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技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饶漾萍茶树的年生育周期主讲人:饶漾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饶漾萍(一)茶树的年生育周期的顺序性(二)茶树体内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三)茶树生长的周期性(一)茶树的年生育周期的顺序性在一年中,茶树的地上部与地下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年初,当地上部生长休止时,根系生长却处于活跃状态;随着气温上升,茶芽开始萌动,芽叶生长逐渐旺盛,而地下根系生长又相对减弱。在一年中,根系与芽叶有多次交替生长的现象。地上部生长从营养生长开始,尔后才有生殖生长,形成花芽,一边生长新梢,一边开花结实。这种顺序性是不可逆的。(二)茶树体内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深秋与冬季,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时,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向下运输,部分供根系生长需要,部分贮藏于粗根和茎干中;叶片的光合产物向下运输春天,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茶芽萌动,茶树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运向腋芽部位,根、茎中的贮藏物质也迅速向芽梢运转,供新梢生长。当地上部花蕾盛发时,则体内养分既运向芽梢,又运向花蕾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要(三)茶树生长的周期性茶树生长的周期性主要表现在昼夜生长周期和季节生长周期。在季节性气候变化明显的地区,这种生长周期性就愈显著。在杭州茶区,春季末期,茶树生长量是白天大于夜间,而夏季则夜间生长量大于白天。这种差异主要是温度和光照等生态条件影响的结果。春季:光照弱,雨水充分,平均气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约80%,养分充足,白大比夜晚的环境条件对生长更有利;夏季:日照强,白天气温常可高达35℃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较低,茶树呼吸与蒸腾强度大,水分供应常感亏缺,养分消耗增加,而夜晚时这种矛盾趋向缓和,其环境条件对生长比白天有利。茶树在一年中随季节而变化的生长特性,称季节生长周期。主要表现梢具有明显的轮性生长特点花果、根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我国大部分茶区,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茶树全年有3次生长和休止,即:越冬芽萌发第一次生长(春梢)(下旬/3月~上旬/5月)休止第二次生长(夏梢)(上旬/6月~上旬/7月)休止第三次生长(秋梢)冬季休眠(中旬/7月~上旬/10月)但在人工采摘条件下,全年可萌发5~6轮新梢。在四季温差不大的华南茶区,新梢虽也具轮性生长特征,但休止期并不明显。根系在年生育周期内的生长,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长节律,会出现多次的高峰与低峰,并与地上部的生长呈现交错现象,体现了茶树有机体的协调与统一性。茶树花果的生长发育:5~6月份开始出现花芽分化9月中、下旬开始开花10月进入盛花期12月为终花期6~12月既是当年茶花孕蕾、开花和授粉的时期,又是上一年已受精花果发育成熟的时期,从花芽分化到茶籽成熟约需460~500天时间。所以茶树花果生育既具有持续和跨年的特性,又具有年生育周期内的季节性变化。茶树在年生育周期中的各种变化,均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由量变到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B卷含答案
- 2025年份首季度协议离婚中生物安全实验室权益分割细则
- 2025电商平台合作代理合同样本
- 2025在线合同签订常见问题解析
- 专业装修设计合同样本
- 农业林业行业保安工作计划
- 代理研发合同标准文本
- 青岛花园植物墙施工方案
- 2025版车位买卖合同范本
- 铁路天窗检修方案范本
- 启备变教学讲解课件
- 一般检查头颈部课件
- 质保体系复习题 2
- 中国石化加油站视觉形象(vi)标准手册
- DB11-T 3032-2022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检测管理规范
- 道路标线标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劳动者就业登记表(通用模板)
- 环刀法压实度检测记录表
- 生育保险待遇申请表
- 会考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单英文模板
- 80m3液化石油储罐结构设计及焊接工艺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