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5
4建设单位质量管理···················································7
4.1一般规定··························································7
4.2项目管理机构····················································7
4.3建设工程施工准备··············································8
4.4施工过程质量管理··············································9
4.5工程竣工验收··················································10
4.6工程文件管理···················································11
5施工单位质量管理··················································12
5.1一般规定·························································12
5.2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13
5.3施工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14
5.4施工准备·························································18
5.5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19
5.6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管理···································20
5.7施工机具管理··················································21
5.8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和设备管理····················21
5.9工程测量管理··················································23
5.10施工技术交底·················································23
5.11工程设计变更和技术洽商管理····························24
5.12见证取样试验和工程检测··································25
5.13成品保护·······················································26
5.14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26
5.15质量问题处理·················································27
5.16施工技术资料管理···········································28
6监理单位质量管理··················································30
6.1一般规定·························································30
6.2监理规划和细则的编制与实施·····························32
6.3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理······································33
6.4施工过程质量监理············································34
6.5工程竣工验收··················································37
6.6监理资料管理··················································38
7勘察、设计、图纸审查单位质量管理·························40
8检测单位质量管理··················································42
8.1一般规定·························································42
8.2检测过程管理··················································42
8.3检测报告·························································43
8.4检测档案管理··················································44
附录A建设单位项目机构人员配备标准························46
附录B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质量管理人员配备标准············
附录C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备标准·····················
本规范用词说明·························································48
引用标准目录····························································49
附:条文说明····························································50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5
4QualityManagementofOwner·····································7
4.1GeneralRequirement············································7
4.2ProjectManagementDepartment······························7
4.3ConstructionPreparation········································8
4.4QualityManagementofConstructionProcess···············9
4.5ProjectCompletionAcceptance······························10
4.6ProjectDocumentManagement······························11
5QualityManagementofContractor·······························12
5.1GeneralRequirement···········································12
5.2QualityManagementSystemofContractor················13
5.3QualityAssuranceSystemforConstructionSite··········14
5.4ConstructionPreparation······································18
5.5ConstructionDesignandScheme····························19
5.6ManagementofContractingandLaborSubcontracting··20
5.7ConstructionMachinesManagement························21
5.8ManagementofRawMaterials,ComponentsandFittings,
Semi-FinishedProductsandEquipment······························21
5.9ConstructionSurveyManagement···························23
5.10TechnicalAnnotationinConstruction······················23
5.11ManagementofDesignAlterationsandTechnicalNegoti
ations·······································································24
5.12WitnessSamplingTestandEngineeringDetection······25
5.13FinishedProductProtection·································26
5.14ConstructionQualityInspectionandAcceptance········26
5.15QualityProblemsDisposal··································27
5.16ConstructionDocumentManagement·····················28
6QualityManagementofProjectManagementEnterprise······30
6.1GeneralRequirement···········································30
6.2PreparationandImplementationofProjectManagement
PlanningandDetailedRules············································32
6.3QualitySupervisionofConstructionPreparationStage··33
6.4QualitySupervisionofConstructionStage·················34
6.5ProjectCompletionAcceptance······························37
6.6ProjectDocument&dataManagement·····················38
7QualityManagementforSurvey,Design&DrawingReview··40
