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_第1页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_第2页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_第3页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_第4页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城科会绿建委标准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inspectionofgreen

building

(征求意见稿)

2012北京

刖g

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节能委员会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

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室外环境检测、

室内环境检测、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暖通空调系统性能检测、给水排水系统

性能检测、供配电系统性能检测、照明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性能检测、监测与

控制系统性能检测、建筑年采暖空调能耗和总能耗检测、绿色建筑节能量测量和

验证、绿色建筑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等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节能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国家建

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地址北三环东路30号,邮

政编码:100013;E—mail:xujiaoyu@sina.com)。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将意见和资料寄送解释单位。

本标准主编单位: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上海国研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大学

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XXXXXXXXXXXX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XXXXXXXXXXXX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6

3基本规定................................................7

3.1一般规定.........................................................7

3.2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案...............................................7

3.3检测数量与检测方法...............................................8

3.4检测报告与检测结果的评价........................................10

3.5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11

4室外环境检测............................................12

4.1一般规定........................................................12

4.2场地土壤氨浓度检测..............................................12

4.3场地周围电磁辐射检测............................................13

4.4施工场地污废水排放检测..........................................14

4.5施工场地废气排放检测............................................15

4.6光污染检测......................................................15

4.7环境噪声检测....................................................16

4.8住区热岛强度检测................................................17

5室内环境检测...........................................19

5.1一般规定........................................................19

5.2室内新风量检测..................................................19

5.3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19

5.4室内背景噪声检测................................................20

5.5楼板和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检测..................................20

5.6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检测..........................................21

5.7拔风井自然通风效果检测..........................................21

5.8无动力拔风帽自然通风效果检测....................................22

5.9室内采光系数检测................................................22

5.10导光筒自然采光效果检测.........................................23

5.11室内温湿度、风速检测...........................................23

5.12屋顶、东西墙的内表面温度检测...................................23

5.13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装置检测.................................24

6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25

6.1一般规定.......................................................25

6.2非透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25

6.3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26

6.4外窗气密性能检测...............................................27

7暖通空调系统...........................................28

7.1一般规定........................................................28

7.2冷热源机组实际能效比............................................28

7.3冷源系统能效比..................................................31

7.4水泵效率........................................................33

7.5水系统供回水温差................................................34

7.6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35

7.7冷热水输送能效比................................................38

7.8分项计量........................................................39

7.9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40

7.10定风量系统平衡率...............................................41

7.11锅炉热效率.....................................................42

7.12空调余热回收装置热回收效率.....................................44

7.13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性能检测.......................................45

8给水排水系统...........................................47

8.1一般规定........................................................47

8.2非传统水源进、出水水质检测......................................47

8.3污水排放水质检测................................................48

8.4建筑管道漏损量检测..............................................48

8.5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的检测............................48

9供配电与照明系统检测....................................49

9.1一般规定........................................................49

9.2分项计量电能回路用电量校核检测..................................49

9.3照度值检测......................................................50

9.4一般显色性指数检测..............................................50

9.5功率密度值检测..................................................51

9.6灯具效率检验....................................................51

10可再生能源系统性能检测.................................53

10.1一般规定......................................................53

10.2太阳能热利用系统...............................................53

10.3太阳能光伏系统性能测试方法.....................................65

10.4地源热泵系统性能测试方法.......................................68

11监测与控制系统性能检测.................................72

11.1一般规定.......................................................72

11.2活动外遮阳监控系统性能检测.....................................72

11.3送(回)风温及湿度监控系统性能检测.............................73

11.4空调冷源水系统压差监控系统性能检测.............................75

11.5照明及动力设备监控系统性能检测.................................76

11.6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性能检测...................................77

11.7安全防范系统性能检测...........................................78

11.8信息网络系统性能检测...........................................83

12建筑年采暖空调能耗和总能耗检测........................86

12.1一般规定.......................................................86

12.2建筑年采暖空调能耗检测.........................................86

12.3居住建筑年总能耗检测...........................................89

12.4公共建筑年总能耗检测...........................................90

13绿色建筑节能量测量和验证...............................92

13.1一般规定.......................................................92

13.2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方法和要求.....................................92

14绿色建筑温室气体排放计量..............................100

14.1一般规定......................................................100

14.2温室气体计量方法..............................................101

附录A绿色建筑检测项目的划分............................105

附录B电机输入功率测试方法...............................108

附录C风量测定方法......................................109

附录D各种能源与标准煤的折标系数........................113

附录E..................................................................................115

