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疹性感染病
EruptiveInfectiousDiseases
常见传染病许多传染病在整个病程中伴有皮疹的发生,统称为发疹性传染病(eruptiveinfectiousdiseases)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发疹(eruption)包括皮疹(外疹,exanthema)和黏膜疹(内疹,enanthema)两大类概述常见传染病皮疹出现的时间据过去传染病格局,一般规律出疹是
-第一日水痘
-第二日猩红热
-第三日天花
-第四日麻疹
-第五日斑疹伤寒
-第六日伤寒可按“水、红、花、麻、斑、伤”的次序记忆按谐音的记忆法:“水仙花,莫悲伤”常见传染病皮疹的分类
按照皮疹的形态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斑丘疹(maculopapulae)斑疹(macule)丘疹(Papules)玫瑰疹(roseolas)出血疹(petechia)疱疹(urticaria)荨麻疹(urticaria)又称风团常见传染病麻疹始自耳后、发缘,继而面部,再躯干四肢猩红热从颈部上胸部开始,蔓延至全身水痘由躯干开始可以波及到发际、口腔黏膜天花的疹子多分布于面部和四肢伤寒则在胸、腹部出现,且数量稀疏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风疹、幼儿急疹主要分布在躯干皮疹起始的部位和分布常见传染病疱疹图皮疹的形态疱疹斑疹丘疹常见传染病发疹性传染病的诊断处理原则护理及对症治疗病原治疗,亦称特异性治疗,是针对病原体的治疗措施中医中药治疗并发症治疗常见传染病发热前驱期(发疹前)表现呼吸道卡他症状(“一把鼻子一把泪”)及柯氏斑(麻疹黏膜斑)咽峡炎(猩红热和传单)、化脓性扁桃体炎(猩红热)枕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肝脾肿大(传单)发热到发疹的大致时间*1日:水痘、风疹、水痘、药物疹(再次用药)2日:猩红热、风疹3日:麻疹(3~7日)、幼儿急疹(3~5日)4日:传单(4~6日)、幼儿急疹(3~5日)5日:斑疹伤寒(4~6日)6日:伤寒(6~12日)7日:药物疹(初次用药)发疹顺序及形态麻疹:耳后发际至全身,红色斑红疹风疹:面部至全身,红斑疹(“一日似麻疹,二日似猩红热”)水痘:耳前后至全身,先后呈斑疹、红疹、疱疹及结痂四期,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期皮疹幼儿急疹:热退时全身斑(丘)疹,主要见于躯干部和上臂及大腿猩红热:颈部至全身,红斑疹,疹间无正常皮肤,口周苍白圈,杨梅舌药物疹:全身对称分布,皮疹呈多形性,轻重悬殊传单:躯干至上肢和下肢,皮疹呈多形性,用青霉素类后易诱发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细菌感染(猩红热、丹毒等)外周血WBC总数及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传单及肾综合征出血热外周血WBC总数及嗜酸性细胞比例增高:药物疹、寄生虫感染外周血WBC正常或降低:传单和肾综合征出血热以外的病毒感染发疹待查诊断程序图常见传染病麻疹
Measles
常见传染病病原学麻疹病毒,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球形或丝状直径100~250nm,核心含单股负链RNA与核心蛋白组成的核衣壳,囊膜上有血凝素(HA)及溶血素(HL),但无神经氨酸酶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较稳定在细胞培养中,被感染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胞核内与胞浆内含嗜酸性包涵体抵抗力不强,热、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能灭活,耐干燥和寒冷常见传染病传染源病人为惟一传染源鼻、咽、气管和眼分泌物含病毒发病前2日(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均有传染性,以前驱期传染性最强尿中也可排出病毒且持续数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藉飞沫气溶胶直接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衣物、用具、玩具等间接途径传播的可能性小常见传染病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易感者感染后90%以上发病麻疹病后免疫力持久,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成人多因在儿童时患过麻疹而获免疫力6~8个月婴儿因自母体获得抗体故很少患病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潜伏期:6~18日,平均10日。曾接受被动或者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典型经过;分三期,即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病程约10~14日非典型表现:轻型、重型、成人、异型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口诀)民间俗称“庄家”,意为轮流坐庄民间总结本病病程分期为“烧(发热)三天,出(疹)三天,退(疹)三天”,正好对应了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三期具体过程为“三齐四透五退七尽”民间总结麻疹面容为“一把鼻子,一把泪”
常见传染病前驱期发热(38~39℃)、不适及全身症状眼部症状:畏光、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眼睑浮肿、眼分泌物增多上呼吸道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咽部充血、不适及咳嗽少数在病初1~2日内在颈、胸部出现类似玫瑰疹、风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数小时即消失,称麻疹前驱疹麻疹黏膜斑(Koplik’sspot)常见传染病麻疹黏膜斑(Koplik’sspots)时间:发热第2~3日出现,持续2~3日部位:双侧近第一臼齿的颊黏膜上,1~2日内迅速增加,相互融合,可见于颊、唇、龈黏膜形态:0.5~1mm针尖大小灰白色斑点,微隆起,周围有红晕常见传染病图Koplik’sspots常见传染病出疹期–皮疹
时间:第3~4病日,少数第2~7病日出疹顺序:耳后及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及四肢→手掌、足底,2~5日出齐特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皮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渐后疹数增多、融合呈暗红色,少数呈出血性皮疹常见传染病出疹期全身毒血症状加重,体温达40℃,眼部及呼吸道症状加剧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胸部X线检查: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改变或肺纹理增多常见传染病常见传染病图麻疹出疹期皮疹常见传染病常见传染病非典型麻疹轻型:多见于有部分免疫力者重型:中毒性,休克性,出血性成人麻疹异型麻疹常见传染病成人麻疹病情重,缺乏呼吸道和眼部症状,发热持续2~8日,热型不规则麻疹黏膜斑常见,不典型,持续时间长皮疹粗大、密集、融合,可为出血性肝损害发生率较高孕妇患麻疹可致流产、早产和死胎并发症少见,预后良好常见传染病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肠炎脑炎、脑脊髓膜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常见传染病麻疹脑炎发生率:1/1000例后果耳聋癫痫发作精神异常常见传染病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早期诊断:分泌物沉渣检多核巨细胞和病毒抗原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病毒分离:一般不做常见传染病诊断易感者麻疹病人接触史临床表现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常见传染病对症治疗高热酌用退热药,忌急骤退热、冰水或酒精擦浴咳嗽用祛痰止咳药,烦躁不安用镇静药全身中毒症状重短期应用皮质激素体弱病重者可用丙种球蛋白重型患者有出血倾向者可输入新鲜血或血浆中医中药常见传染病风疹
