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二)(辽宁卷)(原卷版)_第1页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二)(辽宁卷)(原卷版)_第2页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二)(辽宁卷)(原卷版)_第3页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二)(辽宁卷)(原卷版)_第4页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二)(辽宁卷)(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新省中考统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模拟卷(辽宁专用)第二模拟(原卷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姓名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一、积累与运用(17分)1.(本题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涌跃yǒng

斡旋xuán

翩然piān

浑水摸鱼hùnB.稀疏shū

沙砾lì

卑劣liè

不修边幅xiūC.奠定diàn

演译yì

缭绕liáo

怒不可遏yèD.喧哗huá

衰竭shuāi

拒载zǎi

言不由钟zhōng2.(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夜晚的灯塔一直都在,只是灯亮的时候,你才看见它。”这个比喻________了人生中的潜在美好。有时,我们并不能一开始就看清生活的________,因为夜晚的灯塔并非时刻都亮着;或许,你也会发现生命中的美好并非总是________,需要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仔细观察。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黑暗和困境,但只要我们________美好的存在,就能找到前行的动力。A.诠释

方向

显而易见

坚信 B.阐释

真相

显而易见

坚持C.诠释

真相

触手可得

坚信 D.阐释

方向

触手可得

坚持3.(本题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陕西榆林举行全国秧歌展演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代表辽宁参展。②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其风格喜庆热烈,表演技术精湛。③迄今已有大约300多年历史的上口子高跷秧歌被誉为“木棒上的东方芭蕾”,它有机地融合杂技与现代舞,“舞”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多彩。④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表演过程十分连贯,每个环节都衔接自然,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又能烘托隆重、热烈的场面,渲染气氛,感染观众。A.“文化遗产”“喜闻乐见”“地域特色”“感染观众”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B.句②中的“其”与句③中的“它”指代的内容都是“盘锦上口子高跷秧歌”。C.句③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融合”改为“融汇”。D.句④中画横线部分是递进关系复句。(本题5分)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1)(本题2分)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选自《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小戴礼记》,是战国到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B.冰心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女作家。《繁星•春水》是她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创作的诗集,是诗人平时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C.《简•爱》中的简•爱,改写了英国传统女性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在18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后世视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2)(本题3分)名著阅读。片段一:我初到桑菲尔德府的时候,一切都显得平平静静,似乎预示着我未来的经历会一帆风顺。我进一步熟悉了这个地方及其居住者以后,发现这预期没有落空。片段二: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她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片段三: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彻骨,知道是那只烂靴底掉下来了。他从到这里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吃这双破靴子的苦头。靴子总是湿漉漉的,走起路来里面的泥浆扑哧扑哧直响。现在倒好,一只靴底干脆掉下来了,他只好光着脚板泡在刺骨的泥泞里。学校要设计布置文化长廊,邀你参与策划。(1)你选哪个片段的人物设计进文化长廊?写出他的名字。(2)所选片段中正在发生什么故事?(3)简述你选择该人物的原因。5.(本题6分)古诗词填空。(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青鸟殷勤为探看。(3)舂谷持作饭,。(4)?满眼风光北固楼。(5)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两句分写山中朝暮之景,形成对偶,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二、(本题17分)古诗文阅读。(一)(本题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甲】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乙】出塞词马戴(唐)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首诗的一二句,都写敌军兵临城下,守军将士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B.“半卷红旗临易水”“卷旗夜劫单于帐”都写官军黑夜行军,偃旗息鼓,夜晚偷袭敌军大营。C.两首诗善用细节描写,“黑”渲染战前紧张氛围;“缺”写出砍杀敌兵过多,刀剑竟缺豁卷刃。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燕昭王黄金台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点出了甲诗主旨。(二)(本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①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②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注释】①浚(jùn):疏通。②胜:战胜。7.(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B.皆以美于徐公

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C.时时而间进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D.不念居安思危

