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画者的悲哀王鱼洋李云先生自认为算是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人物、风景、还有想象中的场景,可惜没卖出过几幅。李先生总在想:是自己画得不够好吗?以前他有幸参加过一次画展,他的画夹在很多画家的画之间,很多看画的人站在他的画前停留了很长时间,也会感叹一句:“这幅画画得不错,很有意境。”可是最后看了画的署名后,最终没人买他的画,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名字,于是没人确定他的画未来是否会增值。从此再没有画室愿意为他展示画作,因为觉得他的画不会卖出的。他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坚持了两年,而后家人都劝他放弃这项事业。李先生看着自己快要接近于零的存折,也决定放弃画画了,虽然放弃画画就像让自己放弃生命一样难受,但他还是决定选择放弃了,他去电器公司做了名普通的业务员,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他病倒了,因为他的身心都被巨大的空虚笼罩着,是一种离开了自己狂爱的生活、像被抽走半条命似的空虚。他有气无力地在床上躺着,沉沉地睡去。突然他觉得自己的脑袋被什么砸了一下,于是他醒了,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小了,而且在一个小学课堂里。只听见老师严厉地对他说:“李云!你怎么又在课堂上睡着了!你知道这道题怎么做么?”虽然李先生震撼了好一会儿,但他渐渐反应过来自己穿越回了自己的小学时代,也就是说,他要重新从小学开始成长了。记得小时候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画画,但是老师从来不说他画得好,只说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一天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画画,甚至连市里的画画比赛也不让他参加,反而推荐了画画一般,但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参加了比赛。但既然时光重来了,李云不想让悲剧重演,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三好学生,虽然他不像从前那样业余时间画大量的画,但是老师还是马上发现了他在画画上的天赋,并对他说:“李云,你真了不起,不光学习好而且画画也很棒,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最近市里有画画比赛,你代表咱们班参加吧。”李云对老师报以灿烂的微笑,虽然老师夸他的话听得很是别扭。而后李云顺利地考入了重点初中,高中,大学。但他此后几乎很少画画了。大学毕业后李云开始投入了如火如荼的IT创业。李云的事业很成功,甚至进了中国财富排行榜的前十名。李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但他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就像是做蛋糕时自己用了很高级的面粉揉糕点,然后又用了很贵的烤箱将蛋糕烤熟,最后又用了精致的盘子将蛋糕盛在里面,但是却忘了在蛋糕中放糖,而糖才是蛋糕的灵魂。李云开始寻找自己灵魂中的糖,可惜很长时间没找到。直到有一天李云参加了一个画展,看了那些形形色色的画,他的心灵似乎一下被什么击中似的——重新升腾出一种巨大的愿望:我想画画。李云买了很多纸和染料开始重新画画,可是由于很长时间不画画了,手异常生疏,画了一幅又一幅,没一幅画好了。李云的秘书走进办公室看到李云的画,他试着揣摩李云的心意,想乘机讨好李云,自作主张地把李云的画放到拍卖市场拍卖。当李云听说秘书把自己不成型的画拿去拍卖时有些生气,也有些惶恐,他想他的劣作拿到拍卖市场上一定会被嘲笑,第二天新闻会出现“李云不自量力拍卖难看画作”的头条新闻。但过了一下午,秘书欢天喜地地向他报告喜讯:他的画作拍卖了二百多万元!李云闻听,不禁大跌眼镜,因为连他都清楚那幅画作无论是线条还是布色都糟糕得一塌糊涂。可是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出二百万买这幅画呢?算了,不去管他,反正能得一笔意外之财总是好事,何况说不定是自己妄自菲薄了呢!第二天写着“IT精英画作拍卖二百万元”大字的新闻铺满网络及报纸版面,他开始受到各界朋友的恭维,李云变得飘飘然,也暗自得意起来。虽然李云在网上也看到有关他画作的一些负面评论,李云看了评论微微一笑:那些文盲,不懂艺术。有一天李云在街上闲逛,看到在街角的大厅外挂着某画家画展的牌子,但是画家的名号他从未听说,也没有几个人走进大厅。李云觉得无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便进去看画。大厅里人很少,寥寥无几,李云在大厅走动,随意观看画作,那些画作气势磅礴,用色大胆,且极富想象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李云越看越感到惭愧,李云站在一幅画作前朦胧中看到一个景象,又像一段不太真实的记忆——很久以前他也是个画者,那时他只是个画者。(选自《小说月报》2019第5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穿越内容从小学课堂写起,批评了文中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唯成绩论,功利性;不能真正因材施教。B.现实生活中的李云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孤高自傲;另一方面又向往着世俗的成功,功利现实。C.画者的悲哀其实也是社会与时代的悲哀,人们常常以名取人,以名气来定书画的价值,附庸风雅者众,往往只认名家名作,真懂艺术者寡。D.穿越后的李云后来在IT行业获得成功,但他内心深处其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理想。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放弃画画,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李云病倒了,这样写既突出了画画对他的重要意义,同时为下文的穿越情节做了合理的铺垫。B.李云从某画家的画展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结尾虽然不像欧•亨利式的结尾那样出人意料,但同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吸引读者去关注人物的命运变化。C.小说在刻画李云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D.文末李云闲逛看到街角大厅某不知名画家的画受到冷落,照应开头李云第一次参加画展时收到的冷落。前后呼应,浑然一体。3.小说的标题是“画者的悲哀”,“悲哀”表现在哪里?4.