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讲 物态变化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解析版) -2023-2024年初二物理上学期末复习精细讲义_第1页
3讲 物态变化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解析版) -2023-2024年初二物理上学期末复习精细讲义_第2页
3讲 物态变化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解析版) -2023-2024年初二物理上学期末复习精细讲义_第3页
3讲 物态变化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解析版) -2023-2024年初二物理上学期末复习精细讲义_第4页
3讲 物态变化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解析版) -2023-2024年初二物理上学期末复习精细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第3讲物态变化课后专项突破及单元综合测一、单选题1.关于“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熔化【答案】B【详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形成冰晶,就是霜,这个过程叫凝华。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关于自然界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升华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凝固【答案】D【详解】A.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升华吸热,故A错误;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错误;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误;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正确。故选D。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能有效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C.秋天小草上露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冬天北方的屋檐上有时会形成冰柱,是凝华现象【答案】B【详解】A.春天冰雪消融,冰遇热熔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蒸发的过程中会吸热,能够降低一些温度,故B正确;C.秋天小草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冬天北方的屋檐上的冰柱,是屋檐上的水在流下来的过程中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B。4.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液泡应该和试管底接触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答案】B【详解】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液泡全部浸入物质中,不能和试管底接触,故A错误;B.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状态和温度会发生变化,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且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故B正确;C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是80℃,故该物质是晶体,故CD错误。故选B。5.如图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0℃B.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C.该物质在B、C两点温度相等D.该物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答案】B【详解】A.如图,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且不变,说明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为0℃,是晶体,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如图,该物质从第1min开始熔化,到第4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故B错误,B符合题意;C.如图,该物质在B、C两点间是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在B、C两点的温度相等;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根据晶体熔化特点可知,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且温度不变;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6.监测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用如图所示的这支体温计直接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则测量结果不可能是:A.37.0℃ B.38.5℃C.38.9℃ D.39.0℃【答案】A【分析】体温计的量程一般为35℃~42℃,其分度值为0.1℃.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详解】人们常用的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图中液柱的位置是38.5℃,体温计的示数是38.5℃;体温计没有将水银柱甩下,直接用它去测量另一人的体温,水银柱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故测量结果不可能低于38.5℃,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如图是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四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详解】A.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不相平,故A错误;B.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不相平,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故B错误;C.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液体中,故C错误;D.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故选D。8.用图像整理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如图表述的是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固、液、气三种物态之间的转化,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固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需要放热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甲需要吸热【答案】C【详解】由图知:丙到甲放热,甲到乙吸热,所以甲为固态,乙为液态,丙为气态。甲到乙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乙到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丙到甲是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地球水循环的部分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地表水蒸发到空中 B.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凝固成小冰晶 D.水蒸气凝华成霜【答案】A【详解】A.蒸发是由液态到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的一种,汽化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B.液化是由气态到液态的过程,液化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凝固是由液态到固态的过程,凝固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到固态的过程,凝华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0.疫情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进行测温的,居家体温测量可采用水银体温计,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答案】红外线热胀冷缩37.1【详解】[1]红外线热作用强,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常用的手持式体温枪是靠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进行测温的。[2][3]体温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图中体温计分度值是0.1℃,读数为37.1℃。11.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将铁水倒入制作农具的模子后,冷却下来后就制成了农具,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答案】熔化凝固【详解】[1]“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2]将液态铁水倒入制作农具的模子后,冷却下来后就制成了固态的农具,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12.“糖画”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为:将白糖加热成糖汁,用勺子盛起糖汁,在大理石上作面,等全部凝固后拿铲子铲起来即可,将糖汁变成糖画是现象,该过程中热量。

【答案】凝固放出【详解】[1][2]糖画制作过程中,部分糖汁变成糖画,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出热量。13.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冰来冷却物体,冰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答案】熔化吸收【详解】[1][2]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会吸收热量,所以,虽然0℃的水和0℃的冰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但用0℃的冰冷却物体效果更好。14.冬天家人团聚时,爱吃火锅,光滑细嫩的冻豆腐是涮火锅的必备菜品,它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后而形成的。【答案】凝固熔化【详解】[1][2]豆腐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豆腐冷冻时这些水分就会凝固为小冰晶,同时体积变大,这些小冰晶将整块豆腐挤压成蜂窝形状;待豆腐解冻后,小冰晶熔化为水,就留下了很多小孔。15.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一侧(填“室内”或“室外”),原因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放热,然后发生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室外液化【详解】[1][2]玻璃窗上的水雾出现在室外。因为开启空调时,室内温度较低,室外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窗液化成水珠附在玻璃窗外。三、实验题16.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纸锅烧水来观察水的沸腾,如图甲所示。

