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987-2024 地理实体数据规范_第1页
DB64-T 1987-2024 地理实体数据规范_第2页
DB64-T 1987-2024 地理实体数据规范_第3页
DB64-T 1987-2024 地理实体数据规范_第4页
DB64-T 1987-2024 地理实体数据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07.040CCS

A

75

64

DB

64/T

1987—2024地理实体数据规范Geographic

entity

data

specification

发布

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DB

1987—2024 前 言

..........................................................................

I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时空基准

............................................................................

1空间参照系

......................................................................

2时间参照系

......................................................................

25

地理实体模型

........................................................................

2地理实体数据模型

................................................................

2地理实体表达模型

................................................................

2时空演变模型

....................................................................

3地球空间网格模型

................................................................

4业务关系模型

....................................................................

56

数据构成

............................................................................

5标识信息

........................................................................

5空间信息

........................................................................

5时间信息

........................................................................

5属性信息

........................................................................

5关系信息

........................................................................

57

数据表达规则

........................................................................

6基本规则

........................................................................

6标识信息表达

....................................................................

6空间信息表达

....................................................................

7时间信息表达

....................................................................

8属性信息表达

....................................................................

8关系信息表达

....................................................................

88

数据组织要求

........................................................................

9地理实体分类

....................................................................

9地理实体分类代码

................................................................

9地理实体数据分层

...............................................................

10地理实体数据属性

...............................................................

10数据交换格式

...................................................................

12附 录 A (规范性)

地理实体分类代码...............................................

13附 录 B (资料性)

数据分层.......................................................

26附 录 C (规范性)

数据属性项.....................................................

28DB

1987—2024参 考 文 献........................................................................

36IIDB

1987—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治区自然资源成果质量检验中心。雪荣、叶立、吴海涛、张茜、段松贺、黄福华、李蕊娟、刘晓东、樊迪。IIIDB

1987—20241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地理实体数据的生产、建库、更新与应用服务。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10114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2008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英语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

18030 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GB/T

19710— 地理信息

元数据GB/T

23707 地理信息

空间模式GB/T

40087— 地球空间网格编码规则3 术语和定义GB/T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地理实体

理单元。地名

name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来源:

—,地址

具有地名的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位置的结构化描述。聚落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聚居场所,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泛指所有类型的居民点。4 时空基准DB

1987—2024空间参照系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时间参照系本文件所有数据的日期和时间表示应符合GB/T

7408-2005的规定。5 地理实体模型地理实体数据模型理实体的一体化表达。地理实体数据模型如图1点

属性-EntityID基本属性专业属性获取属性()-EntityID基本属性专业属性获取属性()线 位置编码数据管理属性设置属性()-EntityID面-EntityID体

-EntityID几何表达添加对象()删除对象()修改对象()

状态-EntityID已通行不可通......关系

-EntityID栅格-EntityID

-EntityID产生时间消亡时间存续时间事件监听()

事件

图1地理实体数据模型地理实体表达模型5.2.1 模型要求DB

1987—2024和全空间表达构建地理实体表达模型,实现客观事物在计算机中的数字化模拟。5.2.2地理实体三维空间表达数据以点状、线状、面状、体状进行三维空间表达,其中:——点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在具有位置信息的基础上,还具有高程信息时,应采用三维点表达其几何形态。例如具有高程信息的一棵树可用三维点表示;——线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在具有位置信息、长度特性的基础上,还具有高程信息时,应用三维线表示其几何形态。例如具有高程信息的一条沟渠可用三维线表示;——面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在具有位置信息、面积特性的基础上,还具有高程信息时,应用三维面表示其几何形态。例如山坡上的乔木林地可用三维面表示;——体状地理实体。在三维空间中,建构筑物、山体、水体、地质体等人工物体和自然资源对象应采用体模型进行几何表达。根据地上、地下各类地理实体的不同建模需求,应采取主流、通用的建模方法构建体模型,主要包括基于面元模型构模、基于体元模型构模、基于面-体混合构模三种模型。5.2.3 地理实体二维空间表达数据以二维的点、线、面、栅格等方式记录信息的,在二维应用场景下,其表达方式应符合23707

