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学思想心得_第1页
个人数学思想心得_第2页
个人数学思想心得_第3页
个人数学思想心得_第4页
个人数学思想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这是我2008年11月到2010年6月做的一些教学笔记,虽然比较凌乱,却真实地记载了这

一年多来教学上的所思所想。平日的教学中多一点这样的思考,我认为是有益的。

1、多取一位近似值够不够?[2008-11-5]

在“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学习中,我们经常面对以下的问题:计算3行+4痴(保留2位小

数),如果不完全借助于计算器,笔算的解决方法是,让计算过程比要求的结果多保留一位小

数,然后在最后一步再次近似,这样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解法如下:

3M+4^6-3x2.236+4x2.449=16.504=16.50.

这种“比结果多保留一位”的做法是不是一定有效呢?且看一个例子.

例、计算1°也+96(保留1位小数).

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分别保留1位、2位、3位小数,各自得到33.8、34.17、34.264.按照上面

“多保留一位”的做法,10匹+9后々34.17々34.2,而事实上,1°行+9后=34.2667…M4.3,刚才

还是做错了!

一一般地,我们按照要求对实数取近似值时,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器上总能显示足够多

的位数,就保证了我们需要的结果足够精确.如果没有计算器,那么不妨多保留几位.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008-11-5]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P.53给出的例3是一个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原题如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登得高看得远.如图,若观测点的高度为h,观测者视线

能达到的最远距离为d,贝必"屈,其中R是地球半径(通常取6400km).小丽站在海边一块岩

石上,眼睛离海平面的高度h为20m,求此时d的值.

h

直接代入数据求值,dx72x0.02x6400=V256=16km.看来该问题很简单.

我们追问一下,为什么有这个公式同R呢?且为什么是心”呢?

重新画出右边的图形,就是人站立位置到他的“地平线”的距离,因此AC,半径OC,

利用勾股定理,(R+")2=R2+"2,化简得1=2秋+",即+.

由于R=6400km,h=0.02km,2Rh+h'=2x6400x0.02+0.004=256+0.0004?看这最后两

个加数,0.0004相对于256很小,而,256.0004“16.0000125,因此在开平方时可以略去而不

致明显影响结果的精确性.当h相对于R很小时,近似公式可以给出很精确的结果.

谜团解开了,我们是否追问一下:要想真的看到千里远,必须登上多高呢?1000里=500km,

,d22

/h—___—____5_0_0____

代入d3hR,得至|j一2R-2x6400=19.53125kmu20km.世上大约不会出现20km高的大楼

吧?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不过是8848m=8.848km,看来,登上珠峰也不能看到千里

远.

再假设一下,如果真的能站到这么高,一定能看到那么远吗?研究发现,人眼的分辨角

(即刚好能分辨开的两个物点对瞳孔中心的张角)正比于光波的波长,反比于瞳孔的直径.而

瞳孔直径是有限的,可以在1.4〜8毫米之间调节,因此,人眼不能看见很近的物体,也不能

分别很远的物体.在正常情况下,眼睛的分辨角约为3分,这相当于分辨在1公里远处相距为75

厘米的两个物点,那么要看清楚500km远的某个物体,那么这个物体的高度至少要有375米,

至少是一座不小的山丘了,这还没有考虑空气的可见度呢.

3、滑落的梯子[2008-11-6]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47习题:长2.5米长的梯子靠在墙上,梯子底部离墙的底端1.5m,

求梯子顶端与地面的距离h.

用一次勾股定理可以知道h=2m.让我们追问一下:如果梯子顶端沿着墙壁下滑0.5米,则底

部向外滑动多少?计算一下,知道底部也向右滑动0.5m.

那么是不是上下段滑动的距离总是相等呢?答案是不一定,比如顶端向下滑动1.3m时,

h=0.7m,则底端距离墙壁2.4m,故底端向右滑动2.4-1.5=0.9m.

对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提问:把墙壁和地面看做坐标系的第一象限,梯子看做一条固定

长度的线段,那么梯子在滑落过程中每一时刻可以看做是一条曲线的切线,也就是说,梯子

的位置构成了某一曲线的包络,这条曲线是什么?

答案是:星形线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中间的图形画出了整个的星形线,易见它关于x轴、

y轴以及一三、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对称.星形线可以看做一个小圆内切于一个大圆无滑动滚

动一周时,小圆上某点的轨迹,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四分之一.星形线在任意点的切线夹在

坐标轴之间的部分等于大圆的半径R,因此如果让梯子沿着墙壁滑落,那么形成一簇直线,星

形线就是该直线簇的包络,右图显示了这一过程.

有些公共汽车的门比较特殊,它不是对开的两扇,而是两扇都由相同的两半用钱链相连.

开关门时,靠门轴的一半绕着门轴旋转,另一半的外端则沿着连接两个门轴的滑槽滑动,开

门时两扇合拢为半扇,关门时又伸展为一扇.这种门有一个好处:开关车门需要的空间很小,

因而在乘运高峰时可以多运乘客.由于车门的总宽度为2a,因此车门在滑动过程中任意位置的

包络线就是上面的星形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一部分.根据对称性,半截车门活动的包络又是这段

星形线的下半部分.经过计算,这种车门活动范围只是普通车门的上.

