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项目背景 1一、红火蚁介绍 1二、红火蚁危害 6第二节项目需求 7一、技术需求 8二、商务需求 22第三节本项目工作重点 23第一节项目背景一、红火蚁介绍红火蚁(学名:SolenopsisinvictaBuren)的拉丁名意指“无敌的”蚂蚁,难以防治而得名。红火蚁分布广泛,为极具破坏力入侵生物之一。在中国红火蚁是入侵生物。红火蚁是蚂蚁的一种,属于社会性昆虫,有多个品级,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蚁、雄蚁和工蚁(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的雌蚁)。其中的工蚁又可分为一至多型,多型时包括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工蚁有腹柄结2个;触角一般10节,末2节成锤棒状;唇基两侧有纵脊向前延伸成齿。雌蚁和雄蚁有单眼,雌蚁触角一般11节,雄蚁触角一般12节。并胸腹节不具刺或齿。截至2021年3月,据农业农村部门监测,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区、市)435个县(市、区),尤其是近5年来新增红火蚁发生县级行政区191个,较2016年增长了一倍,在城市公园绿地、农田、林地及其他公共地带都有发生。(一)社会体系红火蚁,真社会性的生活结构,蚁巢中除专负责生殖的蚁后与生殖时期才会出现负责交配的雄蚁外,绝大多数的个体都是无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职蚁)。无生殖能力的职蚁可分为工蚁与兵蚁亚阶级,阶级结构变化为连续性多态型。红火蚁有“单蚁后”及“多蚁后”两种社会形态,是透过约600个“锁”在一起的“超级基因”调控来决定红火蚁是“单蚁后”及“多蚁后”族群。单蚁后族群是由一个交尾蚁后通过飞行而播散建立。这种播散方式可使交尾的蚁后播散到1km或更远的地方定植。因它们有领地意识,单蚁后的族群密度比多蚁后的族群密度低,蚁丘密度为200个/ha。多蚁后族群是在一个族群中有2个至数百个具有繁殖能力的蚁后,它们由1个或几个蚁后通过爬行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建立,这种形式的播散速度慢。多蚁后族群没有领地,所以,单位面积上的族群密度比单蚁后族群的密度高6倍,超过1000个/ha。这两类族群都可以通过流水而播散。当水面上升,它们形成一团而浮在水面上,能存活数周直到水位落下或漂流直到岸上。(二)生存繁殖红火蚁自然繁殖中以生殖蚁的婚飞扩散较为持续和有规律。红火蚁没有特定的婚飞时期(交配期),成熟蚁巢全年都可以有新的生殖蚁形成。雌、雄蚁飞到约90~300米高的空中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雌蚁交尾后约飞行3~5公里降落寻觅筑新巢的地点,如有风力助飞则可扩散更远。红火蚁的生活史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共8~10周。蚁后终生产卵。工蚁是做工的雌蚁;兵蚁较大,保卫蚁群。每年一定时期,许多种产生有翅的雄蚁和蚁后,飞往空中交配。雄蚁不久死去,受精的蚁后建立新巢,交配后24h内,蚁后产下10~15只卵,在8~10d时孵化。第一批卵孵化后,蚁后将产下75~125只卵。一般幼虫期6~12d,蛹期9~16d。第一批工蚁大多个体较小。这些工蚁挖掘蚁道,并为蚁后和新生幼虫寻找食物,还开始修建蚁丘。一个月内,较大工蚁产生,蚁丘的规模扩大。6个月后,族群发展到有几千只工蚁,蚁丘在土壤或草坪上凸现出来。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括负责做工的工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和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生殖蚁包括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翅膀的雌、雄蚁。一个蚁巢中包括1个或数个可以生殖的蚁后,其他所有的工蚁和兵蚁都是不能繁殖的。红火蚁的寿命与体型有关,一般小型工蚁寿命在30~60天,中型工蚁寿命在60~90天,大工蚁在90~180天。蚁后寿命在2~6年左右。红火蚁由卵到羽化为成虫大约需要22~38天。