本标准用词说明..........................................117

引用标准名录............................................118

1总则

1.0.1为绿色建筑评价提供依据,统一绿色建筑检测方法,制定本规

程。规范绿色建筑检测方法

【条文说明】在申报绿色建筑评价之前,应进行运营情况评价,所谓绿色建筑的

评价是以相关指标为基准对相应性能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的工作,本标准编制为

绿色建筑各项性能提供检测方法。

1.0.2本标准适用于为绿色建筑评价而实施的绿色建筑检测。

本标准适用于为评价绿色建筑而实施的检测

【条文说明】本条提出标准的适用范围,为绿色建筑评价所实施的检测,包括检

测范围、检测分类、检测数量、检测方法和检测结论等。

1.0.3绿色建筑的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绿色建筑检测

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本标准采取了引用现行有效规范标准的方法和原则,绿色建筑的检

测操作,应遵守相关检测技术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

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

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

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1.2绿色建筑检测inspectionofgreenbuilding

为绿色建筑评价而实施的检测。

2.1.3检测inspection

对被检测项目的特征、性能进行量测、检查、核查、试验等,

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

2.1.4核查check

对技术资料的检查及资料与实物的核对。包括:对技术资料的

完整性、内容的正确性、与其他相关资料的一致性及整理归档情况的

检查,以及将技术资料中的技术参数等与相应的材料、构件、设备或

产品实物进行核对、确认。

2.1.5热量计量装置heatmeteringdevice

热量表以及对热量表的计量值进行分摊的、用以计量用户消费热

量的仪表。

2.1.6热计量系统heatmeteringandcontrollingsystemforcentral

heatingsystem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量计量仪表及其相应的调节控制系统。

2.1.7分户热计量heatmeteringinconsumers

以住宅的户(套)为单位,以热量直接计量或热量分摊计量方

式计算每户的供热量。热量直接计量方式是采用户用热量表直接结算

的方法,对各独立核算用户计量热量。热量分摊计量方式是在楼栋热

力入口处(或热力站)安装热量表计量总热量,再通过设置在住宅户

内的测量记录装置,确定每个独力核算用户的用热量占总热量的比

例,进而计算出用户的分摊热量,实现分户热计量。用户热分摊方法

主要有散热器分配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和户用热量表法。

2.1.8室温调控indoortemperaturecontrolling

通过设在供暖系统末端的调节装置,实现对室温的自动调节控

实现对室温的自动或手动调节控制

制(可分户控温,有条件的可分室控温)。

2.1.9锅炉效率boilerefficiency

同一时间内锅炉有效利用热量与输入热量的百分比。

2.1.10照度Illuminance

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面元上的光通量dO除以

2

该面元面积之商,该量的符号为E,单位为勒克斯(Lx),Lx=lm/m0

2.1.11一般显色指数Generalcolourrenderingindex

特定的八个一组的色试样的CIE1974特殊显色指数的平均值。

2.1.12色温(度)Colourtemperature

当某一种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完全辐射体(黑体)的色

品完全相同时,完全辐射体(黑体)的温度。其符号为Tc,单位为Ko

2.1.13建筑监测与控制系统buildingmonitoringandcontrol

system

对建筑物内及其周边的设备或系统进行集中监测、控制与管理,

来实现安全运行、节能降耗、提高管理水平等目标的一些相关单元的

组合,简称监控系统。

2.1.14安全防范系统securityprotection&alarmsystem

根据建筑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

网络技术、视频安防监控技术和各种现代安全防范技术构成的用于维

护公共安全、预防刑事犯罪及灾害事故为目的的,具有报警、视频安

防监控、出入口控制、安全检查、停车场(库)管理的安全技术防范

体系。

2.1.15信息网络系统informationnetworksystem

信息网络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

安全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构成的信息网络平台。借助于

这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并在此基础

上开展各种应用业务。

2.1.16测量与验证measurementandverification(M&V)

利用测量方法来证明能源项目在设施单位内达到实际节能量的

过程。

利用测量方法来证明节能系统在建筑运行中达到实际节能量的

过程。

注:节能量不能直接测量,它是通过减少能耗的形式而表现出来。因

此,节能量只能通过比较某个节能项目执行之前,和执行该项目之后

的能耗量,并根据不同条件的变化,作适度的调整而确定。

2.1.17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GHG)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

