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优化策略_第1页
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优化策略_第2页
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优化策略_第3页
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优化策略_第4页
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优化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阶段,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教育教学领域也应该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手段,挖掘线上课程教学资源,推动智慧课堂全面发展。因此,小学信息科技课应该以微课为基础,积极探索微课教学的新模式。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一)微课概念微课是一种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载体是视频,反映的是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的所有教学素材的总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微课是在线教学视频,但是“微课程”和“微视频”有本质的不同。微课需要具备完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微课开发利用的核心是选题、设计、讲解、表现和效果,微课设计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中的“微课”具体指的是以视频为依托、以学生学习效果为标准、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资源。(二)微课特点现阶段,微课已经与教育教学领域充分融合,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短小精悍。微课核心特点是“微”,一方面微课时间较短,承载内容精简,便于传输,也便于实时共享;另一方面微课内容指向性明显,一则简短的视频可以将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汇总在一起,满足学习者学习目标诉求。二是交互性。微课是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道具。微课交互性特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传统教学中,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固定,师生交流相对封闭;微课支持下,教师可以将网络信息资源融入教学过程,拓展课外交流渠道。而且,面对疫情等突发状况,微课的介入可以保障教学活动有序进行。三是重复利用。微课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展开设计的,在复习阶段或者后续教学需要运用既有知识点时,教师不需要二次设计,直接重复使用微课视频即可。四是灵活性。微课操作简单,运用灵活,不仅能在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运用,也能在课后作业环节运用。在课后,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复习所学内容。而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开发新的微课视频。二、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设计原则小学信息科技微课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吸引力原则。微课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满足网络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微课设计应该积极吸纳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快、信息交互性强、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精彩、新鲜的学习内容,例如动画、人物故事等,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二是整体性原则。微课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视频录制不能局限于某一片段的内容,而是应该融合整体教学目标,将微课设计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三是交互性原则。微课与传统线下教学不同,视频录制与学生学习是分开的,所以微课具有跨时空性特点。微课交互设计具体表现为“显性交互”和“隐性交互”,前者是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例如运用信息技术添加多功能按钮,“暂停”“跳转”“播放”等,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学习进度;后者是在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向学生隔空提问、设置习题练习、布置思考题等。微课设计交互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有助于实现个性化互动学习。四是精准性原则。微课设计主要针对学科知识点或者课程教学环节进行,所以微课教学应该坚持精准性原则。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每一册教材内容都是不同的,对应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也存在差异,教师设计微课时应该立足教材内容,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可行性,提炼出适合制作微课的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类型制作对应的微课视频。五是个性化原则。微课针对性和指向性较强,语言表达时呈现出“一对一”特点。教师录制微课视频时不适合用“你们好”“大家好”等语言,而是使用“你好”等语言,通过亲切化问候语拉近师生距离。而且,微课视频无法看到学生的反应,所以眼神交流、互动的时间可以减少。教师适当加快语速,利用饱满的情绪调动学生积极性。三、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设计流程信息科技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活动应该重点强调科学原理、科学规律、科学方法(过程)、科学应用、科学评价。因此,为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小学信息科技微课教学应该在设计原则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流程。以闽教版(2020)六年级信息技术第八课“绘制基本几何图形”为例,具体微课教学设计流程如下所示。(一)前期分析1.学习者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活动主要参与者,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既有知识水平,有助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设计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该阶段学生对于计算机word文档学习、Scratch程序有一定理论经验和操作基础。在“趣味编程”系列教学活动中,学生也逐渐掌握各种基本运算指令和指令控制程序。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应该重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分层项目驱动任务。2.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会贯穿到微课教学各环节中。微课的价值在于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大限度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所以微课设计前,教师应该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整理,确保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指导思想,学生需要掌握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三层目标。因此,教师将“绘制基本几何图形”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是学会设置画笔、画直线,掌握利用重复执行指令画有规律图形的技巧,熟练运用画多边形的方法;能力目标是整合所学知识设计班级logo;情感目标是通过“绘制基本几何图形”的学习,学生可以将编程思想与绘图经验融合到一起,感受信息技术在图形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微课视频时间简短,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明确适合开发微课的知识点。“绘制基本几何图形”的教学重点是利用重复执行指令画有规律的图形,教学活动围绕“怎么做”展开,所以微课内容应该是使用Scratch程序中的“画笔”指令创作基本几何图形。