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七下《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七下《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七下《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七下《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短文两篇》包含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和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两篇文章。其中《陋室铭》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爱莲说》和《陋室铭》一样,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把莲花和菊花、牡丹进行对比,表明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以及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追求。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运用,提高欣赏品味。”同时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获得有益启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完成文章梳理,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形象的特点,思考感悟,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3.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与学习文言文不再是“新手”,出了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文言文的简单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积累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扎实地落实文言基础,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4.虽然跨越不同时代,但是两篇文章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都表达了对优秀品质和人格的不懈追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于让学生理解“物”后的“志”。学情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文言的知识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文言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了解托物言志手法。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教学重点:1.自主预习和合作完成课文梳理,积累文言知识。2.学习古代仁人志士对高尚品格情操的追求。教学难点: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1.导语:通过刚才多遍的诵读,我们已经掌握了读音、节奏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梳理,进一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2.出示任务:四人小组,分工梳理文章内容(每人一句,先按照“读-重点字词-翻译”,共同解决翻译问题。然后再以“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重点字词,一人翻译全句,一人准备上黑板书写重点字及其释义”的模式,准备做展示。梳理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要标注出来。)3.反馈指导(选取两个小组,先后进行小组合作梳理成果展示,其他同学随时质疑,补充。黑板上展示的内容要随时进行确认。)需要重点强调的字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无丝竹之乱耳(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犹乱)无案牍之劳形(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何陋之有(倒装标志)3.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小组间的合作,我们一起掌握了这篇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以及重要的句式,对于课文内容我们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些内容,看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四.深入探究,把握情感1.导语:“陋室”的“陋”与“不陋”体现在何处?作者又为什么为“陋室”写“铭”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屏幕显示思考题)2.展示任务:(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说明的?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4)处在今天这个社会中,作为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3.反馈指导:(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从“环境、交往的人、爱好”方面进行说明的。(3)高洁傲岸,安贫乐道(4)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特别强调不追求物质享受,而应注重道德修养的侧面。(5)托物言志,也就是借助描写别的事物表达和抒发自己情感和志向的手法,这种手法含蓄隽永,内涵深刻。4.小结:文章通过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阐明了“陋室”“不简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以及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五、作业布置1.笔记本上整理文言重点字词。2.尝试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写一篇100-150字的小短文。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图片激趣导入1.导语:(展示莲花组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宋代的大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尤其喜欢莲花,那么他为什么喜欢莲花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2.任务展示:(1)欣赏莲花,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反馈指导:外形漂亮,给人以素净的感觉。出淤泥而不染。(2)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反馈指导:“接天莲叶无穷碧”、“小荷才露尖尖角”……(设计目的: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3)题目:“爱莲说”题目解题。反馈指导:“说”,一种问题,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借写莲花表达自己的情操。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莲花”?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展示任务:先自由诵读,再请同学个人读。(至少要指导学生读4边,由浅入深,渐渐通过诵读让孩子们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中,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铺垫。)2.反馈指导:(1)初读-读准字音(个人读)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2)再读-读出节奏(个人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范读-示范朗读(老师读)配乐,强化给学生带来的第一主观感受(4)齐读-巩固强化(师生共读)三、梳理文意,掌握文章字句内容1.导语: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梳理,进一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2.出示任务:四人小组,分工梳理文章内容(每人一句,先按照“读-重点字词-翻译”,共同解决翻译问题。然后再以“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重点字词,一人翻译全句,一人准备上黑板书写重点字及其释义”的模式,准备做展示。梳理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要标注出来。)3.反馈指导(选取两个小组,先后进行小组合作梳理成果展示,其他同学随时质疑,补充。黑板上展示的内容要随时进行确认。)(1)重点字词;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īǎn)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艳丽,读xīān)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②遂与外人间隔(以外)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远:①香远益清(远播)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2)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4.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小组间的合作,我们一起掌握了这篇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以及重要的句式,对于课文内容我们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些内容,看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四.深入内容,把握情感1.导语:作者“爱莲”的哪些地方呢?作者写莲花又为什么写其它的花儿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屏幕显示思考题)2.出示任务:(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3)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4)“莲”的哪些地方让作者最为欣赏,作者为什么“爱莲”?(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反馈指导:(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2)菊: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突出莲的高贵品质。(3)菊——隐逸者——惜;牡丹——富贵者——厌。(4)“出淤泥而不染”(洁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低调谦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通达);“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洁,孤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