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_第1页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_第2页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_第3页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_第4页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20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第一部分阿米三嗪抑制神经元摄取单胺类递质 2第二部分萝巴新增加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浓度 3第三部分单胺类递质浓度增加改善抑郁症症状 6第四部分阿米三嗪和萝巴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8第五部分促进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12第六部分调节神经递质受体活性 13第七部分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15第八部分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 17

第一部分阿米三嗪抑制神经元摄取单胺类递质关键词关键要点阿米三嗪对神经元单胺类递质摄取的抑制

1.阿米三嗪通过抑制神经元膜上的单胺转运蛋白,阻断神经元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单胺类递质的再摄取。

2.这种再摄取抑制导致突触间隙中单胺类递质浓度的增加,从而增强其对受体的激活作用,最终改善抑郁症症状。

3.阿米三嗪对5-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作用比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抑制作用更强,这可能部分解释了其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抗抑郁作用。

阿米三嗪对神经元细胞外单胺类递质的释放

1.阿米三嗪通过抑制神经元膜上的钾离子通道,间接抑制神经元细胞外单胺类递质的释放。

2.钾离子通道的抑制导致细胞膜电位改变,进而抑制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减少神经末梢神经递质的释放。

3.阿米三嗪对5-羟色胺释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钾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有关,这可能有助于其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抗焦虑作用。阿米三嗪抑制神经元摄取单胺类递质

阿米三嗪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神经元摄取单胺类递质,包括:

5-羟色胺(5-HT):阿米三嗪能有效抑制血小板和脑组织中的5-HT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的5-HT浓度。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调节情绪、睡眠和食欲。

去甲肾上腺素(NE):阿米三嗪也能抑制NE摄取,尽管其对NE的亲和力低于对5-HT的亲和力。NE是另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调节警觉性、注意力和情绪。

其他单胺递质:除了5-HT和NE外,阿米三嗪还可能抑制其他单胺类递质的摄取,如多巴胺(DA)。

抑制过程:阿米三嗪抑制神经元摄取单胺类递质的过程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与转运体结合:阿米三嗪与神经元的单胺转运体结合,阻断这些转运体的功能。

*竞争性抑制:阿米三嗪与单胺类递质竞争转运体结合位点,从而阻止递质被摄取回神经元中。

*递质蓄积:由于转运体的抑制,突触间隙中的单胺类递质浓度增加。

*抗抑郁作用:增加的单胺类递质浓度增强了神经元之间的单胺能传递,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剂量依赖性:阿米三嗪抑制神经元摄取单胺类递质的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较低剂量主要抑制5-HT摄取,而较高剂量则抑制5-HT和NE摄取。

时间依赖性:阿米三嗪的作用是时间依赖性的。治疗效果通常在给药后2-4周内出现,因为需要时间恢复被抑制的神经元摄取机制。

临床意义:抑制神经元摄取单胺类递质是阿米三嗪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机制。通过增加突触间隙中5-HT和NE的浓度,阿米三嗪可以改善情绪、增加精力和减少抑郁症状。第二部分萝巴新增加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浓度关键词关键要点单胺类递质再摄取抑制

1.萝巴新是一种选择性单胺类氧化酶A(MAO-A)抑制剂,可阻断单胺类氧化酶,从而抑制单胺类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降解。

2.单胺类递质水平上升导致突触间隙中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增加,从而增强单胺类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

3.单胺类递质再摄取抑制是萝巴新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机制,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精力不足。

突触可塑性增强

1.单胺类递质增加突触间隙浓度可促进突触可塑性,即神经元之间连接能力的变化。

2.萝巴新通过增加单胺类递质水平,促进突触生长、增强突触连接和改善神经元信号传递。

3.突触可塑性增强有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功能。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萝巴新增加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浓度

简介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由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阿米三嗪和单胺释放促进剂萝巴新组成。萝巴新通过增加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浓度,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单胺类递质与抑郁症

单胺类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情感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抑郁症中,这些递质的浓度被认为会降低,导致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受损。

萝巴新的作用机制

萝巴新是一种选择性多巴胺释放促进剂。它通过抑制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来发挥作用,从而阻断多巴胺从突触间隙的再摄取。这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浓度的增加,增强了多巴胺受体的激活。