8QualityManagementforDetectionDepartments···············42
8.1GeneralRequirement···········································42
8.2ManagementofDetectionProcess···························42
8.3DetectionReport················································43
8.4ManagementofDetectionDocument························44
AppendixAStaffingStandardforProjectOwner···················49
AppendixBStaffingStandardforManagementofProjectContractor
···························································50
AppendixCStaffingStandardforProjectSupervisor··············52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48
ListofQuotedStandards················································49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50
1总则
1.0.1为提高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规范建设工程质
量责任主体质量管理行为,落实质量责任,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
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1.0.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
国家、行业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2术语
2.0.1建设工程constructionengineering
建设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
工程。
2.0.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constructionsitequalitymanagement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和提高施工现场工程质量,运
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对工程质量所进行的系统管
理活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和保
修阶段的质量管理。
2.0.3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mainresponsibilityforconstruction
engineeringquality
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是指从事建设工程(建设)活动的,
有责任和义务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质量行为的单位,
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2.0.4项目管理机构projectmanagementmechanism
项目管理机构是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派驻项目施
工现场负责履行承包合同或委托合同的组织机构。施工单位的项
目管理机构称施工项目部,监理单位的项目管理机构称项目监理
机构。
2.0.5项目负责人projectmanager
项目负责人是指由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法定代表人书面授
权的具有相应资格并经建设主管部门备案确认的全面负责工程建
-2-
设合同的履行、全面主持项目管理机构工作的人员。
2.0.6质量保证体系qualityassurancesystem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企业或单位为满足工程质量管理的需要,
把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组织起来,形成的一个有
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
2.0.7图纸会审jointcheckingofdrawings
图纸会审是指工程各参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
单位)在收到设计单位施工图设计文件后,对图纸进行全面细致
的熟悉,审查出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情况并提交设计单
位进行处理的一项重要活动。
2.0.8设计变更designvariations
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对原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完善、优化。
设计变更应以图纸或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形式发出。
2.0.9施工技术交底handoverofconstructiontechnology
施工技术交底是指分项工程施工前,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向
参与施工的人员就工作概况、(所需)工具、施工工艺、质量安全
要求等方面进行技术性说明的活动。
2.0.10质量管理制度qualitymanagementsystem
质量管理制度是指按照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规定质量管理活
动的步骤、方法、职责,适用于一定范围的行为准则。
2.0.11交接检验handoverinspection
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经双方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
确认的活动。
2.0.12设计代表designrepresentative
设计代表是指设计单位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由设计单位法
-3-
定代表人书面授权,派驻施工现场代表本单位联络、参与施工现
场质量活动的设计单位代表人。
2.0.13竣工验收testsoncompletion
竣工验收是指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责
任主体参加并在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下,以项目审查通过的设计文
件,以及国家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为依据,按照
规定的程序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检查和认证的活动。
-4-
3基本规定
3.0.1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及相关机构应结合本单位特点和质
量管理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
3.0.2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及相关机构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
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策划。
3.0.3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应根据质量策划的结果对本单位质
量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和改进,保证质量管理活动的
有效性,并通过改进使质量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3.0.4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应在施工现场设置项目管理机构,
并配备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的管理人员及专业
技术人员。
3.0.5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前,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
位法定代表人应当签署授权书,明确本单位项目负责人。
3.0.6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
各项质量管理制度。
3.0.7施工、监理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实行现场考勤
制度,佩带胸卡,现场办公。
3.0.8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现场办公室均应悬挂醒目标牌;现
场管理机构的组织机构图、岗位职责等应制牌上墙。
3.0.9工程开工前,参建单位主要管理人员信息应在现场制作公
示牌明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在建筑物明显位置镶嵌永久性质
量责任标牌。永久性标牌应当载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
-5-
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名称和主要责任人姓名,同时也必须载明
建设单位主要责任人和现场代表姓名。
3.0.10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管理,非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施工
