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周口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周口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周口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周口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周口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周口市高三语文5月模拟联考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些年来,“国潮”逐渐成为文化消费市场上的热词。“国潮”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品牌设计,使各类产品充满“中国味”和文化情怀,这在消费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旋风。“国潮”崛起,与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家实力的提升密不可分。中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逐渐从“世界工厂”变为全球经济创新的中坚力量,人均国民收入显著提升,为国人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提升了国人的文化自信。而“国潮”崛起,正是国人文化自信显著提升的直接结果——文化自信使大众有了在日常生活中彰显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需求,品牌方在产品设计中注入中国文化元素,并对其进行创新表达,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彰显认同的需求,更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对于民族文化的热情和认同。基于此,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到“国潮”品牌的推进之中,使其不是仅仅成为商业领域独有的现象,而是成为一种社会表达,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与商业生产的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商业领域来说,“国潮”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国潮”,并非简单的文化符号的堆积,而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融合创新、赋能品牌形成的独特审美语境,因此备受欢迎。“国潮”对当下中国品牌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引导着品牌塑造的新方向。

不过,在当下的发展中,“国潮”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其中,创新不足和审美疲劳是关键问题。一类“国潮”设计成功,跟风之作随之大范围出现,导致“国潮”市场出现同质化的问题。紧随而来的是消费者的审美疲劳,消费者难以感知产品的独特魅力,使消费需求下降。另外,过度商品化同样是“国潮”发展的“大忌”,一些“国潮”生产商和设计方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肤浅,只看重“国潮”的“潮”而忽略了“国”——侧重于商业价值的开发,淡化了商品文化价值的表达,这就使“国潮”消费与文化情感脱节,品牌文化内涵缺失,难以真正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这种情况下,很多主打“文化牌”却过度商品化的品牌快速地走向消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摘编自赵罡《“国潮”开发,有“潮”无“国”是大忌》)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气、磅礴早已浸润于国人的精神血脉。优质国风文艺作品能够激活传统文化的生机,赋予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的美学路径。打造优质国风文艺作品不仅要对“伪国风”进行辨析,还要进一步去伪求真,激浊扬清,让越来越多的“真国风”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国风之美在于文化内涵。“伪国风”作品表面光鲜亮丽,实则缺乏坚实的内容基础和文化内涵。创作真国风作品,进行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而要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真正的国风作品要坚持守正创新,守住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寻找古老与新潮的链接路径,从厚重历史文化中提取契合当代审美的精华,并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构建鲜活灵动的艺术审美空间,使传统文化能够触达当代人的情感需求,从而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之间重塑传统文化的时代气韵。国风之潮在于“风”的流行。国风出圈并不是简单地把传统文化搬到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介之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国风出圈是静态的文化内容与动态的数据流量双向奔赴的结果,而一些“伪国风”作品,把流量作为唯一追求,以为有了流量就是成功出圈,这种认知非常片面。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下,数字社交平台成为点赞、推送、转发、评论国风作品的流量池和聚集地。数字平台的标签化、流量化及平滑式的展示界面,对国风作品的内容设计、视觉创新、表达方式、审美形态等都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让好内容获得大流量,在数字化新场景中,国风文艺需要适应手机等数字化载体的传播需要,适应数字社交时代的跨圈层审美需要,既短小精悍又真切直观,既新颖奇特又在线共情,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传播的新场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气象。

