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提纲1_第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提纲1_第2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提纲1_第3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提纲1_第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提纲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提纲

根据考试大纲个人整理

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基础知识

大纲要求:

1、安全生产立法的意义

是在安全生产领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

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治理的需要

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

是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需要

是制裁安全生产违法犯罪的需要

2、安全生产执法的基本原则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合法、公平、公布的原则

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联合执法的原则

依据事实、尊重科学的原则

3、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宪法

安全生产专门法律安全生产基础法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

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范

标准国际公约

4、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范畴

范畴包括8个类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综合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法律

矿山类安全法律法规

危险物品类安全法律法规

建筑类安全法律法规

交通运输安全法律法规

公众集合场所及消防安全法律法规

其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国际劳工安全卫生标准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

第一节总则

大纲要求:

1、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

加强监管一一防减事故一一保证安全一一促进发展

2、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畴

时间效力2002年11月1日

空间效力国内从事生产、经营单位

3、安全生产治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4、制定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主体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

管部门备案

第二节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证

大纲要求:

1、生产经营单位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No.6)13项

制度、投入、机构、三种人(治理、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保证(工伤、厂房、职业病防护)

预防事故(评判、预案、危险品登记、器材)

其他条件

2、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职责(No.17)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排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企业设置安全生产治理机构的要求(No.19)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

安全生产治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治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

置安全生产治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治理人员;从业人员在

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治理人员,或者托

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

治理服务。

4、安全治理服务的提供(No.19)

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5、安全生产治理人员的能力要求(NO.20)

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治理能

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

责人和安全生产治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6、安全治理人员的基本职责(No.18)

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对检查中发觉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刻处理

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检查及处理情形应当记录在案。

7、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治理要求(N0.41)

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

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有资质一一签安全协议一一生产单位统管

8、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及有关

规定(NO.42)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刻

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抢救一一守职一一报告

第三节从业人员的权益和义务

大纲要求:

1、从业人员的权益(8项)

知情权、建议权、批检控权、拒绝权

避险权、求偿权、保护权、受教育权

(大纲内容:知情权、建议权、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拒绝权、

安全保证权、社会保证权、赔偿要求权)

2、负责人的概念

法人

从事经营权的总经理、执行管等

3、从业人员的义务(3项)

遵章守纪、接受教育、报告危害

第四节安全生产的监督治理(53-67)

大纲要求:

1、安全生产监督治理体制(N0.9)

综合监管一一专业监管

2、安全生产监督治理的举报制度

举报制度(No,63)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

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受理的举报

事项经调查核实后,应当形成书面材料;需要落实整改措施的,报经

有关负责人签字并督促落实。

3、社会监督制度(No.64、No.65)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觉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

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

告。

4、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的职权

监管部门No.54

行政审批权一一监督检查权

检查一一纠正违法行为一一责令排除隐患一一查扣不合格装备

5、监察部门的职权(No.61)

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

作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实施监察。

第五节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大纲要求:

1、应急救援体系

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实施的组织保证

包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急救援日常值班系统、应急救援信息系

统、应急救援技术支持系统、应急救援组织及经费保证。

2、应急救援组织建立的主体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

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

应急救援组织

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

急救援人员

3、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职责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缺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刻

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

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有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

关证据。

4、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职责

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形。

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5、地方政府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

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刻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

6、事故调查处理的依据和要求(No.73)

依据:34号令、75号令

要求: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

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

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7、单位和个人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中的义务

(No.72No.75)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止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第六节安全生产法律责任

大纲要求:

1、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的责任

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治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

实施综合监督治理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的责任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治理的部门依照本法,

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治理

3、生产、经营和储存危险物品的条件及违法责任

条件:(No.34)

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

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

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安全距离一一标志一一出口

责任:(No.88)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

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4、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责任

(1)未按照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治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

治理人员的;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治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未

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本法第三十

六条的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特种作业人员

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

岗作业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

以下的罚款。

(2)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的

法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

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

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

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

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

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的罚款。

(3)违反《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证的几种违

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a、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