Rubella常见传染病概述病因:风疹病毒传播途径:呼吸道潜伏期:14~21日,平均18日症状:低热、喷嚏、流涕、咽病、咳嗽出疹:发症1~
2日出疹,自面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淡红色斑丘疹,3日内消退治疗:隔离,无需特殊治疗常见传染病临床上总结本病特点为:“1日麻疹,2日猩红热,3日退疹”,故称为三日麻疹,又称德国麻疹临床上以发热、全身性皮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枕后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和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对于无皮疹性风疹靠临床难以诊断,检测风疹抗体(IgM或IgG)可确诊临床表现常见传染病出疹顺序及特点面部-躯干-四肢手足心无疹红色充血性斑丘疹
常见传染病猩红热ScarletFever常见传染病病原学(1)病原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形态:革兰染色阳性(G+)。有荚膜,无运动力、芽胞或鞭毛培养:在含血的培养基上易生长,产生完全溶血(β型溶血)分型:根据菌体细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C)分19个组,A组根据表面抗原M分为80个血清型抵抗力:对热及干燥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痰及脓液中可生存数周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破损皮肤及产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2)流行特征全年发病冬春季多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5~15岁高发年龄组近年发病趋于轻型化
原因早期应用抗生素链球菌变异人体抵抗力增强常见传染病图A组溶血链球菌在人体内蔓延与临床疾病A组溶血链球菌侵入咽峡炎菌血症猩红热皮肤化脓感染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淋巴结炎脑膜炎.迁徙脓肿.肺炎风湿热肾炎常见传染病潜伏期1~7日,平均2~5日典型病例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全身弥漫性红疹三大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常见传染病普通型猩红热
发热中毒症状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常见传染病常见传染病常见传染病猩红热皮疹常见传染病口周苍白圈常见传染病杨梅舌草莓舌
杨梅舌和草莓舌常见传染病
帕氏线常见传染病特殊类型猩红热
脓毒型猩红热中毒性猩红热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常见传染病猩红热并发症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非化脓性关节炎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病程2~3周并发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全心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传染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常在80%以上尿常规:注意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细菌学检查: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有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免疫荧光法快速诊断常见传染病诊断常规检查
-血、尿、咽拭子涂片检查流行季节当地有同类病例发生临床有发热、咽峡炎、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
白喉金黄色葡萄菌感染麻疹风疹药物疹常见传染病治疗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注意口腔卫生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80万IU,6~8h/次,肌注,疗程7~10日;儿童20~40万IU/(Kg·日),2~4次/日,肌注;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螺旋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常见传染病水痘
Varicella常见传染病病原学(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alla-zostervirus,VZV)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Herpetovirus)病毒呈球形,直径180nm
~200nm核心为线形双链DNA(125kb),由162个壳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核衣壳包裹,外层为针状脂蛋白囊膜常见传染病单一血清型病毒只能在人胚纤维母细胞和上皮细胞中增殖体外抵抗力弱,不耐酸和热,室温下60min、pH小于6.2或大于7.8条件下即可灭活,对乙醚敏感病原学(2)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是惟一传染源
水痘传染性极强,带状疱疹病人传染性相对较小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或其污染的用具传播输血传播/孕妇分娩前6日患水痘可感染胎儿
常见传染病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流行特征水痘冬春季节小流行,5~9岁儿童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有慢性疾病及免疫缺陷者流行病学(2)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潜伏期:10~24日,一般为14~16日前驱期:低热、头痛、无力、食欲减退
