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高三选择考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辽宁省高三选择考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辽宁省高三选择考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辽宁省高三选择考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辽宁省高三选择考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辽宁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根据如表可知,当时齐国()材料来源乃轻税,弛关市之征,为赋禄之制《管子大匡》齐桓公“三会诸侯令日: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管子幼官》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管子问篇》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形同虚设C.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 D.重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齐国)。材料“乃轻税,弛关市之征”“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指减轻商业赋税。“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意思是:征收了关税,商人在市场上交易就不需要缴纳税赋了,征收了市场交易的税赋,商人就无需再缴纳关税。对于空车不要收税,如果是徒步负重,也就是自己背着东西,也不要收税。这样营造了轻松的商业环境,以招徕其他地方的商人来交易。题干中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齐国重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产品贸易的信息,无法体现农产品商品化,排除A项;战国商鞅变法开始重农抑商,且材料是促进商业发展的措施,排除B项;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是在商代,排除C项。故选D项。2.据记载,秦汉时期各级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如“文无害”,以及汉简中常见的“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之类要求。对国家文书不熟悉,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吏。这体现出当时()A.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要求 B.地方行政效率亟需提高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缓和 D.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秦汉时期,在各级官僚机构中配有专门管理文书的官吏,重视官僚的文化素质,把熟悉国家文书作为官吏合格的标准等,体现出当时的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效率低下亟需提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书行政与官僚政治的关系,没有强调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A项。3.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北魏墓志数量少且比较简短,有的墓志只有一句话。但迁都洛阳后,北魏墓志大量增加,且大多形制统一,内容规范,可分为志题、讳、字、乡邑、族出、世次、行治、履历、卒日、寿年、葬日、葬地、铭辞等几部分。该变化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A.冲击了鲜卑贵族的统治 B.顺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C.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迁都洛阳后,北魏墓志数量增加、形制统一、内容规范,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速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削弱鲜卑贵族统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与三教合一的趋势无关,排除B项;北魏墓志的汉化不能说明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4.苏辙在《唐论》中指出:“贞观之际,天下之兵八百余府,而在关中者五百,举天下之众,而后能当关中之半。然朝廷之臣亦不至于乘隙间衅以邀大利者,外有节度之权以破其心也……形格势禁,内之不敢为变,而外之不敢为乱,未有如唐制之得者也。”苏辙此论意在()A.论证唐朝府兵制的积极作用 B.借鉴唐制调整治国理政策略C.赞颂唐初政治局面的稳定性 D.阐释设置边疆节度使的意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贞观年间、北宋。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宋代苏辙肯定唐贞观年间王朝实行的府兵制,可以有效稳固中央和地方的安全。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力被极大地削弱,造成强干弱枝、内重外轻局面,因此苏辙希望宋朝统治者借鉴唐制来调整政策来解决宋代的制度弊端,B项正确;A、C项是材料的表面意思,而苏辙意图借唐初的制度来调整北宋的制度问题,排除A、C项;唐初期王朝没有设置边疆节度使,而是唐玄宗时期正式在重镇设节度使,排除D项。故选B项。5.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答案〗A〖解析〗北宋中期地方官员注重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根据材料“夫宣上恩德”“有大功于名教”,这说明当时地方官员修建亭台馆榭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公共建筑来推行社会教化,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经济控制无关,排除B项;上述举措与文学创作无关,排除C项;通过修建亭台馆榭无法看出崇文以抑武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6.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数百件奏折均是用宣纸和黄粉纸多层封裹,别无其他保护装置。而其后的奏折,则按规定用木制折匣或用贴有印花的夹板作为保护装置。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赐发并备有小锁,宫中及具折官员本人各有钥匙一把。这表明清朝A.朝政决策科学化 B.皇帝对官僚的控制加强C.军机处权力膨胀 D.相权受到了进一步削弱〖答案〗B〖解析〗根据“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赐发并备有小锁,宫中及具折官员本人各有钥匙一把。”可得出这是清代的密折制,这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官僚的控制加强,加强皇权,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科学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军机处,排除C项;当时没有丞相,排除D项。故选B项。