现场。施工现场内道路应硬化、畅通,排水通畅,办公区、生活
区、作业区应严格分隔开。
3.0.11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应将工程创优列入本单位的质量管
理目标,积极开展工程创优活动。
3.0.12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按照国家
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对工程质量承担终
身责任。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其追究责
任:
1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2发生投诉、举报、群体性事件、媒体报道并造成恶劣社会
影响的严重工程质量问题;
3由于勘察、设计或施工原因造成尚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建
设工程不能正常使用;
4存在其他需追究责任的违法违规行为。
-6-
4建设单位质量管理
4.1一般规定
4.1.1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主体,应对工程质量管
理总负责,并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实行项目管
理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在受委托范围内承担工程质量责任。
4.1.2建设单位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工程建设,保证合理工
期、造价,不得任意压缩工期和造价。
4.1.3建设单位在进行招标、工程承发包活动中,必须将工程质
量作为择优选择承建企业的重要内容,严禁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
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严禁将工程肢解后发包给单位或个人。
在签订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时,合同双方应当在合同特殊条
款中明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姓名、责任、义务和权利,明确建
设过程中,施工、监理质量行为违反约定的约束性条款。
4.1.4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
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委托监理单位对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
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全面监督管理。实施建筑工程监理前,
建设单位应当将受委托的工程监理企业监理的内容及监理权限,
书面通知被监理的施工企业。
未实行监理的工程,由建设单位比照项目管理规范,设立建设
单位项目管理部,对工程建设实施监督管理。
4.1.5工程开工前,应按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施工许可证手
续,建设工程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不得开工建设。
-7-
4.1.6工程开工前应向施工、监理单位提供满足施工需求的施工
图设计文件,施工现场使用的施工图纸应加盖工程设计出图专用
章和图纸审查专用章,已实行执业注册制度的专业,尚应加盖注
册工程师章。
4.1.7工程完工收到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报告后,应组织勘察、设
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未经竣工验收或验收
不合格的,严禁交付使用。
4.2项目管理机构
4.2.1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组建项目管理机构,按照工程
建设规模设立相应数量,并具有一定工程建设经验的项目负责人、
现场代表、专业技术人员、资料员等专业管理人员。人员配备按
附录A要求执行。
4.2.2项目管理机构应建立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责任
制。
4.2.3项目管理机构人员名单及工作职责,应书面告知施工单位
和监理单位。若人员需要更换,应提前通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后任管理人员应继续行使合同规定的职权和履行相应的义务,且
不得否定原授权人在职期间已签署的文件。
4.2.4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现场代表主要质量责任包括:
1监督施工、监理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制度落实。
2负责审查施工项目部、项目监理部人员是否与投标文件及
合同约定一致,随时检查项目部、监理部人员到位情况。
3每日监督检查施工、监理企业工程现场主要技术资料、施
-8-
工日志、监理日志记录是否及时、准确。
4随机巡查工程实体质量,每季度组织一次由监理、施工企
业参加的质量检查。
4.3建设工程施工准备
4.3.1建设单位应为监理单位完成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提供必要
的办公和生活条件。
4.3.2项目负责人主持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介绍项目管理机构
人员职责及相应质量管理制度,并宣布对监理单位的授权。各参
建单位应介绍各自驻现场的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及相应质量管
理制度。
4.3.3建设单位应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
与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并对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
整性负责。
4.3.4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负责完成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并保
障其施工期间持续通畅。
4.3.5建设单位应以书面形式确定水准点与坐标控制点,并在监
理的见证下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移交。
4.3.6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法定检测资质的工程质
量检测机构负责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试件、试块、工程结
构实体、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检验、检测。
设计要求对建筑物沉降、深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环境的监测,
应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观测。
4.3.7工程开工前,施工、监理单位应提前熟悉和审阅图纸,查
-9-
找图纸存在的问题,并形成书面意见,由建设单位在设计交底和
图纸会审前将施工、监理单位的书面意见提交设计单位。
4.3.8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组织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会议应按下列程序进
行:
1建设(项目管理)单位主持会议,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参加,会议内容应详细、完整;
2图纸会审记录由施工单位负责整理,经建设、设计、施工、
监理单位签认后形成文件;
3对图纸会审记录中必须进行设计修改的内容,由设计单位
出具设计变更文件。
4.4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4.4.1施工过程中,凡涉及影响公众利益、结构安全、建筑节能、
主要使用功能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变更,必须经原施工图审查
机构审查后方可施工。任何情况下,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设计
内容。
4.4.2按照合同约定,建设单位自行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
设备应向监理、施工单位提供质量证明文件;按合同约定施工单
位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建设单位不得指定供应商和
生产厂家。
4.4.3项目管理机构应定期对建设工程进行巡视,掌握项目监理
机构、施工项目部主要人员到岗履职情况和工程实体质量情况,
并形成记录。对未按规定履行质量责任和义务或实体质量不符合
-10-
技术标准的应督促其整改,并按合同约定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
处罚。
4.4.4建设单位应尊重和支持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确认权,对未
经监理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分项工程不得支付工程款。
4.4.5建设单位应按工程进度及合同约定按时拨付工程款,质保
期满后应及时支付质保金。
4.4.6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时,应及时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报告。
4.5工程竣工验收
4.5.1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及国家和河北省的相关规定,组织监理、
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竣工验收。
4.5.2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的条件及验收程序应符合住房城乡建设
