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阳谷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聊城阳谷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聊城阳谷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聊城阳谷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聊城阳谷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聊城阳谷县联考2024届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1905年清廷诏令停摆科举,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于下列哪位君主在位期间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及其,任装运进口。”日本臣民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A.根据《南京条约》五口通商B.签订《马关条约》C.根据《辛丑条约》D.二战期间日本攻打中国3.一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一个是没能达到领导战后世界目的的美国,另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该“国家”是()A.中国 B.法国C.日本 D.英国4.谁被孙中山誉为“再造民国的第一人”?A.谭嗣同B.蔡锷C.宋教仁D.黄兴5.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在1981年10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6.当一个人遭受了重大挫折时,我们常常形容他遭遇了“滑铁卢”。与这一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华盛顿 B.林肯 C.拿破仑 D.罗斯福7.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D.日美关系彻底破裂8.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数据表,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A.农业的发展 B.城市化进程 C.战胜封建主义 D.确立对世界的统治9.《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大众传媒的普及 B.男女实现了平等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封建思想的根除10.1640年,在英国议会上、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这一斗争A.掀开资产阶级革命序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承认了美国的独立11.下列能为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史料支撑的有()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②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③华人华侨归国参战④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如下图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其内容说明,经济全球化()A.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C.造成发展中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D.使发达国家获得最大利益1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14.“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下列说法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A.材料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B.这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C.科技对人类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D.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15.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历史人物在中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其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张骞出使西域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马可•波罗来华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16.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不包括A.美国的大力扶持和援助B.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C.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D.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17.《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B.推行县制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18.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和现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由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直至现今的信息时代。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次革命相同点时整理的学习卡片,正确的有①都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②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③都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改变④都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9.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的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①积极准备内战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0.“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和这段材料的描述有关的是A.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指的是明治维新B.日本民族的优点在于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C.中日交往史上,都是日本派遣大量人员到中国来学习D.日本移植外来文化一直是照搬照抄,且不顾虑也不以为耻21.下边是一份建国后的旧报纸,该版面报道了湖北省麻城县早稻“丰收”盛况。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是A.三大改造运动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开始22.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签署暂停中东几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这一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是()A.中央集权 B.地方分权C.分权制衡 D.联邦制2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中,“老人”指;“画了一个圈”指。A.毛泽东;解放B.毛泽东;设立海南省C.邓小平;设立经济特区D.邓小平;南方谈话2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A.海南经济特区 B.上海浦东开发区C.环渤海地区 D.长江三角洲地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下图一所示会议形成的世界新秩序是_______;下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的国际组织是______。26.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九年义务教育。27.改革往往是时代的诉求,是历史的选择。(1)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________改革。(2)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在政治上通过________来加强中央集权。(3)立足苏俄国情,承认自由贸易、允许发展资本主义的是________政策。(4)________领导美国人民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模式。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数字记忆法是学习历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数字年份住住对应了重大历史事件,我们用这些数字可以将一件件历史事件像珍珠般串起来。今天我们来到数字“9“结尾的历史王国逛一逛。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330年前文献(1689年)材料二:宣称人们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230年前文献(1789年)材料三:100年前的北平天安门广场照片(1919年)材料四:毛泽东挥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中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庆典。……——70年前(1949年)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这部文献的名称材料二是哪次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文件内容?从材料三照片中事件提炼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材料四的内容描绘的是哪一事件的场景?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29.(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材料二:(北魏)尚书于果曰:“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孝文)帝曰:“今代(平城)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道武皇帝迁于平城。朕幸属胜残之运,而独不得迁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材料三:1153年,金迁都燕一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紂居之,虽卜善地何?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摘编自《大金国志》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B地生活的是今天族的祖先;元政府在AB两地管辖的机构分别是、。(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做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及其历史影响。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感悟?30.(7分)请你参与“对外学习,借鉴国际”的研习活动。挽救中华危亡,中国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近代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填充表格,A处应是什么?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器物学习西方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A(图示解读)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见图1)1929—1932年和1933—1937年美国股市走势不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从美国股市的复苏,我们得到什么启迪?写出图2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3、A【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缔结了《凡尔赛和约》。和约内容中关于殖民地的条款,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A。4、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称帝后,蔡锷发动反袁护国战争,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因功勋卓著,孙中山赞誉其为“再造民国第一人”,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关键词“再造民国第一人”,结合辛亥跟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的护国战争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5、C【解析】

