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德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德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德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德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德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德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才能真正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内涵,才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发展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发展两方面。在西方工业文明兴起之前,中华文明已走过了几千年独立发展的道路。随着西方殖民统治及其意识形态的强制入侵,封建制度以及其他意识形态已经无力应对、解决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产生的新问题、新危机、新挑战。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历程,也开启了传统文化真正走向并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历程。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创新的主流,也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化实践的主导方向。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其根本任务就是改变中国的命运,让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成为中国彻底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动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真正科学的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审视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更科学、准确地认识、指导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真正解决中国问题;同时,又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内涵与形式,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得以成为现实,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并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这就是百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实践意义也正在于此。中国式现代化将中国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确定为最高价值目标,就是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逻辑驾驭、制衡资本的逻辑、异化劳动的逻辑,使“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及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价值导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及其成果实现。拥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内涵。这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摘编自康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材料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其深刻的时代内涵。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餍续传承下来的现代形态的文明,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转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内涵是一种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思想,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民族文化精神,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形成的现代文化形态。

在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中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明定位和未来发展趋势。历史表明,但凡有生命力的现代文明,往往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有机结合的产物。社会包括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发展,是在民族与世界的关联和碰撞中展开和实现的。一方面,一定民族的文明发展离不开自己的根基,离不开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没有中华民族的特色也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如果否认或者割断了源远流长、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历史,就会葬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另一方面,现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进程。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也进一步加深。现代文明发展需要胸怀天下、面向世界,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明有着各自的特性和发展道路,有着可资借鉴的优点或长处。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或差异性是文明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离不开对外开放和文明交流互鉴。我们不仅要在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中获得促进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进步的动力,获得提升公民价值观和全社会道德水平或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文化资源,而且要在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经验和有价值的文化成果中获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所需的养分。(摘编自郝立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定位与走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B.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实践意义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并指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中国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及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价值导向。D.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中国现代形态的文明,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外来文化进程中,只要弃其糟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能轻装前进并走向胜利。B.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化进程中必须带有中国的特性,否则只是抽象的空洞的理论,只是案头哲学。C.洋务派、维新派、文化复古派等实践的失败,促使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更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来拯救中国。D.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受外来压迫的现状,就无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3.下列对“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关系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有机结合才产生当今时代有生命力的现代文明,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也不例外。B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关联和碰撞中,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应以本民族特色为主导,才有更好的前景。C.现代文明的发展需要胸怀天下、面向世界,当今世界文明也会在对外开放和交流互鉴中最终走向融合。D.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以来,就已经融入中华文化发展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4.请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4分)5.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材料一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观点,请加以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再读鲁迅:重新昂扬的“青春”姜异新鲁迅给人的印象仿佛是没有过昂扬的青春——读书是辍学的,婚姻是包办的,工作是孤闷的。第一篇现代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时,蛰伏绍兴会馆的他,已经37岁。当许广平走进他的生活,他已经45岁。爱情来得太迟。创造社的年轻文人又毫不客气地冠以“老”字,让他一度成了追悼没落封建情绪的落伍者,一个“记性真长久”的“老年人”!