有关要求,其中:——点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具有位置信息,其空间信息记录为单个的带有属性值的经纬度坐标时,应用二维点表达其几何形态。例如某一钻孔点可用二维点表示;——线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具有位置信息与长度特性,其空间信息记录为一系列有序的带有属性值的经纬度坐标时,应用二维线表示其几何形态。例如某一河流可用二维线表示;——面状地理实体。当地理实体具有位置信息与面积特性,其空间信息记录为一系列有序的带有属性值的经纬度坐标时,最后一个点的坐标与第一个点的坐标相同时,应用二维面表示其几何形态。例如某一灌木林地范围可用二维面表示;——以栅格表达的地理实体。院落、道路、河流、湖泊、水库、管理单元等地理实体可采用栅格进行空间信息表达,按照其范围,裁切相应范围的影像

(以真正射影像为佳)所构建形成栅格地理实体。时空演变模型5.3.1 模型要求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5.3.2构建要求变的紧密关联,并且应支持多尺度、多粒度、多时态地理实体在不同业务、场景的时空演变。定义地理实体O为:𝑂𝑂

=

{𝑈𝑈𝑈𝑈𝑈𝑈,𝑆𝑆(𝑡𝑡),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𝐴𝐴,𝑃𝑃1(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𝑇),𝑃𝑃2(𝑡𝑡),𝑃𝑃..}(1)DB

1987—2024式中:UID—— 地理实体O的对象标识码,该标识码表示其在应用对象集合中是唯一的;S(t)—— 地理实体在特定空间坐标系下随时间变化的空间特性集合;T(Tb,Te) —— Tb表示产生时间,Te表示消亡时间;A ——地理实体的行为操作,即对象的时间、空间和属性的运算操作;P1(Tb,Te),P2(t),P3() ——

地理实体属性特性集合(时间域的、时间点的、事件无关的等)。5.3.3 实现方法态展现地理实体从产生到消亡全生命周期的时空演变过程。例如

T1

时刻有一耕地地理实体O1

O1

坡度大于

25后,在

T2

时刻原耕地地理实体

O1

所占空间位置产生了新的林地地理实体

O2

,原耕地地理实体

O1

消亡,其时空演变动态表达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地理实体生命周期

地球空间网格模型5.4.1 模型要求地球空间网格模型应基于全球多级网格剖分,将地理实体占据的立体空间统一剖分成不同尺度的空间快速定位,地上地下立体关联信息查询、分析。地球空间网格模型可根据应用需求选择构建。5.4.2 网格剖分5.4.2.1应在

40087-2021

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实体的具体特性和实际应用需求,确定面向地理的剖分规则、网格定位及边界面归属依据

执行。5.4.2.2 应将地球空间网格分四个网格剖分等级:度网格、分网格、秒网格、秒以下网格。5.4.2.3 地球空间网格编码应在网格剖分的基础上建立,由地球参考椭球面网格编码和高度域编码构成。编码规则、编码顺序以及编码计算方法按照

40087-2021

执行。DB

1987—2024业务关系模型5.5.1 应利用业务关系模型描述地理实体间的业务逻辑关联关系,便于快速搭建不同的业务场景所需的数据集和业务规则,提升数据快速应用、精准服务价值。5.5.2根据业务逻辑与规则,构建地理实体与业务数据间的关联关系。5.5.3 根据应用需要,业务关系模型可进行相应的扩展。6 数据构成标识信息空间计算。空间信息型、视频等形式进行表达。时间信息布时间。存续时间指地理实体存续期间的记录时间。消亡时间指地理实体的消亡时间。属性信息性(如季节周期、潮汐周期)等。关系信息6.5.1 空间拓扑关系空间拓扑关系描述地理实体之间有意义的拓扑关系,包括相接/邻接、包含、被包含/在内部等。6.5.2 时间关系时间关系描述地理实体之间的两种时间关系:之前、之后。6.5.3 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描述地理实体之间的两种组合关系:——组成关系:由多个同一类型地理实体组合成较大的一类地理实体,如路段组成道路;——构成关系:由多个不同种类地理实体组合成较大的一类地理实体,如房屋、内部道路、植被等构成院落。6.5.4 依存关系DB