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

成分。本标准涉及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

亚氮32。)、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

2.1.18温室气体活动数据greenhousegasactivitydata

温室气体排放活动的测量值。

注:GHG活动数据例如燃油,燃气或电力的消耗量,蒸汽使用量以及

废水排放量等。

2.1.19全球变暖潜值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

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度的影响与

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

注:附录13给出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全球变

暖潜值。

2.1.20温室气体排放因子greenhousegasemissionfactor

释放的温室气体量,用二氧化碳当量与相关的活动单位表示。

2.2符号

纥——单位建筑面积年采暖、空调能耗;

E,——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一年的采暖,空调能耗;

A------面积(m?)

1——单位建筑面积年总能耗;

舔——各耗能系统一年的能耗;

E.——节能措施的节能量,

E..——报告期能耗

Eab——基准能耗

Eadj——基准期调整量。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均应进行绿色建筑的检测。

【条文说明】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需要确定一些性能的实际状况,建筑

性能实际状况需要通过检测确定。

3.1.2绿色建筑检测应根据标识申报内容、所在地气候、建筑类型、

现场条件等确定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

【条文说明】本条提出确定检测项0、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的原则。

本条提出确定检测范围、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的原则

3.1.4绿色建筑检测可采取检查、检验、核查、测试和分析相结合的

方法。

【条文说明】本条提出绿色建筑检测方法的定义。

本条提出绿色建筑检测方法

3.2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案

3.2.1绿色建筑的检测应根据申报评价的内容和本标准附录A确定检

测项目。

1评价内容不涉及的可不检测;

2评价内容需要的检测项目不在附录A中应增加项目。

【条文说明】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应可对绿色建筑发展的

适应

趋势,例如绿色医院和绿色工业建筑检测等。本条第一款规定,如有些地区的建

筑不设置采暖设施等,因此无必要进行相应评价制定。

3.2.2绿色建筑的检测方案宜采取与委托方协商的方式确定,并应符

合下列要求:

1可针对全部检测分类,也可针对某项检测分类或分类中的某

些项目进行方案编制;

方案可针对全部或部分检测项目制定

2明确检测对象的检测数量;

3应明确采取的检测方法。

【条文说明】考虑到一些检测机构不具备全部项目的检测能力,检测方案可针对

某一分类或分类中某些检测项目。

3.2.3绿色建筑检测时,所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处在正常状态,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

测项目的要求,且处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周期内。

2当专用检测标准对仪器设备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相应标准

的要求。

3.3检测数量与检测方法

3.3.1绿色建筑的检测宜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当不具备随机抽样条件

时,可采取与委托方协商抽样。

3.3.2绿色建筑的检测宜针对检测对象的特点采取统一抽样和按批量

进行抽样的方式。

【条文说明】本条提出两种类型的抽样方式,统一的抽样方式和按检测对象批量

的抽样方式。

3.3.3对于检测对象不可计数的检测项目,可采取统一抽样方式。

【条文说明】统一抽样方式为随机布置若干个测点,提供单一的测试结果。室外

空气质量、土壤氯含量等项目具有无法确定检测对象数量的特点,对于此类项目

检测时可按统一抽样方式确定检测数量。

3.3.4对于检测对象可计数的检测项目,可按表3.3.4确定抽样检测的

样本容量。

表3.3.4检验批最小样本容量

检测对象总数样本最小容量检测对象总数样本最小容量

2〜82501〜120032

9〜1521201〜320050

16〜2533201〜100080

26〜50510001~35000125

51〜90535001~150000200

91〜1508150001~50000315

151〜28013>50000500

281〜50020

【条文说明】门窗是典型可计量检测对象,此类检测对象可按批量抽样方式确定

其检测数量。

3.3.5当存在下列情况时,可对表3.3.4规定的样本最小容量进行调整。

1调查发现用户反映存在质量问题时,可适当增加相应的检测数

,&

里;

2对于获得下列标识的产品或检测对象可适当减少相应的检测数

-a

星:

1)获得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标识。

2)建设行业产品认证标识。

3.3.6通过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核查,下列工程质量的检测数量可计

入检测样本数。

1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检验合格的产品和对象;

2见证检验报告;