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规定》建质[2013]171
号的规定。
4.5.3对于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先组织分户验收,分户验收
内容及组织程序应符合《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JGJ/T304和河北省的有关规定。竣工验收合格前,建设单位不得
允许用户入住。
4.5.4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有关单位
签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向用户提供
《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4.5.5建设单位应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d内,向工程所
-11-
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工程竣工备案手
续。
4.5.6工程竣工验收前,屋顶、墙面存在渗漏、开裂等质量缺陷,
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4.6工程文件管理
4.6.1建设单位与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图审和检测等
单位签订协议或合同时,应就工程技术资料和文件移交办法做出
明确规定,对工程文件的套数、费用、质量要求、验收标准、移
交时间和违约责任等提出明确要求。
4.6.2建设单位对工程文件与档案的整理立卷、验收移交应符合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规定,并负责下列文
件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1自行采购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有关质量证明文件
及检测试验报告,应与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同时移交施工单
位。
2对于直接发包的专业工程,应负责督促专业承包单位及时
将施工技术资料移交给总包单位。
3组织竣工图的编制工作,具体可委托监理或施工单位负
责。
4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及时收集和汇总勘察、设计、施工、
监理等单位的工程技术资料和文件组卷归档,并在建设工程竣工
验收合格后90d内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建设工程档案。
4.6.3建设单位应负责监督、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
位的工程文件的收集、整理及立卷归档工作。
-12-
5施工单位质量管理
5.1一般规定
5.1.1施工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
T50430的规定对本单位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策划,建立质量管理体
系,对施工过程质量实行标准化管理。
5.1.2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按法律法规和投标文件约定组建
施工项目部,建立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并将施工项目部质量
管理人员名单及相应资格证书报送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工程质量
监督机构备案。
5.1.3施工项目部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施工合同、施工
图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标准组织施工,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任何
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文件。
5.1.4施工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应掌握相关标准图集和施工技术
标准,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对工程项目实施技术管
理。
5.1.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建设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
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和备案;
2对首次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3首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操作人员应
-13-
经过培训和认证;
4“四新”技术使用前,应对操作人员应进行工艺和质量技
术交底。
5.1.6工程施工应实行样板引路制度,装饰装修前,施工单位应
制作“样板墙”或“样板间”,经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共同确认
后,方可组织全面施工。
5.1.7施工过程中应在工程实体上准确、清晰标识测量控制线(50
线)、轴线、标高及预埋件、拉结筋位置。
5.2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5.2.1施工单位可按照《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
T50430规定设置质量管理部门和专职岗位,制定质量管理工作制
度,配备专业齐全且具有相应能力的质量管理人员。
5.2.2施工单位的专职质量管理部门宜隶属于企业总工程师(技
术负责人)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企业
标准;
2负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编制
企业年度创优计划,负责组织优质工程申报工作;
3检查企业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策划组织各种质
量检查活动;
4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制止各种质量违规行为,对施
工项目部施工现场质量优劣提出奖罚意见;
5负责对专职质检员进行管理和培训,指导质检员开展工
-14-
作;
6参加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7负责收集整理工程质量信息,掌握质量动态,编制质量分
析报告,汇总质量报表;
8参加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对重大质量
问题进行监督整改和验收;
9对项目部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进行检
查和指导。
5.2.3施工单位应建立内部考核机制,对施工项目部的施工质量
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确保施工项目部质量保证体
系有效运转。
5.2.4施工单位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不断完善施工工艺,总结先进技术成果,编制技术先进、经济适
用的企业工法。
5.2.5施工单位应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对施工项目部主要管理
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3施工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
5.3.1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工艺复杂程度和质量目标,组
建施工项目部,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确定施工项目
部关键岗位人员。
5.3.2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取样
员和资料员等;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质量管理人员配备应按附录
-15-
B要求执行。
5.3.3项目负责人及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应按规定取得相应执业
资格,持证上岗。项目负责人所承担的工程规模应符合建设部《注
册建造师执业工程规模标准》(建市[2007]171号)的规定。
5.3.4项目负责人受企业法人委托,在企业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
人业务指导下,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主要
包括: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严
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技术标准,落实企业质量目标;
2建立健全施工项目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质
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主持编制项目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
并组织实施;
3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组织施工,不得偷工减料;
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质量技术措施,组织质量技术交底;
4组织对进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预拌混凝土