1987—2024依存关系描述一个地理实体发生改变会影响另一个地理实体。6.5.5 关联关系流入湖泊乙,闸门甲属于河流乙。7 数据表达规则基本规则7.1.1 地理实体不依赖于空间信息而存在,空间信息只是地理实体的空间表达形式。7.1.2 地理实体应按照对象组织各类空间信息。7.1.3 地理实体的空间信息应真实、全面表达,采集充足、必要的特征性信息。不同种类地理实体空间范围有重叠时,不应对图形做出避让、压盖、取舍操作。7.1.4 对地理实体空间特征进行抽象表达的图形应能完整的表达该地理实体对象。7.1.5 应记录地理实体生命周期中自身状态发生变化和具有管理意义的重要时间点。7.1.6应建立、复原和保持各地理实体间关系信息,在地理实体数据生产过程中建立空间拓扑关系和时间关系,在业务应用过程中建立组合关系、依存关系和关联关系。7.1.7 应采用统一格式的身份码来唯一标识地理实体,同一地理实体的各种空间形态应赋值相同的身份码。7.1.8地理实体身份码随地理实体产生而生成,一经确定不应变更。地理实体消亡后身份码不回收。7.1.9 应采集地理实体的高程信息,至少应包括地面高程和地理实体自身高度。7.1.10 地理实体应该记录其状态稳定时刻的空间特征(例如工程竣工)。标识信息表达7.2.1 标识信息概述位和空间索引的标识码。7.2.2 身份码编码方式7.2.2.1 身份码共有

30

位数字,分为五段,其中:a)

第一段由

6

位数字组成,表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执行

2260;b)

第二段由

6

位数字组成,表示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执行

10114实体,采用其上级行政区划代码,其余位置用

0

表示;c)

第三段由

6

位数字组成,表示地理实体分类代码;d)

第四段由

6

位数字组成,表示地理实体入库中的日期“年月”;e)

第五段由

6

000001-999999是同一行政区的地名并进行排序,如果前

代码用

000000

表示。7.2.2.2身份码具体格式见表

1。P1P2L1L2aL3A1A2A3T1T2R1a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DB

1987—2024表1地理实体身份码编码格式表1地理实体身份码编码格式按照国家标准

对地理实体进行位置码编码。空间信息表达7.3.1空间信息概述应采用点、线、面、体、栅格的形式来描述和表达地理实体的空间特征,如表2所示。每一个地理实体根据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空间形态及业务特点选择表现形式。表2空间特征的描述与表达表2空间特征的描述与表达7.3.2.1区域地理实体点状图形的地理位置标识应在:——行政区划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的点位;——面状区域的重心点点位。7.3.2.2 地物地理实体点状图形的地理位置标识应在:——标志物中心点的点位;——自然地物的概略中心点或标志点。7.3.3 线状7.3.3.1 线状、带状或需要用线标识特征的一些地理实体应采用线状图形表达。DB

1987—20247.3.3.2 水系、交通地理实体抽象表达为线状图形时,除起点、终点处,其它一律用连续线表示。例如,道路遇到桥梁时,也应保持道路完整连续。7.3.3.3 水系、交通地理实体抽象表达为线状图形时,应保持水网、路网的连通性。例如,河流或道路应提取线状图形,并与相接的河流或道路构成连通网络。7.3.3.4 正确处理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保证其空间关系的合理与逻辑一致。7.3.4 面状7.3.4.1 表达范围、轮廓、边界的地理实体应采用面状图形表达。7.3.4.2 政区、院落、房屋等地理实体抽象表达为面状图形时,应保证面状图形的闭合。7.3.5 体状以体元素表达的地理实体应保证体元素表面的完整性和封闭性。7.3.6 栅格单体化切割,形成单个地理实体的独立栅格表达形式。时间信息表达7.4.1 地理实体的生命周期应由产生时间、存续时间和消亡时间组成。7.4.2 所有地理实体均应明确标示其产生和消亡时间,其中:——产生时间记录实际产生时间,如规划审批日期、竣工日期、形成时间等,若条件不具备,可记录为首次采集数据的时间,或首次获取影像的时间,或首次建库的时间;——消亡时间记录实际消亡时间,如拆除日期、消失日期等,若条件不具备,可记录首次发现消亡的时间,或首次获取消亡影像的时间;——地理实体消亡后,地理实体数据在数据库中继续保留,不执行删除操作,作为历史信息存在。7.4.3 地理实体形成和更新时应记录存续时间,其中:——使用审批日期作为产生时间的地理实体,存续时间在地理实体建成前置空,将竣工时间记录为首次存续时间;——地理实体存续时间内的每次更新,应持续刷新地理实体的存续时间。属性信息表达地理实体数据的属性信息应包括分类、管理者等基本属性项。关系信息表达7.6.1 地理实体的关系信息与空间信息应分开记录,具体应用所需的关系应在应用中构建和描述。7.6.2 空间拓扑关系应记录地理实体之间相接/邻接、包含、被包含/在内部等关系。例如,“甲与乙相连”或“甲在乙内”等;7.6.3 时间关系应记录同一位置或区域中不同时期的地理实体之间的时间关系。例如,“在甲地理实体之前存在的是乙地理实体”或“乙地理实体在甲地理实体之后建成”等;7.6.4 组合关系应记录地理实体之间的不同类型的组合关系。例如,“甲、乙组成丙”等;7.6.5 7.6.6 关联关系应记录地理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甲流入乙”或“甲属于乙”或“甲是乙的DB

