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抗癫痫药物在腹型癫痫的优化用药第一部分腹型癫痫的临床特征 2第二部分腹型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 4第三部分优化用药原则 6第四部分一线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9第五部分二线抗癫痫药物的应用 12第六部分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 14第七部分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监测 17第八部分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 19
第一部分腹型癫痫的临床特征关键词关键要点腹型癫痫特殊临床特征
1.腹痛为主:患者表现为以剧烈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2.发作性:腹痛发作具有规律性,往往在特定时间或条件下出现,且持续时间较短。
3.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患者除了腹痛外,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意识丧失等。
腹型癫痫诱发因素
1.情绪激动:焦虑、紧张、恐惧等强烈情绪波动可诱发腹型癫痫发作。
2.饮食不当:暴饮暴食、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进食过敏性食物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3.睡眠不足:睡眠紊乱、睡眠不足可降低癫痫发作阈值,增加发作风险。
腹型癫痫发作机制
1.肠道菌群失调: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腹型癫痫的发作有关,肠道内某些菌群的异常增殖或减少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进而诱发癫痫发作。
2.迷走神经异常:迷走神经是连接大脑与肠道的双向通路,迷走神经功能异常会导致肠道运动异常,引发腹痛等症状,甚至诱发癫痫发作。
3.遗传因素:部分腹型癫痫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特定的基因缺陷或变异可增加腹型癫痫的发作风险。
腹型癫痫诊断
1.详细病史采集:仔细收集患者的症状、发作频率、诱发因素等病史信息,是诊断腹型癫痫的基础。
2.物理检查:包括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可能。
3.辅助检查:EEG检查有助于发现腹型癫痫特异性脑电图改变,但部分腹型癫痫患者EEG可能正常。
腹型癫痫鉴别诊断
1.消化系统疾病:腹型癫痫的症状与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相似,如胃炎、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2.其他癫痫类型:腹型癫痫与颞叶癫痫、精神运动性癫痫等其他癫痫类型有时难以区分,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发作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
3.心因性疾病:部分腹型癫痫患者的发作机制与心理因素有关,需与心因性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等心因性疾病进行鉴别。腹型癫痫的临床特征
腹型癫痫是一种罕见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癫痫综合征。其临床特征如下:
1.腹痛:
*腹痛是腹型癫痫最常见的症状。
*疼痛通常为阵发性、剧烈、绞痛或刺痛,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疼痛通常集中在上腹部或剑突下,但也可能放射到其他部位。
2.癫痫发作:
*腹型癫痫发作通常与腹痛同时发生或紧随其后。
*发作通常表现为意识丧失、手脚抽搐、口吐白沫等典型癫痫表现。
3.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
*便秘或腹泻
*头晕、头痛
*幻觉或幻听
*情绪或行为改变
4.触发因素:
*腹型癫痫的发作通常由某些触发因素诱发,包括:
*进食
*喝大量液体
*压力或焦虑
*睡眠不足
*月经
5.诊断:
*腹型癫痫的诊断基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包括:
*脑电图(EEG):EEG可以显示癫痫发作期间的异常脑电活动。
*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帮助排除器质性病变,例如肿瘤或血管畸形。
6.鉴别诊断:
*腹型癫痫需要与其他可能引起腹痛的疾病鉴别,包括: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
*妇科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
*代谢性疾病(如卟啉病)
7.预后:
*腹型癫痫的预后通常良好。
*大多数患者在适当治疗后可以控制发作。
*然而,一些患者可能经历反复发作或并发症,例如继发性癫痫灶或认知损伤。第二部分腹型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神经元网络异常
1.由于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和神经递质失衡,腹型癫痫患者的大脑中存在神经元网络过度兴奋。
2.异常放电的细胞群体通过异常的神经网络连接扩散,导致癫痫发作。
3.特定脑区的异常兴奋,例如海马和杏仁核,与腹型癫痫的发作机制密切相关。
主题名称:神经营养因子异常
腹型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
腹型癫痫是一种罕见的癫痫综合征,其特征是发作前腹痛。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尚不完全明确,但以下几个机制已被提出和研究:
1.胃肠道异常活动:
*腹痛可能是胃肠道平滑肌异常收缩的结果。
*研究发现腹型癫痫患者的胃肠道运动功能异常,包括胃排空延迟、结肠运动减慢和胃肠道电活动异常。
2.迷走神经异常:
*迷走神经是一种连接大脑和胃肠道的颅神经。
*实验数据表明腹型癫痫患者的迷走神经活动异常,可能导致胃肠道症状和癫痫发作。
*迷走神经刺激疗法已被证明可以减少腹型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3.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腹型癫痫与大脑特定区域的异常活动有关,包括扣带回、海马和杏仁核。
*这些区域涉及情绪调节、记忆和自主神经功能。
*腹痛可能是这些区域受累的结果,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失调和胃肠道异常。
4.遗传因素:
*腹型癫痫已被发现与某些基因突变有关,包括SCN1A、SCN2A和GABRA1。
*这些突变影响离子通道的功能,从而导致神经元异常兴奋性和癫痫发作。
5.神经介质失衡:
*癫痫发作涉及神经递质的失衡,如谷氨酸、氨基丁酸(GABA)和5-羟色胺。
*腹型癫痫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可能与胃肠道症状和癫痫发作有关。
综述:
腹型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胃肠道异常活动、迷走神经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遗传因素和神经介质失衡。深入了解这些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第三部分优化用药原则关键词关键要点个体化治疗
1.根据患者的癫痫综合征、癫痫发作类型、药物代谢特征、合并疾病及其他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遗传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剂量,避免过度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3.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根据个体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起始药物选择
