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目录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一)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前途的观点之争1.《增长的极限》及其结论
ForresterJW和DennisMeadows认为如不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社会就会面临崩溃的危险。“悲观派”梅多斯等人对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1972)人口增长粮食供应人均工业产值环境污染资源2.《没有极限的增长》及其观点自然资源的供应在任何一种经济意义上说都是无限的;多少世代都关心的问题并没有出现不能逾越的严峻形势;人口的增长代表了经济成功和人类进步,不是社会的失败。意义在于使人类有勇气和积极地面对现实并具有警示效应,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乐观派”意义:强调了科技的和社会的因素在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要盲目地反对进步,但要反对盲目的进步(二)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1.传统发展观及其理论基础
传统发展观的道德观基本上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根据,即“一切以人类利益作为唯一的尺度”,以人类的利害尺度作为行动的内在依据和最高准则。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念的传统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正制约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威胁。20世纪50-60年代,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20世纪中叶,人类开始反思现在
2.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进步
《寂静的春天》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次会议有11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人类环境宣言》1976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起草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文件,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人类发展的新模式。《21世纪议程》《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1992年6月,李鹏总理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kuznets)提出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著名的倒U形假定,即在经济未充分发展时期,收入分配将随着经济发展而日趋不平等。其后,收入分配将趋向平等。学术界并没有认同从部分环境污染指标分析所得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一个环境污染的普遍规律,更没有认同“先污染后治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改变的规律。环境持续恶化很大程度是人类经济社会制度和政策上的问题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一)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界定《我们共同的未来》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1.从自然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在1991年11月联合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讨论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2.从社会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中给出的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主要强调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最早出现于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3.从经济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是经济发展,是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发展”。4.从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用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量做到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以保护环境质量,尽量减少能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着眼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起着重要作用。5.从伦理方面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是目前的决策不应当损害后代人维持和改善其生活标准的能力。(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基本内涵就是科学地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当代发展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内涵的实质是要求人类社会必须彻底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方式,统筹考虑环境、资源、社会、经济问题。具体说,就是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采用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等手段,以及提倡绿色消费等措施,协调人与自然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和提高生态质量,实现环境和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公平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尺度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理念的进步意义1.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出现新飞跃2.对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发生根本性变化自然界定位于被征服者;自然资源视为“上帝的恩赐”;……3.发展观念有了根本性转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人类是要延续的,当代人要发展但也应该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区域发展的相对均衡性。图腾祭拜工业文明绿色文明改变了偏激的看法4.环境观念发生重大改变摈弃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实行了“三同步”(防止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运行;综合治理代替个别治理,节能降耗、发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等技术和方法得到了积极的响应;重大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5.重视社会组织在解决人类与自然界矛盾中的作用自发组织制止各种危害环境的行为;发动群众参与、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6.比较正确地认识了人类生活对自然界的影响人类的生活能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而且有些影响的作用是深远的,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原来的气候区改变;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人们的消费观开始发生改变,生态文明逐渐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时尚。7.在关于人口总量对自然界的压力的认识上发生极大转变把简单的控制人口数量升华为以可持续理论为指导,把人口发展目标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又一大进步。(四)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环境恶化,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缺少强制性法律规范,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发达国家也没有完全兑现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承诺,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冲突还在加剧,消除贫困的任务依然艰巨。一、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判定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三个方面功能:一是描述和反映某一时间或时期内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状况;二是评价和监测某一时期内各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速度;三是综合衡量各领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程度。水平状况趋势速度协调程度可持续发展指标
(一)SCOPE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的基础模型将人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划分为4大类:源、汇、生命支持和人类福利。SCOPE开发了一套覆盖以上4方面,包含25个指标的体系。该指标体系初期工作主要集中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方面,最终目标是将其扩展到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源生命支持人类福利汇人—自然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环境可持续性(二)PSR模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最早是由加拿大统计学家Friend提出的。PSR模型是一个用于分析和评价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概念框架。PSR模型的构思体现了复合生态系统的变化特点,因而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环境压力状态响应(三)复合型指数人文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HDI)“人文发展”一词是指扩大人们的选择过程,也指已实现的福利水平。HDI由出生时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实际人均GNP三项指标复合而成,它综合考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不足之处是忽略了与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关联。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umanactivitiesintensityindex)由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提出,由于其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均存在某些缺陷而未得到广泛认可。(四)“可持续发展度”模型(DSD)“可持续发展度”(degreeofsustainabledevelopment,DSD)模型于1993年由中国牛文元、美国的约纳森和阿博杜拉共同提出,该模型构造了独立的理论框架,扩展了重要的空间响应等附加因素,并设计了计算程序,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但目前其实用程度还有待于改进。
(五)持续发展经济福利模型(WMSD)持续发展经济福利模型(economicwelfaremode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不仅考虑平均消费,也考虑了分配和环境的退化因素,还力图兼顾全球臭氧层破坏带来的大规模和长期性效果。但目前该模型仅适用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尚无法使用。
(六)环境经济持续发展模型(EESD)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提出,以科玛奈尔(Commaner)的环境经济模型和穆恩(Moen)持续发展框架为依据,综合而成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目前正在试用中。
(七)生态足迹模型人口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以及吸纳这些人口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的土地总面积和水资源量。式中:i为交换商品和投入的类型;pi