小说采取穿越的形式,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这样的情节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新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感表达到家就成,用不着说多余的话。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2.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3.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审美救赎何以可能潘知常①对于审美救赎的思考,首先当然应该是审美救赎何谓。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审美救赎何为。审美救赎何谓,是对于审美救赎的本体属性的回答,审美救赎何为,则是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回答。在这回答的背后,则是对于审美与艺术的生存权、审美与艺术的尊严的回答。当然,这也与我们过去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有关。黑格尔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熟知非真知。无疑,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是非常合适的。显然,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审美与艺术的本原、审美与艺术之为审美与艺术的思考。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入美学殿堂的唯一通道。②人类失落的生命,过去只能在宗教中才能够被赎回,这就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宗教救赎,然而,在宗教退出历史舞台的主导地位之后,人类失落的生命就只有在审美与艺术中才能够赎回了,当然,这就是审美救赎的登场。可是,为什么只有审美与艺术才能够赎回?审美救赎又何以可能?过去几乎所有的美学家对此大多一笔带过。之所以如此,无疑是因为他们都只关注到了审美与艺术的一般本性,并且只是从审美与艺术的一般特性入手,去对此加以说明,但是却都忽视了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也忽视了从特殊本性去对此加以说明,因此,也就未能促成这一困惑的最终解决。③换言之,对于审美与艺术,过去我们经常去询问的,是美从何处来?其实,我们还应该去询问的,却是美究竟对我们做了什么?美是如何帮助我们生存下去的?美是如何拯救我们的?过去我们经常去询问的,是人类是怎样创造了美?其实,我们还应该去询问的,却是美如何创造了我们?审美与艺术帮助我们去挖掘出真正的力量,去唤醒我们。④问题的关键,当然在于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意象呈现。⑤意象呈现是内在的自由生命借助于外在形象所进行的自我建构。正如吉尔伯特、库恩在《美学史》中断言的:“它体现了人们创造象征和符号的独特而神奇的力量。”区别于“超验表象的思”(宗教)、“纯粹的思”(哲学),黑格尔把它称之为“感性直观的思”。而且,在外在世界不再引起宗教的神秘联想之后,确实已经隐秘地进入了审美与艺术的情怀寄托。它代表着:当今生命中难以解决的东西,都首先可以在审美与艺术中得以象征性地解决,昔日宗教的神奇作用当今也已经被审美与艺术取而代之了。⑥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意象呈现并不是我们日常所常见的维系于客体、维系于现实。意象呈现维系于主体、维系于精神生活,是由客体形象与自由生命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关系,是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异质同构,是意在将人类的精神生活凸显而出,也将人之为人的无限本质和内在神性凸显而出。因此,应该是一种象征呈现。劳·波林曾经说:象征,就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中国人也常感叹“形象大于思想”。事实上,就是因为它呈现的是主体内涵,是生命的对象物,而与赋予形象以意义无关,也与充当形象的注脚无关。⑦由此,不难发现,所谓意象呈现,作为象征,其实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进化的强大杠杆。人类正是通过意象呈现而拥有世界。意象呈现是生命的庆典。通过意象呈现,我们从物的世界迁徙到意义的世界,从功利的世界迁徙到虚无的境界。意象呈现即最后的救赎之物。而现在我们最大的失败也正是遗忘了这一点。语言已经被物化了、工具化了。意象呈现也因此而隐遁不见。因此,我们现在所应当去做的,就是让意象呈现超出自身而指向另外的东西,呈现出意象背后的无名的真实的东西、高于生命的东西、高于死亡的东西。借助于它,我们得以亲近自然而毋需跋山涉水,并且可以在精神上回到自然中的人的自然。⑧由此,意象呈现为什么能够达成审美救赎?应该说,也就一目了然了。由此不难发现:过去以情感来区别审美与艺术,是错误的。艺术的核心不是情感,而是意象呈现,也就是象征。(有删改)1.第①段引用黑格尔的话有何作用?2.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3.下列对“意象呈现”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A.意象呈现与“超验表象的思”“纯粹的思”等概念借助神秘联想相互关联。B.意象呈现只是一种符合表现,传达客体内涵,是现实的异质同构甚至图解。C.意象呈现维系于主体,意在凸显人类的精神,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象征呈现。D.意象呈现是替代宗教的救赎物,使得人类在精神上回到自然中的人的自然。4.对第③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运用连续的追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深入思考问题。B.两组追问形成对比,突出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从而引出下文。C.本段追问体现了对审美与艺术一般特性与特殊本性差异的关注。D.通过连续追问总结上文内容,凸显审美与艺术唤醒我们的作用。5.第⑧段认为借助上文内容“意象呈现为什么能够达成审美救赎?应该说,也就一目了然了”,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刘乃,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及长,文章清雅,为当时推重。