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必修二)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9.1-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必修二)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9.1-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必修二)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9.1-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必修二)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9.1-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必修二)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82/983/984/985/986/987/988/989/9810/9811/9812/9813/9814/9815/9816/9817/9818/9819/9820/9821/9822/9823/9824/9825/9826/9827/9828/9829/9830/9831/98(·辽宁文综·T24·4分)右图是甲骨文“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记载。据此,“有年”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奠谷神32/98【试题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结合图片分析问题能力。图片中“年”字上部为“禾”,像一个人背负稻禾形状,表示收割稻禾意思,由此了解“有年”即“丰收之年”,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3/9834/981.(·广东单科·T2·3分)符合下列图所表示农业生产分布情况朝代是()A.西周B.西汉C.晋D.宋35/98【试题解析】选D。本题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切入,以图片形式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图中江水是长江古称,由此判断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方,说明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这是宋代农业发展主要特征。A、B、C表述年代经济重心均在北方。36/982.(·江苏单科·T1·3分)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景象。该水利工程始建者是()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试题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科学地处理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天府之国”。37/983.(·海南单科·T3·2分)南朝早期,江淮地域“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实该地域在推行()A.垄作法B.套作制C.稻麦二熟制D.一年三熟制【试题解析】选C。本题关键是对材料阅读与了解,江淮地域种植水稻,但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和增加粮食产量,官府组织民众在水稻收割之后,种植小麦。江南逐步形成了稳定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38/984.(·海南单科·T5·2分)右图为“胡人执犁俑”。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试题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能力。本题关键在于读出图片内含信息,胡人所背负是“曲辕犁”,为唐代出现农具。39/98(·山东文综·T11·4分)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描述反应了()①男耕女织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观念③家庭手工业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0/98【试题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分析能力。“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反应了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家家守村业”反应了重视农业观念,“头白不出门”表达是安土重迁思想。41/981.(·广东单科·T3·3分)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生产。依据当初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42/98【试题解析】选B。解答本题关键是判断江宁织造局为官营手工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具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生活用具。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最优异工匠,使用最好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43/982.(·海南单科·T7·2分)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萌芽D.商业经济发展44/98【试题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分析能力。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络不亲密。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具用具,伴随商品经济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城镇市场快速增加需要,其地位日益主要,在许多行业逐步超出官营手工业。45/9846/98一、选择题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協田”卜辞。“協”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应殷商时期农业发展信息有()①已经使用耒耜耕作方式②当初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实商代已经有井田制了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7/98【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了解能力。本题解答关键信息是对“協”字解释,其中“三耒共耕”信息能够说明①②正确。材料信息反应是一个井田制耕作方式,由此证实③正确。材料中“王”指当初商王,他大令众人協田,能够说明④正确。48/982.某位同学为了探究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搜集了以下材料。其中最有说服力是()A.考古发觉春秋时期反应牛耕文物B.春秋时期典籍中出现“牛”与“耕”结合在一起人名字C.战国早期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奠用牛)为畎亩之勤”记载D.成书于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记载49/98【解析】选A。文物属于实物证据,含有很强说服力,A符合题意;典籍中人名和记载属于间接证据,含有一定说服力,B、C不符合题意;叔均是传说中人物,他相关记载作为史实说服力最小。50/983.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小农经济一个特点是()A.封闭性B.落后性C.脆弱性D.分散性【解析】选C。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题中四个选项是小农经济弱点,材料信息反应是当小农经济受到外界冲击时脆弱性一面。51/984.“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是()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B.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D.“中国”一词在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52/98【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了解能力。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A项认识错误;郡县制盛行于秦朝,C项有误;D项中“意思一致”说法有误,所以排除A、C、D三项;西周时以青铜铸造为代表手工业是由官府垄断,本题选B项。53/985.以下是文物工作者在一座古墓中发觉文物。据这些文物判断该座墓葬形成时间应不早于()A.唐朝B.元朝C.宋朝D.清朝54/9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该墓主人生活年代应该以最迟出现文物判断,人面彩陶壶开始出现在原始社会,定窑为北宋五大名窑,珐琅彩瓷瓶开始出现于明清时期。55/986.《颜氏家训》中有一句话,“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说明了()A.官营手工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作用B.民营手工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作用C.家庭手工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作用D.家庭手工业弊端【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解读信息能力。由“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知其为封闭“小农经济”;由“但家无盐井耳”可知除盐等生活用具外,基本自给自足。56/98二、非选择题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国语·齐语》记载了管仲对齐桓公所说话:“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夷、斤、斸(zhú),试诸壤土。”材料二战国时期铁制农具57/98材料三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捆布参,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四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晁错《论贵粟疏》58/98材料五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对象,为了确保赋税、徭役供求,封建国家从来关注这一阶层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勉励垦荒等政策,主动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朔农村社会与佃仆制》59/98(1)材料一、二所反应历史信息与小农经济形成有什么关系?(2)依据材料三概括小农经济突出特征。(3)依据材料四,说明封建社会农民实际生活情况是怎样?(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施扶植小农经济政策原因。