3主管部门监督抽查的报告;

4竣工验收检测合格的资料。

【条文说明】上述检验的数量可以计入检测样本的数量。

3.3.7绿色建筑的现场检测,可采取检查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或测试

结合计算分析的方法。

【条文说明】采取上述两种方法的目的是尽量减少现场测试对使用方的影响。

3.3.8对于标准未列出的检测项目的测试方法,可采取下列措施:

1按照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现场测试;

2按非标准的方法进行测试,该方法应满足下列条件:

1)该测试技术通过专门的技术评审;

2)检测机构具有该项检测技术的操作细则。

3.4检测报告与检测结果的评价

3.4.1绿色建筑的检测报告应信息完备、数据真实、结论明确、用词

规范、文字简练。

【条文说明】对绿色建筑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

3.4.2绿色建筑的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1绿色建筑的检测项目;

2绿色建筑各检测项目的检测数量;

3绿色建筑检测对象和工况;

4绿色建筑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

5绿色建筑现场检测的检测仪器或设备和测试位置;

6绿色建筑各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

7对各项检测结果的判定。

3.4.3绿色建筑的检测结果的判定应遵守下列规定:

1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规定的指标为基准对检测结果进行

判定;

2以现行有效技术标准规定的指标为基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3.5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

3.5.1具备下列条件的检测机构可实施绿色建筑的检测。

1检测单位应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2获得计量认证;

3相应的检测能力通过认可;

4在机构属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5具有见证检验资质。

3.5.2绿色建筑的检测工作应由该检测机构两名或两名以上取得相应

检测项目上岗资格的检测人员承担。

3.5.3检测机构应对检测报告及其检测结论的真实性负责。

4室外环境检测

4.1一般规定

4.1.1绿色建筑室外环境的检测宜包括:场地土壤氨浓度检测、场地

周围电磁辐射检测、光污染检测、环境噪声检测、住区热岛强度等项

目。

4.1.2当需要进行绿色施工场地评价时,应进行施工场地的污废水排

放、废气排放、光污染、环境噪声等项目检测。

4.2场地土壤氨浓度检测

4.2.1绿色建筑室外环境评价时,应核查下列土壤氨浓度相关报告,

有其中之一即可满足要求。

1建筑工程所在城市区域土壤中氨浓度或土壤表面氨析出率测定

的报告,并且土壤氨浓度测定结果平均值不大于lOOOOBq/n?或土壤

表面氨析出率测定结果平均值不大于0.02Bq/nf-s,且工程场地所

在地点不存在地质断裂构造时。

2建筑施工前的建筑场地土壤中氨浓度或土壤氨析出率测定的检

测报告。

3建筑所在地区没有强制土壤氨浓度检测的情况,应提供建筑工

程竣工后测定的土壤氮浓度检测报告o

4.2.2建筑工程竣工后土壤氮浓度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所在地区强制土壤氨浓度检测的情况,但是不能提供相应

检测报告的,该建筑不能参加绿色建筑评价。

2建筑所在地区没有强制土壤氨浓度检测的情况,但是建筑所在

区域土壤氨浓度较严重的,应在建筑物周边外侧和外侧10米范围内,

按十米网格法布设检测点。

3建筑所在地区没有强制土壤氨浓度检测的情况,但是建筑所在

区域土壤氨浓度较低的,应在建筑物四周各布设两个检测点。

4.2.3场地土壤氨浓度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

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进行。

4.2.4场地土壤氢浓度不大于20000Bq/m3或土壤表面氨析出率不大

于0.05Bq/nf•s时,可不采取防氢工程措施。

若场地氨浓度大于标准值,应核查防氢工程措施

4.3场地周围电磁辐射检测

4.3.1绿色建筑室外环境评价时,应确认场地远离广播发射塔、雷达

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可能存在电磁辐射危险的危险

源;核查场地周围的电磁辐射的检测报告。

4.3.2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按照《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规定的环境监测方法布点,