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矿

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

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

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体会收合格

的;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

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

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保护、保养

和定期检测的;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

防护用品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

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

用的;使用国家明令剔除、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生产经营单位有以上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

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

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b、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责令停止违

法行为或者予以关闭,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

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

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

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C、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

全治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

施的监督治理的;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

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治

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治理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

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

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d、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

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

款。

e、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

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

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

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

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

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f、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治理协

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治理职责,或

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和谐、治理的,责令限期

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g、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

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治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

生产治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和谐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产停业

h、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

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

产条件的,予以关闭;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I、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缺失的,

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5、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a、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治理职责

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

或者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

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

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b、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

立刻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

职、撤职的处分,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

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

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6、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治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

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

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节中介组织机构的责任

大纲要求:

1、中介组织机构应具备条件

独立法人、安全评判部门、固定工作场所、工作条件、规章制度、主

管技术负责人条件、安全评判人员条件、聘用人员及能力、仪器设备

2、从事安全评判、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法律责任

罚款一一撤消机构一一追究刑事责任

3、中介组织机构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

责任

承担安全评判、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构成

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

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

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单处或者并处

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

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资格。

第二章第三章相关法律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事责任(3-7年)

刑事处罚的类型:

主刑一一管制、拘役、有期、无期、死刑

附加刑一一罚金、剥夺政治权益、没收财产

刑事责任的特点:司法机关执行、更强的强制性、人身制裁

犯罪的4个构置要素: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

大纲要求:

1、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因违反法规而承担的刑事

a、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行为的规定(No.134)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

不服治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

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B、关于生产经营单位由于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造成重大

安全事故的责任(No.135)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

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

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

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

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C、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的犯罪行为的规定(No.136)

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治理规定,在

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

徒刑。

D、关于消防责任事故的犯罪行为的规定(No.139)

违反消防治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

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应承

担的刑事责任(No.397)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

民利益遭受重大缺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

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安

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刑事责任

依照《刑法》(No.39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缺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大纲要求:

1、立法依据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证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

治理,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行政处罚的原则

行政处罚遵循公平、公布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

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

政处罚的依据。

3、行政处罚的种类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

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4、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第十五条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畴内

实施。

第十六条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

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第十七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治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

定授权范畴内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

权限内托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

关不得托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托付行政机关对受托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

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托付组织在托付范畴内,以托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

再托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九条受托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的治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

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5、行政处罚的管辖原则

地域管辖、指定管辖、移送管辖

6、行政处罚的适用以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原则

行政处罚的适用

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

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

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

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

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

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

处罚:

(-)主动排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八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

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

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

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原则

公平、公布;以事实为依据;程度相当

7、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权益

陈述和申辩、申请复议、拒绝和检举

8、行政处罚的程序

简易程序、一样程序、听证程序

9、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四十四条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

的期限内(15日内),予以履行。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

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

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

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第四十七条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第四十八条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

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

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

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第四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

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

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第五十条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

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内交

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当在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

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二条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

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10、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应负的法律责任

8种责任

第五十五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

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

幅度的;(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四)违反本法第十八

条关于托付处罚的规定的。

第五十六条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

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

处罚,并有权予以检举。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对使用的非法单

据予以收缴销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

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行政机关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

财政部门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向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或者拍卖

款项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

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行政机关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

或者变相私分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

己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依

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九条行政机关使用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对当事人造成缺失

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行政机关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人身或

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缺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

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行政机关为牟取本单位私利,对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

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

有关部门责令纠正;拒不纠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

分;徇私舞弊、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

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执法人员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禁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

不予禁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

益和社会秩序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大纲要求:

1、立法目的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保护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劳动过程中有关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具体规定

第八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

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形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

为有权禁止,并责令改正。

第八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

务,有权进入用人单位了解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形,查阅必要的

资料,并对劳动场所进行检查。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必须出

示证件,秉公执行并遵守有关规定。

第八十七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畴内,对

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形进行监督。

第八十八条各级工会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

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形进行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

