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施黄瓜栽培技术学习目标:1.了解黄瓜的生物学特性及植物学特征;2.了解黄瓜的生长发育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掌握黄瓜塑料大棚春早熟茬栽培技术;4.了解黄瓜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技术;5.掌握黄瓜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黄瓜黄瓜也称胡瓜、青瓜,为葫芦科甜瓜属中的栽培种,一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原产印度。是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汉臣襄国郡守樊坦将其改为“黄瓜”(一说隋炀帝所改)。黄瓜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黄瓜亦可入药。南亚型黄瓜-茎叶粗大,果实形状大,皮色浅华南型黄瓜-茎叶繁茂,果实形状小,黄褐色,有网纹华北型黄瓜-呈棍棒状,黄白色,无网纹欧美型黄瓜-茎叶繁茂,果实呈圆筒形,中等大小,黄褐色北欧型黄瓜-茎叶繁茂,果面光滑,浅绿色小型黄瓜—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多花多果一、生物学特性及植物学特征喜高温、喜强光,较耐弱光(与其它瓜菜比);根系分布广,但分布浅,限制水分、养分吸收;茎蔓生有卷须,四棱或五棱,双韧维管束;地上部分生长的旺盛,叶面积很大,蒸发量大;♀♂异花,性型分化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果实为瓠果,假果;种子长椭圆扁平,千粒重22~40g。根系好气性强(浅根性)根茎处易生不定根且生长快吸收水肥能力较弱(弱根性)根的再生能力差(护根育苗)苗期根系抵抗力弱
茎蔓生、无限生长型主蔓上可分生侧蔓茎部叶腋处可生卷须掌状全缘、互生两面有稀疏刺毛叶面积大、叶片薄根茎叶扁平,种皮坚大小、色泽因品种而异播种时隔年种子好假浆果形状、皮色、大小因品种而异单性结实现象雌雄同株异花子房下位虫媒花花果实种子黄瓜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别二、生长发育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黄瓜的生长发育4个阶段的划分:发芽期: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
要求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要求播种土层疏松、透气,以使种子早出苗而且整齐。幼苗期:子叶展开到开始甩蔓(5~6片叶)。花芽分化将对黄瓜前期产量产生重要影响,管理上要求“促”、“控”结合,培育壮苗,预防徒长。开花着果期:甩蔓(5~6片叶)到第一雌花着果。
注意调节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之间的关系,防止徒长(“跑秧”)和“化瓜”,确保坐瓜。结果期:第一雌花着果到罢园。
栽培管理的重点(中心)是要平衡秧果关系,设施栽培中要注意调控好温度、湿度、光照、气体等环境条件,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尽量延长结瓜期。(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光水肥生育适温范围为15~32℃,最适温度24℃;最适地温:20~25℃;最适气温:25~30℃(日)/13~15℃(夜)。喜光,但耐弱光;华南型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而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喜湿怕涝,适宜土壤湿度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初花期要控制水分,结果期需水分较多。喜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的土壤;喜肥又不耐肥,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1.温度对营养生长的影响
黄瓜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25℃以下,每降低2~3℃,发芽期要延迟24