国风之兴在于青少年的热爱。国风国潮从兴起到流行,青少年群体是主要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国风文化热潮下的消费实践和审美形态,一方面体现了当代社会文艺思潮的演变与审美文化的转型,另一方面也彰显了青少年群体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参与文化表达、构建青春话语的特有方式。打造优质国风文艺就是要不断提升文艺创新力,提炼中华美学内核,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载体新平台讲好中国故事,表达当代青少年的共通情感和美好追求。要让青少年群体在国风文化消费浪潮中获得高品质体验和高水平审美素养,增强他们对真国风的热爱,不断激发他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创新创造潜能。(摘编自刘桂茹《国风文艺须去伪求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文化消费市场上出现的具有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的品牌设计,掀起了“国潮”旋风。B.作为社会表达的“国潮”,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业生产相结合,有助于当下品牌塑造。C.优质国风文艺作品能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而“伪国风”欠缺传统文化的神蕴。D.国风文艺中的优秀内容也应追求流量,以适应数字化载体的传播需求,展现传统文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家实力的提升为“国潮”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国人文化自信显著提升是“国潮”崛起的根本原因。B.如果“国潮”生产商和设计方只看到时代潮流,而忽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就难以真正满足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C.“伪国风”作品徒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只做表面功夫,无法让传统文化触达当代人的情感需求,更不能构建艺术审美空间。D.青少年群体是国风国潮主要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他们对国风的热爱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反面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国潮开发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某影视作品以长城为题材,堆砌诸多中国元素讲述了一个好莱坞式“勇斗怪兽”的故事。B.西方一些服饰和美妆品牌在进行设计时,较为简单地加入汉字、仙鹤、祥云等中国元素。C.某商场的个别商家用日本浮世绘作品装饰店铺,并在宣传海报上标注“国潮”两个大字。D.时值龙年,多个商场的黄金珠宝专柜纷纷推出了各类“龙”元素饰品,受到消费者青睐。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15—2025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以及预测

A.汉服消费需求逐年上升归功于商业化的生产运营。B.穿汉服是国人彰显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表现。C.2019年,汉服在中国文化消费市场掀起旋风。D.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汉服,反映出时代潮流。5.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针对“当今国潮国风面临的问题”提出三条合理化的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明志

杜卫东纵身投湖时,你的内心一定凄楚无比吧?我知道,你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北京被大顺军攻占。随后,清军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策应下进兵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建立了大清王朝。留在南京的明朝官员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只是,南明小朝廷争权夺利,意图偏安,清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兵临金陵城下。这之前,你曾以尚书夫人的名义前往大营犒军。偏安一隅的弘光朝廷岌岌可危,庙堂的朋党之争依然不断。你接受了兵部尚书阮大铖的邀请,犒赏将士。前一晚,你在琴房凝神静坐,心手相印,一曲《满江红》弹得惊心动魄。自清兵入主中原,你常常吟咏岳飞的这首词,吟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时,悲愤便如洪峰突至,冲击心闸。这夜抚琴而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窗外,弯月如钩,繁星点点,似乎被你的琴声震撼。阮大钺此举并非为了鼓舞士气,只是要羞辱钱谦益,你何尝不知?作为一位小女子,你甘愿抛头露面,是为了不放过挽救危局的任何一个机会。你明白,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一支蜡烛,呈现自己的内心,是魅力,也是一种勇敢。早晨,江面笼罩着一层薄雾,江水缓缓流动,像是刚刚从沉睡中苏醒。一艘艘战船列队整齐,一面面旌旗迎风飞舞。你白衣红袍,一身戎装,腰佩三尺剑,头插野雉羽,英姿勃勃地来到阵前。自古华夏有奇女,狼烟骤起身不顾,舍生死,为民族。将士们,山河破碎,好男儿当舍命沙场。保家卫国,小女子愿舞剑助威。言毕,你斟满杯中酒,屈膝半跪,敬天敬地敬军魂。随即拔剑起舞,寒光一闪,周身仿佛被彩虹缠绕,上下翻飞,犹如一条银龙出没。阮大钺寡恩薄义,怯战畏敌,你心中残存的一点希望很快就碎了一地。此刻,站在你身旁的是一位头戴乌纱、身着锦袍的黑脸汉子:钱谦益,你的夫君,南明政权礼部尚书。崇祯皇帝于煤山自尽前,下诏宣他进京任礼部侍郎,刚要启程,城破。崇祯击鼓呼唤百官,竟无一人至。勇赴国难,才是忠贞之士应有的作为,清军即将破城,你希望丈夫殉国忘身,他享誉士林,理应为天下人做出榜样。你是女子,但心系苍生,情怀社稷。于你而言,为国捐躯,便如同去赴一个约定,踏歌而行,笑傲秋风。

