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Gaoer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高三历史Gaosan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第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第页高三历史二轮学案(专题四文以化人——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变与传承)第5课时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艺成就一、科技(一)天文学1、天象观测:①世界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②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2、天体测量:①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证明浑天说,其地圆见解比欧洲早1000年,发明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②唐朝:僧一行与梁令瓒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实测子午线;③元朝:郭守敬制简仪;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受到世界天文学推崇。3、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领先的原因:①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②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宣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③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乾地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二)数学1、计算方法:①春秋出现九九乘法口诀;②春秋战国出现筹算法;③元朝出现珠算法。2、数学专著:东汉《九章算术》总结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以算筹为工具、以十制位计算的数学体系形成。(邹平人刘徽《九章算术注》使该书进一步推广)3、圆周率:三国刘徽精确到3.1416;南朝祖冲之精确到七位,领先世界1000余年。(三)农学四大农书1、《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介绍北方生产经验,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2、《农桑辑要》:由元代大司农司主编,最早官修农书;3、《农书》:元朝王祯,综合南北经验,涉及农林牧副渔,附有《农器图谱》(有水排、木活字等记载)4、《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科技,达到传统农业科学顶峰。(四)医学(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1、《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提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形神、天人五大核心理论,奠定中医理论基础。2、《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3、《神农本草经》:东汉出现,较早的药物学著作。4、《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创立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五)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外传以及世界影响:发明过程传播对西欧的意义造纸术①发明: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②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4世纪传到朝鲜,后来传到越南和日本,又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成为科学复兴的手段,推进了民众教育和科学普及。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欧洲社会进步。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以后又出现木活字、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指南针①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司南;指南车、指南鱼。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火药①发明:唐初,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孙思邈所著的《丹经》最早记载了炼制火药的方法。②应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广泛应用于军事和生产。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火药的发明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推动了西方社会进步。【拓展提升】四大发明对中西方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根源:社会环境的差异。①经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欧洲——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快。②政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技术的发展;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瓦解了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为了加快资本主义发展,往往采取奖励科技发展政策。③文化:中国——理学等对思想的束缚;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视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理性、科学的学风。启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重视人才。(六)中国古代科技小结1、主要特点:①地位上的先进性:全面繁荣,长期领先于世界;②内容上的实用性:实用性很强,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探讨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学科体系;③研究方法上的经验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缺少观察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④应用上的封闭性: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缺乏进一步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2、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古代科技长期领先的原因(明清之前)16世纪后滞后发展的原因(明清以后)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封建社会衰落经济高度繁荣农耕经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思想文化包容、开放与传承重文轻技、八股取士、理学僵化外交民族、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根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启示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结果(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3、中西科技比较:项目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内容应用性和实用性强,属于应用科学属于理论科学方法重视经验总结和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未结合;重人伦,轻自然。重视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科学与技术结合。基础与农耕经济紧密相关与近代工业紧密相关地位世界领先,科技成众多、领域广推动三次科技革命4、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①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提供了保障;中央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重视和支持科技发展。③内外交流:民族融合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文化交流;吸收外来的先进科技成果。④人才: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进步培养了大量人才;古代人民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古代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精神和个人努力。