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古诗三首单元主题:责任◎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
物的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
内心。语文要素习作要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从军行[唐]王昌龄朗读音频
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因其擅长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手”。其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采莲曲》等。今存《王昌龄集》。
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代表诗人有高適、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
从军行
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词语解释【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西宁西。【暗】遮蔽,使其暗淡。【金甲】金属制作的铠甲。【破】打败。【楼兰】
西域古国名,诗中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
族政权。诗意:边塞一带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皑皑雪山都显得黯然无光,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对。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所见勾勒典型边塞环境——开阔、萧索侧面反映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青海湖青海思考一:“暗雪山”中的“暗”字应如何理解?边塞“暗”将士心情“暗”边疆生活艰辛,战场拼杀凶险远离家乡和亲人,不能团聚思考二:“孤城”“遥望”包含什么意味?◎对故土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时间漫长、战争频繁百战穿金甲誓死报国战场环境特点
从“终不还”的豪言壮语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一颗怎样的心?
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家的决心,一颗誓死报国、不惜为国捐躯的心。从军行景——长云、雪山、
孤城、玉门关杀敌报国崇高精神情——穿金甲、终不还悲壮
诗歌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篱笆门感慨秋天的后半夜,快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篱门感将晓将要天亮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总的主题是抒发政治抱负和同情人民苦难。其代表作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南宋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朗读音频rèn五千仞五岳yuè五千仞五岳√√仞(rènrén)岳(yuèyiè)易错提示:仞岳摩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仞摩遗岳词语解释【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五千仞岳】【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夸张、比喻写景手法:滚滚黄河东流入海华山巍然屹立、直耸入云描绘画面化静为动景物雄伟,有生气
思考:这两句诗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用意是什么?
诗人极力描绘祖国壮丽的河山,而这美好的河山已沦陷敌手,两相对比,更表达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对统治者无能的痛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泪尽情感体会由联想到遗民诗人企盼南宋朝廷收复失地却一次次落空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壮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南望王师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寄寓了失地未收、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说[唐]杜甫黄河
杜甫听到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闻河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朗读音频蓟北涕泪裳襄阳蓟北涕泪裳
襄阳jìtìxiānɡchánɡ涕巫左右结构框架结构词语解释【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涕】眼泪。【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漫卷】胡乱地卷起。【青春】指春天。【便】就的意思。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身在蜀地,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
安史之乱中,蓟北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断绝的惨景。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故乡,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剑外忽传收蓟北分析原因捷报到来的突然点出写作缘由诗人的反应涕泪满衣裳◎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数年颠沛流离,自己终于可以回归家园◎回忆多年离乱经历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看到妻子和孩子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手本,内心欣喜若狂。这两句所体现的各人的情感是什么?喜——“愁不在”——“喜欲狂”漫卷诗书(动作)妻子诗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这是对“喜欲狂”的进一步抒写,“放歌”“纵酒”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四个地名:
“即从”“便下”写出了时间之迅疾,转瞬之间,从巴峡到巫峡,又从襄阳到洛阳,飞驰的想象将诗人忽闻捷报、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推向了高潮。体会这两句诗的妙处巴峡巫峡襄阳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极而泣爱国爱民欣喜若狂喜不自胜归心似箭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名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
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战斗的惨烈,将士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写人民对南宋王朝的期盼。
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想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爱国热情
对南宋统治者无能的悲愤,仍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真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宋]陆游《关山月》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清]徐锡麟《出塞》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不破楼兰终不还()A.破坏B.打败C.破旧B2.便下襄阳向洛阳()A.就B.方便C.简单A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二、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黄河奔流入海,华山高耸入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
朗读指导:《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前两句写景,壮阔悲凉;后两句抒情,雄壮豪迈。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得低沉、缓慢一些,读出荒凉、肃杀的感觉;后两句语速可稍稍加快,语调也可转为高昂,读出戍边将士的气势和豪情。《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表现的是诗人的悲愤与期盼,朗读时前两句可读得稳重有力,语速不要太快,读出中原山水的开阔、森严之感;后两句可用一种沉痛的语气来读,“尽”和“又”可稍稍加重语气,充分表达出诗中深沉的感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整首诗要读得平稳、流畅。读到“愁何在”时语调可上扬,读出“喜欲狂”之感;读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时,可以读得酣畅淋漓一些;最后两句则要读出其中的轻快、迅疾,表达出诗人的迫切心情。背诵指导:三首古诗的背诵,可以和理解诗句、想象画面结合起来,在把握诗句意思和诗人感情的基础上,利用诗中的景物、地名等关键词语背诵。也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读书形式,如引读、轮读,激发朗读古诗的兴趣,在反复朗读后自然而然地背诵出来。默写指导:在背诵的基础上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注意字体端正,不写错别字,着重注意“仞、岳、摩、遗”等字的书写。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将士们在塞外身经百战,飞扬的黄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铠甲,但只要边患仍在,就绝不返乡。情感:这两句诗写出了将士们在边塞黄沙漫天的恶劣环境中无数次奋勇拼杀的场景,他们身上的盔甲已经被塞外的风沙磨得破旧不堪,但仍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多么震撼人心、令人敬佩,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的歌颂和赞美。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意: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情感:这两句诗写“遗民”的所思所想,是诗人的一种想象,其实年复一年地盼望王师北伐的,正是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的失望、悲愤与热切的盼望。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意: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程返乡。情感: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其中的“放歌”“纵酒”“作伴”“还乡”表达了诗人愉快、兴奋的心情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积累有关爱国的诗句,开展“诗中爱国