h;幼苗期生长适温,气温:白天25℃,夜间15℃(昼夜温差为10℃左右)。地温:白天25℃,晚18℃。气温高、地温高,幼苗生长量大,但壮苗质量下降,根系不好,苗子徒长。气温高、地温低,生长量稍小一些,但壮苗质量上升,改善的不太显著。气温低,地温高,生长量小一些,但壮苗质量显著提高,根系好,苗子壮。气温低、地温低、不好。2.光照对营养生长的影响
黄瓜要求强光;较耐弱光;光饱合点在3~5万lx;光照时数短,对营养生长越起抑制作用;黄瓜起源于热带的森林里,较耐弱光;强光照可提高净同化效率。3.养分对营养生长的影响
营养:从营养条件对营养生长的影响来看,瓜类都是营养感应型,需肥量大。N素:需求量大,但不能过多(少吃多餐)<400ppm。P素:150~200ppm,差异不大。但在土培的情况下,达到1000~4000ppm,也不会产生危害症状。
K素:结果期对K的需求量大。4.CO2对营养生长的影响
在光照2万lx情况下,CO2补偿点是64ppm;在1000~1200ppm的情况下,有利于生长;采取CO2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5.环境条件对生殖生长的影响在低温(特别是夜温在13~17℃)、短日照(8~10
h)有利于花芽的雌性化。水分多,N素充足,雌花发生差,雌花节位升高。环境条件有利于植株代谢旺盛(呼吸强度高),则有利于向雄花发展,趋于氧化方向;环境条件抑制了生理代谢,呼吸强度有所下降,趋于还原方向,则有利于向雌花发展。不是雌花越多越好,而是按照一定的叶面积所能承担的雌花量来控制雌花数目为宜。开花着果期,植株从直立生长状态进入蔓性生长状态,同时也有由营养生长为主开始过渡到生殖生长为主。先开雄花,后开雌花,当雄花发生量达到一定高度时,雌花才发生,以后大部分是雌花,雄花的发生,属营养生长,雌花的发生,属生殖生长。异花授粉作物,昆虫传粉,但它的单性结实能力强。黄瓜的花芽分化黄瓜大部分的花芽是在幼苗期分化和形成的。黄瓜的花芽分化过程:由外向内先后分化出萼片、花冠、雄蕊或雌蕊。偶尔条件下雌雄蕊原基都得到发育,形成完全花,接触香瓜形的小瓜佬。黄瓜花芽分化的特点:分化早、性型可变。无性期两性期单性期6.花芽分化与性型决定因素黄瓜的性型是可塑的,除了受本身的遗传因素控制外还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①营养条件:植株长势强,有利于雌花分化;②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气体等;③化学因素:乙烯利、NAA、IAA、CCC、2,4-D、GA、AgNO3等激素或化学药品;④栽培措施:N肥、移植、密度、嫁接、蹲苗、整枝、打杈等;⑤机械因素:影响黄瓜花芽分化的因素黄瓜的单性结实不经过授粉受精而能结成正常果实的现象成为单性结实;单性结实是黄瓜的一大特性,尤其在早熟品种中更强;黄瓜单性结实是因为内源激素(子房内)较充足所以虽不受精,不形成种子,但激素也够用,就可调节体内养分向瓜条输送。雌雄间生型:雄----雌雄交替混生雌性型:雌----雌雄混生节----雌雌性型:全株雌花两性雄性型:雄----雄混两性节黄瓜的开花习性创造适宜的雄花发生条件低温诱导雄花形成;短日照,利于雄花分化;100~150ppm乙烯利处理,促进雄花发生;水分上,强调保水,不强调大量浇水。(一)品种类型与栽培季节茬口华北型华南型北欧温室型三、塑料大棚春早熟茬栽培技术栽培季节与茬次安排栽培方式播种期定植期采收期露地春(夏)茬3~44月下~5月上6~7露地秋茬6~7----8~9日光温室冬春茬10~1111月中~121~7日光温室春茬12~11~22~7日光温室秋冬茬8月下9月上12~1塑料大棚春提早12~134~7塑料大棚秋延后6~7多直播8~12
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其以南地区无霜期长,一年四季均可栽培黄瓜。夏秋季以露地栽培为主,冬春季节多利用塑料大、中棚等设施进行保护栽培。1.栽培季节与茬次安排(1)苗龄露地栽培的黄瓜,面积较大,它的苗龄3~4片真叶(8×8cm),30~35
d;保护地栽培的,面积较小,它的苗龄5~6片真叶(10~12×10~12cm),50~55
d;最大界限,不能超过7片叶;标准:幼茎粗壮,根系发达,叶面积大,生长点舒展(龙头),雌花较多,座花节位较低。2.培育壮苗的关键(2)培育壮根及根系保护
根系发达与否,直接影响到产量。培育壮根的条件:较大的营养面积,根据苗龄而定;改善床土的物理性质;重视移植,黄瓜不太耐移植。3.播种育苗
(1)种子播前处理晒种→浸种→烫种→搓洗→催芽(2)营养钵播种(3)苗期管理播种后,白天25~30℃,夜间15~20℃,上午要早揭草苫,下午要早盖草苫。4~5
d后,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此时应适当降低温度以防止幼苗徒长,可适当通风降温,白天22~25℃,夜间12~15℃。幼苗2片真叶后,要逐渐加大通风量,直到定植前几天全部揭开覆盖物,以接近外界自然条件。畦作垄作4.整地棚内10cm的地温稳定在10℃以上,最低气温5℃以上。
畦面开出宽13~15cm、深8~10cm的定植沟,晒1~2
