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上册实验探究强化物理综合试题含解析(一)一、实验题1.利用声现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小刚敲击一个音叉,如图1所示,现放大音叉的右臂,那么此音叉臂从最左端的A位置经过B位置到达C位置后,再由C位置再次经过B位置返回最左端,这样叫做振动一次。(1)以下关于物体所做的机械运动,属于振动的是._______;(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A.蝴蝶飞行时其翅膀的运动B.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C.射出枪膛的子弹向前飞行的运动D.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变“胖”变“虚”了(2)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如果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50次,它的频率就是50Hz。小刚从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录像中获知,音叉振动200次所用的时间是2s,则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是____Hz;利用手机的某个应用可以显示瞬间的声音波形图,仅由该音叉发声时,保持手机和音叉的位置均不变,在相同的设置下,小刚先后两次用手机显示其声音波形图,截屏如图2,可知手机接收到的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发生了变化。(3)图3中的分贝仪是检测噪声强度的仪器。根据小刚在(2)小题中手机先后截屏的声音波形图,可判断.放在手机旁边位置不变的分贝仪的示数会______(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2.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12345678910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单层7978828073848482818080双层2023242424252222212523(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4)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两种玻璃中隔音效果好的是______;如果把双层玻璃中的空气抽掉,则隔音效果最好,原因是______。3.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提供的器材如图所示,有报纸、塑料片、餐巾纸、棉花、机械秒表、音叉、盒子、以及可以监测声音强弱的声强计。(1)实验中你选择的声源是______;(2)如果将选择的声源放入盒子中,在盒子中塞入上述不同材料时的注意点是______,检测声音强弱时声强计到盒子的距离应______;(3)技术人员也经常对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比较,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各种隔音设备,请举出一种.______。4.如图所示小明在做声学实验.(1)他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产生的;(2)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______有关;(3)然后他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______有关;(4)爱动脑筋的小明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由于管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音色”)就不同,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小吸管乐器。5.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一个“土电话”。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2)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3)相距相同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4)小华和小刚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a和______;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的关系。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则该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答._____________。6.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_____________有关。(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具体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4)该实验还能表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7.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你_____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_____;(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_____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4)该实验表明声音不能在_____中传播。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拄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悬挂着的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3)如图内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9.小明和小亮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两人组装的实验装置均如图甲所示。(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___________(选填“”或“”)铁圈。(2)当水温升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后停止读数,实验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丁所示,则图___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4)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人实验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小明在实验中的水比小亮实验中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5)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③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10.江南农村有腌咸菜的习俗,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咸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结冰。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状态、测量其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像中你判断盐水结成的固体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______。盐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热量;(2)盐水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在第时,物质处于______态;(3)实验证实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______(选填“高”或“低”);(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1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海波______,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A.快B.慢C.不变),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除图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_。(3)海波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_____。(A.水蒸气B.小水珠C.都有可能)(4)停止加热,海波逐渐冷却,它的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下面四个图像中的___________。12.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时间/min····11121314151617181920····温度/℃····95969798989898989898····(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温度为______℃;在图中______(选填“甲”“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由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若在沸腾时熄灭酒精灯,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要______;(4)在图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____)(5)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13.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_;(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___________(选填“小于”或“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19395979999999999(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1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温度计此时的示数是______℃;(2)小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6789101112131415温度/℃…92939495969798989898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但温度______;(3)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水滴。15.小欢和小乐学习物态变化后,做了两个实验.(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①分析图线a可知,质量为m1的水沸点是______℃,原因是当地大气压强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②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b”、“c”或“d”);(2)他们用图丙装置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①除图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②安装实验器材时,应先确定______的位置(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实验中,观察试管内物质的______,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记录如下.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3035394448484850535659③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5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该物质为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6.