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安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征求意见稿)大学论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E/00/wKhkGWY16M-AJoExAABgM6jO9w4957.jpg)
![徽安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征求意见稿)大学论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E/00/wKhkGWY16M-AJoExAABgM6jO9w49572.jpg)
![徽安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征求意见稿)大学论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E/00/wKhkGWY16M-AJoExAABgM6jO9w49573.jpg)
![徽安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征求意见稿)大学论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E/00/wKhkGWY16M-AJoExAABgM6jO9w49574.jpg)
![徽安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征求意见稿)大学论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E/00/wKhkGWY16M-AJoExAABgM6jO9w495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征求意见稿)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2010年9月
目录TOC\o"1-4"\h\z\u第一章规划总论 8一、规划目的 8二、规划范围 8三、规划期限 8四、规划原则 8(一)全球化角度 8(二)全局化视野 8(三)差异化定位 9(四)市场化导向 9(五)可持续发展 9第二章战略与目标 10一、发展战略 10(一)优先发展战略 10(二)资本聚集战略 10(三)目的地升级战略 11(四)度假区体系推进战略 11(五)旅游便利化战略 12(六)遗产保护与创造战略 12(七)区域联动战略 13二、总体思路 13(一)一个目标 141、宏观绝对指标 142、宏观相对指标 143、资金(公共)投入指标 144、企业经营指标 145、企业效益指标 14(二)两项任务 15(三)三区联动 15(四)四位一体 15(五)五群协作 15三、总体目标 15(一)总体目标 15(二)分期指标 161、近期指标(2015年) 162、中期指标(2020年) 163、远期指标(2030年) 16(三)产品体系目标 16四、区域目标 16(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161、总体目标 162、产品体系目标 17(二)大合肥经济圈 171、总体目标 172、产品体系目标 17(三)皖北旅游区 181、总体目标 182、产品体系目标 18第三章布局与产品 19一、总体布局 19(一)三片联动 19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192、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 193、皖北旅游区 19(二)八区聚集 191、世界遗产与徽文化旅游区 192、九华山生态与佛教文化旅游区 213、天柱山—大别山生态与文化旅游区 214、皖江城市带时尚文化旅游区 235、大巢湖都市休闲与温泉养生旅游区 246、大琅琊生态与文化旅游区 257、皖北民俗与历史文化旅游区 268、淮河风情与历史文化旅游区 27(三)四带纵横 281、淮河风情旅游带 282、皖江城市旅游带 293、徽文化旅游带 294、合黄联动旅游带 29(四)六环联通 291、皖北风情旅游环 292、大别山—天柱山旅游环 293、大琅琊—凤阳旅游环 294、巢湖—皖江旅游环 305、“两山一湖”旅游环 306、徽文化旅游环 30二、旅游产品体系 30(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301、重点观光旅游区 302、重点旅游度假区 303、重点生态文化园 314、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 315、重点主题文化城市 326、重点文化主题城镇 327、重点夜景游览区 328、重点养生旅游产品 339、重点休闲运动 3310、重点特色餐饮 3311、重点旅游购物 3312、重点主题酒店 3413、重点文化娱乐 3414、重点旅游活动(节庆) 3515、重点合作产品 35(二)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 361、重点观光旅游区 362、重点旅游度假区 363、重点生态文化园 364、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 375、重点主题文化城市 376、重点文化主题城镇 377、重点夜景游览区 388、重点养生产品 389、重点休闲运动 3810、重点特色餐饮 3811、重点旅游购物 3812、重点主题酒店 3913、重点文化娱乐 3914、重点旅游活动节庆 3915、重点合作产品 39(三)皖北旅游区 401、重点观光旅游区 402、重点旅游度假区 403、特种旅游区 404、重点生态文化园 405、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 416、重点主题文化城市 417、重点文化主题城镇 418、重点夜景游览区 419、重点养生产品 4210、重点休闲运动 4211、重点特色餐饮 4212、重点旅游购物 4213、重点主题酒店 4314、重点文化娱乐 4315、重点旅游活动(节庆) 4316、重点合作产品 44(四)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44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442、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 443、皖北旅游区 44(五)度假旅游城市 45三、重点旅游线路 45(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451、“两山一湖”世界遗产之旅 452、精彩皖江之旅 453、“徽杭古道”文化之旅 454、“金银铜铁”之旅 46(二)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 461、大别山—天柱山山水之旅 462、环巢湖动感时尚之旅 463、大琅琊山水休闲之旅 47(三)皖北旅游区 471、淮河风情之旅 472、多彩文明之旅 47(四)户外穿越线路 47第四章各市旅游发展要点 49一、合肥市 49(一)总体定位 49(二)发展布局 491、双核 492、一带 493、三区 50二、巢湖市 50(一)总体定位 50(二)发展布局 501、一心 502、五区 50三、六安市 51(一)总体定位 51(二)发展布局 511、一心 512、一城 513、七区 51四、滁州市 52(一)总体定位 52(二)发展布局 521、一心 522、五区 53五、安庆市 53(一)总体定位 53(二)发展布局 531、一心 542、六区 54六、淮南市 55(一)总体定位 55(二)发展布局 551、一心 552、五区 55七、阜阳市 56(一)总体定位 56(二)发展布局 561、三城 562、三区 56八、亳州市 57(一)总体定位 57(二)发展布局 571、一城 572、四区 57九、淮北市 58(一)总体定位 58(二)发展布局 581、一城 582、三镇 583、一区 58十、宿州市 59(一)总体定位 59(二)发展布局 591、一心 592、五区 59十一、蚌埠市 60(一)总体定位 60(二)发展布局 601、一城 602、三区 60十二、黄山市 60(一)总体定位 60(二)发展布局 611、一心 612、一城 613、三带 614、四区 61十三、宣城市 62(一)总体定位 62(二)发展布局 621、一心 622、六区 62十四、池州市 63(一)总体定位 63(二)发展布局 631、一城 632、一山 633、三区 64十五、铜陵市 64(一)总体定位 64(二)发展布局 641、一心 642、七洲 653、一园 65十六、芜湖市 65(一)总体定位 65(二)发展布局 651、一城 652、两区 65十七、马鞍山 66(一)总体定位 66(二)发展布局 661、三城 662、两区 66第五章市场开发 67一、旅游形象表述 67(一)全省形象表述 67(二)片区形象表述 67(三)各市形象表述 67二、市场结构 68(一)国内客源市场 68(二)海外客源市场 68(三)重要细分市场 68三、营销战略 69(一)客源地建设 691、营销对象 692、常客计划 693、直接营销 694、安徽旅游行家 695、客源互换 696、专门体验店 70(二)中距离多种媒体联合营销 701、营销对象 702、传统媒体 703、新技术营销 70(三)远距离协作营销 711、营销对象 712、与旅行商合作 713、与航空公司/机场合作 714、与高铁合作 715、与当地媒体合作 726、与安徽厂商合作 72(四)全国性促销 721、网络营销 722、传统媒体 723、旅游交易会 72(五)海外旅游营销 721、与旅行商合作 722、当地活动推广 733、安徽旅游行家 734、外语旅游网站 735、媒体记者邀请 736、引入国际知名酒店集团 737、事件营销 738、旅游代表处 739、国际交易会 74四、营销保障 74(一)经费保障 74(二)机构保障 74(三)人才保障 74第六章发展保障 75一、体制保障 75二、资本保障 75三、政策保障 76四、交通保障 76五、人才保障 76