d,按株距25cm左右将苗坨摆在沟内,然后覆土,其深度以苗坨面与畦面持平或稍露坨为宜。定植后随即浇水,水量以灌满定植沟为宜。定植密度3500~4000株/667m2。5.定植6.定植后管理温度管理水肥管理
结瓜盛期3~4d浇1次水,隔1水追1次肥,复合肥与发酵饼肥交替使用。每7~10d喷1次0.2%的KH2PO4。定植初期尽量给予较高温度,促进植株生长。常采用“四段式温度管理”:
——上午是黄瓜一天中光合作用最强阶段,温度控制在28±2℃;
——下午控制在22±2℃
;
——前半夜为促进养分运输,温度控制在17±2℃
——后半夜为抑制呼吸,温度控制在12±2℃
。
——放风温度应控制在30±2℃
(晴天)。7.田间管理插架\绑蔓植株调整摘叶整枝、摘心打顶、掐卷须12节以下的侧枝尽早打掉;12节以上的侧枝,叶腋无主蔓瓜的,侧枝瓜瓜前留2片叶摘心;主蔓25~30片叶时摘心。8.采收根瓜宜早采。中上部果实与回头瓜生长快,一般花后8~10
d即可采收。整个田间初瓜期每隔2~3
d采收1次,盛瓜期可每天采收1次。
1.品种选择必须选择耐低温弱光品种,且具有植株长势强,不易徒长,分枝少,雌花节位低,节成性好,瓜条商品性好,高产抗病等特性。(四)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技术戴多星无刺水果型小黄瓜;生产期较长,开展度大;果实呈墨绿色,微有棱,长16~18cm,果实味道好;高抗黄瓜花叶病毒病,黄脉纹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1000粒/袋/620元。津春3号
植株生长势强,叶片肥大,深绿色,分枝性中等;主蔓结瓜为主,瓜长棒型,绿色,白刺,刺瘤适中,瓜条顺直,风味较佳。华北地区越冬日光温室播种期一般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苗龄1个月左右,培育壮苗,适期定植。津优33号
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低温(8~10℃)弱光(8000lx)条件下能够正常开花结果,且瓜条生长速度快,瓜率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瓜把较短,刺瘤密,瓜条深绿色,有光泽,口感脆嫩,品质好。2.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是防止土传病害、克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最有效措施。抗逆性增强,生长旺盛,产量增加,尤其是在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中地温较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突出。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5000kg/667m23.整地定植805050撒施基肥→深翻耙平→开沟施肥→造底墒→起垄10~13单位:cm开定植沟→摆苗稳坨→株间施肥→浇定植水整地定植→中间开沟→覆膜→合垄4.定植后管理温度管理光照调节水肥管理植株调整缓苗期密闭保温;抽蔓期和盛果期实行四段变温管理。增光补光,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度,以提高室内温度。单蔓整枝,生长过程中随时落蔓。缓苗期浇1次缓苗水,根瓜形成前一般不再追肥灌水。结果期重施肥水,同时补充叶面肥和CO2气肥。5.收获根瓜早采掐断果柄掌握标准顶花带刺摆放整齐遮光保湿
黄瓜喜肥但是不耐肥,施肥过量,尤其是化肥过量,水分不足时容易烧根。表现叶片黑绿,生长缓慢,子叶、基部叶片过早枯黄死亡。因此,种植黄瓜宜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化肥少量使用,禁止使用等。四、黄瓜常见生理障害黄瓜结果前需要较多的N、P,结果后需要大量的K、Ca、Mg。据测验,每生产1000kg的黄瓜,需要N2.8kg,P0.9kg,K3.9kg,Ca3.1kg,Mg0.7kg,及大量的有机肥。黄瓜对于Cl-敏感,少用或者不用含氯原子的复合肥。否则会出现黄苗、矮化苗、花斑叶、生长衰弱等现象。(1)烧根原因:施用的肥料未充分腐熟,或者施用肥料过多。症状:叶片黑绿、厚而小,主茎短、节间短,生长点发瞎,根系失水呈黄色干柴状。解决办法:
①浇水,结合晒土;②换土;③深翻地毁种。(一)黄瓜发芽期的形态诊断1.根系(2)沤根原因:地温低,湿度大。症状:叶片暗黄色,叶绿素形成少,地下根部枯萎,拔出轻者不带土,重者腐烂,易并发其他病害。解决办法:①覆干土;②覆干柴;③勤划锄、中午晒墒;④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3)寒根原因:地温低。症状:根毛不长,根系发褐,但不腐烂,地上部生育进程缓慢或停止,生长点色重,不长叶,叶片下垂。解决办法:①松土;②覆干柴;③盖干细暖土;④利用水枕膜;⑤铺设加温线。(1)子叶戴帽出土病因:种皮干燥,播种后所覆盖的土太干,致使种皮变干;覆土过薄,土壤挤压力小;出苗后过早揭掉覆盖物或在晴天中午揭膜,致使种皮在脱落前变干;地温低,导致出苗时间延长;种子秕瘦,生活力弱等。2.子叶(2)子叶下垂
原因:夜间温度低于10℃。子叶平展:正常苗子叶下垂(3)子叶上卷原因:夜间温度高于20℃。(4)子叶畸形
原因:种子质量低劣;播种质量差;环境条件剧烈变化。(5)子叶边缘上卷发白造成原因:低温时,通风过急造成。子叶过早脱落的防治方法1)提倡采用“营养钵”育苗方法,护根育苗,减少伤根,黄瓜根系再生能力差,受伤后不能产生新根。2)定植时,10cm地温要在10℃以上再定植。3)改造棚室结构,提高保温性能。
①墙体厚度在1m以上
②后墙内侧高度在1.5~1.8之间,后墙与储存热量的关系
③最好改造成半地下式,棚室地面低于外地面50cm
④温室后屋面的仰角在38~45℃之间,保证阳光能照射到后墙内侧。
3.真叶水分不足:则叶片小而厚,色黑绿;水分过多:则叶片大而薄,淡绿色;温度过低:新叶萎缩,叶片褪绿,叶色发黄或变白;高温干旱:龙头不舒展。4.黄瓜缓苗异常诊断:定植后7~10
d内,是黄瓜幼苗恢复生长的阶段,称为“缓苗期”。幼小植株的下部第一片叶片出现不规则白色或者淡绿色,类似氨害或者肥害造成叶片烧伤,子叶过早干枯脱落。幼小植株下部第一片真叶出现褪绿白斑,上部叶片正常缓苗期第一片真叶和子叶干枯。有时候斑出现在大叶脉之间,呈现不规则的形状。黄瓜缓苗异常发生原因:定植时,管理粗放,根系受伤;或者定植期间天气不好,气温低,或定植田施肥过多,导致幼苗根系不能正常吸水,就会出现各种异常现象。防治方法:在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定植浇定植水时添加一定量的生根剂,促进生根,缩短缓苗期。5.黄瓜闪苗由于环境的骤然变化,造成叶片萎蔫,水浸状的失绿,并伴随着出现白斑,严重的时候枯死。一般在定植前后发生最严重。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者近圆形褪绿色白色斑点,叶肉失绿,坏死黄瓜闪苗田间症状黄瓜闪苗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通风过急,常常发生在连续阴雨天,晴天后见光太急造成。
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失水,干枯,整个叶片完全失去生命力黄瓜闪苗防治方法:温度管理:幼苗3叶以前将白天温度控制在30~32℃之间,夜间8~10℃,早上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3片真叶后逐渐通风,白天保持30~35℃,夜间6~10℃,早上不低于5℃,阴雨天以15~20℃为宜,昼夜温差在20℃可以培育出壮苗。科学通风:在阴冷天或者光照弱,温度低的条件下,猛然晴天后,放风要逐渐的从小到大逐渐加大通风,如果揭开覆盖物后,发现苗子萎蔫后,立即重新把覆盖物恢复,这样重复几次,幼苗逐渐适应大环境下,再进行大通风和见光。补救措施:发现零星黄斑,剔除后可以继续利用;部分幼苗边缘干枯后,定植后加强管理,心叶能很快长出来真叶全部干枯,最好不用。(二)黄瓜结瓜期的形态诊断正常形态下,开花的位置距离植株茎蔓顶部40~50cm,将要采收的瓜条距离株顶70cm,其间具有展开叶6~7片,低于或者高于这个标准均属于不正常的。开花节位距离顶部的距离大于50cm,是徒长的表现,水肥充足,N肥使用量过大,日照不良,夜间温度高容易出现这种状态。开花节位距离顶部的距离小于40cm,采瓜部位距离顶近,则是老化型,是由于养分、水分供应不及时,或虽然养分及时,水分供应不及时,或者根系不能正常吸收,造成结瓜疲劳症的一种表现。严重的时候,开花节位达到瓜蔓顶部,表示生殖生长过旺,营养生长极度过弱。正常的植株雌花大而长,向下开发,其他均是不正常的植株,如图:黄瓜植株雌花横向开放,说明生长比较弱。如图:黄瓜雌花向上开发,表示植株生长十分弱,如图:黄瓜水肥供应不足,植株老化,导致开花节位距离生长点很近。如图:1.花打顶的形态诊断原因:
1)烧根花打顶
2)沤根花打顶
3)夜温低于10℃4)伤根花打顶症状: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出现花抱头现象花打顶的预防措施1)对于烧根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使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65%以上,浇水后要及时中耕。2)对于沤根型花打顶,应将棚室地温提高10℃以上,当发现根系出现灰白色水浸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必要时可扒沟晒土。同时,摘除结成的小瓜,保秧促根。当新根长出后,即可转为正常管理。3)对于夜温低而导致的花打顶,要设法提高夜温。前半夜气温要求达到15℃,后半夜保持在10℃上下即可。4)对伤根造成的花打顶,中耕时要尽量少伤根,以提高根系活力。