婴幼儿常无症状常见传染病水痘皮疹特点呈向心性分布发病即起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四代同堂”)常见传染病先出现于躯干、四肢近端、头面部躯干皮疹最多,四肢远端较少部分患者鼻、咽、口腔、结膜和外阴等处黏膜可发疹,黏膜疹易破,形成溃疡,常有疼痛向心分布常见传染病常见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水痘特点(1)红斑疹数小时丘疹数小时疱疹数日
结痂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四种疹型可同时存在表浅,似露珠水滴,直径3~5mm,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疱液初透明,数小时后变为混浊瘙痒使患者烦躁不安1~2日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周围皮肤红晕消失,再经数日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常见传染病图水痘形态常见传染病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日左右自愈儿童症状及皮疹均较轻成人及婴儿病情较重,皮疹多而密集,病程可长达数周,易并发水痘肺炎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病情重,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重,皮疹多而密集,易融合成大疱型或呈出血性,继发感染者呈坏疽型,若多脏器受病毒侵犯,病死率极高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水痘特点(2)常见传染病实验室检查WBC:正常或稍高疱疹刮片:疱疹基底组织涂片,HE染色见胞核内包涵体病毒分离:疱疹液接种人胚纤维母细胞抗体检测:VZVIgM抗体PCR检测:早期呼吸道上皮细胞或血白细胞中VZVDNA,阳性率60%~70%常见传染病一般治疗隔离与休息
-呼吸道和接触隔离对症处理
-皮疹瘙痒可用含0.25%冰片的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擦
-避免因抓伤而继发细菌感染常见传染病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有免疫缺陷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侵犯三叉神经第一支有可能播散至眼的带状疱疹新生儿水痘播散性水痘肺炎、脑炎等严重患者常见传染病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yclovir,ACV):为首选
-每次200mg(800mg带状疱疹),每日5次口服
-或10~12.5mg/kg静脉滴注,q8h,疗程7日
-免疫抑制患者需静脉给药其他核苷类似物
-泛昔洛韦(fanciclovir,FAV)
-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
α-干扰素:100万IU,皮下注射
-早期使用能较快抑制皮疹发展,加速病情恢复抗病毒治疗:药物常见传染病并发症治疗皮肤继发感染
可加用抗菌药物脑炎脑水肿
应脱水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
致病毒播散,不宜应用
-病程后期水痘已结痂,若并发重症肺炎或脑炎,中毒症状重,病情危重者可酌情使用眼部带状疱疹:除应用抗病毒治疗外,亦可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滴眼,并用阿托品扩瞳,以防虹膜黏连
常见传染病
手足口病的诊治-解读新版指南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的现状1957年认识本病1981年我国开始报到本病2008年5月定为丙类传染病我国流行状况不容乐观感染的病毒随着时代在不断的变迁引起重症的主要是EV71发病机制还存在很多争议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的现状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水肿有关肺水肿的发病机制还存在争议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物目前治疗方法还存在很多争议疫苗的研制存在很多困难常见传染病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EV71、柯萨奇病毒(COXV)A组、COXV-B组、埃可病毒(ECHOV)EVT1、COXA16最为常见(我国),COXVA组不引起细胞病变,故症状多数较轻COXV-B组、EV71、埃可病毒均可引起细胞病变,因此可表现为重型病例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病后免疫力常见传染病发病机理病毒的直接作用机体的免疫作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炎性介质常见传染病神经源性肺水肿尸检不支持心源性肺水肿脑损伤-交感神经兴奋肺组织肾上腺素受体活性增强肺血管收缩-血管滤过压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常见传染病普通病例除有典型的皮疹,可有发热没有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受累常见传染病重症病例在普通病例基础上,出现一下改变的神经系统受累呼吸系统受累循环系统受累常见传染病临床分类普通病例重症病例重型—只累及神经系统危重型—严重的中枢受累呼吸系统受累循环系统受累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没有病原学证据确诊病例-有病原学证据无皮疹的病例不诊断有些病例特别是有脑炎的患者就按脑炎治疗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发疹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炎肺炎心肌炎常见传染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认识
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高血压。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常见传染病临床分型及分期的建议轻型早期普通型极期重型恢复期危重型
意义:分型有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分期有利于指导治疗常见传染病治疗
治疗原则:强调-四早一就原则早发现、早休息、早诊断、早隔离、就地治疗,危重症尽早住ICU
重症病例把握三关:高颅压、肺水肿、心衰常见传染病一般治疗隔离休息饮食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常见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3岁以下患者
观察内容:体温、精神状态、神志、脉搏、血压、呕吐、肢体抖动注意总结病情的演变总结实验室检查的情况