湖水绿如翡翠。一圈圈的涟漪向四周扩展,那是湖仙子散发的光泽和魅力。它知道,今日将有国士携爱妻沉湖,以彰显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特地插了几茎坚挺的荷叶、几枝刚刚抽箭的青莲,并邀来白鹤数只,在远处翩翩起舞,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孤阳、残雾、冷风,营造出烈女殉情的凄婉,壮士取义的庄重。画舫行至湖中。水面,清冷异常;舱内,酒断愁肠。你双手持杯,走到船首,深情地望着丈夫,话未出口泪已流。眼泪,不仅是悲伤的别名,有时也是豪迈的倒影:“尚书公,今日,此水将因得到你而清波千古!”“如是……”钱谦益怯懦了,泪眼迷离,神色凄然。柳如是是你的名字,你是曾经的“秦淮八艳”之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不精通;最重要的是,你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钱谦益默然无语,就像一只被惊飞的宿鸟,仓皇茫然,无枝可依。你害怕预感成真。这几天,常有一些宵小之徒窜到府上,鼓动钱谦益向清军献城投降。丈夫德高望重,位极人臣,一举降旗,必惊天动地。你不见丈夫厉声斥责,担心已如浓雾一样笼罩心头:“尚书公,先生乃国之重臣,东林领袖,别人可降,唯君不可。如是仰慕先生,真心追随,如恐不及。今日,愿随先生以身殉国,以全名节,以扶清望盛誉。黄泉路上,与君同行,如是必精心侍奉。”钱谦益不敢与你对视,将飘忽的目光投向远天。远天,浮云飘,飞鸟叫,落花不解伊人苦,酒未肠断泪已抛:“如是,水冷……不宜自沉。”“水冷,不宜自沉”六个字,如寒霜骤降,瞬间将你冰冻。你曾飞蛾扑火般找到他,他的见识如箭穿云,他的才华如花绽放。高傲的你一读其诗文便立刘沦陷,发誓非钱谦益一样的才子不嫁。清兵入主中原,你和钱谦益从常熟乘船同赴南京拥立新帝,路过京口——当年梁红玉与韩世忠浴血抗金的地方,江水呼啸奔腾,犹如当年的号角之声;而远天的那一片红霞,分明是梁红玉身披红绫、擂鼓助战的身影。你斟满酒,端一杯给钱谦益,神色肃然:“今天与夫君来到昔日鏖战之地,当以酒祭奠英魂,誓死收复失地,匡复大明。”说着,两人单膝跪地,对着远天的那一片红霞叩首。当时,钱谦益与你共情,手握腰中剑,把酒诉生平,一腔英雄气,跃马欲弯弓。谁承想,最珍惜的情感像晨雾一样散去,最崇拜的男神如泥塑一般坍塌,即将步入天国,你的内心怎堪承受?