等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得使用;组织对涉及结
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进行取样检测,送检试样不得
弄虚作假,不得篡改或伪造检测报告,不得明示或暗示检测机构
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做好原材料、机具设备的租赁、进场、堆放
等工作;
5组织隐蔽工程验收活动,参加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分部
工程的验收,参加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并在验收文件上签字,不
得签署虚假文件;
6定期组织质量隐患排查,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
-16-
题,消除质量隐患,落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工程建设相关
单位提出的质量隐患整改要求,在隐患整改报告上签字;
7组织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岗前质量教育,审核建筑施
工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未经岗前质量教育和无证人员不得上
岗;
8按规定报告质量事故,启动应急预案,保护事故现场,开
展应急救援。
5.3.5项目技术负责人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对项目施工技术工
作和工程质量具体负责。其职责主要包括:
1贯彻执行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和技术管理制度,组织项
目相关技术人员熟识合同文件和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
交底;
2负责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关键和特殊工序
的作业指导书,审批分包单位施工方案和技术文件;
3向专业施工班组进行技术和质量交底并进行技术指导;
4参加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对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
评定;
5负责项目技术复核工作,对工程定位、轴线、标高的测量
结果进行复查;
6落实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处理方案;
7检查、指导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收集和归档工作,主持
竣工技术文件的编制,参加竣工验收;
8组织项目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
应用;
-17-
9负责设计变更和技术洽商的管理。
5.3.6施工项目部施工员、质量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和
资料员的工作职责按照《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
标准》(JGJ/T250)规定执行。
5.3.7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竣工验收或项目移交手续办结前不得更
换,下列情形除外:
1因身体原因无法坚持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
2不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失误、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不宜继
续从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发包方要求更换的;
3非本单位原因工程项目延期开工或停工时间达三个月以
上的;
4因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必须更换的。
确需更换时,应经建设、监理单位同意,并持拟更换项目经
理的资格证书到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拟更换的项目经理
资格不得低于原项目经理资格,且需办理书面交接手续。
5.3.8施工项目部其他关键岗位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得更
换,下列情形除外:
1因身体原因无法坚持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
2不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失误、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不宜继
续从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发包方要求更换的;
3本人所承担的专业业务已完成的;
4非本单位原因工程项目延期开工或停工时间达三个月以
上的;
-18-
5因人员调动不在本单位从业的。
确需更换时,应经监理单位同意,并持变更后人员的相关岗
位资格证书到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更换人员的资格等级
应符合招标文件要求,更换的比例不得超过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
人员总数的50%。
5.3.9当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后,
持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文件到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解除备案手
续;当工程项目已完工,进入竣工验收阶段,经建设单位同意,
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也可办理解除备案手续。
5.3.10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必须按规定到岗履职,不得同时
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工程项目中任职。附属专业的施工员、质量
员可根据工程进度在其他工程项目中兼职。
5.3.11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应按规定接受相关的继续
教育培训。
5.4施工准备
5.4.1工程开工前,施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
对图纸全面熟悉和审阅,查找图纸存在的问题,在图纸会审和设
计交底会议前书面提交建设单位。
5.4.2工程项目实施前,应按照《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
范》GB/T50430规定,进行质量策划,形成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批准、项目监理机构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认可的质量策划文件。
5.4.3质量策划文件应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明确质量控制点及应
-19-
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下列要素应列为质量控制点:
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
2对下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
3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部位或环节;
5施工条件困难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
6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
5.4.4施工项目部应对建设单位现场移交的水准点与坐标控制点
进行复测,并形成记录,对水准点与坐标控制点应采取必要的保
护措施。
5.4.5施工项目部应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布置临时设施,为
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并达到下列基本工作条件:
1设置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等;
2配置工程需要的质量检测检查仪器设备;
3配备工程项目需要的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图集;
4配备必要的信息化办公、监控和影像设备。
5.4.6施工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报监理单位审核确认,施
工计量器具、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进场应报送监理单位验
收;涉及工程分包的,分包单位资质亦应报送监理单位审核确认。
5.4.7施工项目部应依据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编制见证取样计划,核查建设单位委托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
并报监理审核确认。
5.4.8施工单位应按法律、法规规定的开工条件逐项检查,确认
项目已具备各项开工条件后向监理(建设)单位提出开工申请,
经监理(建设)单位核查合格并批准后方可开工。
-20-
5.5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5.5.1工程开工前,施工项目部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
方案,编制方法和内容应符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规定。