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57酒精78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由上表可知,本实验应选用(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2)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变化,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3)为了验证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纸的着火点为183℃,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500℃,纸锅却不会被点燃,其原因主要是:。【答案】水银94停止加热见详解【详解】(1)[1]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水沸腾时温度接近100℃,由上表可知,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因此本实验应选用水银温度计。(2)[2]水沸腾时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水的沸点为94℃。(3)[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否需要吸热,可以撤去酒精,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4]纸锅内水沸腾后吸热,温度维持94℃不变,纸锅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不能被点燃。17.如图所示是“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规律制成的,读取温度值时,正确的方法是(选填“A”“B”或“C”);(2)实验中待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水沸腾后再记录四次,并填写在下表中;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9698989898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此时实验室的气压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验中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3)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答案】热胀冷缩B98小于液化适当减少水量【详解】(1)[1]在实验时,我们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个原理制成的。[2]读取温度值时,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眼睛视线要跟温度计内管中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应该选择在B的位置观察。(2)[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计时的第4min起,水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水的沸点,为98℃。[4]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根据气压越大液体沸点越高的特点可知,此时实验室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5]实验中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空气液化成了小水珠,所以“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3)[6]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可以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可以提高水的初温;可以给烧杯加个盖子以减少热量散失等。18.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1)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实验时,发现碘锤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他认为这是碘从态直接变成了态,发生了升华现象;(2)小华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酒精灯800℃。根据这些资料,小华认为小明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先再汽化的物态变化过程,并不能得出碘发生升华的结论;(3)若要解决小明和小华的疑问,则必须对实验加以改进,你认为怎样改进实验更合理?。【答案】固气熔化见解析【详解】(1)[1][2]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发现碘锤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2)[3]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8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故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3)[4]将碘升华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19.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海波在第3min时处于态,在第7min时处于态。第11min时处于态,整个过程海波要热量(填“吸收”或“放出”)。根据该图像还能获得合理的信息有:(1)海波的初温为25℃。(2);(3)。

【答案】固固液共存液吸收见解析见解析【详解】[1][2][3]由图示知,第5min到第10min,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那么第3min,海波尚未熔化,处于固态。第7min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第10min熔化完成,所以第11min处于液态。[4]整个熔化过程,需要不停加热,所以海波在熔化过程需要吸热。(2)[5]由图像知,海波在熔化过程有固定的温度,是晶体。(3)[6]由图像知,第5min开始熔化,第10min熔化结束,海波的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20.为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同学们有如下三种假设:假设I是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有关;假设Ⅱ是与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假设Ⅲ是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随后,他们用图装置开展实验:取初温相同的等量水,分别滴加在相同的玻璃片上,并置于不同的环境中。

(1)要检验假设I,需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乙。这是控制了不同,而其它条件都相同;(2)要检验假设Ⅱ,则应选择装置与装置进行对照。若装置中液体先消失,则证明空气流通越快,蒸发越快;(3)若选择装置丙与装置丁检验假设Ⅲ,是否可行?为什么?。【答案】温度甲丙丙不可行;没有控制表面积相同【详解】(1)[1]要检验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需选择装置甲和装置乙,这是控制了液体的温度不同,而其它条件都相同。(2)[2][3][4]要检验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的快慢的关系,需要控制温度、表面积相同,则应选择装置甲与装置丙进行对照;若装置丙中液体先消失,则证明空气流通越快,蒸发越快。(3)[5]若选择装置丙与装置丁检验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的关系,实验中应该控制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而丙、丁中的表面积不同,所以不可行。一、单选题1.以下有关物体温度的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B.喝起来感觉到凉的水温约为C.冰箱冷冻室内“冻豆腐”的温度约为D.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约为【答案】A【详解】A.人的正常口腔温度为37摄氏度,36.5摄氏度接近37摄氏度,符合实际,故A符合题意;B.喝起来感觉凉的水温应低于人的正常体温,低于37摄氏度,故B不符合题意;C.冻豆腐已经结冰,则温度低于0摄氏度,故C不符合题意;D.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较高,约为500摄氏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剥出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熔化现象C.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汽化现象D.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答案】C【详解】A.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变成小液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冰棒由固态慢慢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冰棒放入茶杯,茶杯的温度随之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外壁变成小液滴,附着在杯子上,杯子看起来像出汗,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符合题意;D.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附着的“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答案】A【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D.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固体,故D错误。4.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大致描述松香熔化过程的是()A.

B.

C.

D.

