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儿童观的嬗变-基于古代艺术儿童形象之维_第1页
中国古代儿童观的嬗变-基于古代艺术儿童形象之维_第2页
中国古代儿童观的嬗变-基于古代艺术儿童形象之维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儿童观的嬗变——基于古代艺术儿童形象之维中国古代儿童观的嬗变——基于古代艺术儿童形象之维摘要:本文以古代艺术中的儿童形象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古代儿童观念的嬗变过程。通过考察古代艺术作品中儿童形象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对儿童的看待方式和期望的变化。儿童形象从被理解为天真无邪、可爱活泼的代表,到智慧和负责任的象征,再到被要求做为社会的接班人,反映了中国古代儿童观念的变迁。关键词:古代艺术,儿童观念,儿童形象,嬗变引言中国古代儿童观念是一个被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话题。而古代艺术作为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重要载体,其中的儿童形象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通过分析古代艺术作品中儿童形象的变化,可以揭示出中国古代儿童观念的嬗变,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对儿童的看待方式和期望的变化。一、古代艺术中的儿童形象古代艺术中的儿童形象丰富多样,可以在陶器、壁画、画像、牌匾等各种艺术作品中找到。这些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往往通过特定的姿势、表情和服饰来展现。例如在汉代的壁画中常见到的是儿童手持玩具、跳舞、嬉戏的形象;在唐代的诗画中,儿童形象则多以鲜明的特点来表现其可爱与机智。通过这些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艺术家对儿童形象的情感和描绘。二、古代儿童观念的嬗变1.儿童形象的天真无邪在古代艺术作品中,儿童形象常常以天真无邪、可爱活泼的方式呈现。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儿童的看待方式,即儿童被理解为无忧无虑、单纯天真的存在。这种儿童观念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在唐宋诗画中儿童形象多以快乐、欢乐的场景出现。2.儿童形象的智慧和责任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中国古代儿童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在元明清时期,儿童被要求学习并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这一变化在古代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形象中也可见一斑。儿童形象开始出现在学堂、书院中,他们手持书籍,像成人一样认真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儿童的期望,即希望他们在小小的年纪就能具备智慧和责任心。3.儿童形象的社会接班人到了明清时期,儿童形象开始被要求做为社会的接班人,承载着更多的希望和期望。在古代艺术作品中,儿童形象多以端庄、稳重的方式呈现,他们被描绘成成熟、负责任的形象。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儿童的要求,即希望他们在小小的年纪就能具备成人的责任和智慧。结论通过对古代艺术作品中儿童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儿童观念的嬗变过程。从被理解为天真无邪、可爱活泼的代表,到智慧和负责任的象征,再到被要求做为社会的接班人,中国古代儿童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这一演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儿童的看待方式和期望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真实需求和权益并不总是得到充分关注和保护。这也是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需要关注和反思的问题。通过对中国古代儿童观念的嬗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并为现代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参考文献:1.贾梅珍.中国古代儿童像浅析[J].谷雨,2015,28.2.吕圣荣.故事写意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引用[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1999,13(3):248-250.3.陈应鹏.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记忆[J].北方文学,2006,10.4.刘歆宇.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蝴蝶形象[A].《院刊·山西民间文化研究》第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