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试题(基础版1)(解析版)_第1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试题(基础版1)(解析版)_第2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试题(基础版1)(解析版)_第3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试题(基础版1)(解析版)_第4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中试题(基础版1)(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卷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60分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质量体积平均密度

类地行星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地球为1)(地球为1)(g/cm3)

水星0.050.0565.4687.9d58.6d

金星0.820.8565.26224.7d243d

地球115.52la23h56min

火星0.110.1503.961.9a24h37min

1.人类首先在火星上探索地外文明的原因是地球与火星

A.质量相近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D.自转周期相近

2.依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证明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人类必须在火星上探寻到

A.02存在B.H20存在C.C02存在D.CH4存在

【答案】

1.D

2.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特殊性。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质量和体积、公转周期相差较大,自转周期最为接近,故选

Do

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存在液态水就有可能存在生命。故选B。

下图中,黑点表示小行星,完成下面小题。

3.比上图中天体系统高一级,且不包含②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

4.以③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D.总星系

5.上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A.①B.②C.③D.@

6.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车考察的星球是上图中的

A.①B.②C.③D.@

【答案】

3.B

4.C

5.C

6.D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等级,太阳系的结构。

3.图中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它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不包含②的天体系统是河

外星系,B对。

4.按距离太阳远近可以判断,③为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故选C。

5.根据图中天体之间的黑点是小行星带可知:③是地球,故选C。

6.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车考察的星球是火星,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直接,图中④为火星,故

选D。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Q地年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状况B.洋流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8.P、Q两地相比可知()

A.Q地的年日照时数比P地少B.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

C.日照时数决定太阳辐射总量D.P、Q两地的热量条件相当

【答案】

7.C

8.B

【解析】

7.据图中区域轮廓可知Q地为非洲撒哈拉沙漠,年日照时数最多,主要因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

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故选C。

8.根据海陆轮廓,P是青藏高原区。结合图示等值线数值,P、Q两地相比,Q地的年日照时数比P

地多,A错。读图可知,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为大于85小于90,Q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为大于80小于

85,故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B对。日照时数影响太阳辐射总量,C错。P、Q两地的热量

条件差异大,D错。故选B。

下图示意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0.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B.利用太阳能发电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C.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

D.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答案】

9.B

10.D

【解析】

9.两地纬度相同,太阳高度角相同,①错误;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属高原气候,天晴晴朗干燥,

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太阳

能资源丰富,②④正确。故选B。

10.世界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撒哈拉沙漠,A错误;我国主要的能源是煤炭,B错误;太阳能受季

节、天气等影响连续性差,投资大,收益较小,C错误;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清洁能源,D正确。

太阳能的利用受季节、天气影响大。

读下图“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完成下列各题。

单位:mm

平2

245

均30

年2

15黑

轮2

00子

宽L85

100相

50装

1880189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年)

11.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

12.此图反映太阳活动

A.可以影响地球气候

B.发射的电磁波会扰动地球大气层

C.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影响中高纬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

11.A

12.A

【解析】

11.图中显示,太阳黑子相对数较多时,年轮宽度则较大,太阳黑子相对数较少时,年轮宽度则较

小,因此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选项A符合题意。

12.树木年轮宽度与其生长速率有关,气候越温暖湿润,树木生长越快,年轮宽度越大,与太阳黑

子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太阳活动周期与地球气候变化周期呈现相关性,这说明太阳活动可以影响到

地球气候,选项A符合题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国家是

A.俄罗斯、挪威B.加拿大、西班牙

C.英国、墨西哥D.印度、巴基斯坦

14.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地球上地震、海啸频发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

13.A

14.A

【解析】

1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极光仅在极地地区可见,因此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国家应该有位于高纬

地区的国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和挪威北部部分国土位于北极圈以北,可见极光现象,A

符合题意。

14.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产生磁暴

现象,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使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因此①、②符合题意。选A。

15.根据下图,在地球内部,有关地震波及其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速度/km-sT

03691215

A.B波的传播比A波慢

B.A、B两种地震波都在地下2900米处消失

C.两种地震波在C、D界面间地层都在减速传播

D.人们可以利用地震波探测地下的油气资源

【答案】D

【解析】

B波的传播比A波快,选项A错误。左图显示,A类地震波都在地下2900米处消失,而B类地震波

只是减速,并没有消失,选项B错误。左图显示,两种地震波在C、D界面间地层都在增速传播,选

项C错误。因为地震波的横波遇到液态和气态物质会消失,纵波会明显减速,所以人们可以利用地

震波探测地下的油气资源,选项D正确。

16.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岩石圈是指图中的

收源层

古偎面

A.①层+②层B.②层+③层

C.软流层之上的部分D.古登堡面之上部分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和整个地壳。据图判断,①为地壳,②为

上地幔,③为下地幔。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个地壳,C符合题意。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18.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答案】

17.A

18.C

【解析】

17.图示可流是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地貌是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选A正确。

18.图乙河床T岸陡,是侵蚀形成的对应的是凹岸,P岸缓,是堆积岸对应的是凸岸;①③连线符

合凹凸岸的特征。选C正确。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坐落于贵州平塘的“大窝困”

咯斯特洼坑中。开放日每天景区接待游客限量2000人。

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9.贵州所处的地形区()

A.长江中下游平原B.玄贵IWJ原

C.四川盆地D.太行山

20.“中国天眼”位于喀斯特地貌区u,该地区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

透,利于排水。()

A.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破坏作用B.蛀蚀作用

C.风蚀作用D.溶蚀作用

21.目前“天眼”景区已正式向游客实行免门票政策。该优惠政策有助于()