7.1884年,上海爆发金融危机,一些买办利用主管招商局财务之便,挪用资金,激化了轮船招商局由来已久的官营与民营的矛盾,李鸿章乘机将一些买办“净身出局”,使政府控制了轮船招商局的经营主导权,导致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下降。李鸿章此举()A.实现了经营管理规范化 B.提高了企业近代化程度C.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增强了官办企业竞争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李鸿章借口挪用资金,打击买办阶级,将轮船招商局的经营主导权控制在政府手中,挫伤了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活力,C项正确;实现了经营管理规范化与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下降等不符,排除A项;封建政府控制轮船招商局的经营主导权并不能提高企业的近代化程度,排除B项;政府控制轮船招商局的经营主导权限制而非增强了官办企业竞争力,排除D项。故选C项。8.1922年###领导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编印的劳动学校教科书——《劳动运动史》广为传播。该书从劳动阶级、产业革命、劳动争议讲起,历述英法德美俄日等国的工人运动,重点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后劳动运动的组织形式。该书旨在()A.引导人民关注国际形势 B.鼓舞工人阶级投身革命C.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 D.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成立后,编印适于工人学习的书籍,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历史和十月革命的经验等,旨在鼓舞工人阶级投身革命,解放自身和中华民族,B项正确;引导人民关注国际形势与当时革命的形式不符,主要是为了迎合革命的需要,排除A项;###建党初期,组织工人运动、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是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排除C项;1922年春天印制《劳动运动史》、重点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工人运动的组织形式,目的不在于宣传数月后中共二大才确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故选B项。9.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中指出:“现在农村中流行的一种破坏工商业、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我们必须批判这种思想。”这一主张()A.纠正了土地革命中的偏激行为 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C.顺应了革命重心转移的新形势 D.批判了根据地建设的“左”倾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48年解放区。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毛泽东批判在解放区出现破坏工商业和平均分配土地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实行有益于国民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因此材料中毛泽东批判这种违背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现象,B项正确;1948年是中共实行的土地改革,不是土地革命,排除A项;中共在不同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上都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并且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材料是解放区建设,而根据地是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苏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排除D项。故选B项。10.1958年后东北逐渐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产业结构。与此相关的史实是()①计划经济的实行②八字方针的提出③借鉴苏联经验④实行科教兴国战略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58年(中国)。据所学,1958年即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东北逐渐形成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产业结构,与计划经济的实行和借鉴苏联经验等史实相关,说法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在1960年冬,直到1995年,我国才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11.如表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讲话。这些讲话旨在()讲话出处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邓小平文选》我们过去发生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邓小平文选》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A.构建和市场经济相统一的政治体制 B.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C.认真维护公民在社会中的基本权利 D.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的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目的类。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我国的政治制度也需要改革完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因此邓小平讲话主要目的是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B项正确;A、C、D项是邓小平讲话的表面结论,都属于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12.关于继承问题,《汉谟拉比法典》确立的是家内继承原则。法典规定,父亲以盖章文书形式将土地、房屋赠给其所喜爱的继承人,该父亲死后,兄弟分割遗产时,该子应先取得其父所赠之财产,然后参与均分所剩遗产。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A.注意尊重财产所有人意志 B.推动了社会矛盾的化解C.意在明确各家庭成员的权利 D.编纂过程缺乏理性思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确立家内继承原则,保证父亲指定儿子优先继承其父财产,表明《汉谟拉比法典》注意尊重财产所有人的意志,A项正确;仅有家内继承原则,不足以化解古代巴比伦的社会矛盾,排除B项;家内继承原则意在尊重财产所有人意志而非明确各家庭成员的权利,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法典在编纂过程中缺乏理性思考,具有随意性,排除D项。故选A项。13.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开始在巴西大量种植热带经济作物。17世纪,巴西发现了大量黄金矿藏,大量淘金客涌向巴西,导致该地的人口迅速增长。巴西因此成为葡萄牙最有价值的海外属地。据此推知,当时()A.殖民扩张改变了地域经济格局 B.价格革命使全球联系紧密C.