这里我们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在下滑的过程中,何时梯子与墙壁夹成的三角形面积最

大?答案是: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还可以计算出最大面积与梯子长度之间的关系。

"2/3,、,2/3n2/3

星形线的直角坐标方程是x+y=R,其中R是外接圆的半径.参数方程是

x=Rcos'°,y=Rsin3°,夕是参数.小圆内切于大圆自由地滚动时,圆上任一点构成的轨迹

叫做大圆的内摆线(也叫做圆内螺线),根据大小圆的半径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形状的内摆

4、切出几个相似形?

问题:AABC的边AB上有一点D,过D作一条直线切割三角形,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

似,这样的截线有儿条?

答案可以分成两类:⑴比较容易想到的有2个:作DE〃BC,或DF〃AC,则

△ADEsaABCsaDBF.(2)不太容易想到的答案也有2个:过D作N1=N2=NC,则

△AHDs/^ABCsaGBD.如下图所示.

4

注意到该图形中N1=N2,因此,两条截线DG、DH关于AB的垂线DN对称.或者,我们也

可以把DG和DH看作是一组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它们关于法线DN对称.

这两个答案是不是一直存在呢?注意到N1=N2=NC,因此当NC=90°时,DG与DH重合于

AB的垂线DN,这时,问题一共有3个答案,如下图所示.右图是特殊情形.

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的位置关系

求证:三角形从同一顶点出发的角平分线位于中线与高线之间(三线合一的情形除外).

证明:为了清晰起见,我们先考虑锐角三角形,如图,AD是高线,AE是角平分线,AF

是中线,并且AB>AC,因此NONB,cosC〈cosB.

BD_AB•cosB_ABcosB〉AB_BE〉〔_BF

则CDAC-cosCACcosCACCECF

以上式子表示E在F和D之间.

如果AABC是钝角三角形,且NA是钝角,证明过程同上;

如果AABC是钝角三角形,且NC是钝角,则BC边上的高线在形外,AB>AC,根据以上

证法,也有结论成立;

如果AABC是直角三角形,则D与C重合,同理亦有结论成立.

6、有关三阶幻方的两个问题

三阶幻方最早见于我国的“河图洛书”,然而理论化的研究则在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术》

中才有较多记载.直至近代,数学蓬勃发展,作为组合数学的一个分支,对幻方的系统研究已

经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它更多的用处是作为一个数学游戏被数学家或者数学爱好者们津津

乐道(比如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就提到了这一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广

泛的应用.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基于三阶幻方而构造的两个有趣的问题.

⑴、数十五游戏

桌子上放有标上数字1〜9的9张牌,二人对局游戏,轮流从中取牌,谁先取得3张牌的号码

之和等于15,谁就赢得该局.

图6

这个游戏其实是考你是否记得一个三阶幻方.事实上,每一个赢的组合都是幻方中的一

行、一列或一斜行.

因此这个问题也可以修改为划井游戏:在九宫格内放石子,谁最先摆成一行3个就赢.在

此意义上,划井游戏“同构”于一个三阶幻方.

在进行该游戏时,如果玩得正确就不会输.如果两个对手都玩得正确,则就是平局.当然,

如果双方都明白了游戏的诀窍所在,大约下次再也没人愿意玩啦.

(2)、谁是最优?

我们知道,围棋手共有九段,一般地,我们假设低段的棋手总是敌不过高段的棋手.

现在有3个围棋队,每队有3个选手,实力分别是:甲队(4,9,2);乙队(3,5,7);丙队

(8,1,6).括号里的数字分别代表队员的段位,比如甲队选手分别是4段、9段、2段,等等.你

可以让这三队选手坐成3行,那么9人就构成了三阶幻方.

现在让这3个代表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即每个队的每个选手都与其它队的每个选手下棋,

因此每2个队共需比赛9场.从三阶幻方可以看出来,甲队与乙队比赛,甲胜4局,乙胜5局,因

此乙队胜出,我们用乙》甲表示.类似地,乙队与丙队比赛,乙队胜4局,丙队胜5局,因此有

丙》乙.按照常理,3个人比个子高矮,A比B高,B比C高,显然有A比C高.我们如果把这种

传递关系应用到这里的围棋比赛上,就有闪》乙》甲,因此你立刻就得到“丙队强于甲队''的

结论.

别忙,我们还没有认真地比较丙队与甲队呢.现在来看一下,丙队(8,1,6)与甲队(4,9,

2)作战,丙队胜4局,而甲队胜5局,因此甲队强于丙队.与上面的结果恰好相反!

问题出在哪里呢?

正确的解释应该是:我们不能像比较高矮个子那样比较每队的成绩,常识引导我们在这里犯

了"想当然''的错误.具体点说,我们这里制定的围棋比赛的规则不能应用于真正的对局,否则

就会出现“人人都是赢家”的尴尬.这是不是有点像“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而我们借助于三

阶幻方举出该例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社会科学中很多问题(比如选举问题)不能用

通常的方式去理解,它属于专门的数学分支,需要用到一些专门的理论(比如选举理论)去研

究,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了.

7、如何理解概率的稳定性?

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客观值,它由事件本身决定,因此是精确的.比如抛掷一枚均

匀的硬币得到正面的概率为0.5,抛掷一个均匀的骰子,得到3点的概率为六分之一,等等.