天宝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既终制,从调选曹。乃常以文部选才未为尽善,遂致书于知铨舍人宋昱曰:“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近代主司,独委一二小冢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于一揖之内,古今迟速,何不侔之甚哉!诚能先资以政事,次征以文学,退观其理家,进察其临节,则厖鸿深沉之事,亦可以窥其门户矣。”其载,补剡县尉,改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奏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以表荐,连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奏令巡覆江西,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浙西留后。佐晏征赋,颇有裨益,晏甚任之。大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素与乃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废,至是复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裁,祐甫叹赏久之。数日,擢为给事中,旬迁权知兵部侍郎。及杨炎、卢杞为相,意多丑正,以故五岁不迁。建中四年夏,但真拜而已。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又令其伪宰相蒋镇自来招诱,乃托瘖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不可劫胁,乃叹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秽贤哲乎?”歔欷而退。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德宗还京,闻乃之忠烈,追赠礼部尚书。(选自《旧唐书•刘乃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B.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C.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D.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B.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C.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D.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捷,文笔清新雅致;所撰写的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B.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官员的弊端,认为应从政事、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C.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辅助刘晏征收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D.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诱,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2)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定林①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王安石罢官后常到此游憩。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归隐金陵。此诗即作于归隐金陵时期。②仍:又。1.颈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请结合全诗理解“真乐”的含义。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将子无怒,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2)《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3)故九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4)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西厢记》)(5)且尔言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谁之过与?(《论语》)7、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8、“平凡的世界苦难多,追梦何惧山水长”,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请你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此时的情形。不超过150字。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对于“快乐是什么?”的这两个回答,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写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B2.C3.①虽然很多看画的人感叹李云的画画得不错,却因为李云没有名气,没有人买他的画,这是悲哀;②李云回忆自己小学时因为学习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画画也成了罪名,而穿越回小学时代后,他努力学习,成为三好学生,画画才受到表扬,这是悲哀;③大学毕业后李云投入IT创业,事业很成功,自以为拙劣的画作竟意外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也是社会的悲哀。4.①打破时空的限制,便于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使读者觉得自然合理。②虚实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与内涵。画者的实际困境为实,穿越到过去,变为成功人士,画作拍出高价为虚。由实到虚,虚实转化,内容及内涵都变得丰富。③虚实两相对比,小说主旨表现得更加突出。