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矛盾激化 D.商业革命使贫富差距扩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葡萄牙和巴西)。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开采金矿,改变了巴西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可推知当时殖民扩张改变了殖民地的经济格局,A项正确;葡萄牙对巴西的殖民掠夺不能推出欧洲价格革命加强了全球联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激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商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4.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新纲领宣称:“在今日以前一切都受到宗教的管辖,今日以后,却是理性管辖的时代了……从前的宗教时代已经结束,我们应该用哲学的宗教,即理性的光明,来为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可见,雅各宾派的新纲领()A.使阶层间分化日益严重 B.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深入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D.得益于启蒙运动的开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法国)。据材料信息得出结论:雅各宾派推崇理性,宣称法国进入理性管辖时代,这说明雅各宾派的新纲领得益于启蒙运动的开展,深受理性主义影响,D项正确;重视国家政治生活的理性不会导致阶层分化严重,排除A项;雅各宾派的新纲领推动的是法国大革命,而宗教改革此时已完成,排除B项;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1932年,民主党代表罗斯福在竞选总统期间再三告诫美国人:“要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讲实际,不能走极端。”反对派则嘲笑他说:罗斯福是“想用一颗药丸来解救一场地震”“(罗斯福)无论看起来听起来都不像救世主”。由此可以推知()A.共和党的执政举措失当 B.民主党的社会基础薄弱C.新政推行具有较大阻力 D.经济危机危害持续蔓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大危机时期,罗斯福为竞选总统提出的改革理念,遭到反对派嘲笑和质疑,由此可以推知,随后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具有较大阻力,C项正确;共和党的执政举措失当与反对派嘲讽罗斯福的改革理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民主党的社会基础薄弱和支持者少,排除B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危害得到缓解而非持续蔓延,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图为1960—1980年美国、欧共体、日本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变化图。这反映了()A.欧洲统一市场对经济的刺激 B.冷战中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步伐加快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60—1980年,美国、欧共体、日本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的变化,反映出冷战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逐渐形成三足鼎立,即多极化趋势出现并有所加强,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并非欧洲统一市场对经济的刺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信息,排除C项;据所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虽有动摇但未丧失,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劳动力充足,适宜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明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主要的产棉基地。全国各地前往江南收购棉花、棉纱、棉织品的商人云集,如松江和嘉定所属的枫泾镇、朱泾镇、新泾镇、罗店镇、朱家角镇等,都是棉布业中心和棉花集散地。当时“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甚至“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骨(都)从此出”。棉花之外,江南许多地区“乡间隙地,无不栽桑”,“桑拓遍野,无人不习蚕矣”,“蚕桑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蚕不稔,则公私俱困,为苦百倍”。杭嘉湖不少地区,出现了植桑农户,专以桑叶出卖,形成了桑叶专业市场,被称为“叶市”。——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材料二19世纪末,清政府大面积放垦官荒,将大面积的生熟官荒地贱价出售,鼓励民间开垦,移民大量涌入东北开荒种地。大批地主、资本家、商人等纷纷筹款贱价领荒,并组织农场型经济实体——农垦公司。1912年4月,奉天省(今辽宁省)清室三陵衙门委托崔洵生等人组织溥丰农场公司,承租奉天昭陵(今沈阳北陵)余地及昭陵私垦地亩“倡办稻田,种植果木”。1913年,辽中县参事会参事员李文华等在辽中县设立试办稻田事务所,招股2万余元,承租县境辽河退地两块,引水种稻。1928年,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辽宁省经营土地6公顷以上的“大农”有258264户,占农户总数的19.4%,有的组织承领荒地达16000亩。——摘编自衣保中《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大农”规模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江南地区农村经济领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辽宁“大农”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答案〗(1)经济作物种植普遍得到推广;棉布业中心和棉花集散地;棉花已是商品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江南农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蚕桑叶的发展,形成桑叶专业市场。(2)特点:组建农垦公司;具有封建和资本主义双重性质;具有近代化性质;官商合作经营。原因:东北拥有广阔的平原,土地面积广大,农户平均占有耕地多;近代资本主义经营模式的推动;清末新政;中华民国成立,政府推动;闯关东的推动。