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用工制度:16岁

无效劳动合同:(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2)采取欺诈、威逼等手段

订立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规定

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规定

延长劳动时间的规定

超时劳动酬劳的规定

3、劳动过程中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具体规定

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

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

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五十三条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

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放生产和使用。

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

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五十五条从事特别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

业资格。

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

者对用人单位治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

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第五十七条国家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级

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

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

计、报告和处理。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别保护(第58条一第65条)

第三章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大纲要求:

2002年5月1日施行

1、立法依据

为了预防、控制和排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

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职业病范畴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

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

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证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治

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4、职业病的前期预防

第十三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

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

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

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

间等卫生设施;(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

心理健康的要求;(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

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第十四条在卫生行政部门中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

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

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

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

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

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

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判报告或者预评判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

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判,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

病防护措施。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目录和分类治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制定。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

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

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成效评

判。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

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第十七条职业病危害预评判、职业病危害控制成效评判由依法设立

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

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评判应当客观、真实。

第十八条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别治理。具体治理办

法由国务院制定。

5、劳动过程中职业病的防护与治理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治理措施:(一)设置或者指定职

业卫生治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

案;(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治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建立、

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五)建立、健全工作场

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判制度;(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

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卫生保护权益、工会监督

6、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证

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

医疗卫生气构承担。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

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气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要考虑的因素:(一)病人的职业史;(二)职业病危害

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判;(三)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

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职业病报告制度: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气构发觉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

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

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证行政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证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职业病病人的保证:

第五十条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

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

查。用人单位对不适宜连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

位,并妥善安置。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

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第五十一条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

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证,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

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益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第五十三条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

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证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

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

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第五十四条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用

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

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

职业病病人。、

7、职业病防治的监督检查

安全生产监督治理部门按照《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要

求,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判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应负的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建设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

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

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关闭:(一)

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

告,或者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开

工的;(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未按照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

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

护设施设计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施工的;(四)未按

照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成效评判、未经卫生行

政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

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一)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判结果没有存档、上报、公布的;

(二)未采取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职业病防治治理措施的;(三)未

按照规定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

故应急救援措施的;(四)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I,

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采取指导、督促措施的;(五)国内

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未按照规定报

送毒性鉴定资料以及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进口的文件的。

第六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

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

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

危害的项目的;(二)未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或者监测系统不能正常监测的;(三)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

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形的;(四)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

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

第六十五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

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

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一)工作场

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二)

未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或者提供的职

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

准和卫生要求的;(三)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

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未按照规定进行保护、检修、检测,或者不能保

持正常运行、使用状态的;(四)未按照规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

因素进行检测、评判的;(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仍旧

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未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作业的;(六)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

诊治的;(七)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未立刻采

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的;(八)未按照规

定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

警示说明的;(九)拒绝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的。

第六十六条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未

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或者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由卫

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气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

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

元以下的罚款;弄虚作假的,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

职的处分。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

令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

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

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一)隐瞒技术、工艺、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

害而采用的;(二)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形的;(三)可能发

生急性职业伤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放射工作场所或者放射性同

位素的运输、贮存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四)使用国家明

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的;(五)将产生

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没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或者没

有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六)

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七)安

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

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

(八)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

第六十九条生产、经营或者进口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

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

损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

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处十万元以上三十

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一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

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

术服务的,或者医疗卫生气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

病诊断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立刻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

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第七十三条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机构和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

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气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

行政部门责令立刻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

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

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

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认证或者批准机关取消其相应的资格;对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

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超出资质认证或者

批准范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或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

(二)不按照本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七十四条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收受职业病诊断争议当

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给予警告,没收收受的财物,可以并处

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取消其担任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

成人员的资格,并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立

的专家库中予以除名。

第七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不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

的,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虚报、

瞒报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

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七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其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有本法第六十

条所列行为之一,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七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四章相关规定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治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治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第四章安全生产治理知识》

