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智慧-补气血_第1页
中医养生智慧-补气血_第2页
中医养生智慧-补气血_第3页
中医养生智慧-补气血_第4页
中医养生智慧-补气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智慧:补气血》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一章角落里的钻石(1)

关于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的争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民国时期,有很多当时知

名学者、政要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觉得中医不科学、中医很糊涂,较之理论周详的西医,

中医就被看成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代表,是“落后愚昧”的典型,应该立即扔进历史的垃

圾堆。当时的文化人,以喝酒、吃肉、骂中医作为比较时尚的活动,不管懂不懂中医的人,

都站出来骂上两句中医,以示自己追求科学的决心。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五四”时期

的风云人物——胡适,他提倡新文化,主张“充分世界化”,主张科学,在他看来中医是不

科学的,所以他也就成为20世纪初反对中医的重量级人物。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1920年

11月,胡适患上了肾炎,在现在看来肾炎是可以治疗的,但当时西医对这种病束手无策,

胡适住在北京协和医院,久治不愈,被西医判为“无法挽救,速备后事”。胡适家人闻讯后

焦急万分。友人建议请中医医治,胡适称:“中医之学不是‘赛先生',不足信也。"(所谓‘赛

先生',是“五四”时期的流行语,意思是“科学就是说他觉得中医不科学,不能相信。

友人劝道:“西医已下定论,与其坐以待毙,何不试之?”重病的胡适无奈,只好勉强答应,

于是请名中医陆仲安为其诊治。

这位陆仲安是上海名医,有“陆大黄黄”之称,因擅长用黄黄为人治病而得名,他用黄

注剂量之大超出了一般大夫的想像力,许多人看了处方都是摇头吐舌。他为重病的胡适诊断

后,开出了药方,胡适服药后即见转机,病情有了起色,直至康复。随后,胡适又去协和医

院,经多位专家会诊,所下结论均为痊愈。后来胡适又活了四十多年,此事让他十分尴尬。

他方面反对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另一方面,中医却治好了他的重病,在事实面前任何

解释的语言都显得苍白。后来胡适只好退而认为“中医不科学,很糊涂,但是能治病”。这

也算是他对中医价值的领悟吧。

现在的人,为了理想,为了家庭,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奋斗。总是有太多

的思虑、太多的奔波、太多的应酬,有些应接不暇,甚至感到力不从心,觉得自己处在透支

的状态,当然这不完全是人们的主观感觉,也存在一些客观的症状表现,比如头晕、头疼、

心悸、失眠、健忘、乏力、疲倦、气短、皮疹、手脚冰凉、月经不调、肥胖、暧气、食欲不

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脱发、便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交给西医,他们会认认真真给

你做各项检查,如果精密仪器也测不出什么的话,即认为你没有病,很可能是精神压力过大,

思想过度紧张了。多建议你注意休息,放松心情,实在无法自我调理可以去求助心理医生。

但实际上这些症状不一定都能从心理层面得到缓解,人们整天忙忙碌碌的,充分的休息

和放松好像是一种奢求。我的许多朋友或多或少都有着上述一两种不适症状,只是大家都有,

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久而久之,这些小毛病成了老毛病,老毛病最终可能演变为大

问题。

既然身体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就说明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只是我们现在的科学水平还

不能将细胞分子的各种细微变化都能通过仪器设备外显出来,即便是发现一些参数出现异

常,由于没有临床意义,也就放过去了。一般是认为没有病,或者说是虚弱,当然现在的时

髦说法叫“亚健康”。我认为真正需要提高警惕的就是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人,他们误认

为自己还属于健康的范畴,每天还是像上满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不停的运行着,各种不适症

状层出不穷,又苦于没有解决问题、缓解痛苦的办法……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一章角落里的钻石(2)

这个时候,时常被大家拿出来当话题讨论的中医似乎有办法。中医不是糊涂,而是一门

更为高深的智慧,是一门传承数千年的经验科学,它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健康的。

中医既像是疾病预报员,又像是优秀的调度员。在中医看来,所谓的“亚健康”就是生

病了,这种病不一定是白细胞升高,或是红细胞减少,而是人体的运行出现不协调、不畅通。

中医大夫会根据你的脉搏、面部的颜色、舌头的颜色等,判断哪个器官出现了问题,并

且帮你疏导这些不通畅的部位,平衡这些不协调的器官。所以说它是优秀的预报员和调度员,

使疾病消灭于无形。经过中医方法调理好的病人会有一种浑身轻松,心情愉悦的感觉。

•般研究西医的人不太相信中医,因为中医没有西医那样系统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就连

中学生物课上都会讲到的人体解剖知识,在中医这里都无法严格对应。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中医所说的脾,不能单纯与人体的脾脏画等号,它还包括胰脏的•部分功能。中医所说的肾,

也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人体的肾脏,它还包括生殖和内分泌系统的一些功能。

由于中医与西医所言一物,而并非一物,大家理解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因为人们脑海里

根深蒂固的人体结构体系被打乱了。经常会听到一些西医与中医的争论,不过多数情况下由

于西医能够严谨详实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般在历次讨论中都站上峰。中医呢,争论不过就

用事实说话。就像陆仲安大夫为胡适先生治病,事实胜于雄辩。

讲到这里,正好有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位同事,四十来岁,一向身体健康,可是前一

阵子突然觉得眼睛疼,他立即去大医院就诊,经过仔细的检查,最后发现他的眼眶后面长了

一个肿物。医生提出两种办法,要么在肿物的部位注射激素,达到消肿的目的,或者是手术

取出肿物。虽然激素治疗存在弊端,但同事还是选择了这个方法。起初,注射激素后,肿物

明显缩小,但是一停用激素,要不了多长时间这个肿物又会像韭菜一样长出来,再次注射之

后,也都是用药时缩小,停药就会增大。这个肿物似乎比想象的要顽固许多。大家都知道眼

里不揉沙子,这么一个肿物长在眼睛后面,本人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于是他准备选择手术,

本以为就是一个眼部手术,但是外科专家认为肿物长的位置比较特殊,不能从眼部手术,而

是要开颅,具体来说就是取下位于眼睛后面、耳朵上面的一块颅骨,取出肿物。对于普通人

来说,开颅还是要下很大的决心的,我同事本身是学西医的,从事的专业是解剖生理,尽管

知道手术的风险,但如果这是解除痛苦的惟一办法,也别无选择了。为了慎重起见,他找了

多家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会诊,最后专家建议他暂时不要进行开颅手术,继续保守治疗。可保

守治疗的方法又是什么呢?总不能长期依靠激素吧?这时候有人建议他求助中医,他原来对

中医也不太信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辗转找到了一位中医。这个中医

大夫为他进行了调理,但调理的方向并不是针对眼睛,而是从肝调起,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眼

睛和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几个月的服药治疗,肿物还真的消失了,而且不再复发。

经过了这一场疾病,他对中医佩服不已。险些要开颅,却被一百多剂汤药给彻底治愈了。难

道说中医不是一种更高深的智慧吗!