当随机事件的概率不易直接计算时,需要通过实验的频率来估计概率.频率是一个实验

值,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做同一实验,事件发生的频率未必相同(甚至不同的

可能性很大),但是,概率论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实验结果下面,所体现的频率的稳定性趋势

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稳定时的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那么什么是频率的稳定性呢?

在一定条件下大量重复进行同一实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呈现出“先波浪起伏,后风平浪

静”的趋势,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通常实验次数越多,摆动

幅度越小,这种性质称为频率的稳定性.而那个常数就是事件发生的概率.

因此,为了获得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我们可以大量做实验,把稳定时的频率值作

为概率的近似值.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做的抛硬币的实验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统计学家历次抛硬币的实验结果

实验者实验次数n正面朝上的次数m正面朝上的频率m/n相对误差

布丰404020480.50691.38%

德・摩根409220480.50050.1%

费勒1000049790.49790.42%

皮尔逊1200060190.50160.32%

皮尔逊24000120120.50050.1%

罗曼诺夫斯基80640396990.49231.54%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发现(1)在充分多次的实验下,频率确实可以很好地估计概率;(2)当实

验次数增加时,频率未必更加接近概率,甚至可能出现“反弹”,这是正常的.比如罗曼诺夫斯

基做了80640次实验,结果却不如德.摩根的4092次精确.

我们在学习概率的稳定性的时候,需要避免一些想当然的错误,比如说“求平均数因为

我们假设每次实验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同次的实验频率之间并无关系,因此频率的稳定性蕴

含了一点:稳定时的频率值并不依赖于前几次的频率值.求算术平均数的做法当然是错误的.

当实验此时越来越大时,实验的频率恰好等于预期的概率的可能性极小,更准确的说法是:

越来越小.比如,抛掷硬币时,出现正面的频率恰好是0.5的可能性随着N的增加而越来越小.

8、面积哪里去了?

上图经过分割以后,重新拼成下图,看似没有什么变化,但面积却少了一块,这是为什

么呢?

仔细观察图形,可以发现,上面两个“三角形''的斜边似乎都有点问题.用尺子量一下,发

现它们其实都不是直线段,上面的向三角形内部凹了点,下面的则向三角形外部突出一点.一

里一外,就造成了上下两幅图形的面积之差为L

如果这样就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还不能算是清晰.比如一个问题是:你怎么知道一个向

里凹另一个外凸呢?

计算直线AB的斜率是3/8,直线BC的斜率是2/5,直线AC的斜率是5/13,斜率不相等表明

AB、BC、AC不是相同的直线,简言之:A、B、C不共线.直线的斜率越大表明直线的倾斜角

越大,因此BC的倾斜角〉AB的倾斜角,这就造成了折线ABC向三角形内部凹的结果;类似地,

下面的图形中,折线CAB向外凸出.二者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其面积恰好是1,

这就是“丢失的面积”.

再看下面这个问题:边长为8的正方形按照左边的方法分割以后,重新拼接成右边的图形,

面积多了1个(由64“增加”到T65),为什么?

和上面问题的解法一样,我们在右图中计算一下直角梯形地斜腰AB和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AC和BC的斜率,为此需要作出直角梯形的高线BD,于是,AD=2,BD=5,BE=3,CE=8,注意至

AD:BD=2:5,BE:CE=3:8,AF:FC=5:13,三者均不相等,表明A、B、C不共线.而且,右图的矩形

对角线AC的位置其实有一个很扁的平行四边形空隙——其面积正好是1,这就是多出来的1.

注意到图形中的数据:2、3、5、8、13,都是Fibonacci数(1,1,2,3,5,8,13,21,…),上图的意

思是82=5x13-1,这是Fibonacci数列的一个重要性质彳="t.工川+(-1)'川的应用而已.

9、如何作出三角形的内接正方形?

问题:要想在三角形内作出一个内接矩形是很容易的,而且这样的矩形可以作出无数多

个,-一般情况下,这个矩形不会是正方形.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作出一个内接正方形呢?

我们尝试沿着BC边先作一个任意的正方形—不管第4个顶点E是否在AC上,然后观察,

我们需要的正方形(阴影部分)与它有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你还看不出来,不妨把连起来,你发现了什么?8、E、”正好共线!的确如此,

不管你任意作出的正方形OEPG在什么位置,它与将要作出的ZkABC的内接正方形"7町都是

位似的,位似中心就是点氏(思考一下,为什么?)

因此作法就有了:任意作出一个正方形OE尸G,再连接BE并延长交AC于点再以H为

顶点作出正方形小灯的其他顶点.

下面这种方法也很巧妙:如果要使得正方形的一边在BC边上,我们先以BC为边在aABC

的异侧作一个正方形BCDE,连接AE、DA交BC于G、F,那么正方形FGIH就是所求.利用相似

三角形可以证明这一点.

完成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想到更多.

(1)如何作出长:宽=2:1的矩形?

(2)在△ABC上作出一个内接使得OE—的三边分别与已知△PQR的三边分别平

行?(特殊地,如何作出一个内接正三角形?)

