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18190-2017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_第1页
(高清版)GBT 18190-2017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_第2页
(高清版)GBT 18190-2017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_第3页
(高清版)GBT 18190-2017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_第4页
(高清版)GBT 18190-2017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2017-11-01发布2018-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I 2海洋地貌 2.1海洋地貌一般术语 2.2海岸类型 2.3海积地貌 2.4海蚀地貌 6 2.7珊瑚礁 2.8海底地貌 3海洋沉积 3.1海洋沉积一般术语 3.2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3.3事件沉积与沉积事件 3.4重力沉积 3.5深海黏土与软泥 3.6溶跃面及补偿深度 3.7海底矿产 4海底构造 4.1海底构造一般术语 4.2板块及板块构造 4.3沟-弧-盆系 4.4洋中脊、裂谷系 4.5地球物理 5海洋灾害地质 5.1海岸灾害地质 5.2海底表面灾害地质 5.3海底地层灾害地质 6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6.1海洋地质调查 6.2海洋地球物理调查 参考文献 IGB/T15920—2010《海洋学术语物理海洋学》、GB/T15921—2010《海洋学术语海洋化学》、GB/T19834—2005《海洋学术语海洋资源学》等共同构成海洋工作领域术语系列国家标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18190—2000《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本标准与GB/T18190—200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外弧岛、大陆岛、海洋岛、堆积岛、闭合深度、滩肩、干滩、侵蚀速率等术语定义(见——删除了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等术语定义(见2000年版的2.5.4,2.5.5,2.5.6);——删除了重复术语定义(见2000年版的4.2.3,4.3.2,4.3.3,4.3.10,4.3.14,4.3.15,4.3.16,4.4.2,——根据海洋地质学术语的实际应用情况,结合国内外海洋地质学的发展现状,对有关术语进行了 ——将部分定义进行了拆分,变成两个术语定义,如将后滨(潮上带),内滨(潮下带)进行了拆分,变——修改了标准的前言和范围;——增加了参考文献。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1范围本标准界定了海洋地质学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本标准适用于海洋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管理、科研、教学及相关活动。2海洋地貌2.1海洋地貌一般术语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痕迹线。海岸coast海岸线向上,海洋营力显著影响的狭长陆域地带。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注:海岸带范围上限起自现代海水能够作用到陆地的最远界,下限为波浪作用影响海底的最深界,或现代沿岸沉积可以到达的海底最远界限。海滨shore;seashore由海岸带沉积物组成的海水边缘地带。海岸线至平均高潮线之间的地带。平均高潮线至海图0m等深线之间的地带。注:前滨一般用于砂砾质海岸。低潮线至沉积物不能被波浪作用横向搬运(即闭合水深)的地带。注:内滨一般用于砂砾质海岸。滨外2闭合水深至大陆架边缘之间的地带。水下岸坡subaqueousslopeofcoast低潮线向海至闭合水深之间的斜坡地带。海岸线与特大潮或风暴潮时海水影响陆地最远处之间的地带。注1:一般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注2:改写GB/T15918—2010,定义2.3.3。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海水周期性淹没和退出的浅滩地带。注1:潮间带在粉砂淤泥质海岸包括潮间上带和潮间下带,范围可视为海岸线与海图0m等深线之间的地带。注2:改写GB/T15918—2010,定义2.3.2。低潮线与闭合水深之间的浅水地带。注1:一般用于粉砂淤泥质海岸。注2:改写GB/T15918—2010,定义2.3.4。海岛island四面环水,在高潮时高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外弧岛outarcisland增生楔岛外弧脊(或增生楔)露出海面形成的海岛。地质构造上与临近大陆相似或相联系的海岛。注1:大陆岛主要分布在大陆阶上,部分分布在陆缘弧、游离的或者沉没的微大陆上。注2:大陆岛原为陆上山地,冰后期由于海面上升或板块运动被部分淹没,进而与大陆相隔离而形成。海洋岛oceanicisland由海洋底部火山熔岩堆积形成,或者由发育在沉没的火山顶上的珊瑚礁形成的海岛。火山岛volcanicisland由于火山作用在海中形成的海岛。珊瑚岛coralisland由珊瑚礁构成的岩石海岛,或在珊瑚礁上由珊瑚碎屑等形成的砂岛。堆积岛depositionisland河口或滨外海域,由河流、海域泥沙堆积形成的海岛。3礁reef临近海面,由岩石、珊瑚体及牡蛎等生物残体自然形成的海底突起。