来求助中医的多为两类人:患有顽疾,西医J经无技可施的人;被西医判为没病的人,

也就是“亚健康”人群,同样也需要依靠中医中药的调理重拾健康。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1)

由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与西医有差异,甚至有的存在很大的差异,请尽量抛开西医理论

先入为主的影响,重新建立一个人体架构。

一、人体的结构

(一)五脏——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器官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它们是人体的核心组成,关系可谓亲密无间,谁也离不开

谁。•个受难,其他四脏器也跟着遭殃。聪明的人体拥有一套非常精密、科学、高效、智能

的运行机制,它会随时根据各种突发情况调节和平衡。往往一个脏器的功能下降了,为了整

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降低。而一个脏器的功能提高了,为了整

体的和谐运行,其他四脏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继有所提高。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五脏之间存在着彼此依赖又彼此制约的微妙关系。这个关系不是古人凭空想像出来的,

而是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摸索出来的。为什么总是说学中医要有悟性呢?就是因为中

医的研究方式是依据许多客观存在的真实表现,通过学习者的逻辑推理,继而获得的宝贵知

识。即是要将大量的仿佛是巧合i样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并用一整套理论来解释这些联系。

在这种不断发现联系,不断解释联系的过程中,中医的基本理论也就逐渐形成了。

在阐述五脏之间的微妙关系时,中医用自然界五种物质来加以解释,希望以此来揭示出

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这个理论就是非常经典的五行理论。

五行理论以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人的肺、肝、肾、心、脾,借助这五种元素的

特性,进而展示出五脏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图:

这个五边形的图形,勾连出五种物质的相互关系。五条实线箭头都是由一个元素出发指

向另•个元素。比如“木”,这个图形显示木能促进“火”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木头就是生

火取暖的材料;再来看“火”,这个图形显示“火”可以促进“土”的产生,在自然界当中

物质经过燃烧之后就化成灰烬了,这灰烬就是土;再来看“土”,这个图形显示“土”可以

促进“金”的产生,事实上,金属矿藏大多数都是深埋于地下的。依此类推,这个依存关系

是成立的。

古人根据五脏的特点,将他们与这五种物质-一对应,也同样可以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

我们看实线箭头从一个脏器出发指向另一个脏器,同样代表了一个脏器对另一个脏器的促进

生长的作用。依据箭头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到,肝可以促进心的生长,肝的功能提高可以使

心的功能加强。依此类推,心可以促进脾的功能提高,脾可以促进肺的功能提高,肺可以促

进肾的功能提高,肾又会促进肝的功能提高。它们这种促进关系是井然有序的、次递的,这

就是五脏之间的促进关系、依赖关系。

举个例子:中医在调理的时候,面对心方面的症状,不单单是调理心的功能,往往会下

很大的力气去帮助病人调理肝的功能。比如心悸,有一部分病人就是因为长期情绪不佳,引

起肝的气机不舒畅,导致肝的功能下降了,无法很好地滋养心,继而连累了心,使得病人出

现心悸的症状。如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面对这种病人,就事论事的诊断方法就略显得有

些无从下手了。围着心脏查一圈,没发现什么异常,只好将病人归为体质虚弱的范围。相比

较而言,整体把握、辨证论治的方###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2)

五行理论的经典之处,不仅揭示了五脏之间彼此促进、彼此依赖的关系,还阐述了它们

的另一种重要关系,就是制约关系。这种制约不是盲目的、随机的,而是固定的、有序的、

次递的。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图:

这回换了个五角星。这个五角星图形,体现了五种元素相互制约的关系。五条虚线箭头

都是由一个元素出发指向另一个元素。比如“木”,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土”就是说

古人认为“木”可以制约“土”。在自然界中树木确实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

现在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就是因为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住土壤。再来看“土”,依照箭头方向,

它指向了“水”。古人认为“土”能制约“水”,这个道理很简单,土壤可以阻挡水流,成语

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来看“水”,依照箭头方向,它指向了“火”,就是说“水”

可以制约“火”。依此类推,这个图形所阐述的制约关系是真实存在的。

同样的元素,还是对应同样的五脏,也就间接的表现出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了。如图所

示,我们可以看到,肝可以制约脾的功能,避免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脾的功能过于亢盛,打破

了五脏之间固有的平衡。同样,脾可以抑制肾的功能,肾可以抑制心的功能,心可以抑制肺

的功能,肺又会抑制肝的功能。

例如人们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清楚的体会到肝对于牌的制约。当人们发怒之后,一般都没

有食欲,甚至还会出现腹胀、打嗝。有人会说:“我都气饱了,根本吃不下饭。”这“吃不下

饭”,就是脾功能受到抑制不思饮食的结果。

由于五脏拥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截然不同的两套关系,既避免了五脏之间••味的促

进,又避免了一味的抑制,使它们能够真正地实现协调平衡。在中医看来,人之所以生病,

多是由于这两套关系被打乱。也就是说,能够保持这两种关系的相互平衡,人就可以健康的

生活。

(二)六腑——人体内的重要容器

六腑是指人体内的六个容器:胃、胆、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把它们六位归为一类,

是由它们的共同特点决定的。六腑分别承载着食物、消化液和排泄物,人体的气体物质、液

体物质和固体物质就运行其中。

六腑和五脏存在对应关系,这就体现出人体的又一种微妙关系——脏和腑的关系。中医

将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表里关系”,认为五脏更为重要,应该在身体的更深层

次,所以称“里”;六腑虽然也是重要器官,但是与五脏相比较,地位略低一些,中医认为

六腑在身体里比较浅表的位置,因此称“表”。

“表里关系”说得通俗一些,即上下级关系。其中心与小肠、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

膀胱、肝和胆是一对应的上下级。这种对应关系永远存在,不会打乱,而且六腑对于其上

级——五脏的忠诚度特别高,汉语里有个成语叫“肝胆相照”,其实就是体现肝和胆亲密无

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对于这种“表里关系”,生活中有不少例子。就说说肝和胆吧,有的人胆囊发生病变,

觉得右胁下方不舒服,严重的还会出现胆结石,甚至要摘除胆囊。看上去这一切都是胆的问

题,似乎把胆的问题解决了就万事大吉。其实胆只是接受命令的下级,它的功能出现混乱,

完全是上级指挥有误。如果上级的功能出现紊乱,下级当然在劫难逃了。因此,中医按照“表

里关系”的理论,遇到胆囊有问题的病人,一定会从它的上级——肝来进行调理,把肝的功

能理顺了,胆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3)

二、生理功能

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时,翻开书的第一页,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首先出现一个巨

大的关系图,图中列出了书中主要人物的亲缘关系,荣国府和宁国府老老少少一干人等都排

列其中,就像一个族谱一样,把大家的辈份、关系都表示出来,谁是母亲这边的亲戚,谁是

父亲这边的亲戚,谁是表兄妹,谁是堂兄妹,都清晰可见。我并不是很在意这个图,认为它

可有可无,急急忙忙读起正文来,但是随着故事的层层展开,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个一个