正常的黄瓜卷须:正常情况下,黄瓜第3至第5片展开叶附近的卷须较粗大,与茎呈45℃角,长而软,颜色淡绿。2.黄瓜卷须的形态诊断土壤干旱,卷须呈弧状下垂,卷曲
干旱缺肥,长势弱,植株老化,卷须细弱,下垂,先端卷曲卷须短、细、硬,没有弹力,先端卷曲,不易折断,咀嚼有苦味,先端呈黄色,表示植株即将大病。(三)果实期的营养诊断1.畸形瓜发生原因:(1)单性结实:黄瓜没有授粉也能单性结实,在营养条件下较好时可发育成正常瓜条,但有些单性结实能力弱的品种,在植株长势弱或者因温度、湿度、光照等不良条件导致植株光合作用降低时,不经过授粉就容易结出尖嘴瓜。(2)授粉不完全:授粉后干物质合成量少,营养物质分配不均匀而造成蜂腰瓜、大肚瓜、弯曲瓜。(3)条件不良:高温干燥、生长弱或生长不良、各阶段水分供应不均,易发生蜂腰瓜、大肚瓜、弯曲瓜。缺B会造成蜂腰瓜。缺K容易蜂腰瓜。1)尖嘴瓜生产中很容易出现不十分明显的尖嘴瓜,多是由于温度低,土壤湿度大,植株弱,营养供应不足造成。2)蜂腰瓜纵抛开可以见到瓜条变细部分果肉龟裂,中空蜂腰瓜瓜条中部多处益缩,状如蜂腰露地黄瓜生长中后期,长势弱,水肥不足,容易形成大量的大肚子。受精不完全,形成种子的顶部优先发育,形成大肚子。3)大肚子瓜在营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因花芽分化异常和雌花受精不良形成的弯曲,瓜粗细基本一致。露地栽培生长后期,植株郁避,通风不良,肥料不足,温度过高,植株生长弱,营养不良,形成大量弯曲瓜4)弯瓜①品种原因:苦味物质具有遗传性;②偏施N,特别是N施用突然过量,瓜条极易形成苦味瓜;③结果期施用N过量,P肥不足影响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或Ca、Mg等微量元素不足引起生理障碍会产生苦味瓜;④土壤干旱:土壤干旱会造成植株“生理干旱”,产生更多的苦味物质进入果实。5)苦味瓜发病原因
⑤植株过密,光照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干物质累积少会导致形成苦味瓜。
⑥温度原因:地温在12℃以下时,根毛生长弱影响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和运输,阻碍瓜叶中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苦味瓜就会较多;温度过高,达到30℃以上且持续时间过长,或夜温过高,碳水化合物消耗过多都会产生苦味瓜。⑦整枝过重或叶片损伤过重或较长时间高湿低温、日照较短、较弱影响光合作用或土壤浓度过高影响水分的吸收或CO2浓度过低等影响光合作用等原因都会引起苦味瓜。
①选择无苦味或苦味极微的优良品种;
②及时摘除畸形瓜;
③控制温度:一般温度低于12℃或者高于30℃,都能使黄瓜增加苦味。应尽量人工调节好温度,避开苦味增加的温度界限;
④合理密植:黄瓜提倡大小垄行种植。防治措施
⑤合理施肥。控制N的用量,增施有机肥,适当增加P、K、微肥的用量,并配合根外追施黄腐酸类及微量元素肥料。⑥合理浇水:要求耕作层内水分要充足,灌水时要做到少量多次的原则。
⑦根外追糖氮液:在黄瓜盛果期,对叶面喷一定浓度的糖氮液,不仅能使产量增加,还能改善黄瓜品质,尤其是甜脆度明显提高。常用配置浓度是:尿素100g、红糖200g、米醋150g兑水15kg喷雾。畸形瓜的防治方法科学施肥
控制化肥使用量,增施农家肥,生产实践表明,大量使用农家肥可以表现良好的丰产特性,还能减少畸形瓜的出现。环境调控
进入结果期,做好光,肥,水,温的工作,避免剧烈变化。植株调整
结果期及时绑蔓,及时摘除卷须、黄叶、老叶、根瓜,结果期最好每天摘瓜,保持植株旺盛的长势。
①有机底肥施入量少造成脱肥或营养不良,秧蔓长势不够旺盛化瓜;
②温室高温干旱或低温高湿或土壤浓度大或土壤干旱导致根系受损或沤根造成化瓜;③植株对B、Mg、Mo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受阻,使体内营养分配紊乱失衡造成化瓜;2.黄瓜化瓜1)化瓜原因
④温度过高或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失调或黄瓜采摘不及时,营养不能重新分配造成化瓜;⑤低温和高温导致受精不良造成化瓜;⑥植株染病尤其是结果期感染灰霉病也会产生化瓜。
①重施有机底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吸水吸肥的能力。开花结果期结合膜下浇水追施嘉美冲施肥,科学合理根外追施含B、Mg、Mo等营养元素的肥料如嘉美金品、金点2~3次;
