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6《有教无类》(用)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论语6《有教无类》(用)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论语6《有教无类》(用)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论语6《有教无类》(用)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论语6《有教无类》(用)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教无类1/47说一说“无类”指什么?2/47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二、不论品行、习性,对全部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3/47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以后引申为学问上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成语积累:4/471、子曰:“有教无类。”2、子曰:“中人以上,能够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能够语上也。”教,教育。类,类别。无类,没有类别,一律平等资质中等普通人,普通人告诉他高深学问和道理【译文】孔子说:“资质中等以上人,能够告诉他高深学问和道理;资质中等以下人,不能够告诉他高深学问和道理。”【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分!因材施教中人:资质中等普通人,普通人。语:(yǜ)告诉。上:高深学问和道理。5/47【评析】“无类”是指: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二、不论品行、习性,对全部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所谓有教无类,是指对全部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区分,即不因为贫富地、贵践、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这类么说,也这么做。他以卓有成效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新纪元。6/47

【评析】

这句孔子自白,让后人看到,这位万世师表人物他也是有想法,什么样人用什么样教法。孔子重视学习和思索关系,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不聪明,自己又讲太玄妙。学生会去想啊想,想不出来,就“殆”了,殆是什么意思?危险。学生了解能力足够,就讲授适合他们学东西,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7/47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听到了就去做吗?斯,则,就;诸,之乎怎么能。

其,表反问。

迷惑、糊涂、不明白斗胆问问。敢,谦辞,表示冒昧请求他人犹豫,退缩使…前进一人顶两人,超出他人使…后退,压制8/47【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去实践它吗?”孔子回答说:“有父亲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实践呢?”冉有问道:“听到就去时间它吗?”孔子回答:“听到就去实践它!”公西华说“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说‘有父亲兄长活着’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说‘听到了就去实践它’我不明白,冒昧地问一问。”孔子说:“冉求遇事退却,所以我让他果敢前进;子路勇气过人,所以我让他从容冷静”因材施教9/47孔子对同一个问题,竟然给出了两种截然不一样回答。公西华感到有些糊涂,就向孔子请教,为何?

孔子回答耐人寻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原来,孔子之所以对同一个问题给出完全不一样回答,是因为问问题人不一样。

本着这么标准对学生进行教育,当代教育上称为因材施教。10/47因材施教【解释】:因:依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意思】指针对学习人志趣、能力等详细情况进行不一样教育。【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低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一样也。”

资料补充11/47

4、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做官高兴脸色罢免。已之,让他停职生气、怨恨脸色指子文自己以之(旧令尹之政)告哪里算得上仁。焉,哪里、怎么【译文】子张问道:“令尹子文屡次做官担任令尹,没有高兴脸色;屡次罢免了他,也没有恼怒脸色。他每次被免官时一定要把自己政事告诉新一任令尹。怎么样?”孔子说:“(他)算得上忠了。”子张说:“(那)算得上仁吗?”孔子答:“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虚数,屡次楚国国君之下地位最高官。12/47“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古子杀父、臣杀君四十匹。古计物以四为乘表承接离开至。今表另起一事别国家就到了另外一国算得上清白了【译文】又问:“崔杼杀了齐国国君,陈文子有四十匹马,他却丢去这四十匹马离开了齐国。到了别国家,就说:‘(这里大夫)就像我们齐国大夫崔子杼啊。’于是离开了这个国家又到一个国家去,就又说:‘(这里大夫)就像我们齐国大夫崔子杼啊’又离开了这个国家。怎么样?”孔子说:“算得上清白了。”问:“算得上仁吗?”答:“不知道,哪里算得上仁呢?”13/47【评析】

学生问孔子答,这是论语中表现出孔子主要教学方式,不过从文中我们能够看出孔子回答是很慎重,“未知,焉得仁?”首先,说明“仁”标准是很高,第二我们也能够看出。孔子在弟子面前是不妄言。14/47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示某种意思却又表示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情况,就不再去教他。”郁结,指有凝难问题想弄明白开导,启发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怎样表示启发、开导墙角介词,把类推不再次去教他重视启发,培养举一反三能力15/47

