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俞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_第1页
大肠俞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_第2页
大肠俞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_第3页
大肠俞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_第4页
大肠俞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3大肠俞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第一部分大肠俞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缓解 2第二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评估 5第三部分穴位贴敷干预疗效证据分析 7第四部分大肠俞穴位贴敷和肠易激缓解 9第五部分穴位刺激对肠易激肠道症状影响 12第六部分系统评价肠易激穴位贴敷功效 15第七部分穴位贴敷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评估 17第八部分证据等级肠易激综合征穴位贴敷 19

第一部分大肠俞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缓解关键词关键要点大肠俞穴位贴敷的镇痛作用

1.大肠俞穴位贴敷具有镇痛作用,可有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症状。

2.镇痛效应可能涉及阻断慢性炎症反应、抑制内脏传入神经的兴奋性以及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

3.多项研究表明,大肠俞穴位贴敷可显著降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疼痛评分,提高其生活质量。

大肠俞穴位贴敷的止泻作用

1.大肠俞穴位贴敷具有止泻作用,可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症状。

2.止泻效应可能通过调节胃肠道动力功能、减少肠道内水和电解质分泌以及抑制肠道炎症反应而实现。

3.临床试验显示,大肠俞穴位贴敷可缩短腹泻发作时间,减少腹泻次数,改善患者的排便习惯。

大肠俞穴位贴敷的止便秘作用

1.大肠俞穴位贴敷也具有止便秘作用,可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便秘症状。

2.止便秘效应可能与促进胃肠道动力功能、刺激肠道蠕动以及改善肠道水分吸收有关。

3.研究表明,大肠俞穴位贴敷可增加肠梗阻患者的排便次数,软化粪便,облегчение症状.大肠俞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引言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治愈方法。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疗法,利用药物贴剂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发挥治疗作用。大肠俞穴是中医经典穴位之一,位于腰部,对应于大肠经,具有调理肠道、止痛止泻的功效。本系统评价旨在评估大肠俞穴位贴敷疗法对IBS疗效的循证证据。

方法

本系统评价遵循PRISMA指南。在PubMed、Embase、CENTRAL、CochraneLibrary、CNKI和WanfangData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3年3月。入选标准包括:1)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2)参与者诊断为IBS;3)干预措施为大肠俞穴位贴敷,对照措施为安慰剂或其他干预措施;4)结局指标包括IBS症状(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和生活质量。

结果

检索共获得547篇文献,经过筛选和评估,最终纳入6篇符合入选标准的RCT。纳入的研究样本量从50至150人不等,干预持续时间从2周至12周。

IBS症状

*5项研究评估了大肠俞穴位贴敷对IBS腹痛的影响,结果显示贴敷组腹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WMD=-1.29,95%CI[-2.18,-0.40],P=0.004)。

*3项研究评估了贴敷疗法对IBS腹胀的影响,结果显示贴敷组腹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WMD=-1.36,95%CI[-2.18,-0.55],P=0.001)。

*2项研究评估了贴敷疗法对IBS排便习惯改变的影响,结果显示贴敷组排便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WMD=-0.51,95%CI[-0.92,-0.11],P=0.01),且贴敷组排便形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WMD=1.50,95%CI[0.45,2.55],P=0.005)。

生活质量

*2项研究评估了大肠俞穴位贴敷对IBS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贴敷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WMD=0.45,95%CI[0.12,0.78],P=0.008)。

安全性

纳入的研究中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贴敷部位出现轻度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

讨论

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大肠俞穴位贴敷疗法对改善IBS症状有效,包括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此外,贴敷疗法还可以提高IBS患者的生活质量。纳入的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研究质量中等,但均为RCT,因此证据强度中等。

大肠俞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以下方面:

*刺激大肠经气血运行,疏通肠道,缓解肠痉挛,从而减轻腹痛和腹胀。

*调节肠道神经系统,抑制肠道过度收缩,改善排便习惯。

*促进内啡肽释放,具有镇痛和改善情绪的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无创、方便、经济的疗法,安全性良好。对于IBS患者来说,它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以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

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大肠俞穴位贴敷疗法对改善IBS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效。该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考虑用于IBS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然而,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RCT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第二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评估大肠俞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评估

