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袁世凯一生的成败_第1页
浅谈袁世凯一生的成败_第2页
浅谈袁世凯一生的成败_第3页
浅谈袁世凯一生的成败_第4页
浅谈袁世凯一生的成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袁世凯浅谈袁世凯一生的成败小组成员:摘要:讲述袁世凯一生的经历及在政治上的发展史,由此分析,陈述袁世凯的复辟帝制的缘由及其最终失败的原因。并从社会的各方面反映对袁世凯的事迹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关键词:袁世凯的一生称帝失败客观评价正文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也是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对袁世凯的思想境界有深刻影响。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当年23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得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小站练兵是中国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0月13日袁世凯编刊《立宪钢要》。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1年11月1日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袁于3月10日于北京就职。袁就职之后,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同时积极与列强交涉,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9月20日,袁世凯颁布《整饬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他说:“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力图恢复已经中断两百多年的传统汉文化。1913年2月,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全国大哗。革命元勋孙文、黄兴等均指袁氏授意暗杀,袁世凯则予否认;7月,孙文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但遭到失败。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大总统。同年,袁世凯政府制订了《国会组织法》、《公务员奖惩条例》和《文官考试法》,建立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其中规定文官高等考试,以国法学、刑法、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经济学和财政学七种为主科,一定要考。商法、政治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通商约章等五种为附科,应试者自择其一。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之后袁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5月推出新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之后修改了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指定三名新总统候选人。同年改革厘金制度,解决了晚清到处设卡征收厘金的弊政。积极发展民族工业,统一货币,铸造“袁大头”(又称袁世凯银元)。整理和健全财政税收制度,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同年成立了审判官吏贪污罪行的特别法院——平政院。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1月,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公布《颁定教育要旨》,大力发展教育。同时公布《权度法施行细则》,开始施行度量衡标准。5月,袁世凯在日本外交压力下,接受了干涉中国内政的“二十一条”中部分条款,使其政绩蒙上污点。本月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筹办。11月,袁世凯政府颁布《著作权法》。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中国的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总统府改为新华宫。12月25日,全国举行国体投票,同时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同年,经过袁世凯政府立场强硬的谈判,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外蒙古分裂势力于6月9日取消独立,俄国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1月12日,袁世凯政府公布《传染病预防条例》。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5月下旬忧愤成疾。6月二、正面: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对袁世凯不再持全盘否定态度,评价渐趋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学术争鸣的活跃,人们对袁世凯不再持全盘否定态度,评价渐趋多元化,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类。1.考辨史料,对袁世凯的历史定位做具体评价。袁世凯的历史活动存在不少模糊不清之处,如他在戊戌变法中的表现,以往多认为他是混入维新队伍里的两面派,其告密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考辨史料,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如房德邻赞同此前台湾学者吴相湘、黄彰健的观点,认为“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甚至袁世凯“当时确有保全光绪之意”;戴逸认为,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期间一度倾向于维新派,但当政变发生后,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围园劫太后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大批维新派被捕、被杀。林克光、茅海建等亦持类似看法。这种依据史实、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和此前全盘否定袁世凯有很大不同。2.肯定袁世凯对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改革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往对袁世凯在近代改革中的活动,要么一笔带过,要么视其为抵制革命、加强统治的骗局。近年来,人们对这些活动也给予客观评价。如侯宜杰肯定了袁世凯创办巡警、整饬吏治、提倡实业、广兴教育的积极作用,认为“冲击了封建制度”,“与世界潮流合拍”;马小泉认为,袁世凯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对提高人民的参与意识,推进地方政治革新,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朱英认为,袁世凯推行的重商保商等经济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清末的袁世凯已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封建大官僚。作为当时过渡性时代中的一个过渡性人物,他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正在走向资本主义化的一部分官员的代表”。3.为袁世凯辩解、正名。一些人认为,以往对袁世凯的评价,存在着全盘否定、苛求古人的错误,对此,他们提出了一些具有颠覆性的评价和看法。如祝曙光认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并不完全出于他的个人主观愿望,而是有现实基础”,“不能过高地估计袁世凯称帝的危害性”;季云飞认为,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的论断“违背基本历史事实”,这种“一刀切”式的史学研究方法“必须摒弃”;郭剑林认为,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促成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革命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甚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北洋时代的成长,也和袁世凯北洋政府宽松的文化政策、社会改革不无关系”。但这些观点受到了不少批评,认为理论错误,违反史实,是非颠倒。三、全面的评价综上,目前对如何评价袁世凯,存在着明显且差异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既和研究者掌握不同的史料、史实有关,也是研究者持有不同的方法、理论所致。那么,如何评价才能做到中允不偏呢?笔者以为,似应遵循如下几点原则。第一、考辨史实,为客观评价袁世凯创造条件。长期以来,袁世凯是作为一个反动人物出现在历史研究中的,对他与其说是研究,不如说是批判。这种简单否定的倾向,使得袁世凯生平的很多问题缺乏发掘梳理,这不但导致我们对其多面性、变化性缺乏把握,也使得对其评价缺乏准确、全面的史实基础。目前袁世凯评价中的不少分歧,很多是因对一些史实的争执而引发的。因此,为全面客观评价袁世凯,应充分发掘史料,澄清史实,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其历史活动,只有遵循这个原则,对其评价才有可能做到中允确当。学术界通过辨析史料来评价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二,正视袁世凯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晚清以来,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顺应历史潮流,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这是近年来学术界逐渐认同的共识。作为清廷大员,袁世凯为实现清朝统治者的意图,在实践中推行的很多举措,也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加以正视。当然,肯定一个长期受到否定的反面人物,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抵触,但是,反动人物在特定时期推进历史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罕见,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恰恰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我们没必要也不应该回避。第三,不宜以偏概全地为袁世凯正名、翻案。正视袁世凯的历史作用,并不是说无限拔高,乃至以偏概全。但是,在目前对袁世凯的评价中,一些人为了自标新见,或出于对以往全盘否定的纠正,不仅强调袁世凯的各种贡献,甚至为袁世凯镇压革命、复辟帝制等行为辩护,称其为近代化功臣。对此,笔者并不赞同。从当时的情况看,袁世凯在传统体制内,积极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固然是进步之举,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