法对早期患者疗

效满意,乐于被患者接受,故针灸治疗贵在一个“早”字。

1.6胃肠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功

能性疾病,常无器质性病变。主要病因为精神刺激或劳累,发病机理

为胃肠动力障碍。中医认为本症多为脾胃之气受损,脾阳不振,或由

余邪未尽所致运化功能失调,传导不畅为患。曹飞等采用温针灸双侧

足三里治疗40例患者,每次留针30min,2个疗程后痊愈31例,好

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19\有研究采用耳针治疗37

例本症患者,取耳穴交感、神门、胃、皮质下等穴,用耳穴治疗仪两

耳交替治疗,较药物对照组差异显著(20\总之,胃肠功能紊乱是

一种波动较大,易反复发作的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嘱其避免过度

劳累和注意心理调整,会取得更佳的疗效。

2基础研究中医脾的功能虽然涉及很多系统但主要与消化

系统的功能有关,是胃肠道生理、病理变化的反映,脾虚与胃肠动力

障碍有相关性(21卜近年来,通过针刺以足三里为主的经穴,达到

调整脾胃功能,改善胃肠运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针灸治疗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打下了理论基础。

2.1针刺对胃蠕动的影响胃镜和B超观察到针刺足三里能

降低胃张力,解除贲门、胃体和幽门痉挛以及幽门的迟缓关闭,使胃

蠕动亢进者趋于平缓,胃蠕动迟缓者趋于正常,表明足三里对胃蠕动

功能具有双向调整作用(22,23b对于健康受试者,针刺足三里后

胃蠕动波的频率和幅度均有增加。因而针刺对消化机能的影响与原来

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临床上对于幽门环紧闭无法行胃镜检查者,针

刺足三里可使幽门环松弛。对于幽门的不同状态,针刺内关可产生幽

门开放或关闭的双向反应(24b通过内镜测压术发现,对胃肠运动

障碍的患者,针刺足三里可使幽门括约肌收缩振幅和频率明显升高,

加强了胃运动的强度频率(25b针刺对胃排空的影响,有报道为加

速作用(26),而对于利血平化的大鼠(胃肠运动亢进模型)则为抑

制(27卜此外,针刺可使胃窦体积增大。B超显像观察针刺足阳明

经下肢段的足三里、上巨虚、冲阳、内庭4组穴,均能使胃窦面积明

显增大,但使胃窦上下径、前后径均发生明显变化的仅足三里1个穴

(28、

2.2针刺对肠道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动物实验发现,针刺足

三里对运动亢进的小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可加强静息状态下的小

肠运动功能(29卜有研究发现针刺可加速小鼠的肠运动,但灸则为

抑制。而针和灸对副交感兴奋所致的肠运动亢进均为抑制作用,对交

感兴奋所致的肠运动减弱均为增强作用(30卜对于胃肠术后的患者,

针灸可以缩短肠鸣音恢复的时间。X线观察到针刺小肠俞可以增加肠

蠕动。不同的手法对肠运动的影响也不同,针刺家兔足三里,强捻转

刺激对肠运动有抑制作用,而弱刺激或单纯留针则增加肠运动(31b

2.3针刺对紊乱胃电的影响针刺足三里、中院、胃俞、内关,

可使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图不规则波明显减少,胃动频率紊乱趋于

正常(14b针刺胃电节律紊乱的家兔足三里、内关,能明显降低过

慢、过快紊乱波和总紊乱波的百分数,调整胃电节律紊乱,使胃基本

电节律趋于正常(32卜电针足三里、上巨虚能纠正吗啡所致狗呕吐

后的胃电节律紊乱。可见针刺使胃电波幅过高的降低,过低的升高,

接近正常水平。在健康人试餐后20min针刺足三里能使已升高的慢

波波幅下降。针刺狗足三里、胃俞使幽门部基本电节律和动作位周期

节律整齐,并出现在III相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之后,抑制过

度胃收缩(33)。束缚-冷刺激引起胃结肠电慢波波幅下降、频率降

低、节律紊乱、快波减少、山相MMC的周期延长或消失破坏,针刺

足三里可减轻以上损害。针刺对于正常MMC常无作用(31卜胃电

是有昼夜节律的,电针可增强此节律,还可调整脾虚模型的昼夜节律。

在本经气血流注的辰时灸合穴足三里,可使胃电振幅度率的变化程度

大于其他时辰(34卜

不同的手法和针刺仪器对胃电的影响不同。胃肠动力障碍的患

者,留针足三里和提插泻法可使胃电的频率略为升高或变化不大,但

幅值明显升高,胃运动显著增强;提插补法使胃电频率、幅值明显降

低,对胃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35、针刺胃脱痛患者足三里得气后,

慢波振幅明显升高,并随着针感的程度和传导发生变化。采用氮-颊

激光照射健康人足三里,慢波振幅降低;照射家兔足三里、胃俞后,

对胃电幅值有双向调整作用,而以升高占大多数,尤以足三里使胃电

幅值升高幅度最大(36b有研究发现,足三里输入声波对胃电的影

响是双向调整作用,而对胃运动只有促进兴奋的作用;内关穴输声对

胃电波幅影响不大,对胃电频率有双向影响,对胃运动只有促进作用

(371

2.4针刺调整胃肠道运动的有关机制近来研究发

现针刺的作用与外源性阿片肽相似(31b针灸和脑啡肽都可促进正

常状态下的胃肠收缩,但对药物刺激下的肠道运动亢进具有抑制作

用。针刺人中在抑制胃窦运动的同时使血清5-羟色胺水平降低。而阿

片肽特异性阻断剂---纳洛酮有阻断针刺人中所抑制的胃窦运动的

作用。另有研究证实,针刺大鼠腹部使交感神经和下段胸髓传出神经

活性增强,抑制胃运动;针刺四肢使迷走神经活性增强,促进胃运动,

以上作用随着相应神经的阻断而消失。因此针刺调节胃肠运动可能是

通过神经反射介导的(38卜针灸与胃肠激素的研究发现,针刺调整

胃电节律紊乱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增加5-羟色胺、胃泌素在胃窦组织中

的贮存,减少在血清中的释放来实现的(39卜电针内关使血清胃泌

素升高,而对生长抑素和胃动素水平无影响(40卜针刺健康者足三

里、天枢、中院后血浆胃泌素增高。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针刺足三

里后使血清胃动素含量明显降低,分泌趋于正常(1b足三里穴位输

声对胃泌素水平有双向调整作用,而内关输声则抑制胃泌素的分泌

(37卜

2.5穴位特异性与胃肠运动的调节目前倾向胸穴具有相对

特异性的作用。针刺足阳明经下肢段的足三里、上巨虚、冲阳和内庭

使胃窦容积增大,而伏兔、梁丘两穴和左右对照点则变化不明显(28b

激光照射足三里、胃俞对胃电幅值有调整作用,照射那门对胃电无影

响(36卜针刺足三里、内关使家兔胃节律紊乱明显改善,但针刺条

口、天泉则无此作用(32卜说明经脉与经脉、穴位与穴位之间对胃

电图的影响存在相对特异性。电针足三里能抑制五肽胃泌素所致胃电

亢进,而合阳穴无显著作用。针刺脾胃病患者足三里对胃电图波幅影

响比阳陵泉和非经穴明显。认为胃经经穴相对其他经经穴和非经穴有

相对特异性。