鲁迅本身的文字也很少充满青春激越。即便是《朝花夕拾》中偶尔闪现的激情之光,也在时时反顾的叙事踌躇中渐次暗淡。于是乎,一代代读者心目中的鲁迅固化为时而“横眉冷对”,时而“醉眼陶然”的老先生,无论如何都带着迟暮之感。正如其在《野草·希望》一文中所抒发的,①“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然而,果真没有吗?②“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是啊,究竟是青春。当鲁迅在北京西三条21号“老虎尾巴”内写下这篇散文诗时,仰看流云的天空已非明治日本的天空,然而,他所看到的未必不是年轻时的心灵悸动,他血液中奔腾的也一定仍是那东京时代未竟的文艺梦。更何况,发表于《河南》的《摩罗诗力说》等五篇文言文章,便是鲁迅居住于此期间整理收入杂文集《坟》的,且由暂住南房会客室西间小屋避难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许广平抄写。这是他们爱情的见证。“究竟是青春”,凸显的不只是时空维度,更是鲁迅的文学感遇。反之,迅哥儿喜读的宝书《山海经》,实则是一部上古地理学著作,这提示我们也不该忽视鲁迅文学中的地理潜文本。尤其是,地理学维度别致地转换在鲁迅有关日本的文字当中,产生了强大的修辞力量。《藤野先生》那句有名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月界旅行>辨言》那不被关注的副文本——“译者识于日本古江户之旅舍”,以及自传中的“再到东京”,无不凸显着先生曾经投身的翻译事业,以及在异乡殚精竭虑的岁月。那么,著名的弃医从文是如何展开的呢?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藤野先生》)一个简单的代词“这”,让索居之仙台如此的生动可感。东京、横滨、水户、仙台,这些散落在鲁迅文本中的地点,不再仅是一个个地标,而是唤醒主人公青春记忆的文化符号,融入了鲁迅对文学品质的不懈追求,成为其创造出的新的文学空间。更重要的是,“到东洋去”后,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忧患意识,在后来的鲁迅那里,都化为了文学表达,正是其不凡的诗学创造力将作者与读者的精神纽带永远绾结在一起。除了虚构艺术世界里亦真亦幻的鲁镇、未庄、吉光屯、咸亨酒店、吉兆胡同,除了以符号代替现实的S城、S会馆、到N进K学堂,那些与客观地理真实融合在一起的共名文学空间,更可以长长地罗列下去——百草园、三味书屋、安桥头,赵庄、江南、石头城、西城、厦门岛、白云楼、大钟楼、内山书店……它们常常远离了线性时序,用彼此远隔的一个个瞬间,营造出独有的时空逻辑,生发着多义的引申表达。更妙的是,校完《唐宋传奇集》后的鲁迅在序例文末特别写上,④“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注]这简直就是一篇17字的微小说。属于小说的要素全部具备,令人唯有叹服。甚至就连50岁得子,给孩子取名,也取“海婴”,意谓“生于上海之婴孩”。如此一来,信封上随手写下的“宫门口周宅”仿佛也透着满满的文学张力,这一系列对于地点的用心使用与文学妙用,超越了时空桎梏,深深打上了永恒的鲁迅印记。人们的地理认知因之而悄然改变,精神世界因之而丰赡多姿,心灵深处也同时拥有了一方独属于鲁迅的诗学疆域。在文字丛林里寻幽探胜,当然会收获绝佳的阅读体验,最好是手持一份鲁迅在各地的行迹图,浸润于心声洋溢的鲁迅文学,置身更为广阔的文化象征之地,自己也仿佛成了行旅文人,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吗?更何况,鲁迅虽希望自己的文字速朽,却成就了不朽的世界经典,这样的文学生命力难道不是永恒的青春吗?(有删改)【注】高长虹曾追求许广平,并写诗将许广平喻为月亮,将鲁迅喻为黑夜。1927年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与许广平一起生活,在撰写《唐宋传奇集》序例时心情大好,忍不住加了这一段以“刺高长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用地名串联起文章内容,形散神聚,既体现了鲁迅丰富的创作经历,同时也表现了鲁迅的昂扬青春。B.“海婴”“宫门口周宅”两处地名的使用,表现了鲁迅一个普通人的质朴与随性,也体现了文学家的诗学疆域。C.文章结尾从读者的角度写鲁迅永恒的青春,照应标题,引导读者重新理解鲁迅独有的魅力,从中获得精神力量。D.