你目光中的冷漠,岂止冷漠,简直是鄙夷。有一种繁华,常常被迷雾遮蔽,一旦风吹云散,真相令人感到锥心刺骨。你一声冷笑,默默将杯中酒洒入湖中。你在祭奠为国捐躯的爱国志士,也是为自己即将飞扬的灵魂壮行。此刻的你,妆容高贵,神色泰然,双眉入鬓,似柳叶轻飘,发髻高耸,如泰山之松。你是一女子,但你的偶像不是王妃贵妇,而是沙场上擂鼓退敌的梁红玉。金瓯破,谁人补?愿得此身长报国,但凭女儿怒。一抬手,你将空杯掷于脚下,在钱谦益和丫鬟的惊叫中,纵身一跃,跳向湖中。这一跃,白练腾空,水天一色。时间为之肃立,天地为之合掌。(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交代大顺军攻占北京、清军入关建立大清王朝、清军兵临金陵城下等一系列史实,给人以真实感和紧迫感。B.柳如是接受兵部尚书阮大钺的邀请犒赏将士,是为了鼓舞士气,同时也是以此羞辱丈夫钱谦益,让他抗击清军。C.有人鼓动钱谦益向清军献城投降,而钱谦益并没有厉声斥责,柳如是担心丈夫会变节,只好挟持丈夫以身殉国。D.在沙场上擂鼓助战的梁红玉是柳如是的偶像,她因不能像偶像一般浴血抗敌,所以纵身一跃跳向湖中,以明心志。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柳如是犒赏将士的场景非常动人,得益于环境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的综合使用。B.文中对钱谦益的描写虽用墨不多,但形神兼备,“泪眼迷离”“如是,水冷……不宜自沉”等简短的语句表现出其怯懦。C.文中插入了柳如是和钱谦益路过京口,祭奠英魂并发誓收复失地的往事,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与当下形成对比。D.文章写柳如是“冷漠”“鄙夷”的神情和洒酒、掷杯、投湖的动作,是为了表现她在看清丈夫真面目后赴死的决绝。8.文中画线的语句极具表现力,请加以赏析。(5分)9.文章以第二人称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世俗废衰,而非学者多:“人性各有所修短,若鱼之跃,若鹊之驳,此自然者,不可损益。”吾以为不然。夫鱼者跃,鹊者驳也,犹人马之为人马,筋骨形体,所受于天,不可变。以此论之,则不类矣。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蹄,翘尾而走,人不能制。及至圉人扰之,良御教之,掩以衡扼,连以辔衔,则虽历险超堑弗敢辞。故其形之为马,马不可化;其可驾御,教之所为也。马,聋虫也,而可以通气志,犹待教而成,又况人乎?且夫身正性善,发愤而成仁,喟凭而为义,性命可说,不待学问而合于道者,尧、舜、文王也;沉湎耽荒,不可教以道,不可喻以德,严父弗能正,贤师不能化者,丹朱、商均也。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啳睽哆哟,蘧蒢戚施【注】,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娱母、枇催也。夫上不及尧、舜,下不及商均,美不及西施,恶不若嫫母,此教训之所谕也,而芳泽之所施。儒有邪辟者,而先王之道不废,何也?其行之者多也。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则是以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以一蹪之难,辍足不行,惑也。

(节选自《淮南子·修务训》,略有改动)材料二: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节选自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注】嗜睽哆妫,蘧陈戚施:缺牙斜眼歪嘴、鸡胸驼背,形容丑陋。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然圣贤A所以B教人之法C具存D于经E有志F之士G固当熟读深思H而问辨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文中指推却不受,与《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的“辞”意思不同。B.惑,文中指糊涂,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惑”意思不同。C.窃,文中指私自、私下,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的“窃”意思相同。D.循,文中指按照,与《促织》中“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的“循”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养马人驯服、优秀的驭手调教驾驭,马能改变野性;人也是如此,虽然筋骨形体不能改变,但学习能改变人的精神。B.除去尧、舜、文王等少数几个人不需要学习便可与道相合,丹朱、商均少数几个人无法教化,芸芸众生都需要教化开导。