海洋中彼此相距较近、密切相关的岛屿,本质上构成一个地理实体,聚集在一起成群分布的岛屿。陆连岛land-tiedisland以天然的或人工的连岛坝与大陆连成一体的岛屿。陆地之间连通两个海或洋的狭窄水道。岬角headland;cape突入海中的尖角状陆地。水域面积不小于以口门宽度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且被陆地环绕的海域。海侵transgression海面长时间相对持续上升造成的海水侵入陆地、海岸线向陆迁移后退的现象。海退regression海面长时间相对下降造成的海水退出陆地、海岸线向海迁移现象。闭合深度closuredepth海滩系统向海侧的边界、泥沙横向运动的下限深度。2.2海岸类型山地、丘陵濒临海滨的海岸。港湾海岸embayedcoast由基岩组成,背倚山地丘陵,岬角和海湾相间分布的海岸。4平原海岸plaincoast在海积、冲积平原或鴻湖平原地区发育的海岸。河流三角洲地区发育的海岸。火山喷出或溢出物质堆积形成的海岸。断裂构造形成的具有断层崖的海岸。砂(砾)质海岸sandycoast以波浪作用为主建造的,主要由砂(砾石)构成的海岸。注:砂(砾)质海岸是自然海岸类型中的重要一类。粉砂淤泥质海岸silt-muddycoast以潮汐作用为主建造的,主要由粉砂和黏土构成的海岸。注:粉砂淤泥质海岸是自然海岸类型中的重要一类。基岩海岸rockycoast由裸露的基岩构成的海岸。注:基岩海岸是自然海岸类型中的重要一类。生物海岸biogenouscoast由牡蛎礁、珊瑚等生物构成的海岸。珊瑚礁海岸coralreefcoast由珊瑚、石灰藻等造礁生物遗骸构成的海岸。红树林海岸mangrovecoast由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泥质潮滩上生长着的红树林植物群落构成的海岸。下沉海岸submergedcoast由于陆地相对下沉或海面相对上升,海水淹浸陆地而形成的海岸。上升海岸emergedcoast由于陆地相对上升或海面相对下降,海水退出陆地形成的海岸。2.3海积地貌海岸阶地coastalterrace海蚀平台、海滩等地貌类型被抬升或相对抬升至高潮面以上所形成的阶梯状地貌。5水下阶地subaqueousterrace全新世时期因海面上升沉没在海面以下的海滨阶地。海岸沙丘coastaldune海滩后缘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沿岸分布的垄岗状砂质堆积体。由激浪和激浪流作用,在海滨塑造形成的松散沉积物堆积体。由海洋动力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海滩形态周期性变化的过程。海滩平衡剖面equilibriumprofileofbeach波浪作用下,侵蚀、堆积作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理想海滩剖面。滩脊beachridge由激浪流在海滩后缘形成的沿岸分布的垄状砂质或砂砾质堆积体。滩肩beachberm分布于后滨前缘地带平坦的、阶梯状的堆积面。注:海滩可以发育多级滩肩,亦可能不发育滩肩。除极端水动力过程外,长时间不受水动力作用的海滩。沿岸沙坝longshoresanddike海岸沙堤海岸线以上、沿岸发育的新老滩脊。连岛坝Tombolo由波浪作用形成的,连接岛屿与岛屿、岛屿与陆地的松散沉积物堆积体。湾口坝baymouthbar因波浪折射在湾口形成的沙嘴或沙坝堆积体。沙嘴spit根部与陆地相连,另一端向海自然延伸的长条状砂质或砂砾质堆积体。滨外坝6障壁岛近岸浅海中,被鴻湖隔开的,与海岸平行并高出海面的长条状砂质或砂砾质堆积体。水下沙坝submarinebar;subaqueousbar在破波带内形成的与海岸平行的水下脊状堆积体。潮滩tidalflat潮坪随潮汐涨落而交替淹没和出露的细颗粒堆积体。成的长条垄岗状松散沉积物堆积体。潮滩上由潮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冲沟。由沙坝、沙嘴或珊瑚礁与海洋相分割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浅水海域。海底沙丘由底流堆积形成的长轴与主流向垂直的海底丘岗状地貌单元。由潮流作用形成的,与潮流主流向基本平行的水下线状砂质或砂砾质堆积体。潮流冲刷槽tidalscouringchannel由潮流冲刷形成的海底槽谷。受海浪的长期侵蚀与溶蚀作用,沿地质薄弱处发生崩塌而形成的陡崖。海平面稳定时期,由于海蚀崖持续侵蚀后退,在崖脚处形成的向海缓缓倾斜的基岩平台。7海蚀平台因陆地抬升或海平面下降形成的,不再受波浪影响的阶状地貌。基岩海岸后退过程中,海蚀平台或近岸海域残留的柱状岩体。在海蚀崖坡脚处由海蚀作用形成的深度大于宽度的洞穴。岬角两侧海蚀洞连通后形成的拱状地貌。海平面与海崖相连接处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深度小于宽度的凹穴状海蚀地貌。河流终端与受水体(海)相结合的地段。拦门沙坝mouthsandbar河口地区由于河流动力和潮流动力的相互抵消、盐淡水交汇引起的絮凝作用,由射流作用在入海航道口门处形成的突出海底的松散沉积物堆积体。河流三角洲delta河流携带泥沙在河口区形成的扇状沉积物堆积体。潮流三角洲tidaldelta在海湾湾口、鴻湖口或海峡出口等处,由于涨、落潮流携带泥沙落淤而形成的三角洲。开阔的喇叭状或漏斗状河口。沿海分布的地势低平的海积冲积平原。8滨海湿地coastalwetland低潮时水深小于6m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湿地带。注:滨海湿地包括水深不超过6m的永久性水域、潮间带(或洪泛地带)和沿海低地等。平原沼泽coastalmarsh潮上带和潮间带地带中,发育湿生、水生生物群落和水成土壤的自然综合体。沿海地带经常受海水淹灌的沼泽。红树林沼泽mangroveswamp生长耐盐喜水红树林的沼泽。2.7珊瑚礁珊瑚礁coralreef由造礁珊瑚骨骸及其碎屑,堆积形成的钙质堆积体。岸礁shorereef沿大陆或岛屿边缘生长发育的珊瑚礁。堡礁barrierreef由海湖或带状浅海,同海岸相隔离的珊瑚礁。环礁atollreef呈环带状或马蹄形,围绕渴湖发育的珊瑚礁。