〖解析〗【小问1详析】变化:根据材料一“适宜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成为主要的产棉基地”得出经济作物的种植普遍得到推广;根据材料一“前往江南收购棉花、棉纱、棉织品的商人云集”“都是棉布业中心和棉花集散地”得出棉布业中心和棉花集散地;根据材料一“骨(都)从此出”“桑拓遍野,无人不习蚕矣”等得出棉花已是商品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江南农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材料一“出现了植桑农户,专以桑叶出卖,形成了桑叶专业市场”得出蚕桑叶的发展,形成桑叶专业市场。【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二“组织农场型经济实体——农垦公司”得出组建农垦公司;根据材料二“大批地主、资本家、商人等纷纷筹款贱价领荒”得出具有封建和资本主义双重性质;根据材料二“在辽中县设立试办稻田事务所,招股2万余元”得出具有近代化性质;根据材料二“奉天省(今辽宁省)清室三陵衙门委托崔洵生等人组织溥丰农场公司”得出官商合作经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近代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以及移民等角度分析。具体而言:东北拥有广阔的平原,土地面积广大,农户平均占有耕地多;近代资本主义经营模式的推动;清末新政;中华民国成立,政府推动;闯关东的推动等方面分析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全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然而,由于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加上对日教育的政造着重于政治及教学内容方面,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不够。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弊端很快暴露出来,大批学生不愿意从事生产劳动。1950年8月召开的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1954年,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的批语指出,“中小学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应该从事工农业及其他生产芳动,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继而,中共中央宣传部、周恩来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都有过重要批示。材料二下表所示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发布的部分关于劳动教育的文件。时间文件着眼点1982年《教育部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培养劳动技术,促进就业1986年《“七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实施劳动技能教育等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和改进德、智、体、美、劳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祁占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提出实行劳动教育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教育有何变化。〖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需要大力发展劳动教育;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弊端暴露;新中国初期缺乏劳动教育经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2)特点:劳动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劳动技能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注重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需要大力发展劳动教育;据材料一“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加上对旧教育的改造着重于政治及教学内容方面,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不够。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弊端很快暴露出来,大批学生不愿意从事生产劳动”可知,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弊端暴露,新中国初期缺乏劳动教育的经验;据材料一“中共中央宣传部、周恩来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都有过重要批示”等信息可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

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二“1982年,《教育部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等信息,对比材料一可知,劳动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据材料二“1986年,《“七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着眼于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可知,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据材料二“通过实施劳动技能教育等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可知,劳动技能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据材料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要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知,注重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世纪,英国气候寒冷,谷物歉收,流民增多。英国政府在1600年以来,多次颁布《荒政令》,平抑粮食销售价格,打击谷物商囤等投机行为。同时,政府还采用多种手段,如扩大耕地总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土地利用率和采用农业新技术发明等提高粮食生产。面对社会流民问题,英国政府通过《济贫法》,将济贫与惩贫相结合,明确政府在救济贫民方面的职责。1665年伦敦瘟疫期间,英国政府还出台了卫生立法,建立疫病医院,实行隔离防疫、城市清洁等,并加征了特别税。——摘编自孙义飞《17世纪英国如何走出危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度过17世纪的危机采取的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救助的特点。〖答案〗(1)措施:颁布《荒政令》,平抑粮价;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粮食总产量;通过《济贫法》,解决社会流民问题;出台卫生立法,医治病患,建立卫生防疫制度。(2)特点:实施密集的国家干预手段保障生存资料供应;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粮食总产量;明确政府在救济贫民方面的职责;国家主导病患医治、卫生防疫制度;国家即时干预与生产的长效调整相结合,初步建立了近代国家治理体系。〖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多次颁布《荒政令》,平抑粮食销售价格,打击谷物商囤等投机行为”可知,颁布《荒政令》,平抑粮价;据材料“采用多种手段,如扩大耕地总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土地利用率和采用农业新技术发明等提高粮食生产”可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粮食总产量;据材料“面对社会流民问题,英国政府通过《济贫法》,将济贫与惩贫相结合”可知,通过《济贫法》,解决流民问题;据材料“出台了卫生立法,建立疫病医院,实行隔离防疫、城市清洁等,并加征了特别税”可知,出台卫生立法,医治病患,建立卫生防疫制度。