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_第1页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_第2页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_第3页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_第4页
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技术与管理导则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GB/T50125给水排水工程基本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GB50268给水排管道工程施工及GB/T51187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CJJ181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CJJ/T210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T/CECS717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工程施工及验收DB3502/Z5010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2混接点illicitconnect最大可行性maximumfeasibility排水单元drainageunit溯源排查法trackingsurvey功能性缺陷functionaldefects混接改造rainwaterandsewagediversiontransformation经营性排水户operationaldrainagehouseholds接户井servicemanhole3监测井monitoringmanhole排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fordrainage截流设施interceptingfacilities雨水管断接verticalstormwaterdraindisconnection4.1排水管网雨污混接改造应以上位排水规划为基础,遵循系统合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等基本原4.2对于位于现状分流制地区和现状合流制但规划为分流制地区的建筑与小区,按照“问题导向、因4.8除可能含有大量致病菌及其他高浓度污染物的医院院区和工业园区等项目,雨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及规范,确保工程建设实施安全和质44.10排水管道的非开挖修复应按照非开挖修复技术规程CJJ/T210和施工及验收规程T/CECS717以及5.1.1调研与排查目的是摸清项目基本情况,掌握排水管网类别、材质、缺失、破损、淤堵、混接及5.1.2排查范围应从建筑物的排水源头至排水管网总排出口5.1.3对近期进行过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计划的项目5.2.1雨污混接改造工程调研与排查工作包括: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和补充资料收地质条件信息、排水管网竣工图、溯源排查单位图纸、其他地下管线资料和报告整理等。5.2.5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应根据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和现5.2.7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小区、单体住宅楼、商住楼、宿舍、公寓、住宅配套服务建筑等。居住建筑a)位置、建成时间、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居住人口、用水量、主要涉水问e)化粪池、隔油池、雨水调蓄池等排水设施位置、进出水管道标高、管径、结构质量及运维记录i)立管接入的第一口井和市政接驳井数量、位置、接入管径、内底标高、5b)屋面、水管井及阳台雨水排水形式,雨水立管位置、数量、是否断接;e)污水处理站、化粪池、隔油池、沉砂池、中和池、降温池、雨水调蓄池等排水设施位置、进出f)高污染污水种类及主要污染物、排水规模、处理设施进出水水量、进出管g)立管接入的第一口井和市政接驳井数量、位置、接入管径、内底标高、地面标高,市政管网上5.2.9工业建筑按照用途可分为生产厂房、生产辅助厂房、动力厂房、仓储建筑、附属建筑等。工业b)屋面、水管井及阳台雨水排水形式,雨水立管位置、数量、是否断接;e)污水处理站、化粪池、隔油池、沉砂池、中和池、降温池、雨水调蓄池等排水设施位置、进出f)高污染污水种类及主要污染物、排水规模、处理设施进出水水量、进出管g)市政接驳井数量、位置、接入管径、内底标高、地面标高,市政管网上下游管线管径、管内底h)晴天市政雨水接驳井排水情况、水位(深度)、流量等,并注明排查时间;必要时,按照排查j)垃圾收集点位置、数量、清运频次与规模e)污水处理站、化粪池、等排水设施位置、进出水管道标高、管径、结构质6f)市政接驳井数量、位置、接入管径、内底标高、地面标高,市政管网上下游管线管径、管内底a)片区位置、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人口、用水量(单个商业)、规划及现b)屋面、水管井及阳台雨水排水形式,雨水立管位置、数量、是否断接;e)集中化粪池、隔油池、雨水调蓄池等排水设施位置、进出水管道标高、管径、结构质量及运维i)区域接驳井数量、位置、接入管径、内底标高、地面标高,市政管网上5.3.1调研与排查方法包括:资料收集、现场5.3.2收集资料包括项目竣工图,前期排查单位图纸与5.3.3现场调查包括现场调研走访、入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排水系统存);5.3.8水文地质勘测主要是甄别地下水对建筑排水的影响,判定环境水、土对管道和检查井建筑材料76.1.2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指标根据人口密度、产业类型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推荐指标选择区间详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指标(L/cap·d)6.1.3地下水渗入量指标按照国家标准及所在地区的技术文件取值,厦门市近期入渗系数推荐取值范6.1.4建筑与小区内的新建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应按设计标准GB50015取值,受建设条件限制的排6.2住宅阳台废水混接改造6.2.3建筑阳台污水立管混接改造方案可依据表A.0.1结合具体情况6.2.4对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改造要尽可能利用原有的雨水斗和阳台地漏,新建屋面雨水斗应重视防6.2.5雨水立管改作污水立管后,一楼的出户管要根据设计标准GB6.2.7当阳台雨水立管为独立设置且存在雨污混接时,应将阳台雨水立管接入室外污水管道。