为i
种交易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ci
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
aai
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产型土地商品;N
为人口数;
ef
为人均生态足迹;EF
为总的生态足迹。优点:贴近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涉及系统性、公平性和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标。易于理解,容易测算,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内,是否具有安全性。缺点:结果只反映经济决策对环境的影响,而忽略了土地利用中其他的重要影响因素。
(八)绿色GDP指标(GGDP)传统GDP核算存在着两点严重的不足之处:①没有充分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某种程度上,GDP越增加、经济增长越快,资源愈加速耗减、环境质量愈加速降级。②开展资源恢复建设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经济活动,又增加了一次GDP,表现为经济增长。从自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双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虚增了GDP,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无效增长。绿色GDP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了GDP增加中对资源和环境的损耗。挪威、芬兰、墨西哥、法国、英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均实施绿色GDP核算。(九)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设计了一套“五级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统一排序”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二、人类生产活动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一)工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学是工业生态化的重要理论基础。产业生态学的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治理工业污染一直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焦点所在,实践表明,工业生态化是解决污染并能提高物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佳途径。①零排放②替代材料③非物质化④功能经济(二)绿色消费鼓励人们的消费心理和销售行为向崇尚自然、减少污染和浪费的方向转变。主张不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求得奢侈生活,提倡正视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危机,在求得舒适的基础上节约资源和能源。绿色消费观的树立是建立循环社会的关键环节之一。中国政府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要求超市不再“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以此减少污染,促进绿色消费。(三)环境质量的管理与监控ISO质量标准体系的实施具有多种意义:首先是对企业或组织能带来的诸多益处;在世界贸易活动中,也是建立贸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石;在战略层面上,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将产生广泛的积极作用。
(四)自然资源的保育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自然保护区占一个国家国土总面积的百分比,作为衡量其自然保护事业及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中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森林资源的保护三、发展循环经济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保护型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曲格平,2001)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突出问题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资源产品污染排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生态建设
中国生态学家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基本内涵:①生态建设强调的是主体建设内容的生态化;②生态建设作为一定区域背景下,为解决生态退化和环境破坏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人为干预活动的统称,含有生态修复与重建的意思,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一)生态建设的定义与目标定义生态建设是指人类在理性认识指导下主动进行的积极改善环境或保育生态系统的各种行为和工程措施。生态恢复和重建可以通过人为或自动的方式实现。目标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和景观的结构、功能,使生态过程达到健康状态。(二)生态建设的政策支撑洪灾过后,生态重建的“32字方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颁布实施和修订一系列法律法规1998年11月《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年12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工程实施进程(三)我国生态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森林生态恢复: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草原生态恢复和建设湿地生态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各阶段的退耕还林面积五、科技文明观
(一)科学技术与环境问题科技悲观论科技发展是造成环境问题的唯一原因和罪魁祸首。科技乐观论人类能够探索到自然的全部奥秘,科技在进步,科技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这是环境问题上的科技乐观论。
(二)科技文明观定义所谓科技文明观是与传统科技发展观相对应的,指的是具有生态导向的科技发展观。内涵科技文明观对科学技术的地位与作用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关注文化、价值观以及其他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1.遵循协同进化与整体论2.以自然有限论为前提3.以技术有限论为基础4.以理性的角色定位为标示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一)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口规模庞大,资源相对短缺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的国家,许多重要资源如淡水、耕地、森林、矿产等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值。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少,二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和关键性因素。中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未来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预测2.环境和生态条件变化态势日趋严峻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雪灾/干旱/洪涝/沙尘暴/地震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仍然令人担忧:水质污染/酸雨/……城市颗粒物浓度分级二氧化硫浓度分级七大流域长江流域污染3.不均衡的矛盾凸现《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GDP约合2460美元,比2002年的1132美元翻了一番还多。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贫富差别的矛盾仍然很突出,个别地区甚至还有不断扩大的态势。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4.经济全球化与生态压力的增加我国发展阶段的产业以资源出口型和加工业为主,“中国制造”的廉价在很大程度上是无视生态环境成本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和生态压力的增加,使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面临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外部约束。(二)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结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2.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3.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4.利用国际合作5.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和示范区《中国21世纪议程》从国家层面,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以及教育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和措施方案。二、世界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及对策(一)联合国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联合国于1993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具体职能:①监督联合国系统在落实《全球21世纪议程》方面所做的工作。②监测发达国家把国民生产总值的7%用作对发展中国家援助所取得的进展。③审核里约热内卢会议宣言、《气候变化框架条约》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条例》的执行情况。④考虑各国提供的关于实施《全球21世纪议程》的情况信息,包括各国面临的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⑤通过联合国经济组织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报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利益,只有世界各国共同行动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环境税可贸易排污许可证补贴制度押金返还制度环境税、可贸易排污许可证、补贴制度和押金返还制度等,是各国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来保护生态和环境的有效措施。(三)美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实施情况1.国家目标《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的美国和新的共识》提出了有关健康与环境、经济繁荣、平等、自然保护、服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公众参与、人口、国际、责任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理想 课件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生物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爱迪生课件儿童
- 西京学院《微电网技术及应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分数混合运算(三)》教程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测试成绩单附件2
- 西京学院《电工电子学》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如何提高 课件
- 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思维》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校园快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12000字】
- 档案工作管理情况自查表
- 竖向设计图课件
- WinCCflexible的传送操作HMI设备设置入门
- 三宝屯污水处理厂三期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机电一体化说专业比赛
- (国开电大)专科《市场营销学》网上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 2023年海口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
- pcs-9611d-x说明书国内中文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