【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多次颁布《荒政令》,平抑粮食销售价格,打击谷物商囤等投机行为”可知,实施密集的国家干预手段保障生存资料供应;据材料“采用多种手段,如扩大耕地总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土地利用率和采用农业新技术发明等提高粮食生产”可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粮食总产量;据材料“英国政府通过《济贫法》,将济贫与惩贫相结合,明确政府在救济贫民方面的职责”可知,明确政府在救济贫民方面的职责;据材料“出台了卫生立法,建立疫病医院,实行隔离防疫、城市清洁等,并加征了特别税”可知,国家主导病患医治、卫生防疫制度;综合材料可知,国家即时干预与生产的长效调整相结合,初步建立了近代国家治理体系。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为近四十年学者对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民族关系研究分布图。——摘编自朴政君《近四十年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研究的动态与展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或两时段,围绕“民族关系与影响因素”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

阶段: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和影响因素。

论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平定漠西蒙古、维吾尔族贵族叛乱,设置盟、旗两级单位治理蒙古族地区,设立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等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政策,保障了局势的稳定,巩固了中央政权的地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对中国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社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了排斥和歧视其他民族的现象,削弱了政府对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民族矛盾的加剧。〖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首先,根据材料的要求,任选图中某一或两时段如清朝前期;然后围绕“民族关系与影响因素”,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多角度展开具体论述。如清朝前期,统治者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平定漠西蒙古、维吾尔族贵族叛乱,设置盟、旗两级单位治理蒙古族地区,设立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等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障了局势的稳定,巩固了中央政权的地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对中国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社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了排斥和歧视少数民族的现象,削弱了政府对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民族矛盾的加剧。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辽宁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根据如表可知,当时齐国()材料来源乃轻税,弛关市之征,为赋禄之制《管子大匡》齐桓公“三会诸侯令日: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管子幼官》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管子问篇》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形同虚设C.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 D.重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齐国)。材料“乃轻税,弛关市之征”“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指减轻商业赋税。“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意思是:征收了关税,商人在市场上交易就不需要缴纳税赋了,征收了市场交易的税赋,商人就无需再缴纳关税。对于空车不要收税,如果是徒步负重,也就是自己背着东西,也不要收税。这样营造了轻松的商业环境,以招徕其他地方的商人来交易。题干中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齐国重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产品贸易的信息,无法体现农产品商品化,排除A项;战国商鞅变法开始重农抑商,且材料是促进商业发展的措施,排除B项;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是在商代,排除C项。故选D项。2.据记载,秦汉时期各级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如“文无害”,以及汉简中常见的“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之类要求。对国家文书不熟悉,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吏。这体现出当时()A.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要求 B.地方行政效率亟需提高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缓和 D.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秦汉时期,在各级官僚机构中配有专门管理文书的官吏,重视官僚的文化素质,把熟悉国家文书作为官吏合格的标准等,体现出当时的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效率低下亟需提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书行政与官僚政治的关系,没有强调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A项。3.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北魏墓志数量少且比较简短,有的墓志只有一句话。但迁都洛阳后,北魏墓志大量增加,且大多形制统一,内容规范,可分为志题、讳、字、乡邑、族出、世次、行治、履历、卒日、寿年、葬日、葬地、铭辞等几部分。该变化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A.冲击了鲜卑贵族的统治 B.顺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C.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迁都洛阳后,北魏墓志数量增加、形制统一、内容规范,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速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削弱鲜卑贵族统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与三教合一的趋势无关,排除B项;北魏墓志的汉化不能说明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4.