不可久居(《小石潭记》)8.(5分)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分)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3分)9.(2分)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10.(4分)邹忌和魏征都通过的劝谏艺术,委婉地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议,齐国实现了大治局面,魏征向君主提出了和的建议。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本题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曾经有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外国学生读完《静夜思》后,一脸茫然地问他的朋友:月亮跟故乡有什么关系呢?②这位外国学生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他不懂中国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③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如“梅”是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有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④诗歌为什么要用意象呢?⑤因为诗歌讲究含蓄,忌直接宣泄主观情思。只有将抽象的情思转化为意象,才能构成诗的艺术。如诗人鲁藜的《泥土》: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⑥诗歌用“珍珠”和“泥土”两个极平常的意象进行对比,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直接讲述道理,诗歌的艺术境界就荡然无存。⑦“立象”可以“尽意”。诗是心之精微,要把主观情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古人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为能“尽言尽意”,古人想出了化意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来代替“言不出”和“言不尽”,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间表无穷意蕴。这种“立象以尽意”的方法是诗人表达满腔情思的最好方式。如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情绪,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但诗人把抽象的乡愁转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把“乡愁”物化,继而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令人动容。⑧诗歌离不开意象。有意无象的诗,很难让人得到审美的满足;有象无意的诗,难以让读者获得深刻的认识。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读者通过领悟意象的寓意,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摘编自王宜振《诗是意象的艺术》,有改动)【材料二】如果说意象是一些砖石,那么意境就是一座完整的建筑。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与意象构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这种意境不仅能包括诗里所有意象的审美指向,更能集中突出全诗的主旨。只有物象,或意象散乱,都不能构成一首有意境的诗。诗人要围绕诗的主旨将一组或多组意象有机组合,才能营造出意境。就像一幅画,多个意象围绕画的主题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画面营造出的境界就是意境。如《江雪》图。(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改动)【材料三】从诗歌写作的本质来讲,诗歌以表达诗人情感为首要目的,意象只是将诗人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的载体,但是它也可能限制读者的想象力。例如,如果诗人写月亮代表思念,那么当读者读这首诗时看到月亮,必然觉得月亮就只是思念的象征物。但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月亮除了代表思念,还能寓意团圆、爱情、凄冷等,寄托思念的也不止月亮,还有杨柳、酒杯、歌曲等物象,但读者读这首诗时却认为思念只能用月亮来寄托,想象力就被限制了。另外,意象的模糊性和多义性,让读者难以准确理解诗歌意蕴;而无意象的诗歌直抒胸臆,能直接传达诗人的情感,易于读者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所以诗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只要诗人能写出最真实动人的情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这样的诗歌也具有艺术性。(创编自冯天、袁毅《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11.(2分)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切看得见的客观物体,如山、水、草、木等只要进入作品,就成了意象。B.诗和画的意境都是用物象组合而成。如《江雪》图,把“山”“雪”等物象组合,就构成了孤独寂寞的意境。C.由于每首诗都由众多的物象构成,所以每首诗都有多种意境,这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D.由于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一种物象可以寄托多种寓意,一种寓意也可以寄托于多种物象。12.(3分)请根据材料一,解释什么叫“立象以尽意”。13.(3分)材料一中说“诗歌离不开意象”,材料三却说“诗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从初中学过的诗歌中举例阐明理由。