②严格控制温、湿度,加强光照,适时适量浇水,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
③及时整枝、疏瓜,适宜采收以免消耗掉大量养分。2)防治措施
3.瓜皮发黄症症状:黄瓜处于结果旺盛期时,叶蔓大,生长快,产量高,但瓜皮发黄。发病原因:瓜皮发黄是缺N和缺Fe所致。防治措施:
①叶面喷施多元素液体肥(含Fe、N),可使瓜皮迅速由黄变绿;
②施入FeSO45kg/667m2和尿素5kg/667m2。症状:秧蔓从上至下叶片黑绿厚大,直径达20cm,茎粗超过1.2cm,但瓜数很少,隔节一瓜或几节一瓜,产量大减。发病原因:前期N施入过多,P、K不足造成的。防治措施:
①重施有机肥,不施或少施硝铵、碳铵、尿素等氮素肥料;
②立即喷施P、K微肥3~5次或冲施含P、K、微肥的有机冲施肥,首次施20kg/667m2,隔4~5
d再施10~15kg/667m2,连续3次后就会果实累累。4.缺瓜症5.黄瓜芽枯病
1)发病原因:连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影响根的生长发育及吸收功能,土壤干旱,根系差,肥过多。
2)症状:表现为叶缘失水青枯,随后黄化、烂头、秃顶等,外围叶随叶片生长表现皱缩。主要分布在棚内近通风口较干旱处。
3)防治办法:及时浇水,冲施纯生物菌肥促进根系发育,减缓肥害,提前通风,避免高温时突然通风,加重叶缘干枯;叶面喷施福星+可杀得、腐殖酸等6.黄瓜顶梢扭曲1)发生原因:连续阴天低温;连续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土壤活性差,水分不足;影响根的生长发育及吸收功能。表现为Ca、B缺乏性生长点抑制,顶梢扭曲现象。2)防治方法:①减少通风量、提高棚温,下午早盖棚,夜间增加覆盖;②冲施生物菌、腐植酸、氨基酸肥,减少化肥用量;③灌生根剂;④叶面混合喷施氨基酸钙、硼肥、碧护等调节剂、纯菌肥。7.黄瓜花斑叶1)发生原因: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影响根的生长发育及吸收功能,甚至出现沤根,中午高温叶片短时蒸腾过量,表现脉间退绿,即出现花斑。2)防治方法:合理施用化肥;大量菌肥或碧护等生根剂灌根;及时浇水;适当降低中午棚温;提高夜间温度。8.黄瓜叶镶金边1)发生原因:缺Ca,土壤干旱、蹲苗过重,N、Mg、K肥施用过多表现出镶金边。另外喷药浓度过高,也有此表现,仅于走道附近多。2)防治方法:适时浇水,增施有机肥料,喷使Ca肥,选用安全农药,合理浓度。
1)发病原因:①土壤缺Mg或土壤墒情差,空隙大,造成根系受损或施肥过多,土壤浓度过大,致使植株脱水发生干叶症;②热害:棚内温度高达35~40℃,秧蔓中部叶片和离棚膜近处的叶片极易干枯;③药害:喷药浓度过大或用药不当可使秧蔓全部萎蔫;④风灾:如气温、风力变化大,在通风口易出现中午叶片萎蔫,3d后褪绿干枯。2)防治方法:不论何种原因造成叶片萎蔫都应立即在叶面上喷洒清水,喷后3~5h再喷施黄腐酸类肥料和微量营养元素肥料如嘉美金点、金利以利于恢复叶片功能。9.干叶病
病情由叶缘向内发展。严重时整个叶片干枯。大量使用氮肥后,土壤释放除NH3,下部相邻的叶片边缘干枯,呈暗绿色。10.黄瓜氨气受害防治方法:①科学用肥大棚使用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不直接使用生鸡粪。追施肥料时深施,施后用土覆盖。掌握少用勤用的方法,不要一次使用过多;②低温季节不使用含有尿素的复合肥和碳铵;③经常检查大棚的NH3浓度在早上用pH值沾取大棚膜水滴,然后用比色卡,读出pH值,当pH值大于8.2时,可以认为将发生NH3危害,应立即通风,放出NH3
。④补救方法:
发现NH3后,在植株受害尚没有死亡的时候,用食用醋加微肥喷施叶片正反面,效果良好。11.黄瓜亚硝酸综合症主要危害叶肉,一般追肥10多天后出现为害症状:受害部分下陷,与健壮部分明显分明,以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最重;严重的时候,除叶脉外,全部叶肉漂白致死,受害叶片一般为中部活力较强的叶片。受害严重的时候,叶缘和叶面间的叶肉大面积失绿,白化叶缘最容易受害,形成
“枯边”12.黄瓜SO2危害
大棚内使用了没有腐熟的有机肥(特别是生鸡粪、生饼粪),在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水分供应好的条件下,产生了H2S,H2S在空气中氧化成SO2,SO2进入到叶片,就会危害叶片的叶绿素,造成以下症状。13.黄瓜叶片生理积盐1)发生原因:化肥使用量过大,导致土壤的盐分浓度提高,黄瓜植株吸收后,盐分随着植株汁液流动到叶片边缘水孔处,黄瓜叶片有吐水现象,盐分随着流出叶片,日出后,保护地温度升高,叶片表面水分蒸发,盐分沉积下来,形成白色盐浸。2)防治方法:科学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增施农家肥,发现症状后及时浇水缓解。14.黄瓜生理性萎焉过量浇水沤根鲜粪熏苗1)发生原因:根吸收水不足叶片蒸腾需要。2)主要表现为:阴天后乍晴,施肥过多影响根吸水,浇水后遇阴天沤根,土壤干旱。3)防治办法