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目的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安徽旅游的综合优势,提升产品吸引力、服务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资本凝聚力,进一步巩固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机制,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构建中国旅游强省和面向世界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促进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二、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安徽省行政区划范围,共辖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三、规划期限为保持与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致性,结合安徽旅游发展的需要,规划期限确定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四、规划原则(一)全球化角度全球化角度,要求在规划和发展中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全球化的市场;二是全球化的资本;三是全球化的机制。规划应坚持立足国内需求、积极拓展海外需求,在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提高国际旅游市场比例。结合国际旅游消费趋向,规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有利于引入国际旅游资本,提高开放度,推进与海外旅游资本的合作,构建国际旅游品牌,提高在全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全球化的机制是开拓全球化市场、吸引全球化资本的重要基础。应按照国际惯例,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予以构建和运行。(二)全局化视野全局化视野,要求在规划和发展中考虑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旅游业在安徽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是安徽旅游在全国旅游中的地位;三是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四是安徽从工业化中期向后工业化社会演进的需要。经过多年发展,在“十一五”期末,旅游业作为安徽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确立,今后应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度。安徽旅游的主要指标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已经位于中游偏上,应继续升位次、上台阶,以进入全国旅游强省行列为目标,进行规划。旅游产业自身的复合型、与相关产业互动性、与城乡发展的融合性越来越强,应按照复合产品、复合市场、复合资本、复合产业、复合机制的模式,实现复合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按照后工业化的视角,利用前工业化的资源,构建超工业化的产品,对应多元化的市场”,通过加快旅游发展,促进安徽省的后工业化进程。(三)差异化定位差异化定位,主要是指对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旅游产品结构。总体而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复合”。对于独特性较高的旅游资源,充分立足资源本体,采取保护型利用方式,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构建旅游特品。对于独特性不高的旅游资源,结合市场需求,采取创建型利用方式,构建旅游精品。对于同质化度比较高的旅游资源,实施市场细分、产品细分,采用创意型利用方式,构建旅游新品。按照“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专项旅游为拓展”的原则,形成龙头突出、聚集有效、新老接续、组合有序的旅游产品层次和结构。(四)市场化导向市场化导向,在规划和发展中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旅游市场消费需求;二是市场化运营机制;三是市场体系。旅游产品建设,面向市场需求,来形成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即使是独特性高的旅游资源,也避免单纯从资源出发确定产品的模式。同时,按照市场需求的多元性,对应形成旅游产品的多元性。按照“政府统筹、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产业互动、社会共建”的模式,提高旅游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运营效率和发展效益。遵循体系化的市场观,构建旅游客源市场、旅游消费市场、旅游要素市场三个市场体系,并实现三个市场体系一体化联通。(五)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资源的严格保护;二是对资源的科学利用;三是发展绿色旅游;四是创造未来的遗产。按照相关法规和保护规划的要求,对可用于旅游开发的资源,进行产品规划和旅游经营。通过对资源的旅游利用,实现资源的价值和社会共享,提高对资源保护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按照清洁健康、低碳环保的理念,发展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通过适宜的旅游运营方式,实现对各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今天的建设就是明天的文物”,通过高品质、前瞻性的规划和建设,创造未来的遗产。
第二章战略与目标一、发展战略(一)优先发展战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良的综合区位、良好的发展基础,决定了旅游业是安徽省有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在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应把旅游业纳入经济建设的中心,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不断巩固和强化其支柱产业地位。采取优先发展措施,形成优先发展机制,通过发展旅游,服务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加快国际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提高安徽的综合竞争力。(二)资本聚集战略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应结合资源特色和发展基础,以大聚集催化大产业,构建若干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聚集区,实现龙头带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资源、不同市场,采取适宜的发展模式,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提高安徽旅游业的资本集中度。提升龙头旅游区。分为两个层次:全省龙头旅游区,以跨地市的区域型旅游线路、旅游区或旅游带的方式;市级龙头旅游区,每个市至少确定1个以上的龙头旅游区,原则上每个阶段不超过3个;根据不同发展时期,以三至五年为阶段,予以选择。通过对龙头旅游区的重点支持,形成一流旅游吸引物集群。构建旅游产业聚集区,围绕龙头旅游区所形成的旅游要素聚集地。分两个层次:省级聚集区,主要围绕世界遗产、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品牌的旅游区形成,包含该品牌旅游区;市级聚集区:围绕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中央休闲区等,形成聚集区。壮大旅游经营主体。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鼓励旅游区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专业管理公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奖励鼓励等措施,支持省内主要旅游企业集团做大做强,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省内外大型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通过投资、收购、兼并、参股、资产重组等方式,进入安徽旅游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领域。培育若干年收入超10亿元的旅游集团。培育旅游要素市场。旅游产业要素包括资源、资金、土地、人才、信息、科技、文化、管理、产权等。通过旅游要素市场的运营,促进旅游服务要素和资源、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旅游资本要素的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应适时设立安徽省旅游要素交易市场,选择地点为黄山市或合肥市。(三)目的地升级战略就旅游而言,观光永远是基础,但并非唯一的模式。今后一段时期,旅游资源日益多样化,正在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体验等复合型旅游转变,市场的升级必然要求产品升级、产业升级、目的地升级。产品升级是基础,应转变单纯依托文物和自然景观的发展观念,按照市场细分态势,依托资源条件,在产品内容、形式、组合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提升,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实现旅游产业综合价值。产品结构升级。观光旅游做强,休闲度假做大,专项旅游做精,保障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其中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是安徽旅游中的“短板”,需要重点发展。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是不可分割的,应相互协调,同步推进。商务会展等专项旅游产品,也应在统筹协调原则下,加快推进。旅游品牌升级。观光旅游要形成以5A级旅游区为龙头、4A级旅游区为基础的格局。休闲度假要形成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基础的格局。