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内生五邪)_第1页
七年制-(内生五邪)_第2页
七年制-(内生五邪)_第3页
七年制-(内生五邪)_第4页
七年制-(内生五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内生五邪概念:是指在疾病的开展过程中,由于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及精气血津液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病理变化。〔五种病理变化〕

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两者病证的临床征象类似外感六淫为病邪----属于致病邪气内生五邪为病机----属于病理变化一、内风(风气内动)〔一〕含义即“内风”。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以眩晕、肢麻、震颤、抽搐等风动之征为根本特点的病理变化。〔二〕病理变化

与肝关系密切,又称“肝风”1.热极生风——邪热炽盛,燔灼肝经2.肝阳化风——肝肾阴虚,阳亢无制3.阴虚风动——阴液枯竭,筋脉失养

血燥生风和脾虚生风4.血虚生风——筋脉失养,血不荣络类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内风肝风内动邪热炽盛,火毒灼肝经,热极生风高热,抽搐,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肝肾阴亏,阳亢无制,肝阳化风眩晕,震颤,甚则昏倒,半身不遂阴液亏损,筋脉失养,阴虚风动筋挛肉瞤,手足蠕动,伴阴虚证血不足,血不养筋,血虚生风眩晕,震颤,肢麻,伴血虚证津枯血少,失润化燥,血燥生风皮肤干燥,瘙痒,肌肤甲错二、内寒(寒从中生)〔一〕含义即“内寒”。是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邪弥漫的病理变化。〔二〕病理变化

脾肾为要,尤肾为最

冷、白、稀、润、静为临床特点1.温煦失职——虚寒2.寒滞血脉–脉紧疼痛3.气化失司——水湿痰饮〔三〕外寒与内寒的关系外寒与内寒的鉴别表区别外寒,指机体外感六淫之寒邪。内寒,指机体阳虚阴盛,寒从中生。以寒为主虚而有寒,以虚为主联系类别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外寒伤寒外感寒邪,卫阳被束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骨节疼痛,脉浮紧中寒寒邪直中,伤及脾胃,升降失常脘腹冷痛,呕吐少食,肠鸣腹泻(常伴恶寒,头身痛)内寒阳气不足,阴寒内生温煦失职,气化失司形寒喜暖,四肢不温或逆冷,呕吐清水,下利清谷,小便清长,倦怠嗜卧,病变局部冷痛外寒内寒〔阳虚〕伤阳易感三、湿浊内生〔一〕含义是指由于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导致津液输布障碍,从而引起水湿痰浊蓄积停滞的病理变化

。〔二〕病因及病理变化病因: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病理变化:湿、痰、饮、水。以湿阻中焦脾胃为多。脾肾为要以脾为最

〔三〕外湿与内湿的关系外湿与内湿的鉴别表区别外湿,多由外界湿邪而来。内湿,多由脾失健运,致水湿停滞。联系外湿湿浊内生伤脾易感类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外湿湿伤肌表恶风寒,发热,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湿滞关节关节重痛,伸屈不利内湿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口腻纳呆,胸闷呕恶,脘腹痞满,头身困重,泄泻,小便混浊,带下,水肿等四、津伤化燥〔一〕含义内燥,又称“津伤化燥”,是指机体津液缺乏,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出现枯燥枯涩的病理变化〔二〕病因及病理变化病因:病理变化:“燥胜那么干”;常伴虚热之象。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

〔三〕外燥与内燥的关系外燥与内燥的鉴别表区别外燥,多由外界燥邪而来。内燥,多由津伤阴亏。偏于伤肺。以肺、胃、大肠多见。类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外燥外感燥邪,肺卫失宣恶寒发热,头痛,脉浮,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小便短少内燥津液亏损,精血下夺形体消瘦,皮肤干涩,烦渴,干呕,便结,经闭,痿厥;兼虚热之象五、炽热内生〔一〕含义内火〔内热〕,又称“炽热内生”,是指由于阴阳失调,或气血郁滞,或病邪郁结而产生的炽热内扰,机能亢奋的病理变化。〔二〕病理变化热赤稠燥动为临床特点1.阳气过盛化火2.邪郁化火阳气过亢,机能亢奋“气有余便是火”六淫郁滞从阳化热化火〔五气化火〕病理产物积聚〔痰饮、瘀血、结石等〕3.五志过极化火气机郁结,郁久化热化火4.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虚热虚火内生实火与虚火〔三〕外火与内火的关系外火与内火的鉴别表区别外火:明显外感演变过程。内火:通过各脏腑病理变化反映出来。联系:互相引动类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外火外感风热火邪或五气化火初起常有恶寒,头痛,脉浮,继则壮热,心烦,口渴脉洪数,常生风动血内火实火阳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化火主要见内热心烦,口渴,尿赤,便结,舌红,脉数见心、肺、肝、胆、胃实热证,舌老红,脉数有力(详见脏腑病机)虚火阴虚生内热五心烦热,失眠,潮热盗汗,舌嫩红少苔,脉细数第四节脏腑病机一、五脏病机脏腑病机——脏腑病变发生、开展、变化以及相互影响的病理机制。〔一〕心的病机1.心的病机特点:血液运行和神志意识异常。2.心的病理变化心的阳气失调心的阴血失调心阳偏盛心阳偏衰心火亢盛痰火扰心心气虚心阳虚阴血缺乏心血虚心阴虚心血瘀阻 热盛——实火〔热〕