桌状礁tablereef珊瑚礁浅滩高于临近海底,形似海底高原,但没有任何边缘的珊瑚礁。塔礁pinnaclereef尖柱礁发育在较深海域的孤立锥状礁体。礁湖velu环礁内的水域,或堡礁与大陆间的水域。注:礁湖是鴻湖的一种。9环绕大陆,依照沿海陆地向海自然延伸的全部浅海地带,其外缘位于海底坡度突然增加处。注:大陆架宽度若从领海基线量其距离不足200海里,则扩展至200海里。高出邻近海底而尚未露出海面的松散沉积物堆积体。大陆坡continentalslope大陆架外缘向深海倾斜的较陡斜坡,是陆壳与洋壳的过渡带。大陆与深海洋盆之间的过渡地带。呈弧线形分布的列岛。注:岛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是分割大洋盆地和边缘盆地的重要构造地貌单元。边缘海盆地margineseabasin岛弧大陆一侧,被岛弧与大洋盆地隔离的弧后张裂盆地。弧前盆地fore-arcbasin火山弧与构造脊之间的深水洼地。沿岛弧或大陆海岸山脉外侧延伸的,两侧坡面陡峭的狭长深海巨型凹地。注:海沟大部分位于大陆边缘岛屿与深海丘陵之间,并与大陆海岸延伸方向平行,比周围洋底深2000m以上。大洋盆地oceanbasin洋盆位于大陆边缘和大洋中脊之间,地形起伏较小,具有相对稳定大洋地壳的深海海底。注:水深一般在4000m~6000m之间。陆阶continentalterrace大陆阶地从低潮线至大陆坡基脚之间的海底。包括大陆架和大陆坡。海底扇submarinefan深海扇发育在大陆坡麓向深海区缓倾的扇状堆积体。大陆裙大陆基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向海缓倾的巨大楔状堆积体。深海平原abyssalplain大洋盆地中,地势平坦或坡度平缓的海底区域。注:坡度一般在1/10000~1/1000之间,一般分布在水深大于4000m的海域。位于大陆坡或边缘海盆底部,宽度较大、两侧坡面较缓,具“U”形剖面呈长椭圆形的海底凹槽。注:海槽比海沟浅而小,一般深度在2000m~5000m之间。著名海槽如东海冲绳海槽、日本西南海槽等。海底峡谷submarinecanyon发育在大陆坡上,两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的深切海底谷地。洋中脊midoceanridge由地幔物质对流上涌所形成的,沿离散板块边界延伸的水下山脉。中央裂谷midoceanicrift沿洋中脊轴部延伸的,巨大的复合的裂谷系统。海山seamount高出周围海底的孤立或相对孤立,而未达到海面的水下山地。注:海山一般高出周围海底1000m以上。平顶山guyot因波蚀而夷平并隐伏于海面以下,顶部发育规模较大平台的海山。海底高原submarineplateau高出周围海底,顶面平坦的海底高地。注:海底高原一般高出周围海底200m以上。深海平原或深海盆地中,底部起伏较小的海底隆起。注:深海丘陵一般相对高度小于1000m。海槛sill分隔相邻海盆,或海盆与洋盆的海岭或隆起地形的鞍部。3海洋沉积3.1海洋沉积一般术语组成海底表面的物质。注:底质可分为松散沉积物和岩石两类。粒径介于0.063mm~2.00mm之间的松散沉积物。粒径介于0.0039mm~0.063mm之间的松散沉积物。粒径小于0.0039mm的松散沉积物。悬移质suspendedload悬浮于水流中,随水流浮游运动的泥沙。漂砂破波带内,在斜向传入的波浪及沿岸流作用下,平行海岸的泥沙运动系统。沉积通量sedimentflux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沉积物运移方向,单位宽度的沉积物数量。沉积速率sedimentationrate单位时间内沉积的沉积物厚度。海水-沉积物界面sea-sedimentinterface海水与海底表层沉积物之间的交界面。被搬运的物质由于环境条件改变不能继续搬运而发生的沉淀或堆积过程。海解作用halmyrolysis海底沉积物与底层海水之间的地球化学反应过程。进积作用progradation由于沉积物的堆积或海面下降,海岸线向海推进的沉积过程。由于沉积物堆积或海面上升,海岸线向陆推进的沉积过程。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沉积序列depositionalsequence沉积剖面上的各沉积层排列顺序。沉积过程中,地层记录中发生的时空不连续现象。超覆overlap新沉积层的分布范围超过下伏岩层的分布范围,从而直接覆盖在前期沉积物上的现象。沉积体系depositionalsystem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的组合。3.2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潮滩沉积tidalflatsediment以潮汐动力作用为主,在潮间带形成的细粒沉积物。滨海沉积littoralsediment沿岸沉积近岸海域或水深20m以浅海域的沉积。半深海沉积bathyalsediment大陆坡区或水深在200m~2000m范围内的海底沉积。深海沉积abyssalsediment水深大于2000m的深海底部的松散沉积物。远洋沉积pelagicsediment由浮游生物碎屑及少量风输入的陆源细粒物质组成的开阔大洋底的沉积物。半远洋沉积hemipelagicsediment由原地浮游生物碎屑,及平流缓慢扩散输入的,陆源悬浮物质组成的、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沉积物。来源于陆地的岩石风化碎屑物通过河流、风和海洋等营力搬运至海洋环境沉积下来的物质。生物沉积biogenicsediment主要由海洋生物遗体和遗物构成的沉积物。海底风成沉积eoliansediment经过风搬运的粉尘(粉砂、黏土等)漂落到海面,再沉降到海底形成的沉积物。冰川海洋沉积glacialmarinesediment含一定数量的、由冰川搬运而来的海底沉积物。火山沉积marinepyroclasticsediment由火山活动产生的火山灰、火山玻璃等形成的碎屑沉积。宇宙沉积物cosmogenoussediment来源于宇宙空间的沉积物质。海底环境中,由于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海洋沉积物。