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感应器的设计制造1感应器结构形式感应器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施感导体、硅钢片、汇流排、喷水器及把合、绝缘零件等组成。感应器施感导体形状如图2所示,其上下表面与齿轮齿槽截面形状相近,尺寸略小,在使用时施感导体与被加热面之间留有合理间隙,一般为1~2mm。汇流排均为铜管制成,导通施感导体与电源之间的电流,同时连通施感导体冷却水路。施感导体内侧安装硅钢片,利用其驱流作用,使施感导体中竖直方向的电流趋向前部,增强齿槽底部的感应电流和加热效果。图1
感应器结构1.铜螺母2.喷水器3.绝缘板4.导体冷却水腔5.施感导体
6.硅钢片7.铜螺栓、铜垫圈8、10.绝缘垫圈9.绝缘定位板
11.汇流排
12.淬火冷却介质进水管13.导体冷却进水管14.铜螺栓、铜螺母15.导体冷却出水口图2
施感导体及连接部分示意淬火时感应器的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工件水平放置于中频感应淬火机床工作台上,施感导体上下平面与齿轮齿端面平行。淬火时感应器由下向上沿齿槽方向移动,连续加热齿槽表面。施感导体下方配置喷水器,在施感导体连续加热后喷射淬火冷却介质。为防止在淬火加热过程中施感导体前端和导磁硅钢片过热烧熔,施感导体内部设置冷却系统,施感导体冷却系统由上冷却水路、竖直冷却水路、下冷却水路、导体冷却进出水管、汇流排及铜管内腔等组成。图3
感应器与齿槽相对位置示意2初始感应器(1)初次试验按上述感应器结构形式,参照以往大模数齿轮淬火感应器设计经验,制造了初次加热试验使用的感应器。在设计制作感应器的同时,投制了淬火用试件,其模数为8,齿数为142,变位系数为-0.3606,试验件材质为42CrMo钢,经锻造成形,粗加工后进行了调质处理,调质后硬度240~275HBW。
用此感应器在多功能中频感应淬火机床上对试件进行加热试验。试件与感应器的装夹方式与前述相同。感应加热淬火后,在试件齿宽方向垂直面上切取试片,磨光后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检测硬化层分布,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图4
首次感应加热试验结果图4中浸蚀较深的部分为硬化层,可见只有齿根高部分齿面被淬硬,齿顶高部分齿面和齿槽底部没有硬化效果,同时齿槽两侧面硬化深度不均,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齿顶部分齿面及齿槽底部与感应器侧面及前部间隙过大,且两侧齿面与感应器间隙不一致所致。(2)修正感应器与齿槽各部分表面的间隙量根据图4所示试验结果,改进感应器与齿槽表面各处间隙。取齿槽底部间隙为1mm,齿根部间隙为1mm,逐步向齿顶过渡到2mm。同时,修正感应器轮廓和硅钢片安装位置,使其两侧对称。
用修正后的感应器重新进行上述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两侧齿面已有足够的淬硬层深度。但是,仍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齿根部分加热温度偏高,造成淬硬层过深;第二,齿槽底部淬硬效果不好,几乎没有淬硬层。图5
修正间隙后的试验结果分析认为:第一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齿根部施感导体宽度偏大,感应器与该处齿面间隙过小;第二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驱流导磁体硅钢片的位置和尺寸不合理,驱流效果不足。3感应器重新设计(1)导体冷却水路的改进和硅钢片的重新设计据前述分析,欲改善齿根部加热状态,必须减少施感导体前部宽度。但是,按传统感应器设计方式,施感导体的前冷却水路(见图6)为圆柱形直孔,圆孔截面占据了施感导体竖直部分的大部分面积,其侧壁已经很薄,没有余地再减小齿根部施感导体的横向尺寸。如果把前冷却水路后移,将减弱对施感导体前部的冷却效果,因此将前冷却水路横截面形状由圆形改为狭长形状,这样在保证导体冷却水流通面积的同时缩小了齿根部施感导体的横向尺寸。前已叙及,为加强齿槽底部加热效果,在施感导体内侧安装了导磁材料硅钢片。为了防止因感生电流导致其过热,采用经过磷化绝缘处理的厚0.20mm的硅钢片叠放至所需高度。图6
改进后的施感导体冷却水路1.前冷却水路2.上冷却水路3.下冷却水路原设计硅钢片形状尺寸如图7所示。试验证明,该设计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致使驱流效果不理想。图7
原设计硅钢片首先,硅钢片槽两侧长度不够,不能完全包覆施感导体前部,应将其加长,这样就将感应器中的交变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向齿槽底部方向前移,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磁,加强齿槽底部的加热效果。其次,硅钢片后部宽度不够,总面积小,吸附磁力线能力有限,因此增加了一个上底5mm、下底1mm、高5mm的梯形面积。为了防止齿顶部棱角处因尖角效应产生过热,将硅钢片从接近齿顶处至尾部加工成倒角,形成梯形结构。改进后的硅钢片设计如图8所示。图8
改进后的硅钢片(2)重新淬火试验使用再次改进的感应器重复前述感应加热淬火试验,浸蚀检验结果如图9所示。图9
改进冷却水路和硅钢片后的试验效果用再次改进的感应器对试件加热淬火后,齿面淬硬层均匀,齿槽底部淬火效果良好,完全可以满足模数8的齿轮沿齿槽连续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需求。二、变位直齿轮的表面淬火1技术要求试验采用某重要项目环型起重机变位直齿轮,模数为8,齿数为142,变位系数为-0.3606,齿顶圆直径为1146.23mm,齿宽为80mm,材质为42CrMo钢。要求齿部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齿面硬度40~46HRC,节圆处有效硬化层深度≥1.5mm,齿槽底部淬硬,齿两侧硬度分布要均匀,同一个齿面硬度的偏差不允许超过4.5HRC,并且附带同熔炼炉次材质齿形试样,解剖检查齿形试样有效硬化层深度。2淬火试验使用前述试制成功的感应器,在多功能中频感应淬火机床上对该齿轮进行沿齿槽连续加热表面淬火。工件和感应器的装夹与图3方式相同。工艺参数见表1。采用德润宝BW淬火冷却介质,浓度13%。表1
表面淬火工艺参数3试生产结果齿轮淬火后在热风炉中380℃回火。回火后齿面硬度45~46HRC。切片进行淬硬层深检测,宏观浸蚀形貌如图10所示。用显微硬度计检测硬度分布情况,结果见表2。按GB/T5617—2005判断节圆有效硬化层深度DS=1.90mm,齿槽底部硬化效果良好,齿面硬度均匀,完全达到技术指标要求。图10
齿轮淬火后宏观检查硬化深度表2
有效硬化层深检测(设置功率33%)三、结束语1)应用该感应器对实际生产中的模数8齿轮进行表面淬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图解专项训练课件
- 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因介绍
- 甲状腺瘤病因介绍
- 牙齿外伤病因介绍
- 深海恐惧症病因介绍
- 泌尿生殖系棘球蚴病病因介绍
- (高考英语作文炼句)第10篇译文老师笔记
- (高考英语作文炼句)第45篇译文老师笔记
- 开题报告: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增值评价研究
- 开题报告:长聘制度对大学教师高水平科研创新的影响及完善对策研究
- 基坑支护方案带计算书
- 福建省福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第13课 传统杂技|广西版 (共13张PPT)
- 污水处理厂设备清单
- 蓄水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 建筑公司组织架构(中小型)
- 担保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 SCS2D软件中文使用说明
- 三菱变频器e700中文手册
- 设备维护保养年度计划表汇编
- 功能说明书-sap与立体仓库接口开发-出入库单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