蚁后每天可最高产卵800枚(IUCN数据,另有论文称为1500枚),一个几只蚁后的巢穴每天共可以产生2000~3000枚卵。当食物充足时产卵量即可达到最大,一个成熟的蚁巢可以达到24万头工蚁,典型蚁巢为8万头。(三)食物类型红火蚁食性杂,觅食能力强,食物包括149种野生花草的种子,57种农作物,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和腐肉等,他们有植物上“放牧”蚜虫、介壳虫的行为。红火蚁群体生存、发展需要大量的糖分,蜜汁、糖、蛋白质、脂肪等食物也在红火蚁的食谱上。红火蚁幼虫在某龄以前只吃液质食物,而后能够消化固体食物。工蚁带来富含蛋白质的固体食物放置在幼虫的嘴前。幼虫分泌消化酶分解固体食物并反刍给工蚁。蚁后靠取食一些消化过的蛋白质来维持产卵的需要。只要有足够的食物,蚁后就能够发挥其最大产卵效率。通常在凉爽季节的白天或炎热时期的傍晚和夜间工蚁觅食活动最积极。觅食蚁通过地表下的水平蚁道离巢去觅食,一个大型蚁巢的觅食蚁道可从蚁丘负外延伸几十米远,沿路有通向地面的开口。(四)蚁巢特征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高10~30cm,直径30~50cm的蚁丘,有时为大面积蜂窝状,内部结构呈蜂窝状。新形成的蚁巢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的小土丘状的蚁丘。新建的蚁丘表面土壤颗粒细碎、均匀。随着蚁巢内的蚁群数量不断增加,露出土面的蚁丘不断增大。当蚁巢受到干扰时,蚂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红火蚁在蚁丘四围有明确的领地意识,而蚁丘的特点及主动攻击入侵者的行为,可以作为迅速判断是否为红火蚁的方法之一。(五)温度影响红火蚁对热的耐受性最低温度为3.6℃,最高温度为40.7℃。红火蚁在土壤表层温度10℃以上时开始觅食,在土壤温度达19℃时才会不间断地觅食,觅食的土壤表层温度范围为12~51℃。当土壤表层下2cm处的温度在15~43℃时,工蚁开始觅食,最大觅食率发生在22~36℃时。低温度比高温度更能限制红火蚁的觅食。春天土壤周平均土壤温度发(表层下5cm深处)升高到10℃以上,红火蚁开始产卵。工蚁和繁殖蚁化蛹和羽化分别发生在20℃和22.5℃。土壤平温度24℃时新蚁后可以成功地建立族群。当土壤很湿或很干时则活动减少。干旱后的一场雨会刺激它们2~3d的筑巢活动并增加觅食活动。从土壤表面到10cm深处的温度低于18.8℃时,全天不会发生交尾飞行。气温在24~32℃,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交尾飞行在上、下午均可发生。新建立族群89%的处于侵扰区域的下风向。交配飞行通常发生在雨后晴朗、温暖的中午时分。一旦雌性有翅繁殖蚁完成交配后,会从翅基缝处折断双翅,并寻找一个合适的场所建立一个新的族群。这些场所一般在岩石或树叶下,也可以是沟缝或石缝中,甚至在人行道、公路或街道的边沿处。蚁后在土中挖掘通道和小室,并密封开口,以免捕食者入侵。二、红火蚁危害(一)红火蚁对人有攻击性和重复蜇刺的能力。它影响入侵地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损坏公共设施电子仪器,导致通讯、医疗和害虫控制上的财力损失。蚁巢一旦受到干扰,红火蚁迅速出巢发出强烈攻击行为。红火蚁以上颚钳住人的皮肤,以腹部末端的螯针对人体连续叮蜇多次,每次叮蜇时都从毒囊中释放毒液。人体被红火蚁叮蜇后有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多数人仅感觉疼痛、不舒服,少数人对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会产生过敏性休克,有死亡的危险。如水泡或脓包破掉,不注意清洁卫生时易引起细菌二次感染。(二)红火蚁给被入侵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大敌。红火蚁取食多种作物的种子、根部、果实等,危害幼苗,造成产量下降。它损坏灌溉系统,降低工作效率,侵袭牲畜,造成农业上的损失。红火蚁对野生动植物也有严重的影响。它可攻击海龟、蜥蜴、鸟类等的卵,对小型哺乳动物的密度和无脊椎动物群落有负面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红火蚁建立蚁群的地区,蚂蚁的多样性较低。(三)红火蚁危害其他动物的机理主要表现在:1.