6.3其他建筑混接改造6.3.3酒楼、餐饮店餐厨废水在接入污水管网前,应设置隔油设施,隔油池构造参照《小型排水构筑6.3.4修配厂(场)、洗车场、汽车加油站、加气站的废水应经隔油沉砂池后再接入相应的市政污水污水排放要求参照相关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排放水质达到水质标准GB/T3196286.3.5工业仓储类应按“雨污分流、污废分流、废水明管化、雨水明渠化”的原则实施源头雨污分流6.3.6对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内其他功能部分的废水要经过预处理,在达到水质标准GB/T31962后方6.4排水管网深度改造6.4.1对于建设年份较早、管道整体破损严重或雨污混接情况严重的合流制小区应进行雨污排水管网6.4.2合流制小区雨污排水管网深度改造中,对于排水能力满足排水要求且结构性缺陷不影响正常排b)原有建筑合流立管改为污水立管,接入小区新建污水管网系统,最终接入市政污水系统;若排6.4.5对于有雨污两套排水系统,有条件新建雨水立管的小区,将原有合流立管接入小区现状污水系6.4.6对于有雨污两套排水系统,无条件新建雨水立管的小区,原有建筑合流立管宜进行雨污分流改b)若路面纵坡不满足雨水散排要求,且无条件设置一体化泵站时,在小区出户管接入市政管道前6.4.9小区排水管道的布置应根据小区周边市政排水管道的布置、小区地形标高、排水流向,按管线96.4.11新建雨水管道的标高应根据小区地面标高和市政接驳雨水管道的标高合理确定。水管道,应结合市政道路雨水管道接口条件和区域排水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6.4.15实施过程中因铺设管道而造成6.5排水管网局部改造6.5.3对于有淤积的管道,应首先进行水量复核,若原管径偏小直接在原位更换并放大管径;若现状6.5.4对于破损严重、规格不符、盖板不严或不配套、存在安全隐患的井盖应进行更换。更换井盖要求可参照相关标准GB/T23858、CJ/T6.5.7建筑与小区内部渗漏严重、结构破损严重或运行不达标的化6.5.8雨污混接改造后所有雨、污水立管应标识管道类6.5.12在排水管网改造过程中,废弃管道的保留应坚持以下原则:6.6.1自排地区如采取末端截流,应通过设置溢流堰、拍门等措施6.6.3小区末端污水截流井设置地点,应尽量设置在排水系统上游,并应根据雨、污水管道位置和标6.6.4污水截流管管内底高程应综a)纳入污水管底标高低于雨水管底标高时,宜设流槽并根据需要设置雨水导引设施。设置在绿地低洼处的雨水口标高宜高于其周边绿地50mma)设施边界与建筑物基础的距离应大于5m,不足5m的应做7.1.1建设工程材料及部件应满足国家、行业和厦门7.1.2建设工程所使用材料无相关标准时,a)发现未知管线和构(建)筑物应及时报告建c)高程控制测量应做好与上下游市政排水管道、排水沟渠、河湖水系、周边道7.1.6施工过程中如现场情况与设计图不符,应及时联系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经共同协商并经相关7.1.7建筑与小区内部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考虑对本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现状7.1.8塑料排水管道与检查井连接时,检查井基础与管道基础之间应设过渡段,具体参照现行行业标7.1.10管道和附属构筑物的施工与验收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268、GB50242b)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标准验收规范的7.2.4建设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应按国家现行相应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项工程完成后,必须a)管道预埋、敷设按照现行标准GB50268第c)雨污混接改造工程的验收应符合相关规范GB50268、G7.2.6排水管道与其他设施之间、与上下游市政水管道、排水沟渠、河湖水系、周边道路竖向衔接处b)基坑坑底标高的允许偏差:土方开挖时,偏差在±20mm;石方开挖时,偏差在+20mm~-200mm1±30±5021237.2.12对于末端截流设施,应检测液位控制和阀门开关是否8.1.3监测范围和对象应为集水或汇水边界清晰的片区、管网、项目或设施,监测范围和对象应具有8.1.4监测点布设应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内容、监测设备安装和运行维护要求、所得监测数据的代表8.2.1项目监测的主要位置有化粪池出入口、隔油器出入口、雨水立管底部排水口、末端市政接驳口8.2.2市政排水管网监测的位置有集中设施上下游节点、合流制溢流口、排水分区接入相应受纳水体8.2.3受纳水体监测范围需涵盖项目控制区或特定的排水分区的雨水排口、合流制溢流口、污水处理表A.0.1规定了常见的建筑与小区阳台立2003年前原污水管上增加伸顶通气,下改接至污水系统,并在接污水检查井前设水1原雨水管用作污水管,将原雨水斗进行抬升,用作伸顶通气,下改接至污水系统,并在接污水检查井前设水封2新增雨水立管,并在女儿墙侧开口用于排放屋面雨水,并与新建雨水立有条件区域,应将新建雨水立管底部进行断接,将雨水引至周边下凹绿地等海绵设施内,下凹绿地等海绵设施内建筑不满足新增排水立管的条件原雨水管上增加伸顶通气,下改接至污水系统,并在接污水检查井前设水2010年后阳台+洗衣4表中设置水封井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臭味返到设计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