残留沉积relictdeposit保存在海底表层,受到现代水动力和生物作用强烈改造的残留沉积物。3.3事件沉积与沉积事件事件沉积eventdeposit在地质环境演化方面,能够记录到某种特殊环境因子变化且偏离正常过程的沉积物。缺氧事件anoxicevent在大洋演化的特定时期,由于海底缺氧沉积物中富含有机碳,无底栖生物扰动,含有黄铁矿和重金属的地质环境记录。大约在距今620万年到500万年前之间,地中海和大洋相分离,形成一系列大的内陆湖,沉积了巨厚广泛分布的蒸发盐地层,使海洋生物几乎全部灭绝的事件。生物灭绝事件biologicalextinctionevent在很短的地质时段中,生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集群灭绝的事件。地磁极性倒转事件geomagneticpolarityreversalevent短时间发生的全球性地球极性倒转的事件。风暴作用将正常天气条件下形成的常态沉积物重新起动、悬浮、搬运和再沉积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沉积特征的沉积物。滑坡沉积slidesediment由于滑移或崩坍作用,随水流带进地势低洼区域的碎屑物质。沉积物重力流sedimentgravityflow异重流重力作用下,发生悬浮和拖曳运动的碎屑物与水流的混合流。由重力作用引起的沿坡面向下缓慢蠕动的砂、砾石级等高密度浆状混合物。颗粒流grainflow靠颗粒间碰撞产生的扩散压力支撑的沉积物流动的一种重力流。由超孔隙压力支撑的液化的、无黏合性的沉积颗粒漂浮的一种重力流。当海底存在坡度时,沉积物受上覆水体压力,而发生短暂突然运动而形成的一种重力流。浊流沉积turbiditysediment由浊流堆积形成的具有粒序层、分选中度和原生构造特征的沉积物。在大陆坡下方平行于大陆边缘等深线的,流速接近于搬运陆隆沉积物所需最低流速值的永久性流。等深流沉积contourite由等深流形成的具有粒度细,分选好,有明显的纹层理的沉积物。3.5深海黏土与软泥深海黏土abyssalclay呈褐红色、棕红色,含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形成于深海环境的黏土。褐色黏土brownclay深海中生物碎屑含量少于30%的红棕色极细黏土。软泥ooze钙质或硅质生物遗骸物质占30%以上的深海微细颗粒软质淤泥。钙质软泥calcareousooze钙质生物遗骸物质含量大于30%的软质淤泥。硅质软泥siliceousooze硅质生物遗体含量大于30%的软质淤泥。有孔虫软泥foraminiferalooze;抱球虫软泥globigerinaooze由含量大于30%的有孔虫(或抱球虫)遗体构成的钙质软泥。翼足虫软泥pleropodooze以30%~40%翼足虫和变形虫遗体为主的有孔虫软泥。放射虫残骸含量超过30%的深海硅质硅质软泥。颗石虫软泥coccolithophoridooze颗石虫遗骸含量超过30%的钙质软泥。硅藻软泥diatomooze硅藻遗遗骸含量超过30%的硅质软泥。3.6溶跃面及补偿深度碳酸盐补偿深度carbonatecompensationdepth;CCD方解石补偿深度calcitecompensationdepth海洋中碳酸钙输入海底的补给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的深度面。碳酸盐临界深度carbonatecriticaldepth碳酸盐含量小于10%的深度。方解石溶解指数calcitedissolutionindex沉积物中某种方解石的溶解作用与各种方解石溶解作用程度的相对含量。溶跃面lysocline碳酸盐溶解深度碳酸盐溶解速度突然增大的水平深度界面。碳酸盐旋回carbonatecycle海洋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呈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可溶性矿物成分、岩石成分的溶解量呈周期性变化的过程。稀释旋回dilutioncycle溶液中由于溶剂的增加,使其他组分(如溶质)的相对含量降低的周期性变化现象。3.7海底矿产海底矿产submarinemineralresource海底沉积物和海底岩层中矿产的总称。海底砂矿submarineplacer在波浪、潮汐与海流等水动力作用下,重砂矿物富集于海底疏松沉积物中而形成的海底矿床。海底地层中赋存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总称。锰结核manganesenodule多金属结核polymetallicnodule沉积于洋底表层或紧邻表层地层中,含有铜、镍、钴等多种金属元素的任何结核矿床或沉积层。多金属软泥polymetallicmud重金属泥heavymetalmud注:改写GB/T15918—2010,定义4.3.3。从海底岩石和沉积物中涌出的水温和盐度偏高的地下热水。海洋磷钙石marinephosphorites由氟钙磷灰石组成的海洋自生沉积矿产。4.1海底构造一般术语陆壳continentalcrust大洋盆地之下由沉积层和硅镁层或仅由硅镁层组成的,缺失硅铝层、厚度小、比重大的地壳。地壳之下地核之上,由致密的富含铁镁物质构成的地球圈层。莫霍面Moho地壳和地幔之间纵波速度发生突变的分界面。源于地幔深处、呈圆柱状涌升的热地幔地质流。泛大陆Pangea魏格纳提出的超级大陆,他认为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为一巨大的整体陆地。围绕泛大陆的原始大洋。冈瓦纳大陆Gondwana中生代以前大陆不是一个,而是分南北两个,位于南部的称为冈瓦纳大陆,位于北部的称为劳亚大注: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由杜·托伊特提出。也有人认为这两个大陆是由泛大陆分裂演化而成。微大陆microcontinent散布于海洋深水区的大陆型或次大陆型地块。由大陆最老岩石组成的、稳定的内核。4.1.11南方冈瓦纳古陆和北方劳亚古陆之间长期存在的古地中海。