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______;(2)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第______min时水的温度,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时间/min……891011121314……温度/℃……96979898959898……(3)当水温升到90℃时,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发现从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请你帮他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根据表格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17.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_______。(选填“显示光路”或“降低温度”)(2)红色激光ON的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_______的位置。(3)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_______。(4)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该同学在玻璃罩内装入了量角器,多次改变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AO与ON的夹角、OB与ON的夹角。该同学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在反射时,反射角与______是否有关。18.实验中小文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最好在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位置进行;最好选择_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玻璃板做实验;(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小文在玻璃板前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_所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法。(3)请在图乙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的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______。19.小红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除图中器材外,本实验还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图中反射角是_______度。(2)将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放置在平面镜上,白色硬纸板AB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可以垂直也可不垂直”)(3)将一束光紧贴硬纸板斜射向镜面上的O点时,可在AB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转折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还能探究._______;如果让一束光线沿NO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方向转20°,则反射光线会沿顺时针方向转_______度。2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用此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选填、或);(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选填、或);(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21.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了______;(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3)再拿一支外型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4)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______(选填“A”或“B”),便于确定______的位置。22.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如果有6mm厚和3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玻璃板在摆放的时候要与桌面______。实验中选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把光屏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______;(2)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A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小明用光屏代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4)如图乙所示是小梦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她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24.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标有刻度的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2)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着AO入射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cm;(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如图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如图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眼镜(“近视”或“远视”)。(5)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屛上的像______(填选项序号)。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26.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如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______、______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应从凸透镜的______(选填“右”或“左”)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成像的。(4)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实像时,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选填正确的序号)。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27.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___________方(选填“上”或“下”),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调。(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3)若此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_。(4)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28.为探究“物体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像的特点”,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火柴、光屏、刻度尺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首先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其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都与光具座的轨道_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2)点燃蜡烛后,为使烛焰的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为检验是否调好,同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3)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某点,如图所示,此时物距是______cm;(4)实验中如何移动光屏找到烛焰清晰的像?_______;(5)某小组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的凸透镜有一个小缺口,并且实验室没有多余的完好的凸透镜了,该小组若用此凸透镜实验,光屏上烛焰的像能否完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选择焦距为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他先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一条与光具座___________的直线上。(2)保持凸透镜如图所示位置不变,将蜡烛由远到近逐渐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到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偏斜,此时观察到火焰的像是向_____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偏斜。(4)现保持成像后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仅将蜡烛移动到刻度线处,在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做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看做人眼的视网膜,则该成像情况相当于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看物体。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添加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_________cm;(2)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锻、光屏,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3)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该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实像,这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若想再次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该凸透镜和光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直到___________为止。31.小兰和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其中竖直放置的光屏可绕其上所在直线前后折转。(1)实验时小兰让光束沿射入水中,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______方向偏折,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2)接着小兰让光束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小芳将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时,在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小兰和小芳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入射角0°15°30°45°60°折射角0°11.3°22.1°35.4°40.9°32.