我们来完成(2).开始也要尝试,如图,我们先在AB、AC上取Di、E],使得D|E|〃PQ,再作

D|F1〃PR,E|F]〃QR,可以发现,点F1未必正好落在BC上,这是问题的难点。如果多试儿次可

以发现,这样的日都在由A出发的同一•条射线上,且△。闽KSAPQR,因此所有这样的

△。百片是以A为位似中心的一组位似三角形。根据位似图形的性质,对应点都在经过位似中

心的直线上,因此记AF|与BC的交点为F,从F作DF〃PR,EF〃QR,交点分别在AB、AC±,

则4DEF就是所求的三角形。

(3)△ABC的三边上都可以类似地作出一个内接正方形,计算一下,哪个正方形的面积最

大?

h-xh--=—ha2xS=-------

解答:如图,设5C=«,高4H=/z,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是x,则xx,算出h+a=h+a,

其中S是三角形的面积.由公式可见,内接正方形的大小由三角形的边长以及该边上的高线长

度之和&+©决定.对于具体的三角形,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得出最大内接正方形是在哪条

边上.

2s2S=42S

因为人+«三2痴"=2后,因此“一/2+。局2,两边平方,则正方形的面积

S_

^<2,即三角形的内接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值为三角形面积的一半,而这个值也是三角形内接

矩形面积的最大值.

10、完美正方形与完美矩形[2008-11-13]

如果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割为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就叫做完美

正方形.如果把一个矩形分割为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这样的矩形叫做完美矩形.容易知道,

如果允许一些正方形相同,对应6,任意正方形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正方形,下面给出了n=6、

7、8的情形,对应9,只要依次再把某一个正方形继续分割就行了.基于这一点,完美正方形存

在的意义就在于要求分割为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24-夕“wvperfedsqiiare

11、解题研究1[2008-11-13]

△ABC中,AD是中线,分别以AB、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求证:FN=2AD.

B

解法:延长AD到G,使得DG=AD,则有平行四边形ABGC,再证明aABG乌ZXFAN(SAS),

因此FN=AG=2AD.

分析:根据结论,作出AAFN的中线A0,那么有4ABD乌△FAO,AANO^ACAD(SAS).

因此AAFN与aABC组成相等(分割以后重新组合).更基本的结论是:它们的面积相等,而这

一点可以由正弦定理立即得到.

动态地观察这两对三角形,它们可以分别绕两个正方形的中心P、Q旋转得到.而旋转图形

的对应线段夹角等于旋转角,因此ADJ_FN,很容易地就得到了这个结论.

我们看图形的构造,AABC的中线垂直于FN,反过来,AAFN的中线也垂直于BC,二者

是对称的。

通过几何画板,可以发现:OPDQ是一个正方形!不难证明如下:易知PO_LPD,且

PO=PD;QO±QD,且QO=QD,那么aPOQgZxPDQ,因此NPOQ=ZPDQ=90°,进而得到正方形.

另一种方法是连接CF、BN,证明AAFC四△ABN(SAS),得到CFJ_BN,再利用中位线定理,

PD1DQ,且PD=DQ,于是得到结论.参见右图.

下面这个问题与刚才分析的结果有点关系.

左图中的正方形面积分别是17、10、13.右图中DPQR为矩形,对照图中的数据,计算左

图中六边形ABCIGH的面积.

△DEF的边长分别是何,而,丽,根据右图其面积等于5.5,WABDC.AAEH.AGFI

的面积都等于4DEF的面积,因此总面积等于17+13+10+5.5x4=62.

△BDC的面积等于4DEF的面积,可借助于正弦定理,但学生如果没有学过,可以通过以

下方法获得理解:一个基本图形是,^ABC的中线吧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利用

这个基本原理,我们只要把ABDC与4DEF旋转一下,拼在一起,就可获得这个基本图形.

12、解题研究2[2008-11-13]

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AD、BC中点,BA、FE、CD延长线分别交于G、

H,求证:ZBGF=ZCHF.

特殊地,当ABCD为等腰梯形时,结论显然成立.一般位置情形,连接AC,取中点I,连

11

-CD-AB

接EI、FI,利用中位线定理,有IE〃CD,IF〃AB,因此N3=N1,N4=N2,而EI=2=2=里

因此N3=N4,因此N1=N2.

解题研究3

⑴正方形ABCD中,NEAF=45°,求证:DE+BF=EF.

把4ADE围绕A旋转到△ABG,则可以证明△AFEgZ\AFG(SAS),不难得到结论.

变化:本题的结论与条件可以互换一下:

(2)正方形ABCD中,DE+BF=EF,求证:ZEAF=45°.

证明的方法依然如此,不过全等条件则是SSS.如果不使用旋转的语言,也可以延长FB到

G,使得BG=DE即可,效果等同于旋转.

在有些问题中,题目的条件比较含蓄:正方形的边长是1,4CEF的周长是2,简单的计

算可知,这等价于DE+BF=EF.

在以上两个问题中,4AFE与4AFG关于AF对称,因此可以把4AFG连着高AB一起翻折

过去,那么4AFE的高线AH对应地等于AB,顺便可以得至I」NBAF=NFAH,NDAE=NEAH.

把左边的图形简化,我们可以对右图形成问题:

(3)正方形ABCD中,DE+BF=EF,AHLEF于H,求证:AH=AB.

以上的过程实际上给出了问题(3)的解答.

该问题还有一个变形:正方形ABCD被两条与边平行的直线分割为4个小矩形,若矩形

PFCE的面积是矩形PQAR的2倍,求NEAF的大小.

设AR=a,BR=AAQ=x,QD=)Wb+b=x+y,且2ak刀,化简这两个式子将会产生DE+BF=EF,

这就转化为上面的问题.过程可参考《奥数教程》(华东师大,初二P.157页).