可根据辐射源的分布优化布点方法。

4.3.3场地周围电磁辐射的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

规定》GB8702进行。

4.3.4场地磁场的本底水平应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的

要求。

4.4施工场地污废水排放检测

4.4.1绿色建筑施工场地评价时,应核查施工场地污废水处理设施和

相关规定文件。施工场地污废水包括施工污废水和生活污废水。施工

污废水应设置沉淀设施和回用设施。生活污废水应设置污废水处理设

施。应核查污废水处理设施排出口水样检测报告。

4.4.2应取污废水处理设施总排出口水样进行检测。

4.4.3施工场地污废水排放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

标准》GB8978进行。检测项目包括: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

化需氧量、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色度和浊度。

4.4.4施工场地污废水排放出口水样检测项目应符合国家标准《污水

检测项目结果

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三级标准中对其他排污单位类排放污水的要

求。

4.5施工场地废气排放检测

4.5.1绿色建筑施工场地评价时,应核查施工场地废气排放检测报告。

4.5.2应在建筑施工场地周边四个方位各布设一个空气采样点。

4.53施工场地废气排放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GB3095进行。检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SOz、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o

4.5.4施工场地废气排放检测项目应符合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

检测项目结果

准》GB3095的要求。

4.6光污染检测

4.6.1绿色建筑室外环境评价时,光污染分为场地光污染和住区光污

染。场地光污染评价时,应审核施工过程控制的有关文档。住区光污

染评价时,应查看室外景观照明图纸。若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应

核查玻璃幕墙的反射比的检测报告,检查玻璃幕墙的设计是否符合国

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18091的要求。

4.6.2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玻璃幕墙的出厂检验抽样数量符合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

GB18091的规定。

4.6.3玻璃幕墙的反射比的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

性能》GB18091进行。

4.6.4玻璃幕墙的反射比符合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18091

的要求。

4.7环境噪声检测

4.7.1环境噪声分为施工场地环境噪声和住区环境噪声两类。当进行

绿色建筑施工场地评价时,应核查施工场地环境噪声检测报告。当进

行绿色建筑评价时,应核查住区环境噪声检测报告。对于交通干线两

侧的建筑,应核查临街外窗和围护结构等方面是否采取有效的隔声措

施。

4.7.2施工场地环境噪声检测应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

量方法》GB12524进行。应在建筑施工场地周边四个方位各布设一

个噪声测量点。周边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施工场地,应在离该建筑物

最近的方位增加不多于2个噪声测量点。

4.7.3施工场地环境噪声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的要求。

4.7.4住区环境噪声检测应按照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进行。应在建筑周边四个方位各布设一个噪声测量点。

4.7.5住区环境噪声应符合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中

对于不同类别建筑物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

4.8住区热岛强度检测

4.8.1绿色建筑评价时,应审阅热岛模拟预测分析报告,核对现场实

施情况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

4.8.2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建筑物2个不同方向同时设置2测点,超过10层的建筑宜在

屋顶加设1~2个测点。

4.8.3室外空气温度的测量,应采用温度巡检仪,逐时采集和记录。

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应设置在外表面为白色的百叶箱内。百叶箱应放

置在距离建筑物5〜10m范围内,且应避免阳光直射。当无百叶箱时,

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应设置防辐射罩,安装位置距外墙外表面应大于

0.20m。

温度传感器距地面的高度宜在1.5〜2m的范围内,且应避免室

外固有冷热源的影响。在正式开始采集数据前,温度传感器在现场应

有不少于30min的环境适应时间。

连续测量3个晴天,8:00-18:00之间的气温平均值,且风速不

超过4级。

郊区气象测点温度从气象观测部门获取。

4.8.4合格指标和判定方法

住区热岛强度为建筑室外空气温度平均值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

平均值的差值。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判定为合格。

5室内环境检测

5.1一般规定

5.1.1绿色建筑室内环境的检测宜包括:室内新风量检测、室内空气

污染物浓度检测、室内背景噪声检测、楼板和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

检测、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检测、拔风井自然通风效果检测、无动力

拔风帽自然通风效果检测、室内采光系数检测、导光筒自然采光效果

检测、室内温湿度和风速检测、屋顶及东西墙的内表面温度检测、室

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装置检测等项目。

5.1.2室内环境检测应在室内装修完毕,并投入使用后进行。

5.2室内新风量检测

5.2.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检比例不应少于新风系统数量的20%;

2不同风量的新风系统不应少于1个。

5.2.2室内新风量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77进行。

5.2.3室内新风量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设计

值。

5.3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

5.3.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

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

2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5.3.2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氨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应

按照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进

行。

5.3.3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应满足《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规范》GB50325o