红火蚁捕食刚孵化的地栖型卵生动物个体,因为刚刚出壳的幼体或者出壳后聚集在一起尚未离开巢穴的幼体,活动能力弱,极易受红火蚁的攻击,而最终变为红火蚁的美餐;或者以群体力量捕食昆虫幼虫、成虫等。2.红火蚁与其他动物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如与当地蚂蚁种群竞争植物食料,还与那些以昆虫为食物来源的物种竞争昆虫食料,导致其他物种因为缺乏足够食物供给而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3.通过叮咬而使得某些动物存活率降低,改变生境,甚至弃巢外逃,或者因为受攻击活动量加大而增加被捕食的概率。第二节项目需求一、技术需求序号采购内容数量服务内容及技术要求1XX水库红火蚁防治项目1项一、服务内容主要对XX水库一副坝至十副坝沿线大坝、护岸、坝与坝之间的水库管理范围进行红火蚁防治。防治则是监测、防控和治理相结合进行,即对发生区域进行有效的治理、灭杀,还要对发生区域和未发生区域进行有效的监测、防控。二、项目防治时间段本项目防治时间段:2年。服务具体起止时间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三、监测、防控和治理范围(1)监测范围主要对水库疫情未发生区和发生区进行监测,监测面积共XX㎡。(2)药液防控范围主要对水库疫情未发生区和发生区的背水面进行药液防控,药液防控面积共XX㎡。(3)治理范围主要是在水库三副坝外坡XX㎡范围内,对已发现的红火蚁蚁巢进行药物毒杀。主坝及一至十副坝内坡共XX㎡,溢洪道~二副坝迎水面管理区XX㎡,二副坝~主坝间迎水面管理区XX㎡,主坝~三副坝间迎水面管理区XX㎡,共XX㎡范围内,如监测发现红火蚁蚁巢时,进行物理灭杀(即沸水向可见蚁巢内直接灌入灭杀)。四、防控和治理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NY/T2415-2013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程》、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DB45/T1354-2016红火蚁毒饵法防控技术规程》进行防治,其中监测参照《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XX堤坝项目红火蚁防治管理暂行办法》;治理参照《红火蚁毒饵法防控技术规程》以及相关文献的物理治理方法。五、红火蚁防治方案(供应商在响应本方案的同时,可根据自身经验提供更为有效地防治方案)防治内容及要求:为做好红火蚁防治工作,及时发现红火蚁新疫情,准确掌握疫情扩散分布及发生动态,确定防治的重点和方法,采用点面结合、诱杀为主的技术防治红火蚁,拟规定红火蚁监测准备、监测区域、监测植物、监测时期、监测用品、监测方法、疫情诊断、监测记录与档案以及监测报告、物理治理、化学防治技术等要求。红火蚁防治方案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一)监测准备根据已收集的红火蚁相关的信息以及必要的自主信息收集进行整理、分析,按本防治实施方案(可增补)监测。(二)监测区域1.发生区以大坝、护岸、坝与坝之间的水库管理区共XX㎡范围作为发生疫情的代表地块进行诱饵法监测和防控,掌握红火蚁的生物动态和扩散趋势。2.未发生区重点监测发生区周边的高风险区域,包括经过疫情发生区的交通沿线、近年来从红火蚁发生区调入高风险物品(包括土壤、垃圾、装盆用混合或有机覆盖物、干草或秆、其他如草皮、苗木、绿化树运载土的工具等任何含土壤或附着土壤的东西)的地区,了解红火蚁是否传入。(三)监测范围重点监测草坪、绿化带、苗圃、果园、荒地、堤坝、垃圾场、货场以及可能调入盆栽植物、垃圾、木材、肥料的场所。(四)监测时期根据《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最佳监测时期为气温在20ºC~32ºC的时间段(据XX全年的气温统计分析来判断,符合的时间段是每年的5月至10月间)应对防控区进行效果的测定。(五)监测用品(六)监测方法(七)监测记录与档案(详细记录、汇总监测区内调查结果。各项监测的原始记录连同影像资料等其他材料妥善保存)。(八)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每年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含疫情分布图))。(九)疫情防控采用毒杀、物理治理、防治等三种方法,根据每次监测的防控效果,结合水库环保要求现状,进行红火蚁疫情防控。