小明在实验室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1)实验前调节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使之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目的是______。(2)如图甲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在(2)小问的基础上将蜡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小明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乙所示,因为近视眼镜对光有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凸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3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平均速度”的情形。(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cm;(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运动到位置B止,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为___________s;(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34.小强想探究锥角不等对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他采用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他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以此来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1)小强的探究方案是否科学.________(是/否),理由是.___________。(2)小强选用纸锥B测量其下落速度,他用每隔0.2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下纸锥B下落过程的照片。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用直尺测量该照片上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测得照片上E、F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cm,纸锥从E点下落到F点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s。若照片相对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40,则纸锥在EF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3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所用时间,比较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测得AB段的距离为40.0cm,所用时间为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2)某同学在小车未到达B点就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3)探究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点由静止开始下滑;(4)实验中测得AC段的时间为2.8s,则______(选填“>”“<”或“=”)。36.王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4)张刚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37.图甲为“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在内径约为0.8cm、长为100cm的玻璃管中注水近满,上端留一小段空气柱,再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从0点开始计时,每隔20cm记录一下时间。(1)如图甲所示,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是为了______;(2)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你认为这个数据可能是______;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2040608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248(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的气泡运动的s-t图像;______(4)由图像可知.在计时的这段时间里气泡做______运动,其速度为______m/s;(5)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小华提出把80cm分成16段,每段5cm进行研究。请对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______。38.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让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_____和_____。(2)为防止下落时间太短,不便测量,应选择锥角较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或从较_____(选填“大”或“小”)的高度开始下落;(3)小明实验小组测量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三人同时测量时间。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表格所有空格。下落距离s/m下落时间t1/s下落时间t2/s下落时间t3/s下落时间平均值t/s________1.801.41.61.5_________________(4)小明所在小组又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速度大于B点到C点速度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9.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1所示,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2)小球所放的斜面应该较长而且坡度较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3)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CD段的路程为______m;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sAB=0.3mtAB=0.5svAB=0.6m/svB=1.2m/ssBC=0.9mtBC=0.5svBC=_______vC=2.4m/ssCD=_______tCD=0.5svCD=3m/svD=3.6m/s(4)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v﹣t图象,如图所示,假设斜而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m/s。40.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明和同学们用两个相同的纸片分别載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1)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该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___(a/b)位置开始释放。(2)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①图丁中能反映出该纸维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填字母)。②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8,小明测得照片上B、D之间距离为2cm,则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__________m/s。纸锥在AB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BD间的平均速度。(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从相同高度(足够高)下落的最终速度不同,请提出猜想.纸锥下落的最终速度可能与纸锥的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有关。【参考答案】一、实验题AD100响度减小【详解】(1)[1]A.蝴蝶飞行时其翅膀的运动满足题目中振动的方式,故A符合题意;B.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属于转动,故B不符合题意;C.解析.AD100响度减小【详解】(1)[1]A.蝴蝶飞行时其翅膀的运动满足题目中振动的方式,故A符合题意;B.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属于转动,故B不符合题意;C.射出枪膛的子弹向前飞行的运动属于抛体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的运动满足题目中振动的方式,故D符合题意。故选AD。(2)[2]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是[3]由图2可知,两次声音的波形图形状相似,频率相同,振幅不同,由此可知手机接收到的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3)[4]由(2)可知,后截屏的声音响度小,则放在手机旁边位置不变的分贝仪的示数会减小。2.随意拉开橡胶球,橡胶球撞击玻璃板的力大小不同玻璃球弹开的距离远近当玻璃板受到相同大小的力撞击时,双层比单层玻璃板振动的弱双层玻璃真空不能传声【详解】(1)解析.随意拉开橡胶球,橡胶球撞击玻璃板的力大小不同玻璃球弹开的距离远近当玻璃板受到相同大小的力撞击时,双层比单层玻璃板振动的弱双层玻璃真空不能传声【详解】(1)[1]实验中,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较杂乱的主要原因,应逐渐增大球与玻璃间的距离,这样数据就会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2)[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无法用眼直接观察,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玻璃板振动的强弱。(3)[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在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受到相同敲击力,双层比单层玻璃板振动的弱。(4)[4][5]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两种玻璃中隔音效果好的是双层玻璃;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两层玻璃之间接近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这种窗户能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3.机械秒表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相同降噪耳机【详解】(1)[1]音叉和机械秒表都能够发出声音,但机械秒表的声音稳定且有规律,而音叉的声音不稳定,所以可以选择机械秒表解析.机械秒表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相同降噪耳机【详解】(1)[1]音叉和机械秒表都能够发出声音,但机械秒表的声音稳定且有规律,而音叉的声音不稳定,所以可以选择机械秒表作为声源较为合适。(2)[2][3]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时,要应用控制变量法,将机械秒表放入盒子中,在盒子中塞入上述不同材料时的注意点是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检测声音强弱时声强计到盒子的距离应相同。(3)[4]生活中常用隔音材料制造降噪耳机、电影院墙壁的装修材料等。