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30/0C/wKhkGGZIt_yAKDhzAAIbGC_sUUQ643.jpg)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30/0C/wKhkGGZIt_yAKDhzAAIbGC_sUUQ6432.jpg)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30/0C/wKhkGGZIt_yAKDhzAAIbGC_sUUQ6433.jpg)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30/0C/wKhkGGZIt_yAKDhzAAIbGC_sUUQ6434.jpg)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1/30/0C/wKhkGGZIt_yAKDhzAAIbGC_sUUQ64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1.对于中国古代教育,清代学者张学诚曾说:“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天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现代学者孟宪承认为:“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材料描述的是()A.西周“学在官府”B.春秋时期的私学C.西晋时期的国子监D.北宋时期的书院2.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机构,自宋朝以来,全国的书院数量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时期宋元明清官办书院110519722200民办书院509181507935A.总体规模一直在发展壮大B.成为古代教育的主体力量C.与科举制度的兴废相始终D.反映了专制制度强化趋势3.1902—1906年,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等。这表明()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培养人才处于转型时期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4.1952年,我国高校实行院系调整,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进行全盘调整,全国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之前已经存在的综合性大学均有大规模调整。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B.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C.为全民高等教育做准备D.适当平衡文理科系的发展5.下表所示为1960—1963年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概况。这一变化()年份19601963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农业中学和技工学校等学校数量31001所5878所在校生人数503.5万人83.78万人教职工人数51.38万人18.19万人普通中学学校数量21805所19599所A.反映了中等教育的主导地位B.服务于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C.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D.推动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6.北宋仁宗时期,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大量校订刊行古典医籍,并利用印刷术发明的契机,鼓励地方官府大量刊印医书。该项举措()A.普及了活字印刷术B.传播了中医学知识C.建立了救灾防疫体系D.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7.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宋代主要采用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这利于宋代文化的大众化D.官方印刷主要是雕版印刷8.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这种状况()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体现了服务公众的职能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9.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A.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B.顺应了民众美好生活的需要C.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D.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结果10.英国近代史的材料汗牛充栋,各种公告记录早有图书馆档案室保全,私人的日记、信札又大批托出,且新资料仍不断被发现。有人从过去政客的文件中寻出家庭开支账单进行分析断定其党同利害,自成一家之言。这一现象反映出()A.还原历史可以从多元角度切入研究B.英国政府有完备科学的史料留存制度C.研究历史成为英国民众的一种风尚D.英国的政党政治为研究历史提供素材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等材料二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图强御辱“有用”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辅助设施——科学博物馆。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给中国知识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未来”。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朝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摘编自李飞《由“集新”到“集旧”: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个演进趋向》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并简析欧洲博物馆的文化功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原因。12.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13.(2023·1月浙江选考科目考试)1450年左右,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一种会在低温下熔化,却可以在被挤压时保持足够硬度的特殊金属合金;并用翻砂铸模法制作字母活字字模,且每一个单字都可以压缩。他做成的木质印刷机可用远远超过任何雕版印刷机的速度来印刷书籍,且最终成品的品质斐然。他的发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B.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C.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D.促进了图书馆的诞生14.(2023·1月浙江选考科目考试)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北宋学者云:“五代学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国朝各赐以书籍。……后庠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有官员谓:“国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B.北宋一度出现学校兴盛而书院衰落的现象C.宋代崇文抑武,推动书院发展D.宋代书院成为科举考试与人才培养中心15.如表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部分节选,据此推断()年份事件1840林则徐翻译《四洲志》,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文字达11400余字,是西方近代图书馆第一次在中国传播。19世纪40年代,“书馆”成为对应西方“图书馆”一词的主流用语1849西方传教士创办工部书局图书馆1862创办京师同文馆,揭开了晚清思想变革的序幕189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开大图书馆”称作强学会所作五大事之一1899清光绪帝颁布《饬各省开办中学和小学谕旨》,号令全体书院改变形式,书院藏书失去原有形态,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A.西方图书馆源于中国的“书馆”B.创办图书馆是变革社会的主要手段C.多种力量助推了图书馆的建立D.图书馆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发展需要16.在大萧条来临前夕,每20个成年人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大约在200万—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17.200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是1949年的51.3倍。博物馆1893个,是1949年的90.1倍。共有广播电台257座,而1949年只有49座;电视台从无到有,达到277座。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06部,而1978年仅生产故事片4部。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几倍、几十倍增长。这表明()A.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B.国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C.社会需求决定民生建设取舍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就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书院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朝,民间书院传道授业,教化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衡阳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宋朝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注重探讨义理,注重人格修养。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书院主要分布在南方,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元朝官学化是元朝书院的一大特点,将书院山长列为各地儒学提举司下属官员的编制,由行省任免,书院财权也由官方掌管。学生通过考核也可以进入仕途。这样,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朝明初一百年间,书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成化年间,书院逐渐恢复,到嘉靖年间兴盛。明朝最著名的书院是位于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的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清朝初年,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史》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12345678910121314151617ADCACBCCBACADCAA11.(1)原因: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探索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私人收藏的发展;启蒙运动传播了平等思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需要。文化功能:推动科学文化研究;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2)趋势:从展示工业文明成果走向展示历史文物;走向独立和专业发展;公共性不断增强;民族性不断增强。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爱国意识进一步觉醒;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知识分子的推动;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重视。18.示例一论题: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书院发展的影响。阐述:唐宋以来,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政府日益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唐朝时期,民间书院尚能得到朝廷鼓励;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宣扬儒家忠孝节义,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场所;元朝时期,书院负责人由官府任免,财权也受到官府节制,民间书院完全被纳入官方教育体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禁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书院日渐衰落。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铁建设项目合作开发协议
- 农业资源管理实务手册
- 放射科医生雇佣合同
- 养殖场转让协议合同
- 汽车融资租赁合同
- 2025年克孜勒苏州道路客货运输从业资格证b2考试题库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口算题专项训练
- 2025年吉林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技巧及答案
- 2025年毫州货运上岗证考试考哪些科目
- 电力系统集成合同(2篇)
- 脓包疮护理查房
- 《信号工程施工》课件 项目一 信号图纸识读
- 设备日常维护及保养培训
- 设计院个人年终总结
- 中石油高空作业施工方案
- 避孕药具知识培训
- 医保违规检讨书
- 钢结构实习报告
- 2024年建房四邻协议范本
- FTTR-H 全光组网解决方案装维理论考试复习试题
- 2024年广东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招聘61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