5.5.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时,应针对工程特点使
之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5.5.3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
制,当遇到结构复杂的大型项目时,施工单位可组织技术部门或
其他相关部门共同编制。
5.5.4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专业分包单
位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由分包单位技术负责
人审核,总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应报
监理工程师签认,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认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得用于
工程施工。
5.5.5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项目所有管理人员进行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5.5.6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部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专
项施工方案施工,不得擅自变更、调整;确需变更、调整的应重
新履行审批程序。
5.6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管理
5.6.1施工总包单位可将主体工程以外的专业工程或劳务作业分
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承包或劳务分包企业。严禁非法转包、
-21-
违法分包和挂靠。
5.6.2专业承包企业应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
系,确定承包工程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员等;劳务分
包企业应委派劳务作业项目负责人,负责分包劳务作业的生产安
排和施工质量等日常管理工作。
5.6.3专业承包企业必须经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审核同意
后方可进场施工。
5.6.4施工总包单位应对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进行监督、检
查和协调管理,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
担连带责任。
5.6.5承揽建设单位发包工程的专业承包企业应纳入施工总包单
位的管理,并在三方协议中明确关于成品保护、质量要求、安全
文明施工和工程进度的责任。
5.6.6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中从事特殊作业岗位和主要技术
工种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并按规定接受继续教育
培训。
5.6.7施工项目部应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劳务人员进
场时应进行教育和培训,并留存教育、培训记录。
5.6.8专业承包企业必须自行完成所承包的专业工程,不得将专
业工程再行转包,劳务分包企业必须自行完成承接的劳务作业工
程,不得再行分包。
5.7施工机具管理
5.7.1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配备施工机具。
-22-
5.7.2施工机械、计量器具进场后,施工单位应进行验收,按规
定程序向监理报验,留存验收记录。
5.7.3施工机具的使用、管理、保养等应符合法律法规、现行技
术标准和企业相关制度的要求。
5.8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和设备管理
5.8.1施工项目部或企业材料管理部门应根据工程进度,编制原
材料、构配件、半成品和设备采购订货计划。
当按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供应时,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进度
及时供应,保证施工需要。
5.8.2施工企业应对材料、构配件、半成品和设备供应商进行考
察、评审,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材料设备的采购应优先从名录
中选用。
5.8.3凡有特殊技术要求的加工订货和重要设备,总包单位或监
理单位应安排人员驻场监造。
5.8.4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和设备等进场后,施工、监理单
位应按照工程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及合同约定进行验收。进场验
收应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用于
建设工程。
5.8.5对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材料及构配件,
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复试,
5.8.6施工项目部应建立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和设备进场验
收台帐。材料进场验收和复试结果应记入台帐。
5.8.7经进场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和设备等应
-23-
做好隔离和标识并限期退场,留存记录。
5.8.8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应按施工总平
面布置图要求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
5.8.9施工现场的袋装水泥、木制品、保温材料、墙体材料等,
应设立防雨、防潮设施;钢筋堆放应有防雨水、防锈蚀措施。
5.8.10预拌混凝土的交货检验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
标准规定。预拌混凝土在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运
输、输送、浇筑过程中散落的混凝土不得用于混凝土构件浇筑。
5.8.11预拌砂浆的进场检验、储存、拌制和使用应符合《预拌砂
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规定。
5.9工程测量管理
5.9.1工程测量应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下由专职测量员实施,
测量员应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9.2工程测量仪器应经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检验鉴定,并报监理
单位同意方可用于工程;鉴定不合格或超出鉴定期的仪器不得使
用。
5.9.3工程测量仪器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有专人保管。
5.9.4大型、复杂的建筑工程应预先编制测量方案,报企业技术
部门审核后实施,工程测量内容包括:建筑物轴线、标高、垂直
度、变形等。
5.9.5测量放线完成后,应进行自检,填写《施工控制测量成果
报验单》,附放线的依据材料及放线成果表,报送项目监理机构。
5.9.6工程测量应执行技术复核和签字制度,工程测量成果和测
-24-
量资料应归档保存。
5.10施工技术交底
5.10.1分项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内容
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5.10.2技术交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参加人员包括施工
员、质量员、班组长及施工操作人员。
施工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包括:任务划分、设计意图、设计变
更、质量目标、施工准备、材料要求、操作工艺、重点难点、质
量标准、工种配合、成品保护、机具设备使用等。
5.10.3对特殊工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季节施工等关键
环节,应进行专项技术交底。
5.10.4施工技术交底应以书面形式并辅以口头讲授的方式进行,
交底人和接收人应履行交底签字手续,并依照工程技术资料归档
要求留存技术交底记录。
5.11工程设计变更和技术洽商管理
5.11.1施工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致使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或无法
正常施工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或技术洽商手续,变更应形成书面
文件。
1建筑或结构发生变化;
2使用功能改变;
3使用材料品种的改变,材料代换;
4建筑尺寸变化;
-25-
5安装设备改变;
6设计错误和遗漏;
7施工工艺或施工方法改变;
8工程建设中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及处理;
9国家法律或标准、规范修改影响工程施工;
10设计认为有必要的修改及补充。
5.11.2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或技术洽商,应由建设、设计、
施工和监理单位及其相关负责人共同签认后生效。施工单位必须
按照批准的设计变更或技术洽商施工,严禁先施工后补办变更、
洽商手续。
5.11.3对原设计存在的缺陷,应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文件。
5.11.4建设、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或技术洽商,应经监理单
位确认后,由建设单位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签发工程设计变