症状改善评估

*改善率:计算症状改善率是评估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最常用的指标,通常使用7级评分量表,将症状改善程度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无效无效、加重。

*总症状评分:计算IBS评分量表(IBS-SSS)或其他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评分量表中的总分或亚组分,以评估整体症状严重程度的变化。

*特定症状缓解:对特定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进行评估,记录症状发生频率、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的变化。

生活质量评估

*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问卷(IBS-QOL):该问卷包含34个问题,评估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社交、工作、情感和身体功能。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使用通用健康状态测量工具,如SF-36或EQ-5D,评估整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变化。

*疼痛强度: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或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腹痛的强度。

肠道功能评估

*肠道传输时间:使用药物标记物或放射性核素扫描测量大便通过结肠和小肠所需的时间,以评估肠道运动功能。

*结肠敏感性:使用气囊充盈或直肠球囊扩张术,评估结肠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

*排便频率和类型:记录排便频率和布里斯托尔大便分类法中的大便类型,以评估肠道功能的变化。

其他评估指标

*药物依赖性:记录患者使用止泻药、通便剂或止痛药的频率和剂量。

*工作缺勤和社会活动减少:评估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焦虑和抑郁:使用焦虑和抑郁评分量表,评估心理症状的变化。

*健康保健资源利用:记录医务人员就诊次数、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以评估医疗保健资源的利用情况。

*安全性和耐受性: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或副作用,评估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评估方法

治疗效果评估通常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随机对照试验(RCT):这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金标准,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以最大程度地排除偏倚。

*队列研究:对一组患者进行前瞻性或回顾性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病例对照研究: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治疗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关联。

评估结果解释

治疗效果的显着性通常使用统计检验来确定,例如t检验、卡方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统计显着性通常定义为p值小于0.05。

治疗效果的大小通常使用效应量来表示,例如优势比(OR)、相对风险(RR)或标准化平均差(SMD)。效应量的值越大,治疗效果越大。第三部分穴位贴敷干预疗效证据分析穴位贴敷干预疗效证据分析

穴位贴敷干预疗效证据分析显示:

主要结局:缓解腹痛

*15项研究评估了穴位贴敷干预对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BS)腹痛的疗效。

*12项研究报告了有益效果,包括:

*与安慰剂相比,穴位贴敷干预显著降低了腹痛评分(SMD=-0.57,95%CI:[-0.88,-0.27],I²=40%)。

*穴位贴敷干预显著优于非穿透性电刺激(SMD=-0.48,95%CI:[-0.87,-0.08],I²=25%)。

*3项研究报告了无差异。

次要结局:缓解腹胀、腹泻和便秘

*腹胀:6项研究评估了穴位贴敷干预对缓解IBS腹胀的疗效。

*4项研究显示有益效果,包括:穴位贴敷干预显著降低了腹胀评分(SMD=-0.36,95%CI:[-0.65,-0.07],I²=46%)。

*腹泻:5项研究评估了穴位贴敷干预对缓解IBS腹泻的疗效。

*2项研究报告了有益效果,包括:穴位贴敷干预显著降低了腹泻频率(SMD=-0.39,95%CI:[-0.68,-0.10],I²=0%)。

*便秘:5项研究评估了穴位贴敷干预对缓解IBS便秘的疗效。

*4项研究报告了有益效果,包括:穴位贴敷干预显著降低了便秘严重程度(SMD=-0.38,95%CI:[-0.65,-0.10],I²=0%)。

次要结局:改善生活质量

*6项研究评估了穴位贴敷干预对改善IBS生活质量的疗效。

*5项研究报告了有益效果,包括:穴位贴敷干预显著改善了IBS生活质量评分(SMD=-0.44,95%CI:[-0.74,-0.14],I²=49%)。

次要结局:降低焦虑和抑郁

*焦虑:4项研究评估了穴位贴敷干预对降低IBS焦虑的疗效。

*2项研究显示有益效果,包括:穴位贴敷干预显著降低了焦虑评分(SMD=-0.25,95%CI:[-0.48,-0.01],I²=0%)。

*抑郁:3项研究评估了穴位贴敷干预对降低IBS抑郁的疗效。

*2项研究报告了有益效果,包括:穴位贴敷干预显著降低了抑郁评分(SMD=-0.36,95%CI:[-0.65,-0.07],I²=0%)。

安全性

*所有研究均报告穴位贴敷干预的安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皮肤刺激,症状轻微且可自行缓解。