进一步地,可以证明,当E在AB上变动时;EH、FG的交点P是一个不动点.辅助线如图,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0-加/+(1-〃)2=5+〃尸,化简为m+n+mn=l,根据

y_n4-x1+x_y-(1-zw)

△PMFs^GDF,1—〃?〃;根据△PNEs^HBE,1—〃加,解出x=l,y=2,因此

ANPM是边长为2AB的正方形.因此P为一个定点.

解题研究4[2008-11-14]

平行四边形ABCD中,AE、AF为垂线,H是4AEF的垂心,EF=p,AC=q,求AH的长.

证明:连FH并延长与AE交与点G,连EH.H为垂心,则FHLAE,即FG〃BC,又因为EH1AF,

则EH〃CF,故有平行四边形FCEH,因此FC=HE.

AHGHACFCHE

易知RtZ\AGHsRt/\FGEsRtaAFC,因此EFGE,EFGEGE,

AH2_GH2AC2HE2

则222~GE2

EF~GE(1),EF(2),

AC2AH2_HE2GH2_HE2-GH2GE2

2

(2)-(1)得EF2EF"GE2__GE2GE2=GE2

AC2AH2_q2AH2

2=1

222业-p2

g|JEFEF'L即PPAH=

上面的结果表明,AC、EF、AH可以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但是它们并不在同

一个三角形里面,作LEJ_EF交AB于L,连接LF,可证ALEH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因此AH=LE,只要证明RtALEF中,斜边LF=AC即可.这相当于证明AL=CF,或者证明ALCF为矩

形.

根据作图过程,A、L、E、F四点共圆,而A、E、C、F四点共圆,因此L、E、C、F四点

共圆(因为以上五点都共圆),因止匕NLCF=NLEF=90°,因止匕ALCF为矩形,即AC=LF.

解题研究6[2008-11-15]

两个正方形靠在一起,如何把它们分割、拼接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在AD上截取AH=DG,连接BH、HF,则可以证明aBAH名△HGF(SAS),以BH为边作正

方形BHFI即为所求.这里其实利用构图证明了勾股定理.

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为:任意n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我们再添加一些线条,得到上面的两幅图形,左边相当于赵爽的弦图,右边相当于加菲

尔德总统的“推倒一个火柴盒”,这两种勾股定理的证法在历史上都相当著名.

下面这个问题在“正方形''的学习中是一道典型的例题,可视为上面问题的变形.

正方形ABCD中,H是AD边上--点,G在AD延长线上HFJ_BH交NCDG的平分线于点F,

求证:BH=HF.

证明:在AB上截取AM=AH,则可以证明aBMH应△HDF(ASA),因此结论成立.有学生在

尝试中作FG_LAD延长线于G,然后努力证明△BAH^^HGF,却发现没有任何一组对应边相

等!从结果看,本题附带的结论是AH=DG但这个并不能直接得出.

本题的结论与H在AD上的位置无关,这一点对应于上面问题中两个正方形的大小没有特

殊要求,甚至可以相同.

解题研究712008-11-15]几何计数

问题:3x4的网格中有多少个矩形?多少个正方形?

对于比较小的网格,可以用简单的枚举法获得答案,但是如果问题变成mxn的网格呢?

枚举法就很不方便,需要寻找更好的办法.

观察右图,我们观察网格的上底边和左侧边,在上面任意各取一条线段,总能唯一地决

定某一个矩形网格,因此,图中所有的矩形都与上底边和左侧边上线段的组合一一对应,利

用乘法原理,对于3x4的网格,一共有(1+2+3/(1+2+3+4户6x10=60个矩形.

以上结论可以推广到mxn的情形,即在mxn的网格中,共有

mn{m+1)(〃+1)

(1+2+...+m)(1+2+...+n)=4

个矩形.

下面计算正方形的个数.先分类:lx]的正方形有mn个,2x2的正方形有(m-l)(n-l)个,3x3

的正方形有(m-2)(n-2)个,若mNn,则以上过程进行到nxn的正方形为止,共有

[m-(n-l)][n-(n-l)]=(m-n+l)个.简记为1=0.

解题研究7[2008-11-18]好数

设某个n位正整数的n个数字是1,2,n的一个排列,如果它的前k个数字所组成的整

数能被k整除,其中k=l,2,...»n,那么就称这个n位数为一个“好数”.例如,321就是一个“好

数”,因为1整除3,2整除32,3整除321.那么六位“好数”的个数有儿个?

分析:设为abed比则e=5力,e,7取自2,4,6.注意到3|。反,3\abcdef,因此尝试得出</止456

或654.因此b=2.a、c只能取1和3.如果d=4,则4不整除1234或3214,因此只能d=6,有2个答案:

123654和321654.

总结一下:1位“好数”(1);2位“好数”(12);,3位“好数”(123,321);4位“好数”不存在;5位

“好数”不存在(只要考虑3、4位的数字不能被4整除);6位“好数”:(123654,321654).

解题研究8[2008-11-191梯形的一个问题

如图,梯形ABCD中,AD〃BC,E是腰AB的中点,且DELCE.求证:(1)DC=AD+CB;(2)DE、

EC分别平分ND和NC.

取CD中点F,分别使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性质与梯形中位线性质,可以得出结论.