(5)依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久存在原因。60/98【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第(1)题,由“恶金以铸鉏、夷、斤、斸(zhú),试诸壤土”和“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即可概括回答;第(2)、(3)题,概括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从经济基础、政治需要、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概括;第(5)题,从小农经济本身特点、封建国家政策和中国封建社会屡次动荡等方面综合分析即可。61/98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升,推进了小农经济形成。(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赋税过重,徭役频繁,疾病重大,人情往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62/98(4)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主要起源,农民是封建国家主要兵源,小农经济情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危。(5)农民含有较高生产主动性;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重视培植小农经济;中国古代不停王朝更替,使得小农经济出现“生死轮回”。63/9864/9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耒耜”是指()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C.生活用具D.祭坛礼器【解析】选A。本题考查调动利用知识处理问题能力。耒耜是原始社会出现松土工具,它们出现,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升。65/98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发这一改变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确实立【解析】选B。本题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能力。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显然在揭示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改变根本原因显然是因为生产力水平提升即铁犁牛耕推广。66/983.(·淮安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域兴修大批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域进行打井浇灌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B.战国、秦汉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能力。从材料信息上看,作者揭示了铁制工具与兴修水利工程关系。铁器大力推广是在战国、秦汉时期,联络战国时期郑国渠修建、秦朝灵渠开通和汉朝西北地域坎儿井开凿,可知答案为B。67/984.南宋诗人范成大写诗“曲尽吴中农圃故事”,《刈麦行》诗云:“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麨。”以下说法正确是()A.无法表达我国精耕细作水平进步B.印证了稻麦复种制出现C.无法反应南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D.描写了代田法大规模推广【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从诗词中解读信息能力。依据诗中反应收获麦子后再种晚稻史实,可知稻麦复种制出现。68/985.(·常州模拟)“虎年运程零时钟声响彻天涯,新年列车按时出发。它驮去一个难忘岁月,迎来了又一度火红年华……”这是年春节祝福短信,其中“虎年”说法源自()A.中国原始图腾崇敬B.中国古代农业文明C.中国古代宗法制D.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解分析能力。这则短信表示了人们对亲朋挚友春节美好祝福,“虎年”说法来自于中国农历中“十二生肖”纪年法,这源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69/9870/986.我国古代一些著作中多相关于农业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应了()A.中国古代农业依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重视因地制宜71/98【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材料中“厚(候)之为宝”,“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麦黄种麻,麻黄种麦”反应了古代农业依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用粪犹用药”反应了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这些集中反应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特点,故排除A、C两项,选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表达,排除。72/987.南京云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它挑花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线,理得井井有条,“七上八下”成语就是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田庄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73/9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南京云锦过去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且织造技艺要求非常高,只能在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官营手工业中才能生产。74/988.(·南通模拟)史书记载,南北朝时著名冶金家綦毋怀文炼钢方法是:“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就是说,选取品位比较高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这种炼钢方法是指()A.制刀法B.灌钢法C.百炼钢法D.炒钢法75/98【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了解能力。材料中做法是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百分比配合,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钢。这种做法便是灌钢法。76/989.唐朝李贤在《后汉书》注文中说:“……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这里描写生产工具主要功效是()A.浇灌B.排涝C.冶铁D.挖煤【解析】选C。由“吹炭”和“激水以鼓之”可知该工具为鼓风冶铁工具。77/9810.(·无锡模拟)下列图展示了我国古代两种著名瓷器“秘色瓷天鹅笔洗”和“粉彩蝠桃‘福寿’纹橄榄瓶”。这两种瓷器制瓷技术分别始于()A.汉朝唐朝B.唐朝宋朝C.元朝明朝D.唐朝清朝78/98【解析】选D。本题考查我国制瓷技术发展。唐代秘色瓷极为名贵,图中瓷器即为其中之一。清朝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质量到达了顶峰,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当初制瓷水平突出代表。图中两件瓷器制作技术就分别开始于这两个朝代。故答案选D。79/9811.明朝后期,在苏州等江南地域丝织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出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意识有所淡化B.明朝政府勉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放松D.民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时尚80/98【解析】选D。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络不亲密。而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具用具,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民营手工业能够满足面向城镇市场快速增加需要,其地位日益主要,在许多行业逐步超出官营手工业。81/9812.据记载,1645年在今南京建立了江宁织造府,1907年废止。江宁织造府生产目标是()A.供宫廷贵族消费B.民间消费C.市场流通D.为政府营利【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江宁织造府是官营手工业代表,其生产目标是供宫廷贵族消费。82/98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7分,第14题23分,共40分)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列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时使用一幅示意图:83/98材料二据大洋网—广州日报:年9月26日,“南澳一号”明代古沉船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开启仪式在汕头市南澳县举行。水下考古教授经过勘探,“南澳一号”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瓷器。据相关人员预计,装载瓷器最少有1万件,甚至有6万之巨。古沉船可望在今年12月中旬在世人面前展露真容。84/98(1)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相关研究主题是什么?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能够得出怎样结论?(6分)(2)我们在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时,还能够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最少两个角度)(8分)(3)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我们会从“南澳一号”找到哪些种类瓷器?(3分)85/98【解析】本题以相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图片和相关手工业发展问题新情境、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和对现实生活观察和认识。答案:(1)主题: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演变。(或中国古代犁耕技术发展与完善)结论:中国古代耕作方式(或犁耕技术)经历了由直辕犁到曲辕犁转变,犁耕技术已经相当完善。86/98(2)①农业生产工具演变,如从耒耜到青铜工具再到铁农具演变。②农业浇灌方式演变,如从开沟排水到水利工程修建和农业浇灌工具不停改进等。(另外,也能够从农作物品种日益丰富,统治者农业政策演变等角度归纳)(3)青瓷、白瓷、青花瓷等。87/9814.(·苏州模拟)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