大陆漂移continentaldrift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注:大陆漂移是由魏格纳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海底扩张seafloorspreading地幔物质沿洋中脊或裂谷系上升,充填裂谷进而形成新海底,并逐渐向两侧扩张的过程。4.2板块及板块构造板块plate地球岩石圈被洋中脊、岛弧海沟系、转换断层等构造活动带分割形成的大小不一的不连续的块体。板块构造platetectonics基于海底分裂、扩张、板块间相互运动、相互作用的全球性大地构造。主动型大陆边缘activecontinentalmargin由两个板块会聚所形成的活动性强大陆边缘。注:主动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边缘海盆、岛弧、海沟或大陆架、大陆坡、海沟等次级构造单元组成。被动型大陆边缘passivecontinentalmargin大西洋型大陆边缘Atlantic-typecontinentalmargin被动型大陆边缘的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注:被动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构成。俯冲作用subduction板块的一部分或全部沿汇聚板块边界插入相邻的另一板块之下的构造运动过程。俯冲板块subductionplate俯冲到大陆板块或小型洋壳板块之下的大洋板块。消亡带消减带俯冲板块的俯冲部分。仰冲板块obductionplate上冲至其他板块之上的板块。仰冲带obductionzone仰冲板块的仰冲部分。贝尼奥夫带Benioffzone由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由浅到深倾斜分布的震源带(俯冲带)。板块俯冲角platesubductionangle俯冲带或贝尼奥夫带的倾角。大洋板块俯冲时,其上部沉积物被大陆板块刮下来,同海沟的物质一起,经各种不同机制堆积在大陆边缘或岛缘外侧的过程。消亡作用consumption俯冲岩石圈在消亡带内构造消毁的过程。地体tectono-stratigraphicterrace以断层为界,具有与毗邻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和历史不同的地质实体。在主动型大陆边缘,由岩浆活动引起酸性物质的不断增加,以及地体或岛弧与大陆、大陆与大陆的碰撞合拼作用导致的陆壳不断增长扩大现象。大洋板块俯冲时,被大陆板块刮积于海沟底部陆侧坡上的楔状堆积体。板块碰撞platecollision两个相向运动的陆壳板块或块体相会,由于两者密度相同,不发生俯冲现象,而在会聚的边界上发注:板块碰撞一般有岛弧与大陆碰撞,以及大陆与大陆碰撞两种。板块会聚plateconvergence板块彼此呈相向会合运动现象。两板块之间的接触界线。离散边界divergentboundary建设性边界constructiveboundary板块运动彼此分离的边界。板块运动被会合的接触边界。俯冲边界subductionboundary破坏性边界destructiveboundary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的一种会聚边界。碰撞边界collisionboundary两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一种会聚边界。一种横切大洋中脊的断层,它不同于常见的平移断层,由于断层活动和大洋中脊扩张同时进行,结果使水平错动仅发生在两段洋中脊顶部之间,且水平位移的方向与两段洋中脊错动方向正好相反。以转换断层为界的板块边缘。注:转换边界以浅震源为标志。由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形成的海沟、岛弧和弧后盆等具有生成联系的构造—地貌体系。海渊deep位于海槽、海盆或海沟之中,轮廓清晰的凹陷地貌单元。注:海渊水深一般超过6000m。火山弧volcanicarc岛弧或安底斯山型大陆边缘海岸山脉的一部分,呈弧状或链状分布的活的火山活动带。岩浆弧magmaticarc火山弧和同源侵入岩的总称。构造弧tectonicarc外弧无火山弧海沟陆侧斜坡,或岛弧洋侧斜坡上形成的坡折,甚至是直达海面的脊。岛弧向大洋的方向。弧前区fore-arcregion火山弧到海沟之间的地区。岛弧向大陆的方向。弧后区back-arcregion位于岛弧与大陆之间的地区。弧后扩张back-arcspreading由板块俯冲作用导致在俯冲带边缘地壳上形成裂谷并引发扩张的现象,扩张位置在岛弧之后。板块扩张轴platespreadingaxis地幔物质上拱,造成岩石圈板块拉张、地壳减薄、破裂或形成新的地壳的中心部位。由若干大小不同,呈链状排列的海底火山组成的海岭。注:无震海岭轴部无中央裂谷,无横断海岭的转换断层,现代火山活动局限于其中一个端点,几乎没有地震活动。由扩张作用使岩石圈破裂而形成的一系列狭长的断陷带。破裂带fracturezone由一系列平行于扩张脊的脊和谷组成且呈阶梯状断裂线性排列的狭长带。形成与板块边界无关的、来自上地幔中相对固定的火山的岩浆源。在洋中脊或海槽地壳深处上升到海底的超高温的含有过饱和金属的热液水,当其穿过海底时迅速4.5地球物理海洋重力异常oceanicgravityanomaly将海底测点的位置归算到大地水准面,其实测重力值校正后与理论重力值之差。将海底实测的地磁场强度经校正后与理论地磁场的强度值之差。磁场倒转magneticfieldreversal地球磁极经过一段历史时期后出现交替的现象。以洋中脊为轴,向两侧对称分布,平行交替出现的洋底正负注:磁条带依其位置不同分为磁粗带,磁平带和磁静带。磁平带magneticsmoothzone无磁条带地带,分布在太平洋中部及大西洋边缘。5海洋灾害地质5.1海岸灾害地质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引起的岸线位置后退,或滩面下蚀、变窄变陡的地质灾害现象。单位时间内海岸线后退或者滩面下蚀变化量。坡度较陡的岩土海岸,由于重力作用或人为因素的影响,沿着滑动面整体滑动现象。由波浪、潮汐等海洋水动力作用引起的陡峭海岸崩落坍塌现象。海岸沙漠化desertification在具有一定砂源供给,以及干旱大风等环境条件下,加之人为对海岸植被破坏所引起的,以风沙活动扩张为主要标志的海岸沙化过程。