具体要求如下:1.毒杀毒杀采用毒饵诱杀和药液灌巢法相结合。注:1.毒杀范围是本方案红火蚁防治范围的背水面范围,严禁在迎水面范围进行毒杀,即三副坝外坡XX㎡范围内,对已发现的红火蚁蚁巢进行毒杀。2.毒饵诱杀应在晴天,气温21~35度,地面干燥时投放毒饵,在使用毒饵剂后6小时内无降雨(如施药后6小时内下雨,需进行第二次施药)并且尽量在红火蚁活动觅食时间施用。洒水后、雨天及下雨前12小时不能投放。A.毒饵诱杀法(1)药品准备:本方案设计采用具有“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产品防治对象需标明有红火蚁的2.15%吡虫啉饵剂和0.73%氟蚁腙饵剂药物,进行轮换使用灭治,减缓红火蚁抗药性产生。(2)毒杀流程:一是点施毒饵。根据监测的防控效果为红火蚁二级以下(含二级)发生区的,采用每巢50g的吡虫啉饵剂或每巢50g的0.73%氟蚁腙饵剂药物(合理轮换药物,减缓红火蚁抗药性产生)。根据红火蚁蚁巢记进行点施毒饵。将毒饵沿蚁巢周围1m内均匀撒布,对所有可见的活蚁巢进行疫情防控。二是观察毒杀情况。在点施或撒施毒饵后每日查看施药点观察毒杀效果并记录。三是补施毒饵。根据防控效果,在使用毒饵防控红火蚁2周后,对活蚁巢与诱集到工蚁的地点再次使用毒饵进行防治。在活蚁巢、诱集到工蚁的地点及其附近小区域内采用点施的方法撒施毒饵。B.药液灌巢法(1)药品准备:本方案设计采用具有“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的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药物(产品防治对象需标明有红火蚁)进行灭治。(2)毒杀流程:一是在毒杀12周后蚁巢还观察到红火蚁活动迹象的,增加药液灌巢法处理单个蚁巢。将药剂每巢16.7g按600倍用水稀释。施药时以活蚁巢为中心,先在蚁巢外围近距离淋施药液,形成一个药液带,再将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后迅速将药液灌入蚁巢,使药液完全浸湿蚁巢土壤并渗透到蚁巢底部。根据蚁巢大小确定药液用量,保证充分湿润全部蚁巢。2.防控防控采用药液湿侵法预防。(1)防控范围是本方案红火蚁防治范围的背水面范围,严禁在迎水面范围进行防治,即主坝外坡XX㎡,一副坝外坡XX㎡,二副坝外坡XX㎡,三副坝外坡XX㎡,四副坝外坡XX㎡,五副坝外坡XX㎡,六副坝外坡XX㎡,七副坝外坡XX㎡,八副坝外坡XX㎡,九副坝外坡XX㎡,十副坝外坡XX㎡,一副坝西干电站管理区XX㎡,二副坝~主坝间背水面管理区XX㎡,主坝~三副坝间背水面管理区XX㎡,三副坝~四副坝间背水面管理区XX㎡,五副坝~六副坝间背水面管理区XX㎡防治范围XX㎡。(2)防治应在晴天或阴天天气下进行,下雨天不能进行防治。1)药液湿侵法①药品准备:使用防治红火蚁防控药品,所使用药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具有“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的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药物(产品防治对象需标明有红火蚁)进行灭治。②防治方法:在进行第一次红火蚁投药毒杀后,采用药物按900倍用水稀释,使用手推式喷雾机对防治区域内进行全面喷洒预防,以湿润地面为主,能更好地防止红火蚁的分飞、随水漂流入侵,同进也防止迎水面未能进行毒杀范围的入侵,喷药时放置警示牌,其后每隔三个月进行预防喷洒一次,两年共八次。警示牌布设数量共XX块。2)疫情发生区按发生区范围监测——发生区动态监测——查找蚁巢等流程进行。①发生区范围监测。参照上述未发生区的各方法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②发生区动态监测。1.诱饵制作及用量:使用新鲜火腿作为诱饵,每公斤切200片,放入专用或自制的塑料诱瓶中。2.监测方法:为保持火腿肠的新鲜,应现场将火腿肠切成厚度约1CM厚、2CM直径的薄片。按10m*10m井字形插上小标旗标记该放置诱瓶的位置。监测30分钟后,有蚁进食的诱瓶取出蚁进行鉴定,鉴定为红火蚁的插上不同颜色小标旗标记此动态监测点并计数。诱瓶的放置覆盖发生区共XX㎡范围。③根据动态监测和调查、踏查情况查找发生区范围的蚁巢并标记成图,工作完成后诱饵等监测用品立即回收并处理,不得残留在实施现场,费用自理(已含在合同款内,不另计算)。④监测次数:本方案设定连续两年,每年的1月至2月为准备时间,每年3月至12月,每月进行防治效果监测1次,两年总20次,每次监测工期1个月。