①盖草帘遮阴,喷清水或腐植酸类叶面肥过渡,灌生根剂、浇水,提高夜温;②零星出现时放秧遮阴,不用盖草帘。长时间萎焉配合灌可杀得预防根腐病发生。只要处理及时,不出现青枯,预后良好。
15.黄瓜低温高湿综合症
大棚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形成长期的低温高湿环境。在这样的大棚内栽培黄瓜,会出现多种生长异常现象:如幼苗低温危害、叶片边缘黄化甚至全叶变黄、叶片大而稀少、结间变长。植株根系受害,出现各种缺素症状,常常有害气体危害及盐害。苗期受害,子叶和心叶从边缘开始发黄。叶片大而稀少、叶色浓绿、节间长、有时候叶片下垂。1)发生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大棚的建设不合理,保温性能差,加上管理粗放,大量使用化肥或者肥料不足,从而出现各种生长异常现象。2)防治方法:
①建设高标准温室
②提高管理水平16.土壤问题1)严重酸化板结,养分不平衡原因:长期以来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同类蔬菜连续种植,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出现臭茬。方法:①土壤消毒:正规厂生产的土壤消毒剂都可以用,宜少不宜过量;另外也可用1500kg/hm2石灰(消毒、补钙、酸碱度);②增施有机肥、微量元素肥改良土壤;③严格的测土配方施肥。2)黄瓜施肥技术改良土壤
有机肥(发酵腐熟的秸杆、发酵圈肥、生物菌肥),连年大量使用草肥,改良土壤,提高土温,使根旺苗强,抗御不良环境能力提高;有机无机复混肥或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黄瓜需肥比例氮:磷:钾:钙=3:0.8:5.5:3.5;冲施肥料75kg/hm2/次,多了吸收慢,太多则有害。
(一)真菌性病害
霜霉病、炭疽病、蔓枯病、叶斑病、褐斑病等都属真菌性病害,即由真菌侵染引起的;
发生原因:高湿、低温,通风透光差;
传播途径:空气、田间作业、病残体、浇水、种子。
五、黄瓜常见病害防治1)发病原因:黄瓜叶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高湿易发病;2)防治方法:①预防:易保1000倍、猛杀生600倍、新万生600倍、可杀得1000倍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考虑喷药质量、黄瓜生长快,易保+可杀得、易保+升势(万兴)、易保+乾程交替用,每5~7
d喷1遍,浇水前喷1遍;②治疗:用乾程、万兴、升势都有效果,比较严重的用乾程50g+万兴10ml兑一桶水,下午3点后喷药效果好。1.1黄瓜叶斑病
1.主要真菌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1.2黄瓜炭疽病
1)发病原因:高湿87%以上、温度24℃左右有利于发病,超过30℃发病受抑制;
2)防治方法:降低湿度,选用消雾无滴膜,大小行起垄定植,地膜下浇小水;药剂预防:易保、蒙特森、新万生、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治疗:升势、万兴、福星、或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类农药喷雾防治。
1.3黄瓜霜霉病发生条件:高湿、低温性病害,83%以上的湿度,叶片有水膜6h以上易发病,低于15℃高于30℃发病都受到抑制。防治方法:防治的重点:在于预防,降低湿度,快速提高棚温,缩短叶片上水膜存在时间。药剂预防:易保1000倍、蒙特森(猛杀生)600倍、新万生600倍等每5~7
d一次连续喷雾,防治效果好。考虑喷药质量:用克露、抑快净、烯酰吗啉、霜霉威、甲霜灵、银发利等交替或混合喷雾效果更好。预防时,克露75g兑水3桶,抑快净25g兑水4桶;混甲壳素能提高克露、抑快净疗效;发现病害治疗时:75g克露兑水1桶,25g抑快净兑水2桶;病害严重时75g克露+72.2%霜霉威50mL兑水1桶,25g抑快净+72.2%霜霉威100mL兑水2桶;银发利+易保;银发利+新万生等;发现病状后一定要选安全性好的农药,高浓度,连用2~3次,彻底控制病情后在转入正常防治(紧跟上易保或蒙特森、新万生+叶面肥)。1)发生条件:低温高湿是黄瓜疫病发生的重要条件;2)防治方法:提高棚温,通过大小行起垄定植,地膜下浇小水降低湿度;药剂预防:易保、猛杀生、新万生。1.4黄瓜疫病1.5黄瓜黑星病1)发生条件:黄瓜黑星病高湿90%以上利于发病;2)药剂预防:易保、猛杀生、新万生;3)治疗:福星、特效。1.6黄瓜灰霉病1)发生条件:高湿低温性病害;2)防治办法:降低湿度,选用消雾无滴膜,大小行起垄定植,地膜下浇小水;治疗:乾程、嘧霉胺、烟酰胺、腐霉利、乙霉威、速克灵;发生严重或发生在瓜条上时应用福星+乾程防治。