海水内侵海滨地区地下水动力条件变化,使地下含水层中的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导致海水或与海水有水力联系的高矿化地下咸水沿含水层向陆扩侵的现象。盐渍化salinization;salination土壤中盐分积聚、盐渍土形成过程。由于人为、自然作用,或地下松散土层的固结压实、地壳沉降等作用、使地面标高降低的地质灾害类型。泥火山mudvolcano海底因气体、泥和岩石碎屑喷发而形成的锥状堆积体。5.2海底表面灾害地质由于海流侵蚀作用而形成的长条形低洼水道。水下滑坡submarinelandslide水下土体沿一定滑动面向下作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由侵蚀、断层及滑坡等作用形成的水下陡峭崖壁。滑坡谷submarinelandslide由海底滑坡形成的长条形洼地。活动海底沙丘海底不断移动的沙波。由海底水流侵蚀形成的不规则小型洼地。海底岩土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海底形成塌陷坑的现象。由于超量孔隙水或浅藏气的释放而在海底表面形成的小而密集的近圆形凹坑。由于泥火山喷溢或软弱地层挤压溢出而在海底形成的泥质丘状堆积体。5.3海底地层灾害地质埋藏在海底表层或浅部地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河道。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埋藏于地层中的三角洲。埋藏于海底地层中历史时期形成的洼地。古侵蚀面fossilerosionsurface埋藏丘buriedhill埋藏于海底地层中的山丘。埋藏于海底地层中的岩礁。埋藏于海底浅部地层中的可燃气体。在海底浅部地层中发育的规模较小的断层构造。海底喷发submarineeruption海底火山喷发现象。注:海底喷发可在海洋中形成新的火山岛。软层weaklayer由饱水淤泥质黏土或富含有机质的黏土构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软弱地层。6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6.1海洋地质调查应用海洋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手段,探测海底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浅部地层特征的统称。海底地形调查submarinetopographicsurvey利用回声测深仪和侧扫声纳等仪器设备,对海底形态与特征进行探测。海洋底质调查marinebottommaterialsurvey利用沉积物采样器,以及地质钻探等手段获取海底沉积物样品,并进行室内测试与鉴定的工作。在海底进行的地质钻探工程。海底取样bottomsampling利用采样器采集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样品。采样器sampler采集海底沉积物样品的仪器设备。6.2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海洋地球物理调查marinegeophysicalsurvey应用重力、磁力、声学及地震等方法和相应的仪器设备,探测海底地球物理场的空间分布,结构及物理特征的统称。利用天然或人工震源产生的地震体波或面波,对海底地壳和地球内部结构进行的探测。海洋反射地震调查marinereflectionseismicsurvey根据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界面上的反射特征,对海底沉积盖层、地壳结构与速度参数进行的探测。海洋折射地震调查marinerefractionseismicsurvey根据地震波在界面上的折射特征,对海底沉积、地壳结构与速度参数进行的探测。海洋广角反射地震调查marinewide-anglereflectionseismiesurvey利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的地震反射波,进行海洋深部地壳构造探测的工作。利用海洋重力仪进行走航或定点观测,以采集相对重力值、测定海域重力场、分析沉积盆地和地壳结构等的统称。利用海洋磁力仪进行海底地磁场强度探测,分析磁异常场的特征、海底岩石磁性的不均匀性,推断地壳结构和构造等工作的统称。海洋地热流调查marineheatflowsurvey进行海底地温梯度值及同一测站沉积物导热率探测,并计算海底地热流值等工作的统称。[1]GB/T15918—2010海洋学综合术语[2]GB/T19834—2005海洋资源学[3]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海洋科技名词(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五编辑室.海洋生态监测技术规程行业标准[7]Nichole,C.R.andWilliams,R.G..EncyclopediaofMarineScience.FactsOnFile,2009.