3)监测记录与档案详细记录、汇总监测区内调查结果。各项监测的原始记录连同影像资料等其他材料妥善保存。4)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每年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含疫情分布图)。5)疫情防控①毒杀毒杀采用毒饵诱杀和药液灌巢法相结合。a毒饵诱杀法采用具有“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产品防治对象需标明有红火蚁的2.15%吡虫啉饵剂和0.73%氟蚁腙饵剂药物,进行轮换使用灭治,减缓红火蚁抗药性产生。点施毒饵。根据监测的防控效果为红火蚁二级以下(含二级)发生区的,采用每巢50g的吡虫啉饵剂或每巢50g的0.73%氟蚁腙饵剂药物(合理轮换药物,减缓红火蚁抗药性产生)。根据红火蚁蚁巢记进行点施毒饵。将毒饵沿蚁巢周围1m内均匀撒布,对所有可见的活蚁巢进行疫情防控。撒施毒饵。在有红火蚁进食的动态监测点撒施毒饵。观察毒杀情况。在点施和撒施毒饵后每日查看施药点观察毒杀效果并记录。补施毒饵。根据防控效果,在使用毒饵防控红火蚁2周后,对活蚁巢与诱集到工蚁的地点再次使用毒饵进行防治。在活蚁巢、诱集到工蚁的地点及其附近小区域内采用点施的方法撒施毒饵。b药液灌巢法在毒杀12周后蚁巢还观察到红火蚁活动迹象的,增加药液灌巢法处理单个蚁巢。将药剂每巢16.7g按600倍用水稀释。施药时以活蚁巢为中心,先在蚁巢外围近距离淋施药液,形成一个药液带,再将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后迅速将药液灌入蚁巢,使药液完全浸湿蚁巢土壤并渗透到蚁巢底部。根据蚁巢大小确定药液用量,保证充分湿润全部蚁巢。②防控防控采用药液湿侵法预防。a防控范围是本方案红火蚁防治范围的背水面范围,严禁在迎水面范围进行防治,即主坝外坡XX㎡,一副坝外坡XX㎡,二副坝外坡XX㎡,三副坝外坡XX㎡,四副坝外坡XX㎡,五副坝外坡XX㎡,六副坝外坡XX㎡,七副坝外坡XX㎡,八副坝外坡XX㎡,九副坝外坡XX㎡,十副坝外坡XX㎡,一副坝西干电站管理区XX㎡,二副坝~主坝间背水面管理区XX㎡,主坝~三副坝间背水面管理区XX㎡,三副坝~四副坝间背水面管理区XX㎡,五副坝~六副坝间背水面管理区XX㎡防治范围XX㎡。b防治应在晴天或阴天天气下进行,下雨天不能进行防治。③药液湿侵法药品准备:本方案设计采用具有“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的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药物(产品防治对象需标明有红火蚁)进行灭治。防治方法:在进行第一次红火蚁投药毒杀后,采用药物按900倍用水稀释,使用手推式喷雾机对防治区域内进行全面喷洒预防,以湿润地面为主,能更好地防止红火蚁的分飞、随水漂流入侵,同进也防止迎水面未能进行毒杀范围的入侵,喷药时放置警示牌,其后每隔三个月进行预防喷洒一次,两年共八次。警示牌布设数量共40块。3.物理治理物理治理采用沸水处理蚁巢。注:因水库为XX市第二水源地,迎水面不宜使用化学法进行毒杀防控,所以本方案设计对迎水面采用物理治理。物理治理范围有溢洪道~二副坝迎水面管理区XX㎡,二副坝~主坝间迎水面管理区XX㎡,主坝~三副坝间迎水面管理区XX㎡,治理面积共XX㎡范围。①用品准备:温度计,净水,煮水用具等,承揽单位自备,费用自理(已含在合同款内,不另计算)。②治理方法:物理治理主要为沸水处理蚁巢在防治期内对每次监测发现的红火蚁巢进行治理。本方案设计采用60ºC沸水向可见蚁巢内直接灌入,灌注必须达到蚁巢所有区域,单次的处理效果较低,采取每隔7天处理1次,连续处理4次为一周期。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被沸水烫伤,或伤害周围的植物。(十)蚁巢开挖及恢复本方案在大坝上红火蚁监测和防控的蚁巢在处理后,应在业主的旁站下进行开挖及原样修复,承揽商费用自理(已含在合同款内,不另计算)。六、质监1.监理:由发包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其中发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监督,主管部门专家质量抽检。2.治理方案:承揽单位除响应本方案外,还需编制更具体有效的治理方案,在项目实施前需报发包单位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3.