更。
5.11.5施工分包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或技术洽商,应通过总承包
单位办理。
5.11.6当工程变更涉及结构安全、建筑节能、主要使用功能和环
境保护的重大变更时,建设单位应将设计单位签发的工程设计变
更送交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进行审查和批准。
5.11.7施工项目部应建立工程变更台帐,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工
程变更的办理和实施,项目部资料员负责设计变更、技术洽商的
接收、登记、整理、发放和保存,工程竣工后统一纳入工程档案。
-26-
5.12见证取样试验和工程检测
5.12.1施工现场应设置混凝土、砂浆试块标准养护室(箱),养
护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要求;混凝土、砂浆同条件养护
试件应放置在相应结构位置处,并设置专用保护器具。
5.12.2施工项目部应在施工现场按规定配备满足取样试验需要
的人员,取样人员应持证上岗。
5.12.3见证取样送样过程控制应符合河北省有关规定,见证取样
人员应对见证取样和送检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
5.12.4施工项目部应建立取样试验登记台帐,台帐中应注明工程
名称、材料名称、规格型号、代表批量、生产厂家、施工部位、
取样时间、取样人、见证人、送检人、检测机构、取回报告时间
及试验结果。
5.12.5对于需要进行检测鉴定的工程项目,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
标准执行。
5.13成品保护
5.13.1施工单位应建立建筑产品的成品保护制度,施工项目部应
与分包单位和施工班组签订成品保护责任状,并指定专人负责监
督实施。
5.13.2施工项目部应根据工程进度和各施工环节特点制定成品
保护计划,采取包裹、覆盖、封闭等措施对已完成的工程实施保
护。
5.13.3施工项目部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序之间应有合理的间
-27-
歇期,下道工序的施工不得破坏或降低前道工序成品质量。
5.14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5.14.1施工项目部应制定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计划,质量检查项目
主要包括:工序检查和工程安全及功能检查。
5.14.2工序检查可采取自检、交接检验和专职检查方式进行;工
程安全及功能满足性检查可采取现场测试和检测试验方式进行。
5.14.3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项目部应进行自检、交接检验和专
项检查,上道工序检查结果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专
项检查结果应形成检查记录,并在检查部位进行标识。
5.14.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按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批质量验
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和单位(子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程序进行。
5.14.5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应在隐蔽前通知监理工程师验收,
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5.14.6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及单位(子单位)工程质
量验收的组织、程序及标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
标准》(GB50300)和专业验收规范的要求。
5.14.7专业承包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由分包单位质量员和技
术负责人初验,总包单位质量(技术)人员复验,复验符合要求
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形成验收记录。
5.14.8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检,存
在施工质量问题时,应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并经监理单位同意后,
-28-
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
5.15质量问题处理
5.15.1对施工中发生的一般质量问题,施工项目部应编制处理方
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5.15.2当发生下列严重质量问题时,应委托未承担该工程检测业
务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技术标准对
工程质量进行检测鉴定:
1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单位验收签认,擅自进入下一道工序施
工;
2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半成品使用前未经检验或检
验不合格;
3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检测
试验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文件(资料)缺失,无法证明工程质量是否合格;
5承重结构砌体强度或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
要求;
6未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
经设计单位认定结构安全不满足要求。
5.15.3当建设工程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时,应及时上报当地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并保护好现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5.15.4对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违章工程,应委托具有相
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鉴定。
-29-
5.16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5.16.1施工项目部应按照河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3
(J)/T145的有关规定建立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工程技术
资料和文件的形成应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5.16.2施工项目部资料员负责施工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收集整理、
保管使用及档案移交。施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应在施工过程中加
强对工程技术资料和文件收集整理的监督检查,工程技术资料不
符合要求,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5.16.3施工技术文件和资料内容应书写认真、字迹清晰、内容完
整、责任方签字齐全,不得涂改、伪造,签字人员应有相应的授
权证明,不得代签。
5.16.4施工技术文件和资料应采用纸质载体,也可使用电子文档
资料(电子版文件、影像、图片等)。对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的重要隐蔽工程部位,验收时宜留存影像资料并存档。
5.16.5总承包单位应负责汇总各分包单位编制的施工技术资料,
并对分包单位整理的技术资料进行监督和审查;分包单位负责其
职责范围内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5.16.6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将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
理、汇总、组卷,并按合同约定时间移交建设单位。
-30-
6监理单位质量管理
6.1一般规定
6.1.1监理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置独立的质量管
理部门,配备充足的具有相应能力的管理人员,对本单位所监理
项目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
6.1.2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责任制度,明确
相关部门、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
6.1.3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应对本单位监理项目的质量管理全面
负责;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按法律规定对所监理项目
的质量管理具体负责。
6.1.4监理单位应依据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在施工现场派驻项目监
理机构,代表本单位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项目监理机构的监
理人员由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组成,必要时
可设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专
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的资格及职责应符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T50319及河北省的有关规定。