意义:为临床科研提供完整、准确的临床资料常见传染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年龄小于3岁,尤其是7-12月持续高热不退末梢循环不良呼吸心率明显加快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无力外周白细胞明显升高血糖高、高血压或低血压以上是病情重的预警常见传染病预后的影响因素皮疹的多少与病情轻重无关白细胞的高低与预后高度相关血糖的高低与预后有关心肌酶的改变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心肺功能的改变与预后密切相关肺水肿是病危的前奏感染的病毒与预后有关常见传染病感染性腹泻常见传染病概述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感染肠道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引起胃肠道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以病毒或细菌引起者最常见
病毒性腹泻已成为许多国家有症状肠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
常见传染病腹泻的诊断标准粪便性状改变:变稀~完全水样,或伴有不正常成份(黏液、黏液血、血水、米泔水、浓血等)大便次数不正常:一般每日3次或3次以上为不正常上述两条标准必须兼备,缺一不可常见传染病腹泻的分期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之间慢性腹泻:病程在2月以上常见传染病腹泻的分类
肠道感染性腹泻肠道外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常见传染病肠道感染性腹泻侵袭性病原引起的腹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等肠毒素性病原引起的腹泻:包括霍乱、金黄色葡萄球菌胃肠炎、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炎等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腺病毒性肠炎、Norwalk因子肠炎、隐孢子虫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伪膜性肠炎、难辨梭状芽胞菌伪膜性肠炎、念珠菌属肠炎等肠道感染性腹泻常见传染病肠道外感染性腹泻腹腔感染:原发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某些传染病:病毒性肝炎、小儿肺炎、脊髓灰质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血吸虫病、出血热、麻疹等常见传染病非感染性腹泻症状性腹泻:如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肿瘤性腹泻:如直肠/结肠癌等其他:吸收不良性腹泻、过敏性肠炎、限局性肠炎(Crohn病)等常见传染病WHO推荐腹泻的主要治疗措施
补液:在出现严重脱水或休克时采用静脉输液方式和(或)针对中度脱水或者无脱水的情况使用口服补液盐溶液(ORS)。口服补液盐可在家中用洁净水、盐和糖配制而成补锌:补锌可将腹泻持续时间减少25%,并可将粪便量降少30%富含营养素食物:通过在腹泻期间继续提供富含营养素的食物(例如母乳),以及向健康儿童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包括在前6个月纯用母乳喂养婴儿),可以打破营养不良和腹泻的恶性循环如果出现脱水迹象,应向医务人员咨询常见传染病WHO推荐有关腹泻的主要预防措施保证安全饮水改善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食品卫生了解感染途径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常见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常见传染病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革兰染色阴性无荚膜和鞭毛,有菌毛,不形成芽胞分为4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43个血清型病原学(1)常见传染病我国: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鲍氏志贺菌→痢疾志贺菌抵抗力:较强,在瓜果、蔬菜及污染物上可生存1~2周,宋内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痢疾志贺菌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病原学(2)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源:菌痢病人(尤其是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多发常见传染病细菌性胃肠道感染发病机制
数量:经口初始入侵的病原菌数量通过胃酸等胃肠道防御屏障后进入肠腔有效定植和繁殖的数量毒力侵袭力黏附因子:菌毛或非菌毛黏附素荚膜、微荚膜:干扰调理,抵抗吞噬侵袭性酶:协助病原菌扩散和抗吞噬微菌落(microcolony)细菌生物膜(biofilm)
毒力弱的机会性致病菌藉此引起医源性感染毒素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细菌侵入胃肠道鞭毛:有助于细菌在胃肠道运动致病岛基因编码产物:如沙门菌Ⅲ型分泌系统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潜伏期:1~2日(数小时~7日)临床表现与菌群有关:痢疾志贺菌感染较重临床分型:急性菌痢、慢性菌痢急性菌痢: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中毒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慢性菌痢: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常见传染病起病急发冷、寒战、高热,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次数:≥10次/日,量少,开始为稀便,迅速转变为黏液脓血便,无粪质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病程约1周左右少数患者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急性菌痢:普通型常见传染病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低热腹泻每日数次,稀便有黏液但无脓血,轻微腹痛,里急后重不明显亦可转为慢性急性菌痢:轻型
常见传染病中毒型菌痢儿童多见,起病急骤严重毒血症状: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精神萎糜、嗜睡、昏迷及抽搐,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以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肠道症状不明显分型:休克型、脑型、混合型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肢端厥冷及紫绀早期血压可正常、但亦可降低甚至测不出尿量:少尿或无尿意识: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中毒型菌痢休克型常见传染病呼吸衰竭型:病死率高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中毒型菌痢:脑型常见传染病具有休克型和脑型两者的表现病情最为凶险,病死率很高中毒型菌痢:混合型常见传染病慢性菌痢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原因:急性期抗菌治疗不彻底耐药菌株感染患者原有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