专项旅游要在商务会展、乡村旅游、户外运动、自驾车旅游等方面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黄山、九华山等重点旅游区,应树立“中国顶级,世界一流”的目标,通过高质量的规划、保护、提升、建设和营销,从精品走向极品,争取成为中国旅游区的标志。城市旅游功能升级。城市是未来旅游产业的基地,旅游中心城市是旅游发展格局的核心。立足“城市即旅游区”的理念,细化旅游城市类型,构建景观城市、休闲城市、度假城市、主题城市,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为安徽旅游带来增量吸引物。乡村旅游功能升级。坚持发展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加快乡村旅游从民俗接待向乡村休闲度假转变。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专项政策,促进乡村旅游纳入城市旅游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一批特色旅游小城镇,一批乡村度假区,一批专业旅游特色村。产业园区景区化。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安徽省将形成各类新型产业园区。已建、新建和待建的产业园区,应按照A级旅游区的标准,进行提升、规划和建设,并鼓励其创建A级旅游区。(四)度假区体系推进战略多年来,旅游管理体制式和模式是基于观光旅游形成的。这种体制和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要把旅游度假区体系作为全省旅游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由省政府组织旅游局、发改委、建设厅、国土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等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安徽省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按资源价值、环境质量、规模大小、设施配套、服务对象等要素,可分为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市级旅游度假区四个层次。市级旅游度假区,由市、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提出旅游度假区的申请报告,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公布,并报省级主管部门备案。行业管理部门为旅游局。省级旅游度假区,由市级政府提出申请,省级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发改委、建设、国土等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行业管理部门为省旅游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由省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审批。行业管理部门为省旅游局。国际旅游度假区,客户群体主要面对国际度假者,由市级政府提出申请,省级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发改委、建设、国土等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行业管理部门为省旅游局。皖南应围绕“两山一湖”,构建若干国际旅游度假区。“大合肥”应围绕巢湖(及温泉)、大别山等资源,构建若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皖北应围绕湿地、温泉、山地等资源,构建若干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区在各级自然和文化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区域范围之外设立。与旅游相关的商业性服务设施,均应在旅游度假区内进行集中,以实现资源保护与商业运营的有效协调。(五)旅游便利化战略旅游便利化主要包括旅游信息、旅游集散、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方面的便利化。旅游便利化的核心是通过高效的旅游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促进旅游消费。旅游信息便利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体系和数字化营销体系,深入开展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以合肥、黄山、芜湖、池州等重点旅游城市为核心,有步骤地推动全省旅游呼叫中心(CallCenter)体系建设。提高交通引导设施的国际化水平,形成与国际通行的查寻模式衔接,道路系统与地图系统协调一致的多方位指示引导体系。旅游集散便利化。全面提高各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的接待能力。重点旅游城市在主要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地要建立市内分中心,有效增加城市间旅游客运专线。在主要交通枢纽等地设立公益性的旅游服务中心;在游客聚集区设立政府公益性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游客服务站。建立覆盖全省的散客旅游票务预定、销售系统和覆盖主要旅游区的散客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利化。按照国际水准,构建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自由行。在国际机场和火车站外即建设国际水准的汽车租赁中心,实现航空、列车交通与自驾车交通的无缝衔接。以交通枢纽为核心,建设舒适、便捷的旅游公共交通体系。以黄山、池州和宣城三个城市为重点,参照欧洲模式,建设串联城市、景区、乡村的自行车道网络和服务体系。旅游购物便利化。结合物流基地建设,在旅游区和交通枢纽附近,建设旅游购物区,促进大众旅游购物。引入相关区域的物流配送网络,发展与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宁镇扬城市群等城市群的“门到门”配送体系,实现商品配送同城化、一体化,促进旅游购物消费。(六)遗产保护与创造战略坚持“保护优先、永续利用”的方针,严格保护各类旅游资源,发展低碳旅游、清洁旅游,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好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通过科学发展旅游业,促进循环经济建设,使全社会成员都能分享到资源保护的益处,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文化是安徽旅游的优势资源。应积极通过旅游传承传统文化,创造新型文化。紧扣“今天的精品就是明天的遗产”理念,树立历史责任感,借助今天的旅游发展,创造未来的文化遗产。宣传、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和有关地市应加强协作,引入战略投资者,大手笔、高水平地进行专门的策划和运作,借鉴文化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按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思路,提升安徽的文化软实力和凝聚力,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促、互补、互兴的发展格局。适时设立“安徽省旅游遗产”名单,对于建设品质高的旅游设施予以奖励、推广,并提供资金补助,实施有效保护。对象包括:旅游区重要设施、标志性景观、酒店、餐厅、购物店、商业街、旅游集散中心等。通过“旅游遗产”的设立,引导和促进旅游的精品化建设。(七)区域联动战略安徽地处中部,区位优势突出。长三角城市群、宁镇扬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这四个城市群对于安徽旅游而言,有多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消费溢出,这些城市群的休闲和旅游消费向安徽延伸;二是市场溢出,上海、南京、徐州等地成为安徽旅游的中转地或者集散地;三是资本溢出,这些城市群旅游资本到安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四是品牌溢出,旅游管理和服务向安徽的输出。这四个溢出是安徽区域旅游合作的重点方向。这四个溢出,在安徽省内也存在。从大区域上看,皖南作为旅游先发地区,要实现与长三角地区旅游的全面一体化、与长三角重点城市的同城化,通过率先实现国际化产品和国际化市场,引入先进的旅游资本,带动大合肥经济圈的国际化进程。大合肥经济圈区位条件优越,既是联动皖南、皖北的桥梁,也是安徽对接宁镇扬和武汉城市群的核心,应充分发挥大合肥同城化的聚集效应和皖江城市带的消费潜力,成为全省旅游产品和市场整合的枢纽。皖北地区属于旅游后发地区,是安徽旅游的后劲所在,应发挥好四省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做好对周边旅游资本的承接,成为中部地区旅游产品和市场合作的关键区域,沟通大合肥经济圈与中原城市群旅游的桥梁。从中观区域上看,皖北、大合肥和皖南三个板块均应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包括区内的产品组合、客源交流、市场监管等。并结合交通条件的改善,构建同城化旅游协作体系,例如大合肥的同城化(合肥与淮南、巢湖);淮北、宿州与徐州的同城化;滁州、马鞍山与南京的同城化;黄山与杭州的同城化;等等。跨地市的旅游资源,也应按照一体化的模式来构建,消除行政壁垒,打造无障碍产品,例如淮河风情、八公山、巢湖、徽文化、两山一湖等。二、总体思路安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一个目标,两大任务,三区联动,四位一体,五群协作。”(一)一个目标未来20年,安徽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中国旅游强省”。中国旅游强省的指标解读如下:1、宏观绝对指标入境外国人过夜旅游人次和收入,排名全国前五位。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排名全国前五位。旅游从业人员数量,排名全国前五位。