A.提升当地旅游资源价值B.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

C.降低游客交通费用D.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

【答案】

19.B

20.D

21.B

【解析】

19.根据所学知识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故该题选B。

20.“中国天眼”位于喀斯特地貌区,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石灰岩广布,透水性强,裂隙发育,流

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岩溶地貌,故该题选D。

21.“天眼”景区免门票对其旅游资源价值没有影响,故A错误;通过免门票能够增加游客数量,促

进游客对该地的选择,故B正确;免门票对交通费用和旅游设施服务的升级没有影响,故CD错误,

所以该题选B。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之一,小流域是指面积小于

平方千米的流域。

A.10B.50C.100D.500

23.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海水侵蚀

【答案】

22.C

23.A

【解析】

22.根据所学知识小流域通常是指二、三级支流以下以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水面积在

100kitf以下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汇水区域,故该题选C。

23.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其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故A正确;

下图为桂林山水水墨景观图,在该区域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读图,回答问题。

24.形成该区域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底火山喷发B.流水侵蚀

C.海洋沉积D.变质作用

25.图中景观观赏中尤其要注意()

A.精选观赏的点位B.把握观赏的时机

C.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D.了解景观的特点

【答案】

24.C

25.A

【解析】

24.材料显示,图示区域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图示区域岩石是沉积岩,而且是海洋沉

积形成海洋化石,故C正确。

25.图中景观为象鼻山,要想观赏到象鼻山的景观全貌,需在特定的位置,故A正确。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

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6.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27.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抬升、沉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下列有

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B.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浅

C.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

D.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答案】

26.A

27.C

【解析】

26.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先是在海底沉积形成石灰岩,然后是石灰岩地区受内力作用抬升为陆地,

最后是在流水侵蚀和溶蚀等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选

Ao

27.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图示有溶洞①②和地下河,都

是在地质稳定期时形成,故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选C。

28.农村传统的防御霜冻的做法是傍晚焚烧秸秆放烟。这样做是因为烟尘可以

A.增强地面辐射B.减弱地面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减弱大气逆辐射

【答案】C

【解析】

人造烟雾产生大量水汽和尘埃,这些物质可以增加大气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

大气保温作用明显,使地面降温速度减缓而防御霜冻,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D。

中国首枚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在550公里高的近地圆轨道上,成功监测到引力波源

所在的天区,参与监测首个引力波电磁对应体。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散逸层

800hn

85km

55km

12km

100-80-60-40-200204060遣曲©

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慧眼”望远镜运行在大气的中间层

B.极光是太阳活动的一种标志

C.太阳活动可能干扰短波通信

D.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平流层

30.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31.“慧眼”望远镜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

C.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飞机飞行D.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答案】

29.C

30.B

31.D

【解析】

29.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射电和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可能会对地球大气电离层产生电磁扰动,从

而可能干扰短波通信,C正确。

30.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距热源越

远,吸收热量越少,气温越低,B对。

31.材料信息表明,“慧眼”在550公里高的近地圆轨道上,对照大气的垂直分层图,“慧眼”应位

于地球大气的热层。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出现电离现象,从而存在电离层,可反射

无线电短波,D对。

3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以下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夜

C.iD.

两洋海洋

【答案】D

【解析】

白天升温最慢,温度最低,夜晚气温降温较慢,降温较少,昼夜温差最小,D正确。

左图示意“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右图示意“太阳辐射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33.左图中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15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与另一支相比

()

A.更小B.更大C.相同D.变化不定

34.右图中与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

35.下列现象与温室效应形成原理相近的是()

A.雾霾笼罩的晨,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B.深秋霜冻的夜,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

C.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臭氧层遭受破坏,紫外线吸收减少

【答案】

33.B

34.D

35.B

【解析】

33.玻璃瓶不利于散热,起到保温作用,温度会较高。故选B。

34.根据上题分析,该实验模拟的是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与右图中的④相对应;而①为太阳辐

射,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为地面长波辐射。故选D。

35.深秋霜冻的夜,农民通过浓烟笼罩菜地,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B正确;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拔B.电网供电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37.如果在下列城市中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的地区是()

A.拉萨B.重庆C.海口D.大庆

【答案】

36.C

37.A

【解析】

36.阴晴状况不同会导致太阳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差异,太阳能供电不稳定,导致同一交通信号

灯的亮度出现变化,c正确;

37.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A正确;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大气圈

AB

38.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39.B圈层是一个()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40.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38.C

39.B

40.D

【解析】

38.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因此A为生物圈;一般来说,除生物

圈外,地球外部圈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因此B为水圈,C为岩石圈。故选C。

39.根据上题分析,B为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故选B。

40.A为生物圈。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②

④正确,③错误;因此,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同样具有存在生命的条件,①错误。故选D。

第n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

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

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

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

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__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气候、植被特

点为O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抬

升、下降、水平)运动。

【答案】生物化石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沉积古

生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海洋陆地抬升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可知,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命名时应突

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

(2)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该区岩层等资料等。

(3)①、含有化石为沉积岩的特征。图中最古老的生物化石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繁盛的时代为古

生代。

②、三叶虫生活在海洋环境中;恐龙主要生活在陆地环境中;恐龙繁盛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

U4O

(4)三叶虫生活在远古海洋中,因此三叶虫化石的存在说明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

境的演变,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

42.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

和。

(2)上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岸,原因是0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型谷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

(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

相连?为什么?

【答案】(1)乙溯源侵蚀下蚀

(2)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C(4)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

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

【解析】

(1)河流的上游靠近发源地,该处因落差大、水流急,故侵蚀作用为溯源侵蚀、下蚀。而下游河段

因落差小、水流缓,故侵蚀作用为侧蚀。

(2)读图可知,图中DE位于河流曲流处,受流水惯性作用,凹岸(E处)以侵蚀作用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