粉墨登场,才发现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上百个,一时还真记不清他们的关系,于是又翻

过头来重新审视第一页上的关系图。

要想读懂《红楼梦》,了解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固然重要,但是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

更可以帮助读者领会人物的性格命运。

在具体介绍每一个器官之前,先解释了一下五脏和六腑的关系,相信会对理解人体的奥

秘有很大的帮助。这些成员有平级关系,即便是平级,也存在谁帮助谁,谁压制谁的问题。

当然也有上下级关系,这上下级之间也存在着远近亲疏,不是某一个上级都可以随便影响任

意一个下级,它们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和对应关系。

在了解了五脏六腑十一位成员的关系之后,下面我们逐一介绍每一个成员的脾气秉性。

(―)心

心就像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君王。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五脏六腑少

了谁都不能没有“心:

为什么说心的地位举足轻重呢?这要看心的作用。心可以推动血液运行,使血液流到全

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人体组织的作用。心的功能正常,人体就会血流畅通。如果这种功能不

正常了,出现了故障,就会出现脉搏不整齐或者跳动无力的现象,人也会变得脸色苍白,严

重的还会出现面色紫暗,胸闷疼痛。生活中可以见到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在夏天,稍微运动

一会儿,就面色苍白,大量出汗,显得特别累,这表###的功能变弱了。面色紫暗,胸闷疼

痛,是人体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的表现,也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表现。

心还负责人的精神活动。当这种功能正常的时候,人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动作协调;相反,当这种功能异常的时候,人就会出现失眠、多梦、烦躁、意识和思维混乱。

临床上一些高烧不退的病人,出现神昏澹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烧得说胡话,就是心功能受

到影响之后的表现。还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个人呆坐在某一个地方,不停的、莫名奇妙的

发笑,而且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这也是精神活动异常的表现。这时候身边的人就要注意了,

很可能预示心脏方面的疾病,要赶快去医院检查。

中医认为,可以通过观察舌头了解心的状态。有人经常会舌尖破裂或者舌尖生疮,感觉

特别疼,这是心火亢盛的表现。这样的人估计烦心事比较多,比如快要期末考试了,或者工

作中遇到很多阻碍等。这时,可以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西医认为,维生素可

以调节人体的功能。从中医的角度来讲,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都有滋阴润燥的作用。秋

冬季节和早春容易感冒,是因为人体为了抵抗严寒,摄入比较多的肉类等高热量食物,导致

体内燥热。而这个季节蔬菜水果相对比较少,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缺少了维生素的滋阴润

燥,体内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当然也就容易生病。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4)

不仅舌头可以体现心的状态,中医还发现,汗液的变化也能反应心的功能。中医认为,

汗液是属于心的液体。正常情况下,出汗是为了散热,降低体温。可是异常的出汗就要引起

人们的注意了。我们平时可以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吃饭的时候特别爱出汗。•般人吃饭时只

是微微有些发热,顶多后背出一层薄汗,感觉挺暖和的,可是这些人却好像特别热,大汗珠

子顺着额头和脖子往下流。其实这可能暗示他的心的功能减弱了。换句话说,就是心气不足,

固摄不住汗液,导致大量出汗。这些人可能平时也有气短和乏力的症状,应该予以重视。

心既然这么重要,平时就要多养护心。根据五行理论,红色的食物可以养心,比如西红

柿、山楂等。另外,还可以每天按揉劳宫穴2分钟,这是保养心脏的好方法。劳宫穴在手掌

心,将手握成空拳,中指所触及的位置就是劳宫穴。每天午后按揉2分钟,可以缓解心的疲

劳。

现在许多年轻人爱吃辣椒,甚至顿顿都靠辣椒下饭,否则食之无味。人吃过辣椒之后会

觉得气力十足,这是因为辣椒这种纤色的食物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使身体获得的新鲜氧气增

多,组织器官得到了相对多一些的氧气,可以缓解疲劳。年轻人工作强度比较大,体力消耗

大,吃辣椒可以缓解疲劳,得到体力上的补充,所以慢慢地就偏爱吃辣椒了。爱吃辣椒可不

是大脑的选择,因为辣椒的口感无论如何谈不上美味,没有人会真正喜欢这个味道。爱吃辣

椒应该说是身体的一种选择,它可以暂时性的缓解疲劳。但依靠辣椒缓解疲劳只是权宜之计,

不是最好的办法。下一章我会介绍整体提升健康水平的方法。

(~)肝

对于肝的认识,中医和西医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稍微具备一点现代医学常识的人都知

道,肝脏在人体的右侧,而中医认为肝在人体的左侧。中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因为

当人们发怒的时候,最先感觉到的是左侧胁下胀痛,继而发展为两胁胀痛。如果肝在人体右

侧的话,这个生理现象就难以解释得通了。中医根据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总结出肝的功能

和作用。

中医认为,肝有贮藏血液的作用,它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用来供应机体各部分活动时

使用。它还可以调解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

恒定的,但是当机体进行剧烈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对于血的需求量增大,肝就把自己平

时贮存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分配,以满足机体需要;当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情绪稳定的

时候,外周的血液需要量减少,这时,相对多余的血液就归藏于肝。肝在这里起到调节阀的

作用。

当然,肝对于血量的调节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肝有足够的血量储备。只有具备了足够的

血量储备,才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就像电视剧里面的票号(也就是现在的银行),必须有足

够的银两作为储备,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挤兑现象。如果东家经营不善,导致票号里无

银可兑,那么势必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人体也是如此,有些人血虚,也就是血液总量

不足,去医院化验,血色素很可能处在正常值范围的下限,甚至已经是贫血了。这样的人,

平时运动量稍微大一些,或者情绪激动,马上就会出现心慌、气短、心悸的症状。有的女

性反应更明显,低头、蹲下一段时间,猛然抬头或者起身,就会感到眼前发黑。这也是血虚

的表现,很可能由月经过多造成。肝的储血量不足,无法有效分配血液,人体会相继出现一

系列不适反应。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5)

当这种调节功能失常的时候,人体还会出现异常的出血现象。比如吐血.、鼻子出血、咯

血、女性月经过多等。所以中医有“男子看肝,女子看血”的说法。这“血”指的就是女性

的月经,同样也是间接的反应肝的功能状态。如果女性月经正常,每月如期而至,并且月经

量适中,一般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相反,即便饮食和睡眠都正常,但是月经不规律了,或

者时间间隔发生了明显变化,或者月经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都预示着身体的正常规律受到干

扰,各脏腑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失去了平衡,这可能是疾病的预警信号。提醒女性,在繁忙

的工作之余多关注一下自己的生理期,月经持续不规律就要及早调理。我认识一个人,三十

多岁患上风湿病,四十多岁又患上甲亢。据她说从二十几岁开始月经就不正常,总是这个月

有,下个月没有。当时年轻,也不当回事,还觉得少来几次还避免了不少麻烦,后来体质状

况每况愈下……中医是•门大智慧,它指给你一个了解自己的途径。大家都知道“病来如山

倒,病去如抽丝”,给人的错觉好像疾病是一个随机发生的事情,谁碰上了只能认倒霉。其

实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来势汹汹的疾病,都是长期隐

患堆积的结果。既然提到了月经问题,我再多说几句,月经失调、痛经、乳房胀痛,这些问

题的根源大多都是肝的功能失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导致情

绪长期处于抑郁、烦躁、焦虑的状态,这些情绪引起肝的功能失调,肝的疏泄功能出现问题,

则引发女性的上述不适症状。

肝还负责保持全身气机的通畅。西医没有关于“气”的理论,“气”是中医独有的思想。

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愤愤不平的事情时,总感觉有一股气往上撞,想发泄出来.

