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南师附中集团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南师附中集团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南师附中集团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南师附中集团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南师附中集团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南师附中集团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前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质量D.若消耗3g乙,则生成17g丙2.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通过灼烧闻气味鉴别羊毛和蚕丝B.通过加水溶解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C.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二氧化碳D.通过溶解、过滤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3.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煅烧使其完全反应,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A.44:25 B.22:5 C.4:1 D.44:324.镧是稀土金属中的一员,可制合金,催化剂,制造昂贵的照相机镜头等,如图是镧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镧的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 B.单质的化学式是LaC.普通镧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2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75.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花生油C.面粉D.冰块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1C.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7:247.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反应原理为SiO2+4HF=X↑+2H2O,则X为()A.F2B.SiH4C.O2D.SiF48.下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 B. C. D.9.扑灭用电设备发生的火灾,来不及切断电源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不导电 B.容易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 D.容易气化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操作方法AHCl气体(H2O)通过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干燥管后收集气体BKCl(MnO2)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NaCl溶液(Na2CO3)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某学生把少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足量的稀硫酸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①生铁表面有________产生,②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______,③完全反应后烧杯底部有黑色残渣,此物质可能是________。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7(填>、=、<)。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硫磺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为________。硫化氢气体在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等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中尘埃等的作用下,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尘埃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少量SO2通入某碱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了(NH4)2SO3:______________。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上述5个反应中有____个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4.如图所示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图示中共有_____种分子;图中所示反应是否属于置换反应?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该微观图得到的信息_____(答一点)。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同学们在探究纯碱的性质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如图实验。(提出问题)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猜想假设)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32-、H+、Cl-、Ba2+、Ca2+、OH-七种离子,你认为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几种离子,它们分别是_____(填离子符号)。(分析讨论)(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请你分析上层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个理由是_____。(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32-。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设计实验)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请你和小红一起参与如表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大烧杯中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①产生白色沉淀②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显红色①大烧杯中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②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冲中一定还含有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结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16.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a.二者混合发生了化学反应;b.二者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甲同学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逐滴加入稀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乙同学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得到的曲线如图所示。①由图1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依据是_____。②B点溶液中溶质为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是将_____中(填字母)。a.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丙同学认为溶液温度升高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稀释释放的热量,不足以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排除这种可能性:_____。查阅资料:①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②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丁同学用电导率传感器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①M点前曲线下滑的原因是_____。②N点时溶液中大量含有的离子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面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即是物质质量的变化。由图可知,反应前甲为70g,反应后为42g,质量减少了28g,故是反应物;丁反应前为10g,反应后仍为10g,质量不变,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乙反应前为14g,通过计算可知反应后为8g,质量减少了6g,故是反应物;计算可知丙反应前为6g,反应后为40g,质量增加了34g,属生成物。A、由质量关系该反应表示为:甲+乙→丙,属化合反应,错误;B、丁反应前为10g,反应后仍为10g,质量不变,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错误;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质量,错误;D、乙和丙反应的质量比为6:34=3:17,故若消耗3g乙,则生成17g丙,正确。故选D。2、A【解析】

A、羊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燃烧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通过灼烧闻气味不可以鉴别羊毛和蚕丝,实验方案不可行;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通过加水溶解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实验方案可行;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可以干燥二氧化碳,实验方案可行;D、过滤能液体与固体进行分离,通过溶解、过滤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实验方案可行。故选A。【点睛】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然后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3、A【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铜的质量为y。X=y=4A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4A∶=44∶25故选A。【点睛】本题中要抓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来做,分析其原因就是碳酸钙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等于跟铜反应的氧气质量。然后根据两个化学方程式就可以就是出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4、D【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故选项说法正确。