⑤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⑥中华民族勤劳、刻苦、富于智慧和创新的精神。⑦交通便利促进了科技的交流和传播。二、文艺(一)汉字与书法1、文字与书法的发展脉络时期新石器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成就刻画符号甲骨金文七国混乱小篆隶书隶书艺术楷行草高峰重法尚意四家平民化个性化馆阁体呆板2、主要书体概要书体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时期原始社会商朝商周秦朝秦汉魏晋魏晋魏晋特征图画象形文字雏形符号化成熟文字可识浇铸金味线条圆润标准籀文字型略长圆润纤细布局匀称字型扁方雄浑方整平稳舒展字型方整平直稳重实用性强活泼实用雅俗共赏字型多变简约跃动代表大汶口半坡陶器殷墟十万片散氏盘毛公鼎泰山刻石李斯曹全碑乙瑛碑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3、重点突破(1)、秦朝统一文字历史意义: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魏晋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①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前提条件;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是把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内在动力;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基本条件。(3)、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①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强盛,开拓奔放,书法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洒脱;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法度规范,雍容遒劲;②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书法追求个性与韵味,忽略法度与规范,尚意轻法;③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二、绘画(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源头:新石器时代;岩画、陶画;代表《鹳鱼石斧图》;2、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帛画《人物龙凤图》。(二)绘画的成熟1、魏晋文人画出现:①条件:佛道发展,文化多元;逐渐形成士人群体;绘画理论出现;②代表:顾恺之“以形写神”,代表作《洛神赋图》、《女士箴图》。2、唐代——中外结合,盛唐气象: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展子虔《游春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等。(三)文人画的发展繁荣——写意1、魏晋:士人群体形成,文人画开端2、北宋:①成就:山水画独立;从写实到写意;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②条件:重文风气;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3、明清特点:个性鲜明,流派众多,出现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风格奇特的画家;4、文人画的主要特点:①写意手法,不重色彩,讲求神似;②追求意境和气韵,寄托情怀;③非功利目的,自娱性质;④形式上诗书画印一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自然观和人生观。(四)民间风情画的发展繁荣——写实1、宋代: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民间文化繁荣,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上最大亮点,代表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明清:小说插图、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等形式喜闻乐见,生活实用性强。三、文学(一)汉代以前1、诗经:①特点:内容风雅颂;手法赋比兴;四言为主;现实主义色彩;②代表作:《鹿鸣》《硕鼠》《关睢》等;③地位:《诗经》是中国诗歌源头,形成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2、楚辞:①特点:南方民歌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浪漫主义色彩;又称骚体;②代表作: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3、汉赋:①特点:铺陈辞藻,文采华丽;手法夸张;气势恢弘。②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豪迈的时代精神、粉饰太平、歌功颂德;③代表作:司马相如《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二)唐诗1、特点:成就辉煌;题材丰富;流派众多;诗体完备;2、原因: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推动、开放多元、由盛转衰;3、代表:①边塞诗:王昌龄、岑参、高适;②田园诗:孟浩然、王维;③浪漫主义: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④现实主义:杜甫,安史之乱后国破国亡的痛苦;白居易,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三)宋词1、特点:句式长短不一;适于演唱抒情;有程式词牌;2、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便于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3、代表:①婉约派:柳永、李清照;②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四)元曲:1、渊源:元散曲源于宋代,与元杂剧合称元曲;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2、特点:语言通俗、生动活泼、题材广泛、形式灵活;3、原因:元朝取消科举制,实行民族分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散曲抒发情怀;4、代表: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五)明清小说1、渊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唐朝传奇;宋朝话本。2、代表:四大名著、三言、两拍3、特点:达到高峰、数量繁多、题材多样、通俗生动、现实批判、崇商色彩等;4、原因: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市民阶层扩大;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危机。四、戏曲(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1、源头:原始社会的歌舞仪式,巫术色彩;2、发展:春秋战国的百戏,有戏曲元素;3、雏形:梨园歌舞戏;唐玄宗被尊为梨园行“祖师爷”4、形成:宋代瓦舍和温州南戏;5、成熟:元杂剧;特点是综合艺术、情节完整、角色配合、虚拟手法;代表有关汉卿与王实甫;6、普及:明朝城乡普及;昆曲鼎盛,被誉为“百戏之祖”。(二)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1、条件: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宫廷民间观众广泛;徽班乾隆末年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艺人融合创新。2、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代表是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3、特点:①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②表演:唱念做打四种形式;③伴奏:管弦乐和打击乐器;④综合:虚拟性、写意性、程式化,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为完美的艺术体系,成为古代戏曲的杰出代表,走向全国和世界,被称为“国粹”。一、选择题1.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2.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3.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五台山佛光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4.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5.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7.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8.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9.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10.