旅游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排名全国前五位。2、宏观相对指标旅游产业增加值(旅游卫星账户测算)占GDP的比重,排名全国前五位。入境外国人过夜旅游人次和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排名全国前五位。国内旅游人次与本省居民的人数比例,排名全国前五位。旅游从业人员占社会总就业人员的比重,排名全国前五位。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排名全国前五位。3、资金(公共)投入指标旅游专项经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排名全国前五位。居民每百万人拥有飞机航班数量,排名全国前五位。居民人均拥有高速公路长度,排名全国前五位。居民人均拥有铁路长度,排名全国前五位。居民人均拥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区(度假区)面积,排名全国前五位。4、企业经营指标有2家以上营业额(收入和接待量)排名全国前十位旅行社集团。有2家以上营业额(收入和接待量)排名全国前十位饭店集团。有2家以上营业额(收入和接待量)排名全国前十位的旅游区(或度假区)。有2家以上营业额(收入和接待量)排名全国前十位的航空公司或机场。5、企业效益指标旅游企业人均利润(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排名全国前五位。旅游企业人均固定资产(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网络旅游企业),排名全国前五位。旅游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网络旅游企业),排名全国前五位。(二)两项任务一是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体产业;二是把安徽省建设成为代表中国魅力、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三)三区联动在全省确定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和皖北旅游区三大板块。按照相应的旅游发展基础和全省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三大板块形成各有侧重、定位互补、有序互动的发展格局。(四)四位一体以国家5A级旅游区为龙头、以4A级旅游区为基础的观光旅游精品体系。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基础的度假旅游精品体系。以度假城市、主题城市为龙头,以优秀旅游城市为基础的都市旅游精品体系。以主题城镇为龙头,以乡村观光区、乡村度假区为基础的乡村旅游精品体系。这四大精品旅游体系四位一体、相辅相成,通过要素聚集和线路串联,构成安徽旅游的基础支柱。(五)五群协作立足省内的皖江城市带,向东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向北对接中原城市群,向西对接大武汉城市圈,向南对接未来的昌九城市群,通过市场与产品的深度合作,带动全省旅游向均衡化方向发展。三、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安徽的旅游经济实力达到在中部地区领先位置,旅游接待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省区市中的排位进入到前五位,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度持续提高,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超过20%,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体产业,安徽成为中国旅游强省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二)分期指标1、近期指标(2015年)到2015年,年接待入境游客超过4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8亿美元;年接待国内游客超过2.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000亿元;旅游总收入超过210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2、中期指标(2020年)到2020年,年接待入境游客超过8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38亿美元;年接待国内游客超过4.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900亿元;旅游总收入超过520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5%。3、远期指标(2030年)到2030年,年接待入境游客超过24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30亿美元;年接待国内游客超过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11000亿元;旅游总收入超过1300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超过20%。(三)产品体系目标到2015年,国家5A级旅游区7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15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11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6个以上。到2020年,国家5A级旅游区达到11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达到22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4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16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11个以上。到2030年,国家5A级旅游区15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33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22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18个以上。四、区域目标(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1、总体目标依托“生态硬实力和文化硬实力”,实现旅游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文化与生态有机融合,旅游文化与城乡统筹有机融合,形成皖南旅游和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吸引力,旅游业成为具有高度包容性和融合性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区域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皖南成为能够代表中国的必游目的地之一,成为中华文化经典旅游区、国际乡村度假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2、产品体系目标到2015年,国家5A级旅游区4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7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2个以上,整个皖南地区基本实现旅游一体化发展,基本建成“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到2020年,国家5A级旅游区达到6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达到10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2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6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5个以上,皖南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基本融入长三角区域旅游圈,旅游文化示范区的示范效应显现,建成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文化示范区”。到2030年,国家5A级旅游区8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15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8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8个以上,皖南完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与大合肥经济圈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文化示范区”。(二)大合肥经济圈1、总体目标通过旅游业的集聚化、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区域一体化的先导产业,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20%,以城市、山地、湖泊、温泉、湿地、生态、文化为依托,将大合肥经济圈打造成为“山、湖、城”三位一体的复合型、高品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成为皖北和皖南旅游联动发展的枢纽区和全省旅游同城化发展的示范区。