B、镧属于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La,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7,表示原子序数为5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7;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39,而核内中子数为139-57=82,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7,表示原子序数为5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7,而不是最外层电子数为57,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点睛】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5、A【解析】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B、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错误;D、冰块与水混合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A。6、D【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参该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2:6=1:3,故B不正确;C、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不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故D正确。故选D。【点睛】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7、D【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反应前硅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氟原子的个数依此为1,2,4,4,反应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为4,2,所以X中含有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氟原子。故选D。8、B【解析】

A、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B、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正确;C、该图标是PVC循环使用标志,故选项错误;D、该图标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B。9、B【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四氯化碳是“灭火弹”,故可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容易燃烧,故选B考点:物质的性质10、D【解析】

解:A、氢氧化钠固体检验吸水性,但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2CO3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睛】除杂时,不能生成新杂质,不能引入新杂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气泡浅绿色碳Fe+H2SO4

==FeSO4

+H2↑【解析】生铁是铁的合金,除铁外,还含有碳。把少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能观察到铁的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由于生铁中含有碳,故烧杯中含有黑色的残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Fe+H2SO4==FeSO4+H2↑。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2)10.6g(3)24.2%【解析】试题分析:(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A点时表示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表示的是盐酸过量,此时溶液的PH<7;(2)由图可知当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73g×10%=7.3g,利用化学方程式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那么: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11744x7.3gyz106/x=73/7.3g117/y=73/7.3g44/z=73/7.3gX=10.6gy=11.7gz=4.4g(3)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包括两部分:11.7g+(20.4g-10.6g)=21.5g烧杯中溶液的质量=20.4g+73g-4.4g=89g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21.5g/89g×100%=24.2%答:略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S+O2SO2蓝紫色2H2S+3O22SO2+2H2O2SO2+O22SO3催化作用H2SO4+2KOH═K2SO4+2H2O复分解反应SO2+2NH4OH=(NH4)2SO3+H2O3【解析】

(1)硫磺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填:S+O2SO2;蓝紫色;(2)硫化氢气体在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3)在空气中尘埃等的作用下,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2SO2+O22SO3,尘埃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为催化作用;(4)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H2SO4+2KOH═K2SO4+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5)SO2和氨水发生反应生成(NH4)2SO3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SO2+2NH4OH=(NH4)2SO3+H2O;(6)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1)(2)(3)中氧元素化合价均发生变化,故填:3。14、4不属于生成物中没有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为新分子;【解析】

(1)第一个粒子表示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甲烷分子;第二个粒子表示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氧分子;第三个粒子表示2个由1个碳原子与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第四个粒子表示由1个氧原子与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因此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2)根据分子的构成,该反应涉及的四种物质化学式分别为CH4、O2、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该反应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没有单质,故不属于置换反应。(3)该微观图得到的信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为新分子;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Na+、Cl-、Ba2+、Ca2+、OH-H+酸碱优先反应,如果所加盐酸过少,被碱全部消耗,没与CO32-反应OH-Cl-、Na+、CO32-、OH-【解析】

[猜想假设]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上层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故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不含有氢离子;大烧杯底部有沉淀,Ba2+、Ca2+与CO32-反应能产生碳酸钡、碳酸钙沉淀,上层溶液中Ba2+、Ca2+与CO32-不能共存,故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5中,它们分别是Na+、Cl-、Ba2+、Ca2+、OH-;

[分析讨论](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H+会和CaCO3或BaCO3沉淀反应,生成气体逸出,故上层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个理由有沉淀存在,不可能有H+;

(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32-.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酸碱优先反应,如果所加盐酸过少,被碱全部消耗,没与CO32-反应;

[设计实验]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取大烧杯中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①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大烧杯中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②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是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离子是OH-。

[实验结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CO32-、OH-。[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大烧杯中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

滴加

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是红色①大烧杯中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②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离子是OH-[实验结论]Cl-、Na+、CO32-、OH-。16、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NaOH+HCl=NaCl+H2O一段时间内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溶液的pH明显下降直至7以下NaOH和NaCla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