4.物体振动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调【详解】(1)[1]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使尺子振动,同时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解析.物体振动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调【详解】(1)[1]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使尺子振动,同时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2][3]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此时刻度尺的振动的幅度是相同的,但由于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导致刻度尺振动的频率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3)[4][5]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不同;此时刻度尺的振动幅度变化,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这表明响度与振幅有关。(4)[6]当对着管口吹气时,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就发出声音;管的长短不同,筒内空气柱的长短就不同,振动时频率就不同,所以使声音的音调就不同。5.固体能传声振动停止,发生停止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c琴弦粗细有多个变量【详解】(1)[1]土电话由棉线和纸杯制成,这些都是固体,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解析.固体能传声振动停止,发生停止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c琴弦粗细有多个变量【详解】(1)[1]土电话由棉线和纸杯制成,这些都是固体,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2)[2]用手捏住棉线,使棉线停止了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听不到声音。(3)[3]距离相同,说话的响度相同,用金属线听到的声音较大,说明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4)①[4]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需要控制琴弦长度、横截面积等其他因素不变,应选琴弦a和c。②[5]琴弦a和b长短、材料相同,粗细不同,是为了研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③[6]琴弦c和d长短不同,材料也不同,有多个不同变量,不能准确得到某个因素和音调的关系。6.左右振动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能量【详解】(1)[1]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解析.左右振动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能量【详解】(1)[1]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左右振动。(2)[2]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3][4]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也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具体关系是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4)[5]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且能引起肥皂泡的振动,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7.能减弱不能玻璃罩内的气体没有完全抽出真空【详解】(1)[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能听到音乐,因为钟罩内有空解析.能减弱不能玻璃罩内的气体没有完全抽出真空【详解】(1)[1]在玻璃钟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音乐闹铃,钟罩底部插上玻璃管的软木塞,此时能听到音乐,因为钟罩内有空气,空气可以传声。(2)[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空气是越来越少的,而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那么听到音乐声将会减弱。(3)[3][4]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不能听到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声;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这是因为玻璃罩内的气体没有完全抽出,有一些气体存留,可以传递一些声音。(4)[5]该实验有空气时,能听到声音,没有空气时,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8.振动在桌面上一些纸屑(细小物体)空气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详解】(1)[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解析.振动在桌面上一些纸屑(细小物体)空气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详解】(1)[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2)[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3]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4)[4][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9.B96丁98小明组的水的质量比小亮的小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详解】(1)[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因此应该先固定铁圈。(2解析.B96丁98小明组的水的质量比小亮的小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详解】(1)[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因此应该先固定铁圈。(2)[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6℃。(3)[3]水在沸腾前,水温较低,底部少部分水汽化为水蒸气冒出时,又同时有一部分水蒸气会马上液化成水,所以气泡少,且会在上升过程中变小,因此图丁是沸腾前的情形,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因此图丙是沸腾时的情形。(4)[4]由图像知,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5]水的质量的多少、水的初温的高低都能影响水沸腾的时间,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小亮组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小明组的水的质量比小亮的小(或小明组的水的初温比小亮的高)。(5)[6]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前面的图象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10.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放出固低变多【详解】(1)[1][2]盐水结成的固体是晶体,依据是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图像中该物质1解析.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放出固低变多【详解】(1)[1][2]盐水结成的固体是晶体,依据是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图像中该物质10min到20min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3]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变。(2)[4]晶体凝固过程从10min开始,到20min结束,共用了10min。[5]在第25min时,凝固已经结束,物质处于固态。(3)[6]水的凝固点是,题中甲图的凝固点是,盐水的凝固点变低了。(4)[7]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盐冰水混合物中时,冰水混合物会放出热量,则冰会变多。11.熔化慢秒表BD【详解】(1)[1][2]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让海波吸热熔化;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找到熔化规律。(2)解析.熔化慢秒表BD【详解】(1)[1][2]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让海波吸热熔化;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找到熔化规律。(2)[3]除图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秒表,每隔相同的时间测量记录温度值。(3)[4]“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故选B。(4)[5]海波逐渐冷却,由液态变为固态,故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凝固结束温度降低,故选D。12.甲不变吸热减少水的质量,或用初温较高的水进行加热等【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2℃。[2]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解析.甲不变吸热减少水的质量,或用初温较高的水进行加热等【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2℃。[2]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图甲是沸腾时的现象,乙是沸腾前的现象。(2)[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4]在水沸腾过程中熄灭酒精灯,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4)[5]根据描点法画出水沸腾的图像,如图所示.(5)[6]水的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过低或水的量太大或烧杯未加盖造成的。所以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或给烧杯加盖来缩短加热时间。13.乙自下而上99小于撤去酒精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详解】(1)[1]温度计读数时,温度的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柱的液面相平,解析.乙自下而上99小于撤去酒精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详解】(1)[1]温度计读数时,温度的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柱的液面相平,故乙读数正确。(2)[2]安装铁架台时需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先按酒精灯放好铁圈、然后是石棉网,在烧杯中倒入水后,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盖上纸板,再安装温度计。(3)[3]当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4分钟之后水的温度一直没有变化,故可以判断水的沸点为99℃。[4]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水的沸点为99℃,故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5]判断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可以在水沸腾时撤去酒精灯,停止给水加热,观察水是否可以继续沸腾。