服务与质量监管:一是承揽单位必须按照治理方案组织服务,不得自行随意改变。二是承揽单位在服务过程中应对服务工序及时做好记录。三是服务过程中,发包单位和承揽单位都必须及时拍摄治理照片及记录服务治理资料,特别是药物投放必须有发包单位人员现场全程监督,并由发包单位和承揽单位共同签字、盖章确认,作为项目验收的主要资料之一。四是红火蚁预防项目药物处理阶段完成后,承揽单位应及时整理服务过程中的资料并进行自检,接收发包单位和其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七、验收1.验收程序及方法:一是检查申请验收前一个月设置引诱饵符合验收标准后才能申请验收。二是验收承揽单位申请,建设单位组织,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验收时须成立验收专家组,验收专家组要求有5人及以上,其中应有50%以上人员为熟悉堤坝项目红火蚁治理的专家组成。三是验收专家组通过查看服务有关资料和查看现场后,召开验收会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2.验收资料:申请验收时,自验收报告、治理方案、服务过程资料(含照片、视频资料)、服务总结报告、复查报告、建设单位意见。3.验收标准:一是是否按合同和治理方案完成治理任务,治理方法是否恰当。二是现场检查防治区域有无红火蚁活动痕迹。三是经第二年连续9个月6次以上对防控区背水面的防控效果进行测定无红火蚁活体。四是提交的验收资料是否齐全。五是治理效果是否达到合同要求。二、商务需求(一)合同签订期:自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二)服务期限:本项目服务期限为2年,服务具体起止时间以合同约定为准。(三)付款方式:本项目无预付款,成交供应商进场服务后,按月支付合同款。(四)质量标准:参照《XX堤坝项目红火蚁防治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质量标准为合格。(五)处理问题响应时间:接到采购人处理问题通知后2小时内到达采购人指定现场,8小时内提出解决方案,3个工作日内完成问题处理。(六)其他要求:1.疫情未发生区监测次数:全年每月不少于1次进行未发生区疫情监测,如确认有疫情发生,立即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发包单位,以便另立项进行防治。2.疫情发生区监测次数:本方案设定连续两年,每年的1月至2月为准备时间,每年3月至12月,每月进行防治效果监测1次,两年总20次,每次监测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河砂运输合同
- 商业设计委托协议书
- 2024年二手摩托车交易合同范例
- 职业发展信息合作协议
- 2024年产品销售合同格式
-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协议
- 房地产权益转让合同范本参考
- 投资借款协议书范例
- 天润乳业有限公司薪酬管理问题及优化建议【附问卷】9600字
- 工程车租赁合同样本
- 垃圾填埋场工艺流程
- 人教版新起点一年级下册英语-Unit 3 Lesson 3教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T∕CECA-G 0074-2020 T∕CAAMTB 23-2020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纯电动汽车 (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
- 中文报告boc it operations isae3402report中文版v1.0.zw dh
- 家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 2022年河北唐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端正恋爱动机正确对待失恋《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辅导》课件
- CMG软件组分模型操作手册
- 南通市化学品生产负面清单与控制对策
-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