情”主题班会。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素养分析1单元主题2学习活动3达标检测4总结评价5素养分析01SUYANGFENXI文化自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代将士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应用: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思维能力: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创造:体会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也希望学生能够有坚强的意志,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以家国利益为先。素养分析指导朗读,读中感悟,理解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学习重点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熟读成诵。能默写两首诗。学习难点学习目标单元主题02DANYUANZHUTI单元主题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军神清贫学习活动03XUEXIHUODONG检查预习观图引入学习活动一
情景引入古代战争场景(从军行)王昌龄唐代走近作者王昌龄(698—757年):
字少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主要作品:
《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资料助读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生活、战斗的状况。诗歌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学法导读感知诗意学习活动二《从军行》组诗,题材:边塞诗
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边塞诗:
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叹不已。理解诗题
学法导读(四步品诗法)。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尝试背诵。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从军行》自主阅读提示目标要求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品意境、悟诗情4.诵诗句、背诗文四步品诗法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把握节奏,注意停顿。3.读出感情,悟知诗意。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自主朗读青海长云暗雪山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环境恶劣边戎环境朗读指导:读出沉重压抑之感。
前两句以景物渲染气氛,烘托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将士的辛苦。思乡情怀孤城遥望玉门关思念家乡朗读指导:读出孤寂、忧伤的语气。环境险恶战争频繁赞扬将士们不畏艰险、奋勇战斗的英雄形象。守边之苦战事频繁黄沙百战穿金甲边塞战场的特征。朗读指导:读出低沉、忧抑的语气。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长,战斗艰苦。将士们豪壮的誓言表达了戍边战士誓死杀敌的气概。写法:直接抒情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斗志情怀不破楼兰终不还朗读指导:读出激昂、坚定的语气。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地之景:荒凉思归之情:深切久戍之苦:残酷破敌之志:豪壮意境感知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积雪的祁连山都显得阴暗了;向西远远眺望,只看见玉门关那座孤独的城池。黄沙把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铠甲都磨穿了,不打败进犯的敌人,绝不回家。诗意结合主题,背诵古诗。《从军行》描写了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将士的艰苦,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
主题感悟学法迁移自主理解学习活动三快要天亮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时间解读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宋代走近作者陆游(1125年—1210年):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主要作品:
《书愤》《示儿》《钗头凤》等。三万里河①东入海,五千仞岳②上摩天③。遗民④泪尽胡尘⑤里,南望王师⑥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自主朗读①三万里河:_____
②五千仞岳:_____③摩天:_____
④遗民:_____⑤胡尘:_____
⑥王师:_____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把握节奏,注意停顿。3.读出感情,感知诗意。
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标出生字并组词。仞rèn岳yuè摩mó千仞五岳摩天遗yí遗民随诗识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rèn结构:左右部首:亻笔画:5音序:R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仞()刃()
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1尺=0.333米一仞=0.333×7=2.331米重点字指导万仞刀刃yuè结构:上下部首:山笔画:8音序:Y组词:岳飞
五岳五岳: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重点字指导mó结构:半包围部首:麻笔画:15音序:M趣味歇后语:摩天楼上说天书——高谈阔论摩天轮摩()()磨()()重点字指导摩托摩擦折磨磨灭yí宝贝珍贵
遗失不回水来溃散振聋发聩重点字指导结构:半包围部首:辶笔画:12音序:Y组词:遗产遗憾广东丹霞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请同学按照正确的姿势习字本上描红、临写三个生字。2.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3.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4.严格按笔顺描写。练习书写品读诗句感悟诗情学习活动四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夸张手法
利用夸张手法极力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更加衬托出诗人因失地未能收复而悲痛的心情。表达方法
三万里黄河向东奔腾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诗意归纳借景抒情对南宋朝廷的彻底失望。抓住重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沦陷区人民深重的苦难。
北方沦陷区的老百姓在金兵的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朝廷的军队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诗意归纳抒情写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情感抒发黄河华山
表现了对沦陷区苦难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及对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和愤慨。结合图片,背诵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和遗民的描写,表现了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的悲痛,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主题感悟师生归纳课堂小结学习活动五渴望统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战争频繁爱国热情《从军行》青海长云雪山孤城遥望将士守边黄沙百战豪言壮语不…终不…
山河壮丽三万里河五千仞岳泪尽又一年深切同情结构图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______。________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军行[唐]王昌龄____长云暗雪山,________玉门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海孤城遥望上摩天遗民泪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熟读成诵达标训练04DABIAOXUNLIAN一、选择正确的选项。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设问