2、产品体系目标到2015年,国家5A级旅游区达到2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达到50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4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2个以上,合肥与淮南、合肥与巢湖、环巢湖区域、大别山地区实现旅游一体化发展,成为长三角一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国家5A级旅游区达到3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达到7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1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6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3个以上,合肥与六安、合肥与安庆、滁州与南京、六安与武汉、大合肥经济圈内部、大合肥经济圈与大皖南新皖北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30年,国家5A级旅游区达到4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达到10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3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8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5个以上,大合肥经济圈与长三角城市群、宁镇扬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三)皖北旅游区1、总体目标皖北旅游区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中原文化旅游的标志区,成为苏鲁豫皖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安徽旅游的新增长极;通过与皖中、皖南的互补和互动,以及区域旅游一体化,为安徽创建中国旅游强省提供有力支撑;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整体增长,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旅游业成为皖北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2、产品体系目标到2015年,国家5A级旅游区达到1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达到30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3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2个以上,构建主题文化城市(镇)2个以上,形成有区域吸引力的湿地旅游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基本配套的旅游服务要素体系,皖北实现区内旅游产品的有效整合,实现一体化,宿州市、淮北市与徐州市实现旅游“同城化”,淮南市、寿县与合肥市实现旅游“同城化”,蚌埠市、凤阳县实现同城化,阜阳市与亳州市实现旅游“同城化”。到2020年,国家5A级旅游区达到2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达到5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1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4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3个以上,构建主题文化城市(镇)4个以上,形成有全国吸引力的湿地旅游、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形成皖北特色浓郁的主题化服务要素体系,皖北与皖中实现旅游一体化。到2030年,国家5A级旅游区达到3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区达到80个以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达到2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6个以上,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5个以上,构建主题文化城市(镇)8个以上,形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服务要素体系,皖北与苏北、鲁南、豫东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
第三章布局与产品一、总体布局按照旅游资源组合的主题、产品建设的基础和对市场需求的判断,将全省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确定为:三片八区,四带六环。总体形成“三片联动,八区聚集,四带纵横,六环联通”的发展格局。(一)三片联动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安庆市、铜陵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该区域以“绚烂文化、和谐山水”为特色资源,以“风雅皖南,梦里徽州”为总体形象,以世界遗产旅游、徽文化体验、佛教文化体验、文化主题城市体验、户外运动和养生度假为主打产品,形成旅游与文化的整合发展机制和示范效应,目标是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2、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包括合肥市、巢湖市、滁州市、六安市。该区域以“山湖泉城,都市人文”为特色资源,以“锦绣山湖,华彩皖都”为总体形象,以都市休闲、商务会展、红色旅游、山地旅游和温泉养生为主打产品;以大合肥同城化为动力,形成独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呼应皖南,带动皖北,构建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3、皖北旅游区包括蚌埠市、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淮南市和六安市的寿县、滁州市的凤阳县。该区域以“中原文化、江淮湿地”为特色资源,以“多彩文明,黄淮风情”为主题形象,以湿地休闲度假、历史文化体验、民俗风情体验、康体养生和乡村旅游为主打产品,目标是构建在中部有代表性的新兴旅游目的地。(二)八区聚集1、世界遗产与徽文化旅游区该旅游区包括黄山市和宣城市。世界遗产与徽文化旅游区概述类型项目相关市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区内旅游集散地黄山市区外集散地杭州市、合肥市重点观光旅游区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旅游区太平湖湿地公园绩溪大龙川旅游区敬亭山旅游区广德太极洞风景区泾县水西风景区查济风景区鳄鱼湖旅游区卢湖竹海旅游区重点旅游度假区太平湖旅游度假区齐云山旅游度假区徽派乡村度假区东黄山旅游度假区南漪湖度假区恩龙—青龙湾生态度假区重点专项旅游区徽杭古道旅游带齐云山道教文化旅游区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黄山—绩溪古村落群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黄山徽文化产业集聚区宣城文房四宝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水上旅游带率水—新安江旅游带青弋江旅游带重点主题城市黄山徽文化主题城市宣城文房四宝主题城市重点主题城镇屯溪、甘棠、徽州、歙县、太平镇、华阳镇、伏岭镇、云岭、重点夜景游黄山新安江夜游宁国青龙湾太虚幻境重点旅游活动(节庆)黄山国际旅游节徽文化旅游节黄山茶文化节自然与文化遗产摄影节宣城文房四宝之乡文化节宁国山核桃节2、九华山生态与佛教文化旅游区该旅游区包括池州市。九华山生态与佛教文化旅游区概述类型项目相关市池州市区内集散地池州市区外集散地黄山、合肥重点观光旅游区九华山风景区杏花村古井文化园齐山—平天湖旅游区升金湖湿地公园牯牛降—仙寓山生态旅游区重点旅游度假区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朱备—庙前—五溪度假区香口温泉度假区池州七里湖度假区大演乡—仙寓镇茶文化主题度假区重点专项旅游区徽杭古道休闲旅游带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池州中韩旅游文化合作园区重点水上旅游带秋浦河旅游带重点主题城市池州佛教文化主题城市重点主题城镇贵池(水城)青阳(佛教主题)重点夜景游池州贵池不夜城九华山夜游秋浦河乡村旅游带重点旅游活动(节庆)中国国际地藏文化节•九华山庙会池州国际傩文化节池州秋浦旅游文化节中韩友好文化旅游节池州国际尧舜祭祀节3、天柱山—大别山生态与文化旅游区该旅游区包括安庆市、六安市。天柱山——大别山生态与文化旅游区概述类型项目相关市安庆市、六安市区内集散地安庆市区外集散地合肥市重点观光旅游区安庆天柱山旅游区六安天堂寨旅游区安庆巨石山风景区六安白马尖旅游区安庆花亭湖旅游区安庆宿松四大湖旅游区安庆望江武昌湖旅游区安庆孔城老街旅游区桐城文化大观园万佛山地质公园重点旅游度假区安庆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大别山—万佛湖旅游度假区六安横排头度假区六安梅山度假区六安佛子岭度假区安庆花亭湖旅游度假区安庆巨石山旅游度假区安庆宿松四大湖度假区安庆望江武昌湖旅游度假区安庆仙龙湖旅游度假区安庆岳西汤池温泉度假区重点专项旅游区六安瓜片生态园六安独山红色文化产业区六安水利文化产业区(皖西五大水库)天堂寨军事文化旅游区万佛湖水上嘉年华太湖县太湖老街安庆罗岭黄梅戏旅游区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六安独山红色文化聚集区安庆黄梅戏文化聚集区桐城文化产业聚集区重点水上旅游带皖水—皖河水上旅游带重点主题城市安庆黄梅戏文化主题城六安红色文化主题城重点主题城镇六安古城苏埠古镇临淮岗“柳编”镇天堂寨镇梅山“药”镇重点夜景游安庆滨江公园夜游安庆龙山凤水夜游重点旅游活动(节庆)天柱山旅游节大别山红色文化节中国黄梅戏文化节中国桐城文化节六安瓜片节4、皖江城市带时尚文化旅游区该旅游区包括铜陵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皖江城市带时尚文化旅游区概述类型项目相关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区内集散地芜湖市区外集散地合肥市、南京市重点观光旅游区天井湖休闲旅游区大通古镇铜陵七洲旅游区凤凰山—金牛洞矿山公园万亩牡丹园(相思树)马仁乌霞旅游区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采石矶风景区重点旅游度假区铜陵七洲旅游度假区芜湖方特主题公园区马仁楠海温泉度假区石臼湖旅游度假区重点专项旅游区芜湖动漫文化园芜湖汽车旅游城大浦现代农业旅游城马仁—丫山运动旅游区濮塘健康养生城马鞍山钢铁文化城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铜陵铜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芜湖动漫创意产业园区马鞍山采石矶诗词文化创意园马鞍山钢铁文化园重点水上旅游带皖江水上旅游带青弋江旅游带重点主题城市铜陵铜文化主题城芜湖时尚游乐城马鞍山钢铁文化城重点主题城镇铜陵大通古镇芜湖古城采石矶古镇重点夜景游天井湖夜游芜湖不夜城采石矶夜游重点旅游活动(节庆)铜陵铜文化旅游节芜湖国际动漫产业节芜湖汽车文化节马鞍山钢铁文化节李白户外旅游节5、大巢湖都市休闲与温泉养生旅游区该旅游区包括合肥市、巢湖市。