这实际上就牵扯到肝的疏泄功能了。如果这种功能正常,人体的气和血通畅无阻,经络通畅,

各个器官的活动也正常有序。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会出现气行不畅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是胸胁、腹部胀痛,甚

至呕吐。我们身边可能有这样的同事,他们脾气挺好,为人总是“温良恭俭让”。实际匕

他们不是没有脾气,只是不冲别人发脾气,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自己跟自己生气,

自己跟自己较劲。电视剧里不是有这样的剧情,别人无端对好好先生一通指责,然后拂袖而

去。好好先生独自痛苦,突然感到腹部胀痛,胸胁胀痛,只好用手压住痛处,慢慢的蜷缩着

蹲下身,脸上浮现出痛苦的表情……从中医的角度讲,这就是气机运行不畅的表现。

当气机运行不畅逐渐加剧,还会引起血的运行不畅。出现血行不畅时,人会有胸胁刺痛

的感觉,就是在这些部位有针刺一般的刺痛感,这是血瘀形成的表现。当然偶而还会有肿块

形成,即由无形的瘀阻转化为有形的病理产物。

肝的疏泄功能还体现在促进体内各种液体正常有序的流动上。有一种病叫“梅核气”,

患者感觉像有一个杨梅核卡在嗓子里面,咽也咽不下,咳又咳不出来,梗在喉咙里很不舒服。

得这病的人多积极上进,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取得骄人成绩,可是偏

偏事事不遂心愿,不管多么努力,总是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时间长了,情绪上就发生了变

化,总是比较抑郁,唉声叹气,平时也是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好像周围的人都得罪了他一

样。这是肝气不畅的典型表现,气行不畅导致体液运行不畅,于是就有“梅核气”产生了。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6)

有一句话叫“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中医看来,眼睛是肝的窗户,通过眼睛同样可以

反应肝的状态。肝的功能好,眼睛就明亮有神。如果肝的功能不好,会引起眼干、眼涩,眼

屎很多,眼泪很黏稠,甚至没有眼泪,试想这样的眼睛如何能有“一汪秋水”“含情脉脉”

的感觉呢?

如果肝血虚,儿童比较容易近视,老年人容易较早的花眼,视物模糊,眼白浑浊。肝与

眼睛一个长在上面,一个长在里面,但是他们又确实存在着联系。这点我深有体会。上高三

的时候,有•次无意识的揉眼睛,突然感觉到左眼的上眼皮里面有个软软的小囊泡,直径大

约5mm。那时正是复习关键时期,也没有理睬它。可是这小囊泡越来越大,都可以从表面

观察到了,只好去医院。我挑选了一家以眼科闻名的西医医院,大夫建议手术。手术很小,

也很顺利,一天之后我就正常上课了。这次经历就像小插曲一样,直到上了大学,有一次和

宿舍的同学聊天,一个同学偶然间提到她也长过这样的小囊泡。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才领

悟到眼睛的问题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三的时候,山于升学压力,心情可谓是最低谷,每

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面对的都是偏、难、怪的习题和作业。在这种情绪之下,肝的功能会

受到影响,体现在眼睑部位的一些腺体分泌失调,形成了囊泡。上了大学,总算松了一口气,

心情舒畅了,肝的疏泄功能得以恢复,这个毛病就没再复发。

中医认为,肝与心一同调节人的感情和情绪,肝的功能正常,人就会心情愉快舒畅,反

之,人就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很容易为一点小事情而大发雷霆,

甚至暴跳如雷。这些人的情绪非常的亢奋,气势汹汹,就好像决堤的洪水,从撕开的口子喷

涌而出。我建议这样的朋友要滋阴柔肝,多吃绿色的食物。按照五行理论,青色对应着肝,

蔬菜和水果是柔肝的。还可以按剂量服用维生素B12,它可以明显地缓解抑郁和焦虑。

(三)脾

与西医的解释不同,脾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描述为“后天之本:如果把

中医与西医加以对比,我们会发现,中医所描述的脾,不仅包括西医所说的脾脏,还涵盖了

一部分胰脏的功能。

中医认为,脾可以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如果这种功能降低了,吃进去的食物就得不到

很好的消化,人体会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乏力、疲倦、消瘦和下肢水肿的症状。脾

虚的人,会感觉到口中有甜味,嘴里比较黏腻,唾液分泌特别多,但是吃饭不香,或者说对

食物没有什么兴趣。而且这些人的肠胃比较娇气,吃东西要十分在意,冷饮基本不能碰,黏

性比较强的食物,比如糯米做成的粽子、元宵等,也会引起消化不良。油腻的食物和辛辣刺

激的食物也会引起肠胃不适。

为什么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就是因为脾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至关重要,

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能量源头。如果能量供应不足,人体是无法发挥其额定功率的。

一般脾虚的人,看上去总是显得有些娇气,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

劳动,总是比其他人容易疲劳。所以中医认为,脾的功能好,是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

脾还可以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过程。我们平时可以看到一些体态微微虚胖的人,就是脾

的这种功能减退,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的结果。民间俗语称这种情况为“水膘”,意思是说

造成虚胖的原因不是肌肉增加,而是体内存在排不出去的液体。这些人一般多运动一段时间,

脾的功能得到改善,水液代谢正常了,体重会有明显的下降,整个人看上去也会显得精瘦」

些。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7)

中医认为,脾还有控制血液不外溢的能力,也就是防治异常出血。这种功能如果出现障

碍,人会出现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皮下出血等各种出血现象。

脾虚的人还有一个症状,就是肌肉无力。过去形容书生是“手无缚鸡之力”“肩不能扛,

手不能提”,这反映出书生们每天点灯熬汕、苦读诗书,思虑过度,又缺乏运动,导致脾的

功能下降了,肌肉得不到有效的濡养,变得无力,甚至萎缩,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脾具有维持内脏正常位置的功能。我们常常听到有的病人出现内脏脱垂,最常见的是胃