1.首选具有较强疗效、不良反应较少、代谢清晰易控的药物,如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2.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和患者合并疾病,选择不与其他药物发生明显相互作用、不加重合并疾病的药物。
3.对于耐药性癫痫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或选择新一代抗癫痫药物,如依诺维隆、布格莫德等。
剂量调整
1.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逐步调整药物剂量,达到既能控制癫痫发作,又最小化不良反应的目的。
2.剂量调整应缓慢进行,避免过快加药导致药物中毒或过快减药导致癫痫发作复发。
3.对于药物剂量调整不敏感的患者,可考虑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剂量调整。
不良反应监测
1.定期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改变、血细胞异常、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反应等。
2.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减药或更换药物,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3.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必要时终止抗癫痫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
1.对于单药治疗无效或耐药性癫痫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2.联合用药时应选择具有不同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谱的药物,避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联合用药应谨慎,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新一代抗癫痫药物
1.新一代抗癫痫药物具有广谱抗癫痫作用、不良反应较少、代谢清晰易控等优点。
2.对于耐药性癫痫患者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新一代抗癫痫药物可能是更合适的治疗选择。
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一代抗癫痫药物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成为腹型癫痫治疗的重要选择。抗癫痫药物在腹型癫痫的优化用药原则
优化治疗目标
*完全控制发作:完全消除所有类型的腹型癫痫发作。
*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若无法实现完全控制,则尽可能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改善生活质量:控制发作,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发作类型、既往治疗反应和药物耐受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选择初始药物
*一线药物: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丙戊酸或托吡酯。
*二线药物:其他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或苯妥英。
*选择因素:患者的年龄、发作类型、药物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和妊娠计划。
调整剂量
*血药浓度监测:对于某些药物(如苯妥英、卡马西平),监测血药浓度以优化剂量。
*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和耐受性,逐步调整剂量。
*缓慢滴定: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
*治疗窗:目标血药浓度应处于治疗窗内,即有效控制发作且不良反应最小。
联合用药
*多药联合:当单一药物无法完全控制发作时,可考虑联合用药。
*药物选择: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避免累加不良反应。
*剂量调整:联合用药时,通常需要调整各药物的剂量,以维持治疗窗。
不良反应监测
*定期随访: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嗜睡、头晕、共济失调和胃肠道不适。
*剂量调整:若不良反应明显,可适当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特殊人群关注: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对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度较低,需要特别关注。
耐药性管理
*转诊专科:如果患者对多种抗癫痫药物耐药,应转诊至癫痫专科中心。
*外科评估:对于药物耐药患者,可考虑外科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刺激等治疗方法。
*新药研究:参与新药临床试验,探索新的治疗选择。
停药策略
*无发作期:患者在无发作情况下持续2-5年后,可考虑停药。
*缓慢减量:停药时,需缓慢逐渐减少剂量,以避免复发。
*监测:停药后,应定期监测患者以早期发现复发迹象。第四部分一线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关键词关键要点【一线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1.左乙拉西坦:广谱抗癫痫作用,对全身性、局限性和部分性发作有效,安全性良好。
2.拉莫三嗪:对全身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有效,耐受性好,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嗜睡和皮肤反应。
3.托吡酯:对全身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有效,可减少发作频率和强度,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和疲劳。
【起始剂量和滴定方案的选择】:
一线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在腹型癫痫的治疗中,一线抗癫痫药物的选择至关重要,其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癫痫发作,同时最小化药物相关的副作用。对于腹型癫痫患者,通常推荐以下一线抗癫痫药物:
左乙拉西坦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研究表明,对于腹型癫痫患者,左乙拉西坦的平均有效率约为60-70%。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劳、头痛和恶心。
拉莫三嗪
拉莫三嗪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对于腹型癫痫患者也具有良好的疗效。其平均有效率约为50-60%。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皮疹和胃肠道不适。
妥吡酯
妥吡酯是一种多靶点抗癫痫药物,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钠离子通道阻滞、钙离子通道阻滞和谷氨酸能抑制作用。对于腹型癫痫患者,妥吡酯的平均有效率约为40-50%。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头晕、共济失调和代谢性酸中毒。
丙戊酸
丙戊酸是一种脂肪酸,具有广谱抗癫痫活性。对于腹型癫痫患者,丙戊酸的平均有效率约为50-60%。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体重增加、震颤和肝酶升高。
其他一线药物
除了上述一线药物外,其他可能用于治疗腹型癫痫的抗癫痫药物还包括:
*苯妥英钠
*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
*苯巴比妥
*苯二氮卓类药物(例如氯硝西泮和劳拉西泮)
选择标准