这一章继续谈他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思想。

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索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而且含有深远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能够加以借鉴。本则表现了孔子什么样教育理念?赏析评价16/47触类旁通【解释】:触类:接触某首先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出自】:《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近义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反义词】:一窍不通

资料补充17/47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来思索问题,却没有效果i,比不上学习啊。”曾经尽表目标,来,用来比得上吃饭睡觉18/47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

孔子说:“只知学习却不去思索就会迷惑无收获;只知思索却不去学习就很危险坑骗,蒙蔽。一说通“惘”,迷惑却就危险光学而不动脑子思索就会上当受骗学思结合19/47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句中表停顿非…也,否定判断人对,对于通“悦”高兴,喜欢对我说话没有一句不喜欢【译文】颜回不是帮助我人,对于我说话没有一句不喜欢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主张学生提出自己看法。20/47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讨好、奉承他人(但)不如意动,以…为乐,把求道看成高兴喜欢好比加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治;好比加工玉石,用刀雕刻之后还要打磨表推测这定后标志动词,说是通“欤”介词,跟《诗经》语气词连用,其加强语气作用之于告诉他以往事情就知道未来事情却,表转折过去事情未来事情21/47【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他人),富贵却没有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答道:“能够啊。(不过)不如贫穷却把求道看成高兴,富贵却喜爱礼人啊。”【译文】子贡说:“《诗三百》上说‘好比匠人加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治;好比加工玉石,用刀凿刻之后还要打磨’大约说就是这种道理吧?”子贡啊,从现在开始能够同你谈论《诗三百》了,把过去事情告诉你,你就能推知未来事情!”

(举一反三)22/47切磋琢磨qiēcuōzhuómó【解释】: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相互吸收优点,更正缺点。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近义词】:取长补短、推本溯源

【反义词】: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资料补充23/47【评析】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看到孔子教学方法在于启发之外,“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一句中我们能够知道,孔子是在子贡弄明白前一个道理之后,才开始和他谈论《诗经》,这就是循序渐进。24/47第二则

第三则

第五则

第六则

第七则

第八则

第九则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孔子教育思想及方法重视启发,举一反三学思结合学思结合举一反三不言听计从,勇于质疑25/471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认为绚’,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美好笑笑时两颊展现酒窝好看样子漂亮眼睛转动眼睛样子白色丝绢把它做成形作名,艳丽衣裳宾语前置绘画后于白色底子。绘事,绘画、图画。素,指用来作画白色底子在……后面是礼后于人性吗?启发我子夏名谈论,讨论表判断【译文】子夏问道:“漂亮笑容上面泛起一对酒窝,漂亮眼睛闪闪转动,未染色丝绸变成了艳丽衣裳,这是说什么啊?”孔子说:“这是说绘画后于白色底子。”子夏说:“礼后于人本性吗(就是说礼是施于人本性上面吗)?”孔子说:“启发我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能够跟他讨论《诗三百》了。26/47

本则记述了子夏从孔子所讲“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道理,受到孔子称赞。表明孔子认为外表礼节同内心情操应是统一。就伦理学说,这里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普通认为是后于仁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礼节仪式同内心情操应是统一,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雪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图案。

本则表现了孔子什么观点?赏析评价27/47鉴赏探究有教无类选文反应出了孔子怎样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教学相长化抽象为详细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思想28/47赏析评价请同学们认真朗诵课文,分析总结:本文阐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呢?教育指导思想:有教无类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思结合、勇于质疑学教29/47鉴赏探究有教无类试结合《论语·述而》中“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简明谈谈你对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认识。