汉语拼音索引A岸礁………………2.7.2B白烟囱……………4.4.7板块………………4.2.1板块边界…………4.2.20板块俯冲角………4.2.11板块构造…………4.2.2板块会聚…………4.2.19板块扩张轴………4.4.1板块碰撞………4.2.17半岛………………2.1.22半深海沉积………3.2.4半远洋沉积………3.2.7堡礁………………2.7.3抱球虫软泥………3.5.6被动型大陆边缘…………………4.2.4贝尼奥夫带………4.2.10闭合深度…………2.1.29边缘海……………2.8.7边缘海盆地………2.8.6冰川海洋沉积……3.2.11滨…………………2.1.4滨海沉积…………3.2.2滨海湿地…………2.6.2滨外………………2.1.8滨外坝…………2.3.14滨海沼泽…………2.6.3C采样器……………6.1.6残留沉积…………3.2.15超覆………………3.1.17潮沟………………2.3.18潮间带……………2.1.11潮流三角洲………2.5.4潮流冲刷槽………2.3.23潮流脊……………2.3.21潮坪………………2.3.16潮滩………………2.3.16潮滩沉积…………3.2.1潮下带……………2.1.12沉积间断…………3.1.16沉积速率…………3.1.8沉积体系…………3.1.18沉积物通量………3.1.7沉积物重力流……3.4.2沉积旋回…………3.1.14沉积序列…………3.1.15沉积作用…………3.1.10冲刷槽……………5.2.1磁场倒转…………4.5.3磁粗带……………4.5.5磁静带……………4.5.7磁平带……………4.5.6磁条带……………4.5.4D大陆边缘…………2.8.4大陆岛……………2.1.15大陆架……………2.8.1大陆隆…………2.8.14大陆裙……………2.8.14大陆基…………2.8.14大陆漂移…………4.1.12大陆坡……………2.8.3大陆阶地………2.8.12大陆裾……………2.8.14大陆增生………4.2.15大西洋型大陆边缘………………4.2.4大洋盆地…………2.8.11等深流……………等深流沉积………3.4.9地磁极性倒转事件……………3.3.5地缝合线………4.2.18地体………………4.2.14堆积岛……………2.1.19多金属结核………3.7.4F泛大陆……………4.1.6泛大洋……………方解石补偿深度…………………3.6.1放射虫软泥………3.5.8风暴沉积…………3.3.6俯冲板块…………4.2俯冲边界…………4.2.23俯冲带……………4.2.7G钙质软泥…………3.5.4港湾海岸…………2.2.2硅藻软泥…………3.5.10硅质软泥…………3.5.5古河道……………5.3.1古侵蚀面…………5.3.4古三角洲…………5.3.2古洼地……………5.3H海岸带……………2.1.3海岸平原…………2.6.1海岸侵蚀…………5.1.1海岸阶地…………2.3.1海岸沙丘…………2.3.3海岸沙堤…………2.3.10海岸线……………2.1海滨………………2.1.4海底风成沉积……3.2.10海底高原…………2.8.22海底峡谷…………2.8.17海底沙丘…………2.3.20海底扩张…………4.1.13海底矿产…………3.7.1海底热泉…………3.7.6海底砂矿…………3.7.2海底扇……………2.8.13海沟………………2.8.10海槛………………2.8.24海解作用…………3.1.11海侵………………2.1.27海蚀拱桥…………2.4.6海蚀阶地…………2.4.3海蚀龛……………2.4.7海蚀崖……………2.4.1海蚀柱……………2.4.4海水内侵…………5.1.6海滩………………2.3.4海滩平衡剖面……2.3.6海退………………海湾……………2.1.26海峡………………2.1.24海水-沉积物界面…………………3.1.9海洋磁力调查……6.2.7海洋岛……………2.1.16海洋地磁异常……4.5.2海洋地质调查……6.1.1海洋地球物理调查……………6.2.1海洋地热流调查…………………6.2.8海洋反射地震调查……………6.2.3海洋广角反射地震调查………6.2.5海洋磷钙石………3.7.7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3.7.3海洋重力调查…………………海洋重力异常……4.5.1海洋钻探…………海渊………………4.3.2黑烟囱……………4.4.6河口………………2.5.1河流三角洲………2.5.3河口湾……………2.5.5褐黏土……………3.5.2红树林海岸………2.2.12红树林沼泽………2.6.5滑坡沉积…………3.4.1弧后扩张…………4.3.10弧后区……………4.3.9弧前盆地…………2.8.8弧前区……………4.3.7活动海底沙丘……5.会聚边界………4.2.22火山沉积………3.2.12火山海岸…………2.2.5火山岛……………2.1.17火山弧……………4.3.3J尖柱礁……………2.7.6建设性板块边界………………4.2.21进积作用…………3.1.12基岩海岸…………2.2.9K克拉通……………4.颗粒流……………3.4.4L拦门沙……………2.5.2拦门沙坝…………2离岸坝…………2.3.14离散边界…………4.2.21连岛坝……………2.3.11陆连岛……………2.1陆基………………2.8.14陆壳………………4.1.1M麻坑………………5.2埋藏丘……………5.3.5锰结核……………3.7.4莫霍面……………4.1.4N黏土………………3.1.4泥火山……………5.1.9P碰撞边界…………4.2.24碰撞带……………4.2.18平顶海山…………2.8.21平原海岸…………2.2.3漂砂………………3.1.6破坏性边界………4.2.23破裂带……………4.4.4Q前滨………………2.1.6浅层断层…………5.3.8浅层气……………5.3.7浅海沉积…………3.2.3侵蚀速率…………5.1.2侵蚀坑……………5.2.6缺氧事件…………3.3.2裙礁………………2.7.2R热点………………4.4.5溶解旋回…………3.6.6溶跃面……………3.6.4软层………………5.3.10软泥………………3.5.3S三角洲海岸………2.2.4珊瑚岛……………2.1.18珊瑚礁……………2.7.1珊瑚礁海岸………2.2.11珊瑚礁浅滩………2.7.5上升海岸…………2.2.14深海沉积…………3.2.5深海黏土…………3.5.1深海平原…………2.8.15深海丘陵…………2.8.23沙波………………2.3.20沙席……………2.3.22砂质海岸…………2.2.7山地海岸…………2.2.1生物沉积…………3.2.9生物海岸………2.2.10生物灭绝事件……3.3.4事件沉积…………3.3.1水下岸坡…………2.1.9水下陡坎…………5.2.3水下滑坡…………5.2.2滑坡谷……………5.2.4水下阶地…………2.3.2水下沙坝…………2.3.15水下活动沙波……5.2.5碎屑流……………3.4.3T塔礁………………2.7.6太平洋型大陆边缘………………4.2.3滩脊………………2.3.7滩肩………………2.3.8碳酸盐临界深度…………………3.6.2碳酸盐溶解深度…………………3.6.4碳酸盐旋回………3.6.5碳酸盐补偿深度…………………3.6.1特提斯海………4.1.11退积作用…………3.1.13W外滨………………2.1.8外弧………………4.3.5外弧岛……………2.1.14微大陆……………