大巢湖都市休闲与温泉养生旅游区概述类型项目相关市合肥市、巢湖市区内集散地合肥市区外集散地南京市重点观光旅游区合肥三河古镇旅游区合肥滨湖观光旅游区巢湖风景区合肥老城观光旅游区合肥三国文化遗址观光旅游区重点旅游度假区巢湖温泉旅游度假区合肥紫蓬山旅游度假区合肥双凤湖高尔夫度假区合肥岱山湖旅游度假区巢湖中庙—姥山旅游度假区重点专项旅游区合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合肥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家园长丰草莓生态园合肥大圩葡萄生态园长丰鸟岛生态园巢湖中庙国际文化生态园巢湖精华农业生态庄园巢湖巢父生态园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合肥老城区文化旅游区(包公文化园、逍遥津、城隍庙)合肥三国文化区(整合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合肥非遗园、合肥动漫城、吴山镇)巢湖温泉文化区(巢湖市)重点水上旅游带环巢湖滨湖旅游带重点主题城市合肥科教文化主题城巢湖温泉文化主题城重点主题城镇合肥三河镇合肥吴山镇合肥义城镇合肥古城镇合肥紫蓬镇巢湖运漕镇巢湖半汤镇巢湖汤池镇巢湖中庙镇重点夜景游巢湖滨湖景观长廊合肥庐州古城合肥滨湖新区合肥三河古镇重点旅游活动(节庆)合肥龙虾节合肥包公文化节庐剧文化艺术节巢湖牡丹观赏节巢湖旅游节6、大琅琊生态与文化旅游区该旅游区为滁州市。大琅琊生态与文化旅游区概述类型项目相关市滁州市区内集散地滁州市区外集散地南京市、合肥市重点观光旅游区琅琊山风景区来安白鹭岛旅游区明光女山湖旅游区全椒儒林文化旅游区重点旅游度假区大琅琊旅游度假区滁州女山湖旅游度假区滁州跃龙湖旅游度假区滁州白鹭岛旅游度假区重点专项旅游区半塔保卫战旧址藕塘烈士纪念馆舜耕农业生态园南谯大明仙庄生态园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全椒儒林文化产业区琅琊醉翁文化区重点主题城市滁州诗词文化主题城重点主题城镇藕塘镇女山湖镇重点夜景游琅琊山夜游重点旅游活动(节庆)醉翁亭文化旅游节菊花螃蟹节\o"琅琊山庙会"琅琊山庙会“儒林风”民俗文化节、7、皖北民俗与历史文化旅游区该旅游区包括宿州市、淮北市和亳州市。皖北民俗与历史文化旅游区概述类型项目相关市县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区内集散地亳州市、宿州市区外集散地徐州市区域交通枢纽蒙城县重点观光旅游区宿州砀山—萧县万顷梨园和黄河故道宿州皇藏峪旅游区宿州渔沟灵璧石文化旅游区淮北雕塑艺术城亳州古城旅游区重点旅游度假区宿州砀山梨园水乡旅游度假区宿州泗县石龙湖旅游度假区淮北湿地旅游度假区亳州中华养生城重点专项旅游区宿州“大地庄园”宿州五柳“江淮第一泉”宿州虞姬墓和垓下古战场生态园淮北矿山公园淮北口子窖淮北临涣古镇和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北相山及刘开渠纪念馆淮北柳梓运河码头遗址公园亳州中药材市场亳州古井镇亳州涡阳高炉镇亳州涡阳天静宫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宿州灵璧石文化产业聚集区(灵璧县、渔沟镇)淮北雕塑艺术产业聚集区(淮北市)亳州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产业聚集区(亳州市)重点水上旅游带涡河旅游带(古井镇、华戏楼、明清街、城父古镇、天静宫、高炉镇、万佛塔)砀山—萧县黄河故道重点主题城市淮北雕塑艺术城亳州魏晋和明清文化古城重点主题城镇宿州渔沟灵璧石主题小镇亳州古井酒文化主题小镇亳州高炉酒文化主题小镇淮北临涣古镇重点夜景游宿州两河四岸宿州渔沟灵璧主题镇淮北雕塑艺术城亳州古城重点旅游节庆宿州砀山梨文化节宿州马戏艺术节宿州灵璧石文化节淮北雕塑艺术节亳州中药博览会亳州中华养生节8、淮河风情与历史文化旅游区该旅游区包括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寿县和凤阳县。淮河风情与历史文化旅游区概述类型项目相关市县阜阳市、淮南市、蚌埠市、寿县、凤阳县区内集散地阜阳市、蚌埠市区外集散地合肥市重点观光旅游区阜阳颍州西湖旅游区淮南八公山旅游区寿县古城旅游区蚌埠荆涂山旅游区凤阳明中都及明皇陵旅游区凤阳山旅游区(狼巷迷谷和韭山森林公园)重点旅游度假区阜阳颍州西湖旅游度假区阜阳生态园乡村旅游度假区阜阳迪沟—八里河旅游度假区淮南焦岗湖旅游度假区淮南八公山旅游度假区蚌埠龙子湖旅游度假区凤阳山旅游度假区(凤阳山和凤阳山水库)重点专项旅游区阜阳王家坝淮河风情旅游区淮南大通湿地和万人坑旅游区淮南上窑旅游区寿县安丰塘水利文化旅游区寿县淝水之战之战生态园蚌埠沱湖休闲旅游区蚌埠固镇垓下古城旅游区凤阳小岗乡村旅游区(小岗村和燃灯水库)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阜阳湿地生态文化产业聚集区(颍州西湖、生态园、八里河、迪沟等)淮南文化科技动漫主题公园凤阳大明文化和花鼓艺术产业聚集区(凤阳县)重点水上旅游带淮河风情旅游带(王家坝、八里河、焦岗湖、寿县古城、硖山口、荆涂山、龙子湖、花园湖、沱湖等)颍河旅游带(颍州西湖、阜阳市、八里河、淮河正阳关)重点主题城市阜阳商贸文化主题城淮南山水生态主题城蚌埠商贸文化主题城寿县古城(楚文化主题城市)凤阳古城(大明文化主题城市)重点主题城镇淮南毛集镇(焦岗湖“水上城市”)凤阳小岗村(大包干、新乡村)重点夜景游阜阳颍州西湖寿县古城淮南焦岗湖蚌埠龙子湖凤阳明中都重点旅游活动(节庆)阜阳湿地休闲旅游节阜阳王家坝滞洪期特种体验淮南—寿县豆腐文化节淮南国际少儿艺术节蚌埠古玩文化节蚌埠沱湖螃蟹节凤阳大明文化节凤阳花鼓艺术节(三)四带纵横以下“四带”,整体呈“丰”字型纵横,串点为线,扩线成带,是全省重点打造的旅游经济带。1、淮河风情旅游带该旅游带以湿地生态和多元文化为特色,以阜阳市、淮南市、寿县、蚌埠市、凤阳县等沿淮市县为枢纽和节点,以水陆组合为旅行方式,构建淮河风情旅游带,促进沿淮城市群发展,2、皖江城市旅游带该旅游带以皖江风情和城市文化为特色,以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等沿江市县为枢纽和节点,以水陆组合为旅行方式,构建皖江城市旅游带,呼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3、徽文化旅游带该旅游带以世界遗产和经典文化为特色,以“徽杭古道”沿线的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的相关市县为枢纽和节点,以汽车和自行车为主要旅行方式,带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4、合黄联动旅游带该旅游带以跨区域组合为特色,连接合肥市、黄山市两大旅游集散中心,为合肥市—铜陵市—池州市—黄山市,串联两山、两湖、四城、一江。向北可通过淮南市、蚌埠市、宿州市、淮北市,与徐州对接,向南可与婺源和景德镇对接。以汽车旅游为主要旅行方式,推进皖中、皖南和皖北三区联动。(四)六环联通依托全省规划的“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形成六个相互串联的旅游环线。1、皖北风情旅游环该旅游环由东、西两环串联而成。“东环”为淮南市—寿县—阜阳市—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凤阳县—淮南市,由高速公路串联形成环线。“西环”为蚌埠市—宿州市—淮北市—徐州市—睢宁县—泗县—五河县—明光市—凤阳县—蚌埠市,由高速公路串联形成环线。2、大别山—天柱山旅游环合肥市—六安市—霍山县—潜山县—安庆市—桐城市—合肥市,由连接这些市县的高速公路形成旅游环线。3、大琅琊—凤阳旅游环合肥市—南京市—滁州市—凤阳县—合肥市,由连接这些市县的高速公路形成的旅游环线。4、巢湖—皖江旅游环合肥市—铜陵市—芜湖市—巢湖市/马鞍山市—合肥市,由连接这些市县的高速公路形成的旅游环线。5、“两山一湖”旅游环黄山市—休宁县—祁门县—东至县—池州市—青阳县—黄山区—黄山市,由连接这些市县的高速公路形成的旅游环线。6、徽文化旅游环黄山市—徽州区—歙县—绩溪县—旌德县—宣城—芜湖市—铜陵市—青阳县—黄山区—黄山市,由连接这些市县的高速公路形成的旅游环线。二、旅游产品体系安徽的旅游产品体系为: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专项旅游为特色,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形成旅游主题消费链。安徽旅游产品体系中,主要包括:观光旅游区、旅游度假区、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生态园、主题文化城市和城镇、夜景游览、养生康体、休闲运动、文化体验、节庆活动、合作产品等;同时将文化赋予到消费环节中,形成主题化和特色化的餐饮、购物、住宿、娱乐等旅游消费项目。