(4)[6]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进行实验,水的初温也相同,然而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并不相同,水的质量和初温都相等,加热装置也相同,那么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从而导致加热时间不同。14.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杯底B9598吸热不变液化【详解】(1)[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由图可知,实验中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解析.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杯底B9598吸热不变液化【详解】(1)[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由图可知,实验中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杯底。[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读数方法正确的是是B。[3]如图,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示数为95℃。(2)[4]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温升到98℃时开始沸腾,水的沸点为98℃。[5][6]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用来维持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3)[7]烧杯口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高温水蒸气上升时遇冷后液化形成的小水滴。15.低于c秒表铁圈C状态固液共存态晶体【详解】(1)①[1][2]沸腾时液体温度不变,分析图线a可知,质量为m1的水沸点为99℃;气压越高,沸解析.低于c秒表铁圈C状态固液共存态晶体【详解】(1)①[1][2]沸腾时液体温度不变,分析图线a可知,质量为m1的水沸点为99℃;气压越高,沸点越高,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故当地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②[3]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若其他条件不变,则水达到沸腾所需时间会增长,沸腾时温度不变,故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c。(2)①[4]实验中需要记录时间,除图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②[5][6]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先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及水浴法加热要求确定悬挂温度计铁棒的位置,安装实验器材时,应先确定铁圈C的位置;实验中要注意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和时间。③[7][8]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4min到6min时,该物质的温度不变,该物质为晶体,第5min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16.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1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没有加盖或水质量太多等98℃【详解】(1)[1]温度计使用时下方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触容器底和壁,解析.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1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没有加盖或水质量太多等98℃【详解】(1)[1]温度计使用时下方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触容器底和壁,明显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2)[2][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通过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从第10分钟开始水已经沸腾,温度应保持98℃不变,但是第12分钟温度低于98℃,这是一组错误数据。(3)[4]由图可知,烧杯没有加盖,会向空气散热,加热时间变长,同时水质量大也会导致加热时间变长。[5]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8℃不变,也就是此时水的沸点是98℃。17.显示光路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详解】(1)[1]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使光路更加明显,显示光路。(2)[2]因为ON经过入射点O垂直于镜面,所解析.显示光路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详解】(1)[1]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使光路更加明显,显示光路。(2)[2]因为ON经过入射点O垂直于镜面,所以ON就是法线的位置。(3)[3]缓慢转动圆台,看到三束光能够重合,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4]AO与ON的夹角是入射角,OB与ON的夹角是反射角,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18.较暗较薄反射等效替代【详解】(1)[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解析.较暗较薄反射等效替代【详解】(1)[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好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由于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故最好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2)[3][4]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可以判断物像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5]眼睛看到蜡烛S点的像S',将眼睛与像S'连接,玻璃板前的即是反射光线,同时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19.量角器46一定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40【详解】(1)[1][2]在本实验中,要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除图中器材外,本实验还需解析.量角器46一定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40【详解】(1)[1][2]在本实验中,要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除图中器材外,本实验还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量角器。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图中反射角是(2)[3]只有硬纸板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保证法线和平面镜垂直,故将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放置在平面镜上,白色硬纸板AB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一定垂直。(3)[4][5]硬纸板可显示光路,若将硬纸板向后缓慢旋转时,反射光线看不到了,则证明了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故将一束光紧贴硬纸板斜射向镜面上的O点时,可在AB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转折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还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如果让一束光线沿NO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反射角也为,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方向转20°,则入射角为,反射角也为,反射光线会沿顺时针方向转过的角度为20.②①不能【详解】(1)[1]刻度尺可以量出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因此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2)[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根点燃用于解析.②①不能【详解】(1)[1]刻度尺可以量出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因此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2)[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根点燃用于成像,一根未点燃用于比较像的大小,因此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3)[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2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大小相等等效替代法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前面反射B像【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求玻璃板竖解析.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大小相等等效替代法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前面反射B像【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求玻璃板竖直放置,当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时,玻璃板另一侧的蜡烛B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未点燃蜡烛替代点燃的蜡烛的像,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4]像无法在光屏上呈现,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5][6]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的前面,通过光的反射原理来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7][8]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实验观察,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垂直大小不能虚【详解】(1)[1]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避免因为玻璃板后导致的重影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选择3mm解析.垂直大小不能虚【详解】(1)[1]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避免因为玻璃板后导致的重影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选择3mm的玻璃板。[2]为了能使像和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实验中应使玻璃板与桌面垂直。[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4][5]光屏能可以承接到的是实像,承接不到的是虚像,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3.