综上所述,针灸对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

效,并被众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所证实。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

对于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阐明针灸机制,从而探寻治疗这一常见疾

病的有效方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应着重

于具有双盲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疗效结果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判定

标准。基础方面,除对胃电影响的研究外,应进一步深入到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的研究。总之,对于胃肠动力障碍这一胃肠系统常见病症,

除药物治疗外,针灸亦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并且有一定前景的治

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郑关毅,陈为民.针刺足三里穴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

察.上海针灸杂志1996;15(4):20—21.

[2].刘桂珍.针灸加心理疏导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中

国针灸1997;17(10):611—612.

[3].付怀丹,蔡国伟.辨证分型针灸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40例.

中国针灸1993;13(3):1—2.

[4].刘鼎清,蔡连红.艾灸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30例.中国针灸

1992;12(6):22.

[5].刘云峰.穴位注射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上海针灸

杂志1995;14(1):8.

[6].曹伟民.火针点刺神阙穴治疗肠激惹综合征58例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1996;16(11):11.

[7].裘小玲.电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36例.上海针灸杂志

1997;16(5):10.

[8].马天伟.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43例.中

国针灸1996;16(2):7—8.

[9].杨承昌.电针治疗手术后肠麻痹46例.上海针灸杂志

1991;10(2):14.

[10].马成福,刘克英,刘秀梅.针刺治疗胃轻瘫综合征38例.

中国针灸1996;16(4):25.

[11].赵屹贾娟.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胃无力症21

例.上海针灸杂志1997;16(3):13.

[12].郑蕙田.针灸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上海针

灸杂志1994;13(4):180—181.

[13].杨万福,王永录.561例胃院痛中医证型与胃动力功能的

X线领餐检查探讨.实用中医药杂志1995;11(4):26—28.

[14].张安丽,陈日新,康明非,等.针灸治疗胃动力障碍症临

床疗效研究.中国针灸1994;14⑸:1—3.

[15].郑自芳,曾振秀.辨证针刺治疗胃脱痛100例疗效分析.

中国针灸1997;17(7):433^34.

[16].高杨.耳穴治疗仪治疗胃院痛72例.上海针灸杂志

1995;14(6):250—251.

[17].樊树英.针刺治疗食道失弛缓症6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5;15(2):11—12.

[18].陈玉华,赵渤.针灸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上海针灸杂志

1992;11(4):25.

[19]漕飞,张卉秋.温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40例.四川中

医1994;12(3):56—57.

[20].刘萌,膝松茂.耳针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6):247—248.

[21].陈横昌.脾胃气虚与胃动力障碍的关系.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1996;12(2):62.

[22].张中一,陈家莉,朱生梁,等.胃镜下观察针刺内关、足

三里的反应150例.上海针灸杂志1995;14⑴:11.

[23]邵雷旧超显像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胃蠕动的影响.上海

针灸杂志1991;10(1):13—14.

[24].唐家槐,陈玉珍.针刺内关引起幽门运动的观察.中国针灸

1997;17(11):655—656.

[25].林亚平,钱力伟,刘凌宇,等.针刺足阳明经对胃运动功

能的影响.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1):57—60.

[26].易受乡.胃经循经逐点动态刺激对家兔胃排空影响的观

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15⑷:50—53.

[27].刘农虞,杨兆民,张京英,等.不同质和量的灸刺激“足三

里”对利血平化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针刺研究1995;20⑴:48

—53.

[28].常小荣,严洁,易受乡,等.B超显像观察针刺足阳明

经下肢段穴位对胃窦面积的影响.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3):

60—63.

[29].谭晓红,李绍芝.针刺足三里对狗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1):64—66.

[30].IwaM,SakitaM.Effectof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onintestinalmotilityinmice.AmJChinMed1994;

22(2):119—1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