伤津——热盛伤津

〔1〕心火亢盛火盛扰神——心神失守

动血——脉数,出血

上炎——口舌糜烂疼痛

下移——小便频赤涩痛

痰火内盛——热、痰

〔2〕痰火扰心

神志失常——神志错乱

气虚——乏力

〔3〕心气缺乏 运血无力——心悸气短

心神缺乏——神疲炽热炽盛痰与火结上扰心神〔心气虚〕气虚 虚寒内生——形寒面白

〔4〕心阳缺乏 血行不畅——心悸心痛

心神缺乏——神疲萎靡

心脉痹阻

心阳暴脱

血不养心——心悸

心动失常——脉细

心神不安——失眠多梦

血虚——面白,舌淡〔心阳不振心阳虚〕煽动无力心气缺乏心阳缺乏血液亏虚心神失养〔心血虚〕〔5〕心血缺乏 心失所养——心悸

〔6〕心阴缺乏 热扰心神——心烦

阴虚内热——五心烦热等

气滞

寒凝

痰阻

血瘀〔心阴虚〕心脉亏虚虚热内扰〔心脉痹阻〕血行不畅痹阻心脉阻滞心脉〔7〕心血瘀阻 阳气先虚心悸心痛肢冷

肺——心肺气虚

脾——心脾两虚

心肝火旺

心病 心肝血虚

心肾阴虚

心肾阳虚

小肠——小肠实热及肝肾——心肾不交3.心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1.肺的病机特点防御、呼吸、水液代谢、气的生成和血液循行病变。2.肺的病理变化肺气宣发肃降失常

肺气缺乏肺阴亏损肺气不宣肺失清肃肺失宣肃〔二〕肺的病机

肺窍不利—鼻塞、咽痒

(1)肺气不宣 呼吸不畅—咳嗽

卫气壅滞—无汗、恶寒

肺气不降—肺气上逆—喘、咳

(2)肺失清肃

痰浊内阻—咳痰宣发失常肺失宣肃肃降失常 卫外不固——易于感冒

呼吸功能减退——声低息微,

(3)肺气不足 气短喘息

真气生成不足——气虚

肺不行水——痰饮、水肿

肺燥失润—声音嘶哑

(4)肺阴不足 清肃失司—干咳少痰

虚热

咯血,颧红升火肺气虚损(肺气虚)(肺阴虚)津伤肺燥虚热内生虚热内生—虚火上炎

心——心肺气虚——气虚血瘀

脾——肺脾两虚

肝——肝火犯肺

肺肾气虚

肺肾阴虚

大肠——传导不畅及肾肺病3.肺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1.脾的病机特点消化的功能,气血生成、血液运行、水液代谢等失常的病理变化。2.脾的病理变化脾的阳气失调

脾阴失调脾气虚损〔脾气虚〕脾阳虚衰〔脾阳虚、脾阳不振〕脾虚湿困〔三〕脾的病机脾阴虚(3)脾虚湿困湿困为标气虚为本健运失职—气虚之征湿邪困阻—胸闷、困倦、身重、口粘升降失常—恶心呕吐(2)脾阳虚衰(脾阳虚)中阳不振脾失健运——食入运迟寒从中生—形寒肢冷,腹痛水湿不运—痰饮、水肿脾不统血—阳气不足,气不摄血—出血(1)脾气不足(脾气虚)健运失职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纳食不化,腹胀便溏气血双亏—化源不足—全身气血不足中气下陷—升举无力,甚或下陷—内脏下垂脾不统血—气不摄血—出血(4)脾阴不足(脾阴虚)阴液亏损阴液亏虚—饥不欲食,口唇干燥,舌红少苔精微无源—形体消瘦常兼胃阴虚—脾胃阴虚运化失常

心——心脾两虚

肺——脾肺两虚

脾病 木旺乘土——肝脾不调,肝胃不和

土壅木郁——脾胃湿热,肝失疏泄

肾——脾肾阳虚

胃——升降失常,纳运失司,燥湿不济及肝3.脾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1.肝的病机特点气机、血液生成运行、消化吸收、精神情志和水液代谢等失常。2.肝的病理变化肝的阳气失调

肝的阴血失调肝气郁结肝火上炎〔四〕肝的病机肝阴缺乏肝血亏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情志失调——精神抑郁