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变不能多次实验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详解】(1)[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解析.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变不能多次实验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详解】(1)[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2)[2]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3)[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4)[3]在实验中小梦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分别测量、记录物距与像距,这样做的目的是.多次实验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24.入射光和反射光入射角和反射角不发生不能【详解】(1)[1][2]因为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为了更好的观察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传播路径,实验中采用了白色硬纸板,光线解析.入射光和反射光入射角和反射角不发生不能【详解】(1)[1][2]因为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为了更好的观察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传播路径,实验中采用了白色硬纸板,光线在白色纸板上的轨迹就容易观察到了,也方便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2)[3]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为反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3)[4]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25.0倒立放大幻灯机B远视D【详解】(1)[1]由图1知,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40.0cm-3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解析.0倒立放大幻灯机B远视D【详解】(1)[1]由图1知,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40.0cm-3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2)[2][3][4]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所示时,物距是15cm,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应用此原理制成的。(3)[5]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u=16cm-10cm=6cm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4)[6]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是远视眼镜。(5)[7]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还是完整的像;只是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亮度会减弱,故选D。26.上右倒立放大幻灯机虚右D【详解】(1)[1]如图,像的位置偏高,因为烛焰经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像,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解析.上右倒立放大幻灯机虚右D【详解】(1)[1]如图,像的位置偏高,因为烛焰经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像,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移动。(2)[2]把蜡烛移到A点处,物距变小,像距将变大,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右移动。[3][4][5]把蜡烛移到A点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6][7]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小芳应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虚像。(4)[8]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则使成像的光线变少,会使像的亮度变暗,但是不会影响像的完整性,故选D。27.上下7.5缩小照相机靠近【详解】(1)[1][2]由于蜡烛燃烧变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向光屏的上方移动,要使像在光屏的中央,凸透镜解析.上下7.5缩小照相机靠近【详解】(1)[1][2]由于蜡烛燃烧变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向光屏的上方移动,要使像在光屏的中央,凸透镜需要向下移动。(2)[3]当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时,此时蜡烛在二倍焦距的位置,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7.5cm。(3)[4][5]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和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4)[6]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物距相对变大,像距就要缩小,所以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28.垂直见解析40.0见解析能【详解】(1)[1]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其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都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以保证成像在光屏之上。(2)[2]为检验是解析.垂直见解析40.0见解析能【详解】(1)[1]调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其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都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以保证成像在光屏之上。(2)[2]为检验是否调好,可观察光屏上的光斑是否在光屏中心处,再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斑始终处于光屏中央。(3)[3]刻度尺分度值为1cm,计算此时物距为u=50.0cm-10.0cm=40.0cm(4)[4]为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可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再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像都变模糊。(5)[5]凸透镜有一个小缺口,会导致所成像亮度变暗,但成的像依然是完整的。29.平行缩小右侧远视眼凸透镜【详解】(1)[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即在解析.平行缩小右侧远视眼凸透镜【详解】(1)[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即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2]已知f=10cm,将蜡烛由远到近逐渐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u>2f,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3]由于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与物体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偏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左右相反,则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向右倾斜。(4)[4]保持成像后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仅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线处,物距变小了,则像距变大,即像成在了光屏的后方,相当于远视眼。[5]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要时折射光线会聚一些,所以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添加一个凸透镜。31.同一高度使烛焰的像显示在光屏的中央倒立、放大投影仪上下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详解】(1)[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解析.同一高度使烛焰的像显示在光屏的中央倒立、放大投影仪上下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详解】(1)[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20cm-10cm=10cm(2)[2][3]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可以使烛焰的像显示在光屏的中央。(3)[4][5]由图乙可知,物距是15cm,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应用此原理。(4)[6]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7][8]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需将像向下移动,可将该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动,直到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3法线不能在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详解】(1)[1]光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临时施工围墙工程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农业科技项目投资与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某创业公司股东之间股权转让及相关权益的协议
- 2024年建筑工程节能减排与环保技术应用合同
- 2024年建筑行业工人聘用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城市绿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协议模板版
- 2024年工业用地征用协议3篇
- 2024年商业展览场地预定合同3篇
- 2024年度物业服务合同服务内容扩展5篇
- 2024年公司合作框架协议3篇
- TSZSSA 0002-2023 证券公司重要信息系统容量管理标准
- 小学美术-快乐刮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校园足球技能等级评价标准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 (5.1.5)-2.1.5建筑砂浆分层度试验
- XX电厂拆除施工方案
- GB/T 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 GB/T 17413.3-2010锂矿石、铷矿石、铯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铯量测定
- 理疗室管理制度
-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全部课件(共4课时)
- 《如今家乡山连山》优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