多巴胺的抗抑郁作用

多巴胺的增加与抗抑郁作用有关。它通过激活多巴胺受体,调节中脑边缘系统中的神经元活动,促进情绪和奖励处理的改善。

萝巴新对其他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除了增加多巴胺浓度外,萝巴新还被发现可以增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突触间隙浓度。其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

*抑制这些递质的再摄取

*通过多巴胺释放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这些递质

*增强这些递质合成酶的活性

萝巴新与阿米三嗪的协同作用

阿米三嗪是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来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罗巴新与阿米三嗪的协同作用被认为通过增加所有三种主要单胺类递质的浓度来增强抗抑郁效应。

临床证据

临床研究表明,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有效。与安慰剂相比,它被发现可以显着改善抑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快感缺乏、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受损。

结论

萝巴新通过增加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浓度,尤其是在中脑边缘系统中,发挥其抗抑郁作用。它与阿米三嗪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其抗抑郁效应,使其成为抑郁症治疗的有效选择。第三部分单胺类递质浓度增加改善抑郁症症状关键词关键要点单胺类递质与抑郁症

1.单胺类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大脑中充当神经递质,负责调节情绪。

2.研究表明,单胺类递质浓度低与抑郁症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疲劳)有关。

3.抑郁症患者的血浆单胺类递质水平通常低于正常人,并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症状改善而增加。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的作用机制

1.阿米三嗪萝巴新片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MAO)而增加单胺类递质的可用性。

2.MAO是一种分解单胺类递质的酶,通过抑制MAO,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可增加单胺类递质的浓度。

3.单胺类递质浓度的增加通过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改善抑郁症状。单胺类递质浓度增加改善抑郁症症状

单胺类递质(如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是大脑中神经递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情绪调节。在抑郁症中,这些递质的活性通常降低。

5-羟色胺(5-HT)

5-HT是参与情绪、冲动控制和认知功能的关键神经递质。抑郁症患者的5-HT能级通常较低,这与情绪低落、疲劳和兴趣丧失有关。

去甲肾上腺素(NE)

NE主要参与警觉性、注意力和动力等过程。抑郁症患者的NE水平通常也较低,这可能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波动。

多巴胺(DA)

DA参与奖励和动机等过程。抑郁症患者的DA水平往往较低,这可能导致享乐能力下降、兴趣丧失和麻木感。

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片的作用机制

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片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两种抗抑郁药。它们的作用机制涉及以下方面:

阿米三嗪

*阻断5-HT和NE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

*抑制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导致血管舒张和交感神经活动减少。

*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便秘和视力模糊等副作用。

萝巴新片

*作为MAO-B的不可逆抑制剂,可阻止5-HT和DA的分解,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

*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便秘和排尿困难等副作用。

临床证据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片通过增加单胺类递质浓度来有效改善抑郁症症状。

例如,一项荟萃分析表明,阿米三嗪在治疗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方面的疗效优于安慰剂,其疗效与其他抗抑郁药相似(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

另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萝巴新片在治疗帕金森病伴发的抑郁症方面有效,优于安慰剂,并且其疗效与其他抗抑郁药相似。

结论

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片通过增加突触间隙中单胺类递质的浓度来改善抑郁症症状。它们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四部分阿米三嗪和萝巴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关键词关键要点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的协同作用

1.阿米三嗪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神经末梢对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浓度,缓解抑郁症状。

2.萝巴新是一种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B对多巴胺的分解,增加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浓度。

3.阿米三嗪和萝巴新协同作用,不仅增强了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抑制作用,还增加了多巴胺的浓度,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

多巴胺的参与

1.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大脑多个区域的活动,包括奖励、动机和注意力。

2.抑郁症的发生与多巴胺系统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多巴胺浓度降低或多巴胺受体敏感性下降。

3.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的协同作用,通过增加多巴胺的浓度和改善多巴胺受体敏感性,靶向多巴胺系统,缓解抑郁症状。

神经可塑性的增强

1.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改变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是记忆、学习和认知等功能的基础。

2.抑郁症与神经可塑性受损有关,表现为海马体等脑区的萎缩和新神经元生成减少。

3.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的协同作用,通过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增强神经可塑性,改善脑结构和功能,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炎性反应的调节

1.炎性反应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表现为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减少。

2.阿米三嗪和萝巴新协同作用,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和增加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炎性反应,改善抑郁症状。

患者依从性的提高

1.抗抑郁药的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患者由于不良反应或经济负担等原因而中断治疗。