下垂、子宫脱垂和脱肛。中医认为,这都是脾虚的结果。由于脾虚,人体无法很好的滋养肌

肉和韧带,导致肌肉和韧带组织萎缩,无法有效对上述器官形成抻拉和支撑,才会引发内脏

下垂,这是脾虚导致的肌肉无力向更为严重的方向上发展的表现。

脾虚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思考和忧虑,脑子里面总是在不停的想各种各样的

问题,根本就闲不住。但是他们不知道,过度的思考和忧虑是最伤害脾的。如果思虑过度,

所思所想的事情又不遂所愿的话,人常常会出现不思饮食、腹胀满闷、头晕目眩、健忘等症

状。这种情况在白领当中比较常见。

按照五行理论,仲夏季节,也就是暑湿最盛的时候,是一年之中脾功能最差的时候。由

于脾的功能相对减弱,人们没有食欲,吃不下饭,加之天气炎热,人体消耗热量又比较大,

人就会逐渐消瘦,所以民间有“苦夏”的说法。

为了保养脾,在夏季要经常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例如意藻仁、茯苓等。平时还要经

常吃黄色的谷物,比如小米、玉米等,它们可以滋补脾。

五脏之中,脾是比较难调理的,要有足够的耐心,持之以恒。对于广大的脑力工作者来

说,健脾的最好办法就是多运动,少思虑。即使思考问题,也只想有用的,少想些无意义的

事情。

(四)肾

与脾相对应,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源”。肾中之精,一部分来源于父母,即父母的营

养被预先储存在孩子的肾里,这就是“先天之源”。肾的功能强弱,-,定程度上取决于先天。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

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

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

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大致意思是说,女子的

生理过程基本以7年为单位,7岁左右肾气比较充足了,开始逐渐的换牙,头发开始迅速生

长。14岁左右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开始有月经,具备生育能力。21岁左右,肾气继续

充盈,发育完全。28岁左右是身体最强健的时期。35岁左右,肾气开始衰弱。阳明经通过

面部,由于经络的不通畅,女性面部皮肤开始衰老,逐渐变黄,失去光泽和弹性,头发也开

始脱落。许多女性觉得35岁以后自己的面容开始苍老,变成了“黄脸婆”。请不要失落和忧

伤,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你要想真正的延缓衰老而不是用化妆品在脸上做表面功夫,

还要从保持经络畅通和气血充盈入手。42岁左右,各个腑的功能开始下降,面部皮肤不再

有光彩,头发也开始花白。49岁左右,随着经脉的虚衰,生殖功能不断衰退,生殖器官日

趋萎缩,最后失去生殖能力进入老年。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8)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

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

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鹰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

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大致意思是说,男

子的生理过程是以8年为基本单位,8岁左右肾气比较充足,开始逐渐换牙,头发也开始迅

速的生长。到16岁左右,肾气达到比较充盛的时候,生殖系统发育比较完全了,出现排精

的现象,具备了生育的能力。这里还要说明一下,由于男子是以8年为单位,通过前两个阶

段,可以看出在幼年乃至青春期阶段,男孩的发育是晚于女孩的。所以在小学的时候,由于

女孩发育比较早,身高普遍高于同龄的男孩,而且女孩的心理成熟度也要早于男孩。男子到

了24岁左右,肾气继续充盈,体格越来越强健。到了32岁是其生理状态的高峰,体格健壮

有力。与女性对比来看,都是在第四个时间段到达了最高峰,此后同女性一样慢慢由盛转衰。

一些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的最佳生育年龄应该是男性28〜32岁,女性23〜28岁,因为这

个时候是男性和女性生理发育和智力发育最成熟的阶段,这时候也是最为理想的生育年龄,

能孕育质量较好的下一代。男子到了40岁,肾气开始衰弱,头发脱落,牙松动。48岁左右,

开始明显的衰老了,脸色也变得发黄失去光泽,头发也开始花白。56岁左右,肝和肾的功

能都有所下降,生殖功能不断衰退,生殖器官日趋萎缩。64岁左右基本上开始掉牙齿,头

发也少很多。

从整体上看,由于男子是8年为一个基本单位,所以他们成熟和衰老都要晚于相同年龄

的女性。年龄相仿的夫妻,有时候妻子会抱怨自己的丈夫总像小孩子一样长不大,这与男性

的心理成熟晚于女性有关系。作为妻子要清楚这是自然规律,从而理解丈夫。由于女性的衰

老要比男性稍微早上几年,所以妻子会在这•阶段出现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于生理变化

而产生的心理变化,丈夫要更加理解和关心妻子,使其平稳的度过这段时间。

当然,男性也有相对比较快速的衰老阶段,只不过一般在56岁以后,此时的妻子已经

度过了变化最明显的阶段,心态也变得平利了,基本上较少生病,进入了平稳期。如果年轻

的时候比较注重保养,这时候的女性可以生活得很有活力。现在各大公园里活跃着不少老年

朋友,多数是精力很旺盛的老太太。

在这个时候,妻子可以给予正在经历衰老过程的丈夫关心和帮助。夫妻二人都要经历同

样的人生过程,只是节奏不一样,有早有晚,所以产生了一些生活中的小矛盾、要试着理解

对方,这不是他或她的性格发生变化,也不是对您的感情发生变化,更不是您当初没看清他

或她的本质,是由于自然规律的原因。双方都理解到生理变化这个层面上,家庭自然会和睦

许多。

当然,古文里所说的衰老时间段是根据古人的情况总结出来的,由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人的寿命大大延长,也不要完全拘泥于这个时间表来判断自身的情况。

虽说促进生长发育是肾的头等大事,但肾还有其他•些作用。肾对体内液体的代谢起到

调节作用。当这种调节作用异常的时候,人体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要么总是觉得渴,

喜欢抱着一个水杯,大口大口地喝水,然后又不停的跑到厕所里小便;要么刚好相反,根本

不觉得口渴,也不想喝水,唾液还挺多,但是小便比较少,甚至身上出现浮肿。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9)

肾还可以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我们平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吸气

比较浅,呼吸不沉稳,稍微吸进一点空气就马上呼出来,而且一运动就觉得气短,平时还会

有咳喘的问题。像这种情况,中医考虑是肾精不足,不能帮助肺维持吸气的深度,才会有呼

吸浅表、呼多吸少的状况发生。这种情况不妨适当补一补肾,增强一下肾的功能,也许能收

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肾功能减弱的人会有听力方面的问题,比如耳鸣、耳聋之类。就像肝和眼睛有着特殊的

联系•样,中医认为,肾和耳朵也有着特殊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已经被组织胚胎学初步证

实。老年人常有的“耳背”现象,说话“打岔”的问题,就是肾功能减弱的表现。因此,我

们羡慕一些健康的老人,虽然八十高龄,仍然“耳不聋,眼不花”,说明他们肝和肾仍未衰

老。

还有一类人,特别容易产生恐惧情绪,中医认为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为什么看恐怖电

影、讲鬼故事、玩刺激的极限运动都是以年轻人为主,就是他们的肾气充足。而小朋友和老

年人由于肾气不足,是“享受”不了这种刺激的。当然要提醒一下,恐惧情绪是最伤害肾的。

比如,人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会吓得两腿发软,走不动道,甚至小便失禁,像评书里面讲