分型: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常见传染病长期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大便常有黏液及脓血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慢性迁延型常见传染病有慢性菌痢史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受凉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腹痛、腹泻及脓血便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多不明显急性发作型常见传染病1年内有急性菌痢史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大便培养可有痢疾杆菌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可有炎症甚至溃疡等病变慢性隐匿型常见传染病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应在用抗菌药物前采样,标本必须新鲜及取粪便脓血部分及时送检血常规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可轻至中度增高,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亦增高慢性期:白细胞多无明显增高,可有贫血粪便常规外观:多为黏液脓血便,无粪质:镜检: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大于15个/HP)及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更有助于诊断常见传染病夏秋季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左下腹有明显压痛化验:血象及大便常规诊断:急性菌痢常见传染病诊断:慢性菌痢
有急性菌痢病史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者反复发作腹痛、腹泻,时轻时重,大便可有黏液及脓血化验:血象及大便常规常见传染病儿童多见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及循环、呼吸衰竭,而胃肠道症状轻微甚至无腹痛、腹泻用直肠拭子采便或盐水灌肠取便送检粪便镜检有多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及红细胞确诊则有赖于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诊断:中毒型菌痢常见传染病治疗:急性菌痢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喹诺酮类、磺胺类(复方新诺明)、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
对症治疗高热:退热药及物理降温腹痛:解痉药如阿托品及颠茄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酌情小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常见传染病一般治疗:生活规律,积极治疗慢性疾病病原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可联合应用,疗程须长,须重复1~3个疗程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者给予镇静药及调节植物神经药,菌群失调者可用微生态制剂慢性菌痢治疗常见传染病病原治疗:静脉用氟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类休克型:积极抗休克治疗脑型:积极治疗脑水肿,防治呼吸衰竭中毒型菌痢治疗常见传染病霍乱
常见传染病甲类传染病病原体:霍乱弧菌概述常见传染病革兰染色阴性,弧形或逗点状毒素:内毒素、外毒素(霍乱肠毒素)病原学(1)常见传染病分类O1群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一般不致病非O1群霍乱弧菌:一般不致病,O139霍乱弧菌可致病抵抗力不强病原学(2)常见传染病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尤其是重型病人、轻型病人、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水传播,其次为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等易感性:普遍易感流行季节:夏秋季,7、8月为高峰期流行病学常见传染病发病机制霍乱弧菌→胃→小肠→黏附于肠黏膜表面→迅速大量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肠液过度分泌、胃肠蠕动增加→水样腹泻→水和电解质大量丧失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衰竭常见传染病潜伏期:1~3日,短者3~6小时,长者7日分期:泻吐期、脱水虚脱期、恢复及反应期分型:轻型、中型、重型临床表现常见传染病
临床表现(泻吐期)先泻后吐水样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为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无粪臭,稍有鱼腥味,镜检无脓细胞呕吐物与大便性质相仿无腹痛,少有发热,持续数小时至1~2日常见传染病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烦躁不安,口渴,眼窝深陷,声音嘶哑舟状腹,皮肤皱缩,弹性消失,“洗衣工”手极度无力,神志不清,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低钠,低钾,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表现(脱水虚脱期)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反应期及恢复期)症状消失尿量增加体温回升约1/3病人出现发热性反应,约38~39℃
常见传染病起病急骤,不待泻吐症状出现即迅速进入中毒性循环衰竭而死亡干性霍乱常见传染病血液检查:血液浓缩,血清钾、钠、氯化物、尿素氮增加粪便检查直接镜检:穿梭状快速运动鱼群状的革兰阴性弧菌;流星样的特征性运动细菌培养PCR检测,血清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常见传染病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低钾综合征
并发症常见传染病在流行的疫区内,凡有典型临床表现者,即应按临床诊断的霍乱处理腹泻不严重,但有密切接触史也应作高度疑似病人处理,根据细菌培养确立或排除诊断对无接触史的轻型腹泻病人密切观察霍乱的确诊需依靠粪便培养阳性或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或4倍以上诊断常见传染病治疗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补液治疗:口服和静脉补液对症治疗:心衰、肾衰等抗菌疗法:喹喏酮类抑制肠黏膜分泌:氯丙嗪、消炎痛、皮质激素常见传染病细菌性食物中毒
