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茶尺蠖识别与防治_第1页
2.1.1茶尺蠖识别与防治_第2页
2.1.1茶尺蠖识别与防治_第3页
2.1.1茶尺蠖识别与防治_第4页
2.1.1茶尺蠖识别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负责人:罗来银茶尺蠖识别与防治主讲人:罗来银分布为害茶尺蠖是为害茶树叶部的常见害虫,属于鳞翅目尺蛾科。俗称拱背虫、量尺虫、造桥虫。分布较广。茶尺蠖分布为害茶尺蠖以幼虫取食茶树叶片为害。低龄幼虫停栖叶片边缘,咬食叶片边缘呈网状半透明膜斑。高龄幼虫自叶缘咬食叶片呈光滑“C”字形缺刻,甚至蚕食整张叶片。严重时造成枝梗光秃,如火烧一样。茶尺蠖的个体发育过程分为:茶尺蠖卵幼虫蛹成虫卵幼虫蛹成虫形态特征:成虫多在清晨和下午5点到晚上9点羽化。成虫体较细瘦,体长9-12毫米,翅展20-30毫米。全身灰白色,翅面散生茶褐色或黑褐色鳞粉。前翅4条线黑褐色呈弯曲波状纹,外缘具7个小黑点,后翅外缘具5个小黑点。成虫生活习性成虫白天4翅平展静伏茶丛中,傍晚开始活动,具趋光性和一定趋化性。羽化当晚即可交配,第2天开始产卵,产卵均在晚上。卵成堆产在茶树上部枝丫间、茎基部裂缝和枯枝落叶间。每头雌虫平均产卵300余粒。卵形态特征茶尺蠖卵呈椭圆形,长径约0.8mm,短径约0.5mm。卵初产时呈鲜绿色,渐变为黄绿色,再转为灰褐色,近孵化时呈黑色。常数十粒、百余粒重叠成堆,卵堆上覆盖有灰白色絮状物。卵生活习性卵均在白天孵化,多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进行,卵期5-32天。卵形态特征茶尺蠖幼虫共4-5龄。初孵幼虫体长约1.5mm,黑色;2龄初体长4-6mm,头黑褐色,胸、腹部赭色或深褐色;3龄初体长7-9mm,茶褐色,腹部第2节背面黑纹呈“八”字形,第8节出现一个不明显的倒“八”字形黑纹;4龄初体长13-16mm,灰褐色,腹部第2节至第4节背面有1-2个不明显的灰黑色菱形斑纹,第8节背面的倒“八”字形斑纹明显;5龄初体长18-22mm,灰褐色,腹部第2节至第4节背面的黑色菱形斑纹及第8节背面的倒“八”字形斑纹很明显。幼虫生活习性幼虫初孵时爬行速度敏捷,具趋光性和趋嫩性。1龄幼虫喜趋柠檬黄、土黄、黄绿等颜色。2龄后惧怕阳光,晴天日间躲在叶背或叶丛间隐蔽处。以腹足固定,体躯大部分离开枝叶,爬行时体躯一屈一伸。受惊后立即吐丝下垂。幼虫多在清晨前及黄昏后取食。低龄幼虫食量小,4龄明显增加,5龄进入暴食期。蛹形态特征幼虫老熟后,落到树冠下入土化蛹,深度一般为1cm左右。化蛹部位以距离茶丛基部20cm内最多。茶尺蠖蛹为长椭圆形,长10-14mm,赭褐色。触角与翅芽达腹部第4节后缘。第5腹节前缘两侧各有1个眼状斑。发生规律发生代数:浙江杭州一年6-7代。越冬虫态:最后1代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羽化:越冬蛹第2年3月初羽化。为害期:第1代幼虫于4月上中旬发生为害春茶;第2代幼虫于5月下旬-6月上旬发生为害夏茶;第3代幼虫于6月中旬-7月上旬发生为害夏茶;以后每月发生1代,直至最后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防治方法1、灭蛹:结合秋冬季深耕施肥,将树冠下表土中的蛹深埋于土中,达到清除越冬蛹的目的。2、人工捕杀:利用幼虫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在傍晚或清晨震动茶丛,引鸡啄食。也可在清晨成虫静伏的场所进行捕杀;防治方法3、灯光诱杀:成虫盛发期,利用成虫趋光性,设置杀虫灯进行诱杀。4、生物防治:采集越冬绒茧蜂茧,于第2年羽化后释放到茶园中防治第1代幼虫。防治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