C.人有美丑之分,通过化妆也不能变美的,只有嫫母和做催,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还是可以通过教导进行美化的。D.朱熹认为圣哲教人读书学习是为了使人明白礼义道理,修养身心,然后推己及人,因而学子不必过于遵守规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性各有所修短,若鱼之跃,若鹊之驳,此自然者,不可损益。(2)儒有邪辟者,而先王之道不废,何也?其行之者多也。14.两则材料分别指出了关于学习的错误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题孙端甫别墅叶绍翁幽居地僻少人知,野水春风枳树篱。检历预寻移竹日,题墙闲记种花时。堪嗤狡兔须三窟,只学鹪鹩占一枝。净扫绿苔斟浊酒,邻家吹过野棠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对句用“野水”“春风”“枳树篱”三个意象绘景,与“风急天高猿啸哀”手法相似。B.翻检日历预先确定移植竹子的日子,墙上记录着种花的时间,可知诗人生活惬意。C.“狡兔三窟”指藏身的地方多,“嗤”一词表现了诗人对如狡兔一样的人的蔑视。D.诗歌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春风吹过邻居家的野棠梨,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惬意感。16.题壁诗往往有所寄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精妙的比喻表现了君民关系,劝谏唐太宗要重视人民的力量。(2)李白《蜀道难》极写蜀道之雄奇险峻,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修辞,通过动物的行为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3)泪水,是我们内心情感最真实的反映。古代诗词中亦常用“泪”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嘿耶吼——”“嘿耶吼——”我躺在小木屋的竹榻上,山间响起的这种吆喝声

A

。①一声悠长的吆喝会在山林里持续好久好久,让另一座或者好几座山上做工的汉子听到,做出更响亮的回应。②这声音便在大山里荡着来、荡着去,荡进了所有人的心坎儿里,也荡进了小木屋,荡进了我的心田,成为我在镇上听不到的最美乐章。听阿公说,对做工的人来说,一声吆喝比喝三碗苞谷酒还来劲儿,大伙儿

B

地吆喝着,干活儿就不会累!③小时候在老家,我天天听着这种特殊的对话,感到特别亲切,特别舒爽,我觉得它像一首

C

的歌曲,永远听不腻、听不烦。④长大了,我才明白,那是乡青,那是乡情,那是我一辈子割裂不断的纽带!多年后的今天,每每忆起小木屋,好像我仍躺在小木屋里,透过隔板听着山间那浩荡的吆喝声,以及吆喝声过后的风声、雨声、鸡鸣声、鸟叫声、狗吠声、林涛声、亲人们的呼唤声…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好像”与文中加点的“好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早上出门的时候,我发现天灰蒙蒙的,好像要下雨。B.翻开《边城》,我好像置身其中,感觉是那样清新愉悦。C.她的模样好像她妈妈,所有见过她俩的人都这么说。D.正午的太阳好像一个大火球,肆意倾泻自己的能量。20.“这种吆喝,是一种贴心的问候,是一种真情的交流,是一种喷发的力量!”这一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吃盐过量,会使血压升高”的说法在今天已被人们普遍认同。但值得注意的是,让我们的血压升高的,

,而究其根本则是食盐中的钠。从理论上讲,

,那么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也会随之降低。根据上述理论,人们研制出了低钠盐。所谓低钠盐,就是以氟化钾来代替氯化钠。这样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食盐中钠的含量,同时增加了氯化钾和硫酸钾成分,帮助我们调节体内钾和镁的平衡,从而预防高血压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但是,