1987—2024附属物”等。8 数据组织要求地理实体分类8.1.1数据分类8.1.1.1地理实体分为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地理实体和管理地理实体三大类。8.1.1.2自然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山体、水系、陆地地理单元、海洋、植被与土质等。各一级类按照地理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和三级类。8.1.1.3 人工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水利、交通、聚落、管线等。各一级类按照地理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和三级类。8.1.1.4 管理地理实体一级类包括管理单元等。各一级类按照地理实体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二级类和三级类。8.1.2 数据分类扩展原则新增地理实体分类应遵循如下原则:a)

大类、一级类不应进行重新定义和扩充;b)

二级类、三级类不应进行重新定义,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充;c)

数据中进行说明。地理实体分类代码8.2.1 编码方案8.2.1.1 地理实体分类代码采用

6

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顺序排列的大类码、一级类码、二级类码和三级类码,其中:a)

第一位为大类码,其中

1

为自然地理实体,2

为人工地理实体,3

为管理地理实体;b)

第二位为一级类码,标识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一级类地理实体,为

1~9

的数字码;c)

第三、四位为二级类码,标识在一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二级类地理实体,为

01~99

字码,若一级类无对应的二级类,则赋码

00;d)

第五、六位为三级类码,标识在二级类基础上细分后对应的三级类地理实体,为

01~99

字码,若二级类无对应的三级类,则赋码

00。8.2.1.2 地理实体分类代码具体格式见表

3。表3 地理实体编码规则8.2.1.3 地理实体分类代码按附录

表3 地理实体编码规则8.2.2 分类代码扩展原则DB

1987—2024原有分类代码体系的基础上续编。地理实体数据分层8.3.1 地理实体以数据集形式对数据进行组织,依据地理实体大类进行数据集划分。8.3.2 地理实体数据英文层名为三段式结构,采用分隔符“_”分开,其中:a)

第一段为地理实体大类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b)

第二段为中文层名中地理实体类别的汉语拼音,大于

8

个字符时采用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c)

第三段表达几何类型,包括:“P”,代表点;“L”,代表线;“A”,代表面。8.3.3 地理实体数据分层和命名详见附录

B。地理实体数据属性8.4.1 地理实体属性组成8.4.1.1 地理实体数据属性由地理实体数据基本属性项、地理实体几何图形基本属性信息和各类地理实体数据属性项组成。8.4.1.2 地理实体属性表结构、属性项的内容名称及值域等相关描述详见附录

C。8.4.1.3 属性项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扩展属性项不能与已有属性项存在重复或冲突,扩展属性项的8.4.2 地理实体基本属性项8.4.2.1 地理实体名称地理实体名称字段描述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字段属性定义如下:a)

字段名称:地理实体名称。b)

字段英文名称:NAME。c)

字段含义:地名。d)

字段数据类型:字符。e)

字段约束:有明确名称的地理实体必填,其他选填。f)

字段值域范围:汉字、字母和数字组合,汉字字符集遵循

GB

18030

规定。8.4.2.2 身份码身份码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a)

字段名称:身份码。b)

字段英文名称:ENTIID。c)

字段含义:地理实体唯一标识。d)

字段数据类型:字符。e)

字段约束:

必填。f)

字段值域范围:数字。8.4.2.3 位置码位置码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a)

字段名称:位置码。b)

字段英文名称:LOCATIONENCODEDING。10DB

1987—2024c)

字段含义:地理实体位置标识。d)

字段数据类型:字符。e)

字段约束:

必填。f)

字段值域范围:字母和数字组合。8.4.2.4 地理实体分类代码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a)

字段名称:地理实体分类代码。b)

字段英文名称:。c)

字段含义:地理实体数据分类代码。d)

字段数据类型:字符。e)

字段约束:必填。f)

字段值域范围:数字。8.4.2.5 地理实体分类名称地理实体分类名称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a)

字段名称:地理实体分类名称。b)

字段英文名称:ENTICLASSIDNAME。c)

字段含义:地理实体数据分类名称。d)

字段数据类型:字符。e)

字段约束:必填。f)