4.1.9无震海岭…………4.4.2无火山弧…………4.4.5X下沉海岸…………2.2.13消亡作用………4.2.13消亡带……………4.2.7有孔虫软泥………3.5.6消减带……………4.2.8宇宙沉积…………3.2.13稀释旋回…………3.6.7翼足虫软泥………3.5.7渴湖…………………2.3悬移质……………3.1.5远洋沉积…………3.2.6沿岸沉积…………3.2.2障壁岛……………2.3.14沿岸沙坝…………2.3.10重金属泥…………3.7.5沿岸泥沙流………3.1.6增生楔……………4.2.16盐沼………………2.6.4增生楔岛…………2.1.14盐度危机…………3.3.3增生作用…………4.2.12盐渍化……………5.1.7桌状礁……………2.7.5岩浆弧………………4.3.4中央裂谷…………2.8.19岩滩………………2.4.2主动型大陆边缘…………………4.2.3洋盆…………………2.8.11转换边界…………4.2.26洋壳…………………4.1.2转换断层…………4.2.25洋中脊……………2.8.18浊流………………3.4.6仰冲板块…………4.2.8浊流沉积…………3.4.7仰冲带……………4.2.9自生沉积…………3.2.14液化沉积物流……3.4.5英文对应词索引Aabrasionplatform…………………2.4.2abrasionterrace………………………2.4.3abyssalclay……………………………3.5.1abyssalhill……………………………2.8.23abyssalplain…………………………2.8.15abyssalsediment……………………3.2.5accretion………………4.2.12accretionaeyprism………………4.2.16activecontinentalmargin…………………………4.2.3activesandwave……………………5.2.5anoxicevent………archipelago……………………………2.1.21aseismicridge…………………………4.4.2Atlantic-typecontinentalmargin…………………4.2.4atoll……………………2.7.4Bback-arc…………………4.3.8back-arcregion…………………………4.3.9bank…………………barrier……………………barrierreef………………2.7.3bay……………………baymouthbar…………………………2.3.12beach……………………beachcycle……………beachberm……………………bench………………………2.4.2Benioffzone……………4.2.10biologicalextinctioblacksmoker…………………bottommaterial…………………………3.1.1brownclay………………3.5.2Ccalcitecompensationdepth……………3.6.1carbonatecompensationdepth…………3.6.1carbonatecriticaldepth…………………3.6.2chenier……clay………………………3.1.4coastavalanche…………………………5.1.4coastaldune…………………2.3.3coastalerosion……………5.1.1coastlandslide……………5.1.3coastalmarsh………………2.6.3coastalplain………………2.6.1coastalterrace……………2.3.1coastalwetland…………………………2.6.2coastalzone………………2.1.3coastline……………………2.1.1coccolithophoridooze……………………3.5.9collisionboundary…………………………4.2.24collisionzone……………4.2.18constructiveboundary……………………4.2.21consumption……………4.2.13continentalaccretion………………………4.2.15continentalcrust…………………………4.1.1continentaldrift…………………………4.1.12continentalisland………………………2.1.15continentalmargin………………………2.8.4continentalrise…………………………2.8.14continentalshelf…………………………2.8.1continentalslope…………………………2.8.3continentalterrace………………………2.8.12contourcurrent……………3.4.8contourite……………………3.4.9convergentboundary……………………4.2.22coralisland………………2.1.18coralreef…………………2.7.1coralreefcoast…………………………2.2.11cosmogenoussediment…………………3.2.13craton………………………4.1.10cycleofdeposition………………………3.1.14Ddebrisflow…………………3.4.3deep………………………4.3.2delta………………………2.5.3deltacoast…………………2.2.4depositionisland…………………………2.1.19depositionalsequence……………………3.1.15depositionalsystem………………………3.1.18desertification……………5.1.5destructiveboundary……………………4.2.23GB/T18190—2017diatomooze……………………3.5.10dilutioncycle…………………3.6.7dissolutioncycle…………………3divergentboundary……………4.2.21drybeach………………………2.3.9Eembayedcoast…………………2.2.2eoliansedim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