苏辙在《唐论》中指出:“贞观之际,天下之兵八百余府,而在关中者五百,举天下之众,而后能当关中之半。然朝廷之臣亦不至于乘隙间衅以邀大利者,外有节度之权以破其心也……形格势禁,内之不敢为变,而外之不敢为乱,未有如唐制之得者也。”苏辙此论意在()A.论证唐朝府兵制的积极作用 B.借鉴唐制调整治国理政策略C.赞颂唐初政治局面的稳定性 D.阐释设置边疆节度使的意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贞观年间、北宋。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宋代苏辙肯定唐贞观年间王朝实行的府兵制,可以有效稳固中央和地方的安全。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力被极大地削弱,造成强干弱枝、内重外轻局面,因此苏辙希望宋朝统治者借鉴唐制来调整政策来解决宋代的制度弊端,B项正确;A、C项是材料的表面意思,而苏辙意图借唐初的制度来调整北宋的制度问题,排除A、C项;唐初期王朝没有设置边疆节度使,而是唐玄宗时期正式在重镇设节度使,排除D项。故选B项。5.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答案〗A〖解析〗北宋中期地方官员注重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根据材料“夫宣上恩德”“有大功于名教”,这说明当时地方官员修建亭台馆榭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公共建筑来推行社会教化,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经济控制无关,排除B项;上述举措与文学创作无关,排除C项;通过修建亭台馆榭无法看出崇文以抑武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6.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数百件奏折均是用宣纸和黄粉纸多层封裹,别无其他保护装置。而其后的奏折,则按规定用木制折匣或用贴有印花的夹板作为保护装置。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赐发并备有小锁,宫中及具折官员本人各有钥匙一把。这表明清朝A.朝政决策科学化 B.皇帝对官僚的控制加强C.军机处权力膨胀 D.相权受到了进一步削弱〖答案〗B〖解析〗根据“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赐发并备有小锁,宫中及具折官员本人各有钥匙一把。”可得出这是清代的密折制,这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官僚的控制加强,加强皇权,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科学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军机处,排除C项;当时没有丞相,排除D项。故选B项。7.1884年,上海爆发金融危机,一些买办利用主管招商局财务之便,挪用资金,激化了轮船招商局由来已久的官营与民营的矛盾,李鸿章乘机将一些买办“净身出局”,使政府控制了轮船招商局的经营主导权,导致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下降。李鸿章此举()A.实现了经营管理规范化 B.提高了企业近代化程度C.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D.增强了官办企业竞争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李鸿章借口挪用资金,打击买办阶级,将轮船招商局的经营主导权控制在政府手中,挫伤了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活力,C项正确;实现了经营管理规范化与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下降等不符,排除A项;封建政府控制轮船招商局的经营主导权并不能提高企业的近代化程度,排除B项;政府控制轮船招商局的经营主导权限制而非增强了官办企业竞争力,排除D项。故选C项。8.1922年###领导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编印的劳动学校教科书——《劳动运动史》广为传播。该书从劳动阶级、产业革命、劳动争议讲起,历述英法德美俄日等国的工人运动,重点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后劳动运动的组织形式。该书旨在()A.引导人民关注国际形势 B.鼓舞工人阶级投身革命C.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 D.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成立后,编印适于工人学习的书籍,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历史和十月革命的经验等,旨在鼓舞工人阶级投身革命,解放自身和中华民族,B项正确;引导人民关注国际形势与当时革命的形式不符,主要是为了迎合革命的需要,排除A项;###建党初期,组织工人运动、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是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意识,排除C项;1922年春天印制《劳动运动史》、重点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工人运动的组织形式,目的不在于宣传数月后中共二大才确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故选B项。9.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中指出:“现在农村中流行的一种破坏工商业、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我们必须批判这种思想。”这一主张()A.纠正了土地革命中的偏激行为 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C.顺应了革命重心转移的新形势 D.批判了根据地建设的“左”倾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48年解放区。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毛泽东批判在解放区出现破坏工商业和平均分配土地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实行有益于国民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因此材料中毛泽东批判这种违背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现象,B项正确;1948年是中共实行的土地改革,不是土地革命,排除A项;中共在不同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上都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并且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材料是解放区建设,而根据地是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苏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排除D项。故选B项。10.1958年后东北逐渐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产业结构。与此相关的史实是()①计划经济的实行②八字方针的提出③借鉴苏联经验④实行科教兴国战略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58年(中国)。