5.4室内背景噪声检测

5.4.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距离户外噪声源和室内噪声源空间垂直分布最近的

主要功能房间,每类户型不少于1套(含卧室、起居室、客房)。

2公共建筑:距离户外噪声源和室内噪声源空间垂直分布最近的

主要功能房间(办公室、会议室、餐厅、商店)。每类功能房间抽检

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

检测。

5.4.2室内背景噪声检测应按照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进行。

5.4.3室内背景噪声检测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和设计

值。

5.5楼板和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检测

5.5.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每类户型不少于1套,含卧室、起居室、客房,每

类功能房间不少于1处楼板和分户墙。

2公共建筑(宾馆类建筑):客房的每类分户墙、楼板,抽检数量

不得少于1处。

5.5.2建筑室内主要功能房间的楼板和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检测应

按照国家标准《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4部分:房间之间

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4进行。

5.5.3建筑室内主要功能房间的楼板和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

设计值。

5.6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检测

5.6.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每类户型不少于1套,含卧室、起居室、客房,每

类功能房间不少于1处楼板。

2公共建筑(宾馆类建筑):客房的每类楼板,抽检数量不得少于

1处。

5.6.2建筑室内主要功能房间的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检测应按照国家

标准《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7部分:楼板撞击声隔声的

现场测量》GB/T19889.7进行。

5.6.3建筑室内主要功能房间的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检测应符合设计

值。

5.7拔风井自然通风效果检测

5.7.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拔风井室内端和室外端自然通风风口风量全数检测;

2拔风井自然通风条件下的室内风速均匀度全数检测。

5.7.2建筑室内拔风井自然通风效果检测应按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

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进行。

5.7.3建筑室内拔风井自然通风效果应符合设计值。

5.8无动力拔风帽自然通风效果检测

5.8.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个;

2拔风帽总数少于3个时,应全数检测。

5.8.2建筑室内无动力拔风帽自然通风效果检测应按照国家标准《公

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进行。

5.8.3无动力拔风帽自然通风效果检测应符合设计值。

5.9室内采光系数检测

5.9.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每类户型不少于1套(含卧室、起居室、书房、厨

房),每类功能房间不少于1间。

2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办公室、客房、会议室、餐厅、商

店)的采光系数检测。每类功能房间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

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5.9.2室内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检测应按照国家标准《采光测量

方法》GB/T5699和《公共场所采光系数测定方法》GB/T18204.20

进行。

5.9.3室内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和设计值。

5.10导光筒自然采光效果检测

5.10.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导光筒的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检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

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5.10.2导光筒自然采光效果检测应按照国家标准《采光测量方法》

GB/T5699和《公共场所采光系数测定方法》GB/T18204.20进行。

5.10.3采用导光筒的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应符合设计值。

5.11室内温湿度、风速检测

5.11.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要功能房间(办公室、客房、会议室、餐厅、商店)的干球

温度、湿度、风速检测。每类功能房间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

得少于3间;

2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5.11.2建筑室内主要功能房间的温湿度、风速检测应按照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进行。

5.113建筑室内主要功能房间的温湿度、风速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GB50189和设计值。

5.12屋顶、东西墙的内表面温度检测

5.12.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要功能房间的屋顶、东西墙内表面最高温度检测。每中围护

结构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2个;

2总数少于2个时,应全数检测。

5.12.2建筑屋顶、东西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检测应按照国家标准《居

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进行。

5.12.3建筑屋顶、东西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

计规范》GB50176和设计值。

5.13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装置检测

5.13.1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总数的20%抽样检测;

2不足10台全部检测。

5.13.2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装置检测应按照国家标准《建筑

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进行。

5.13.3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控制装置运行效果应符合设计值。

6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6.1一般规定

6.1.1当进行绿色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时,委托方宜提供工程

竣工相关文件和技术资料。

6.1.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411中有关规定,当无进场抽检,或检测资料不全,或对

设计、检测有疑义时,须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复检。

6.1.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分为非透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与透

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非透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含外围护

结构保温性能、隔热性能和热工缺陷等检测,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

能检测应含保温性能、隔热性能和遮阳性能等检测。

6.2非透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6.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应按《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77中第5章、《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第7章规

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和判定。

6.2.2严寒、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围护结构冬季热桥部位内表

面温度检测应按《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第6章规定的

方法进行检测和判定。

6.2.3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围护结构夏季隔热性能检测是对

夏季内表面最高温度进行检测,应按《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32第9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和判定。