字段值域范围:汉字字符集,遵循

18030

规定。8.4.2.6 产生时间产生时间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a)

字段名称:产生时间。b)

字段英文名称:BORNTIME。c)

字段含义:地理实体产生的时间。d)

字段数据类型:时间。e)

字段约束:必填。f)

字段值域范围:遵循

7408-2005

规定。8.4.2.7 存续时间存续时间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a)

字段名称:存续时间。b)

字段英文名称:。c)

字段含义:地理实体存续的时间段。d)

字段数据类型:时间。e)

字段约束:

必填。f)

字段值域范围:遵循

7408-2005

规定。8.4.2.8 消亡时间消亡时间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11DB

1987—2024a)

字段名称:消亡时间。b)

字段英文名称:ENDTIME。c)

字段含义:地理实体消亡的时间。d)

字段数据类型:时间。e)

字段约束:消亡地理实体必填,其他选填。f)

字段值域范围:遵循

7408-2005

规定。8.4.2.9 管理者管理者字段描述地理实体的所有者或权属人或权利人,字段属性定义如下:a)

字段名称:管理者。b)

字段英文名称:OWNER。c)

字段含义:管理者的名称。d)

字段数据类型:字符。e)

字段约束:有明确管理者的地理实体必填,其他选填。f)

字段值域范围:汉字、字母和数字组合,汉字字符集,遵循

18030

规定。8.4.2.10 地址地址的字段属性定义如下:a)

字段名称:地址。b)

字段英文名称:ADDRESS。c)

字段含义:地名地址的结构化描述信息。d)

字段数据类型:字符。e)

字段约束:

必填。f)

字段值域范围:汉字、字母和数字组合,汉字字符集,遵循

18030

规定。数据交换格式8.5.1 数据交换文件的命名应简洁清晰,元数据文件的名称应与其所描述的地理实体数据文件的名称相关联。元数据文件遵循

GB/T

要求。8.5.2 数据交换采用现行国家标准

的格式,支持

、、

等国际通用数据交换格式,并应提交相应的元数据文件。12110000110100110200110300110400110500110600110700110800110900111000111100111101111102111103111104111105111106119900119901119902119903120000120100120200120201120202120203120204120205DB

1987—2024

附录 A(规范性)地理实体分类代码A.1表

A.1

规定了自然地理实体分类代码。表A.1表A.1

自然地理实体分类代码120206120207120208120209120210120211120500120501120502120300120301120302120303120400120401120402120403120404129900130000130100130200130300130400130500130600130700130800130900140000140100140101140102140103140104140105140106140200DB

1987—2024表A.1表A.1 自然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续)140201140202140203140204140205140206140207140208140209140300140301140302140303140304140400140401140402140403140404140405150000150100150101150102150103150200150201150201A150201B150202150203150300150301150302150303150304150400DB

1987—2024表A.1表A.1自然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续)150401150402150403150500150501150502150503150504150505150506DB

1987—2024表A.1表A.1自然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续)16210000210100210200210201210202210203210204210205210206210207210208210300210400210401210402210403210404210405210406210407210408210409210410210411210412210413210500210501210502210503210504220000220100220101220102220200220201220202表A.2表A.2

人工地理实体分类代码17DB

1987—2024A.2 表

A.2

规定了人工地理实体分类代码。220203220204220205220206220300220301220302220303220304220400220401220402220403220404220405220406220500220501220502220503220600220601220602220700220701220702220703220704220705220706220707220708220709220710220711220800220801DB

1987—2024表A.2表A.2 人工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续)220802220803220805220808220809220810220811220812220813220814220815220816220817220818220819220820220821220822220823220899220900220901220902230000230100230200230300230301230302230303230304230305DB

1987—2024表A.2表A.2人工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续)230306230307230308230309230399230400230500230501230502230503230504230505230506230507230508230509230510230511230512230513230514230600230601230602230603230604230605230606230607230608230609230610230611230700230701230702230703230704DB

1987—2024表A.2表A.2人工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续)230705230706230707230708230709230710230711230712230713230714230715230716230717230718230719230720230721230722230723230724230725230726230727230728230800230801230802230803230804230805230806230807230900230901230902230903230904231000DB

1987—2024表A.2表A.2人工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续)231001231002231003231004231005231006231007231008239900231200231201231202231203231204231300231301231302231303231304231305231306231309240000240100240101240102240103240104240200240201240202240300240301240302DB

1987—2024表A.2表A.2 人工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续)240400240401240402240403240404240405240406240407240408240409240410DB