选择一线抗癫痫药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癫痫发作类型和严重程度
*患者的年龄和合并症
*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
*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患者的依从性
剂量调整
一线抗癫痫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进行调整。起始剂量通常较低,然后根据癫痫发作的控制情况和药物耐受性逐步增加。
监测
使用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癫痫发作控制情况、药物耐受性和血液学参数。这包括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和肾功能检查。第五部分二线抗癫痫药物的应用二线抗癫痫药物的应用
二线抗癫痫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一线抗癫痫药物无效或耐受性差的腹型癫痫患者。这些药物包括:
1.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
*FDA批准用于治疗1岁及以上患者的局部发作和肌阵挛发作;12岁及以上患者的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
*作为一线治疗或附加治疗均有效
*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如嗜睡、头痛和疲劳
*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2.拉莫三嗪(lamotrigine)
*FDA批准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患者的局部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16岁及以上患者的双相情感障碍相关发作
*作为一线或附加治疗均有效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复视和皮疹(尤其是儿童)
*剂量逐渐增加以减少皮疹的风险
3.唑尼沙胺(zonisamide)
*FDA批准用于治疗6岁及以上患者的局部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
*作为附加治疗有效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痛和胃肠道不适
*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4.丙戊酸钠(valproicacid)
*FDA批准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包括腹型癫痫
*作为一线治疗有效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震颤和体重增加
*因肝毒性风险,该药不推荐用于2岁以下儿童
5.托吡酯(topiramate)
*FDA批准用于治疗2岁及以上患者的局部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
*作为附加治疗有效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言语不清和体重减轻
*不推荐用于肝功能不全患者
6.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FDA批准用于治疗4岁及以上患者的局部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
*作为一线治疗有效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和皮疹
*该药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可导致严重后果
7.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FDA批准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包括腹型癫痫
*常用于难治性癫痫患者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言语不清和认知功能障碍
*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8.普瑞巴林(pregabalin)
*尽管未获FDA批准用于治疗癫痫,但该药已被证明对腹型癫痫有效
*作为附加治疗有效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和体重增加
二线抗癫痫药物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二线抗癫痫药物
*考虑患者的癫痫类型、其他药物治疗、伴随疾病和耐受性
*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耐受性逐渐增加
*定期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第六部分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关键词关键要点一、多药联合治疗原则
1.当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多药联合治疗。
2.选择不同的抗癫痫药物联合,可以扩大抗癫痫谱,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3.多药联合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调整剂量,监测血药浓度。
二、药物选择
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
腹型癫痫是一种以腹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罕见癫痫综合征,传统上认为难以治疗。由于多种抗癫痫药物(AEDs)联合治疗在腹型癫痫的治疗中取得了成功,因此,联合治疗已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的原则
*广谱抗癫痫效果:联合使用的AEDs应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以覆盖腹型癫痫的多种潜在发作机制。
*协同作用:联合使用的AEDs应具有协同作用,以增强抗癫痫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联合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包括发作类型、发作频率、既往治疗史和耐受性等因素。
联合治疗方案
腹型癫痫的联合治疗方案因患者而异,但一些常用的组合包括:
*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这是腹型癫痫最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具有广谱抗癫痫效果和良好的耐受性。
*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此组合具有协同作用,适合具有失神或肌阵挛发作的患者。
*丙戊酸钠+胃复安:此组合可有效控制腹痛发作,并具有镇痛和抗焦虑作用。
*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此组合适用于多种发作类型,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治疗目标
腹型癫痫的联合治疗目标是完全缓解发作,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治疗成功的标准包括:
*完全无发作或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显著减少。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包括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
*副作用轻微且可耐受。
治疗方案的调整
联合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进行定期调整。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医生可能需要更改药物剂量、添加或移除AEDs,或探索其他治疗选择。