孔子广招学生,只要能交上十条干肉作薄礼人,不论贫富、贵贱、老幼、国籍等差异,他都一律收下来平等地施以教诲。有教无类思想以及实践,使接收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级,还为平民能经过教育进入统治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意义。开创了平民教育新纪元30/47文本表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结合文本和教育现实状况谈谈你对高考制度或应试教育看法。有学者认为:现行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学生们也承受了多年压力……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实施。有些人大委员指出,应试教育是一些学生逃出校门,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源头

……文本探讨:31/47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决定恢复因为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止了十年中国高考制度,以统一考试、择优录用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春天。这次会议决定,恢复高考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用学生时,将优先确保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邓小平功不可没!32/47青年时期张铁生(左前一)张铁生近照

历史回首: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报道张铁生“白卷事件”

33/47尊敬领导:书面考试进行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上谈一谈。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一直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本质工作。天天近18小时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时间只在27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34/47我不愿没有书本依据胡答一气,省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恪守纪律,坚持一直,所以愿意老老实实地退场。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法外浪荡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而有着极大烦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他们自由生活和为个人努力,等于了我为人民热忱忘我劳苦工作和诚恳心。人们把我送到这里来,谈些什么呢?总以为实在委曲。]35/47在这夏锄生产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专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假如那样将受到自己为贫下中农事业事业心和自己自我革命良心训斥,有一点我能够自我抚慰,我没有为此而耽搁集体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方面、完全责任。喜降春雨,人们实在忙,在这个人与任何利益直截矛盾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能够说)我所苦闷地方就在这里,几个小时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什么,总以为实在有说不出感觉,我自幼理想将全然被自己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理由。36/47我是抱着新招生制度和条件来参加学习班。至于我基础知识,考场就是我母校,这里老师们会知道,记得还总算能够。今天物理化学考题,即使很浅,但我印象很浅,有2天复习时间,我是能有确保把它答满分。自己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如洗,自我表现胜似黄牛],对于这这个城市长大孩子,几年来真是锻炼极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观改造方面,能够说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知识和能力),我感觉并非可耻,能够勉强应负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没有意思)但那样作,我心是不太愉快。我所感到荣幸只是能在新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满意地推签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37/47[我所理想和要求,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白塔公社考生张铁生。]张铁生在写此信之前,已经参加了语文、数学考试。考试均为开卷,允许翻书。张铁生此次考试成绩是: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语文考试作文题是"学习《为人民服务》体会"。38/471973年辽宁考生张铁生在大学招生文化考试中交了“白卷”,却在试卷背后写了一封为自己成绩低劣辩护信。他被江青等人树为“反对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反时尚英雄”。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份发人深省答卷》为题,张铁生这封信,以后张铁生被破格录用。自1970年起,中小学开始全方面、大批地招收新生,新生入学首要条件是政治表现,一切文化考评均被取消。招收新生以政治表现、出身为首要标准,文化标准一开始就被放在无足轻重地位,这就使得招生工作中依靠权力和关系“走后门”之风在一开始便明目张胆,愈演愈烈。39/47

听说当初马可·波罗到中国时,最让他和欧洲人钦佩是中国人科举考试,前很快,中美校长交流,美国校长们最羡慕是中国高考制度,能把最好学生直接招到最好大学里。没有最完美制度,只有最适当制度。科举是有许多坏处,但它是一个最不坏制度。能够说,高考制度应试教育并不完全与孔子教育理念相悖。能够说,对于穷人家孩子或者没权没势家庭孩子,他们是高考最大受益者。

总结

(学会辩证看问题)40/47课后练习41/47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①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弟兄无故②,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③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注释:①王(wàng):作动词,称王,这里作征服天下讲。②故:事故。③怍(zuò):惭愧。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但(以德)征服天下不包含在内。父母都健在,弟兄没有灾患,是第一个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异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君子有三种乐趣,但(以德)征服天下并不在其中。”

42/47孔子学鼓琴师襄①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能够益矣。"孔子曰:"丘②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