(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1、重点观光旅游区黄山风景区(5A)九华山风景区(5A)天柱山风景区(5A)芜湖方特欢乐世界(5A)西递宏村旅游区(5A)太平湖湿地公园旅游区(5A)绩溪大龙川景区(5A)齐山—平天湖旅游区(5A)采石矶风景区(5A)2、重点旅游度假区黄山太平湖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池州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安庆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安庆巨石山旅游度假区(省级)安庆花亭湖旅游度假区(省级)安庆仙龙湖旅游度假区(省级)安庆宿松四大湖度假区(省级)安庆望江武昌湖旅游度假区(省级)安庆孔城老街度假区(省级)安庆岳西汤池度假区(省级)黄山齐云山旅游度假区(省级)黄山市“徽派”乡村度假区(省级)宣城宁国青龙湾生态度假区(省级)池州朱备—庙前—五溪度假区(省级)池州七里湖度假区(省级)池州香口温泉度假区(省级)池州大演乡—仙寓镇茶文化主题度假区(省级)铜陵七洲旅游度假区(省级)芜湖马仁楠海温泉度假区(省级)马鞍山石臼湖旅游度假区(省级)3、重点生态文化园黄山沟村葡萄生态园黄山城澜村茶文化生态园池州河溪万亩生态茶园池州大演茶文化生态园安庆潜山查山生态园安庆葛根种植生态园铜陵江心洲农业生态园铜陵牡丹生态园芜湖大浦现代农业旅游城芜湖万亩荷花生态园芜湖花卉生态园恩龙木屋村生态农业园宣城横山竹文化生态园马鞍山小黄洲生态农业园马鞍山桃花源文化生态园濮塘休闲农业生态园4、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黄山徽文化产业集聚区(黄山新城)旅游工业集聚区(休宁)中国文房四宝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宣城)中韩旅游文化合作区(池州)铜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铜陵)黄梅戏文化产业区(安庆)桐城文化产业区(安庆)采石矶诗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马鞍山)钢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马鞍山)动漫创意产业集聚区(芜湖)5、重点主题文化城市黄山市(徽文化)池州(佛教文化)安庆市(黄梅戏文化)芜湖(时尚文化、商贸文化)铜陵(铜文化)马鞍山(钢铁文化)宣城(文房四宝文化)6、重点文化主题城镇徽文化主题城镇(屯溪、甘棠、徽州、歙县)大通古镇(商贸文化、皖江文化)齐云山镇(道教文化)池州柯村(佛教文化)池州大演乡(茶文化)芜湖大浦(文化农业)泾县陈村镇(桃花潭、诗词文化)宣城青龙乡(红楼文化)马鞍山采石镇(诗词文化)安庆孔城镇(桐城文化)安庆响肠镇(禅文化)7、重点夜景游览区黄山率水—新安江夜游黄山不夜城芜湖古城贵池水城九华山夜游秋浦河乡村旅游带铜陵天井湖中央游憩区安庆滨江风光带青弋江旅游带宣城敬亭山旅游区宁国青龙湾太虚幻境旅游区马鞍山采石矶诗词文化旅游区8、重点养生旅游产品黄山徽派乡村休闲养生齐云山道教文化养生九华山佛教养生徽杭古道运动养生安庆天柱山太极气功养生安庆禅宗文化养生安庆黄梅戏艺术养生宣城南漪湖传统文化养生宣城青龙湾生态养生铜陵铜文化艺术养生池州升金湖湿地温泉养生马鞍山传统文化养生马鞍山濮塘温泉养生9、重点休闲运动徽杭古道:徒步+自行车率水—新安江:自行车+自驾船+高尔夫+水上运动秋浦河乡村旅游带:自行车+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宁国板桥山地运动:自行车+山地运动+户外探险太平湖休闲运动区:高尔夫+自行车+水上运动+山地运动齐山平天湖休闲运动:自行车+水上运动+高尔夫+环湖步行道铜陵七洲:水上运动+自行车+高尔夫+垂钓马仁—丫山户外运动:户外拓展+自驾车+徒步+骑马10、重点特色餐饮徽菜养生宴齐云山道家养生宴九华山佛斋安庆黄梅戏文化宴宁国红楼养生宴铜陵姜宴马鞍山太白酒宴马鞍山螃蟹宴11、重点旅游购物黄山茶叶徽州三雕艺术品宣城文房四宝宁国山核桃黄山徽墨酥宣城琴鱼安庆瓜蒌子池州杏花村酒九华素饼池州中药材芜湖铁画铜陵铜艺术品铜陵大通茶干铜陵八宝马鞍山黄池酱菜马鞍山洪滨丝画12、重点主题酒店黄山徽文化酒店黄山茶文化酒店齐云山道家文化酒店“徽州人家”主题客栈池州杏花村文化酒店安庆黄梅文化酒店安庆爱情文化酒店安庆禅宗文化酒店铜陵傩文化酒店铜陵铜文化酒店铜陵和悦洲盐文化酒店马鞍山诗词文化酒店马鞍山钢铁文化酒店宣城文房四宝文化酒店宁国红楼文化酒店宁国木屋酒店芜湖动漫文化酒店芜湖汽车文化酒店13、重点文化娱乐黄山徽文化实景演艺新安江水上风情演艺太平湖山水实景演艺九华山佛文化演艺池州古傩文化演艺安庆黄梅戏演艺安庆太极气功演艺安庆孔雀东南飞演艺芜湖动漫时尚文化演艺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演艺宁国青龙湾太虚幻境演艺绩溪徽剧艺术演艺马鞍山诗词文化演艺铜陵“铜都颂”演艺14、重点旅游活动(节庆)黄山国际旅游节黄山茶文化节黄山世界遗产摄影节徽杭古道户外运动挑战赛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宁国山核桃文化节九华山国际佛教文化节池州中韩旅游文化节安庆黄梅戏文化节桐城文化节铜陵铜文化旅游节芜湖中国国际动漫产业节芜湖国际汽车博览会马鞍山李白户外旅游文化节马鞍山钢铁文化旅游节15、重点合作产品新安江:黄山与浙江的杭州合作。徽杭古道:池州、黄山、宣城和浙江临安的合作。徽文化:黄山与宣城、江西景德镇和婺源的合作,与杭州等城市合作。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进行合作。红楼文化:宁国与南京、北京的合作。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休宁)、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之间的合作。黄梅戏文化:安庆黄梅与湖北黄梅戏文化的合作铜文化:铜陵和智利的圣地亚哥、美国的亚利桑那、犹他、新墨西哥、德克萨斯州等城市之间的合作。钢铁文化:马鞍山和韩国浦项市、美国匹兹堡等城市之间的合作。汽车:芜湖和国内的长春、十堰的合作;国际上和美国底特律、日本名古屋、德国沃尔夫斯堡之间的合作。动漫文化:芜湖和国内的深圳、上海等动漫城市,和国外的日本东京、美国硅谷、韩国富川等城市之间的合作。齐云山:与其他道教名山龙虎山、三清山、武当山、青城山等进行合作。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皖南古村落)和其他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间的合作三山五岳:黄山和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之间的合作;和五岳(泰山、衡山、恒山、华山)之间的合作。三大地域文化:徽文化、藏文化和敦煌文化之间的合作。李白:马鞍山李白墓和李白成长地江油、出生地碎叶城之间的合作。李白顺长江旅行的各个城市之间的合作。佛教名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和五台山之间的合作;和印度的佛教圣地蓝毗尼、菩提伽耶、萨拉陀、拘尸那罗之间的合作。文房四宝:和浙江湖州(湖笔)、安徽徽州(徽墨)广东肇庆(端砚)之间的合作。长江三矶:采石矶和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之间的合作。菜系合作: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间的合作。(二)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1、重点观光旅游区六安天堂寨旅游区(5A)巢湖风景旅游区(5A)滁州大琅琊山旅游区(5A)合肥三河古镇旅游区(4A)合肥滨湖观光旅游区(4A)六安白马尖旅游区(4A)2、重点旅游度假区合肥滨湖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巢湖市环巢湖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滁州大琅琊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大别山—万佛湖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合肥紫蓬山旅游度假区(省级)合肥双凤湖旅游度假区(省级)合肥岱山湖旅游度假区(省级)滁州女山湖旅游度假区(省级)滁州跃龙湖旅游度假区(省级)滁州白鹭岛旅游度假区(省级)六安横排头度假区(省级)六安梅山度假区(省级)六安佛子岭度假区(省级)3、重点生态文化园合肥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家园长丰草莓生态园合肥大圩葡萄生态园长丰鸟岛生态园巢湖中庙国际文化生态园巢湖精华农业生态庄园巢湖巢父生态园滁州舜耕农业生态园滁州南谯大明仙庄生态园六安瓜片生态园六安西海生态园六安万佛湖生态园4、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合肥老城区文化旅游区(包公文化园、逍遥津、城隍庙)合肥三国文化区(整合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合肥非遗园、合肥动漫城、吴山镇)巢湖温泉文化区(巢湖市)滁州全椒儒林文化产业区滁州琅琊醉翁文化区六安独山红色文化产业区六安水利文化产业区(皖西五大水库)5、重点主题文化城市合肥市(科教文化)巢湖市(温泉文化)六安市(红色文化)滁州市(诗词文化)6、重点文化主题城镇合肥三河镇合肥吴山镇合肥长临河镇合肥撮镇合肥南岗镇巢湖运漕镇六安毛坦厂镇六安独山镇六安苏埠镇滁州藕塘镇滁州金集镇滁州秦栏镇7、重点夜景游览区合肥庐州古城合肥滨湖新区合肥三河古城巢湖滨湖景观长廊滁州琅琊山夜游8、重点养生产品合肥紫蓬山山地养生岱山湖湖泊生态养生巢湖温泉养生巢湖“三珍”养生六安大别山山地生态养生六安万佛湖美食养生滁州白鹭岛温泉养生9、重点休闲运动紫蓬山山地运动:自行车+高尔夫+水上运动+徒步巢湖及沿江湖泊、六安水库:水上运动+湖滨运动大别山:山地运动10、重点特色餐饮万佛湖全鱼宴肥西老母鸡全鸡宴巢湖“三珍”宴吴山贡鹅宴合肥龙虾宴李鸿章家宴包公家宴11、重点旅游购物合肥四大名点三河羽毛扇吴山贡鹅巢湖“三珍”岳西青天乡养生布鞋六安瓜片、舒城小兰花等滁州贡菊迎驾贡酒12、重点主题酒店合肥三国文化酒店合肥包公文化酒店合肥淮军文化酒店滁州醉翁文化酒店滁州儒林文化酒店滁州女性文化酒店巢湖温泉文化酒店巢湖陋室文化酒店六安红色文化酒店六安水利文化酒店六安山寨文化酒店13、重点文化娱乐合肥大型水上国画实景表演《水墨安徽》合肥三国文化演艺合肥包公文化演艺合肥动漫文化演艺巢湖大型实景水幕演艺滁州女山湖文化演艺滁州琅琊山醉翁文化演艺六安红色文化演艺六安万佛湖水上嘉年华14、重点旅游活动节庆合肥包公文化节合肥龙虾美食节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滁州醉翁亭文化旅游节滁州菊花螃蟹节滁州\o"琅琊山庙会"琅琊山庙会巢湖牡丹观赏节庐江龙虾美食节六安瓜片节大别山红色旅游节15、重点合作产品沿江黄金水岸:巢湖沿江与安徽其他沿江城市以及湖北、江西等沿江城市的合作。淮河风情水岸:霍邱县与其他淮河沿岸市县合作。包公文化:合肥包公与河南开封包公、广东肇庆包公文化的合作。三国文化:区域内的三国文化与国内其他三国文化的合作。红色文化: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大别山红色旅游的合作。五大淡水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四大名亭:陶然亭、醉翁亭、湖心亭、爱晚亭。