到歹徒被英雄好汉打得屁滚尿流都是恐惧情绪对肾的影响。

有个成语叫“无病呻吟”,是形容没有什么疾病但总是哼哼唧唧的人。其实根据五行理

论,“呻吟”本身是肾气不足的一种表现。人体的组织器官隐隐作痛,可能是气血不足,无

法濡养该部位的表现,人才会痛苦地呻吟,所以说呻吟也是虚弱的一种信号。

中国人普遍喜欢补肾,补肾也要讲究方法,不是所有肾虚的人都可以通过吃六味地黄丸

达到补肾的效果,要看肾的哪方面功能减弱了,盲目地乱补只能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有

一种比较古老的补肾方法,简单易学,但需要长期坚持。方法是这样的:中医认为,唾是肾

的液体,也就是说,唾来自于肾。唾是指口水中黏稠度很低,而且泡沫多的液体,一般称为

唾沫。古人有用舌头抵住上额,让唾液缓缓的从舌下分泌出来,等到积攒了一大口唾液之后,

再分次咽下去,可以补养肾精。

另外,叩齿也是一个古老的固肾的方法。中医认为,牙齿也是山肾来领导的,每天叩齿

(也就是磕牙)200次,可以有效地起到坚固牙齿、强肾的作用。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晒太阳,这个方法更为简单。但是要晒夕阳,选择傍晚夕阳西下的

时候,到户外去活动,可以起到补肾的效果。

中医认为,冬天是补肾的最佳季节,五行理论中,将黑色作为肾的颜色,认为黑色物质

可以起到补肾的效果。比如黄酱、紫甘兰、紫菜、海带、黑豆、黑芝麻、紫米、乌鸡等。现

在大家都重视食补,所以在每II的食谱中有意地增加这些食物,会收到良好的补肾效果。

(五)肺

肺主要是负责呼吸,并且要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这是肺最为重要的功能。在五脏

之中,它是惟一一个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脏器,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器官,伤风、感

冒之类的疾病总是首先侵害肺,因此,中医给肺起了一个好听的别名,称为“娇脏”。肺喜

欢湿润的环境,当人体内部比较燥热时,肺就会以行动来表示抗议。所以干燥的秋天是呼吸

道疾病的高发期,也是小朋友们最爱生病的季节之一。有些家长喜欢用一些寒凉的药给孩子

吃,用来预防感冒,结果孩子的体质越吃越差。其实用一些滋阴去火的食物就可以起到良好

的效果,例如百合、梨、甜杏仁、大白菜、白萝卜、桔梗等,在每天的食谱中有意地适量增

加这些食物,即可显效。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10)

当然还可以选用秋梨膏代替平时的甜饮料,对肺也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记得小时候经常

咳嗽,严重的时候能咳上一个月,后来父母每天盛出一小勺秋梨膏,将它稀释成一瓶子饮料,

让我带到学校里喝。坚持喝了几个月,咳嗽的毛病再没有犯。家长们不妨试•试。秋梨膏在

超市都能买到。

肺还肩负着调节水液在体内的运行、保障小便畅通的作用。肺不是孤军作战,在调节水

液代谢方面,肺、脾、肾三脏是共同作用的。因此,当人体出现一系列由水液代谢异常引起

的疾病时,例如无汗、水肿、少尿、无尿等问题,中医都是从这三脏的功能进行调理的。像

本书前面提到的胡适先生的肾炎,也是这三脏在水液代谢方面功能有异常,因此,陆仲安大

夫为其开具的药方中,重用黄黄、党参,并加入白术、茯苓、山茱萸、川牛膝、泽泻等,都

是以调理肺、脾、肾三脏为主。在当时西医已经束手无策的情况下,3个月药到病除,此后

胡适先生又活了40多年。

普通人肺气不足是比较常见的。我们知道,肺气足的人说起话来声如洪钟,铿锵有力,

而肺气不足的人会感觉呼吸无力、气短声低,甚至有气无力,平时说话总是要在中间换气,

不能一口气说一个长句,而且说话声音也比较小,音量放不出来。

另外,肺气不足的人还容易感冒和自汗。这也是因为皮肤的毛孔开合受肺的控制。人体

正常的排汗是为了降低体温,如果这种功能异常,就会在不该出汗的时候也出汗,即出虚汗,

并且还会把外界的寒气或者热气引入体内导致感冒发热。

肺气不足的人,会出现鼻炎等病症。患有鼻炎的人是比较痛苦的,鼻子不通气,真是吃

饭不香、睡觉不甜。鼻子不通气还会大大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因为相对缺少氧气,会有头

晕头痛的症状。而且这种鼻炎都是慢性的。鼻炎患者要想摆脱这种困扰,重点是要补足肺气,

提高心肺功能。

每一个脏器都有自己的专有液体,中医认为,肺的液体是涕。涕是鼻黏膜的分泌液,有

湿润鼻窍的作用。肿的功能正常与否也可以通过涕的变化看出来。肺比较寒的时候,人会鼻

流清涕,用手摸鼻子尖,会感觉与脸部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温度更低;如果肺热,那么涕

会变成黄颜色,而且比较浑浊;如果肺比较燥,那么人会觉得鼻孔里面发干。

肺功能减退的人在性格上也有明显的特点,他们一般比较悲观,爱动感情,爱哭。经常

处于悲伤的情绪之中。《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的病例。她患有肺结核,属于肺

部疾病,体质虚弱,所以总是哭哭啼啼、娇喘微微、两目含泪、眉头微蹙、飘红如妆,这是

一派病象,是病人难受的表现。

说完了五脏,我们再来谈一谈六腑,他们虽不像五脏那样位高权重,但也默默的发挥着

自己的作用。

(六)胆

前文讲到,肝在人体内有调节情绪,促进消化,促进血液和体液循环的作用。胆作为它

的卜级,许多工作围绕着肝进行。

胆具有储存和排泄胆汁的作用,胆汁是用来帮助消化食物的,当肝的疏泄功能受到影响

后,胆也会受到牵连,胆汁逐渐变得又少又稠,正常的排胆汁的功能受到影响,人会感到胁

下胀痛、口苦、食欲不好、腹胀、腹泻、饮食不能消化、呕吐黄绿色液体,甚至出现黄疸。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11)

肝对于胆的影响,还不仅仅限于消化方面。肝在人体里就好比一位刚直不阿的将军,喜

欢条达顺畅,从不受半点委屈。如果人们遇到不服气、不平衡的事,迫于形势,敢怒不敢言,

情绪得不到宣泄,肝就会受到影响。开始的时候,这种不良影响主要由胆来承担。因此胆就

成为肝的出气筒。胆的表达方式很简单,就是胆汁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稠,就像在海水里