【答案】B【详解】A.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是指晶体熔化时的的熔化温度,松香是非晶体。该图像中温度逐渐降低,后温度不变,最后温度继续降低,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故A不符合题意;B.松香是非晶体,该图像中温度逐渐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故B符合题意;C.该图像温度逐渐升高,后温度不变,最后温度继续升高,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故C不符合题意;D.该图像温度逐渐降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如图所示,一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虽然继续加热,但烧杯中的水的温度将保持100℃不变B.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C.试管中的水和烧杯中的水都在发生汽化现象D.因为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不变,说明烧杯中的水不再继续吸热【答案】D【详解】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烧杯内水沸腾后,虽然继续加热,但烧杯中的水的温度将保持100℃不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烧杯内的水沸腾后,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试管内的水温度能达到100℃,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试管中的水发生蒸发,烧杯中的水发生沸腾,都在发生汽化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虽然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不变,但烧杯中的水仍在继续吸热,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2022年8月各核酸采样点通过搭建爱心帐篷、安装降温喷雾系统、放置空调扇、摆放大冰砖等方式积极做好市民与医务人员防暑工作,如图。下列对降温措施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搭建爱心帐篷是通过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来减缓水分蒸发B.降温喷雾系统喷的“雾”是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调扇开动后,蒸发器的水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D.摆放大冰砖是因为冰块的比热容大,会让人觉得凉快【答案】C【详解】A.搭建爱心帐篷是通过遮阳的方法来降低温度,从而减缓水分蒸发,故A错误;B.降温喷雾系统喷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空调扇开动后,加快蒸发,而蒸发从周围空气吸热,故C正确;D.摆放大冰砖是因为冰块熔化时吸收热量,与比热容无关,故D错误。故选C。7.如图所示,这是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海波的凝固点为48℃B.海波属于晶体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放出热量D.海波在第8min时处于固液共存态【答案】C【详解】AB.海波在凝固过程中保持48℃不变,说明海波是晶体,凝固点是48℃,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放出热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D.海波在第8min时处于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8.2023年4月2日,“天龙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运载火箭的燃料为液氧和煤基航空煤油,通常情况下,科技人员采用和降低温度的方式使氧气(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氧;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可能会导致金属外壳熔化,因此火箭外壳必须采用熔点(填“高”或“低”)的金属材料制作。【答案】压缩体积液化高【详解】[1][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要放热,液化由两种方式,压缩体积和降温,科技人员采用压缩体积和降温的方式使氧气成液氧。[3]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与大气摩擦,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火箭的温度升高,为了防止金属外壳熔化,因此火箭必须采用熔点高的金属材料。9.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答案】A80需要【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通过图象判断晶体与非晶体时,重点观察是否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这说明此时这种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此时对应的温度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详解】比较图象A和B可知,A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温度不变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说明A是晶体,由图知,A物质的熔点是80℃;虽然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不断吸热.而B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是非晶体.10.如图甲所示,为常用测体温的“体温计”,体温计在使用前要先往下甩一甩,利用将水银柱甩回到玻璃泡内;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乙,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镜;如图丙所示的体温计示数为℃。

【答案】惯性凸透37.5【详解】[1]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2]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凸透镜(放大镜),水银柱处在焦点以内,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3]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37℃+0.5℃=37.5℃11.小婧同学想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某时刻温度计如图乙所示,示数为℃,水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大小变化与图丙中(选填“A”或“B”)一致,将酒精灯和石棉网撤去,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的沸腾过程需要热(选填“吸”或“放”)。

【答案】90A吸【详解】[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的示数为90℃。[2]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故可知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大小变化与图丙中A一致。[3]水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将酒精灯和石棉网撤去后,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故会停止沸腾。12.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这种物态变化时需要热量。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答案】升华凝华放出压缩体积【详解】[1]如果在管口上套一个气球,由于管内的干冰升华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所以气球会鼓起。[2][3]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出热量。[4]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丁烷气体液化的。13.老师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造出了云雾,这是因为干冰(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因为液化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所以同学们感受到云雾的上方不是凉的而是温的。【答案】升华放出【详解】[1][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极易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液化过程放出热量,所以同学们感受到云雾的上方不是凉的而是温的。14.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态,AB段物质处于态,此过程中物质(吸收/不吸收)热量.【答案】晶体液固吸收【分析】(1)需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2)要知道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为晶体的熔化过程,且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详解】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CD段该物质已完全熔化完,是液态;AB段物质还没有开始熔化,是固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三、实验题15.如图所示,观察碘的物态变化情况。

