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单选题1.在某国外战场上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最残酷的战役。一位牺牲的战士留下的纸条上写道:“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战士们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气候中,凭借顽强的意志,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该场战役属于(

)A.淞沪会战 B.远征缅甸 C.抗美援朝 D.百团大战2.某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把1956-1966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概括为“3338”四个数字,即“三面红旗”“三年困难”“三线建设”和“八字方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摆脱苏联模式束缚 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C.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D.中西部地区经济得到恢复3.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重申了和平共处原则,周恩来因此而赢得了崇高的声望,被公认为亚非国家民族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斗士”。这次国际会议最有可能是A.日内瓦会议召开 B.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C.第26届联大会议 D.万隆会议召开4.1954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专门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加大农村党组织的建设,到1957年农村党员人数要达到600万,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村镇,可以建立总支部,同时要求行政村和合作社一级也要建立基层党组织。这一要求在当时(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B.意在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C.适应了国家战略的需要 D.促进了农村村民自治的实施5.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策略进行了一系列变化。美国“策略”的变化说明1949年暂时不承认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20世纪50年代初拖延讨论美国操纵联合国否决机器,通过了“延期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整个50年代都遭到美国否决1961年“重要问题”提案美国提出:代表……需要2/3多数票通过才可解决。自十六届联大起又继续把中国阻挡在联合国大门之外达十年之久1971年双重代表权美国主张,“在处理中国代表权问题时,联合国应当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都是存在的”A.新独立民族国家支持恢复中国代表权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C.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D.美国自身经济实力不断遭到削弱6.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这一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重要成果”的是(

)A.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B.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全民病有所医C.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D.“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7.进入21世纪后,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正为世界做着更大的贡献。具体表现有(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共赢共享

②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③参加万隆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④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历史铭记》中,首次公开了彭德怀发给中央军委的一封绝密电报,电报部分截图如下。据此可知,该事件(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表明中美军事力量逆转C.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D.主动出击了日本侵略者9.下表为我国1957年至1960年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A.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B.“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C.畸形经济结构渐趋正常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0.新中国成立之初,英国就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两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被称为“中外交关系”,以寻找继续在华贸易的可能性。但直到1972年,两国才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应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 B.西方国家不再敌视新中国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需要11.下图为“大跃进”时期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浮夸风 B.高指标C.瞎指挥 D.不尊重客观规律1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确立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存在。这次会议的召开A.宣告了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结束 B.表明我国民主化建设曲折发展C.促进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D.推动了我国立法体系的健全13.1963年8月,李先念在谈到国民经济工作时指出:“1960年底,全国由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共有五千零四十三万八千人,全国城镇人口共有一亿三千零七十三万人。1961年和1962年,共减少职工一千八百零七万人,减少城镇人口二千二百万人。”这一变化(

)A.得益于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 B.中断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C.源于对“八字方针”的贯彻 D.优化了我国城乡人口布局14.如表为1950年前福建沙县镇头区茅坪乡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闽中地区农村(