6.1.5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监理人员配备,应根据建设工
程监理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服务期限,以及工程特点、规模、
技术复杂程度、环境等因素确定。项目监理机构人员可根据工程
建设进度分阶段配备,专业类别和人员数量应满足工程不同阶段
监理工作的需要,且符合《河北省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
备标准》的规定。人员配备按附录C要求执行。
-31-
6.1.6总监理工程师可同时担任不超过三个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
工作。同时担任多个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应经建设单位同意,
且监理单位应在其监理的各个工程项目现场配备总监理工程师代
表;对列入国家及省重点工程的建设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不得同
时在其他建设项目任职。
建设项目主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监理员不得同时担任2个及
以上在建项目,附属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可担任不超过3个建设项
目的监理工作。
6.1.7总监理工程师应经企业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其注册单位
应与执业单位一致。
6.1.8总监理工程师调换应事先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并按相关规
定办理变更手续,同时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专业监理工程师调
换,由总监理工程师事先书面通知建设、施工单位并报建设主管
部门备案,更换人员的资格等级不得低于更换前。
监理单位更换、调整项目监理机构监理人员,应做好工作交
接,保持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连续性。
6.1.9项目监理机构应具备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独立办公用房和
办公设施,并应配备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规范、标准、图集、常
规检测设备和工具等;二级及以上工程项目应配备计算机和影像
留存设备。
6.1.10项目监理机构应在办公室醒目位置悬挂监理标识牌、监理
机构组织图、主要监理人员职责、监理人员职业道德守则及工作
纪律等标牌。
6.1.11监理人员应持国家或省级有效资格证书上岗,不得同时在
两个及以上项目监理机构任职;监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配戴胸
-32-
卡和印有公司简称及“监理”字样的安全帽。
6.1.12外埠监理单位进入河北省承揽监理业务应纳入河北省建
设领域诚信体系管理,严禁大量聘用本地监理人员。
6.1.13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全部完成或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终止时,
项目监理机构方可撤离施工现场。
6.2监理规划和细则的编制与实施
6.2.1项目监理机构收到工程设计文件后,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
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监理规划,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报
送建设单位。
6.2.2监理规划应明确监理工作目标,确定具体的监理工作制度、
内容、程序、方法和措施,并应符合建设工程的实际,具有针对
性和指导性。具体应符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规定。
6.2.3项目监理机构应严格执行监理规划。如实际情况和条件发
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监理规划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
理工程师修改,按原报审程序经过批准后报建设单位。
6.2.4对专业性较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写监理
实施细则。
6.2.5监理实施细则应在相应分项工程开始实施前,由专业监理
工程师编制,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监理实施细则应结合
所监理工程项目的特点、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情况,依据监理
规划、工程建设标准、工程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
工方案编制,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6.2.6监理实施细则应包括专业工程特点、监理工作流程、监理
-33-
工作要点、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等内容。
6.2.7监理人员应按监理实施细则开展监理工作并做好相关记
录;在监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监理实施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补充、修改和完善,按原报审程序审批后实施。
6.3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理
6.3.1工程开工前,监理人员应熟悉工程设计文件,参加设计交
底和图纸会审会议,并对图纸会审结果签认。
6.3.2项目监理机构根据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约定确定工程质量控
制目标,并对控制目标进行分解,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6.3.3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
施工方案,符合要求的,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报建设单位。
6.3.4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为工程提供服务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和试验室进行审查,并签署审查意见。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单位资质等级及检测、试验范围;
2法定计量部门对检测、试验设备出具的计量检定证明;
3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试验室管理制度;
4检测试验人员资格证书。
6.3.5分包工程开工前,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分
包单位资格报审表,专业监理工程师提出审核意见后,由总监理
工程师签发。对分包单位资格审核的基本内容包括:
1企业营业执照、资质等级证书;
2安全生产许可文件;
3类似工程业绩;
-34-
4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
6.3.6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复核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控制测
量成果及保护措施,签署意见。检查、复核的基本内容有:
1施工单位测量人员的资格证书及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2施工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及
控制桩的保护措施。
6.3.7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
开工报审表及相关资料,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由总监理工程师
签署审核意见,报建设单位批准后签发开工令:
1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已完成;
2施工组织设计已获总监理工程师签认;
3施工单位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已建立,相关管理人员及特种
施工人员已到位,主要施工机械具备已进场并验收,主要工程材
料已落实;
4进场道路及水、电、通信等已满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商丘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 代加工用合同范本
- 乡镇开店送货合同范本
- 分两期买车合同范例
- 公路制式版合同范本
- 农机抵押货款合同范本
- 农业搭棚工程合同范例
- 借贷型买卖合同范本
- 内部法律顾问合同范本
- 单位门锁维修合同范本
- GB/T 3498-2008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
- GB/T 31586.2-2015防护涂料体系对钢结构的防腐蚀保护涂层附着力/内聚力(破坏强度)的评定和验收准则第2部分:划格试验和划叉试验
- GB/T 15175-2012固体激光器主要参数测量方法
-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和横道图
- HP工作站BIOS详解参考模板
- 员工培训、考试、积分记录表
- 微专题:地理时空“尺度观”思想课件
- 大学普通物理-习题答案(程守洙-江之勇主编-第六版)课件
- 风冷热泵主机改造-模块机汇总
- 乌司他丁课件
- 《工程化学》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