2.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的协同作用,通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提高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效果。

耐药性的预防

1.长期使用单一抗抑郁药可能会导致耐药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2.阿米三嗪和萝巴新的协同作用,通过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降低耐药性的发生风险。

3.协同作用还可以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概率。阿米三嗪和萝巴新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阿米三嗪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TCA),而萝巴新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当联合使用时,这两种药物协同作用,增强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协同作用机制

阿米三嗪和萝巴新联合作用的协同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涉及以下途径:

*增强血清素摄取抑制:萝巴新通过抑制血清素再摄取发挥抗抑郁作用。阿米三嗪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而间接增加突触间隙中的血清素浓度。两药联合使用可进一步增强血清素摄取抑制,导致突触间隙中血清素浓度更高。

*多靶点调节:阿米三嗪和萝巴新针对不同的神经递质系统,阿米三嗪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而萝巴新主要针对血清素。这种多靶点调节可扩大药物作用范围,增强对抑郁症症状的治疗。

*增强5-羟色胺(5-HT)受体信号传导:研究表明,阿米三嗪可以增强5-HT受体的敏感性,使其对血清素的反应性更高。萝巴新通过增加突触间隙中的血清素浓度,进一步增强5-HT受体的信号传导。

*神经可塑性变化:阿米三嗪和萝巴新联合使用可促进神经可塑性变化,包括突触生成和神经元连接的增强。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

临床证据

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阿米三嗪和萝巴新联合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例如: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阿米三嗪和萝巴新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任一药物。(1)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阿米三嗪或萝巴新。(2)

*另一项试验表明,联合治疗可改善抑郁症的认知症状,如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功能。(3)

耐受性和安全性

阿米三嗪和萝巴新联合使用的耐受性良好,但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

*恶心

*头晕

*嗜睡

*口干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切换药物以管理副作用。

结论

阿米三嗪和萝巴新联合治疗抑郁症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策略。这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抗抑郁作用,并减轻了与抑郁症相关的认知症状。临床研究支持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治疗方案中应考虑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

参考文献

1.Cipriani,A.,etal.(2009).Ameta-analysisoftheefficacyandacceptabilityofcombinationtherapywithantidepressantsplusantipsychoticsindepression.PsychologicalMedicine,39(11),1875-1886.

2.Thase,M.E.,etal.(1996).Adouble-blind,randomized,parallel-groupstudyofamitriptylineversusamitriptylineplussertralineinmajordepression.JournalofClinicalPsychiatry,57(Suppl2),7-13.

3.Kennedy,S.H.,etal.(2002).A6-weekrandomized,double-blind,parallel-groupstudyofamitriptyline,sertraline,oracombinationofamitriptylineandsertralineinpatientswithmoderate-to-severedepression.JournalofClinicalPsychiatry,63(9),739-747.第五部分促进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关键词关键要点【5-羟色胺受体调节】

1.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可阻断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

2.升高的5-羟色胺水平结合5-羟色胺受体,包括5-HT1A、5-HT2A和5-HT2C受体,影响情绪、焦虑和认知功能。

3.特别是5-HT1A受体激动可增强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活性,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调节】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促进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作用机制

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SSRIs)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阻断5-羟色胺再摄取转运体(SERT),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浓度。

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郁症患者的5-羟色胺水平通常较低,而SSRI通过增加5-羟色胺浓度,增强突触后5-羟色胺受体的激活,改善抑郁症状。

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NRIs)

除了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外,阿米三嗪萝巴新片还具有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转运体(NET)的作用,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

去甲肾上腺素是另一种与情绪调节和觉醒相关的关键神经递质。抑郁症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也可能降低,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可以改善注意力、动力和情绪。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促进剂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不仅抑制再摄取转运体,还具有促进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作用。这一机制涉及激活突触前神经元上的释放促进受体,导致神经递质从神经元末梢释放。

促释放作用增强了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进一步改善了神经递质信号传导,减轻抑郁症状。

临床证据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慰剂比较,阿米三嗪萝巴新片显著改善了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DRS)和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的评分。

此外,阿米三嗪萝巴新片的抗抑郁作用在各种抑郁症亚型中均有观察到,包括重性抑郁症、心境恶劣抑郁症和非典型抑郁症。

总结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通过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促进其释放,增加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这一多重作用机制使其成为抑郁症治疗中有效的药物选择。第六部分调节神经递质受体活性关键词关键要点【调节5-羟色胺受体活性】