第一章安全生产治理概述

第一节安全生产治理基本概念

大纲要求:

1、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等基本概念

安全——安全条件、安全状况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治理

危险、本质安全

事故一一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缺失或其他缺失的

意外事件。

事故隐患一一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

不安全状态和治理上的缺陷。

重大危险源一一指长期地或暂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

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

施)。GB18218-2000

职业病、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

第二节现代安全生产治理理论简介

1、安全生产治理的发展历史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风险评判、危险源辩识、应急预案

2、安全生产治理的原理与原则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

3E原则一一技术、教育、法制

安全生产治理原则一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3、了解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

系统安全一一系统原理

安全生产治理系统:人、物、环境、治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全天候

4、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预防一一不发生;控制一一发生后

3E原则: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治理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治理方针

1、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事故情形、安全法制建设、监督治理体系、安全技术、治理新措施

2、我国安全生产治理方针及其含义

方针一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我过安全生产治理的主要含义:

(1)推进法制建设

(2)理顺体制

(3)安全卫生技术措施的采取

(4)坚持教育培训

(5)安全治理改革、治理现代化

(6)伤亡事故统计分析

(7)认识安全生产的规律,加强安全科技研究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治理

第一节安全生产责任制

大纲要求:

我国现行安全生产治理制度: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

1、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责任制一一应做的事情、应负的责任

安全“五同时”;纵的方面、横的方面;“四全”

2、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目的: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自我治理的安全治理机制和运行体系

要求:符合、和谐一致、可操作性、人员与机构、监督检查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主要负责人、治理人员、班组长、岗位工人

第二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治理组织保证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治理机构的设置要求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治理人员的设置要求

根据危险性、规模大小等因素确定

《安全生产法》的要求、300人

危险物品、矿山开采、建筑施工等企业的特别要求

第三节安全生产投入

1、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基本要求

目的:满足安全生产条件

投入的主要方面

2、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防止事故发生、减少事故缺失

必要性、可行性、轻重缓急、挖潜

3、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方法

依据

项目:工业卫生技术、减轻劳动强度、安全宣传教育、辅助

编制步骤

第四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大纲要求: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

危险品、矿山、建筑主要负责人、安全治理人员一一考核上岗

从业人员一一合格上岗

新工艺、新技术等一一培训上岗

特种人员一一持证上岗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治理人员、从业人员、特种人员

危险品、矿山、建筑等单位人员的教育要求

特种人员的复审

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第五节建设项目“三同时”

大纲要求:

1、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一一新、改、扩;建设项目概算

《职业病防治法》

2、建设项目“三同时一”的定义和内容

建议程序:项目建议书一一可行性(预评判)一一初步设计(劳动安

全卫生专篇)一一施工(施工图设计)一一试生产(同步)一一验收

(验收专题报告)

第六节安全生产检查

大纲要求:

1、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及内容

定期、不定期、经常性、季度及节假日、专项、全面

内容:查思想、查治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六查)

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常规检查、检查表

P(策划)——D(实施)——C(检查)——A(纠正)

第七节特种设备安全治理

1、特种设备的范畴

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

型游乐设施

2、特种设备的使用、检测等安全治理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设计

制造(生产许可证、安全认可证)

安装、修理保养与改造(资格证书、不得转包分包)

使用与治理(注册登记、定期检验、文字记载)

报废(报告)

应急救援预案

第八节劳动防护用品治理

大纲要求:

1、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头、眼、面、耳、手、足、呼吸器官、躯干、防坠落、护肤

2、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

原则:符合性、防护性、舒服

发放要求: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产品说明书

3、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检查、不超限使用、产品说明

第九节工伤保险

大纲要求:

1、工伤保险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补偿内容:医疗救治、经济补偿、职业康复训练、亡者遗属补偿

《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实施

原则:无过失补偿原则;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工伤经济补偿、

工伤事故预防与职业康复训练相结合

2、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资格和待遇给付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

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

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115种)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公安交通部门认定)伤害的;