)阶级成分户数人口数田亩数地主、富农15户69人2521.82亩雇农、贫农、中农327户1293748.13亩A.人地矛盾的突出 B.小农经济的凋敝 C.土地改革的必要 D.基层治理的失效15.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54年中华人民宪法的颁布 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16.某著作中描述:“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该会议能够反映当时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B.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C.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受到美苏冷战对峙局势威胁D.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世界大会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三——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该宪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编纂民法典的背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就走上了一条与西方民主政治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一整套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次大革命”,请问第二次大革命的政治制度演变是怎么样的?结合材料一、二,第一次大革命的政治制度演变是怎么样的?周秦之间“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请问第三次大革命建立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后来通过三大改造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请问改造的实质内涵是什么?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资本的严重不足一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而人口众多,积累非常有限(1949年美国中美关系白皮书甚至断言中共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二是人力资本也非常有限,大量的劳动力是文盲,科技人员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产业工人严重不足。而资源的不足,一是表现在人均耕地的严重不足,同时也严重缺乏可以用来出口换汇的木材、石油、矿石等。在这种情况下,同时面临着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大国的统一和安全,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苏联率先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历史背景,说出当时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编自聂凤英《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研究》粮食价格波动折射出党和政府的政策信息结合材料任选一个时间节点或时段,予以说明。(要求:明确时间节点或时段,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结合所学可知,为支援朝鲜战争,我国派遣志愿军,因此材料所述这场战役属于抗美援朝,C项正确;“战士们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气候中,凭借顽强的意志,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可知,这场战役发生时,有冰雪,且温度极低,不可能是上海周围的淞沪会战,排除A项;远征缅甸属于热带丛林作战,排除B项;这场战役发生在某国外战场,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56年至196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三面红旗”“三年困难”“三线建设”“八字方针”及所学可知,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的特征,B项正确;“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放弃苏联经济模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得到恢复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1955年召开亚非万隆会议,会议上重申了和平共处原则,故选D;1954年召开日内瓦会议,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1971年召开第26届联大会议,ABC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54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专门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在当时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适应了“一化三改”的国家战略需要,C项正确;1952年我国就已经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A项;1954年,国内还没有出现右倾的倾向,所以谈不上纠正,排除B项;当时还没有实行农村的村民自治,排除D项。故选C项。5.C【详解】从材料可以看了同,美国从拒绝承认新中国到最后“联合国应当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都是存在的”,可以看出,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也发生着变化,新中国最终重返联合国,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的态度变化,排除A项;材料与多极化无关,排除B项;经济不能体现经济实力,排除D项。故选C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到1978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学、国防等领域,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项正确;邓小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排除A项;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排除B项;“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7.B【详解】根据材料“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正为世界做着更大的贡献”及所学知识可得,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实现共赢共享,同时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①②④表述符合题意,B项正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表述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1950年11月”“毛高二位同志被燃烧弹烧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该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中美的军力对比,无法得出中美军事力量逆转,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事件与日本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D【分析】【详解】依据题干我国1957年至1960年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重工业的比例明显上升,而农业、轻工业的比例明显下降,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党和政府轻率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正确;实现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A排除;题干的主旨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没有体现“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更不是畸形经济结构渐趋正常,BC排除。故选D。10.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在国际上掀起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在1972年与中国正式建交,应与此有关,C项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属于根本因素,排除A项;“西方国家不再敌视新中国”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解决香港问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D【详解】大跃进时期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盲目追求生产的高指标,所以导致了浮夸风的出现,该漫画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不尊重客观规律,故选D;浮夸风是大跃进的特点之一,不是本质问题,排除A;高指标也是大跃进的特点,指不断修改和提高计划指标,不尊重客观规律,不符合题意,排除B;漫画无法体现瞎指挥,排除C。12.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宣告了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结束,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我国民主政治取得的成就,并未体现曲折,B排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非是政党制度,C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错在“健全”,排除。故选A。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60年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导下,中央政府缩减了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模,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从而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C项正确;此时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排除A项;这一时期的变化是对左倾错误指导下的经济政策的纠正,目的在于推动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未中断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排除B项;材料与城乡人口的布局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前(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图表显示,地主富农在此地少数人口占有多数土地,而大多数的雇农、贫农和中农占有少数土地,表明封建剥削严重,必须要进行土地改革,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土地和人口矛盾突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模式的论述,此时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同阶层的土地占有情况,不是基层治理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5.B【详解】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措辞前后稍有改变,最终确定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成熟,B项正确;ACD项不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排除ACD项。故选B项。16.C【详解】依据材料“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与的万隆会议。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这些国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召开了万隆会议。C正确;20世纪7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时间不符,A错误;此时世界形成了美苏冷战的格局,B错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世界大会的是日内瓦会议,D错误。故选C。17.(1)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地位: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2)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意义: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3)背景: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潮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文革结束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可知,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知,规定了政权组织形式;根据材料可知,还规定了“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等基本方针、政策。地位:根据所学可知,《共同纲领》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2)原则: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意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意义可从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等方面回答。(3)背景:根据材料“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根据材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根据材料“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潮流;根据材料中从1979年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结束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18.(1)封建君主专制变成民主共和制;分封制变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贵族政治变成官僚政治或者官员由皇帝任免和考核。(2)新民主主义或者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公有制。【详解】(1)演变:根据材料“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可知,这次革命史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封建君主专制变成民主共和制;第一次革命史秦朝的建立,将分封制变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本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秦之变的本质是贵族政治变成官僚政治或者官员由皇帝任免和考核。(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或者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公有制。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