1.7黄瓜菌核病1)发生条件:瓜秧密度大,通风差,高湿、低温;2)防治方法:前程、防治灰霉病药剂加福星高效。1.8黄瓜枯萎病防治方法:采用嫁接技术预防;注意靠接苗二次断根;非嫁接苗注意用可杀得、络氨铜灌根预防;恶霉灵、生物菌肥灌根。1.9黄瓜蔓枯病1)发生条件:高湿,或长时间受盐水刺激,根茎或蔓部出现开裂、黄泡、流胶现象;2)防治方法:大小行起垄定植,地膜下浇小水,效果很好;发现病株:福星500倍涂抹1~2斤水/包;大面积发生:高浓度喷根茎部1.10黄瓜白粉病1)发生条件:干燥、多肥低温易发病;2)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升氏1000倍、万兴1500倍、福星6000倍喷雾防治,如混易保、猛杀生效果更好,或用腈菌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二)细菌性病害角斑病、缘枯病、软腐病、圆斑病等都属细菌性病害,即由细菌侵染引起的;主要原因:高湿、低温,通风透光差,微伤口;传播途径:水溅、田间作业、病残体、浇水。
2.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2.主要细菌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2.2黄瓜细菌性软腐病2.3黄瓜细菌性圆斑病2.4黄瓜细菌性蚀脉病发生原因:黄瓜细菌性蚀脉病是因土壤湿度大,有机质含量低等原因造成的,系统侵染病害。防治方法:易保、可杀得等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混钙、氨基酸钙。喷雾同时重点株灌根黄瓜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发生条件:高湿,软腐病高湿低温预防:可杀得600倍+易保1000倍发病后:用可杀得101、噻森铜、春雷霉素、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等喷雾防治(三)病毒性病害花叶病、蕨叶病等都属病毒性病害,即由病毒侵染引起的;发生的主要原因:高温,干燥;传播的主要途径:嫁接、种子、某些害虫、接触摩擦、田间作业。病毒或茶黄螨蕨叶主要病毒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病毒或药害性花叶黄瓜病害防治注意三点之一
环境---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1.黄瓜最适生长条件
白天温度27~32℃
,夜间(早晨开帘前)10~13℃,湿度75%左右缓苗期:白天25~27℃,夜间15~20℃
要注意:通风口管理、草帘子管理2.多数病害发生条件
温度30℃以下,湿度85%以上,而且多数病害的侵染需要叶片上有水膜存在6
h,因此快速提高棚温,尽快使叶面晾干,有利于减轻病害侵染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多功能果汁机营销风险与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冷酷殿下别卖萌650字12篇
- 2025年护理部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
- 语文课本中的诗歌赏析征文
- 奔赴前程的九年级作文14篇范文
- 科研机构劳动力激励及保障措施
- 《空间几何与物理应用的教学探讨》
- 快乐的成长瞬间童年快乐记事作文9篇
- 日记看牙医500字(10篇)
- 金融行业工会的基本职责与风险管理
- 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五月模拟训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洞察阐释
-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 《论亚太局势》课件
- 基于深度学习的日志异常检测技术研究
-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华东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见面课、章节测试、期末考试答案
- 水电站收购分析报告
- 水泥粉助磨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委立项模板
- 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工贸行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