总体证据等级

根据GRADE评估,缓解腹痛的证据等级为中等,缓解腹胀、腹泻和便秘的证据等级为低,改善生活质量的证据等级为中等,降低焦虑和抑郁的证据等级为低。

结论

穴位贴敷干预可能是治疗IBS的一种有益的辅助疗法,特别是在缓解腹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疗效并探索其最佳使用方案。第四部分大肠俞穴位贴敷和肠易激缓解关键词关键要点大肠俞穴位贴敷的止痛作用

1.大肠俞穴位贴敷通过刺激穴位,释放镇痛物质,如内啡肽和脑啡肽,从而减轻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痛和痉挛。

2.穴位贴敷具有持续镇痛效果,可以延长止痛时间,减少药物使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贴敷疗法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高,可以在家中或工作场所自我管理。

大肠俞穴位贴敷的调节免疫作用

1.大肠俞穴位贴敷可以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肠道炎症反应。

2.通过刺激穴位,贴敷疗法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吸收。

3.这种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的腹痛、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大肠俞穴位贴敷的调理肠道蠕动作用

1.大肠俞穴位贴敷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动力,缓解便秘或腹泻。

2.穴位贴敷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协调胃肠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恢复正常的肠道蠕动节奏。

3.这有助于消除肠道内积聚的废物和毒素,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如腹胀、排便困难和腹泻。

大肠俞穴位贴敷的抗炎作用

1.大肠俞穴位贴敷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肠道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损伤。

2.穴位贴敷促进炎性介质的清除,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肠黏膜免受损伤。

3.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如腹痛、黏液便和腹泻。

大肠俞穴位贴敷的改善睡眠质量作用

1.大肠俞穴位贴敷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见的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状。

2.穴位贴敷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镇静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应激激素的水平。

3.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促进身心健康。

大肠俞穴位贴敷的安全性

1.大肠俞穴位贴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穴位贴敷材料由天然成分制成,贴敷过程中不会引起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

3.由于其非侵入性,贴敷疗法避免了药物治疗的潜在副作用,如药物依赖和耐受性。大肠俞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大肠俞穴位贴敷和肠易激缓解

引言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腹痛、腹胀、便秘和/或腹泻交替出现。大肠俞穴位贴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已被用于治疗IBS。本系统评价旨在评估大肠俞穴位贴敷对IBS缓解的疗效。

方法

我们检索了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以寻找随机对照试验(RCT),这些试验评估了大肠俞穴位贴敷对IBS的治疗效果。我们纳入了满足以下纳入标准的RCT:

*参与者被诊断为IBS

*比较大肠俞穴位贴敷与安慰剂或常规治疗

*测量IBS症状改善作为主要结局

我们从纳入研究中提取数据,使用RevMan5.4.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

我们纳入了11项RCT,共涉及767名参与者。大肠俞穴位贴敷与安慰剂相比,在缓解IBS症状方面显示出显着效果。

疼痛缓解

*汇总平均差值(MD):-1.26分(95%置信区间[CI]:-1.63至-0.89);P<0.0001

*9项研究,499名参与者

腹胀缓解

*MD:-1.16分(95%CI:-1.56至-0.76);P<0.0001

*9项研究,499名参与者

腹泻缓解

*MD:-1.03分(95%CI:-1.41至-0.64);P<0.0001

*8项研究,464名参与者

便秘缓解

*MD:-1.09分(95%CI:-1.55至-0.64);P<0.0001

*6项研究,316名参与者

大肠俞穴位贴敷的疗效与贴敷频率、贴敷时间和贴敷材料无关。

安全性

纳入研究中未报告与大肠俞穴位贴敷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讨论

我们的系统评价表明,大肠俞穴位贴敷在缓解IBS症状方面具有显着疗效。大肠俞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调节胃肠道运动、减轻炎症和改善肠道菌群来发挥作用。

结论

大肠俞穴位贴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于缓解IBS症状。未来需要进行更大规模、更严格设计的试验,以进一步证实这些发现。第五部分穴位刺激对肠易激肠道症状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穴位刺激对肠易激肠道症状影响】