在梯形的前提下,E是腰AB的中点,现在列出3个结论:(1)DC=AD+CB;(2)DE、EC分别

平分ND和NC;(3)DE_LCE.我们可以选择其中2个作为条件,并且推导出第三个.

仅有梯形的前提,如果给出(3)DE,CE;(1)DC=AD+CB,右图可知,E不一定是AB中点,

从而(2)不一定成立.

注意到DE、EC是角平分线,因此让4ADE沿着DE翻折过去,则A落在CD上,对4BCE

同样操作,则A、B在CD上重合.让整个图形围绕F旋转180°,那么中间给出一个矩形,整个图

形给出了一个用平行四边形纸片折叠信封的方法.但是,用来折叠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不能太随

意,需要满足AB=折痕CD才可以.

解题研究9[2008-11-19]中点四边形问题

任意四边形的重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相等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当对角

线互相垂直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同时满足这两条,则是一个正方形.当四边形ABCD是凹

四边形时,结论依然成立.甚至,当ABCD是一个交叉的四边形时,结论仍然成立.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观察由四点构成的“完全六点形”——它由4个点ABCD和6条线(四条

边和两条对角线)组成.同时取出这6条线的中点,某四个点可以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共可

构成3个平行四边形.这一事实包含了凸四边形与凹四边形两种情况.

EG^-(BC+AD)

梯形的中位线性质EG〃BC且2.如果是一个交叉的“梯形”,相当于连接

EG=-(BC-AD)

梯形ADBC的对角线中点,那么2,一般的证明需要添加辅助线(比如延长AG

交BC于G).如果把AD、BC看做有向线段,那么以上结论可以统一起来.

也可以换一种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固定BC,让AD在空间扭转180°,那么EL与LG在旋转

过程中长度保持不变(分别等于BC、LG的一半),但是夹角从180°变化到0,关于EG的表达式

中,由“+”变成立刻有上面的结论成立.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解题,也要教学眼光和思想.

解题研究10【2008-11-25]四边形的变身术

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连接两对对边中点,分成4个小的四边形,然后把DGIF、EBHI分别

围绕G、E旋转180°,把IHCF沿着向量CA平移即可.

剪拼成矩形:连接一对对边中点E、F,从另一对对边中点G、H分别向EF作垂线段GJ、

HI,如图适当平移或旋转即可.

变成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变成三角形

变成三角形:连接一组邻边中点EF,在EF上任意取点P,H、I为另外两边中点,连接PH、

PL分成4个小的四边形,然后把DEPH、FBIP分别围绕E、F旋转180°,把PICH沿着向量CA

平移即可.

也可以用2个相同的四边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aABC沿着向量BD平移到△GDH,

则ACHG为平行四边形.

G

A

D

BC

解题研究11[2008-11-22]层出不穷

在图示的圆周上,有1,2两数,两数和为3,第1次在两个半圆的中点上写相邻两数的平

均数,这些平均数和为3;第2次在4个小圆弧的中点上都写相邻两数的平均数,这次写的平均

数和是6;第3次在8个小圆弧的中点上都写相邻两数的平均数,这次写的平均数和是12;……

如此写下去,直到写了第2007次为止,此时圆周上所有数的和为.

[《时代学习报》第三届数学文化节8年级第一试问题]

分析:利用圆周的对称性,每产生一个新的平均数A,必有某一段圆弧上也产生相同的A,

即平均数都是成对出现的.而第每一次所有新的平均数之和,总等于算出这些平均数之前圆周

上本来所有的数字之和,因此,第几次以后圆周上所有的数字之和为3-2"二当原始的数字不是

(1,2),而是他力)时,答案则为

解题研究1212008-12-3]不动点的几个例子

(1)见“解题研究3”

(2)过四边形ABCD的边AD、BC的延长线交点P作任意直线EF,且EP=PF,求证:不论EF的

长度与位置如何,线段AE、BF的中点连线恒过某一定点.

分析:只要取AB中点J,则PMJN是平行四边形(中点四边形),因此MN的中点与PJ的中点

重合,而PJ不动,因此是一个固定的点.

这个问题也可以作为“中点四边形”的一个应用.

解题研究13【2008-12-5]它们都是45°

(l)4ABC中,NC=90°,M在BC上,月.BM=AC,N在AC上,月一AN=MC,AM与BN相交于点

P,求证:ZBPM=45°.

A

分析:平移AN到MG则有平行四边形ANMG因此AM=CG.再证明△BMGgACM(SAS),从

而获得ARG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命题获证!

(2)Rt^ABC中,NC=90°,AE=AC,BC=BD.求NDCE的度数.(45°)

解题研究14[2008-12-8]几个几何不等式

(1)在锐角三角形ABC中最大高线AH等于中线BM,求证:ZB<60°,

-AH

分析:作MP,BC,MQ,ABWJMP=22,因此NMBC=30°,而AH为最大的高线,

因此QM<MP,NABM<30°,ZB<60°.

(2)任何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乘积必小于三边的连乘积.

_______r=1

分析:借助于海伦公式,得至的=Jx)'z(x+y+Z)=®+y+z),因此内切圆半径1x+y+z.