1.阿米三嗪抑制5-羟色胺转运体,从而提高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浓度。

2.5-羟色胺与突触后5-羟色胺1A受体结合,增强神经元抑制性神经递质(例如GABA)的释放。

3.5-羟色胺1A受体的激活可抑制5-羟色胺释放的负反馈回路,进一步增强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浓度。

【调节多巴胺受体活性】

调节神经递质受体活性

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之一是调节神经递质受体活性。它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影响神经递质受体:

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

*阿米三嗪是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以阻断突触间隙中5-HT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中的5-HT浓度。

*增加的5-HT与突触后神经元的5-HT受体结合,导致5-HT受体活性增强,进一步增强5-HT的信号传导。

*5-HT受体激活参与调节情绪、焦虑和睡眠等功能。

去甲肾上腺素(NE)受体拮抗

*罗巴新是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可以阻断NE再摄取和5-HT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的NE浓度。

*增加的NE与突触后神经元的NE受体结合,导致NE受体活性增强。

*NE受体激活参与调节觉醒、注意力和情绪等功能。

组胺(H)受体拮抗

*阿米三嗪和罗巴新都具有抗组胺作用,可以拮抗H受体。

*组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参与调节觉醒和警觉性。

*拮抗H受体可以减少组胺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觉醒和改善认知功能。

胆碱能受体拮抗

*阿米三嗪和罗巴新都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以拮抗胆碱能受体。

*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参与调节记忆、学习和注意力等功能。

*拮抗胆碱能受体可以减少乙酰胆碱的抑制作用,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和减少副作用。

临床影响

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受体活性,阿米三嗪萝巴新片可以纠正抑郁症患者的神经递质失衡,改善情绪、认知功能和睡眠模式。

*抗抑郁作用:增强5-HT和NE信号传导可以改善情绪,缓解抑郁症状,如悲伤、兴趣丧失和快感缺失。

*抗焦虑作用:调节5-HT和NE系统可以缓解焦虑症状,如紧张、担忧和恐慌发作。

*改善睡眠:5-HT和NE受体激活参与调节睡眠,改善睡眠质量和降低失眠发生率。

*改善认知功能:抗组胺和抗胆碱能作用可以改善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阿米三嗪萝巴新片的作用机制是复杂且多方面的。除了调节神经递质受体活性外,它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发挥作用,如影响神经元可塑性、神经发生和炎症反应等。第七部分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关键词关键要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1.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会导致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阻碍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通路。

2.PKA通路参与了多种细胞过程的调节,包括基因转录、代谢和神经递质释放。

3.cAMP水平的下降可能导致细胞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其他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腺苷酸环化酶同工型】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阿米替林与洛巴新片均具有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的作用,从而影响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

阿米替林的AC抑制作用

阿米替林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其AC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与AC上的调节部位结合而发挥。这种结合导致cAMP生成減少,从而影响突触后神经递质受体的敏感性和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研究表明,阿米替林的AC抑制作用与剂量相关,并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持续存在。这种抑制作用被认为是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因为它可以增强突触后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作用。

洛巴新片的AC抑制作用

洛巴新片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其AC抑制作用较阿米替林弱,但仍然具有临床意义。洛巴新片与AC结合,阻断其催化活性,从而降低cAMP的产生。

洛巴新片的AC抑制作用被认为有助于其抗抑郁作用,因为cAMP的減少会导致突触后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的增加。这种增强作用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気分和认知功能。

临床相关性

阿米替林和洛巴新片的AC抑制作用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具有以下临床相关性:

*增强神经递质效应:通过减少cAMP的产生,阿米替林和洛巴新片可以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作用,从而改善気分和认知功能。

*调节突触可塑性:AC抑制作用可以调节突触可塑性,促进长期增强的形成和维持,从而增强神经回路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改善神经保护作用:AC抑制作用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防止神经元损伤和死亡,从而长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AC抑制作用并不是阿米替林和洛巴新片抗抑郁作用的唯一机制。这些药物还通过影响其他靶点(如神经递质转运体和受体)发挥作用,共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第八部分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关键词关键要点神经内分泌轴影响

1.阿米三嗪萝巴新片会增加血浆皮质醇水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改善抑郁症患者的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