据所学,1958年即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东北逐渐形成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产业结构,与计划经济的实行和借鉴苏联经验等史实相关,说法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在1960年冬,直到1995年,我国才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11.如表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讲话。这些讲话旨在()讲话出处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邓小平文选》我们过去发生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邓小平文选》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A.构建和市场经济相统一的政治体制 B.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C.认真维护公民在社会中的基本权利 D.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的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目的类。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我国的政治制度也需要改革完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因此邓小平讲话主要目的是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B项正确;A、C、D项是邓小平讲话的表面结论,都属于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12.关于继承问题,《汉谟拉比法典》确立的是家内继承原则。法典规定,父亲以盖章文书形式将土地、房屋赠给其所喜爱的继承人,该父亲死后,兄弟分割遗产时,该子应先取得其父所赠之财产,然后参与均分所剩遗产。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A.注意尊重财产所有人意志 B.推动了社会矛盾的化解C.意在明确各家庭成员的权利 D.编纂过程缺乏理性思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确立家内继承原则,保证父亲指定儿子优先继承其父财产,表明《汉谟拉比法典》注意尊重财产所有人的意志,A项正确;仅有家内继承原则,不足以化解古代巴比伦的社会矛盾,排除B项;家内继承原则意在尊重财产所有人意志而非明确各家庭成员的权利,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法典在编纂过程中缺乏理性思考,具有随意性,排除D项。故选A项。13.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开始在巴西大量种植热带经济作物。17世纪,巴西发现了大量黄金矿藏,大量淘金客涌向巴西,导致该地的人口迅速增长。巴西因此成为葡萄牙最有价值的海外属地。据此推知,当时()A.殖民扩张改变了地域经济格局 B.价格革命使全球联系紧密C.葡萄牙与西班牙之间矛盾激化 D.商业革命使贫富差距扩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葡萄牙和巴西)。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葡萄牙殖民者在巴西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开采金矿,改变了巴西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可推知当时殖民扩张改变了殖民地的经济格局,A项正确;葡萄牙对巴西的殖民掠夺不能推出欧洲价格革命加强了全球联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激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商业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4.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新纲领宣称:“在今日以前一切都受到宗教的管辖,今日以后,却是理性管辖的时代了……从前的宗教时代已经结束,我们应该用哲学的宗教,即理性的光明,来为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可见,雅各宾派的新纲领()A.使阶层间分化日益严重 B.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深入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D.得益于启蒙运动的开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法国)。据材料信息得出结论:雅各宾派推崇理性,宣称法国进入理性管辖时代,这说明雅各宾派的新纲领得益于启蒙运动的开展,深受理性主义影响,D项正确;重视国家政治生活的理性不会导致阶层分化严重,排除A项;雅各宾派的新纲领推动的是法国大革命,而宗教改革此时已完成,排除B项;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1932年,民主党代表罗斯福在竞选总统期间再三告诫美国人:“要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讲实际,不能走极端。”反对派则嘲笑他说:罗斯福是“想用一颗药丸来解救一场地震”“(罗斯福)无论看起来听起来都不像救世主”。由此可以推知()A.共和党的执政举措失当 B.民主党的社会基础薄弱C.新政推行具有较大阻力 D.经济危机危害持续蔓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大危机时期,罗斯福为竞选总统提出的改革理念,遭到反对派嘲笑和质疑,由此可以推知,随后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具有较大阻力,C项正确;共和党的执政举措失当与反对派嘲讽罗斯福的改革理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民主党的社会基础薄弱和支持者少,排除B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危害得到缓解而非持续蔓延,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图为1960—1980年美国、欧共体、日本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变化图。这反映了()A.欧洲统一市场对经济的刺激 B.冷战中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步伐加快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60—1980年,美国、欧共体、日本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的变化,反映出冷战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逐渐形成三足鼎立,即多极化趋势出现并有所加强,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并非欧洲统一市场对经济的刺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信息,排除C项;据所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虽有动摇但未丧失,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劳动力充足,适宜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明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主要的产棉基地。