本文选取关于鲁迅的材料详实,灵活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增强了文本的丰富性和吸引力。7.下列是某同学对文中的四处引用做的批注,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处:此处文字看似弥漫了空虚与绝望,但从标题《野草·希望》和下文来看,鲁迅没有完全绝望,意在寻求希望。B.②处:虽然鲁迅知道自己的青春已经不再,对未来感到渺茫,但仍然能够从中看到他寄希望于青年的积极态度。C.③处:仅节选了《藤野先生》两个片段,提到了鲁迅途中经过的驿站及朱舜水先生,点明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D.④处:称这17字为微小说,是因为这段文字中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生命境遇、情节留白等属于小说的要素全部具备。8.文章开篇用大量篇幅写鲁迅仿佛没有“昂扬的青春”,用意何在?(4分)9.鲁迅“昂扬的青春”在《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阿Q正传》三篇文章中均有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司空房玄龄事继母,能以色养,恭谨过人。其母病,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及居丧,尤甚柴毁。太宗命散骑常侍刘泊就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韩王元嘉,贞观初,为潞州刺史。时年十五,在州闻太妃有疾,便涕泣不食,及至京师发丧,哀毁过礼。太宗嘉其至性,屡慰勉之。元嘉闺门修整,有类寒素士大夫,与其弟鲁哀王灵夔甚相友爱,兄弟集见,如布衣之礼。其修身洁己,内外如一,当代诸王莫能及者。霍王元轨,武德中,初封为吴王。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属高祖崩,去职,毁瘠过礼。自后常衣布服,示有终身之戚。太宗尝问侍臣曰:“朕子弟孰贤?”侍中魏征对曰:“臣愚暗不尽知其能惟吴玉数与臣言臣未尝不自失。”太宗曰:“卿以为前代谁比?”征曰:“经学文雅,亦汉之间、平,至如孝行,乃古之曾、闵也。”由是宠遇弥厚,因令妻征女焉。(节选自《贞观政要》材料二:臣某言:臣母刘氏,今月十三日,忽患暗风发动,状候非常,今虽似退,犹甚虚慑。惊惶忧苦,不知所图。臣唯一身,更无兄弟,侍疾尝药,难阙须臾。伏乞圣恩,停臣所职。今臣见在家扶侍,其官吏等并已发遣讫。臣以庸微,特承顾遇,拔自卑品,委以剧司。夙夜兢惶,唯思答效,至诚至恳,天眷所知。岂虑未效涓尘,遽迫方寸,以开塞重轻之务,加焦劳忧灼之怀,虽欲徇公,无由枉志。况忠孝同道,臣子一心,许国诚切于死生,报亲忍忘于顾复?进退穷蹙,昧死上陈。候母刘氏疾疾小瘳,冀微臣驾蹇再效。无任惶惧恳倒呜咽之至。(柳宗元《为户部王叔文陈情表》)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愚暗A不尽知B其能C惟吴王D数E与臣言F臣未尝G不自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年号,与《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的“永和”用法相同。B.类,指好像,与《项脊轩志》中“大类女郎也”的“类”意思相同。C.兄弟,为偏义复词,与《孔雀东南飞》中“逼迫兼弟兄”的“弟兄”用法相同。D.枉,指屈心改变,与成语“矫枉过正”的“枉”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侍奉继母时能一直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办丧事时悲伤到骨瘦如柴,太宗对其进行宽慰。B.太宗认为韩王侍母至孝,兄弟友爱,诸王无人能及,所以称许他天性纯良,并多次加以赞许劝勉。C.太宗因为吴王通晓经学,博学文雅且孝行出众,因此对他更加宠爱信任,把魏征的女儿嫁给他。D.王叔文在母亲病重期间侍奉疾病,亲自尝药,一会儿也不敢离开,内心焦虑万分,十分忧苦。13.材料二和李密的《陈情表》同为陈情,请分析二者的异同。(3分)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隋诗,完成15~16题。过故宅元行恭①颓城百战后,荒宅四邻通。将军树已折,步兵途转穷②。吹台有山鸟,歌庭聒野虫。