晒盐•样,浓缩到最后就是胆结石了。一些患有胆系疾病的人,总是找不到生病的原因,直

到最后把胆囊都摘除了,也没弄清楚。中医认为,这主要和他们常年心情不好,经常生闷气,

导致肝常年疏泄不畅,再加上饮食中油腻和辛辣的食物过多,久而久之,引起了胆囊方面的

疾病。

一般有“肝主谋略,胆主决断”之说,意思就是肝气足、肝血旺的人,善于谋略,可以

运筹帷幄;胆的功能较好的人善于决策,决断力比较强,这样的人比较有勇气,属于敢作敢

为的类型。我们在夸奖别人的时候,总是说:“您真是有胆有识啊!”这个成语是有根据的。

胆的功能强的人,处事果断,有勇有谋,这是如今职场上最受老板欢迎的一类员工。如果胆

的这种功能减弱,也就是胆气虚,人就会变得胆小怕事、容易受惊吓、爱叹气,做事总是思

考了许久也拿不定主意,另外还有失眠的情况发生。

(七)胃

胃的工作就是配合脾,帮助储存和消化食物。古代没有输液这种肠外营养方式,病人要

想摄入营养必须靠自身的消化道吸收。所以在中医看来,再严重的病人,只要消化功能还在,

就有转危为安的希望。反过来,如果消化功能消失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也会急转直下。中医

称这种消化能力为“胃气”。可惜现代人就是喜欢虐待老实的胃,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方式,

一种是暴饮暴食。我记得小学老师教育我们不能暴饮暴食,但是面对食物的诱惑就无法控制。

加上现在时髦的营销理念,发明了自助餐,情况就变得更加不能受思维控制了。进了自助餐

厅的人,几乎都想“努力”把餐费吃回来,而且食物又做得色美味香,琳琅满目的一字排开

供人随意取用,人们当然是吃得乐不思蜀,基本上是饿得扶着墙进餐厅,撑得扶着墙出餐厅。

此时,胃在默默的、被动的收纳这些食物。朋友们想一想,再大的粮库也有••个限度,突然

放进这么多的粮食,超过了额定容量,大部分粮食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养护,会相继腐烂,而

这腐烂的粮食是无法再利用的。人体也是一样道理,过剩的营养物质,甚至还会反过来危害

人体的环境。

另外一种极端的方式就是饿着,这是减肥大军的惯用套路。他们以节食为减肥的最佳途

径,不管人体每天需要多少营养物质,一律断供,而且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由三顿饭减到

一顿饭,由一顿饭减到不吃饭。中医经典《灵枢?五味》有“谷不入,半II则气衰,一日则

气少矣”之说,足见饥饿对于身体的影响有多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人为的令身体处在一个

能量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使各个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滋养,人体自然变得衰弱,出现面无

光泽、面部毛孔粗大、心悸气短、全身乏力、抵抗力下降等症状。

当然,最不能原谅的就是那种饥一顿饱一顿的人。前一天吃了一顿大餐,后两天不吃东

西,饿着自己,想让曾经负担过重的胃休息一下,顺便还能控制体重,实在是大错特错。这

种行为会导致人体无法判断目前的状态,导致功能上的紊乱,出现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必然的。

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发展为慢性胃炎,稍一不注意就会腹部胀痛、不想吃饭、觉得很饱、便秘、

呕吐、恶心、打嗝、暧气、反酸水等。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12)

(A)小肠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如果大便出现问题,很可能和小肠的功能出

现异常有关。比如有的人大便比较稀薄,不成形,甚至就像糟豆腐渣,这和小肠的消化吸收

功能减弱有关系。还有人便秘和心的功能减弱有关。我们前面提到小肠和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阴不足的表现就是便秘。不少老年人都受到便秘的困扰,这和他们心的功能减弱有关系。

而且老年人越是便秘,越是使劲排便,越消耗力气,心脏的负担就会加重,有可能导致心脏

病的发生。为了避免便秘,大多数人依赖各种各样的泻药,但这种方法只能解燃眉之急,不

会彻底改善便秘的问题。有效的方法是滋阴,使体内的各种体液变得充沛起来,这样一来,

肠道里的润滑液多了,大便也就不再干燥秘结了。建议平时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坚持喝牛

奶,这些在中医看来都是补液的,可起到滋阴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B1和维

生素B12,不提倡人们动不动就吃各种泻药,虽然从短期看,枳聚在体内的废弃物被瞬间排

泄出来了,但是长期如此,会对脾胃造成影响。而且这些苦寒的泻药,会把体质吃得更燥,

也就是说使体液更加不充足。所以经常吃泻药的人,一旦停药,便秘不但复发,而且会更为

严重。

(九)大肠

大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排泄废弃物。当大肠的功能出现异常时,直接表现为大便

异常、便秘、泄泻、肠鸣腹痛、便血等。在这点上,基本与西医的观点相吻合。但中医最独

到的地方,就是认为大肠与肺有着直接隶属关系,大肠为表,肺为里。所以大肠的一些症状,

其实和肺的一些功能减弱有关系。比如经常会有一些小孩,他们感冒发热,不停咳嗽,这应

该是肺部的问题吧,但同时还会出现便秘,这和大肠的功能有关。另外从大便的粗细同样可

以看出肺气是否充足。肺气充足的人,大便不仅成型,而且比较粗大;肺气不足的人,大便

就变成小拇指一般的小细条。这也是肺与大肠的一种关联。

(I-)膀胱

膀胱有储尿和排尿的作用。我们平时见到的遗尿、小便失禁、尿痛、尿不通畅等问题,

都是膀胱功能异常的表现。在中医看来,膀胱受肾的控制,也就是说膀胱的问题,追本溯源

都是要调理肾。我们知道,肾精封臧于肾中,一些男士由于年轻的时候过于劳累或者性生活

不节制,导致人到中年就肾气不足,可能会出现一些泌尿系统方面的问题。中医面对这样的

患者,也是从肾来调理的。

“养生”二字的真谛就是“珍惜”,如果懂得珍惜身体的办法,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

侵扰。

(十一)三焦

三焦,这个词听起来比较陌生。前十个脏腑虽然与西医里血提到的器官略有差别,但还

是耳熟能详的,惟有三焦这个腑,是中医理论中独有的。那么三焦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

腑都是容器,三焦就是各个脏腑器官之间的间隙,这些间隙互相勾连,形成了一个通道。说

得形象一些,比如在一个大纸盒子里放上几个小盒子,这些小盒子就好比各个脏腑,这个大

盒子就是人体,大盒子与小盒子之间必然存在空隙,这空隙也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个

空间就是三焦。那么为什么叫三焦呢?因为三焦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合起来统称三焦。

一般说,上焦指的是心、肺部位,中焦指的是肝、脾部位,下焦一般指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阴

部分。三焦合起来正好构成人体的胸腔和腹腔。

《补气血》第一部分第二章漫话中医理论精华(13)