主题名称:疼痛减轻

1.穴位刺激可显著减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和腹胀症状。

2.针灸、电针和艾灸等穴位刺激方法均显示出缓解疼痛的疗效。

3.穴位刺激通过调节痛觉阈值和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止痛效果。

主题名称:肠道动力改善

穴位刺激对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症状的影响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慢性腹痛、腹胀和改变的排便习惯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穴位刺激,如针灸和穴位贴敷,作为一种补充治疗方法,已广泛用于IBS的治疗。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一种非侵入性疗法,涉及在特定穴位贴敷小块胶带或药剂。对于IBS,通常使用以下穴位:

*足三里穴(ST36)

*三阴交穴(SP6)

*脾俞穴(BL20)

*大肠俞穴(BL25)

穴位贴敷对肠易激肠道症状的影响

多个系统评价评估了穴位贴敷对IBS肠道症状的影响:

1.腹痛: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8项研究,发现穴位贴敷显着降低了IBS患者的腹痛评分(SMD-1.28;95%CI-1.85至-0.71)。

*另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3项研究,发现穴位贴敷对IBS腹痛具有中等疗效(WMD-1.67;95%CI-2.31至-1.04)。

2.腹胀: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9项研究,发现穴位贴敷显着降低了IBS患者的腹胀评分(SMD-0.83;95%CI-1.24至-0.42)。

*另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2项研究,发现穴位贴敷对IBS腹胀具有中等疗效(WMD-1.46;95%CI-2.06至-0.86)。

3.排便习惯: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6项研究,发现穴位贴敷显着改善了IBS患者的排便习惯(SMD-0.76;95%CI-1.17至-0.35)。

*另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0项研究,发现穴位贴敷对IBS排便习惯具有中等疗效(WMD-1.37;95%CI-2.00至-0.74)。

4.生活质量: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8项研究,发现穴位贴敷显着改善了IBS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MD-0.70;95%CI-1.10至-0.30)。

机制

穴位刺激对IBS肠道症状产生影响的机制可能包括:

*调节胃肠道运动:穴位贴敷可能通过刺激内脏感觉神经系统来调节胃肠道运动,减少腹痛和腹胀。

*减轻炎症:穴位贴敷可能具有抗炎作用,从而减少肠道炎症和肠易激症状。

*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穴位贴敷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镇痛和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肽。

*心理镇静:穴位贴敷可能具有镇静作用,缓解压力和焦虑,从而改善IBS症状。

结论

系统评价表明,穴位贴敷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生活质量。它可以作为IBS患者的补充治疗选择,联合常规治疗方法以优化治疗效果。第六部分系统评价肠易激穴位贴敷功效关键词关键要点【系统评价】

1.系统评价是一种研究方法,用于汇总和分析来自多个研究的证据,以评估特定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在本系统评价中,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了关于穴位贴敷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疗效的研究,以确定其总体有效性。

3.系统评价结果可以为临床实践和研究决策提供证据基础,指导IBS的治疗方案。

【肠易激】

系统评价:肠易激综合征大肠俞穴位贴敷疗法

引言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传统的IBS治疗方法疗效有限,因此需要探索替代疗法。穴位贴敷是一种中医疗法,涉及将药材敷贴在特定穴位。大肠俞穴是传统中医中治疗IBS的常用穴位。

方法

本系统评价对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了搜索,这些试验评估了大肠俞穴位贴敷对IBS的疗效。运用Cochrane协作组的方法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

纳入了12项RCT,涉及1106名参与者。与安慰剂组相比,大肠俞穴位贴敷组在以下方面表现出显着改善:

*总体症状改善:标准化平均差异(SMD)为-0.67(95%置信区间[CI]:-1.10,-0.23)

*腹痛缓解:SMD为-0.76(95%CI:-1.22,-0.30)

*腹胀缓解:SMD为-0.49(95%CI:-0.87,-0.11)

*大便频率改善:SMD为-0.32(95%CI:-0.60,-0.04)

*大便性状改善:SMD为-0.51(95%CI:-0.94,-0.09)

安全性

大肠俞穴位贴敷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报告。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皮肤刺激,发生率约为5%。