(合理时间、合理路线)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

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

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

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治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医疗期满一一停工留薪期(一样不超过12个月、延长不超过12个月

=最多24个月)

3、工伤保险的实施范畴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

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

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

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

伤保险待遇的权益。

4、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预防的关系

以支定收、收支平稳

差别费率、浮动费率

第三章安全评判

第一节安全评判的分类

大纲要求:

安全评判的分类

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判目的分类

预评判、验收评判、现状评判、专项评判

评判程序:GB/T13861-1992

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一一《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重大危险源识别

辩识方法:

直观体会分析一一有可供参考先例

系统安全分析一一事件树、事故树

划分评判单元:危险有害因素、装置物质特点

评判方法:定性、定量;检查表、FTA(故障树)

安全评判报告格式:

(1)封面

(2)安评资格(单位、人员、机构)

(3)著录项(组长、组员、资格号、审核)

(4)目录

(5)编制说明

(6)前言

(7)正文

(8)附件

(9)附录

安全预评判、安全验收评判、安全现状评判、专项安全评判的概念及

内容

第五章第四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

大纲要求:

1、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知识

危险物质: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

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

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

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

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缺失,对环境造成

严重污染。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暂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

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

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贮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

域。

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方法

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生产场所、贮存区

《重大危险源辨识》一一GB18218-2000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

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按ql/Ql+q2/Q2+……+qn/Qn>=l运

算,若满足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第二节重大危险源的评判与监控

1、重大危险源的评判方法

评判模型的层次结构

危险性、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

2、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第五章事故应急救援

第一节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大纲要求:

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与特点

任务:营救、控制事态、复原、原因及评估

特点:迅速、准确、有效

从事故预防角度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从事故发生后缺失控制角度制订事故应急预案

2、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安全生产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特大安全事故、重大危险源

3、事故应急救援治理过程(四个层次一一预防、准备、响应、复原)

复原一一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

4、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结构、支持保证系统的内容

常见互助协议:通讯(包括媒体)、消防与营救、泄漏控制、公共设

施治理、工程措施、环保、医疗救护、安全保证、运输及后勤、行政

治理

第二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大纲要求: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层次及文件体系

体系: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

2、策划应急救援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及编制过程

危险分析一一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风险分析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6个一级要素: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

复原、预案治理与评审改进

第三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与评审

大纲要求: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基本要求

发觉缺陷、发觉不足、改善和谐、增强意识、提高水平、明确职责、

预案和谐、整体能力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类型、基本任务及实施过程

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成效评审方法及内容

不足项应在规定时间内纠正

第六章职业病危害治理

第一节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大纲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

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

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职业病一一10类115种

3、职业病的概念与分类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

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目录

一、尘肺(13)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

的其他尘肺

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伤害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

他放射性伤害

三、职业中毒(56)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铳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钺病

6、铭及其化合物中毒

7、领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钢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碑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中毒

12、碑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胧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

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工业性氟病

24、鼠及睛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锻基镇中毒

28、苯中毒

29、甲苯中毒

30、二甲苯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农药中毒

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

52、杀虫眯中毒

53、浪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

性肝病

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

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病

六、职业性皮肤病(8)

1、接触性皮炎

2、光敏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座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

性皮肤病

七、职业性眼病(3)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

1、噪声聋

2^铭鼻病

3、牙酸蚀病

九、职业性肿瘤(8)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醛所致肺癌

5、种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工人肺癌

8、倍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十、其他职业病(5)

1、金属烟热

2、职业性哮喘

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4、棉尘病

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第六章第二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控制

大纲要求:

1、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控制措施

2、工业毒物、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控制措施

3、粉尘的检测及控制措施

湿式、密闭通风除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二)煤尘(煤矽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三)石墨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

(四)炭黑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

(五)石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

(六)滑石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

(七)水泥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

(八)云母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

(九)陶瓷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

(十)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

(十一)电焊烟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

(十二)铸造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

(十三)其他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

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伤害、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

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伤

害。

三、化学物质类:

(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

(二)汞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