既然三焦是腑,就应该是装东西的容器,那么它装的是什么呢?中医认为,三焦主要承

载的是“气”和液体。如果三焦不通畅,各个脏腑器官就缺乏有效的联络,人体会有打嗝、

放屁(无气味的响屁)、胸中胀满、嗝逆反酸、两胁胀痛、岔气等症状,总感觉有点东西上

不来又下不去的。比如电影里描写农村妇女打架,由于情绪特别激动,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坐在地上嚎陶大哭,捶胸顿足。捶胸,就是她们感觉胸腔很满、很胀,好像有气体在里面出

不来,很难受,总想把里面的气体捶出来,这就是三焦不通导致气机不畅。还有些年轻人,

火气比较大,遇事经常会说:“这件事太可气了,把我的肺都气炸了其实这个“气”也并

不在肺里,而在三焦里面。再比如有的人总是不停的放屁,觉得肠子里面咕噜噜、咕噜噜的,

好像有很多气体,迫不及待的要从体内喷射出来,而且这屁是没有气味的,这不属于消化问

题,是三焦不通畅的表现。“气”在体内运行不顺畅就会有这种现象。如果是消化不良,蛋

白质在体内异常发酵,会产生一些味道很难闻的气体,所以消化不良的人放屁是比较臭的。

有的朋友会认为不停放屁多顺畅啊。我打个比方吧,比如我们城市的公交系统,每天上路行

驶的公交车,数量是基本固定的,一旦城市的某个地方出现拥堵,那个地方的车辆就会马上

排起长龙,而另一些地方会由于连锁反应而没车,乍看上去显得运力过剩,其实是调度失灵

的结果。三焦也是如此,要知道与其说这不停放出来的是屁,倒还不如说是“气”。由于三

焦不畅通,调度“气”的能力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这些“气”无法在体内正常运行、促进

各脏腑器官的工作,而是变成‘‘废气"排出体外。出现某些部位“气”相对过剩的情况,就

意味着人体某些部位处在气亏的状态。一般不停放响屁的人都会有气虚的感觉,这和每个人

的具体身体情况和工作特点有关,建议这些人首先要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保持气机的通畅。

换句话说就是别生气、别赌气、别呕气,要气顺。然后再适当地用一些黄黄、党参、西洋参

等泡水代茶饮,在平时的饮食中增加牛肉和鸡肉等补-补气,可以起到调理的效果。

了解了人体的架构,下面我们要说一说著名的经络。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经络就

被聪明的中国人发现了。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通道,它把人体

的器官、四肢、五官有机的联系起来。

经络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经络上面分布着许多的穴位,这些穴位是各交通要道上的军事

堡垒。进入人体的营养物质都要通过这些交通要道,经过这些军事堡垒,一旦它们不通畅了,

物质的运送就要受到影响,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也会相继降低。所以中医认为,经络畅通是

判断人体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这些经络中,最重要的是十二条经脉。它们是肺经、心包经、心经、脾经、肝经、肾

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胃经、胆经、膀胱经。很好记,就是用十一个脏腑加上心包

来命名的。

当然,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经络还只是摸得着却看不见的一条条线,但是它的作用

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人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寻着经络图的标记找下去,最

敏感的位置往往都是穴位点。

举个例子,就说头疼。同样是头疼,原因也并不相同。如果运用经络的理论,就不难找

出头疼的根源。前额痛,是胃经的毛病;两侧痛,比如太阳穴痛,是胆经的问题;头顶或者

后脑勺痛,是脾经的问题;巅顶痛,是肝经的毛病。

《补气血》第二部分第三章人体的能量基础(1)

我记得,小的时候物质条件比不上现在,得到一支漂亮的圆珠笔会倍加珍惜,总是轻拿

轻放,小心使用,可以用铅笔写的作业就用铅笔,尽量降低圆珠笔油的消耗,这都是为了它

能用得时间更长一些,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像葛朗台了。我们的身体比起那支记忆中的圆珠

笔宝贵多了吧,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就是一个能量慢慢消耗的过程,如果我们

现在就学会珍惜,学会合理的使用,就等于为将来多积攒一些身体能量,那么做个快乐的葛

朗台也无妨。

一、人体的能量

人体的能量是气、血和精,在中医理论中,它们就代表了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

基础。

常常听到中医大夫说某位患者“气血不足”,常常羡慕20岁的小伙子“血气方刚”,我

们中国人经常把气、血和精挂在嘴边,足见它们的重要。

气、血和精是三种不同的能量,作用不同,储存方式不同,应用也不相同。

充盈的气、血和精是人们健康长寿的根本。

下图是能级示意图,体现这三种能量的关系。

“气”,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础能量。我们每天吃饭、走路、上班、学习、上厕所……这一切活动都是“气”在提供着

能量。“气”每天都在消耗,也每天都需要得到补充。正常的吃饭和睡觉就可以保证人体产

生每II所需的足够的“气”。“气”就像超市里的商品,每天早晨按时进货,晚上商品被销售

出去,只要当天的进货量和销售量保持平衡,人体就能正常运转。

“血”是•种红色的可以流动的液体物质。不要混同于西医所说的“血液二中医的“血”

比血液的涵盖范围更大。它是一种储备在体内的更深层级的能量,是人体通过消化吸收饮食

中的营养物质,将其转化成“血”储存在体内的。可以这样认为,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摄入

的能量不一定都被当作“气”而消耗掉,其中一部分,或多或少的节余了下来作为“血”,

变成深一层级的能量。它不参与日常的能量消耗,只有在人们患病、受伤,女性月经或者大

量体能透支,“气”这种日常能量已经不足了,或者由于器官功能降低无法在短时间内化生

出“气”提供给人体,这时人体才会启动“血”这一层级的能量,将“血”转化成“气”,

维持正常的生理运转。“血”就相当于国家的储备物资,比如市场上的粮食因为某种原因出

现暂时性短缺,国家会迅速调集各省市的储备粮,充斥到市场上,以满足这种相对过剩的需

求,达到供需平衡。等到这种过剩的需求缓和了,国家还要及时补充粮食作为新的储备粮,

以备不时之需。

“精”是人体最宝贵的精华,贮存在肾中,一部分来自父母所赐,另一部分来自于后天

的营养物质积累,它是一种比“血”更深一层的能量。人体平时通过摄入营养不断积累和充

实“精”的储备,在一些需要大量消耗体力和精力的时候,人体现有的“气”和“血”暂时

不能维持如此大的消耗量,就需要用到“精工比如女性自然分娩时,打架、战斗中,突发

的危机和考验面前,人体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体内会迸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就是我

们常说的“我也不知道当时哪来的一股力量”,完成平时无法做到的动作。当因为某种特殊

的原因,人体已经无法及时生成“气”和“血”的时候,“精”作为高效的应急能量被气化

为“气”,为身体服务。例如在矿井下被困的矿工、重病和久病不愈的患者,由于无法制造

“气”和“血”这两种能量,只能依靠消耗“精”来维持生命,这一点点“精”就是家底。

还有一点,就是当人们经历更年期,步入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之后,''气”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