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重点名校中考化学考试模拟冲刺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 B.塞紧橡皮塞C.点燃酒精灯 D.测溶液的pH2.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A.2H B.2H2 C.H D.H23.下列用品,利用了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真丝围巾 B.玻璃水杯C.塑料玩具 D.不锈钢餐具4.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 B.裁切玻璃C.铁钉生锈 D.醋除水垢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制取二氧化碳 B.氧气的验满C.过滤浊液 D.测溶液pH6.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A.只有Ag B.Fe、Zn C.Fe、Ag D.Ag、Zn、Fe7.酒后驾车是一种违法行为。“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化学反应原理为:,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X为氧化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的值为2B.X可能为一氧化碳C.6a+2b=18D.如果CrO3颜色不变,说明未酒后驾车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t1℃时bc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相等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b=c>aD.除去a中含有少量的c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9.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汁B.滴水成冰C.纸张燃烧D.蜡烛熔化10.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硝酸铵和水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⑤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图中②、③、⑤三处元素中,与④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_____(填序号)。①②④⑤中某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该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由元素①组成的单质与元素③和⑤形成微粒比1:4的化合物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在工业上是重要的半导体非金属单质材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中_____(填名称)是氧化剂。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有一部分被氧化成氧化镁的镁粉样品、未知浓度盐酸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兴趣小组同学为分析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百分含量和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株,进行如下探究:用盐酸溶解样品(样品混合均匀),测定生成氢气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所取样品质量(g)所加盐酸质量(g)生成氢气质量(g)Ⅰ16.060.00.5Ⅱ16.0130.01.0Ⅲ16.0150.01.0镁粉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_。向实验Ⅲ后的溶液中加入40%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下图为从含有和的废液中回收和溶液的流程,据图回答问题。①中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③不考虑过程中铁元素的损耗,最终得到的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________(填“<”、“=”或“>”)废液中铁元素的质量。④制备硫酸铜溶液可将铜粉与稀硫酸混合并通入氧气,其反应原理为:2Cu+O2+2H2SO4=2CuSO4+2H2O。现将3.2g铜粉与76g硫酸溶液混合并通入适量氧气,反应恰好完成,则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14.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把反应后的C、D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甲同学欲探究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INaCl猜想IINaCl和CaCl2猜想ⅢNaCl和Na2CO3猜想IV:NaCl、CaCl2和Na2CO3小明认为猜想IV定不成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____成立ⅱ.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有气泡产生16.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下表操作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产生气泡加入稀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现象))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实验反思)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NaOH与C0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值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3)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
A、连接仪器时,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首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口,故选项A正确;B、塞紧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旋转塞入试管口,不能把试管放在桌面上,用力插入橡皮塞,以免试管破裂,故选项B不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C不正确;D、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不能把PH试纸直接放入溶液中测量溶液的PH,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A。2、B【解析】A.2H:表示两个氢原子B.2H2表示两个氢分子C.H宏观表示氢元素,微观表示一个氢原子D.H2宏观表示氢气,微观表示一个氢分子。故选B3、C【解析】
A、真丝围巾是用真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玻璃水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D、不锈钢餐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4、B【解析】
A、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裁切玻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醋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5、B【解析】
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应该浸入液体里,防止气体逸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操作正确,符合题意;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要求,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测溶液pH值,应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解析】试题分析: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因为铁的活动性大于银小于锌属于能置换出银,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Fe、Ag。故选C.考点:金属的活动性7、B【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H2O。A、由铬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c的值为2,故A正确;
B、根据化学方程式,X为二氧化碳,故B不正确;
C、由氢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6a+2b=18,故C正确;
D、如果CrO3颜色不变,说明没有酒精,未酒后驾车,故D正确。
故选:B。8、D【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详解】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A不正确;B、t1℃时b、c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B不正确;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b>a>c,故C不正确;D、除去a中含有少量的c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故D正确;故选D。【点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在某一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9、C【解析】A、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0、B【解析】
①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不会鼓起来;②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会鼓起来;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会鼓起来;④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会鼓起来;⑤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会鼓起来。能使小气球鼓起来的是②③④⑤。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得到③⑤SO2、SO3(合理都行)分子四氯化硅【解析】
(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是依次增加的,因此可以得出⑤是氯元素,核内有17个质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为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溶液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2)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因此③⑤属于同一周期;(3)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的硫、氮的氧化物,而①②④⑤只用硫和氧符号要求,因此该物质可以是SO2、SO3;这些物质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是由分子构成的;(4)元素①组成的单质是,③和⑤形成微粒比1:4的化合物是SiCl4,产物之一在工业上是重要的半导体非金属单质材料,因此是Si,反应是置换反应,因此另一种物质是HCl,即氢气和四氯化硅在高温下生成硅和氯化氢,方程式为:;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硅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为0价,因此氧化剂是四氯化硅;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75%36.5%【解析】
(1)对比第Ⅱ、Ⅲ组中发现,对比第Ⅲ组中所加盐酸质量由130g增加到150g时,氢气的质量没有增加,说明第Ⅲ组中镁完全反应,
设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为x,
x=12.0g
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2)MgO+2HCl=MgCl2+H2O,Mg+2HCl=MgCl2+H2↑,MgCl2+2NaOH=Mg(OH)2↓+2NaCl,HCl+NaOH=NaCl+H2O,可得关系式:HCl~NaOH,设150.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y
y=54.75g
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1)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5%;
(2)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过滤置换>10.0%【解析】
①中的操作将固体与溶液进行了分离,所以此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②中的反应只有过量的稀硫酸与铁的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此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是置换反应,故填:;置换;③由于开始向溶液中加入的物质A是铁,所以在不考虑过程中铁元素的损耗的情况下,加入的铁也会变成硫酸亚铁中的铁元素,最终得到的FeSO4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大于废液中铁元素的质量,故填:>;④设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x=8g,y=0.8g所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0%,故填:10.0%。14、有可燃物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提供温度隔绝氧气B【解析】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提供温度,另一方面隔绝氧气。(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是禁止吸烟,C是禁止烟火,D是禁止携带火种,故选B。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溶液变浑浊Fe2O3+6HCl=2FeCl3+3H2OCaCl2+Na2CO3=CaCO3↓+2NaCl加入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III【解析】(1)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该实验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2)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3)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百年共存,故猜想IV一定不成立,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混合溶液中没有氯化钙,.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物质,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故加入的是稀盐酸或稀硫酸;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