,比如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保钾类药物的人以及高温作业者和重体力劳动者等人群就不适合食用低钠盐。因此,是否食用低钠盐,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做出决定。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目的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中柳如是决心赴死,以身殉国,表现出她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气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追崇的道德标准。历来有识之士,都自觉地从先辈的高尚气节中汲取精神营养,用以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砥砺自己的情操和品格。越是沧海横流,越是如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D项,“追求流量,以适应数字化载体的传播需求”逻辑关系不当,根据原文“为了让好内容获得大流量……国风文艺需要适应手机等数字化载体的传播需要”可知,获得流量才是目的。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观点。A项,“根本原因”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而‘国潮’崛起,正是国人文化自信显著提升的直接结果”可知,应为“直接原因”。C项,“无法让传统文化触达当代人的情感需求,更不能构建艺术审美空间”错,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的相关内容可知,表达过于绝对。D项,“他们对国风的热爱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错,根据材料二第四段“要让青少年群体在国风文化消费浪潮中获得高品质体验和高水平审美素养,增强他们对真国风的热爱,不断激发他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创新创造潜能”可知,此处夸大了青少年的作用。故选B项。3.A【解析】本题考查论点、论据、论证。材料一关于国潮开发的观点即标题“‘国潮’开发有‘潮’无‘国’是大忌”,也就是批判“侧重于商业价值的开发,淡化了商品文化价值的表达”的行为。A项,某影视作品堆砌中国元素讲述的却是好莱坞故事,没有深挖传统文化,是国潮开发的反例。B项,是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简单处理。C项,是用日本文化代替中国文化。D项,是正面论据。故选A项。4.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图表。A项,商业化生产运营只是汉服消费需求上升的原因之一,还离不开文化自信的提升、文化认同感的增加。5.【答案】①针对创新不足和审美疲劳的问题,建议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从当代审美出发,满足当代人的情感需求。②针对过度商品化、忽视文化内涵的问题,建议重视商品文化价值的表达,不做表面功夫。③针对“伪国风”把流量作为唯一追求的问题,建议重视内容设计、视觉创新、表达方式、审美形态等,让好内容获得大流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运用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当今国潮国风面临创新不足、审美疲劳、过度商品化的问题,材料二第三段存在“伪国风”过度追求流量的问题。从材料二第二段可以找到①②的解决办法,从第三段可找出③的解决办法。作答时,要进行具体阐释。6.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B项,“同时也是以此羞辱丈夫钱谦益,让他抗击清军”错,羞辱钱谦益是阮大钺的目的,柳如是是为了抓住机会鼓舞士气。C项,“只好挟持丈夫以身殉国”错,柳如是并没有挟持丈夫,而是晓之以理。D项,“她因不能……所以……”错,柳如是跳湖的原因是对丈夫怯战畏敌的失望和她情怀社稷、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故选A项。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D项,“‘冷漠’‘鄙夷’的神情……是为了表现⋯⋯赴死的决绝”错,“冷漠”“鄙夷”的神情表现的是对钱谦益的蔑视。8.【答案】①比喻。“湖水绿如翡翠”将湖水比作翡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湖水的绿。②拟人。赋予湖水以人的品格,“特地插了”“邀来”等人的行为,流露出湖水对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赞美。③对偶。“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句式整齐,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④长短句结合。既有“孤阳、残雾、冷风”这样的短句,又有“营造出烈女殉情的凄婉,壮士取义的庄重”这样的长句,句式灵活。(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5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的句子。画线句子属于景物描写,使用了比喻、拟人、对偶、长短句结合等方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分析。9.【答案】①使用第二人称讲述故事,直接与柳如是对话交流,能够增加文章的亲切感、真实感。②有利于表现作者情感,表达出对柳如是的理解和赞美。③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柳如是的决策和行为,从而产生共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叙述人称的作用。题干问第二人称叙事的效果,对于该篇文章,首先,我们在作者的叙述中会感到一种对话式的交流,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感;其次,直接与人物对话,更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最后,第二人称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进入人物内心。10.CE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所以”是“用来”的意思,与“圣贤”“教人之法”不能断开,故A、B处不断开,C处断开。“于经”是介宾短语,用以修饰“存”,故D处不断开,E处断开。“有志”修饰“士”,F处不需要断开,G处断开。“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语意完整,H处不需要断开。11.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D项,“循陵而走”中的“循”是顺着、沿着的意思,与文中“循”的意思不同。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相关内容。D项,“因而学子不必过于遵守规矩”错,原文“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强调要明白圣哲教育人的法则,要约束自身,不能等别人立下规矩再去做,而非不必过于遵守规矩。13.【答案】(1)人生性各有长处和不足,就像鱼能腾跃、喜鹊羽毛斑驳一样,这都是自然生成的,不能减少也不能增加。【关键词“修”(长)、“若”(像)、“损益”(增减,改变)各1分,句意1分】(2)儒生中也有品行不端的人,但先王之道却始终不曾废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躬行先王之道的人还是多数。【关键词“邪辟”(品行不端,乖戾不正)、“废”(废弃)、“行”(践行,躬行)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材料一针对“学习不能改变什么”的错误观点加以论述。②材料二针对“学习只是为了记诵典籍,写作诗文,沽名钓誉,追求利禄”的错误观点加以论述。(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由材料一“世俗废衰,而非学者多:‘人性各有所修短,若鱼之跃,若鹊之驳,此自然者,不可损益。’”可知,针对的是“学习不能改变什么”的错误观点。由材料二“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知,针对的是学习只是为了记诵典籍,写作诗文,沽名钓誉,追求利禄的观点。【参考译文】材料一:世俗日益颓废衰败,非议学习的人也很多,他们认为:“人生性各有长处和不足,就像鱼能腾跃、喜鹊羽毛斑驳一样,这都是自然生成的,不能减少也不能增加。”我认为不是这样的。鱼能腾跃,喜鹊羽毛斑驳,就像人是人、马是马,筋骨形体都是天生的,确实无法改变。但以此论证事物不能改变就是不对的。当马还是马驹未加调教之时,它扬蹄蹦跳,翘起尾巴奔跑,人不能控制它。但等到养马人驯服它,优秀驭手调教驾驭它,给它套上轭头、系上缰绳、安上马嚼子后,那么就是让它经历险境、跨越壕沟,它都不敢躲避。所以它作为马的形状,无法变成其他动物;它可以被驾驭,是调教的结果。马是无知的畜类,尚且能通晓人意,经过调教而改变它的野性,使之驯服有用,更何况人呢?