(1)肝气郁结

气机失调—肝经郁滞—胁肋、乳

房、少腹胀痛

气滞血瘀——胁肋剧痛,癥积,月经不调

痰气郁结——梅核气、瘿瘤

气郁化火——肝火上炎

肝脾不调

犯脾克胃

肝胃不和肝失疏泄 情志失调——急躁易怒

气火上冲——头面热象显著

(2)肝火上炎 肺——咳血、衄血

胃——吐血

血随气逆——昏厥

耗伤阴血——阴虚火旺

肝经头目筋脉失养—眩晕、目涩、

胁肋隐痛

(3)肝阴缺乏 阴虚内热—面目烘热,手足心热

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阳化风阳热亢盛气火上冲血液妄行〔肝阴虚〕肝失所养阴液亏虚 血不上荣—眩晕眼花、视物模糊 筋脉失养—肢麻不仁,爪甲不荣

冲任缺乏—血海空虚—经少、闭经

血虚生风—虚风内动

上盛—阳气亢逆—面红目赤,眩晕耳鸣 (标实)头重脚轻

(5)肝阳上亢 下虚——肾阴亏虚——腰膝酸软

(本虚)

(6)肝风内动〔见第三节内生五邪病机·风气内动〕〔肝血虚〕血液亏虚肝失所养(4)肝血缺乏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肝阳偏亢〕

心肝火旺

心肝血虚

肺——肝火犯肺

肝脾不调

肝病 肝胃不和

肝肾阴虚

肾肝肾精血亏虚

藏泄失职

胆失疏泄

胆失决断心脾及胆3.肝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肝为五脏之贼。1.肾的病机特点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形体官窍、水液代谢、呼吸、二便等功能异常。2.肾的病理变化肾的精气缺乏

肾的阴阳失调肾精亏虚肾气不固〔五〕肾的病机肾阴亏虚肾阳缺乏虚多实少,纵有实邪,也是本虚标实。

肾不纳气(1)肾虚不固肾气亏虚封藏失职(下元不固)膀胱——尿频、遗尿大肠——滑脱、失禁精关——遗精、滑泄冲任——月经淋漓不尽带脉——带下清稀胎元——胎动易滑摄纳无力——呼吸困难,呼多吸少肾气虚损失于摄纳(2)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动辄气喘多兼肺气虚—肺肾气虚失养精髓亏虚(3)肾精不足脑髓、骨骼、耳窍 健忘、足痿生长发育迟缓—五软、五迟生殖功能减退—精少不育,经闭不孕未老先衰——衰老精不化血——血虚

心肾阳虚

心心肾阴虚

水气凌心

肺——肺肾气虚

肾病脾——脾肾两虚

肝肾阴虚

肝肾精血亏虚

膀胱——膀胱气化失职及肝3.肾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第五节疾病的传变一、疾病传变的概念传变是指疾病在机体脏腑经络组织之间的传移和变化。包括病位传变和病性转化二、病位传变〔一〕表里出入表与里表邪入里与里病出表取决于邪正双方势力的比照〔二〕外感疾病的传变1.六经传变六经传变的一般规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特殊的六经传变形式:越经传、表里传、直中、合病、并病2.卫气营血传变卫分气分营分血分顺传与逆传〔三〕内伤杂病的传变3.三焦传变上焦中焦下焦1.经络之间的传变2.经络脏腑之间的传变3.脏腑之间的传变顺传:母病及子和相乘传变。逆传:子盗母气和反侮传变。三、病性的转化寒热转化:由寒化热、由热转寒虚实转化:由实转虚、因虚致实四、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一〕体质因素〔二〕病邪性质〔三〕地域气候〔四〕生活状况第六节疾病的转归一、转归的概念转归是疾病后期阶段的变化状态和结局。

正胜邪退,疾病向愈;邪胜正衰,疾病恶化。二、转归的形式〔一〕痊愈〔二〕死亡〔三〕缠绵〔四〕后遗〔五〕复发第八章养生与防治第一节养生一、天年与衰老〔一〕天年〔二〕衰老二、养生的根本原那么

(一)顺应自然

自然环境

顺应自然——适应环境 天地人一体

社会环境

(二)形神兼养

形——动形

形神合一 形神兼养,神为首务

神——调神(三)保精护肾

肾——精—— 生命之根——节欲保精

先天之本

(四)调养脾胃

人体盛衰

脾胃——气血生化之源 养生以脾为先

生命寿夭

后天之本气藏一、未病先防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调畅情志、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锻炼身体、药物预防、避其毒气二、既病防变1.早期诊治2.防止传变〔1〕截断病传途径〔2〕先安未受邪之地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领先实脾”第二节预防第三节治那么一、治那么的概念治疗疾病的根本原那么治那么与治法二、治病求本本——疾病的根本原因、疾病的本质病机阴阳变化〔一〕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那么,又称“逆治”。

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相一致的病证。寒者热之寒证现寒象,温热药治疗之热者寒之热证现热象,寒凉药治疗之虚者补之虚证现虚象,补益药治疗之实者泻之实证现实象,泻法治疗之2.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那么,又称“从治”。

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热因热用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真热假寒证塞因塞用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用通利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真实假虚证〔二〕治标与治本1.标本的概念

用来概括说明本质与现象、因果关系、病变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