1987—2024表A.2表A.2 人工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续)23310000310100310101310102310103310104310105310200310201310202310300310301310302310303310400310401310402310403310404310405310406310500310501310502310503310600310601310602310603310604310605310700310701DB

1987—2024A.3 表

A.3

规定了管理地理实体分类代码。表A.3表A.3

管理地理实体分类代码310702310703310704310705310706310707DB

1987—2024表A.3表A.3 管理地理实体分类代码(续)25ZR_ShanTi_PZR_ShanTi_LZR_ShanTi_AZR_LiuYu_AZR_ShuiXi_PZR_ShuiXi_LZR_ShuiXi_AZR_LDDLDY_AZR_HaiYang_PZR_HaiYang_LZR_HaiYang_AZR_ZhiBei_ARG_ShuiLi_PRG_ShuiLi_LRG_ShuiLi_ARG_XZHQ_ARG_TieLu_LRG_TieLu_ARG_GongLu_PRG_GongLu_LRG_GongLu_ARG_GDJT_LRG_GDJT_ARG_CSDL_LRG_CSDL_ARG_XCDL_LRG_XCDL_ARG_ShuiYun_LRG_QTTD_LRG_QTTD_ARG_JTSS_PRG_JTSS_LDB

1987—2024

附 录B(资料性)数据分层地理实体数据分层见表。表B.1表B.1

数据分层表RG_JTSS_ARG_LDLK_ARG_CunLuo_ARG_YuanLuo_ARG_ChangDi_ARG_JGZW_PRG_JGZW_LRG_JGZW_ARG_CZLD_ARG_GuanXian_PRG_GuanXian_LRG_GuanXian_AGL_XZQY_AGL_QYZZXQ_AGL_ZTGNQ_AGL_KFQ_AGL_ZRBHD_AGL_FXZQY_AGL_SHGL_ADB

1987—2024表B.1表B.1 数据分层表(续)NAMEChar有明确称的地理实必填其他ENTIIDChar64018100000023020020210101000001LOCATIONENCODEDINGCharG001301230102032H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ENTICLASSIDChar230200ENTICLASSIDNAMECharBORNTIMEDate20190415SURVIVALTIMEDate20190415ENDTIMEDate消亡地理实体必填,其他选填。20201201OWNERChar10ADDRESSCharENTIIDChar64018100000023020020210101000001SRSIDCharJHTXLBChar

TimeSystemIDCharCQSJDate20190415CQRCharDATASOURCEChar2000

SOURCECLASSChar3103003DB

1987—2024

附录C(规范性)数据属性项C.1表

C.1

规定了地理实体数据的基本属性项。表C.1

地理实体数据基本属性C.2 表

表C.1

地理实体数据基本属性表C.2表C.2

地理实体空间数据描述项HEIGHTFLOAT5.2TBXHDMChar(6)HDGD/HQGD/LQGD/MQGD/SHGD/SMGD/LQYD/…TBXHMCChar(20)区耕林区耕地漠化/…ZZSXDMChar(6)LS/FLS/LYFL/WG/XG/LLJZ/JKHF/GCHF/JKHF/

GCHF/…ZZSXMCChar(20)种植粮食作物种植非粮食作物未耕休耕林粮/…TYPEChar/…SL_BZCharHYDCCharFC110046PERIODChar7-9WQLChar/…VOLChar1500HEIGHTFLOAT3.6ANGLEFLOAT265TYPEChar/…SL_BZCharBASCharAAGRADECharDB

1987—2024C.3表

C.3

至表

C.27

的规定了各类地理实体数据属性项。表C.3

流域属性项表表表C.3

流域属性项表表C.4

水系属性项表表C.5

植被与土质属性项表SL_BZCharHYDCCharFC110046VOLChar1500HEIGHTFLOAT2.1ANGLEFLOAT265WQLChar/…PASSChar(12)USAGEChar进水闸分水闸节制闸/…TYPEChar有盖/…10CLASSChar/…RNCharG6RNPChar重复的路段必须填写。例如:G20/G307RTEGChar国道、省道必填,其他为可选。例MATRLChar国道、省道、县道为必选,其他为可选。例如:砼沥混LANEIntTYPEChar范围准确PRCTAGCharRNChar

203200TYPEChar表C.6

水利属性项表表C.7表C.6

水利属性项表表C.7

蓄滞洪区属性项表表C.8

铁路属性项表表C.9

公路属性项表30DB

1987—2024RNCharG6RNPCharG20/G3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