(二)微课设计微课设计主要是对教案和任务学习单进行梳理,教师提前计划微课录制内容和录制方式,填写微课制作信息表,表格内容审核通过后,教师会按照设计思路开发制作微课视频。任务学习单如表1所示,微课制作方式如表2所示。表1微课任务学习单设计表2微课制作方式(三)微课制作微课制作是按照微课设计的思路进行内容填充的环节。首先,教师运用iPad中的educreation工具对基本几何图形进行讲解,向学生一一展示柱体、锥体、旋转体、截面体、圆形、多边形、弓形、多弧形的特点和性质。用红色记号笔将多边形标注出来,文本框中输入:“多边形指的是三条或者三条以上线段组成的平面图形。多边形各线段之间需要按照顺序连接,常见的多边形有凸、凹多边形和正多边形。”其次,教师打开Scratch程序,引导学生认识“画笔”模块中的指令。“画笔”模块主要有动作和设置两大类指令,具体的指令内容是清除舞台上所有绘图痕迹;把角色当成印章,随意“印”出印章中的造型;绘图开始和停止;自由移动鼠标,选择对应颜色块,单击鼠标后画笔颜色得到调整,还可以利用“墨水”图标吸取其他颜色;变化量和初始值的设定。利用Scratch程序画直线。先添加“铅笔”角色,再设置铅笔笔尖,确定造型中心,最后运用编写程序画出线段。需要放大处理的是线段长度和粗细的选择,前者依靠移动步数实现,后者需要画笔粗细决定。接下来利用编写程序绘制几何图形。画三角形时,先画出任意一条边,向左转120°;画出第二条边,再左转120°;直到第三条边制作完成。此时加入重点探索环节:在末尾处增加一次120°左转,可以改变三角形制图步骤,反复执行画边+转向即可(三次)。由此可以看出,改变三角形程序循环次数和转向角度的参数,可以画出其他正多边形。因此,教师录制完三角形制图流程后,增加空白页,用紫色标注正多边形边数与转向角度的计算公式:转向角度=360°÷边数。再次,专业知识细化到位后,教师将动画作品插入赏析环节。动画背景是动画片中的经典形象,例如辛普森、小猪佩奇、蜡笔小新、孙悟空、哪吒、光头强等,每一个深刻的动画形象都能解构成平面几何图形。此部分内容是加深学生对信息科技课程情感价值观的理解。最后,教师插入作业页面。学生点击链接,直接跳转到作业测试环节。作业环节可以放在预习阶段,发挥检验预习效果的作用。教师根据检测结果设计课上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知识,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学习。作业环节也可以放在课后巩固阶段,发挥查缺补漏的作用。(四)微课应用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采取循序渐进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第一,课堂导入。学生认知水平、理解水平、操作水平有显著差异,为最大化提高信息科技微课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先将学生分成6个讨论小组,每组5名学生。小组划分遵循“异质化”原则,搭配学困生和优等生,小组内部自选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学习任务。分组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每组选派一人到讲台前手绘一个正三角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大家认为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得到否定答案后教师继续引导:“手工画图确实做不到统一和规范,那么Scratch程序能做到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探索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微课视频,讲解Scratch程序制作几何图形的步骤,展示计算公式前,教师先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为此,教师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向学生公布活动规则和内容,每组自由活动15分钟。自由活动期间,小组成员共同探索其他多边形制作方法,大家可以自主研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但要确保小组间的内容不一样。15分钟后,小组间展开比赛活动。第一组展示自己探索的几何图形;第二组重复第一组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个不同的展示内容;第三组重复前两组的内容,再创造一个新的内容。以此类推,直到后面的小组无法演示新的内容,视为淘汰。小组竞赛期间,教师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把握活动节奏,确保正多边形的正确性;二是引导学生思考编程画直线与多边形的区别,同时总结正多边形边数与转向角度的计算公式。第三,总结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微课中的学习成果,小组成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绘制基本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罗列下来。A组学生将“Scratch程序”作为核心关键词列在中心位置,分支结构列出“画笔”模块中的动作和设置指令,指令下方继续填补三级结构内容;B组学生以“绘制基本几何图形”为关键词,通过设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的方法梳理微课内容。组员相互点拨,记录小组成员难以解决的问题,书写汇报意见,为下一步全班交流奠定基础。随后,组内派出代表上讲台汇报学习成果,阐述小组对微课视频的归纳总结,再根据讨论结果,说出自己对信息科技的态度和建议,同时分析原因,表明未解决问题。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台上代表进行回答,组内其他成员可以共同解答问题,双方展开深入讨论,彼此交流意见。小组间进行自评和互评,根据讲解水平、认知水平,选出最佳小组。第四,布置作业。为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设计信息科技分层作业。作业形式主要有知识拓展类和实践探索类两种。针对硬件条件有限、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设计知识拓展类作业,作业内容以信息收集、汇总、整理为主,例如查找祖冲之是如何测量圆周率的;针对硬件条件优渥、信息科技学习欲望较强的学生设计项目驱动任务,如“设计班级logo”主题项目,学生需要利用基础几何图形设计一款logo,教师展示作业结果,选择最优设计方案。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五)微课评价微课评价有两种形式。一是过程性评价。教师和学生需要对微课视频是否清晰、画面布局是否合理、教学流程是否精简、讲解内容是否明了进行评价。二是效果评价。教师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微课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反馈信息总结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四、以微课为基础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优化策略(一)完善配套设施微课教学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但是也面临负荷过重的问题。如果教学设备出现卡顿、掉线、网络崩溃等现象,会严重弱化教学效果,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保障微课教学效果,发挥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学校应该积极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例如,调整宏观策略,与网络公司展开合作,加强学校校园网建设,为微课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学校立足实际发展需要,选择多样化的线上教学平台,如超星泛雅在线教学平台,将其作为微课教学第二课堂,进一步优化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效果。综上,通过调整宏观策略,教师在实施微课教学时会更加流畅自然,线上线下教学效果也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体验感增强,对教学质量和效率充满信心。(二)建立监督模式微课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不可忽视的问题,即缺少监督机制。为此,学校应该根据实际发展现状,建立线上教学模式监督机制。第一,课前检查导学案。教师应该提前上传微课资源,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同时进行课堂模拟演练,预设学生看完视频后会提出的问题,避免出现流程不畅、案例卡顿等现象。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抽查教师导学案,确保课前准备工作有序进行。第二,课中实时监测。学校领导小组对教师课前提交的微课制作信息表进行评估,对比学生课上反馈情况,总结小学信息科技课教学指标。如果遇到异常数据信息,需要及时反馈处理,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第三,课后评估教学质量。评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后台管理,根据前期提交的数据反馈信息,分析教师行为。对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分析同一时期不同教师教学状态和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教学状态,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