6.2.4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应按《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32第5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和判定。

6.3透光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

6.3.1外窗的传热系数检测应按《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

法》GB/T848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应设计

值的规定。

玻璃的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等参数应按《建筑玻璃可见光透

射比、太阳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

璃参数的测定》GB/T268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应符

合相应的设计值的规定。

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应按现行的节能设计标准规定计算确定。

当外窗有外遮阳设施时,应按《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32第10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判定。

6.3.2透明幕墙及采光顶热工性能应按《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77中第6章第6.2款的规定进行计算核验和判定。

6.3.3当外围护结构采用通风双层幕墙时,其隔热性能应按《公共建

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中第6章第6.4款的规定进行检测和判

定。

6.4外窗气密性能检测

6.4.1外窗气密性检测应按《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中第

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和判定。

7暖通空调系统性能检测

7.1一般规定

7.1.1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检测宜包括:冷热源机组实际能效比、

冷热源系统能效比、水泵效率、水系统供回水温差、集中采暖系统热

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等。

7.1.2冷水(热泵)机组及其水系统,锅炉及其水系统性能检测工况

应满足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177的规定。

7.1.3本标准是对暖通空调系统实际运行性能进行检测,根据系统的

实际运行状态对系统的能效进行检测,但可以根据测试条件和要求对

末端负荷进行人为调节,以利于实现对系统性能的判别。

7.2冷热源机组实际能效比

7.2.1冷热源机组实际能效比检测前,住宅建筑应先对依据住宅建筑

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资料进行核查,

住宅建筑应先依据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资料对其进行核查

冷热源机组实际能效比应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的相关规定。公共建筑应根据设计资料核查冷热源机组设备性能。

7.2.2冷水(热泵)机组实际运行性能系数的检测数量应进行抽样检

测,且应抽取至少一台冷水(热泵)机组进行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0

【条文说明】根据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检测数量规

定对于2台及以下(含2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1台,对于3台及以上(含

3台)同型号机组,应至少抽取2台。考虑到绿色建筑的检测面广,如各个项目

都按照相关专项检测标准数量检测,势必造成检测数量庞大、检测投入资金较大,

增大绿色建筑检测工作执行的难度,因此对其进行调整为检测数量至少抽取1

台进行检测。

7.2.3冷水(热泵)机组实际运行性能系数的检测参数应包括冷水(热

泵)机组的冷(热)水流量、冷(热)水进出口温度和机组输入功率,

检测方法和计算公式应满足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77的规定。

【条文说明】《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对冷水机组实际运行性能系

数检测方法规定如下:

1冷水(热泵)机组的供冷(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o=即"%60。

——7.2-1

式中:Qo一一机组输出的冷(热)量KW

V—-体积流量ma/h

i------冷水平均密度Kg/m3

c---冷水平均比热Kj/kg-6c

At--一冷水进出口平均温差C

2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机组的输入功率应在电动机输入线端测量,

输入功率检测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3电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机组实际性能系数:

哂=第

7.2-2

式中:COPd-------机组实际性能系数

Qo-------机组实际测试输出冷量Kw

N------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输入功率Kw

4淡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

COP;=-~7-^----

(Wq/3600)+p723

式中:COPx----澳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

W----检测工况下机组平均燃气耗量或燃油耗量

Q----燃料热值kJ/11^或kJ/kg

P----检测工况下机组的平均电力耗量(kW)

5本测试方法是对现场安装后机组实际性能进行检测,不是对机组本身铭牌值的

检测,所以不考虑冷水机组本体热损失对机组性能的影响。

6淡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燃料耗量如现场不便于测量,可根据现场安装的计量

仪表进行测量,现场安装仪表必须经过相关计量部门的标定;

7燃料的发热值可根据当地相关部门提供的燃料发热值进行计算;

7.2.4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规定,住宅建筑采

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与公共建

筑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的实际性能系数均应满足国家标准《公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5.4.5、5.4.9条的规定。

【条文说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5.4.5和5.4.6条规定:电

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

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7.2-1的规定;

表7.2-1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

额定制冷量性能系数

类型

(kW)(W/W)

<5283.8

528-11634.0

水冷活塞式/涡旋式

>11634.2

<5284.1

528-11634.3

螺杆式

>11634.6

<5284.4

离心式528-11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