(不能以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诗歌以及《天净沙·秋思》为例)(二)(本题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哑巴画家①我曾在水碾河住了3年,据说这里是成都最老的小区。②我家楼下住着一位哑巴爷爷,不知年龄几何,须发灰白,身材敦实,笑起来嘴角咧到眉梢,露出两排粉白的牙花。哑巴爷爷平日依靠低保和给人刮脸、剃头为生。剃头摊在楼门前的大枇杷树下,一盆,一桌,一椅,刮脸3块,剃头5块。③哑巴爷爷除了剃头,还揣着两手绝活——爱画画,一卷废报纸经他手没多久,留白处便画满了芳草、美人,线条灵动;善雕刻,一块破木头被他摆弄几天,便成了一尊小小的观音坐像,低眉垂目,仿佛看尽世事。除了吃饭、睡觉,哑巴爷爷平日里只做4件事——画画、雕刻、剃头、喝酒。④哑巴爷爷不是生来就哑的。他年轻时耳膜震坏了,聋了几年后,他的语言能力也渐渐退化了,讲话嗓门很大,吐字却不清,舌头似短了一截,心里想的话,到嘴边就变成了咿咿呀呀的声音。旁人听不懂他说什么,他一着急,伸手去拉人家,脖子上鼓起青筋,嘴巴张得更大,嗓子里滚出一串含混不清的音节。街坊邻居有时路过他的剃头摊要绕着走,生怕他拽着人聊天,讲一堆听不懂的东西。⑤小区里的娃娃们倒是喜欢找他玩,拿着纸和笔求他画画。哑巴爷爷随手勾出几条线,娃娃的脸就跃然纸上。他喜欢教娃娃们画画,不收钱,教得还很用心。但小孩子三分钟热度,没多久就被别的事物拐走了心思,再加上他耳聋,只会点头傻笑,渐渐地,孩子们失了兴趣,剃头摊又冷清下来。⑥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哑巴爷爷的老伴儿才听得懂他的语言。她常跟在哑巴爷爷身后,旁人露出困惑神情时就出来充当翻译。有一次,哑巴爷爷在楼道里拉着我好一顿叽里呱啦,我求助般地望向他身边的老伴儿。他的老伴儿笑眯眯地说:“他说树上的枇杷熟了,再不采摘就要被鸟儿吃光了。”⑦我点点头,贴着他耳朵问:“爷爷近来又有新作品啦?”⑧哑巴爷爷眼里闪出两道光,又是一阵叽里呱啦。他的老伴儿说:“有啊,天天都在画,闲不住。”⑨我说:“您这能耐是跟谁学的啊?”⑩他老伴儿翻译道:“没学过。从小就喜欢画,画啥像啥,可惜不能当饭吃;不画,又像没吃饭一样难受。”⑪几年前,小区搬进来一位艺术生,20多岁,扎小辫子,留小胡子,看着颓废,人却挺热情,他和哑巴爷爷竟成了忘年交。他听不懂哑巴爷爷说的话,哑巴爷爷也听不见他说的话。但是,没关系,他们有自己的交流方式。那段时间,哑巴爷爷常去艺术生家,两人一起翻翻画册,临摹名画,喝点儿小酒,交往甚欢。⑫一天,艺术生从旧货市场淘到一本敦煌画册,带回来同哑巴爷爷一起欣赏。哑巴爷爷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画面,又突然停住,手往衣襟上蹭了又蹭,仿佛怕弄脏了仙女的衣裙;他喉咙一颤一颤,另一只手里握着酒壶,却忘记了喝。之后,他常从艺术生那里借来画册,潜心临摹,却总不满意。他提着衣摆,手舞足蹈地比画了一番,艺术生明白了,哑巴爷爷是说,仙女飞天的状态不好画,他不知道该怎么让仙女飞起来。⑬两年后,艺术生搬走了。临走前他找哑巴爷爷剃了个头,哑巴爷爷不肯收钱,于是艺术生就将那本敦煌画册留在了剃头摊上。⑭哑巴爷爷手捧画册回了家,把餐桌收拾干净,铺上毛毡,再铺上宣纸,洗了手,摘一支狼毫笔,浸足墨汁,长吸一口气,然后笔落纸上。先起稿,接着勾勒衣服头发,笔随纸走,手随笔走,线条轻盈、流畅,似乘着风一般。从傍晚到天黑,从天黑到天亮,直到阳光射入,落在画上。⑮后来,哑巴爷爷常在河边的公园里放风筝,风筝上是一位手持长笛的飞天仙女,衣袂飘飘。风起,风筝扶摇直上,仙女身上的飘带在空中浮了起来,裙摆上的褶皱波浪般随风摆动。公园里的人驻足仰头观看,屏息凝神,生怕一出声,就惊扰得仙女飞远了。14.(3分)概括⑪~⑮段的主要事件。15.(4分)选文第⑫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6.(3分)赏析选文第⑮段画线的句子。17.(4分)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哑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18.(3分)对选文⑥~⑩段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写了老伴儿给哑巴爷爷当翻译,表现了老伴对哑巴爷爷的了解和关心。B.从老伴儿为哑巴爷爷翻译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哑巴爷爷对画画的热爱。C.“老伴儿”能听懂哑巴爷爷的话,充分表现“老伴儿”的聪明有耐心的特点。D.交代了哑巴爷爷对画画的喜爱程度,引出下文哑巴爷爷与艺术生交往的情节。(三)(本题11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以谦卑之心蓄进取之志①近日潜心阅读,看到一个令人深思的细节。20世纪60年代,针对大家的撰书建议,周恩来同志回应:“如果我写书,我就写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周恩来虚怀若谷、躬身自省的品格,映照着不凡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仰、感怀。②谦虚谨慎、低调内敛,不仅仅是一种性格特质,也能彰显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胸襟气量。回溯历史,古人常有“吾不如也”的感慨。刘邦坦言自己“不如子房”“不如萧何”“不如韩信”。可见,“不如”他人并不可怕,也不必觉得尴尬。对个体来说,时常省思、认清差距,不仅无损颜面,反而会因冷静清醒而大有裨益。③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平日严于律己,为人低调谦和。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面对任命提拔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古人云:“处满常惮溢,居高本后倾。”事实证明,无论一个人掌控多大权势、拥有多少财富,只有心存敬畏、戒骄戒躁、平和待人,才能在谦逊中不断长进,赢得尊敬。④“做到严和实,最难最核心的是如何对待自己。”判断一个人谦逊与否,关键看其能否认真审视自我,正确摆放自己的位置。解放战争期间,刘伯承同志成功指挥多次重大战役。当时解放区各界代表抬来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时,他却婉言谢绝,连连表示“不敢当”。任弼时同志功勤卓著,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常把自己当作小学生。正因虚心求教、勤勉工作,他最终获得了“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