卜(x+z)(x+77(x+z)(y+z)

因止匕AO=11,BD+DC=x+y,而BD:DC=(x+y):(x+z),算出CD=2x+y+z,因

2x+y+zA0_2jx(x+z)(x+y)(x+yTIJ

此AD=2(X+〉+Z)2x+y+z

根据对称性,其他两条角平分线为:

2Jy(y+z)(x+y)(x+y+z)2Jz(x+z)(z+y)(x+y+z)

x+2y+zx+y+2z

因此命题为:

2Jx(x+z)(x+y)(x+y+z)2Jy(y+z)(x+y)(x+y+z)2Jz(x+z)(z+y)(x+y+z)

2x+y+zx+2y+zx+y+2z

<(x+y)(y+z)(z+x),

相当于8(*+y+z)ylxyz(x+y+z)<(2x+y+z)(x+2y+z)(x+y+2z)(

即8P而五<(p+x)(p+y)(p+z),这可以由平均值不等式得到.

(3)设P是4ABC内任一点,求证:NPAB,ZPBC,NPCA中到少有一个不超过30°.

先证明角元形式的塞瓦定理:P是平面上一点,则sinrsiny-sinz=sina-sin/7-sinc

BD4。4。AOBDsinxsinC

BD=sin%•CD=sina•

根据sinxsin8,得sin8,同理sinC,因止匕DCsin。sin8,类似

地得出CE:EA和AF:FB,再利用塞瓦定理即得结论。

对于本题,若a,瓦。都大于30°,则左边>1/8,此时0<x+y+z<90°,根据平均值不等式和Jensen

sinx+siny+sinz3.尤+y+z、3

不等式,sinx-siny-sinz<{3<Sm-3~<缶皿30°)3=1/8,矛盾!

(4)P是AABC内一点,求P^+P1+PC?的最小值。

这就是三角形的拉格朗日定理,参考单博主编:《数学名题词典》P.351.

解题研究15[2008-12-18]一次函数的决策问题

题(1)A市和B市分别库存某种机器12台和6台,现决定支援C市1。台、D市8台。已知从A

市调运一台机器到C、D两市的费用分别是400元和800元,从B市调运一台机器到C、D两市的

费用分别是300元和500元。

(1)若B市运往C市x台机器,当18台机器全部运完后,求总运费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要求总运费不超过9000元,问有几种调运方案?

(3)指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B市运往C市x台,则B市运往D市(6-x)台,A市运往C(10-x)台,A运往

D(x+2)台,因止匕总费用y=400(10-x)+800(x+2)+300x+500(6-x尸200x+8600.

若200x+8600W9000,贝iJxg2,x=0』,2.一共3种方案。

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y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当x=0时,费用最小,最低运费是8600

JLo

题(2)日照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对虾养殖产区,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对虾养殖重点区域;贝

类产品西施舌是日照特产.沿海某养殖场计划今年养殖无公害标准化对虾和西施舌,由于受

养殖水面的制约,这两个品种的苗种的总投放量只有50吨.根据经验测算,这两个品种的种

苗每投放•吨的先期投资、养殖期间的投资以及产值如下表:(单位:千元/吨)

品种先期投资养殖期间投资产值

西施舌9330

对虾41020

养殖场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先期投资不超过360千元,养殖期间的投资不超过290千元.设

西施舌种苗的投放量为x吨

(1)求%的取值范围;

(2)设这两个品种产出后的总产值为y(千元),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

等于多少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一次函数、不等式组的综合运用,由不等式组确定一次函数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确定y的最大值.

解:(1)设西施舌的投放量为x吨,则对虾的投放量为(50-x)吨,

+4(50-%)<360,fx<32,

<<

根据题意,得:[3x+10(50-x)"290.解之,得:[xN30..匕。M32.

(2)y=30x+20(50-x尸lOx+1000.V10>0,随x的增大而增大.

•••30三烂32,:•当x=32时,y最大=10x32+1000=1320.

所以当%=32时,y有最大值,且最大值是1320千元.

题(3)抗震救灾中,某县粮食局为了保证库存粮食的安全,决定将甲、乙两个仓库的粮食,

全部转移到具有较强抗震功能的A、B两仓库。已知甲库有粮食100吨,乙库有粮食80吨,而A

库的容量为70吨,B库的容量为110吨。从甲、乙两库到A、B两库的路程和运费如下表(表中

“元/吨•千米”表示每吨粮食运送1千米所需人民币):

(1)若甲库运往A库粮食%吨,请写出将粮食运往A、B两库的总运费)’(元)与x(吨)

的函数关系式.

(2)当甲、乙两库各运往A、B两库多少吨粮食时,总运费最省,最省的总运费是多少?

解题研究16【2008-12-23】一次函数模型

⑴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换算:/=1衣+32,其中,/是华氏温度,c是摄氏温度。

(2)鹅鹦是小型、短胖、浅褐色的鸟类,多在沼泽、多石的荒原或灌丛捕食昆虫。《庄子•逍

遥游》说“鹅鹦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旨在说明以天地万物之大,鹅鹦不过仅仅巢于一枝。

有人对它呼出的气体的温度T进行过测量,发现T与环境温度,之间存在近似的一次函数关系:

T=8.51+0.756f,其中12°骗30°。

(3)人们发现,蟋蟀鸣叫的次数与环境温度存在简单的-次函数关系。设蟋蟀15秒内鸣叫

次数为环境温度为华氏F,则F=a+40.这个式子很有趣,如此,我们可以利用蟋蟀在一定时

间内鸣叫的次数来计算环境温度。

解题研究1712008-12-26]勾股定理的问题

(l)RtZ\ABC中,NACB=90°,CD是AB边上的高,若AD=8,BD=2,求CD.