(三)皖北旅游区1、重点观光旅游区凤阳明中都及明皇陵旅游区(5A)宿州砀山—萧县梨园与黄河故道旅游区(5A)淮北雕塑艺术旅游区(5A)阜阳大颍州西湖旅游区(5A)蚌埠荆涂山旅游区(5A)宿州渔沟镇灵璧石旅游区(4A)宿州皇藏峪—五柳旅游区(4A)亳州古城旅游区(4A)淮南—寿县八公山旅游区(4A)寿县古城旅游区(4A)凤阳山旅游区(4A)2、重点旅游度假区宿州砀山梨园与黄河故道旅游度假区(国家级)阜阳大颍州西湖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淮南八公山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宿州泗县石龙湖旅游度假区(省级)淮北湿地旅游度假区(省级)亳州中华养生城旅游度假区(省级)阜阳生态园(省级)阜阳八里河旅游度假区(省级)淮南焦岗湖旅游度假区(省级)蚌埠龙子湖旅游度假区(省级)凤阳山旅游度假区(省级)3、特种旅游区阜阳王家坝蓄洪区4、重点生态文化园凤阳小岗村乡村文化生态园(5A)宿州“大地庄园”带(4A)灵璧—固镇垓下古战场生态园(4A)阜阳生态园(4A)阜阳迪沟生态园(4A)寿县淝水之战生态园(4A)寿县安丰塘农业遗产生态园(4A)蚌埠禾泉农庄生态园(4A)蚌埠沱湖蟹岛生态园(4A)5、重点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宿州灵璧石文化产业聚集区(灵璧县、渔沟镇)淮北雕塑艺术产业聚集区(淮北市)亳州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产业聚集区(亳州市)淮南文化科技动漫主题公园(淮南市)阜阳湿地生态文化产业聚集区(颍州西湖、生态园、八里河、迪沟等)凤阳大明文化和花鼓艺术产业聚集区(凤阳县)6、重点主题文化城市淮北雕塑城(雕塑文化)亳州古城(魏晋文化、明清文化、中医药文化、养生文化)阜阳商贸文化主题城淮南山水生态主题城蚌埠商贸文化主题城寿县古城(楚文化)凤阳古城(明文化)7、重点文化主题城镇宿州渔沟镇(灵璧石文化)淮北临涣古镇(历史文化)亳州古井镇(酒文化)亳州高炉镇(酒文化)淮南毛集镇(焦岗湖水上城市)凤阳小岗村(新乡村)8、重点夜景游览区宿州渔沟灵璧石主题镇淮北雕塑艺术城亳州古城阜阳颍州西湖淮南焦岗湖寿阳古城蚌埠龙子湖凤阳明中都9、重点养生产品宿州灵璧石养生宿州砀山—萧县水果养生淮北雕塑艺术养生亳州中医药和老庄文化养生阜阳湿地生态养生淮南八公山仙道养生10、重点休闲运动宿州砀山梨园与黄河故道——自行车+高尔夫阜阳湿地运动:自行车+自驾船+高尔夫+水上运动凤阳山山地和水上运动:自行车+高尔夫+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淮南八公山山地运动:自行车+高尔夫+山地运动亳州五禽戏11、重点特色餐饮宿州符离集烧鸡宴亳州药膳养生宴淮南—寿县豆腐宴淮南焦岗湖水乡宴蚌埠沱湖螃蟹宴凤阳朱元璋家宴12、重点旅游购物宿州砀山酥梨宿州渔沟灵璧石宿州符离集烧鸡淮北雕塑艺术品淮北口子窖酒亳州中药材亳州古井贡酒阜阳刻花彩陶阜阳柳编制品阜阳剪纸淮南—寿县豆腐淮南剪纸淮南紫金石艺术品寿县寿州香草制品蚌埠沱湖螃蟹蚌埠珍珠蚌埠玉雕凤阳花鼓、凤画凤阳水晶制品13、重点主题酒店宿州灵璧石文化酒店宿州文化庄园酒店淮北雕塑文化酒店淮北矿山文化酒店亳州魏晋文化酒店亳州养生文化酒店阜阳颍州西湖文化酒店淮南子文化酒店淮南矿山文化酒店寿阳楚文化酒店蚌埠玉文化酒店凤阳大明文化酒店凤阳花鼓艺术文化酒店14、重点文化娱乐宿州埇桥马戏艺术宿州砀山梨园演艺宿州灵璧磬乐演艺亳州魏晋文化演艺亳州五禽戏文化演艺阜阳颍州西湖文化演艺阜阳八里河水上风情演艺淮南焦岗湖水上风情演艺蚌埠龙子湖之夜时尚演艺蚌埠花鼓灯演艺凤阳花鼓演艺凤阳大明文化演艺15、重点旅游活动(节庆)宿州砀山梨文化节、灵璧石文化节、马戏艺术节淮北雕塑艺术节亳州中医药博览会、五禽戏文化业、养生文化节、老庄文化节阜阳湿地生态旅游节、商贸购物节、王家坝滞洪期特种体验淮南豆腐文化节、少儿艺术节寿县豆腐文化节、楚文化节蚌埠螃蟹节、大禹文化节凤阳花鼓艺术节、明文化节、乡村文化节16、重点合作产品黄河故道:宿州的砀山县、萧县,与江苏的徐州市、河南的商丘市合作。大明文化:凤阳县与南京市、北京市等明朝都城合作。魏晋文化:亳州市与合肥市、蚌埠市、河南的许昌市、安阳市等合作。楚汉文化:宿州市、蚌埠市以及徐州市等进行合作。老庄文化:亳州市与其他道家、道教文化圣地(龙虎山、三清山、武当山、青城山等)进行合作。四大西湖:阜阳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扬州西湖、惠州西湖等合作。四大君子: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无忌)。春申君与上海渊源密切。四大奇石:灵璧县可与江苏省的苏州、宜兴、安徽太湖县(太湖石)、广东英德(英石)、江苏昆山(昆石)等城市合作,在奇石旅游上形成互动。四大名鸡:宿州的符离集烧鸡与辽宁的沟帮子熏鸡,山东的德州扒鸡,河南的道口烧鸡进行合作。四大水利工程:寿县安丰塘与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等古代水利工程合作。十大名蟹:蚌埠沱湖螃蟹与其他名蟹产地之间的合作。(四)商务会展旅游产品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黄山市:面向省内和长三角地区承接各类会议,面向全国和国际承接旅游、文化领域的会议和展览。池州市:面向省内和长三角地区承接各类会议,面向全国和国际承接旅游、文化领域的会议和展览。安庆市:面向省内和江西、湖北承接各类会议,面向全国和国际承接文化艺术领域的会议和展览。芜湖市:面向省内和长三角地区承接各类会议,面向全国和国际承接动漫娱乐领域、汽车领域的会议和展览。2、大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合肥市:面向省内和中部地区承接各类会议和展览,面向全国和国际承接科教领域、汽车领域、商贸领域等会议和展览。巢湖市:与合肥市在商务会展旅游领域进行一体化运营。滁州市:面向省内和宁镇扬城市群承接各类会议。3、皖北旅游区阜阳市:面向省内和中部地区承接各类会议和展览,重点是商贸物流领域。蚌埠市:面向省内和中部地区承接各类会议和展览,重点是商贸物流领域。亳州市:面向省内和中部地区承接各类会议和展览,重点是中医药商贸物流领域。(五)度假旅游城市黄山市、池州市、芜湖市、巢湖市、安庆市、淮南市等城市,应构建度假型旅游城市。其中,黄山市、池州市、芜湖市,应于近中期实现;巢湖市、安庆市、淮南市应于中远期实现。三、重点旅游线路(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1、“两山一湖”世界遗产之旅核心城市:黄山市、池州市。重点旅游区: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古村落、屯溪老街、齐云山风景区、东黄山旅游度假区、太平湖旅游度假区、九华山风景区、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贵池旅游区等。产品延展:绩溪县、铜陵市。产品特色:世界遗产、徽文化、佛教文化、养生度假。产品目标:世界级旅游精品线路。旅行方式:汽车、自行车。2、精彩皖江之旅核心城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重点旅游区:安庆龙山凤水旅游区、宿松四大湖旅游区、黄梅戏文化园、池州九华山风景区、齐山—平天湖旅游区、贵池旅游区、铜陵天井湖旅游区、铜陵七洲旅游区、芜湖主题乐园群、滨江风光带、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区、马鞍山钢铁文化旅游区。产品延展:西通九江,东联南京,构建长江精品旅游线。产品特色:佛教文化、黄梅戏文化、铜文化、时尚游乐、诗词文化、钢铁文化、主题城市休闲。产品目标:长江旅游线路的精品段。旅行方式:水陆结合。3、“徽杭古道”文化之旅核心城市(县):池州市、黄山市、绩溪县重点旅游区:秋浦河风景区、仙寓山风景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黄山古村落群、齐云山风景区、黄山风景区、屯溪老街、新安江、绩溪龙川、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产品延展:与杭州的临安市联动。产品特色:徽商文化、山水风光、田园风情、古村落、户外运动、跨区穿越。产品目标:有国际影响力的穿越型旅游线路。旅行方式:自行车、徒步。4、“金银铜铁”之旅核心城市:黄山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重点旅游区:黄山风景区、齐云山风景区、黄山古村落、绩溪徽商故里、九华山风景区、铜陵七洲旅游区、芜湖主题乐园、芜湖老城、马鞍山钢铁文化旅游区。产品延展:可与宣城市联动。产品特色:徽文化、佛教文化、铜文化、商埠文化、钢铁文化。产品目标: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合同担保与风险防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葡萄酒年份酒年份酒鉴定技术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绿色生态葡萄园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2025年二手房买卖按揭合同范本专业检索
- 2025版新能源汽车典当贷款合同模板3篇
- 2025-2030全球单细胞RNA文库制备试剂盒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商业碳捕捉技术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LED 灯带罩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美发培训中心场地租赁与教学合作合同
- 食品加工厂生产合作合同
- 2025年度院感管理工作计划(后附表格版)
- 励志课件-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 化肥销售工作计划
- 2024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限公司招聘精英1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2025中考英语作文预测:19个热点话题及范文
- 第10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一)(讲义)(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2023版)解读 2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一):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 GB/T 3030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滤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