全国各地前往江南收购棉花、棉纱、棉织品的商人云集,如松江和嘉定所属的枫泾镇、朱泾镇、新泾镇、罗店镇、朱家角镇等,都是棉布业中心和棉花集散地。当时“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甚至“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骨(都)从此出”。棉花之外,江南许多地区“乡间隙地,无不栽桑”,“桑拓遍野,无人不习蚕矣”,“蚕桑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蚕不稔,则公私俱困,为苦百倍”。杭嘉湖不少地区,出现了植桑农户,专以桑叶出卖,形成了桑叶专业市场,被称为“叶市”。——摘编自朱子彦《论明代江南农业与商品经济》材料二19世纪末,清政府大面积放垦官荒,将大面积的生熟官荒地贱价出售,鼓励民间开垦,移民大量涌入东北开荒种地。大批地主、资本家、商人等纷纷筹款贱价领荒,并组织农场型经济实体——农垦公司。1912年4月,奉天省(今辽宁省)清室三陵衙门委托崔洵生等人组织溥丰农场公司,承租奉天昭陵(今沈阳北陵)余地及昭陵私垦地亩“倡办稻田,种植果木”。1913年,辽中县参事会参事员李文华等在辽中县设立试办稻田事务所,招股2万余元,承租县境辽河退地两块,引水种稻。1928年,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辽宁省经营土地6公顷以上的“大农”有258264户,占农户总数的19.4%,有的组织承领荒地达16000亩。——摘编自衣保中《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大农”规模经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江南地区农村经济领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辽宁“大农”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答案〗(1)经济作物种植普遍得到推广;棉布业中心和棉花集散地;棉花已是商品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江南农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蚕桑叶的发展,形成桑叶专业市场。(2)特点:组建农垦公司;具有封建和资本主义双重性质;具有近代化性质;官商合作经营。原因:东北拥有广阔的平原,土地面积广大,农户平均占有耕地多;近代资本主义经营模式的推动;清末新政;中华民国成立,政府推动;闯关东的推动。

〖解析〗【小问1详析】变化:根据材料一“适宜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成为主要的产棉基地”得出经济作物的种植普遍得到推广;根据材料一“前往江南收购棉花、棉纱、棉织品的商人云集”“都是棉布业中心和棉花集散地”得出棉布业中心和棉花集散地;根据材料一“骨(都)从此出”“桑拓遍野,无人不习蚕矣”等得出棉花已是商品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江南农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材料一“出现了植桑农户,专以桑叶出卖,形成了桑叶专业市场”得出蚕桑叶的发展,形成桑叶专业市场。【小问2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二“组织农场型经济实体——农垦公司”得出组建农垦公司;根据材料二“大批地主、资本家、商人等纷纷筹款贱价领荒”得出具有封建和资本主义双重性质;根据材料二“在辽中县设立试办稻田事务所,招股2万余元”得出具有近代化性质;根据材料二“奉天省(今辽宁省)清室三陵衙门委托崔洵生等人组织溥丰农场公司”得出官商合作经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近代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以及移民等角度分析。具体而言:东北拥有广阔的平原,土地面积广大,农户平均占有耕地多;近代资本主义经营模式的推动;清末新政;中华民国成立,政府推动;闯关东的推动等方面分析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全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然而,由于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加上对日教育的政造着重于政治及教学内容方面,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不够。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弊端很快暴露出来,大批学生不愿意从事生产劳动。1950年8月召开的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1954年,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的批语指出,“中小学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应该从事工农业及其他生产芳动,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继而,中共中央宣传部、周恩来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都有过重要批示。材料二下表所示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发布的部分关于劳动教育的文件。时间文件着眼点1982年《教育部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培养劳动技术,促进就业1986年《“七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实施劳动技能教育等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和改进德、智、体、美、劳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祁占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提出实行劳动教育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教育有何变化。〖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需要大力发展劳动教育;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弊端暴露;新中国初期缺乏劳动教育经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2)特点:劳动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劳动技能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注重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需要大力发展劳动教育;据材料一“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加上对旧教育的改造着重于政治及教学内容方面,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不够。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弊端很快暴露出来,大批学生不愿意从事生产劳动”可知,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弊端暴露,新中国初期缺乏劳动教育的经验;据材料一“中共中央宣传部、周恩来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都有过重要批示”等信息可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

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