画作得到认可,是在虚拟世界中,是在世俗的功成名就之后,虚拟的成功与现实的困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集中地揭示题旨。【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现实生活中的李云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孤高自傲;另一方面又向往着世俗的成功,功利现实”说法错误。李云的性格并非矛盾、双重。他热爱画画,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C项,“小说在刻画李云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说法错误。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故选C。3.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先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本中去筛选和概括即可。本题题干是“小说的标题是‘画者的悲哀’,‘悲哀’表现在哪里”,根据对题干的把握,需要筛选文本中体现“画者的悲哀”的内容。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李云先生自认为算是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人物、风景、还有想象中的场景,可惜没卖出过几幅”“以前他有幸参加过一次画展,他的画夹在很多画家的画之间,很多看画的人站在他的画前停留了很长时间,也会感叹一句:‘这幅画画得不错,很有意境’”“可是最后看了画的署名后,最终没人买他的画,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名字,于是没人确定他的画未来是否会增值”分析,可知现实中的李云因为没有名气而画作不被认可,这是一种悲哀;“小时候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画画,但是老师从来不说他画得好,只说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连市里的画画比赛也不让他参加,反而推荐了画画一般,但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参加”“时光重来了,李云不想让悲剧重演,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三好学生,虽然他不像从前那样业余时间画大量的画,但是老师还是马上发现了他在画画上的天赋”“你真了不起,不光学习好而且画画也很棒,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最近市里有画画比赛,你代表咱们班参加吧”分析可知,李云回忆小学时学习不好,画画也成了罪名,穿越时光后努力学习,成为三好学生,老师马上发现了他的画画天赋,这是一种悲哀;结合“李云买了很多纸和染料开始重新画画,可是由于很长时间不画画了,手异常生疏,画了一幅又一幅,没一幅画好了”“他的画作拍卖了二百多万元”分析可知,事业成功的李云,自以为拙劣的画作竟意外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社会的悲哀。4.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手法赏析的能力。手法赏析一般先要明确小说的手法,然后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手法的效果,最后是结合小说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本题题干要求的是:小说采取穿越的形式,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这样的情节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考生首先要从虚实结合的小说进行赏析,小说实际困境为实,李云的穿越变为成功人士,画作拍出高价为虚。这样的情节处理的好处,首先虚实结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而有吸引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便于情节的展开,使“李云成功后,即使是拙劣的画作也获得的社会的认可”这一情节合情合理;再次,虚实构成鲜明的对比,从主题上,揭示出了社会对艺术评价标准的怪异的现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2、1.①抒发情感(消愁解闷);②酬神作乐(庆祝节日);③唱和竞胜。2.①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②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③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3.①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②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分析并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答题,此题要求回答“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原文“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可概括出“抒发情感(消愁解闷)”;原文“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可概括出“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原文“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可概括出“唱和竞胜”。2.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在语境中的意思及言外之意,需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题中,“一个人的机锋”,联系上文“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可分析出“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多人的智慧”,联系上文“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可分析出“集众人聚唱,歌谣增多”,联系上文“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可分析出“经众人修饰,歌谣成为定本”。