草深斜径没,水尽曲池空。林中满明月,是处来春风。唯馀一废井,尚夹两株桐。【注】①元行恭,北齐人,后仕于北周和隋朝。本诗作于作者以待罪之身迁谪瓜州、途径邺城时。②后汉冯异,每当诸将争论功劳时,态度谦让,独倚大树,军中号“大树将军”,后有“将军一去,大树凋零”一说。阮籍曾为步兵校尉,《世说新语》言:“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首句展示全城的颓败,次句映出故宅的荒圮,触目惊心,令人感慨。B五六句中用以娱情的“吹台”“歌庭”如今有了山鸟与野虫,颓败不言而喻。C.最后四句写明月春风下的废井与梧桐,愈见后园之空旷荒凉与诗人寂寞怅惘。D.本诗写景由近及远,自外而内,无一不荒,从中可见战争破坏之严重。16.本诗与《扬州慢》同写劫后孤城,请分析两首诗词相同的表达技巧。(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眼前。(2)柳永《望海潮》中“

”两句委婉称扬了孙何政绩卓著。(3)古人常借动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陈情表》中用“

”来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惶恐,《项脊轩志》中则用“

”来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即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叮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难道这不是“风景”吗?

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魆魆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18.下列对文中加点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坎儿井”和“风景”的引号作用相同,都表示特定称谓。B.“哄哄”与“寂静”看似矛盾,实则是以动衬静,突显四顾的茫然。C.第二人称“你”用在这里更显亲近,有对话之感、身临其境之意。D.“稀稀落落”比“稀落”,表意程度更重,而且具有音韵感。19.文中加波浪线的语句极富表现力,请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有人曾这样比喻互联网,说它是看世界的窗口和望远镜;也有人说,如果错过互联网,与你擦肩而过的就是整整一个时代。①在今天,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当我们都瞩目于互联网发展的潜力与意义时,

A

。这不仅不利于互联网高效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如何让互联网更好发展,让互联网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就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世界的发展进程急剧提速,生产力、经济发展模式、人与人的沟通模式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最新,只有更新”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常态。春节出行,打开旅行APP,机票、酒店、门票信息应有尽有。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也让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在互联网时代,只要充分地挖掘这座阿里巴巴的资源宝库,

B

。互联网是潘多拉的魔盒,需要以法治恪守底线。②对立与统一是亘古不变,正如老子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任何事物的好坏相伴、利弊相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规律,互联网也是如此。③不能一味要求互联网游离于法外,更不能奢望它让人随心所欲。在依法治国的现实背景下,网络不能成为法外之地,要用法治武器为互联网发展保驾护航。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文中三处画波浪线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写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请简述上面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你的朋友明华来信诉说了他最近的烦恼:因为近期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是古代诗歌,所以课上他总是打不起精神。请你针对明华目前学习古代诗歌的状态,给他写一封回信。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B(“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错。)2.A(“只要弃其糟粕,中国式现代化就能轻装前进并走向胜利”错。)3.C(“最终走向融合”错。)4.①材料一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②首先通过习近平的讲话引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个维度;③其次分别从历史逻辑、实践路径和价值导向三个维度进行具体阐述;④最后点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共4分,每点1分)5.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引领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③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6分,每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B(“表现了鲁迅一个普通人的质朴与随性”错。)7.C(“点明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错。)8.①客观介绍鲁迅的人生遭际,展现当时年轻文人及某些读者对鲁迅为人为文的片面印象;②欲扬先抑,与题目、后文形成强烈反差,更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共4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9.①鲁迅笔下的刘和珍为中国而死,“左联”五烈士追求进步,不惜牺牲生命,这些人物所体现的正是“昂扬的青春”。②鲁迅纪念、赞美了刘和珍及“左联”五烈士,体现了鲁迅的家国情怀;通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剖析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体现了鲁迅的忧患意识。③这三篇文章都具有永恒的文学生命力,是不朽的经典,这本身就是昂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