若论天生正直、本性善良,发愤而成就仁德,慷慨而成全正义,天性令人喜悦,不必学习便可与道相合,这样的人也只有尧、舜、文王等少数几位;而那些沉湎于荒淫之中,无法用道德来教化,不可以德仁来晓谕,严父都不能使他正派,良师都不能使他感化,这样的人也只有丹朱、商均少数几个。肤色细腻、牙齿洁白,体态柔美、骨架匀称,不施粉黛就能让姿态容貌迷人的,也只有西施和阳文;而缺牙斜眼歪嘴、鸡胸驼背,即使用白粉扑面、黛青画眉也不能变美的,也只有嫫母和做催。而大部分的人是上不及尧舜那样圣明崇高,下不至于像商均那样卑鄙,漂亮比不上西施,说丑也不至于像娛母那般,这都是可以教化开导的对象,是可以美化的。儒生中也有品行不端的人,但先王之道却始终不曾废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躬行先王之道的人还是多数。现在如果因为学习者有过错而就此非议求学之人,这就好像一次被饭噎住便永远拒绝进食,一次绊倒摔疼就一辈子不走路,这是糊涂的表现。材料二:我私下里关注古代圣哲教人读书学习,无非是为了使人明白礼义道理,修养身心,然后推己及人,并不仅仅是为了致力于记诵典籍、写作诗文,沽名钓誉、追求利禄。今天的一些学子,已经违背了圣贤的教导。圣贤教育人的法则,在经典中都有记载,有志向的人,当熟读精思,审问明辨。如果知道这是自然之理,必须以此约束自己,那又何必等他人立下规矩,才依此去做呢?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B项,“诗人生活惬意”错,“检历预寻移竹日,题墙闲记种花时”是孙端甫的生活,而非诗人。16.【答案】①对清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孙端甫的别墅偏僻清幽,风景优美,移竹种花,生活闲适惬意。表现了对孙端甫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清静雅致生活的向往。②对虚荣的鄙视和对名利的淡泊。诗人嗤笑狡兔三窟的贪求,肯定鹪鹩占一枝的易于满足,寄寓了诗人淡泊名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