常见传染病概述细菌性食物中毒是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两大类常见传染病胃肠型食物中毒常见传染病概述多发生于夏秋季特征为短潜伏期常为集体发病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常见传染病病原学(1)沙门菌属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广泛分布于家禽及鼠类的内脏、肌肉等处在自然界的抵抗力较强致病食物以肉、牛奶、内脏、蛋类为主常见传染病副溶血性弧菌G¯多形态菌,在无盐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广泛存在于海产品以及腌制品中本菌存活能力强,对酸与热极为敏感病原学(2)常见传染病大肠埃希菌肠道正常存在的菌群,一般不致病某些类型的大肠埃希菌可引起腹泻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3)常见传染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者只限于能产生肠毒素的菌株存在于人体的皮肤、鼻咽腔或皮肤化脓感染灶肠毒素能耐受煮沸30min,仍保持毒性人进食含这种肠毒素的食物后导致食物中毒病原学(4)常见传染病变型杆菌G¯杆菌,包括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具有肠杆菌科细菌的一般特性属于条件致病菌对外界适应力强,生长繁殖迅速病原学(5)常见传染病传染源:被致病细菌感染的动物或人传播途径: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易感性:普遍易感,可重复感染流行季节:多发生于夏秋季,终年散发,可呈暴发流行流行病学常见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特征多发生于夏、秋季发病突然,时间集中,潜伏期短发病限于进食同一种污染食物者病情轻重常与进食量有关停止进食受污染食物,疫情便可控制流行病学常见传染病发病机制基本条件:细菌在被污染的食物中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影响因素: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程度进食量的多少人体的抵抗力强弱等常见传染病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不超过72小时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病程短,多在1~3日恢复,偶可达1~2周中毒食物沙门菌属:肉类、禽类、蛋类副溶血性弧菌:海产品大肠埃希菌:隔夜剩饭、肉类金黄色葡萄球菌:淀粉食物、肉类、乳制品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进食变质食物、海产品、腌制食品、未煮熟的肉类、蛋类等病史,若共餐者在短期内集体发病,有重要诊断参考价值。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动物实验诊断常见传染病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化学性中毒和生物性食物中毒潜伏期短(数分钟至数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多有神经系统与肝肾损害可疑食物、呕吐物与粪便标本可检出毒物鉴别诊断(1)常见传染病急性细菌性痢疾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明显,恶心、呕吐少见腹泻为黏液脓血便,量少,伴里急后重粪便可培养到痢疾杆菌鉴别诊断(2)常见传染病霍乱有流行病学线索可查先泻后吐,“米泔水”样大便,腹泻常为无痛性粪便悬滴镜检或培养可检出病原菌鉴别诊断(3)常见传染病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早期易出现休克患者脐周或上腹剧痛,血水样大便中常伴有坏死组织鉴别诊断(4)常见传染病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隔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对症治疗:呕吐、腹痛明显者,可肌注山莨菪碱等;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等溶液病原治疗:一般不用抗菌药物;伴有高热的严重患者,可按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常见传染病常见传染病2010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仅为0.96%[15,1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常见传染病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估计有40%~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如果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上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的妈妈所生的孩子有95%在一年内表面抗原阳性。IntJGynaecolObstet.1998;63:195-202常见传染病乙型肝炎感染的时间与预后ForeignMedicalSciences(SectionOfPediatrics,2004,31(5):225.常见传染病乙型肝炎感染的时间与预后MMWRMay10,2002/51(RR06);1-80
减少HBV的母婴传播是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措施之一常见传染病母婴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宫内感染常见传染病产时感染NEnglJMed1976;294:746-9常见传染病产后感染常见传染病乙型肝炎疫苗NSMedJ.1987;100:412-4.Hepatogastroenterology.1985;32:658.AmJDisChild1993;147:1316-20.常见传染病我国HBV感染率下降HBV感染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现症感染的治愈,而是乙肝疫苗的接种和母婴阻断的实施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最重要的环节常见传染病HBVDNA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时免疫失败率>20%联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仍有10%左右的婴儿阻断失败这些免疫失败的婴儿大部分是产前宫内感染引起的,而宫内感染与母亲血清HBVDNA水平密切相关乙肝宝宝疫苗免疫的失败率常见传染病母亲HBVDNA水平与母婴传播ChinexeJournalofPediatrics,2002,40(2):84-87.在没有疫苗预防的情况下常见传染病母亲HBVDNA水平与母婴传播ChinexeJournalofPediatrics,2002,40(2):84-87.如果将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到≤6log10,母婴传播率将下降大约30%在没有疫苗预防的情况下常见传染病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这些药物在妊娠期使用安全吗?常见传染病妊娠期间药物安全性分类美国FDA根据妊娠期间药物的安全程度把药物分为五类:A类: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未发现对胎儿有损害B类: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没有危害,但临床研究未能证实或无临床验证资料C类: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有致畸或杀胚胎作用,但人类缺乏研究资料证实D类:临床有资料证实对胎儿有危害,但治疗孕妇疾病的疗效肯定,又无代替药物,权衡利弊后再用X类:证实对胎儿有危害,妊娠期禁用Hepatology,2007,45:1056-1075