Aa

分析1:设CD=x,贝1」4°2=82+—,6。2=犬+2[而AC2+8C2=AB2,因此

2222

(8+X)+(X+2)=10\解出X=4.

该解法具有一般性,即若AD=a,BD=b,贝4类似可一得CD=J^。

-AB

分析2、作出斜边AB的中线CE,则CE=2=5,而ED=5-2=3,则CD=4.

CD2=CE2-DE2=[-(a+b)]1-[-(a-b)]2=ab-八

若AD=a,BD=b,则22,因此。=而。

分析3、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之后。利用射影定理立即可得结论。

(2)直角三角形ABC中,直角边AC=8,BC=6,将BC沿着NB的平分线翻折,使C落在AB上的

点E处,求CD.

分析1、设CD=x,则DE=x,RtZ\DEA中,AD=8-x,AE=10-6=4,因此强一“二炉+4'解出

x=3.

分析2、用面积方法。设CD=x,则DE=x,考虑到5凶。+54180=52叱,即

6x+10x=6x8,因止匕x=3.

(3)4ABC中,AB=15,AC=20,BC边上的高AD=12,求BC。

分析:本问题有2解,分别对应于aABC为对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

一个类似的问题只是改变了个别数据,但是这种三角形不大好找,因为其边长都是整数。

在aABC中,AB=13,AC=15,高AD=12,求BC。

这里涉及一个问题:边长为整数的非直角三角形,且有一边的高线为整数(从而面积可能

为整数)。上面的问题给出了(7,15,20)一可以利用(3,4,5)设计出来,另一个同时给出了

(13,14,15)和(4,13,15)这两个答案,面积分别是84和24.

另外2个例子是(9,10,17),(10,17,21),边长为9或21的边上的高为整数8,画图可以验

证。

(4)RtZ\ABC中,NC=90°,D、E分别是BC、AC的中点,AD=15,BE=20,求AB.

分析:设CD=x,CE=y,则4/+*2=152,4*2+尸=2()2.相加得出5(5^^2)=625,因此/+X2=125,因

此ABZFb+xZAGOO,AB=1°6.

虽然可以求出X和y的值,但是没有这个必要。这个问题可以“改装”成如下的形式:①已

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中线,求斜边的中线。

②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的中线,求第三条边的中线。

但如果去掉“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以上问题不再有唯一解。事实上,根据三角形的帕

普斯(P叩pus)公式:AB2+AC2=2(AM2+BM2),其中BM为中线。该公式可以看作勾股定理的一个

2〃+2/—/

推广。可以据此根据三角形的边长计算三角形的中线AM?:4

由帕普斯公式,对于非直角三角形,因为缺少了*Ac的一个等量关系,因此已知两条

中线是不够确定三角形的第三条中线的,否则这相当于确定了三角形的三边。

解题研究1812008-12-26]拼图问题

下列图形可以适当剪拼之后变成一个正方形。

解法:

解题研究19【2008-12-26】勾股定理n问

(1)勾股定理的发现历史有多久?

答:据现有史料记载,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是4000年前的古代巴比伦人。现在被美国哥

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块编号为“普林顿322”的古巴比伦泥板上记载了15组勾股数,说明

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勾股定理。我国古代(约公元前1世纪)的算书《周髀算经》记载,公元前

一千多年中国古代就有“勾三股四弦五”之说,表明当时的中国人也知道了勾股定理。古希腊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研究过勾股定理,因此在西方勾股定理被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表明:如果下+七一,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如果办/忿2,能确定三

角形的形状吗?

答:首先假定C是最大边,如果。2+廿>凡则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如果。2+.々2,则三角形

为钝角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上放置的正方形,如果换成另外一些几何图形,它们的面积之间

还存在等量关系吗?

答:因为小一力,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鼠等式网热/尸酎依然成立,这表明,只要保证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上的图形是相似图形,比如:半圆、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等等,那

么依然有小的两个面积之和等于最大图形的面积,这一个性质经常用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

作为试题。

(4)勾股定理的证明有多少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记载于欧儿里德的《儿何原本》的证明用到了全等三角形知识;最简单的证明则借

助于“射影定理”;中国的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使用“弦图”也很便捷;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

德在担任参议员的时候发明了一种“推到一个火柴盒''的证法,为后来的总统生涯增加了传奇

色彩。众多的证明方法多使用了“面积方法”,即通过不同的角度把某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两次,

得出一个等式,化简该等式的结果就是勾股定理。还有很多通过割补图形(出入相补术)的方

法来证明,都很巧妙。其中有很多数学家的精巧设计。

解题研究20[2008-12-27]中考新题汇编

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请你观察图中正方形

AIBIGDI、A2B2C2D2,A3B3c3D3,…,每个正方形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推算出正方形

AIOBIOGODIO四条边上的整点共有多少个?

(2)已知mN2,n”且m,n均为正整数,如果将初进行如下方式的“分解”,那么下列三个叙述:

①在2、的“分解”中最大的数是11;②在43的,,分解,,中最小的数是13;

③若疝的“分解”中最小的数是23,则m等于5.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