从题干中信息“1981年”、“

分地”,可确定是改革开放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C符合题意,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期,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跟“分地”没有关系,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6、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史称“雾月政变”。拿破仑是世界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拿破仑于1814年和1815年两度战败并被流放。遭遇过滑铁卢战役,改变了他及帝国的命运,1821年,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日本的发展。A项根据题干材料“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知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B项题干材料“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可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项题干材料“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可知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D项“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能说明日美关系彻底破裂。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崛起8、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CD在工业革命前就已经完成,A明显错误。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民国时期婚礼”“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体现了礼仪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许多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生活习俗。材料中的新式婚礼就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0、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0年,英国议会召开,议员们对国王的独断专权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故A符合题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B不符合题意;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1783年,英国承认了美国的独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有关知识的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抗日战争中华人华侨归国参战和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都是“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体现。①美苏等国协同作战和中华民族的团结无关,排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血肉筑长城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是全球化的推动者,由于受到技术资金等问题的影响,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发展中国家应该抓住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投资,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故选D。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分析题文的“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表明秦始皇认为皇帝至高无上;题文的“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表明秦始皇在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ABD对题文材料的理解不准确,故选C。点睛:在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下,秦始皇的权力高于一切,他的行为是为了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14、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与一战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可知,一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选项D的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符合题意。一战“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可知,科技对人类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可知,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选项ACD符合材料内容的解读,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B。15、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①张骞出使西域是西汉时期,②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③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④马可•波罗来华是元朝时期,根据时间顺序应该是①②④③,故选B。16、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是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因此选项ABC符合题意,D项加强联合,建立经济共同体是西欧的特点,不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BC。1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这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现强兵,使秦军成为“虎狼之师”,但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商鞅被车裂示众。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8、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者大多数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新机器的科技含量不高,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故②不合题意,含有②的ACD不合题意;三次革命都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都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仔细审查B.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19、B【解析】

依据题干漫画信息“和平建国、磨好刀再杀敌”,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在政治上欺骗人民、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仔细审查①②③表述正确,故B符合题意;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不是蒋介石的本意,故含有④的CD不合题意;A包含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20、B【解析】

大规模学习中国文化的是大化改新,即可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留学生东渡日本,借鉴明治维新经验,探求救国救民之路,故排除C,D项日本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本国国情有选择的引进”,B符合题意,其他不符合题意。故选B。21、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早稻亩产三万多斤”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一种浮夸风,结合所学可知,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的失误,主要标志是瞎指挥、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故B符合题意;三大改造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文化大革命”开始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早稻亩产三万多斤”是解题的关键,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的失误,主要标志是瞎指挥、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22、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这就使得权力相互制衡,避免了专制和集权,故“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签署暂停中东几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C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地方分权、联邦制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23、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决定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国家给予特区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特区加快发展。故歌中的“老人”指邓小平,“画了一个圈”指设立经济特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B【解析】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上海浦东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联合国【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1919年的会议”,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图二,可知,1945年2月,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参加的是雅尔塔会议,会议内容之一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26、19541986【解析】

(1)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1986年党和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点睛】了解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历程。27、1861年农奴制废藩置县新经济罗斯福【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促进了社会上各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立足俄国国情,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权利法案》。(2)法国大革命(3)爱国、担当、勇敢、反帝反封建等(写出2个即可)。(4)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解析】

(1)通过对材料一的内容及时间“1689年”,结合所学知识,1689年,英国议会审议并通过《权利法案》,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2)根据“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人权宣言》的内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3)根据材料时间“1919年”、“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精神的内涵有爱国、担当、勇敢、反帝反封建等。(4)根据材料四内容及时间“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开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