常见传染病妊娠期间药物安全性分类Hepatology,2007,45:1056-1075
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被归入B类如果应用这些药物对于母亲和胎儿所带来的收益超过风险,则可以应用这些药物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有胚胎和胎儿毒性,被归入C类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由于具有抗增殖作用在妊娠期间禁忌应用拉米夫定的安全性数据最多常见传染病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研究早期研究:妊娠38周的妇女对拉米夫定药物动力学与非妊娠的成年妇女相同可透过胎盘经乳汁分泌新生婴儿的拉米夫定清除率仅为其他儿童的一半ClinPharmacokinet,1999,36(1):41-66.JInfectDis,1998,178(5):1327-1333.AmJObstetGynecol,2001,184(2):153-158.因此在拉米夫定上市初期被定为妊娠期安全程度C类药物常见传染病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B类在艾滋病的治疗中,拉米夫定被归为妊娠期间安全程度的B类药物,用于艾滋病的母婴阻断2007年,在美国的一次肝病专家研讨会上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被归入乙肝妊娠期的B类药物常见传染病拉米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妊娠晚期使用拉米夫定是安全的能有效地预防胎儿子宫内HBV感染,减少乙肝疫苗免疫的失败率,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请看国内外文献有关拉米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文献调查常见传染病美国提出乙肝母婴阻断路线图常见传染病慢性乙肝女性妊娠期的治疗大约1/3的乙肝女性在妊娠前即出现肝病活动,需要治疗但是:干扰素的疗效是有限的,只有不到30%的患者治疗成功核苷(酸)类似物疗程长,仅有12%的患者经短期治疗可以停药常见传染病慢性乙肝女性妊娠期的治疗如果中断治疗,有可能发生肝病加重,威协母婴的安全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接受治疗的乙肝女性有可能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受孕拉米夫定在妊娠早期和全程使用是否安全?常见传染病拉米夫定在妊娠早期的安全性在HIV感染女性中的研究:在希望生育前需要服用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预防HIV的性传播妊娠后继续抗病毒治疗,预防HIV的母婴传播所以,HIV感染的女性妊娠均需要全程服用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治疗JInfectDis,1998,178(5):1327-33Lancet,1999,354(9184):1084-9
常见传染病拉米夫定在妊娠早期的安全性美国抗逆转录酶药物妊娠登记处在2003年7月已经监测到3583例使用了抗逆转录酶药物(拉米夫定、那非那韦、奈韦拉平、司他夫定和齐多夫定)的母亲所生婴儿,其中1391例在妊娠早期即使用药物治疗结论:新生儿异常率没有高于CDC提供的群体监测数据3.1%
AmJObstetGynecol,2004,191(3):985-92
常见传染病“拉米宝宝”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已经有很多的乙肝妈妈为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生出了健康可爱的“拉米宝宝”常见传染病替比夫定在妊娠期的应用替比夫定属于妊娠期安全程度的B类药物,其优势在于:抗病毒作用比拉米夫定强而快第1年的病毒耐药率低在妊娠晚期有可能更快地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减少母婴传播阻断的失败率常见传染病替比夫定在妊娠期的应用替比夫定上市时间较短,在妊娠期应用的安全性数据太少不良反应:肌病发生率:0.3%~0.88%周围神经病发生率:0.3%因此,尽管该药属于妊娠期间安全程度的B级,但它对胎儿的影响还有待于更多的临床资料证实常见传染病展望未来的替诺福韦替诺福韦即将在我国进行临床试验,国外的研究已经证实:替诺福韦的病毒效果较强:治疗12个月时85%的患者血清中HBVDNA消失替诺福韦的耐药率较低,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无相同耐药位点,且对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的患者有效替诺福韦属于妊娠期安全程度B类药物,且已经用于HIV感染的妊娠妇女,并有少量安全性数据常见传染病乙肝育龄妇女抗病毒治疗策略免疫耐受期:肝功能正常者不治疗,轻度异常者尽是保肝治疗,尽量避免妊娠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或突然停药18岁以上的育龄妇女在决定抗病毒治疗前一定要考虑到她以后的生育问题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常见传染病免疫耐受期(高病毒载量:HBVDNA≥107
拷贝/ml):在妊娠后期可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使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目的是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提高HBV母婴阻断的成功率,产后1个月可根据患者的意愿停药。乙肝育龄妇女抗病毒治疗策略常见传染病免疫清除期(ALT>2×ULN,HBVDNA≥105
拷贝/ml):如果近期不计划妊娠,建议选择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有较高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疗程较短,停药后病毒学反跳较少,与核苷类药物无交叉耐药性阿德福韦:属于妊娠期间药物的安全程度的C类,有肾损害,不适合妊娠期使用,但有1/4的患者可能发生e抗原血清转换而停药,又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无交叉耐药性乙肝育龄妇女抗病毒治疗策略常见传染病免疫清除期(ALT>2×ULN,HBVDNA≥105
拷贝/ml):如果近期不计划妊娠,不要选择的药物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留作妊娠期可能使用的药物,避免过早使用,导致耐药恩替卡韦:属于妊娠期间药物的安全程度的C类,妊娠期使用有一定的风险,e抗原血清转换率低,与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有交叉耐药性乙肝育龄妇女抗病毒治疗策略常见传染病免疫清除期(ALT>2×ULN,HBVDNA≥105