3.本题考查筛选归纳内容要点及比较阅读的能力。作答时要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结合文本内容对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原文“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可概括出“节奏要求不同:前者主要依靠重叠,后者主要依靠字数均齐、韵脚协调”;原文“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徒歌是随口唱”“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可概括出“传播方式不同:前者依靠口口传唱,后者借助文字记录”。【点睛】通常答题步骤为:快速阅读,确定概括题目涉及段落及范围;圈画词句,在文中捕捉符合题目的有效信息;提炼词语,分析主要意思及隐含意思。二次概括,合并、删除、明确、整合相关信息。3、1.黑格尔的话表明熟知的事物并不一定真正知道。正如对审美与艺术我们是熟悉,但并没有很好地思考过,故而无法深入地把握其价值意义。引用这一名言,更加明晰地阐述出对“审美救赎何以可能”尚未解决的情况。为下文阐述未解决的原因等内容铺垫。2.“审美救赎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未能解决的原因分析。3.C4.D5.参考示例1:作者对“意象呈现”做了概念界定,并探究其本质为“象征呈现”,具有与宗教相似的作用,让人类拥有世界,拥有意义的世界、虚无的境界。之后推进一层,从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审美救赎角度论述。由此,较为充分地论证了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意向呈现的审美救赎价值。因此,我认为论证充分。参考示例2:文章尽管对“意象呈现”的概念做了界定,分析了其作为象征呈现的本质,但是,这些属性以及本质如何达成审美救赎,并未进一步分析。同时,文章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事理分析,缺乏典型的论据支撑观点。因此,我认为并未充分论证。【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①段引用黑格尔的话有何作用,需要概括黑格尔的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语境内容分析作用。“熟知非真知”,表明熟知的事物并不一定真正知道。结合文本内容“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审美与艺术的本原、审美与艺术之为审美与艺术的思考。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入美学殿堂的唯一通道”分析,黑格尔的话正如对审美与艺术我们是熟悉,但并没有很好地思考过,故而无法深入地把握其价值意义。结合后面内容“对于审美救赎的审美功能的思考,其实就是对审美与艺术的本原、审美与艺术之为审美与艺术的思考。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入美学殿堂的唯一通道”分析,引用这一名言,更加明晰地阐述出对“审美救赎何以可能”尚未解决的情况。为下文阐述未解决的原因等内容铺垫。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概括文意作答。立足文本第二节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结合“为什么只有审美与艺术才能够赎回?审美救赎又何以可能?过去几乎所有的美学家对此大多一笔带过。之所以如此,无疑是因为”分析可知,“审美救赎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未能解决的原因分析。3.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对“意象呈现”的理解,A项,结合文本内容“区别于‘超验表象的思’(宗教)、‘纯粹的思’(哲学),黑格尔把它称之为‘感性直观的思’”分析,“相互关联”不当。B项,结合“这里的意象呈现并不是我们日常所常见的维系于客体、维系于现实。意象呈现维系于主体、维系于精神生活,是由客体形象与自由生命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关系,是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异质同构”分析,“传达客体内涵”错误。D项,结合“在外在世界不再引起宗教的神秘联想之后,确实已经隐秘地进入了审美与艺术的情怀寄托。它代表着:当今生命中难以解决的东西,都首先可以在审美与艺术中得以象征性地解决,昔日宗教的神奇作用当今也已经被审美与艺术取而代之了”分析,“替代宗教的救赎物”分析不当。故选C。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结合“审美与艺术帮助我们去挖掘出真正的力量,去唤醒我们”分析可知,“凸显审美与艺术唤醒”分析错误,原文为“审美与艺术帮助我们”。故选D。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内容“意象呈现是内在的自由生命借助于外在形象所进行的自我建构”“应该是一种象征呈现”“所谓意象呈现,作为象征,其实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进化的强大杠杆。人类正是通过意象呈现而拥有世界”等分析可知,较为充分地论证了审美与艺术的特殊本性——意向呈现的审美救赎价值。也可以认为没有充分论证,言之有理即可。4、1.B2.C3.D4.(1)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上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书,刘乃立刻就写好了。(2)刘乃卧病在家中,叛贼朱泚派人用好话诱降他,刘乃说自己病重(拒绝了)。【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知人则哲”“官人则惠”句式对称,在“能”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项、D项。“知人官人”是辩别人与任用人的意思,“斯”为那么、就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斯”前面需要断开,排除C项。句意:《虞书》上说:“能辨别人才优就显得明智,能任用人才就是仁爱。”而如今的吏部,从选拔人才开始,到授官任用终结,这就是《虞书》上说的辩别人与任用人,所以责任重大。故选B。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错误。