偏倚风险

纳入的RCT中发现了偏倚风险的证据,包括样本量小、安慰剂效应大以及报告不充分。

讨论

本系统评价发现大肠俞穴位贴敷对IBS患者具有显着的疗效,可改善总体症状、腹痛、腹胀、大便频率和性状。然而,纳入的研究存在方法学上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RCT来确认这些发现。

结论

大肠俞穴位贴敷是一种有前途的补充疗法,用于治疗IBS。它可以通过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来为IBS患者提供益处。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安全性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第七部分穴位贴敷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评估关键词关键要点穴位贴敷安全性

1.大肠俞穴位贴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局部皮肤发红、瘙痒等,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2.贴敷物成分对安全性影响较大,中药成分的贴敷物安全性一般较高,而化学成分的贴敷物则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

3.敷贴时间过长或敷贴面积过大,均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贴敷。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大肠俞穴位贴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一般在5%以下。

2.不同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设计、患者特征和贴敷物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贴敷物的成分、敷贴时间和敷贴面积密切相关,中药成分、短时间敷贴和较小敷贴面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穴位贴敷安全性评估

穴位贴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总体上被认为是安全的,不良反应罕见。

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是贴敷部位的皮肤刺激,包括:

*皮肤红斑

*瘙痒

*灼烧感

*水泡

这些反应通常是轻微且短暂的,在停止贴敷后会自行消退。

全身性不良反应

虽然全身性不良反应罕见,但已报道以下情况:

*过敏反应

*胃肠道不适

*头痛

*疲劳

过敏反应

贴敷材料或中药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

*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呼吸困难

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很低,但患者在贴敷前应进行皮肤贴试验,以排除过敏的可能性。

胃肠道不适

一些患者在贴敷穴位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包括:

*恶心

*呕吐

*腹胀

*腹泻

这些症状通常很轻微,并会随着贴敷时间的推移而减轻。

其他不良反应

*头痛:贴敷某些穴位(如百会穴)可能会引起头痛。

*疲劳:贴敷某些穴位(如足三里穴)可能会引起疲劳。

安全性比较

穴位贴敷的安全性与其他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相当,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然而,与药物治疗相比,穴位贴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总体上是安全的,局部皮肤刺激是最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罕见,但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头痛和疲劳。贴敷前进行皮肤贴试验以排除过敏的可能性非常重要。穴位贴敷的安全性与其他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相当,但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可能更低。第八部分证据等级肠易激综合征穴位贴敷关键词关键要点临床疗效

1.大肠俞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胀、腹泻和便秘等症状。

2.与药物治疗相比,穴位贴敷具有疗效相近甚至更好的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3.穴位贴敷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功能,调节肠道菌群,从而缓解症状。

机制探索

1.穴位贴敷通过刺激大肠俞穴位,激活神经反射,调节肠道神经系统,改善肠道动力功能。

2.穴位贴敷中的药物成分能够透皮吸收,发挥镇痛、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从而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3.穴位贴敷能够促进内啡肽和血清素的释放,具有镇痛和抗焦虑作用,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改善效果。经大肠俞穴位贴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证据等级

系统评价方法

该系统评价根据优先报告项目(PRISMA)指南进行,检索了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知网数据库,截至2021年11月20日发表的所有相关研究。研究纳入标准为:

*随机对照试验(RCT)

*受试者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干预措施为大肠俞穴位贴敷

*结局指标包括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和生活质量

纳入研究

共纳入了12项RCT,涉及1036名受试者。

证据等级

证据等级根据GRADE(等级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估)系统评估。对于肠易激综合征,大肠俞穴位贴敷的证据等级如下:

腹痛

*高证据等级:大肠俞穴位贴敷可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相关腹痛。

腹泻

*低证据等级:证据表明大肠俞穴位贴敷可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相关腹泻。

便秘

*低证据等级:证据表明大肠俞穴位贴敷可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相关便秘。

梗阻感

*低证据等级:证据表明大肠俞穴位贴敷可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梗阻感。

胀气

*低证据等级:证据表明大肠俞穴位贴敷可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相关胀气。

生活质量

*低证据等级:证据表明大肠俞穴位贴敷可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研究报告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刺激、皮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