B.排比
C.拟人
D.夸张2.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B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将诗句中的词语与所表达的内容用线连一连。黄沙
与外敌交战时战斗之艰苦激烈。百战
边境地区环境之荒凉、条件之恶劣。穿金甲
戍边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2)下列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B.诗句表达的情感低沉伤感,战士们抱怨连年征战,归家无期。
A三、填空。1.《从军行》是唐代诗人_________所作,诗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_____”字为眼,表现了诗人由希望到失望而始终不绝望的_________的心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望千回百转总结评价05ZONGJIEPINGJIA小组交流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课堂总结点击输入标题点击此处输入标题自我评价点击此处输入标题小组互评课堂评价2.预习第三首古诗。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课后作业课程结束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时素养分析1单元主题2学习活动3达标检测4总结评价5素养分析01SUYANGFENXI文化自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代将士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应用: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思维能力: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创造:体会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也希望学生能够有坚强的意志,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以家国利益为先。素养分析想象画面,学法导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学习重点指导朗读,发挥想象,感悟诗人“喜”的情怀。积累背诵。学习难点学习目标单元主题02DANYUANZHUTI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单元主题军神清贫学习活动03XUEXIHUODONG温故知新诗词导入学习活动一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检查巩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和遗民的描写,表现出作者悲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情怀,表达了他对遗民的深切同情。
《从军行》描写了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将士的艰苦,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主题回顾方法导读自主学诗学习活动二四步品诗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品意境、悟诗情4.诵诗句、背诗文体裁:七言律诗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其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听说收复理解诗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代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年):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后世称其杜工部,也称杜少陵。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主要作品:
《蜀相》《望岳》《春夜喜雨》《月夜忆舍弟》等。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天。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场大胜仗,叛军头领薛蒿、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缢,至此,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当时,杜甫正流离于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起笔写下这首诗。创作背景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根据注释,在旁边批注你的理解。2.把握节奏,注意停顿。3.读出感情,感知词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③妻子④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⑤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自主朗读①剑外:_____
②蓟北:_____③却看:_____④妻子:_____⑤青春:_____
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标出生字并组词。蓟
jì涕tì裳cháng蓟北涕泪霓裳巫wū巫峡襄xiānɡ襄阳裳shang(衣裳)cháng(霓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随诗识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tì结构:左右部首:氵笔画:10音序:T痛哭流涕涕()悌(
)重点字指导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辞·离骚》感激涕零孝悌忠信wū结构:半包围部首:工笔画:7音序:W巫()()亚()()巫山重点字指导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巫山巫峡三亚亚军品析首联喜极而泣→渴望朝廷收复失地喜讯突然而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我在边远的四川忽然听说朝廷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沾满了衣裳。诗意朗读指导:“忽传”“满衣裳”应读出重音,突出惊喜之情。品析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自己欢快的心情。回头再看妻子和孩子,脸上哪里还有愁容,我胡乱地收拾起书籍,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诗意朗读指导:这两句朗读时语调上扬,表现出
全家人都欣喜若狂的状态。品析颈联在晴好的天气里放声高歌,开怀畅饮美酒,趁着明媚的春光相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诗意朗读指导:用激动的语气来读,读出诗人恨
不得马上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内心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归心似箭,疾速飞驰品析尾联即刻启程,泛舟从巴峡一直穿过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洛阳。诗意朗读指导:应读得欢快,速度稍快,表现
出疾速飞驰、归心似箭的感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首联:喜报传来泪沾裳(盼望已久)颔联: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颈联: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心愿)尾联: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还乡之切(想象)爱国之情收复之喜(实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结构图示结合图片,背诵古诗。主题感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拓展延伸自我提升学习活动三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课外阅读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的征人未归来。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的牧马渡过阴山。诗意归纳课外阅读示儿
[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诗意归纳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责任书脚手架3篇
- 安防工程直螺纹安装合同
- 工程款支付结算全权代理书
- 全面看护托儿所宝宝照护合同3篇
- 大厦租赁合同违约解除条款3篇
- 建筑工程供用电合同2篇
- 年酒吧承包合同书3篇
- 学生离校自律保证3篇
- 户口代办委托书范本专业律师指导3篇
- 养老院离院解除合同协议书3篇
- 2025-2030车联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
- 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案例1-5-国开-参考资料
- WS377.4-2013 妇女保健基本数据集 第4部分:孕产期保健服务与高危管理
- 作文素材----片段式作文
- 应用生态学PPT课件
- 家具厂首件检验记录表
- 《狐假虎威》(公开课)(课堂PPT)
- 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公司绩效制度范文
- 凝汽器灌水查漏方案及措施
- 【那个女孩歌词陶喆】陶喆那个女孩歌词分配
- 弧焊(3)电弧焊焊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