结合“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分析,这年冬天,驻守在泾的军队叛乱,德宗逃到奉天。是指德宗逃到奉天。故选C。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错误。结合“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而卒,时年六十”分析,“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错误,而是“等到听说皇上又去了梁州,刘乃自投于床,捶胸呼天,因而病情加重,绝食几天后去世”。故选D。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令”,让;“撰”,撰写;“册文”,册封文书;“称”,符合,相称;“草”,草拟,起草;“之”,代词,指册封文书;“就”,完成。(2)“私第”,自己家中,旧时官员私人所置的住所;“以”,介词,用;“之”,代词,指刘乃;“笃”,严重。【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刘乃,字永夷,是洛州广平(河南伊阙)人。少年时代就聪敏好学,默读背诵《六经》,一日达数千字。等到长大成人,文章写得清丽高雅,被当时人所推重。天宝年间,考中进士,不久回家为父亲守丧,因恪尽孝道而闻名。服丧期满后,就被调入掌管选才授官的部门任职。刘乃认为吏部选取人才的方法并不完善,于是写信给主持选才授官事务的中书舍人宋昱说:“《虞书》上说:‘能辨别人才优就显得明智,能任用人才就是仁爱。’而如今的吏部,从选拔人才开始,到授官任用终结,这就是《虞书》上说的辩别人与任用人,所以责任重大。而近代掌管考试授官的部门,将重任只委托给一两个小小的家宰之官,从一幅判词中考察其主张,从一个拱手礼中观察其举止,古今选人快慢繁简不同,为什么相差如此之远!如果能够先用政事问答,其次考验文学,再观察他治理家庭的能力,又考察他面对节操的表现,那么就是广大深远之事,也可以窥知其门户了。”这一年,刘乃被补授为剡县尉,后改任会稽尉。宣州观察使殷日用上奏推荐他任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上表举荐,因而接连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上奏朝廷叫他巡行查访江西,他免除了百姓的许多赋税。改任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任浙西留后。帮助刘晏征税,特别有成就,刘晏对他很信任。大历十四年,崔祐甫任宰相,他一贯和刘乃关系友善。适逢朝廷要加赠郭子仪尚父头衔,由于册封礼仪废除已久,到这时才恢复施行。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上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书,刘乃立刻就写好了。词语义理文雅得当,崔祐甫赞叹不已。几天后,提拔刘乃为给事中,不久代理兵部侍郎事。等到杨炎、卢杞任宰相,一心想着嫉害正直之士,因而刘乃五年不曾升官。建中四年夏,只正式拜授兵部侍郎而已。这年冬天,驻守在泾的军队叛乱,德宗逃到奉天。此时刘乃卧病家中,叛贼朱泚派人用甜言蜜语诱降他,刘乃称自己病重(拒绝了)。朱泚又派伪相蒋镇亲自出马前来招抚诱降,刘乃又以有病不能说话来推辞,并用火艾灼遍全身。蒋镇再次来劝降,知道不可能胁迫他,于是叹息道:“我蒋镇也曾在各部各司任职,苟且偷生而不能为保全节操而死,以至于此,怎可用自己所受的膻腥之辱,再来玷污贤哲之人呢?”然后戲欷着返回了。等到听说皇上又去了梁州,刘乃自投于床,捶胸呼天,因而病情加重,绝食几天后去世,终年六十岁。德宗回到京城,听说刘乃的忠烈事迹,下令追赠他为礼部尚书。5、1.运用拟人和衬托的手法。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将云和月人格化,写出云和月的可爱,显出景物的有情,更衬托出诗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2.诗人罢官后,“漱甘凉”“坐旷息”“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在山水之间获得心里宁静的“真乐”。故诗人寄情自然,超越凡尘,认为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了解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词,然后结合诗句意思,把握诗句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解题。颈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只留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寻来,两情相契,其乐融融!“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衬托了作者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本题考查鉴赏诗句中关键词的含义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通常有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诗句理解句意。(3)抓住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技巧,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考生要联系诗文,综合运用,准确解题。尾联“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真正的快乐不是不能寄托,悲鸣的虫声同样是悦耳的声音。结合注解①,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诗人以寄情山水的真性情欣赏山水,获得“真乐”,即使听到“悲虫”之音亦感到愉悦。【点睛】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的题,首先要指出运用何种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一定不能只注意修辞手法,而忘记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匪我愆期秋以为期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匪”“愆”“培”“骢”“虎兕”“柙”“毁”“椟”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7、认同。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了。