拷贝/ml):如果近期准备妊娠,可以讨论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在妊娠妇女中应用的安全数据较多,但需要注意对耐药的监测替比夫定:抗病毒作用比拉米夫定强,第1年的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但在妊娠妇女中应用的安全数据少,需要慎重注意:用药前要告知妇女及其家属可能的风险乙肝育龄妇女抗病毒治疗策略常见传染病乙肝育龄女性抗病毒治疗路线图HepatitisMonthly2008;8(1):71-74将来:如果拉米夫定耐药,妊娠女性可以选用替诺福韦常见传染病拉米夫定哺乳期的安全性最近,美国Hale博士在《药物与母乳喂养》一书中将药物的哺乳危险性等级为L1~L5五个等级《MedicatiionsandMothers’Milk》
第12版,ThomasW.Hale
常见传染病拉米夫定哺乳期的安全性L1(最安全):许多哺乳母亲服药后没有观察到对婴儿的副作用会增加,在哺乳妇女的对照研究中没有证实对婴儿有危险。可能对哺乳婴儿的危害甚微,或者该药物在婴儿中不能口服吸收利用。L2(比较安全):在有限数量的对哺乳母亲用药研究中没有证据显示副作用增加,和/或哺乳母亲使用该种药物有危险性的证据很少。常见传染病拉米夫定哺乳期的安全性L3(中等安全):没有在哺乳妇女进行对照研究,但喂哺婴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可能存在;或者对照研究仅显示有轻微的非致命性的副作用。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婴儿的利大于弊后方可使用。没有发表相关数据的新药自动划分至该级别,不管其安全与否。L4(可能危险):有对喂哺婴儿危害的明确证据,但哺乳母亲用药后的益处大于对婴儿的危害。例如:母亲处在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而其他的药物不能使用或无效。常见传染病拉米夫定哺乳期的安全性L5(禁忌):对哺乳母亲的研究已证实对婴儿有明显的危害或者该药物对婴儿产生明显危害的危险性高。在哺乳母亲应用这类药物显然是无益的。本类药物禁用于哺乳期妇女。以往研究资料证实拉米夫定透过乳汁的浓度较低,不至于对新生儿或婴儿产生副作用,被归为L2(比较安全)的等级,成为目前唯一一个哺乳期较安全的抗HBV药物常见传染病替比夫定也可以透过乳汁,目前尚未检索到该药对新生儿和婴儿安全性的研究,也没有查到该药哺乳安全性的分类;且替比夫定在成人治疗中有引起肌病的报道,不建议服用替比夫定治疗的母亲给自己的孩子哺乳。替比夫定哺乳期的安全性常见传染病结束语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在HBV感染者中女性约占40%。她们不仅需要治疗,而且在生育过程中面临母婴传播的风险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陆续上市,为治疗乙肝带来的希望,但由于女性生育的特点,我们应当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抗病毒策略希望今后能总结更多的治疗经验使乙肝女性得到更科学的治疗,保证乙肝女性和她们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常见传染病丙型病毒性肝炎
常见传染病丙肝病毒70年代初丙肝病毒被描绘成一种“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80年代末丙肝病毒基因被克隆成功丙肝抗体检测方法发明成功90年代初丙肝病毒定量检查开始出现常见传染病丙型肝炎的特点我国是丙型肝炎的高发区抗HCV抗体阳性率为3.2%近年来有丙肝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慢性化的危险高——75%–85%《中国丙肝防治指南》常见传染病丙肝为什么那么可怕?正常肝脏组织轻度病变肝脏组织中度病变肝脏组织重度病变肝脏组织(肝纤维化)常见传染病丙肝最重要的危险是发生肝硬化和肝癌肝硬化肝癌感染后肝硬化发生率20年内达10%,在感染后30年内达20%1%–4%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癌常见传染病丙肝的自然史稳定85%to90%HCC,
肝功能衰竭25%(2%to4%)缓慢进展75%缓解15%to40%急性HCV肝硬化10%to15%慢性HCV60%to85%NIHManagementofHepatitisCConsensusConferenceStatement.June10-12,2002.Availableat:.AccessedApril10,2007.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资料表明,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肝硬化发生率分别达到9.20%和15.29%
常见传染病
预防的重要性远远强于诊断
诊断的手段要远远多于预防目前已经没有什么诊断上的障碍,需要的是正确认识、正确使用和正确评判结果。而预防的方法不多,有效的预防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敏感、精确的检测技术的基础上,这一点目前已经能够做到。常见传染病
预防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诊断
HCV最常经血液传播:输血、注射、针刺感染难以避免,没有事后预防手段
吸毒、性乱:国际性的社会问题日趋恶化,诊断容易治疗难
易于硬化和癌变:诊断不难,预防难
预防性疫苗:目前没有,将来也很困难
肝移植术后复发:几乎没有有效预防手段常见传染病
临床诊断的地位
病史最重要:输血和血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社会保险数据安全保密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行政法学自考重点解析与必背知识点合同3篇
- 2025版生产员工劳动合同模板:生物制药行业生产线专用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行业员工薪酬协议范本3篇
- 节能环保路面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施工安全责任保险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铁站停车场地租赁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短期担保借款合同范本(三)
- 事业单位院墙护栏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旅游借款合同范本13篇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保及安全检查合同3篇
- 电力沟施工组织设计-电缆沟
- 【教案】+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
- 单位往个人转账的合同(2篇)
- 锅炉本体安装单位工程验收表格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高危妊娠的评估和护理
- 妊娠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查房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儿童10岁生日-百日宴-满月酒生日会成长相册展示(共二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