长期监测
腹型癫痫患者需要长期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监测副作用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监测措施包括:
*定期发作日志
*血液检查(检测AEDs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
*脑电图(EEG)
*神经检查
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联合使用多种AEDs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以避免潜在的疗效减弱或毒性增强。
*剂量调整:联合治疗时,可能需要调整AEDs的剂量,以优化抗癫痫效果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
*副作用:联合治疗可能会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因此患者应密切关注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结论
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已成为腹型癫痫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遵循上述原则,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反应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第七部分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监测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监测
1.药物剂量的确定
腹型癫痫的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和肝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起初,通常以较低剂量开始,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血药浓度进行调整。
2.血药浓度监测
血药浓度监测对于优化抗癫痫药物的用药至关重要。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可以确保药物剂量足够以控制癫痫发作,同时又避免毒性作用。
腹型癫痫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治疗范围:
*拉莫三嗪:4-12µg/ml
*左乙西泮:50-150ng/ml
*丙戊酸:30-120µg/ml
*苯妥英钠:10-20µg/ml
*卡马西平:4-12µg/ml
*奥卡西平:6-12µg/ml
*唑尼异酰胺:20-100µg/ml
*加巴喷丁:2-6µg/ml
*普瑞加巴林:10-30µg/ml
3.血药浓度监测的时机
在开始抗癫痫药物治疗后7-10天进行首次血药浓度监测。当药物剂量改变或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时,也应进行监测。稳定状态后,可每3-6个月监测一次血药浓度。
4.剂量调整
根据血药浓度水平,可进行以下剂量调整:
*如果血药浓度低于治疗范围:增加剂量。
*如果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维持剂量。
*如果血药浓度高于治疗范围:降低剂量,并监测副作用。
5.血药浓度监测的注意事项
*采血时间:血药浓度应在服药前或服药后12小时采血,以避免峰值和谷值浓度的影响。
*样本类型:血清或血浆样本均可接受。
*影响因素: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
*药物相互作用
*肝酶诱导或抑制
*肾功能不全
*患者依从性
6.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药浓度监测有助于:
*优化抗癫痫药物的疗效
*避免药物毒性
*预测癫痫发作的控制情况
*诊断癫痫发作的药物抵抗性
*指导抗癫痫药物的联合用药第八部分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关键词关键要点【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监测】
1.及时识别和监测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至关重要,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2.不良反应的症状可根据药物类型和个体患者而异,可能包括嗜睡、头晕、平衡障碍、皮肤反应、胃肠道症状等。
3.定期监测(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患者随访有助于早期识别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
抗癫痫药物(AEDs)通常耐受良好,但不良反应仍然是治疗期间常见的问题。对于腹型癫痫患者,管理药物不良反应至关重要,以确保药物依从性、治疗有效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不良反应
腹型癫痫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镇静(20-60%)
*嗜睡(10-40%)
*认知和行为改变(10-30%)
*体重增加(5-10%)
*皮肤反应(5-10%)
*胃肠道反应(2-5%)
管理策略
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包括:
1.预防
*选择具有较低不良反应风险的药物
*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避免联合用药,尤其是在不良反应风险高的患者中
2.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
*教育患者识别和报告不良反应
3.剂量调整
*降低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改变给药方式(例如,改用缓释制剂)
4.药物替代
*考虑更换为具有不同不良反应特征的药物
*联合用药以减轻不良反应
5.其他治疗
*对抗镇静作用的药物,如莫达非尼或右旋苯丙胺
*认知行为治疗来改善认知和行为问题
*营养咨询和饮食管理来应对体重增加
药物不良反应的个体化管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应个体化,并考虑以下因素: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品牌商业研究报告
- 茶叶包装市场研究报告
- 重庆财经学院《设计艺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前端开发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策略战争游戏问题研究报告
- 重庆财经学院《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林花卉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潮汕话实践研究报告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潮州中医推拿课程设计
- -精神病医院设置基本标准
- 铝土矿采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A0108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基础信息报告表》
- 元旦、春节前我市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通知
-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应急处理流程图
-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复习课件
- 信号与系统(第十章Z-变换)
- 消防报警主机操作步骤
-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 家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模板
- 项目四 三人表决器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