(1)微微加热密封有固态碘颗粒的玻璃锤,发现玻璃锤内没有出现液态碘就直接出现紫色碘蒸气,这是碘发生了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词);(2)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一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3℃,甲图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玻璃锤,乙图用沸水加热玻璃锤。图所示方案更合理,理由是这个方案可以防止碘发生现象(填物态变化名词)。【答案】升华乙熔化【详解】(1)[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2)[2][3]选用乙图更合理,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且沸腾后保持不变,此时碘发生升华现象,而直接在火焰上加热,因为火焰的温度超过碘的熔点和沸点,碘会熔化,再汽化,而不是升华现象。16.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星期天,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有关;(2)通过(填字母)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猜想水蒸发快慢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取相同的两个容器,其形状如图2中的(选填“甲”或“乙”)所示,分别倒入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水,观察比较相同时间内哪个容器水减少的多来判断蒸发的快慢;(4)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下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答案】表面积A、C乙不同①②③【详解】(1)[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2)[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故选A、C。(3)[3][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想探究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多少有关,需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改变水的质量,通过观察比较相后时间内哪个容器内水减少得多来比较蒸发的快慢,故应该选表面积相同的乙容器,分别倒入质量不同的水。(4)[5]①.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故①正确;②.把手伸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故②正确;③.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故③正确。故选①②③。17.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中的ABCD和AEFG分别是根据两次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受热,同时减慢固体熔化速度,便于;(2)分析图乙中的图象AEFG,在4~5min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态;(3)分析图乙中的两个图象,海波熔化是不断吸热,温度;(4)图乙中的两个图象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时海波的不同。【答案】均匀测量温度固液共存不变质量【详解】(1)[1][2]用水浴法: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让海波浸没在烧杯的水中,受热更均匀,且熔化速度较慢,便于测量温度。(2)[3]由图乙的AEFG图像知,4~5min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海波在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3)[4]图乙中的两个图像,在熔化过程,温度都保持不变。(4)[5]图乙中的两个图像,海波都由30摄氏度加热至熔化,所用时间不同,可能是所加热的海波的质量不同。四、综合题18.请阅读《高原“魔法棒”》并回答问题。高原“魔法棒”天堑变通途,高原不再追远——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在青藏铁路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冻土是一种低于零度,含有冰的岩石和土壤层,对于季节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如果在冻土区修建铁路,在寒冷的时候很容易被鼓起的冻土层顶起,也就是“冻胀”现象;而在夏季,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获太阳辐射多、地表温度高,会致使冻土层融化,地面变软,铁路地基会发生沉降,一升一降,火车极易脱轨。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捧新技术等措施。热捧是一根内部填充液体工质,外部带有散热翅片的无缝金属管,全长可达7-8米。我们看到露出地面2米左右的部分称为冷凝段,还有近三分之二的部分埋藏在土壤之下,称为蒸发段,如图所示。

热棒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装置,无需额外动力,只要有温差,就可进行热量的转移,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的液体工质汽化,在压差作用下,蒸汽沿管内空腔上升至冷凝段;在冷凝段,由于温度低,蒸气遇冷凝结成液体并放出热量,在重力作用下,液体工质沿管壁回流蒸发段,再吸热汽化。如此往复循环,地下的热量就会被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空气中,以此给土地降温,当冷凝段温度高于蒸发段温度时,热棒停止工作,所以大气中的热量不能通过热棒传至冻土中。正是由于热棒的这个特点,才能使多年冻土层变厚,冻土的强度不断增大,减小了冻土路基的下沉,堪称“魔棒”。

如今,热棒技术已经运用到了民用建筑、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机场跑道、水库大坝等诸多工程。相信在未来,热棒也会应用到更多的领域,推动工业工程的快速发展。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热棒启动工作的条件是冷凝段的温度(选填“高于”或“低于”)蒸发段的温度;(2)热棒是一种(选填“制冷”或“制热”)装置;(3)热棒具有(选填“单向”或“双向”)传热的特点,请写出选择依据:。【答案】低于制冷单向见解析【详解】(1)[1]由材料可知,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的液体工质汽化,热棒启动工作的条件是冷凝段的温度低于蒸发段的温度。(2)[2]由材料可知,热棒主要起到降温的作用,制冷的装置。(3)[3][4]由材料可知,当热棒“制冷”是下端吸收热量,上端放热,热量从下向上传递,具有单向传热的特点。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夸父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设计寿命4年,运行在距离地面约720千米的太阳同步晨昏轨道。夸父一号是由中国太阳物理学家自主提出的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科学目标瞄准“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首次在同一颗卫星上实现太阳高能成像和大气不同层次变化的同时观测,实现中国综合性太阳卫星探测零的突破。

(1)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选填“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2)火箭被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会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后形成的;(3)火箭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箭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箭体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和升华而(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4)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节环境温度的例子:。【答案】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