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爱、丫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宝钗的圆滑世故,获得了王夫人的好感,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姐看待,收买了袭人。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钗这个人的否定。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为之,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宝钗和她推心置腹的说了一番话,她便不再对宝钗设防,还坦然的告诉宝钗自己以前误会了她。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是一个层次,她却从来不曾恃宠而骄。王夫人对她心存偏见,她从不违心的讨好。金钏儿被王夫人逼得跳井,王夫人自己都觉得过分了。可宝钗却借机讨好了王夫人,觉得拿几两银子打发金钏儿就尽了主仆之情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林黛玉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薛宝钗是它的肖子宠儿。作者借了抑扬褒贬进行批判,对于钗黛有所抑扬,即扬黛抑钗。《红楼梦》写宝钗,其性格、容貌、言语、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佳,合于过去对建家庭中女子的“德、容、言、工”四德兼备的标准。本书虽肯定黛玉为群芳中的第一人,却先用第一等的笔墨写了宝钗,又用什么笔墨来写黛玉呢?作者是用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写钗黛的,然而这两枝笔却能够有差别,表现作者的倾向来。双管齐下并不妨碍他的“一面倒”,反而使这“一面倒”更艺术化,也更加复杂深刻了。黛玉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她若是嘲讽一个人,那是比拿刀子刺人还要疼一些。可是偏偏小性儿的黛玉不仅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宠爱、王熙凤李纨甚至三春都跟她相处的十分融洽,就连湘云也重新亲近她而疏远宝钗。宝钗最后失了人心,只因为她从未真心待人,而黛玉则不同,她知世故却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点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8、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传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来说,主要侧重对学生叙事能力的考查。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要求考生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的情形。考生应该思考此时孙少平的心境如何,他的表现如何,他眼中的景象如何,等等,在描写景象的时候要注意与人物心情的一致性。拟写的时候要注意运用各种描写方式,如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可以重点描摹,如对环境可以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摹。9、例文:读书·彻悟·快乐闲来无事,便爱读书。不为黄金屋,不为颜如玉,更不为千钟粟;只是为了读,为了品味其中的乐趣,为了颐养性情。如今,读书已成了我求真、求善、求美的途径之一,是寻求心境宁静和快乐的方式之一。古人说:“天下之事,利害常相伴;存全利而无少害者,惟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观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观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书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让我彻悟世间的生死悲欢和名利权欲,都应顺遂自然,这让我心灵无比的澄澈。读书让我告别平庸,获取了一把开启世间谜团的钥匙。古人有“不读诗,无以言”,今人有“不读书,何以言”的论调。确实是这样,读书可以增长我的见识,丰富我的情感,提高我的阅历,自然也就与平庸绝缘。读书可以让我发觉世界的精彩与生活的美好;读书可以让我在阅读中相互融合,而又相互分离。这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沟通的快乐。读书让我享受生活,开心每一天。读书使我天天乐在其中,这是那种让我永远都无法忘怀的感觉。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它是一种享受,像聆听一只鸟在快乐的鸣叫,像欣赏白雪落地的无声。也许我真的应该将心灵变成一支精致的软囊,装进鸟鸣,装进飞雪。不论在哪里,书中那清雅的醇香,都会充满甜美的回忆和幸福的情愫。是书中的奥妙让我快乐,让我欢乐地度过每一天。读书让我彻悟世间的名缰利锁,涵养淡泊宁静的心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爱上读书,让我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少却了种种烦恼。古人爱在静谧的松篁间揣一份闲情逸致,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计师工作计划
- 电缆沟工程施工合同(3篇)
- 项目个人工作总结
- 陕西省汉中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阶段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3年水文测量仪器资金申请报告
- 2024年汽车物流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水质监测系统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煤矿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5 闪电定位仪的日常维护方法简介
- 电梯管理评审报告
- 站场明敷接地扁钢安装技术要求
- 导师带徒实施办法6、30
- 10kV配电工程验收资料全
- 精密贴片电阻阻值对照表
- 第四章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
- 《Fishing with Grandpa》RAZ分级阅读绘本pdf资源
- 《VCS-仿真验证》ppt课件
- 亲子阅读ppt课件
- 爱心妈妈结对帮扶记录表
- 农贸市场建设项目装饰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