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及答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及答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及答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及答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A.v甲<v乙,t一定为10秒 B.v甲<v乙,t可能为30秒C.v甲=v乙,t可能为10秒 D.v甲=v乙,t可能为30秒2、如图所示,关闭动力拉下制动后,某满载旅客的高铁沿平直轨道缓缓驶入南阳东站。下列说法正确()A.列车受到的重力和铁轨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列车由运动变为静止,列车的惯性减小了C.列车减速前进时,坐在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D.列车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3、如图题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4、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超声波清洗机 D.真空罩中的闹钟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C.甲物质在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 B.C. D.7、下列几种情况中能使受到浮力变大的是()A.潜水浸没在水中后继续下潜 B.轮船由长江驶入大海C.从水银中取出铁球放入水中 D.人由浅水区走向深水区8、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9、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P2和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1=P2=P3B.P1<P2<P3C.P1>P2>P3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10、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M、N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两球状态如图所示,两容器内液面相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两小球所受浮力FM<FNB.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C.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D.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11、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水平向左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12、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 B.小明爸爸C.地面 D.自家小车13、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书包的背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B.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C.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利用了连通器原理D.起风时,常看见屋内的窗帘飘向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14、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15、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________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________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________时(填物态变化名称),要________(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诗中“花落”是指花瓣落地,实际上是由于花瓣受到________的作用,其施力物是________。4、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力F1=10N和F2=4N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此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是________N;如果将F1撤去,物体所受合力为________N.5、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说明甲醛分子在做_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缓”).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2、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1、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如图丙中的________(选填“1、2、3、4”).(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2、小明测量南京雨花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使横梁平衡.(2)如图乙所示,雨花石的质量为________g.(3)将雨花石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测得其体积为10cm3,则雨花石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kg/m3;适量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石块磨损,测得的密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5)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中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雨花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________(选填“>”“=”或“<”)ρB.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图甲所示,拉力F通过滑轮组,将正方体金属块从水中匀速拉出至水面上方一定高度处.图乙是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不计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及水和空气对金属块的阻力,g=10N/kg,求:(1)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2)金属块的密度;(3)如果直接将金属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大小.2、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700g,如果在空瓶盛某种金属碎片若干,使金属与瓶子质量为1000g;然后再装满水,则瓶子、水、金属片三者的总质量为1409g。试求:(1)瓶子的容积;(2)金属碎片的体积;(3)金属碎片的密度,该金属片最可能是哪种金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B2、A3、A4、D5、C6、D7、D8、B9、B10、D11、C12、A13、B14、B15、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小于等于2、熔化吸3、重力地球4、605、永不停息的无规则加剧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