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11.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12.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A.“颜柳二公书尤多” B.“唐之文章称韩柳”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 D.“李杜诗篇万口传”13.清代有《都门竹枝词》写道:“鼠尾钉头力不坚,竖觕(粗)横细四方肩。逢人便说欧公体,糟蹋欧公太可怜。……但将二两银交去,看戏何须问主人。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编。……公会筵开白昼间,嗷嘈丝管动欢颜。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閧(哄)传四喜班。”据此判断①京剧艺术的特点已经形成②徽戏进京为京剧形成助力奠基③戏曲已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该竹枝词折射出“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4.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1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②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③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④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16.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古代科技与文艺参考答案1.【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百姓‘三百里皆观’”“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的角抵表演雅俗共赏,受到不同阶层的欣赏,说明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不同阶层的人都欣赏角抵表演,没有强调对川剧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A项错误;根据材料“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可知,角抵表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不能完整体现材料内容,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角抵表演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没有体现其渊源,无法得出源于民间劳动技能的结论,D项错误。2.【答案】C【详解】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3.【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等信息可知,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为其发现实物“佛光寺”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说明此类壁画可与文化遗存互证,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壁画应源于现实中的实物,而不是源于艺术想象,A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能够为发现其实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一定程度上能够还原历史真实,但不能表述为“完整”,B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不是来自于学者的发掘,D项错误。4.【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其中草书字体具有写意性强和灵动性等特征。从材料可知张旭从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和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和草书笔法的神韵。这说明当时书写气象的开放性和灵动性,B正确;A是楷书的特征,排除;材料与书写笔画的繁杂性无关,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张旭书法的开放性,内敛性的说法错误,故排除D项。故选B。5.【答案】C【详解】北宋时由北朝民歌整理发展而来的乐府诗《木兰诗》中,载有“策勋十二转”这一唐代奖赏军功的说法,体现出其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C项正确;《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发展而来,其中虽有唐代奖赏军功的表述,但记载的并非“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错误;《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加工发展而成,不是宋代文人的创作,B项错误;《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经唐代传诵,宋代加工,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错误。6.【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7【答案】A【详解】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必备素养是琴棋书画,下围棋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故答案为A项。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不注重球类竞技、射箭和蹴鞠等体育活动,排除B、C、D项。8.【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句出自《楚辞》,属于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B选项符合题意。“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宋朝苏轼的诗句,A选项排除。“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唐朝杜甫的诗,C选项排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朝李白的诗,D选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对于战国时期文学作品的熟知以及离骚体诗的特点辨析。9.【答案】D【详解】由“官腔”、“雅乐”、“盛世元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名师点睛:本题体现出来的命题趋势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自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乎独霸中国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程式化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10.【答案】A【详解】“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点睛:优秀传统文化中,常体现出明显的民族性、地理性、时代性等特征,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下去,本题契合弘扬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点,考查考生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知识层面上考查到了唐诗、文人画、元曲、明清小说等;能力层面考查到了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等信息。11.【答案】D【详解】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故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12.【答案】D【详解】“李杜诗篇万口传”指的是李白与杜甫的诗,二人可以作为唐代诗歌发展的代表之一,故D项正确;“颜柳二公书尤多”是指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不属于诗文,排除A项;“唐之文章称韩柳”是指韩愈、柳宗元,其主要成就是散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奔放雄杰有若苏辛”指苏轼、辛弃疾,二人是宋朝人物,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13.【答案】B【详解】京剧艺术的特点在材料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故无法判定这时候其特点已经形成,故①错误;根据所学,材料中的“四喜班”是四大徽班之一,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徽班进京给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②正确;根据材料“公会筵开白昼间,嗷嘈丝管动欢颜”,可以得出戏曲已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